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9、海伦凯勒》1800字_为什么喜欢海伦凯勒100字

《9、海伦凯勒》1800字_为什么喜欢海伦凯勒100字

时间:2020-01-10 09:17:2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9、海伦凯勒》1800字

9、海伦凯勒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备课时间:2012-3-13

上课时间:2012-3-14

教学方法:讲授法、交流学习法。

学法指导:点拨指导。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

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

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六、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4、、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生病  失聪失明

9、海伦·凯勒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教学反思:

作文二:《海伦凯勒2》700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作文三:《9海伦凯勒》6000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9海伦·凯勒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读不写。理解本课生字新词,能够辨别“倾诉”“倾注”词义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引号的用法。

3.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4.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相关作品,进一步增进对海伦·凯勒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书后列出的词语。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体会文中引号的用法。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体会本课标点符号的作用,特别是引号的用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及读书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形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概述人生:

1.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虽然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一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残疾人事业上。她就是——海伦·凯勒。(出示海伦的图片)

2.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0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检查指导3——9节, 齐读比较生疏的词语。

(3)再次自由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紧扣“隔绝”,感悟“不幸”:

1.出示海伦幼时的图片。多可爱的小海伦呀。此时的海伦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然而,海伦却遭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板书:不幸)。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出有关词语,想想:幼年的海伦为什么是不幸的?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圈划批注。

3.集体交流,体会小海伦的不幸。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相关文字。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2)理解“失明”和“失聪”。

“失明”就是看不见。“失聪”就是“听不见”。“双目失明”就是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也就是完完全全看不见了。“双耳失聪”就是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也就是完完全全听不见了。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

(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看不见鲜花和小草,看不见爸爸和妈妈,甚至看不见自己的新衣服„„)

请学生继续想象:她听不见什么?

(听不见鸟儿的歌唱,听不见虫儿的鸣叫,听不见优美的音乐,听不见朋友的嬉闹声,听不见父母的呼唤,甚至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

小结:多么可怜的小海伦呀,她才一岁半呀,可是,她却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出示文字:“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

指名学生朗读,抓住“天哪”“才”和“!”读出人们的痛心。

(3)体会“隔绝”。

是啊,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这样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人们怎能不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呢?

出示文字:“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师:在这儿,“隔绝”也可以换成“隔断”,但必须在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你觉得可以加上什么样的形容词呢?

根据学生讨论,出示“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完完全全地隔断了。”“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彻彻底底地隔断了。”

师:是啊,“隔绝”就是完完全全地隔断,就是彻彻底底地隔断。“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一个“隔绝”,写出了人们的无奈,写出了人们的无望。

指导朗读,读好这两句句子。

(4)紧扣“隔绝”,深入体会“不幸”。

师:其实,“隔绝”,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还隔断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如“隔断了小海伦与这个世界的交流”,“隔断了小海伦的愿望”,“隔断了小海伦与朋友的相处”,“隔断了小海伦正常的生活”„„

指导说话:海伦想要             可是

海伦想                  可是

海伦想                  可是

师:是啊,看不见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是不幸的,听不见优美的音乐是不幸的,而不能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是更加不幸的。此刻,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我好像听到海伦在说:我再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了。我要学会说话,我要学会写字,我要把我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我要学会和别人交流„„)

小结:这正是幼年的小海伦发自内心的呼唤。她期待着爱与被爱,她期待着表达,期待着交流,期待着把这个无色无声的世界彻底打破!

第二课时

环节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紧扣“如饥似渴”,体会“喜悦”。

就在小海伦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的时候,家庭老师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并成为海伦一生中最亲密的人。她为海伦驱走不幸,带来越来越多的喜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

至五小节,想一想:沙利文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给海伦带来了什么?一边读一边写好旁注。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旁注。

2.集体交流,感悟海伦的“喜悦”。

(1)交流:沙利文老师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就这样,海伦学会了书写、阅读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海伦首先学会拼写哪一个单词?“水”。

海伦在自传中说,一开始,沙利文老师教了几十遍,可海伦都记不住,后来,沙利文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教海伦学会拼写这个单词的?

