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法语学习 > 怎么写材料作文 《怎么写材料作文》2600字

怎么写材料作文 《怎么写材料作文》2600字

时间:2020-01-13 09:25: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怎么写材料作文》2600字

怎么写材料作文

刘庆才老师现任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名师导学播讲人,北京开明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之一。长期从事中考、高考改革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高中语文3+2新型题精编》、《初中语文阅读导引》等约百万字。

张彦兰是北京南苑中学优秀青年教师,连续十多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她的论文曾在全国学术研讨大会上交流并荣获一等奖。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用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做。“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下面我们从2002年中考作文题中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小伙子染上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都告诫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小伙伴接触。但有一个小男孩仍然跟以往一样,与患病的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邻居们都感到奇怪。因为这个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受到卫生教育理应比别人多,他没有理由不知道那样做的危险啊!有好心的邻居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回答说:“妈妈告诉我,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

果真,直到患病的伙伴痊愈了,这位小男孩也没被传染。他说:“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要求: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从材料中引发感想,谈谈你的看法;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材料简析:这则材料叙述了一个怎样对待得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的小伙伴的故事,重点是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始终与他在一起却未被传染,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这就揭示了材料

的深刻内涵。什么是健康?除了身体的健康,当然还指思想的道德的等等。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写出的作文才符合题目的要求。正像小男孩最后说的:“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近墨者必黑吗?

一考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行了很久的俗语。人们也常常视它为真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伙伴得了很容易传染的皮肤病,许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是有一个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却一如既往地和小伙伴一起上下学,一起玩耍。有一位好心的邻居提醒他,他说:“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别人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果真,直到患病的小伙伴痊愈了,小男孩也没有被传染上。读完这个故事,我疑惑了:近墨者必黑吗?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在解放前有一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曾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名为《南北极》,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他走进了上海的十里洋场后,受到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那些醉生梦死的生活来。这可是“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但是,同样生活在上海的作家鲁迅先生,即始终保持着革命家的本色,以笔作刀枪,向那个他厌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这是要看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能否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意志品质薄弱的话,我相信,他很快会被传染上“病毒”。在当今社会,有一些人禁不住诱惑,心灵的天平向着金钱和权力一边倾斜了,倒下了,最终成了罪人。真正的好人都是保持着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质和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他们可真正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这种近墨者不黑的精神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点评: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作文,看来这位同学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技巧,首先他选取了“应具有怎样的意志品质”这一角度,阐述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道理,主题集中而明确。其次结构安排得也很清晰。第1段,开头引用俗语,但不急于论述而是接着引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近墨者必黑吗?”“疑惑”中其实包含着作者的鲜明态度。第2、3段采取正反对照的方法加以论证。最后又以俗语作结。语言也显得干净利落,恰当的引用增色不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蚂蚁的脚步总是那么执着而又匆忙,可只要用樟脑球在它前进的路上轻轻地画一道线,它会惊慌失措地立即掉头而去;赶到它前面再画一道线,它还是马上望风而逃,翻来覆去都是如此,等它跑累了,再画一个圈把它圈在里面,蚂蚁就转来转去没有头绪,将包围圈缩小,它在其中左突右扑几下后,发现无路可走,不得不鼓足勇气奋而突围。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许多障碍,刚开始我们眼前都是那么沉重而无奈,而等到我们鼓足勇气克服掉以后才发现它不过是蚂蚁面前的那道樟脑球防线而已;蚂蚁最终尚且敢于背水一战,可又有多少人在障碍面前一直抬不起头啊!

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

材料简析:这则材料是用蚂蚁做的一个试验,然后联系社会生活而感发出一番议论,说明应鼓足勇气,敢于克服各种困难的道理。值得思考的是,试验本身提供了多个立意的角度,因为在反复“碰壁”之后,蚂蚁才“奋而突围”。这就为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作文二:《材料作文怎么写》2400字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怎么写?

高考作文,从近几年看,可总为三类:一为材料作文,二为命题作文,三为话题作文。本次模拟测试卷的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及要求来看,当属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材料作文的写法,它不同于命题作文的题目固定,也不同于话题作文的主旨灵活,材料作文自有其相对的规律性。

1、关于审题。

在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一项基本要求:符合题意。为此,就必须过好审题关。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的每一个字,力求对给定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准确理解,做到 “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⑴主题哪里来?

