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政治试题 > 【《科学技术的发展》6000字】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文800字

【《科学技术的发展》6000字】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文800字

时间:2019-09-25 09:23:2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科学技术的发展》6000字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弊”: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

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

3: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

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

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4: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

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

个新的形态.

5: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

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利”: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

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

生活。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

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

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利                     弊

减轻人民的辛苦             |    污染环境 破坏环境

给人生活带来方便           |    太过于方便导致人类赖以生存

交通方便                   |     ……这个导致车祸多

给人带来乐趣               |   带来乐趣的同时给人身体造成了危害

生病及时治疗               |   医药费还收钱,穷人咋办

没有电视、电脑、电器能行吗 |   能行,没那个照样生存

没有高科技你怎么吃美食     |   粗粮更健康!

真的东西总比假的东西多     |    高科技让人们造假多,食品有害健康

……现在有回收纸张         |    浪费树木造纸

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    容易近视

没有高科技你们还在破土地   |    总比现在好 现在从楼上掉下去就死了!

治安好 安全性高            |    没有高科技,人都朴实 谁干那种事?

……                       |     ……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

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

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

陈说

正方一辩: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

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

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

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

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

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

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

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

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反方一辩: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

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

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

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在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带来的种种罪证.现代

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幅面影响,试问没有了美好的环境人类该怎么舒适生存呢?如果

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终将会被科技所毁灭.

主持人:好,节下来请双方二辩陈述己方观点

正方二辩: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

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

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

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

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

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

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

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

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

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

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着一系列你们所谓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否认,试问我们怎么能坐视不

理呢?

主持人:好刚才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陈述,节下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3分钟的时间,请好

好珍惜!有正方3辩开始

正方三辩: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

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

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

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

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所提的只不过是假设罢了.请回到现实中,试问如果没有科技的阻挠又和需现在费

这么大力气去宣传保护环境呢?再说现在的网络问题正是大家所苦恼的,网络是许多本该是祖国幸福的花朵的少

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你说网络虽然可以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可是这么一个小优点又怎能和祖国的未来

相比呢?

正方四辩: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

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有何必抓住网络这个问题不放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网络问题事关重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靠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把少年

引入歧,网络害得多少少年无法自拔,倘若祖国的下一代都沉迷与网络,那么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梦想又怎么

实现呢?请问对方辩友.

正方一辩: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

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

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

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

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

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反方二辩:在原始时代,人类只需地表面的资源就能生活,只需要溪水,树上的果子,草籽等生活资源也能

其乐浓浓啊.后来出现了工具 ,然后养殖,资源利用到破土一尺,再后来煤矿,金属等资源深入到底下100米,

再后来深入5000米,人类加速的向地球深层索取资源,当人类利用地核资源时,地球也就到了灭绝的时候了,

对方辩友,这足以说明科技发展总有一天回毁灭地球的,到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正方辩友: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

主持人:三分钟以到,刚才经过双方的激烈角逐,也应该有所总结了,现在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先

来.

正方四辩:谢谢主持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

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

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

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

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

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

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

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反方四辩: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

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

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

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

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

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

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再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

类的帮凶。所以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主持人:辩论结束!对于“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双方辩手都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我来做个总

结,科技发展确实给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应治理由此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家园,

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1.对方辩友,地震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原因不正是人类过度开发,改变了原有的地质层物质结构,象石油,地下水的抽取,煤的燃烧,应该会使地壳在运动过程中,失去应有的弹性。正是石油、天然气、煤都是地球的组成部分,我们把他们抽出来,这样下来地球内部越来越空,就像一个雪人,雪从固体化成液体后,雪人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一样,四川、危地马拉等世界上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大洞和大面积的塌陷,这就是很明显的表现,所以说5.12地震也就是科技弊大于利。

