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小学语文 > 【《[优秀作文]鸦片战争博物馆》600字】鸦片战争博物馆1000字

【《[优秀作文]鸦片战争博物馆》600字】鸦片战争博物馆1000字

时间:2019-09-21 09:12:3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优秀作文]鸦片战争博物馆》600字

记得去年的夏天,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的。

从广州坐车出发,约一小时就到了虎门,踏进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纪念碑。林则徐是福建人,清朝时的一个大人物,着名的“虎门销烟”就是他组织和指挥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离开林则徐纪念碑往左走,就到了销烟池,销烟池有两个,呈方形,比游泳池小一些,池子旁边有一涵洞,通向大海。爸爸说,别看池子不起眼,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在这两个池子里销毁了二万多箱鸦片,也就是着名的虎门销烟。我问爸爸为什么要销毁呢?爸爸说,鸦片是毒品,是英国侵略者用来毒害中国人的,人吸食鸦片后就会上瘾,骨瘦如柴,什么事都干不了,弄得家破人亡,害国害民。我心想:这些外国人怎么那么坏,林则徐真是太伟大了,鸦片烧得太好了。

离开了销烟池,再往前走就到了一幢三层楼的门前,上面写着“鸦片战争博物馆”,走进大厅,陈列柜里摆了很多东西,有鸦片烟具、大炮、火药缸、大刀、长矛,还有洋枪洋炮等等。有一样东西,特别引人注目,它黑黑的、圆圆的,大小有的象乒乓球,有的象铅球。讲解员阿姨说,这就是鸦片,它是从婴粟这种植物里提练出来的,当时主要在印度种植,提练好后英国人把它运到中国来,毒害中国人。阿姨说,虎门销烟后,英国人不服输,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大船大炮打败了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把香港给抢去了。

走出博物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国家不强大,就会有人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

作文二:《鸦片战争2》2100字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

前言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但中国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清政府依然存在,仍在行使着它的权力.所谓半封建,从经济角度而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行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冲击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旧有的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外,又加上了中华民族同殖民主义的矛盾.而后者,往往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使其出现了鸦片战争前未曾有过的局面.

关键字:鸦片战争;领土;政治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说是中国落后

1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吏治腐败,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3对外关系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向全球扩张殖民。

4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良好。

为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英国迫切要求扩张海外殖民地,扩大原料产地和市场,然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于稳固,正常商品输入很难打开市场,在鸦片输入碰壁终于用武力打开贫弱的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运动,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这

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将香港割给了英国,从此香港就成为了英国人霸占的地区,香港成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武装侵略的基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成为了各国抢夺的对象。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紧紧的约束了起来,使得之后的战争爆发。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但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有着一些有利的方面,如在经济上,列强向中国索要的丝绸及各种物品,这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中国也就此结束了长久的闭关锁国现象。在思想文化上,随着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有一些青年人士随之意识到了中国现状的落后,萌发了向西方学习文化,加快中国前进的脚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发。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总的来说是清政府的腐败

1.清政府社会制度十分腐朽,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政治十分的昏暗。同时各级的官员欺上瞒下,对战局毫无对策。

2.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经济和科技较于西方列强都十分的落后,武器装备十分地落后,十分的低劣,根本抵抗不了列强先进的武器。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清王朝残酷的剥削下中国人掀起了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开始摇摇欲坠,使外国列强有机可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的更多领土被占领,中国并没有从第一次的

鸦片战争失败中吸取教训才使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来临,导致清政府被外国的人控制住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听他们的安排,导致中国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处于被压迫,不能反抗的状态。这使得中国的内部矛盾激化,使得中国内忧外患,把整个中国弄得乌烟瘴气。

而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战略京城,火烧圆明园,地中国文化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圆明园本来是美丽的,但现在却如同一堆废墟般,怎能叫我们忍受。圆明园是除了紫荆城外住过的最多的帝王的地方,现在不仅他被毁掉,它里面的一些珍宝也被掠夺。我曾参观过现在的圆明园,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望去就是一堆石块不规则的放着。只能在一个地方看到由后来的人所做的一个圆明园的模板。看到那个模板我是震惊的,因为那个模板所展现出来的就已经很辉煌了,让我不禁想象着如果我们圆明园没有被毁掉该有着怎样的震撼。心中不免有些惋惜,又有些气愤,同样也有着一点点的无奈。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维克多.雨果

