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政治试题 > 关于李清照手抄报 《语文手抄报资料:宋代才媛李清照》1500字

关于李清照手抄报 《语文手抄报资料:宋代才媛李清照》1500字

时间:2019-10-11 09:19:4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语文手抄报资料:宋代才媛李清照》1500字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据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文字活泼,叙述传情生动清洵,生平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传,我们已无缘见到。清照的母亲,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据说也很渊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

她的丈夫赵明诚(德甫),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曾作宰相,山东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当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虽然是宰相之子,但略无纨裤气习,他们的闺房之乐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集先秦及汉唐彝器石刻等加以考诠而完成的,全书共三十卷,大约花去他们夫妇很长的时间。李清照替这部写了一篇后记,主要是叙述编书的情形,同时也间接叙述了他们夫妇的生活。内容大略是说:他们夫妇每夜工作以点完一支蜡烛为度,有时整理书籍,加以题签,有时相互批评前代的书画彝鼎,并不时还在工作中加入某种竞赛。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如果谁说错了,必须要煮茶献奉,这种赌赛有时会把茶杯倾翻于怀中,大笑而更衣。从这别具风趣的闺中乐事,应该不难看出他们夫妇都是极聪明的人,而且学识相仿。

李清照是多才多艺的,她能词,能诗,能文,能作画,她的一幅“琵琶行图”,一直到明朝还留存着。不管走得多远,关键时刻还得回来,清照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江南大变的乱世,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断南侵,这就是历上有名的靖康之难。但是越是乱世越需要女性,因此也总是在乱世,李清照的词一次次对整个中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当时迷恋名妓李师师的道君皇帝相比较,显然起了提纲挈领式的点化作用。他们夫妇两人开始与灾难周旋,试图让灾难洗刷掉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

这次流亡,让他们由山东入苏南,渡江到金陵,但对赵明诚的健康是有着损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清照守着他,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心情的低沉可想而知。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弥笃。追忆从前,她抱憾终天的是过去值得回忆与悼惜的往事,是和明诚一起度过的二十九年的日子,最令她伤心的是在流亡途中痛失了知心丈夫。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但大致以金华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独的,南渡臣,到绍兴之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乍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李清照开始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而且,还受着这批人的污蔑。在这种环境中,她不噤感叹地吟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沉。

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权贵们遗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书中亦无可考,据一般推断,她大约活了六十岁。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之获致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越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无异丧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理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只是模仿前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感、理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成一体系的,只有苏轼和秦观;其次应该数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

作文二:《诗歌手抄报资料:“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1000字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作文三:《诗歌手抄报:李清照——《乌江》》700字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乌江》

【内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人杰:人中杰出者。

鬼雄:鬼之雄杰者。

项羽:即楚霸王,秦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不肯过江东:《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赏析】: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作文四:《诗歌手抄报:李清照——《钓台》》700字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钓台》

【内容】: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巨舰:大船。

扁舟:小船。

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

【赏析】: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诗中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作文五:《诗歌手抄报:李清照——《多丽》》1300字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多丽》

【内容】: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

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潇潇:疾历的风雨声。一作“萧萧”。

琼肌:形容花瓣如美玉。

贵妃醉脸:像杨贵妃醉酒后那样娇媚造作。

孙寿愁眉:像孙寿那样故作愁眉惑人。

韩令偷香:像韩寿那样偷来别人的奇香。东晋韩寿,貌美体轻,贾充女贾午看中了他。寿逾墙暗通。午将皇帝给其父的西域奇香偷来给寿。后贾充会见诸使闻寿身上有奇香,疑寿与午私通,但没有宣扬,后将午嫁给寿。宋•欧阳修《望江南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今案:韩寿习称韩椽,无称“韩令”者,清照盖因后汉荀彧事误记,荀曾为中书令,人称荀令。《襄阳记》谓:“荀令君过人家,坐处三日秀。”故李商隐诗:“荀令桥南过,十里送衣香。”