材料作文的题旨必须来自于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观点来自材料,材料提炼观点,故材料必须用在作文中。一般来说,材料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出现于作文第一段为宜,紧随其后的就是由材料提炼出的鲜明的论点。

⑵如何审。试卷提供的材料往往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寓言类的材料,更是如此。因此,审题就成了决定“生死”的大事。怎么审?要从具体的现象到抽象的本质,从芜杂的材料到思辨的观点,从动植物的对话到人类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一个辛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过程要慎重,结论要辩证,抓关键词,抓关键句。以此次试卷材料为例,现象是什么?蝴蝶蜻蜓分别因追逐鲜花和捉虫子而误触蛛网即将丧命。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产生了问题怨天尤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蜘蛛的话,提示了寓意所在:“要怪只能怪自己”。关键词是什么?是“怪”字。蝴蝶“怪鲜艳的花朵”,蜻蜓“怪眩目的阳光”,“花朵”和“阳光”都是触蛛网的外因,不知通往“玩赏鲜花”“捉虫子”的前路中存在凶险和陷阱,这种对前途的过度乐观是触网的内因。“触网”后却不知反省,委过于他人是令人感到的最可悲最痛心的事。“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蜘蛛的这句话,才是关键之所在,才是我们审题时应该抓住的关键句。到这里,就算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材料的审题,再下笔也就不难了。

2、关于立意。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①思想健康②中心明确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提出了①深刻②有创新的要求。这四点都关乎文章立意。分析如下:

⑴思想健康。这是立意的大前提,包括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等,论点即可见立意之健康与否;

⑵中心明确。“文题善,佳篇成一半”,“中心明确”始发于作文题目,只有先明确作文题目所蕴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⑶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存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就文章深刻性的基本要求。

记叙文固然不乏思想深刻之作,但这里的“深刻”主要是就议论文的思想内容而言的,首先应该有深透的见解,论点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其次考生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否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能否从现象中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能否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击中要害。

⑷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这都是“有创新”的表现。

高考作文提出创新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精神。首先,构思要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要构思“精妙”,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如这次的作文,有学生以从美国产生的国际金融风暴和美国贸易逆差这两件时事为材料,有理有据地批驳美国将金融危机暴发的原因和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全部归罪于中国的市场不开放和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人为操控,这就让阅读老师眼前一量,情不自禁地给他高分。为什么?因为这位考生以时事为论据,体现了时代精神,以时事为论据,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主旨,体现了构思的新颖,用料的新颖,而这些,都是一般考生的作文所没有的。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创新作文的好处。

3、关于文体。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符合文体”之基本要求。这有两个含义:一是符合作文试题的文体要求,二是写出该文体的要求。若试题要求中没有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写一篇议论文”,而是“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注意了,这并不是真的“不限文体”,只不过是,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高考作文中没有出现过要求写说明文的情况),要由你选择。一旦你选定了“文体”,那就要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若写记叙文,就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写议论文,就要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虽说为了创新,可以大胆尝试突破性的写法,但决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任何淡化文体特征的写法都不是真正的创新,其危害性,教师和考生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4、关于结构。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明确要求“结构完整”。这就要求用清晰的思路来安排写作的内容。如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点题恰当好处。前面说过题好一半文,还有一句 “头好一半文”,写好开头至关重要!有力的开头,直奔主题的开头,开门见山亮明观点的开头,富有文采和哲理的开头,都最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强烈心理需求—— 短短的二三十秒就要阅完一篇作文且还要给出合理的分数,这就逼迫老师用最“高效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事。他除了认真看“凤头”看“豹尾”,他还能有多少时间来看“猪肚”呢?这是高考阅卷中的“潜规则”,考生应该理解,应该明白。所以,拟好题,开好头,结好尾,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章结构,真的不可等闲视之!

