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描写诗书礼乐的诗句

描写诗书礼乐的诗句

时间:2021-10-24 10:02:20 来源:学生联盟网

1.写礼乐的古诗词

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2.与礼有关的诗词

1.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2.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两汉: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译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3.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唐代:杜甫《百忧集行》

译文: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4.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唐代: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5.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译文:“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6.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7.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先秦:佚名《周颂·丰年》

译文: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8.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唐代: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9.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译文: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10.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唐代:王绩《赠程处士》

译文:礼乐拘禁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

3.关于礼字的诗句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
孔子说:“为国以礼”;
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
《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
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
《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
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56538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