2对方辩友 ,你说有了科技的发展才有我们住的高楼大厦,但高楼大厦从实用性上看,也令人担忧。气流经过摩天大楼时,会产生气流旋涡,从而引起大楼顶部轻微晃动,轻则令人感到不适,重则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损坏。从其社会影响来看,在摩天大楼群集之处,还会产生一种"峡谷效应"。这种效应会使得大楼表面的风速过快,从而导致大楼的玻璃幕墙会像"雪崩"一样毁坏,严重危及行人安全。同时,玻璃幕墙还会产生光污染,从而会引起诉讼事件。此外,由于升降机高度和水压极限的限制,防火安全也是一个难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绝大多数摩天大楼的窗户终年紧闭,楼内的办公室一年四季都要靠空调机来调节室温和空气。这样,高楼综合症"等建筑疾病便随之应运而生。新建筑向高空发展的势头正在锐减。目前,摩天大楼热,可以看作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在建筑文化方面出现的一种"地域差"和"时间差"现象。科技发展有了生活的美好,我们住进高楼大厦,但高楼大厦使得巨大的投资难以回报;危险系数高于普通建筑;不利于生态与环保等问题出现,那么请问这还能说科技的发展不是弊大于利吗?

3、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科技的发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并不是说我们不用一切科技有关的东西。科技的发展弊大于利并不与吃水稻、用钢笔、本子冲突呀,更何况水稻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就有了,中国古代就有纸了呀。

4那对方辩友为什么不说正是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科技发展带来了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既然疾病的新增正是科技

作文二:《科学技术的发展7》2700字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安体校   李银坛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华东师大版初二历史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们为振兴中华、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设计

(一)确定三维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新安体校的校

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识记、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设定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识记

新课标提倡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京张铁路 、“侯氏制碱法”、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华罗庚与中国数论研究等知识。

2、能力培养

通过学生上讲台讲述近代中国科学家的故事,训练其口头表达

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以近代中国科学家不懈努力,乐于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二)重难点突破

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提取信息,以列表形式总结归类出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本课难点是对科学家从海外归国、报效祖国的理解。通过讲述科学家历尽艰辛、冲破艰难险阻回国的过程以及他们对祖国建设事业的贡献。体会到爱国是报国的前提,对祖国爱得越深,为之奋斗的信念就越坚定。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穿插讲述科学家的小故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中贯彻爱国思想教育。结合本课教学目标,主要采用:讲述教学法、设疑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主动学习;在课前预习当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课采取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学程序如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检查上周课后布置的作业(查找自己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科学家在所在领域取得成就。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

通过提问:“你所知道的从海外归国、报效祖国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在近代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就呢?”以此导入课文。

2、新课探究 :

(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提问:谁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他主持修筑了哪条铁路?这条铁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地位和历史意义?(让学生带着这

些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明确京张铁路的修筑时间、轨道的特点、地位和历史意义。)

(2)让学生说一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创造性地设计“之”字形轨道的原因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詹天佑一生忠于职守,热爱祖国。他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路权,反对外国侵略者歧视中国工程师;他热情支持保路运动,他既积极引进外国科学技术,又坚持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他号召中国工程师“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二)侯德榜与制碱

(1)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侯德榜在制碱方面的贡献。

(2)组织学生讨论:“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后,侯德榜为什么还要研制联合制碱法呢?他把制碱技术贡献给世界,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对学生观点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明白:侯德榜是中国和世界近代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成功得来不易,是通过他自身的努力和不断探索而取得的,他把制碱技术贡献给世界体现他的高风亮节。)

(三)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1)学生讲述李四光改名字的故事和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2)出示:大庆油田、华北油田生产石油的图片,提问:这两个油田是在谁的什么理论指导下勘探和开采成功的?这个理论的创立有什么历史意义?(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李四光、地质力

学理论、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新途径,使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

(3)从李四光否定“中国贫油”论,到中国大庆、华北油田的出现,我们应从中学习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发言,突出勇于创新、勇于探索这两点。)

(四)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

(1)学生讲述华罗庚自学成才的小故事。

(2)华罗庚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院土、美国科学院120多年来第一位中国籍院土,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那么,他在数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在“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问题上,谁取得了世界上最前沿的成果?讲一讲他专心研究的小故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样学习态度?(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然后总结。特别强调陈景润的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延伸拓展:(设置问题,通过讨论养成学生的开放性、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本课中的四位科学家有哪些共同点?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作为学生该怎样做?(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2)如果全国铁路和火车没有统一的标准,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提示:从战乱时期和和平时期来分析。由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3、本课小结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与学的进一步转变,请学生小结本课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4、课后作业

考虑到我校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参差不齐,布置作业如下:

(1)试一试,纯碱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动手实验并记录下来。

(2)写一个小论文。阅读课外学史提供的资料:谈一谈:李四光的话寓含了什么道理?你认为今天的新兴一代在发展科学事业上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5、板书设计 (以列表形式,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基本内容。)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后,我将根据实际的教学过程,比如老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学生对老师设置的问题有没有兴趣?学生有没有生成的问题等等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使自己的下一节课在改进中得到提高!