作文三:《《材料作文怎么写》》8600字

题目:材料作文怎么写

材料作文怎么写

——行之有效的应试作文训练

钦州市第二中学语文组    周华

材料作文是继话题作文之后的高考作文新宠。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水平?与其给学生太多你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的模棱两可的训练方式,不如找出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供学生借鉴与参考,使训练的针对性更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写出适合自己风格、体现自己风格的优秀作文。本论文将从几个方面去探究写作的材料作文的方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就是给考生一个背景材料,不限定话题,但考生要做的是从所给的材料中准确地概括出一个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的一类作文。快速正确地进行审题、立意,在写作材料作文中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前功尽弃。如何审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材料,抓中心话题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作为考场作文,不是写什么都可以。根据出题者的意图,作文范围会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以考生一定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中心话题并在此基础上立意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请看下面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从材料来看,审题的突破点在于爸爸回答汉克的话: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关键词:“保护弱小”。所以,本篇文章的中心话题应是“保护弱小”,在此基础上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 保护弱势群体,对贫弱同情悲悯;

★ 矜悯孤弱,

★ 心怀的人是幸福的

★ 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有多大

★ 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为护弱的天使

一些学生过于关注汉克最后的举动,或者关注汉克保护的对象,没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中心话题,而将材料的核心理解为保护大自然,保护植被,热爱生命(这种立意仅仅体现了材料最后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哥和汉克之间的爱护)等,甚至有学生为了让立意出新,反弹琵琶,剑走偏锋,将立意确定为“弱者”不“弱”,“弱者”也可以强大等。

训练题

材料一:有个要卖马的人,一连卖了三天都无人过问,他就去见相马专家伯乐,说:‚我要卖马,可一连三天都无人过问,请您无论如何帮助我一下,您只要围着我的马看几圈,走开后回头再看一看,我奉送您一天的花费。‛伯乐同意了,真的去市场上围着马看了几圈,临走时又回头看了看,伯乐刚一离开,马价立刻暴涨了十倍。

材料二: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联系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现实,自定角度,自主利益,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中心话题:面对利诱

立意:面对利诱,人需要坚守心灵的底线。   (本材料和立意来自孙国玉老师)

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在通读每则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

找到几则材料个共同点——中心话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二、围绕中心话题,多角度立意的几种常见方法

如何多角度开掘观点、立意,如何把写作文章的方向引到考生熟悉的领域?学生需掌握如下几种方法:

1、找关键句法

如上则材料中的关键句“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所在。

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2、提问法

提问法适合有角色对话的材料,提问的角度可以就不同的角色提问。提问的步骤有三步:

他(她、它)的说法、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举例:2006年全国一套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从牧羊人的角度来看:

第一步提问:乌鸦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

牧羊人的态度很鲜明: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否定的。

第二步提问:否定乌鸦的什么?

答:头脑发热,不自量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

第三步提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人要有自知之明。

人要摆正自己的位臵。

不能盲从、蛮干。

指引一个人成功的道路可能将另一个人引向失败。

┅┅┅┅

②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第一步提问:乌鸦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

孩子的态度也很鲜明:它也很可爱啊!显然是肯定的。

第二步提问:肯定乌鸦的什么?

答:它羡慕鹰的本领,它拼命练习,它要改变自己,它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

第三步提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让梦想指引人生,虽然有时可能失败,但倒在为理想而努力的路途中,也是一种壮美。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奋斗可能失败,自甘平庸永不会成功。

勇于挑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③从第三者的角度看:

综合父子二人的评价,指出二者所言均有道理又均有不足,从而得出偏重一方或肯定双方的结论。

如:

人应该志存高远,人应该充满热情,但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选择道路的时候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要盲从他人。

人应有自知之明,但更要有梦想和勇气。

人既要有理智又要有梦想。                  (本材料和立意来自孙国玉老师)

┅┅┅┅

3、由果溯因法

由果溯因法就是指对材料提到的结果进行思考,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展开立意。

举例: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渔翁第二天以后什么也没捞到

原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启示: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训练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据报道,5月13号,故宫博物院等相关负责人到北京公安局送锦旗,对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锦旗上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当天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5月16日,故宫官网发文就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的错字向公众致歉,全文如下: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

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即进行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以上的材料来自故宫博物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每个集体甚至国家都会犯错,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犯错‛有关的经历或你对‚犯错‛的看法,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故宫博物院为什么会在扭扭捏捏中找借口找理由为犯错解释

原因 :怕失面子、怕承担责任、怕被责备

启示:在错误中升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口让错上加错……

训练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某牌面包包装上印着这样的字样,配料;法国酵母,添加剂,英国椰蓉,椰粉,澳洲黄油。有人入场调查,原来就是普通面包,并没有那些洋货。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生产商作假,把本是国产的东西说成洋货

原因:一是缺乏诚信,二是迎合国人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想法,三是国产产品出现太多质量问题,对本国商品的不信任