总结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同样也让我们从中吸取着教训,虽然鸦片战争让我们损失惨重,但在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效法和学习西方以抵御侵略的思想,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后逐步发展为维新思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久远的战争不是只能活在我们的回忆当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谨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尊自强,让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作文三:《《鸦片战争》》5100字

课题:鸦片战争

1、识记基础知识

(1) 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 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

)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1) 情

景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 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 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课,本课是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学好本课对于学生学好以后的内容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就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是讲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第二目《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战后的中国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始了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因此,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近代经济史、文化史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就事件本身而言,也是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题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期就已经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概况会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但教材内容讲述会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方面的表述也不是很全面。高中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授课中一味地照搬课本,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大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知识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材料等方式创设历史情景,使其置身其中,进而让他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读、讲、议、练”四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提出问题→师生活动→分析问题→总结应用

一、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资料,请同学们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局势有何不同?

一、 虎门销烟

通过对比分析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在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综合国力差别,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学生回答]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教师引导]中国在各个方面明显落后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课件展示一段材料,请同学们分析归纳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和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学生回答]根本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要发展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

[转承]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教师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构建虎门销烟的逻辑关系图)

[教师活动]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商品,这些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却很难销售,相反,英国却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商品。在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贸易过程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出超地位;而英国却处于贸易逆差——入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改变贸易格局,开始卑劣地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从中谋取暴利,改变原先的贸易格局。请同学们思考: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危害:鸦片泛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逐渐丧失了外贸优势;吏治更加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对人民生活造成极大伤害,摧残社会生产力。

[过渡]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主持禁烟活动。

[教师活动]屏幕显示资料,设疑:英国方面会有何反应?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们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学生回答]英国要发动战争,而虎门销烟正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

[探究活动]“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无论有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都会挑起战争。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战争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战争的过程。请同学们回答战争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结果:中国战败求和,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设问]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哪些影响?从而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生回答]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沿海的门户大开;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允许英商进出口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3、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师活动]用课件来展示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何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教师活动]展示英国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北部的共和国)

[教师设疑](1)从上图这组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假如老师就是上面所说的英国商人,你们就是我雇佣

的市场调查人员,你们能结合当时的实际帮我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呢?(学生转变角色,分组讨论) 你们帮我找到了原因,那能不能再帮我想想办法呢?(学生动脑筋,出主意)

[教师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自给自

足顽强抵制英国的商品。而英国却认为是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和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了。于是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于是,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示意图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教师设问]有人说: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开始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损失,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评估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损失。各组选派代表,形式不限(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参与评说。

[教师总结]政治上,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

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探究]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课堂小结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四、课堂练习

1、《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D )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2、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

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正确评价的是           ( A  )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3、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B )

A.虎门销烟                   B.中英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C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C  )

A.《天津条约》              B.《望厦条约》

C.《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五、板书设计

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

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战争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而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时间、参与国、过程)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鸦片战争》是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情景材料,设疑、学生作答,环环相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出现太容易的问题,学生不屑于回答,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这样就无助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作文四:《21鸦片战争》2700字

�材料解读

材料一:

国别社会形态

中国没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经济基础

位,财政入不敷出

军事力量对外政策综合国力中英贸易

,装备陈旧装备陈旧,军纪破坏

闭关锁国,日趋衰落日趋衰落,危机四伏

出超

主义迅速发展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殖民扩张

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入超英国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

材料二:

战前英国输入中国鸦片一览表(单位:箱)

年代数量

17994000

18207889

182512576

183020331

183535445

183940200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炮子谣》

“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材料四: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说:鸦片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说:鸦片“,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讹诈正无了期,何如执重法而雷厉风行,年后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与其用常法而有名无实与其用常法而有名无实,讹诈正无了期,何如执重法而雷厉风行,。吸食可以立断吸食可以立断。”

:不是吗,”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材料五材料五:不是吗,“奴隶贸易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英)蒙哥马利·马丁────(英)蒙哥马利(英)蒙哥马利·

(2)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材料六:在销烟的日子里,远乡近里,成千上万的人赶到虎门观看,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从澳门乘船前来旁观。他们仔细观察销烟的全部过程,对中国禁烟表示钦佩。

材料七: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一位外国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我们曾经反复观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于我们的意想……。样写道样写道:我们曾经反复观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于我们的意想…………。,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的时候严密的多。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在各个方面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的时候严密的多。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正法。即使偷去一点鸦片,那也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的。目击后,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