谢谢大家!

作文三:《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3700字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选择题

1.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

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解析】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

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2.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

重大成就(  )

①原子能技术

③电子计算机技术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②航天技术 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B.①③ D.②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标志主要

就是上面所列几个方面,中国方面,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I号”;④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

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3.(2011·潍坊3月)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

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这反映了(  )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导弹核试验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解析】 第一团蘑菇云的升空指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

【答案】C

4.(2011·东莞)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

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2011·福州)“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

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C.③④            B.②④      D.①②

【解析】 邓稼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排除③;邓稼先归

国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研制出了原子弹,排除④。

【答案】D

6.(2011·福州)袁隆平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为此他(  )

A.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

B.培育了杂交水稻

C.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D.研制出氨基酸

【解析】袁隆平是中国的农业科学家,他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提

高了水稻产量。

【答案】B

7.(2011福州)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它通过短波发

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下面这首乐曲的前八小节。在这一乐曲响彻全球的同时宣告中国进入了(

A.航天时代

C.信息时代   B.电气时代      D.核能时代

【解析】成功发射卫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答案】A

8.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

A.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需要记忆重大科技成就的时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60年代初,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是在2003年。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9.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

衣足食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指袁隆平

B.他的发明成果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D.他的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这一科技成就的重大意

义。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10.(2011·潍坊一模)观察上图——《东方巨响》,下列对其反映

的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D.加强了我国的现代化国防能力

【解析】《东方巨响》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史实,

研制原子弹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故A项说法错误。B、C、D三项符合对该事件的评价。

【答案】A

11.(2011·扬州二模)我国成功研制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

一号”,这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研制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B.中国“银河—Ⅰ”型计算机是在“文革”期间研制成功的

C.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

D.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

【解析】中国“银河—Ⅰ”型计算机是在1983年研制成功的。

【答案】B

12.(2011·福州高中毕业班质检)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

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样的评价最主要是基于(  )

A.袁隆平是许多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的科学家的代表

B.袁隆平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C.杂交水稻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D.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从材料中“世界的骄傲”“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可知主

要是指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意义,所以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

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

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C、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仔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大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 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四 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黑色火药制成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级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宇宙探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的哪一方面的成就?

(2)材料二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4)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人类离开地球飞向月球(或在航天事业方面)由梦想到现实。

(2)背景:社会经济发展;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家对自然世界提出了新的认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自由;新型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建立。(只要能答出4点即可)

(3)发展: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由火药火箭到现代火箭技术;人类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由梦想到现实。原因: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巨大的进步。

(4)带动了民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尤其离不开太空产业;航天事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水平和科技实力,在政治角逐中也最具战略意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推动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作文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5200字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经过一年的学习,高一学生升入高二并且进行了文理分科。由于暑假期间学校进行基建,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上课,与兄弟学校相比,我校的教学进度大大落后。本学期对于理科班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顺利通过会考,这是新课改以来第一次高中历史会考,学校的要求相当高,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学生通过会考。对于文科班而言,由于选修课本本学期可能无法分发给学生,所以课时比较充裕。本学期整个高二年段只有两位历史教师,且都是第一次教高二年段,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文理分科之后,如何让理科班同学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顺利通过历史会考,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考试内容与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学习要求:列举‚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科技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探讨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列举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认识新中国科技创业的艰辛历程,学习中国科技工作者为振兴中国科技、提高综合国力而忘我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和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教学流程】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梦想能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投影: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万户的飞天梦、鸟人大赛。

现在,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投影: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投影: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⒈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⒉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投影:猜一猜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答:钱学森。

投影:猜一猜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他是谁?

答:邓稼先。

投影:原子反应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

播放视频: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投影: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问:根据材料,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

答:……

(板书)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投影: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待这种观念?

答:……

投影: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播放视频: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投影:凯文〃卡特《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曾几何时,国际上有人质疑:中国到底能不能养活十几亿人口?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能!因为——

投影:猜一猜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他是谁?