启示:让金钱淡出信仰的视线、让商品加入良心与清高的配料、诚信助你创造最大的利益……

三、审题立意常出现的问题

常见的审题立意错误包括:跑、偏、多、丑、旧

跑:对话题的指向性弄不明白,硬要反弹琵琶.(跑)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又如上面关于汉克护草的材料:弱者”不“弱”,“弱者”不需要保护。

偏:①只看话题不看材料和导语,抓住一个敏感字词,不全面考虑各种限制,造成偏离题意;

如汉克一家的故事的材料,单写“爱”,如“世间需要传递爱”“爱的力量”,把爱等同与“护弱”,如“强大了就要毁灭”如“保护环境”

②偷换概念。如:把庇护留给需要的人(“需要的人”不等于弱者,偷换概念)

丑、审题虽准,但立意虚、浅、俗。

旧、缺乏现实意义。

材料作文开头怎么写

材料作文的基本写法应由材料顺利引出观点,而且也要符合文章开头“凤头”的标准——精美。本教案在综合较多的优秀材料作文开头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的写法:

公式:引用材料内容+你的评价+观点(字数不超过150字,不超过6行)

解说:

1、如何引用材料:在正确把握材料的核心话题的基础上进行概况或引用,最好2两句话构成,不超过60个字。为什么要引用材料?使作文符合出题者写作范围与方向,使论点有据可依。

2、你的评价有两种模式——或“顺”(肯定)或“逆”(否定)你的评价必须要简洁、精准,为引出观点蓄势。

3、观点:可接在评价后,也可另起一段。

学生范文举例:

(一)读罢汉克一家的故事,感到如潮涨。父护母,母护兄,兄护弟,弟护花。(引用材料)小小的雨衣传递着礼让惜弱的大爱,着实令人动容,感人心扉。(肯定评价)

仰而思之,不得不叹:在追索和谐的行旅中,拥有一颗惜弱怜孤之心,善鉴万类,又何其不是幸福之先决,和谐之法门呢?( 观点)   (《心存怜惜,万物和谐》)

(二)简单的一句‚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引用材料)顿使汉克爸爸的男而形象顶天立地起来!(肯定评价)他用高尚者的胸怀告诉我们:强大应弱小而生,强大不是横行天下的通行证,而是护弱的天使。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就有多大。   (《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就有多大》)( 观点)

(三)‚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引用材料),‚会‛是什么?是责任,是使命,是风度,是胸襟,无关乎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健康的、残缺的……只要别人需要,你便是强者。(肯定评价)

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护弱的天使。( 观点)   (《人人都可以成为护弱的天使》)

如何运用例子进行论证

有了观点,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重要的事便是运用例子进行论证。很多学生在运用例子材料进行论证的时候无章可循。本课案试图让问题简单化,从基本的运用材料论证观点的方式入手,在熟练的基础上,再灵活使用。

公式:一句引入的话+人物的基本事迹+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结合观点的议论(约150字)

解说:

一句引入的话:起连接上文的作用,增添文章的文采。我们常见的引入的话有:

还记得朱邦月吧?

拨开历史的灰烬,我看到了他们

俾斯麦做到了

历史曾留存了这么一个故事

……

举例一:采用正面人物事迹作论据

还记得朱邦月吧(一句引入的话)?照料瘫痪母子半生,从不言苦与累(人物的基本事迹),问及,则说:他们比我弱。需要我的帮助。(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言语何其朴素,而其间闪烁的深厚之爱却令动容,因为母子皆弱,他义无返顾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全然忘记自己并不强大,而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怜爱与庇护,让世人看到他的伟大,这份保护,无疑是男儿伟岸最为完美的注释。(结合观点的议论)(《心存怜惜,万物和谐》)

举例二:

可曾记得阿里帕〃阿力马洪(一句引入的话),这位19个孩子的母亲(人物的基本事迹),阿里帕先后收养了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抚养19个孩子健康成长(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这过程是何等的艰辛,但又是幸福的。她收获了儿女绕膝、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她更是享受了19个孩子成长、成材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她被19个孩子深深需要,被人需要是幸福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因为它肯定了你自立于世的价值。(结合观点的议论)(《矜悯孤弱的人是幸福的》)

作业:以“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为论点,推荐用钱学森的例子进行论证,也可以用其他的事例

