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小学数学 > 读《身体练习体验探索》知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

读《身体练习体验探索》知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

时间:2022-10-28 10:50:01 来源:学生联盟网

读完邓若锋老师的学术专著《身体练习体验探索》(简称“专著”),受益匪浅,收获良多,特别是对“运动技能学习层次划分”的问题感受最深。联系到“目前体育教学内容从总体上来看,缺乏明显的衔接性”[1]这一现实问题,由此思考运用“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一、明晰了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设计没有按照相应的认知顺序

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一线教师都是参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或各地出版的体育教师参考用书。虽然专家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提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固然是给一线教师指出了内容选择的方向,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学段,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如何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符,就遇到了难题。如,水平一和水平三分别选择“前滚翻”作为教学内容时,如何区分教学的度?如何针对学生身心特征进行“前滚翻”教学内容安排?就缺乏原理和依据。

2.教学内容设计没有遵循一定的运动逻辑

目前,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时,一些专家往往是按照项目进行分类,如田径、球类运动、武术、体操等。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也是根据这种分类进行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内容设计。这种分类的弊端是,会让人觉得技能繁多且毫无关联,在教学中,由于“田径”与“乒乓球”、“武术”与“篮球”等项目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先学后学都不会有影响,造成了教学内容设计的无序和随意。

3.教学内容设计没有选择固定的主线串联

小学其他各学科各年级都有相对固定的教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都按照清晰的主线串联,例如语文的字、词、句、篇是按照语言和文字的结构排列的,其内容比较清晰、明确和规范。

相对而言,体育学科在内容的设计上没有固定的主线,所以体育教师在内容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教师依照过去的教学经验确定教学内容,有教师选取《课标》中所建议的内容,还有的教师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安排教学内容,而且内容存在重复和无序性。所以,会出现如“蹲踞式起跑”在小学、中学、大学重复教学的现象。用什么主线来串联教学内容,使之有一定的心理顺序和逻辑规则,是目前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明确了运动技能学习层次对于内容设计的意义

1.“动作符号学习”让学生形成动作概念

动作符号学习是指从身体动作到动作技能的运动技能学习阶段。从运动认知的角度来看,身体动作是一种符号形式,身体练习是符号的表达,由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组成了身体动作的符号系统,进而形成动作技能的动作图式[2]。如,广播体操《希望风帆》预备节,是由“两脚开立”、“两手臂背后”、“脚跟上下弹动”、“左臂侧举,右臂斜前下举”、“两臂侧上举”等一系列动作符号组成的一套动作图式。其中,“脚跟上下弹动”、“左臂侧举,右臂斜前下举”、“两臂侧上举”等是构成预备节技术动作的符号。学生体育学习的动作技能记忆是以特定的动作符号进行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属于动作符号学习阶段。动作符号学习是体育学习的初始阶段,是身体动作技术学习、运动技能形成、知识和方法掌握的起点。

2.“运动逻辑学习”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专著”提出“运动逻辑学习是指从动作技能到运动技能的学习阶段。如,足球的运动技能需要将运、传、停球、射门等多种动作技能,按照足球运动的逻辑规律,形成各种由运、传、停球到射门的动作技能组合方式,进而将多种动作技能的组合方式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身体练习而形成运动技能。此阶段运动认知过程的记忆,是以各种相互关联的动作技能之间的逻辑顺序为主。小学高年級的体育学习主要属于这一层次。运动逻辑学习是体育学习的提高阶段,是身体练习体验的深化。

3.“应用意义学习”让学生参与身体运动

“应用意义学习”是指从运动技能到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自身具备的运动技能,并且能够领悟运动技能对自身生命发展的意义所在。

如,足球运动有多种功能,但如何让学生参与足球运动,进而内化成自觉性行为,这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足球运动技能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因此,在掌握足球运动技能之后,以健身知识、竞技知识和娱乐知识作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与相应的规则要领、行动策略、方式方法结合,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运动技能上升到知识技能,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中领悟到足球运动对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在小学阶段应用意义学习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展示和表现自身所形成的运动技能的能力。

三、知道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以“动作符号学习”形成动作概念为主

从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的认知规律来看,小学体育学习主要是以动作符号记忆为主要特征。在体育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体育学习的认知,进而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对身体练习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学习的思维方式。“学习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内在学习程式,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3]。而思维的基本元素是概念。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呈现给学生正确的体育概念、较为系统的动作术语,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这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以下是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动作符号学习的概念:

第一,位移动作概念:如,走、跑、跳、攀、爬、钻、左右滑步、前后滑步等。

第二,徒手动作概念:如,站立,两臂向各个水平方向的平举、侧平举、斜上举、斜下举,各种手型、步型,平衡,伸展,屈体,摇摆,团身,滚动,扭转,推,拉,移动重心等。

第三,器械动作概念:如,投掷、各种运球、接球、击球、踢球、传球、垫球、扣球、支撑、悬垂、引体、摆动等。

下表1是《课标》对各水平段动作概念的要求,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属于动作符号学习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

以体操类内容为例,水平一教学内容:掌握徒手操的基本动作和术语。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把徒手体操的基本动作(颈部、上肢、躯干、下肢动作的练习)融入其中。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口诀:请你跟我这样说,我就跟你这样说。让学生知道并掌握该动作的名称。

2.用“运动逻辑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为辅

运动逻辑学习是体育学习的深化,是将某一类型的多个动作技能,按一定的身体运动的逻辑关系,在相关的运动技术动作联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运动技能,是以动作技能之间的逻辑顺序形成记忆。小学高年级主要属于运动逻辑学习阶段,此阶段需提高学生以下三种能力。

第一,提高学生的空間认知能力:如,在自我能控制的环境下,形成与各种动作技能(如,滚动、挥击球、踢定位球等)相适应的自我空间和开放空间;判断低、中与高,直、曲与Z线,大与小,远与近等。

第二,提高学生运动逻辑能力:如,在控制的环境下与各种动作技能相适应的快与慢、用力的大与小,紧张与放松;如何跨越、滚翻、躲闪以及如何进行体力分配等等。

第三,让学生掌握运动关系:如,在控制的环境下与各种基本技能相适应的团身、伸展、收缩;竞争与配合、个人与群体、同伴与团队等。

《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下表2是体操类运动逻辑学习内容示例。

3.借“应用意义学习”展示运动技能为伴

虽然小学阶段水平一、水平二主要是动作符号学习为主,水平三是运动逻辑学习为主,但是,这三个阶段都可以伴以“应用意义学习”,培养学生展示和表现自身所形成运动技能的能力。在应用意义学习中学生应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应用掌握的运动技能,基于体能调控、营养卫生、生活制度、适应环境、心态调适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个人进行健身运动。

第二,结合相应的竞技运动项目,有相应的竞赛规则前提下,应用其运动技能,并伴以一定竞赛策略和战术思维,去获得竞赛的胜利。

第三,利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参与竞技比赛或健身运动,以展示和表现自己的运动技能。

下表3是篮球应用意义学习内容示例。

通读“专著”可以看出,邓若锋老师以“具身认知”的“符号形式”、“逻辑联结”和“意义象征”为理论依据划分的三个运动技能的学习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层次逻辑清晰、严密;并且提出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主线串联整个内容体系,对于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课程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为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而且对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时代的价值。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能效专项“小学体育‘动作符号学习"的微课教学普适性研究”(立项号:120157454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对“教学内容”确定“衔接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2)19:22.

[2]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23.

[3]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教育研究,2010(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