答:袁隆平。

投影: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

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投影: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问: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

答:……

投影: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他是谁?

答:杨利伟。

播放视频: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投影: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投影: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

⒈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科技和竞争力的国家; 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投影: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投影: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投影:感受科技的力量

材料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3亿吨,1999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材料二 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863计划所选高技术领域,由跟踪起步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来,在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20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请思考: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

(板书)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问: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何体会?

答:……

投影: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教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感悟五:……

投影: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一: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二: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三: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问题四: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

(板书)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投影: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问:由这则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板书)结论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结论二: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结论三: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投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问:由这则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板书)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新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板书)⒈国家的独立(保障);

⒉党和政府的重视;

⒊经济实力的增强;

⒋科学家的努力;

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差别较大,按照课标的要求,授课时围绕‚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展开教学,其余内容省略。

讲科技发展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许多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授课时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科学家的事迹猜出他们的名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于科学家事迹和崇高精神的了解。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83页‚学习思考‛

答: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为科学献身与奉献精神;吃苦耐劳与任劳任怨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精神等。

课本第84页‚学习思考‛

答: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课本第85页‚学习思考‛

答:中国的高科技有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等。意义: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长了中国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课本第86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实现人类希望,摆脱第三世界的贫困,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科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主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政治、人才资源等发展,这是内因也是主要方面;而对于世界科技,要充分利用,当然,这是外因,是客观方面。

作文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600字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起步与成就:

1.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编制远景规划

3.成就: 国防科技,医学、农业科技

4.曲折:

5.表现:科研事业受挫,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文革结束,邓的口号,两次会议召开,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

1.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科技规划的实施

2.成就: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学思之窗一:

材料:“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_____________钱学森

材料: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学思之窗二:

材料: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 一  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 三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问题 四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当堂检测

1、建国后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物有(      )

(1)钱学森(2)郭沫若(3)邓稼先(4)袁隆平

2、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1949年    B、1988年    C、1985年      D、1976年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C、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D、称霸世界

课后作业

名师伴你行本课习题

作文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500字

邻水九龙中学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

编辑者:申小芬  审阅者:张德凯、丁彬   使用年级:高2015级_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小组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 年____ 月______日 教学目标:

知道“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神舟”号飞船等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

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分析原因: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4、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

(1)表现:

国防科学技术领域:

医学:

农业:

⑵地位:

小组探究:“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2、提出:1988·9    邓小平

3、认识: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2、标志:

⑴核技术:

⑵空间技术:

⑶运载火箭:

⑷信息技术:

⑸生物工程:

3、意义:

小组探究一: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小组探究二:

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作文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500字

浅谈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随着经济的日益腾飞,四通八达的公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乡之间,各种大车、小车、摩托车、电动车川流不息,飞速的行驶在公路上,给人们的出行和运输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一个无情的“杀手”也随之出现,各种大小车祸不断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吞噬,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小学生间的车祸事件不断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如何切实做好班级安全工作?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农村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形成从上到下都讲交通安全的好风气,努力减少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确实给广大的农村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外出时间少,大部分学生对斑马线、红绿灯等事物,只听说过或在书上见过,却很少经历过,对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车祸的惨状很少目睹过,因此,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更不要说了解多少交通安全法规知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学校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对农村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以主题班

会、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道交通事故给大家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让人无法估计的,从而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中,让“靠右行走、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玩游戏、不在公路上逗留,坚持走斑马线、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成为学生的口头禅,使学生懂得要文明乘车,不乘坐病车和违规车辆的道理,提高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让他们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

二、对学生上放学实行路队管理,培养学生的养成行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学校的上下楼梯到上放学的路上要求学生必须靠右行走,无论上下学,都要求学生以村寨为单位排成路队,学校老师加强护送和巡查,让学生在路上规范行走,并对过往车辆行对礼问好,定能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我们是一所联办小学,有很多路途较远的孩子,多数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为了图一时之方便而让孩子自己骑自行车上放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直都在教育学生,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加之农村公路质量比较差,不宜骑自行车,又由于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他们骑车随意性较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给学生生命安全带来危险。但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有些家长甚至到学校求情,以学生上放学路程较远为由要求让学生骑车。因此,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讲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孩子自己骑车的危险性,加强学生家长的安全教育,只要学生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就会得到保障。