范例: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人物的基本事迹),视名利为过眼浮云,他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但古语说得好:行善不以名,则名从之。一个尽力推辞名誉的人偏偏永远铭记他。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的君子大名?是他的科学智慧,是他的科学精神和成就,是他身上显示的纯粹的人性的光辉。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钱学森亭亭净植的灵魂香远后世,慰藉后人,因此获得了最高尚的大名。(结合观点的议论)

学生在论证中常犯的错误——论证无力,如:

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但他这样做是毫无作用的。大陆和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任何妄想分裂祖国的做法都是不可能得逞的。他这种为了出名而不尊重历史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更多人的唾弃与厌恶,他的形象只会更糟糕。(议论)

评价:“人物的基本事迹”和“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两个方面处理都很好,但议论部分不能很好结合观点,论证无力。

修改1: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人之常识。任何形式的恣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求名的行径必不为现实所容。反其正道,以恶替道,必得恶名。(结合观点的议论)(高三15班杨广达)

修改2: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他,不惜背叛祖国,丢弃良心,无谓人民的诉求,终臭名远扬。可笑、可恶!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取名之道如此多,为何偏偏选了最不该的‚道‛ ?秉一颗赤子之心,持对得起天地的良心,说一

句公道话,名,自然会眷顾有道之人。(高三15班   宁婷婷)

如何运用反面例子论证?方法和运用正面例子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在“结合观点的议论”这一环节一般议论其言行带来的恶果,从而支持自己的主张

同上例: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他,不惜背叛祖国,丢弃良心,无谓人民的诉求,终臭名远扬。可笑、可恶!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取名之道如此多,为何偏偏选了最不该的‚道‛ ?秉一颗赤子之心,持对得起天地的良心,说一句公道话,名,自然会眷顾有道之人。(高三15班   宁婷婷)

联系现实、联系当下的段落怎么写

在议论文中最好有这么一个段落,因为出题者其出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这个话题或现象应该是当下比较受人关注且看法不同的,所以为了使文章更有现实的意义,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或开头部分展示你的思考给读者、老师。

公式:转折性的词语+概括不良现实的话+列举不良现象(现实中与你的主张相反的现象)+总结议论

举例1:观之当下,自‚芙蓉姐姐‛而下,‚梨花体‛、‚犀利哥‛等炒作雷人便层出不穷,明星学者更不乏借助绯闻骂战者为自己升温。而他们获得的点击率,终不过是一时的浮名,甚至比黄花的消湮更为迅捷。

君子流芳,生香的是他们的名节,他们的不懈努力和不改坚持;小人遗臭,遗的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与笑柄。《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举例2:可如今,尽管风里雨里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徒具其表,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一具行尸走肉,依旧在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做包袱抛到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在雨里,你也再难寻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都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做派。于是,偏僻的乡村也出现了爱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贝儿女、女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牧童呢?

散文《清明》

举例3:细观时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属,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是,国将不国。

200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悉心呵护》

举例4: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懂。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信息社会,奇怪的是包揽史书的现代人似乎并不比古人更聪明,更理

智。人与人之间,一言不和,就拳脚相向;国与国之间,稍有分歧,就诉诸武力。俄军击溃了车臣叛军,但转身,叛军就拉响了别斯兰体育馆的炸药,数百名人质灰飞烟灭;世贸大楼被飞机撞塌了,策划者的欢呼还未停,阿富汗、伊拉克的上空就飞来了美军反恐复仇的飞机;以色列人正在为‚定点清除‛的成功而高兴,巴勒斯坦人的‚人体炸弹‛已经在人群中炸响……双方你来我往,冤冤相报,似乎也没见过谁真正取得胜利,但留给世界的却是一片片废墟和眼泪。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有名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此言得知。

《鲜花比子弹好》

训练题: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段联系现实的话。

指导:题目即观点,出题者的意图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但有些人却走捷径,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哪些事情是一定要走弯路的呢?比如小孩学走路,肯定要学会摔交才能学会走路;比如一个人的成功,获得的成功越大,其失败越多„„

