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历史试题 > 校长读《大学》有感

校长读《大学》有感

时间:2021-11-28 13:38:40 来源:学生联盟网

校长读大学有感爱国二小校长 李桂秋大学是四书之首,其核心内容是修身。内容不多但确值得我 们用一生来读。初读时比较生涩,虽然也有个别语句耳熟能详,但只 读一遍是万万不行的,因个人感悟能力较差,所以我采取了反复诵读 的方式,而且在教师学习型例会上还大胆的为老师们诵读了相关内容,在学习中享受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没有细数到目前为止至少也做到 了通读十遍以上了。

  而且我觉得还应该继续读下去,用心感悟大学 的深刻内涵。其中三纲八目是大学的重要内容,“明明德、新民、止 于至善”是纲,引领全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细化的具体内容,这八个方面就像人生从低到高成长 的八个台阶,指明了我们不断向上提升自我造福家庭报效祖国的人生 道路。这里核心的内容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办法,修 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修身实 际上还在于修心,是通过人的内心活动来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 修身律已的目的。有几点感受如下一、做事要知其所止。这里的知其所止可决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而是我们要尽力的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了自己,那么整个社会就 做好了。这里的止即是理想目标,又是底线要求,对于我们来说要树 立远大目标,同时还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到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指 的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停在哪里,努力做好,直到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这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 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所止,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所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儿子、父亲、上级、下属、同事、朋友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当好每个角色,才能够做到止于至善。特别是在忙忙碌碌的当下,如 何保持淡雅清静的心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值得我们思考。我想 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才能让忙碌的心灵找到可以停靠的港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的去打磨修炼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修 养,这才是知其所止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务本求实才是止于至善的 追求。这样的修身这样的追求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完成。是故君子无所 不用其极,因为有品德的人会不断的追求自己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做到了盛德至善,才能知其所止,这应该是我们的最高目标。二、做人慎独毋自欺。“意”是人心里最初发出的念头,道德修养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 真实,否则一伪百伪,真实的念头会让人很快乐,心安理得。所以做 人要慎独,这里指一个人独处时,没人看没人监督时要严格要求自己 的行为,也指一个人在众人面前的心理念头,别人虽不知自己的想法 但更需要谨慎。因为“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 ,这就是诚于中,形于 外,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做骗自己的事情,人都有私心,所以有时 “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就是说由于溺爱,不知道自己孩子 的过失,由于贪得看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都是私心,这都是自欺 欺人的现象,这种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包括我们自己细思量也有自 欺的时候,甚至现象也不少,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真得要读好经典,从正心诚意做起,从改变我们的心念做起,用思想觉悟纠正自己不应 该有的言行。所以君子要慎独毋自欺这是做人的关键。三、修心要管好情绪。

  大学中写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 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就是说当人有了情绪的时候,心就不正了,心不正则身不修,当 一个人情绪脾气上来时,即影响身心,五脏六腹都跟着做痛,同时也 可能伤及他人。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甚至有情绪及 坏的时候,所以正心很重要,这是修身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正心,简单的说就是控制情绪呗。

  大学中提到了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这里的定、静、安、虑、得是我们 调控情绪的很好办法。我们平时所说的遇事冷静,想发脾气时数上几 个数等等都是先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将心念定到一个与当下无关的事 物上,使之冷静思考,从而达到安的境界,安是静的升华,有了定、静、安的基础,再去思考问题就会柳暗花明,所以说“定静安虑得” 是正心的五个办法,即可以调控情绪还能提高我们的思考力。这里五 个办法中重要的还是静,孔子曰 “仁者静”,真正有修养的人一定能 体会到静的作用。最近也试着采用了这样的办法重新思考问题,有时 真的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处事时的情绪也更加平稳了,竞然真的得 到了同事的夸奖,谈到了校长的变化,我不禁心理有些美哉,真的是 读书让自己有了变化,让自己在做人做事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四、治学要格物致知。

  我们常说治学要严谨,治学要勇于追求真理,要不断探索在研究 实践中获得知识,其实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在治学过程中努力研 究、充满好奇心不断去追问寻求真理,从而获得知识,所以说格物致 知就是对世界的好奇心。然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们就是缺少这份 好奇心,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的很多知识只是接受的过程而 没有了探索的过程,多数答案都是在书本中或网络中找到而不是自己 探索研究实践出来或求证出来的,多数孩子不了解答案背后的意义,所以也就很难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格物精神,先致知再格物或不格物的现象是我们当下教育的常态。格物致知就是 对世界的追问,对现象的追问,所以做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就很重要。只要学习就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做为教师我们的 思想观念的转变不紧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如何培养 我们的孩子追问真理和真相的态度,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探索研究的 欲望,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多给孩子创造思考的情境,这是我们要 思考并努力要做的事情,所以说格物应该是我们培养孩子必须要做的 事情。格物致知是探索追问世界的过程,诚意正心是我们修养内心的阶 段,齐家治国平天是把观念化为行为的过程。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强调的就是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 下都是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要以德为首,这才是 抓住了根本。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违背规律最终都将是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