(3)材料六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你如何评价虎门销烟的?读了材料六、七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材料八: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材料九: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过唐吉诃德化了。”诃德化了。

:莫克·维卡在同一封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材料十材料十:莫克·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4)材料八中“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5)据材料九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6)据材料十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意。

(7)综合材料八、九、十,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材料十一:

材料十二:

条约内容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准将香港一岛给予。用物料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8)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发生的剧变与从中受到的启示。

危害

:)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材料十三材料十三:(鸦片鸦片)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反而使对敌方本来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在整个战争中但不能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但不能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反而使对敌方本来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反而使对敌方本来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在整个战争中……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纵兵继续扰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和战不定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和战不定…………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纵兵继续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十四: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地反映为清政,。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强烈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在它的强烈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徐凤晨主编《中国近代史》────徐凤晨主编《中国近代史》

(9)根据材料十三、十四,归纳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作文五:《1鸦片战争》1600字

万柏林三中 导学案

学科   历史     撰稿人  李永萍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课题    鸦片战争                       班级              姓名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难点:《南京条约》的危害,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主学习】

英国走私鸦片原因:19世纪上半期,______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向中国走私鸦片。                                     经鸦片带来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则徐销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过:______年__月__日,被_________帝派到广州的_______下令将二百                                多万千斤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________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第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1 课

原因: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鸦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战争

原料。

时间:_____年6月~_____年8月鸦

战争

经过:1840年6月,____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及

年初,英军占领______。广东水师提督______在战争中牺牲 《南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条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 1 -

【导学问题】

1、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2、材料一:军事上,明末清初已引进并使用西方大炮。但后来,为了使八旗兵弓马的“技术特长”不致失传,清政府废用大炮等武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西方的火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则被视为怪物。在鸦片战争中,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用的是“驱邪”的马桶、秽物等。

阅读上面材料,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质疑与展示】 【当堂检测】

1、一名英国人 1841年底来到中国,他可能 (     ) A、在上海开办一家银行          B、在香港岛建造一幢别墅 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 2材料阅读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的主要危害。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以上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品质?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正逐渐上升,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么做?

作文六:《《鸦片战争》》2900字

一、 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  教学目标 说明

确定教学目标 的依据: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体现“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②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外延要明确界定。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  情意目标:①认识资本主义开放性、扩张性的特点和侵略性、掠夺性的本质。②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③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 中逐步实现。

三、  教学过程 说明: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是;

1、情景导入  、新课呈现: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问题分三个回合展开。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涉及了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德育层次目标。

4、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教师设立一道思考题,应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通过评价林则徐,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

5、概括总结

主要让学生根据课件及板书提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6、板书展示

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和讨论的同步操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件呈现)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评价林则徐

四、  评价说明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评价仍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生评价

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判断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

评价历史的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 相结合,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中,学生态度端正,主动学习,讨论合作,拓展思维。

(二)、阶段性评价;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跟踪档案袋,跟踪记录,包括每次成绩,课堂发言情况,自我活动情况等,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三)、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五、  说课总结

本科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作文七:《1.1-1.2 鸦片战争》8900字

1.1-1.2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要求:(1)指导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切巨变。(4)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鸦片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进而得出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2)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3)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回顾历史,牢记教训,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确战争的性质。(2)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同西方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其中《南京条约》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这是教材的关键内容,而且还是本章和近代史教学的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和极其广阔的市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和“猎物”。所以,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4)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难点。“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10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10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的课题)

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学生思考,不必立即回答)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政治、军备和外交几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师:清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残酷地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坚持闭关政策,妄自称大,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一场挨打的悲剧和民族的灾难在所难免。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列宁曾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自然,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就必然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回忆知识,进行思考)

师: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请大家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投影表格对比材料,采用提问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和英国

国    别

中    国

英    国

时    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上半期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

欧洲西部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

完成工业革命

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

船坚炮利

军纪败坏

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

出    超

入    超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师: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辩证思维中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师:客观的讲,英国首先想要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市场,请通过下段历史材料加以印证。材料: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回答问题:(1)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2)“市场”、货物“销量”对英国资产阶级意味着什么?生:(依据材料,思考作答)

师:大家都知道,货物“销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大小;而“市场”就是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市场,占有市场,并在市场的贸易交往中追求最大、最多的高额利润。然而一旦当他们不能从正常贸易中得到时就会不择手段,甚至为达到目标而不惜动用武力。英国就是这样来做的。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             英国的鸦片走私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鸦片战争以前中英贸易状况)