徐娘傅粉:像徐娘那样,擦脂抹粉。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季江曾曰:“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称妇人虽年老面色不衰者为徐娘。今案:徐娘,无傅粉故事。诗文多用何晏傅粉为典故,《世说新语•容止》篇载何晏面折,魏明帝疑其傅粉。唐•李端诗:“敷粉何郎不解愁。”清照误记何郎为徐娘。此二句应为“韩椽偷香,何郎傅粉。”若非清照笔误,即为传抄致讹。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

陶令:即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为彭泽令,故名。

看取:看着。取,语助词。

酝藉(yùn jiè):宽和有涵容。

酴釄(tù mí):又作荼蘼,落叶小灌木,专供观赏。

阑:尽。

汉臯(gāo)解佩:指郑交甫于楚地汉臯台下遇二仙女解佩相赠的故事。

纨(wán)扇题诗:指班倢伃写《团扇歌》。

瘦:一作“度”。

【赏析】:

此词为咏白菊的咏物词。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深有寄托,表现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习的不满。作者以白菊为喻,表明自己禁受不了人世冷暖的变化及种种打击,折磨。反映了词人高洁的心志,端庄的品格。用典较多,但不流于板滞,是此词的特色。

作文六:《诗歌手抄报:李清照——《晓梦》》800字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晓梦》

【内容】: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疏钟:稀疏的钟声。

安期生:秦时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玉井花: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嘲辞:嘲谑之辞。

活火:火之焰。

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咨嗟: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而记梦诗仅此一首。诗中写了神仙境界中仙人们逍遥自在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全诗写得洒脱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有仙骨神韵,在清照诗作中,可谓独具一格。

作文七:《清明手抄报资料》1500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

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作文八:《清明手抄报资料:清明柳》600字

插柳,作为清明节重要的文化符号,历经唐宋元明清,似乎一直没再衰微。这与寒食习俗截然相反。

在南宋的京城,清明时节,屋檐插柳已蔚然成风。

当时,家家都到西湖边上折柳,甚至把湖边柳树都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故有诗人感叹:“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

柳树属于杨柳科,泛指其中柳属、钻天柳属的500多种植物。柳树也有性别,可分为“柳男”与“柳女”;柳花花序由若干朵小花组成,被称为葇荑花序。

柔荑,在古时常被比作女子的手,赞其温软、细滑。《诗经·硕人》中描述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美目盼兮!”

借柔荑喻柳树之花,可见古人对柳之爱。

每一朵柔荑小花发育成熟后,花内的小蒴果逐渐裂开,带着种子的白色柳絮,便漫天起舞。

柳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另外,它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的植物之一,甲骨文中就已有“柳”字。

古人为什么选择清明时节折柳枝插于门上呢?后人对此解释不一,分歧颇多。

萧放博士有自己的见解。他以为,古人选择柳枝避邪,主要因为柳树是春季应时佳木,得春气之先。在四野一片苍茫之际,柳树最先吐出新绿。所以杨柳常常被用来作为春天的标志。

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具说服力,也颇有实用意义。据载,有的地方在清明时插柳条于屋檐,是用来预报天气。而这样的说法正契合了古谚“柳条青,雨濛濛;柳条干,晴了天”之说。

更有意思的是,柳叶也不输给柳条。夏秋时节,柳叶会在阴雨天前变白,客串一把“天气预报员”。

作文九:《李清照资料》1800字

中文名: 李清照

外文名: Liqingzhao

别名: 易安居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济南 出生日1084年3月13

期: 日 逝世日期: 职业: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性别:

配偶: 1155年5月12日 诗人、词人 诗词创作、诗词理论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女 赵明诚,张汝舟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一剪梅》: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词牌

一剪梅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瑞脑:龙脑香。

②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评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 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 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 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李清照——《如梦令》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小传】: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常记:长久记忆。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滩:明·毛晋汲古阁本《漱玉词》作“行”。

【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作文十:《李清照资料》600字

李清照资料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夏明翰资料

夏明翰,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礼梓山(今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余家大屋),中国革命先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1900年8月1日出生,曾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长沙地委书记和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等职务[1]。1928年农历2月29日,在武汉汉口余记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8岁。在临刑前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烈诗篇。

2009年,由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夏明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