指名说。

是啊,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学一个字是这样的简单,可对于海伦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 这一件事,对于海伦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出示句子:“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理解“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以前的海伦,心中充满了什么?“伤心、自卑、痛苦、无奈、烦恼„„”

现在的海伦,为什么心中充满了“喜悦”呢?

是啊,从这一天开始,她可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与别人交流。这个世界,不再是与她隔绝了的。这个世界,不再是死一般的沉寂!

再读这句句子:“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2)理解“如饥似渴”。

为了能更好地与亲人、朋友交流,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美好的世界,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

“如饥似渴”是什么意思?“就像饥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一样,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在文中形容什么?海伦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伦在“如饥似渴”地学习?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引导学生从“不分昼夜”“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学习的疯狂。 想象:海伦是怎样学习“雨”“冰”这两个单词的?

想象:海伦是怎样读完一本几百页的小说的?

想象:海伦是怎样完成她的第一篇文章的?

结合出示海伦自传中关于“盲文被磨平”的相关资料。

小结:是啊,海伦以疯狂的热情学习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打破“隔绝”,她要做一个虽然盲聋哑但却过着正常生活的正常人!

(3)体会知识给海伦的命运带来的改变

知识就这样改变了海伦的命运。它让海伦变得坚强而有自信。海伦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集体交流时抓住“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这一句。

师:以前海伦是怎样的?现在海伦是怎样的?

海伦的世界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幸福。她把这种喜悦和幸福通过她的文笔描绘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引导学生配乐朗读,体会诗中景色的美好。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好的想象,其实来源于海伦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六)紧扣“练习”,体会“艰难”。

1.海伦不仅想要学会用手指说话,她还想要学会真正的说话。让我们一起看课文的第六小节,看看海伦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2.学生自由读第六小节,做好批注。

3.思考:海伦学说话,难在何处?

(1)在对比和想象中体会艰难

正常人学说话,听声音;聋人学说话,看口型。而海伦又聋又哑,她既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又看不到说话的口型,所以是难上加难。

她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出示:“萨勒发音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难在哪里?

学生发言交流,(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是很微小的,不容易区分;海伦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发音的对错;„„)

(2)理解“夜以继日”,从“练习、练习、练习„„”中体会“艰难”。

学习说话如此艰难,但海伦并没有放弃,她夜以继日地练习着。

出示句子:

“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理解标点的作用。

两个破折号,相当于括号,表示解释说明。在这儿,海伦强调“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意味着什么?(连最亲密的伙伴也不能听懂海伦的话,这对于海伦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省略号,表示海伦在不停地练习,与前面的“夜以继日”相互呼应。

想象:如果一个词读错了,海伦会怎么样?

想象:连续读三个小时了,海伦会怎么样?

想象:夜晚„„清晨„„

这就叫“夜以继日”,这就叫“不屈不挠”。

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海伦练习说话的艰难,体会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结:海伦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七)紧扣“泪水”,体会“兴奋”。

指名读课文的第七小节。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流下兴奋的泪水?

他们会对海伦说些什么?

指名朗读。读出海伦的激动,读出爸爸妈妈的兴奋。

(八)抓“不屈不挠”,体会“爱”与“信念”。

海伦后来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她又做了什么?

你觉得,海伦的生活,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

理解“不屈不挠”:面对困难不低头,不屈服。

学生讨论:

1、因为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海伦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因为海伦的父母、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对海伦的爱和帮助。

齐读最后一小节。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相关文字。

小结:海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因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海伦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一生,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有信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个名字背后的奇迹——再次齐读课题《海伦·凯勒》。

环节四、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九)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七 板书设计:

9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附:《海伦·凯勒》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文中的海伦·凯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是对“生字学习”这个教学目标的处理。既要让学生会读,又要求写的美观是这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我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重点教授本课的生字,并在预习时也有所涉及,这样就使得学生牢固的掌握生字。

不足之处:交完第二课时,我在想,这节课落在学生思想,情感认识上的究竟有多少?由问题出发,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上完能否让学生真正紧扣“隔绝”,感悟“不幸”,理解“失明”和“失聪”。 紧扣“如饥似渴”,体会“喜悦” ,抓“不屈不挠”,体会“爱”与“信念”。可从文中这一故事入手,让我“感念”的是故事“娓娓动听”,这可不是一般的教学艺术,可让学生充分朗读。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通过正面和侧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结合本班的实情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