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以及第6页“材料解析”所提供的表格材料,归纳出中英两国在正当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师:(对学生的归纳作简单总结)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来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那么英国走私鸦片达到了怎样疯狂的程度,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投影材料)

材料1:1800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年代

1800年

1821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鸦片走私数量

4570箱

5959箱

19956箱

30202箱

40200箱

材料2: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3: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生:(结合投影材料,从几个方面分析概括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师: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开明地主官僚,主张严厉禁烟,杜绝烟毒对于中华民族的侵蚀,堵塞白银外流的漏洞。请同学们列举出力主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并引证材料加以说明。(启发学生回忆有关的电影和电视片内容,并投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

生:(回忆思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主要内容)

师: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严禁鸦片的主张呢?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生:(思考并回答)

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林则徐为禁烟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概括,并对林的禁烟形成正确认识)

师: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下的虎门销烟壮举,昭示世界,振奋国人,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义律向外相巴麦尊提出建议:迅速派遣军队前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通过对前面有关内容的深刻分析,使我们看到:殖民扩张的英国和闭关自守的中国,矛盾由来已久,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迟早要发生。(启发学生思考,要求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归纳,求得共识)

师:(概括总结)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师:所以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我与大家一样,不赞同这一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投影材料,加深认识)

材料: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注: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不久,巴麦尊告知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 《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三、战争过程: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理清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和重要事件。)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师:(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战争中的表现)

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爱国将领、人民、政府三方面对比)

四、战争的结果

1.             中国战败

师:(将《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的农业大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掀起的骇浪,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生:(从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师:(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师: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在英国侵略军“兵临城下”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的全权代表耆英等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引导学生看第6页中英《南京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阅读,逐条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用投影打出有关历史材料)

材料1:“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2: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逐条分析,认识其危害)

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香港岛由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教师指图讲解,然后联系有关“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回归”作扼要说明)赔款,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不能自己作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师:这是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解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租界”专有名词,引导学生分析危害)

材料1:《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2:《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3:“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生:(阅读材料,分析内容和危害)

师:(结合归纳概括)材料1说明司法主权遭破坏。材料2是一种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此后别的国家也援例得到“合法”的“一体均沾”。材料3为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请参见教材第8页小字)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而对中国来说,则是丧失国家独立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与中国订立类似的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师:听到中英《南京条约》签字的消息,美国总统泰勒立即派了特使顾盛来到中国,他模仿英国的经验,以炮舰的威胁作为提出要求的后盾(与顾盛同来的有三艘炮舰),1844年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这年冬天,法国特使也到了中国,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上签订了《黄埔条约》。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出他们还扩大了哪些其他侵略权益?

生:(学生列举有关史实说明)

师:顾盛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后,急忙向美国政府报告。请阅读投影材料(顾盛报告引文)说说为什么英国和其他国家要感谢美国?并说明它的具体表现。

生:(讨论发言,着重分析从哪些方面将门户开放的更宽阔,得出共识)

师:(概括总结)在中美《望厦条约》中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还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问题的规定比英国的条约更具体,更多的损害了中国主权。《望厦条约》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接着,指导学生学习中法《黄埔条约》)

生:(阅读教材关于中法《黄埔条约》的内容)

师:(强调)法国除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外,同时还取得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及其坟地的特权。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经过鸦片战争,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家思考下列问题: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第二,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第三,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方面有何变化?(要求结合史实说明,分小组讨论)

生:(小组选出代表,说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用画表格形式作对比表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等)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师:(加以概括,着重分析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变化状况)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请大家注重概念结论的理解)我们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有两个:其一,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其二,使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下面就请同学阅读教材(将补充材料投影打出)找出能够说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材料信息和史实依据。

材料1:1846年,包世臣致《政前大司马许太常书》中说:“木棉梭布,东南抒轴之利甲天下,松太钱漕不误,全仗棉布。今则洋布盛行,价当梭布而宽则三倍,是以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商贾不行,生计路绌。推原其由,皆由银贵,银贵由于银少,不二三年,恐当由少入无,则钱漕两奏,势必贻误。”

材料2: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生:(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发言,有助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

师:(总结)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古老的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社会还能说是封建社会吗?(引发思维)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两个概念:“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生:(阅读并思考,创造一个让思维充分活动的氛围)

师:(提出问题,激活思维)从这个概念出发,分析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能得出什么结论?或者由你来确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的性质。生:(共同参与评说,以小历史学家的角色发言阐述观点)

师:可见,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个变化就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师: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先回忆鸦片战争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师:请分析回答革命任务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何变化?