当然,对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光靠学校、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重视,交警部门要多对道路安全进行督查,对违规车辆加大执法力度,全体驾驶员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驾车,文明行车,只有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发生在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就一定会减少或杜绝。我们通过教会一个人,可以带好一个家庭,促进一个村庄、一所学校,从而辐射整个社会。

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学校,家长教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构建合谐校园。我们一定要坚持用制度规范各自的行为,恪尽职守,坚持用机制管理校园的交通安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作文八:《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3200字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其中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本文从一般事例开始,简单描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而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这个貌似高深的,一般人接触不到的名词,现在已经真真实实的步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支持,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汽车,飞机,我们如何能赶上几百甚至几千公里外的会议;如果没有手机、网络,我们怎么能和远在千里外的亲人聊天。科学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文化。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另外一个方面,科学技术同样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非预期的后果。例如把科学技术用来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环境的污染、能源枯竭以及生态破坏等。可以说,带动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战争。这种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现在的Iternet就是脱胎自美国军方的一项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最早应用于冷战时期的潜艇定位。此外,现在广泛应用的无线电技术、声呐技术、激光通讯技术,甚至核技术,无不来源于军事领域。还有一些来自军事的发明不为人知,比如塑料的发明就源自对火药的研究,而化学、冶金、陶瓷等学科和行业,都起源于军事。人们就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面对着科技带来的威胁。科技就是这样,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大刀阔斧的带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使用不当同样会伤害甚至毁灭人类。

面对科技带来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到底是彻底摒弃科学技术还是毫不顾忌的发展科学技术呢?是不是为了我们安全的生活就回到原始社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决定我们未来生活的并不是科学技术,而

是人类自己的选择。尽管我们在享受科技的同时怀着恐惧,但是科学的总体目标是建造更好的世界,它不仅在物质方面增强了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因此,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不能放在是否应该发展科学上,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应用科学上。

正如上面所说,Internet可以用来传递军事信息,同样可以带给我们信息化的社会;核科学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氢弹,同样可以用语医学和发电;固体火箭燃烧技术和液体火箭燃烧技术是典型的航天技术,但是,它同样应用于奥运火炬。科学技术本身是客观的,但是,科学技术并不是孤立的。他的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社会的作用。首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科学需要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社会提供的;科学研究的课题是社会提供的;就连科学使用的语言是社会提供的。其次,科技的应用离不开社会。科技的应用受到社会的掌控,同样的技术,可以用来作恶,也可以用来谋福。科技的应用甚至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例如,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全球性的问题。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或者说,不论从科学知识的存在、评估、传播,还是从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看,科学知识都要受社会因素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最重要的是,在考察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社会后果时,吧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与其与社会其他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进行综合的全面分析。所以,在面对科学是好是坏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而不应该孤立的面对科技带来的某个方面。

从上述种种都要求我们要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运行,因此也就受到社会中有形的结构和机制的制约。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厦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作为保障。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是实现生产力提高的必要制度保证。国家创新系统是诸方面因素的结合,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整合和互动,还包括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的集成。现代化是一个呈现持续性对态调整与适应的过程。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运行,同时还受到社会中无形的文化氛围的制约。科学技

术会导致社会文化后果,科学技术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塑造。没有社会文化框架,科学技术活动无法运行。要建设和发展创新文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倡导科学精神.同时也要抵制伪科学,批判、揭露和清理种种封建迷信及其现代翻版。科学技术的发达,是战胜迷信、愚昧的有力武器。然而,只有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协同作战,才能战胜愚昧和进信。这一切都离不开以学术研宄为基础的知识储备,离不开对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也有依赖于对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互对机制的深入认识 因此也就需要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这两个车轮共同前进。

在要求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可维持的长久发展。它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就是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当然,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同时科技也需要可持续发展,这具有战略意义。一个国家,尤其是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如果其科技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或者科技进步能力落后于他国,那么最终的命运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也在1994年就提上了议程,将“低消耗、低污染和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定为我国21世纪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规划。在2003年,我国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表面上,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实际不然,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本框架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反思包括可持续发展观在内的当代世界发展观,并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事业20多年基本经验后才提出的。因此,科学发展观大大地超越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机统一起来,还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整个人类彻底解放自身、发展自身、幸福自身并达到人类理想目标的重要环节。科学发展观在吸收可持续发展观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对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解释。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渝的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小康社会,也就达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科学技术,就其最单纯的形式和目的而言,是中性的。它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也可以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掌握这一切的是我们的社会以什么方式运用科学及其发明。我们的社会要充分做好准备以适应科学所带来的一切发展。只有把握住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让科学技术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黄志斌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2 2 蔡子亮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9 3 董艳艳  发展科学技术构建和谐社会     管理与财富       2008.10 4 刘俊月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5