设计人:何贵新 泥沟镇赵庄小学

作文四:《海伦凯勒jsp》700字

读《海伦·凯勒》有感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在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下,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拉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赞扬。

一个盲聋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惊讶。如果海伦屈服于命运,那么她将成为可怜而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者。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走完了她人生的道路,并为社会人类作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

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这本书给予了人们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光阴的人万分悔恨。这本书给予了残疾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难道对于我们这些健康人就没有什么启示吗?记得海伦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明天你将失明,那么你今天想看看什么?”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不能迟疑,不能

虚度年华,应该珍惜现有的幸福。

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就,而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有些人平时总以条件差,困难多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这些困难与海伦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一个人只要胸怀大的理想和奋斗精神,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海伦不就是这样吗?

读了《海伦·凯勒》一书,我明白了命运不是上帝事先安排好的,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的,命运中的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开掘、去争取。

作文五:《9海伦凯勒.doc-2》800字

9  海伦 凯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对生活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作文六:《9、海伦凯勒》3800字

8.海伦·凯勒

[教材简析]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教学中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重点,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爱心教育,将心比心,不要在细节上过多纠缠。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分段,理清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失聪  隔绝  倾诉  暴躁  脾气  醒悟  干燥  吮吸  甘霖

如饥似渴  眼界  玫瑰  盲哑  夜以继日  倾注  不屈不挠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要读准确,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第一段:(1)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2—5)在沙利文老师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6—7)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8)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3.组词

燥(      )  脾(      )  挠(      )  程(      )

躁(      )  碑(      )  绕(      )  呈(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学生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隔绝    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4. 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交流。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

2.小结。(海伦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六、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向海伦这样的人吗?(霍金、桑兰等)

3.课外拓展

A.推荐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推荐影片《海伦·凯勒》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其他课文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板书]

8.海伦·凯勒

因病致残  (失聪失明)

不屈奋斗    (用手说话 用心看世界)

终有所成    (献身残疾事业)奉献

永世留名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很重要,《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海伦一岁半的时候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之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渴求知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想到上学期我们为了写作文,曾经体验过当一回盲人的活动。于是,我让同学们回忆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的反应是一个字:难。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让学生打开书,认真读起来,他们读得那样认真投入,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严肃深沉,当他们读到海伦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时,读到海伦与这个有声有色的精彩世界完全隔绝靠触觉感知外界事物时,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当他们读到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阅读、书写、算术时,当他们读到海伦考上大学,毕业后献身于福利教育事业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海伦的尊重、敬佩和崇拜。这一堂课,学生学得是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深入学习课文,他们正是有了当“盲人”的痛苦的深切体验,才有所感悟和思考,才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也正是由于有了亲身体验,我也被课文感动,被海伦感动,被学生感动„„

教学过程中,我以指导朗读第五段为主,以学生的自感自悟为基础,进行阅读教学。《二泉映月》乐曲以及阿炳的苦难人生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第一课时着重让学生交流关于阿炳的资料,并熟悉乐曲,这为第二课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指导朗读环节中,我注重学生“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力求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而“心到”最需指导,需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揣摩词句,体会出情味,自然能产生语感。例如:读到“起初,琴声蜿蜒连绵„„”时,我便启发学生想像这样的画面,学生有此感到宁静、恬静、优雅„„读的感情一下子就找到了。再如读到“他已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时,我问学生“他为什么要抗争?”让学生联想到阿炳一生命运的凄惨,心理体验更加丰厚,读的时候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体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正因为文本引发了儿童某一方面的生活体验,才能出动个体心灵并产生独特的感受,朗读才会有味道。因此,朗读中的“带着自己的感情”绝不是对文字本身“一顿一重”的流于表面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而是启发内在的“神”,指导朗读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导航。

音乐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将《二泉映月》乐曲贯穿于整

个课堂,让学生插上音乐的翅膀,细细品味名曲,用心体味语言,在音乐的熏染中让学生真切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读出真情实感。

作文七:《海伦凯勒(1)doc》800字

9. 海伦 凯勒(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奋斗  复聪复明                           奉献  永生留名