生:(思考回答)

师: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师:(全课小结)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师:我们共同学习了本课内容,在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这一问题时,我又想到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有些思考想与同学们交流:历史曾无数次地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一般说来,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强大的文明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

课后记  :

作文八:《“鸦片战争”》600字

2001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声称,参与阿富汗战争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削减当地的海洛因贸易。然而事实上,当时塔利班政府已然开展了这项工作。2000年,基地组织宣称,海洛因贸易与伊斯兰教义不符,于是控制并降低了当地至少99%的罂粟种植。

反而,西方的战争使得当地种植罂粟的农民获得了罕见的“机遇期”。经过12年的战争,阿富汗的鸦片产量创历史新高。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说,仅2013年,罂粟的种植面积就增长了36%,如今的阿富汗供给着全世界90%的海洛因。西方试图通过部分的入侵来解救的国家,却在西方的手里成了彻头彻尾的毒品国家。英国输掉了这场“鸦片战争”。

编译:韦白

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11月16日

劳教制度成为历史

好消息:中国已经宣布废除一直以来用以关押人权斗士、宗教活动家和上访人员的劳动教养制度。11月15日,官方媒体新华社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并称其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进步”。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09年的报告,劳教网络曾在同一时间内关押着大约19万名犯人,公共安全官员有权驱使他们在监狱农场或工厂辛勤劳动。

现在是不那么好的消息:即使劳动教养废除,仍然有其他方法让那些威胁国家稳定的人闭嘴,中国司法的边缘有一个神秘的黑监狱系统在运转。持不同政见者时常被控制在精神病医院和戒毒康复中心,有时一连消失数月。

编译:李一

作文九:《1.鸦片战争》1400字

第1课   鸦片战争

外来侵略的精神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战争影响

教学难点  《南京条约》造成的影响

教学资源  《历史图册》第2页《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图文结合法

一、教   学   设    计

新课预习:全班朗读

环节1  导入

明清时期,伴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开始遭到外来侵略,日本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窃居澳门,荷兰侵占台湾,英国导致的这场危机依旧从海上而来,这个本土面积仅仅2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向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发起了挑战

环节2  过渡:那么,英国为什么要远涉重洋挑起战争呢,这就要从战争背景说起

环节3  教师解析战争背景

英国  政治:资本主义强国

经济:工业革命  “世界工厂”→  国外市场

工业原料

中国  人口:4亿

面积:1310万km2

教学目标  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过程、结果及其影响;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感受中国人民抵抗      政治:日趋衰落的封建国家

落后

经济:重农抑商  农业国

环节4  引入鸦片贸易及其危害

中国无疑是理想目标,但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仅开广州一口通商,远远不能满足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不仅如此,在战争爆发之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贸易逆差),通过合法手段达不到目的,因此英国开始向中国进行非法贸易——走私鸦片

“肠胃皆熬煎”→ 摧残体质→ “无可以御敌之兵”

鸦片带来的危害                                                   → 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

“费尽囊中钱”→ 白银外流→ “无可以充饷之银”

环节5  虎门销烟  导入战争(弱化过程、勾画要点)

(1)知识点:道光  林则徐  1939.6  虎门销烟

(2)虎门销烟的意义

(3)归纳原因,导入战争过程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然而,中国的禁烟斗争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同时也为英国挑起战争提供了借口,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问题:那么,到底是英国早就想打,还是因为中国禁烟所以打呢(区分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环节6   鸦片战争

1.原因:根:英国  市场和原料

直:中国禁烟

2.时间:1840—1842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成为对华侵略和经济扩张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五口通商:广夏福宁上(地图)——国门洞开,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④协定关税:中国同英国商定——破坏了关税主权(影响最深远)。关税是指国家授权海关对出入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主权的丧失,导致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大大冲击了本国工商业 材料: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本质:自然经济解体)

总之,《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4.影响:

(主权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性)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开端:1840-1949

双重革命任务:反对本国封建势力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作文十:《鸦片战争(1)》1100字

1、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二)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设计意图】: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时,应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话说,想说话。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生懂得的知识为诱因,激趣导行,懂得吸实鸦片的危害,为学生创设心灵自省的情境。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

2 、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对话,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的行为,强调小学生该怎样做,又让学生把抽象的想法落实到生活实际中,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的对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