作文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000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未来的汽车也很先进,大多数都是我公司发明的多功能汽车。

我们公司的汽车可以在水面、水下、陆地和天空行驶,也就是把飞机、轮船、潜水艇和汽车的功能集为一体。它还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上还有很多按钮。按一下红色按钮,汽车的两侧就会伸出两翼,就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了。按一下蓝色按钮,汽车的外围就会“长”出气垫,这样它就可以像快艇一样在水上飞快的行驶了。按一下绿色按钮,它就会变成普通汽车,就能在地面上飞快的行驶了。按一下白色按钮,它就变成了潜水车,它的外面有一层防水罩,防止水从缝力进来。驾驶舱还有一个制氧机,它可以制氧。它是怎么制样的呢?他先把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吸进去,然后经过处理把它们变为氧气,并放出来。有了这两个帮手,车子就可以潜水了。如果车子的能量不足了它就会吸收水、风、太阳光和电把它们转为能量。

怎么样,我发明的汽车功能是不是很棒呀?

神奇的鞋子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梦见自己设计了许多奇妙的鞋子,给人们添加了许多乐趣。

我梦见人们穿上我设计的“任我行变速鞋”,在爬山涉水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了。速度可以时快时慢,并能自动的转换方向。这种鞋里有一个小型的遥控器,可以用大拇趾控制加速,用小拇趾控制减速。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只要用小拇趾轻轻一点,就可以走慢点,尽情地欣赏优美的大自然的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如果看够了那就用大拇趾按一下“快速键”,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又到另外一个景点了。穿上它可以日行千里,既方便又省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如果没电了,怎么办?幸好我脑子机灵,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一个特别好的办法,那就是在鞋面上安装一个很小很小的太阳能装置,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既环保又节能。     这就成了一双十全十美的鞋子了。

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

你想过吗?未来的世界,人吃的食物、住的房子将是怎样的呢?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衣服。而我,正想发明一件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

这种衣服的功能当然是调节温度的神奇之处了!通常的衣服不会调节温度,更不可能有空调。而这种衣服里面,有一个“小型空调”,可按要求来变化温度,遇热变冷,遇冷变暖。当夏天的时候,穿上这种衣服,就不会感到热了,只觉得身上凉爽爽的。在冬天的时候,穿上这种衣服,即使你在外面行走,也不会觉得冷,就像带着一个“小烤炉”似的,非常暖和。就算你把衣服放在衣柜里,它也可以用声波透过柜子来感应外面的温度。这样,人们就不必为春夏秋冬感到烦恼了。

同学们,你们说我设计的衣服好吗?

作文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000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新的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能力,试图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学期的科学教学,摆在我们面前最大困难是“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尊重科学”。从而改变科学是副科,学了没有用的观念。因此我在上科学课时注重以下几点, 第

一.教师一定课前认真备课,做到熟悉教材,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时才有内容可讲,可才能上的精彩。二教师要善于利用课件,网上的课件很丰富,可见真的很好,直观 ,便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教师教学要灵活机动,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很号召力,做到以身作则。思在上课导入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上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适当的给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六、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把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的和学生沟通,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它们已经发现了什么,还准备去怎样发现等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第四.在提问的方式方法上,我觉得要注意学生的知识范围,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易太难。

五.教师要不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及时的和学生沟通,帮

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六.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七.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科学的学习中要懂得环保,积极的去宣传环保。

八.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一定要充分,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老师之间要共同合作,共同研究,要不断的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上几点是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随着科学研究性学习的逐步深入,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加强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惟有不断的求知,才能始终保持学问的前瞻性,才能不断将最新的知识同学生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形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做到教学相长。        在科学教学中,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例如:1.上课有时讲的太快,对于教学时间的控制上做的不够。2.教学语言的连贯性上还有待提高。3.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上还有待增强等等。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经验,我相信,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不断反思、积累,一定能够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