作文八:《9海伦凯勒》2200字

9. 海伦•凯勒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

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第三段。

2.把会感动的语句背下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2、朗读第二段,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四、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3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作文九:《9海伦凯勒》4100字

8.海伦•凯勒

教材分析: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选取了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来写: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作者通过对这两件事的详细描写,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课文开头先介绍了海伦小时候因遭受疾病而夺去了她健康的人生,从此她便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所隔绝,但小海伦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顽强地站了起来与残疾做着常人无法想像的斗争,终于以她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残而不废!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海伦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她的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面对挫折与不幸,我们始终应该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永远“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 教学目标: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3月25日(3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板书) 你对海伦•凯勒了解多少,请大家交流。学习名著便览。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设计意图:、对于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孩子们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安尼.沙利文老师,他们更是知之甚少,所以为了让孩子对海伦和沙利文两位人物了解一些,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海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为精读课文,体会海伦的内心世界奠定情感的基础。)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燥 [zào]

干,缺少水分:干~。~裂。~热。枯~。

躁[zào]

性急,不冷静:~动。~进。~狂(浮躁轻狂)。急~。浮~。骄~。烦~。性情~。

操、澡、臊

(设计意图: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段能力,试着给课文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对课文的顺序有个清晰的了解。)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3月25日(34)

教学要求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感动的语句背下来,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学习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应该是哪一个?(不屈不挠)

(设计意图: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词展开教学,可以达到提纲挈领、长篇短教的效果。)

为什么说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呢?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言文字中体会到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能表现海伦的不屈不挠的语句。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想像回答以下问题:

“当我们在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海伦在干什么?当我们与父母游览风景名胜时海伦看到了什么?当我们听着精彩的故事,看着精美的动画,听着老师在

课堂上娓娓动听的说课,海伦在哪里?”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无边无际黑暗和死一般沉寂”的海伦的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海伦的“脾气暴躁”,为学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作铺垫。)

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4.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无数个白天,她„„静静的夜晚,她„„

(设计意图: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唤醒孩子想像力,以使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你发现了什么词?(根据学生回答,相继红色强调:不分昼夜 吮吸 拼命 不

停地 如饥似渴)请大家读读这些词,他们为什么会令你注意呢?(这些词写出海伦的不屈不挠)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孩子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想象他人,更好地把自己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有效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喜与悲,才能让他们把握好难点,努力突破学习难点,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五、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在生活中,还有谁有这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是美

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

六、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七、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8.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讲了海伦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之后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刻苦地学习知识,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不屈不挠之一——学习盲文。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不屈不挠之二——练习说话。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试着也摸摸口型和嘴唇颤动的情况来体会发音的难度。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就摸口型和嘴唇来了解意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多么的不 屈不挠。

作文十:《9、海伦凯勒(2011))》3700字

9、海伦·凯勒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虽然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一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残疾人事业上。她就是——海伦·凯勒。 板书:海伦·凯勒,指导“凯”字写法。

2、汇报交流:通过预习,对海伦·凯勒你还有哪些了解?

(遭遇不幸、跟沙利文老师学习盲文、就读聋哑学校、开口说话、考上大学、完成著作、创建慈善机构、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3、小结:海伦·凯勒的一生充满了奇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海伦·凯勒》,一起走进她的精彩人生。

二、继续汇报预习成果,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良好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那么大家都做了哪些预习呢? 2、字词交流;

吮吸  甘霖  包扎  玫瑰  即使  脾气  聋哑  刹那间  隔绝(字音)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不屈不挠(理解)

暴躁  干燥   倾注  倾诉(辨析)

3、内容交流:课文写了几件事?

(理解“水”的含义——刻苦学习——感受大自然——学说话——拥抱家人)

二、 学习第一段。

1、(出示海伦的图片)这就是海伦,坐在椅子上读书,如此安详,专注,有谁能想到在幼年,在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她却遭到了巨大的不幸!(板书:不幸)。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出有关词语,思考:从哪里读出小海伦是不幸的? 出示:“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2、什么叫“失明”和“失聪”。

 “失明”就是看不见。“失聪”就是“听不见”。“双目失明”就是两只眼

睛都看不见,也就是完完全全看不见了。“双耳失聪”就是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也就是完完全全听不见了。

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

(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看不见鲜花和小草,看不见爸爸和妈妈,甚至看不见自己的新衣服„„”

 请学生继续想象:她也听不见什么?

(听不见鸟儿的歌唱,听不见虫儿的鸣叫,听不见优美的音乐,听不见朋友的嬉闹声,听不见父母的呼唤,甚至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

3、理解“隔绝”。

 “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隔绝”可以换成“隔断”

吗?还从哪些具体的文字里感受到“完全、彻底”地阻隔?

 体验说话:可能有时海伦想要——可是——海伦想——可是——海伦想

——可是——她不能——不能——不能——也不能——

 从“无边无际”与“死一般”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 你觉得,“隔绝”,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还隔

断了些什么?

(“隔断了小海伦与这个世界的交流”,“隔断了小海伦的愿望”,“隔断了小海伦与朋友的相处”,“隔断了小海伦正常的生活”„„)

 指导朗读。

 看不见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是不幸的,听不见优美的音乐是不幸的,而不

能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是更加不幸的。  此刻,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

4、病魔是如此的残忍,天哪,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多少缤纷的色彩、多少悦耳的声音、多少内心的期盼,她眼不能看,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如今,我们回眸凝视这位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不由得惊叹:生命的奇迹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下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堂课我们了解了发生在小海伦身上的巨大不幸的,也初读了课文,课文2—6小节写了几件事情?

二、学习课文。

1、这些事例不仅记录了海伦的求学之旅,更是记录了生命的奇迹诞生的过程。从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体会到海伦是个怎样的人?

坚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学习、热爱家人

2、 从哪里感受到海伦的不屈不挠?

 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

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指名读这段话。画出值得我们注意的词语。

(2)哪个词最能概括海伦现在的状态?“如饥似渴”是什么意思?(就像饥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一样,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在文中形容什么?(海伦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伦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3)海伦首先学会拼写哪一个单词?海伦在自传中说,一开始,沙利文老师教了几十遍,可海伦都记不住,后来,沙利文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教海伦学会拼写这个单词的?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学一个字是这样的简单,可对于海伦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

(4)为什么要特别介绍学会“水”字这件事?出示句子:“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前所未有”?以前的海伦,心中充满了什么?(伤心、自卑、痛苦、无奈、烦恼„„)现在的海伦,为什么心中充满了“喜悦”呢?(是啊,从这一天开始,她可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与别人交流。这个世界,不再是与她隔绝了的。这个世界,不再是死一般的沉寂!)指导读。

(5)水、泥土、种子。。。海伦学会的词语越来越多。“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说话上为什么有引号?

(6)多年以后,海伦在她的自传是这样回忆这一段学习经历的:(出示:自传中关于“盲文被磨平”的资料)

(7)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年仅7岁的海伦不分昼夜,不管寒暑,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会了(引读)——“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难道不令人敬佩吗?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 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

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海伦怎样学说话?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难在哪里?

(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是很微小的,不容易区分;海伦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发音的对错;„„)

(2)你从海伦自己的描述中体会到这种艰难了吗?(两个破折号,相当于括号,表示解释说明。在这儿,海伦强调“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连用三个练习?)

(3)想象:如果一个词读错了,海伦会怎么样?想象:连续读三个小时了,海伦会怎么样?想象:夜晚„„清晨„„这就叫“夜以继日”,这就叫“不屈不挠”。

(4)齐读,小结:海伦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3、除了不屈不挠,海伦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出示:“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

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1)“看”上为什么有引号?

(2)海伦笔下经常有这样动人的文字,指名读“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

无是处。”“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3)结合补充资料,讨论是什么让海伦,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丽?(信心、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友人的爱、知识开阔了她的眼界。。。)  出示: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理解倾注。

三、总结,提升。

1、简单讨论:海伦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生命的奇迹?(因为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海伦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因为海伦的父母、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对海伦的爱和帮助。)

2、小结:海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因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海伦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一生,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有信念。

3、美国《时代周刊》把海伦凯勒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颁奖词中这样写道: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4、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读课题《海伦·凯勒》。 板书:

9、海伦 凯勒

遭遇不幸  学习“水”  摸读盲文  描绘落日  学习说话        生命的奇迹 (爱与被爱) 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热爱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不屈不挠的毅力 拥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