范例:细观时下,不禁让人忧虑(转折性的语句)(现实中与你的主张相反的现象),他们以‚非人‛的力量绕过那些必走的弯路(概括不良现实):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升刚走出大学大门就急不可待地向父母要来大笔创业基金当起了老板做起一夜富翁的美梦;无数山寨工厂绕过科研的大关仿造、伪造各式各样的名牌、热门产品,以期待短期内获得高额的回报;‚潜规则、走后门‛这些新鲜的词语无不道出了急功近利的人们在人生路上渴求短期速成而采取的不正当的手段的事实(列举不良现象)。有些经验一定是要具备的,有些跟斗一定是要摔的,有些汗一定是要流的,都绕过去了,怕不经意间摔下更可怕的深渊,法律的道德的,就算你绕过去了,只怕你空荡的人生得到的只是虚名和薄利,其他一无所获(总结议论)。

《非走不可的弯路》

结尾段怎么写

传统的好文章要求有个短而有力的“豹尾”,考场作文,如何写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一要联系材料、题目、观点,力保文章符合要求,不离题偏题。二要提出呼吁,我们要怎样?该怎样?

公式:联系材料、观点+提出呼吁、主张

举例1:珍惜愤怒吧,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毕淑敏《珍惜愤怒》

以上几个段落的写作是材料作文中最基本的。它们就象魔术师手中的魔术棒,只要掌握好了,就可任由变幻出美丽的作文。但决不是说一篇作文写四段就可以了。好的文章一般要8、9段,要具备3—5个典型事例,这样才有血有肉。

以上的方法主要针对写材料作文不得法的学生而设计,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毕竟模式还是较僵硬的,不利于写出多姿多彩的作文来,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水平。学生尽

可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作文四:《材料作文怎么写》8000字

材料作文怎么写

——行之有效的应试作文训练

材料作文是继话题作文之后的高考作文新宠。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材料作文的水平?与其给学生太多你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的模棱两可选择的训练方式,不如找出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供学生借鉴与参考,使训练的针对性更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写出适合自己风格的优秀作文。本课题将从几个方面去探究写作的方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就是给了考生一个背景材料,不限定话题,但考生要做的是从所给的材料中准确地概括出一个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快速正确审题、立意是在写作材料作文中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前功尽弃。如何审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材料,抓中心话题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作为考场作文,不是写什么都可以,按出题者的意图,作文范围会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以考生一定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中心话题去写作。

举例: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从材料来看,审题的突破点在于爸爸回答汉克“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关键词:“保护弱小”。所以,本篇文章最佳的立意是以“保护弱小”这中心话题展开。在此基础上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1.保护弱势群体,对贫弱同情悲悯;

2、矜悯孤弱,

3、心怀的人是幸福的

4、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有多大

5、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为护弱的天使

一些学生过于关注汉克最后的举动,或者关注汉克保护的对象,没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中心话题,将材料理解为是保护大自然,保护植被,热爱生命(这种立意

仅仅体现了材料最后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哥和汉克之间的爱护)等,甚至有学生为了让立意出新,反弹琵琶,剑走偏锋,将立意确定为“弱者”不“弱”,“弱者”也可以强大等。

训练题:

材料一:有个要卖马的人,一连卖了三天都无人过问,他就去见相马专家伯乐,说:“我要卖马,可一连三天都无人过问,请您无论如何帮助我一下,您只要围着我的马看几圈,走开后回头再看一看,我奉送您一天的花费。”伯乐同意了,真的去市场上围着马看了几圈,临走时又回头看了看,伯乐刚一离开,马价立刻暴涨了十倍。

材料二: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联系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现实,自定角度,自主利益,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中心话题:面对利诱

立意:面对利诱,人需要坚守心灵的底线。

二、围绕中心话题,多角度立意的几种常见方法

如何多角度开掘观点、立意,把写作文章的方向引到考生熟悉的领域?学生需掌握如下几种方法:

1、  找关键句法

入上则材料中的关键句“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所在。

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   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2、  提问法

提问法适合有角色对话的材料,提问的角度可以就不同的角色提问。提问的步骤有3步

A、他、她的说法、做法对不对?

B、 为什么?

C、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举例:

2006年全国一套作文

n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n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n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n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n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n   ①从牧羊人的角度来看:

n   第一步提问:乌鸦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

n   牧羊人的态度很鲜明: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否定的。  n   第二步提问:否定乌鸦的什么?

n   答:头脑发热,不自量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

n   第三步提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n   答:

n   人要有自知之明。

n   人要摆正自己的位臵。

n   不能盲从、蛮干。

n   指引一个人成功的道路可能将另一个人引向失败。

n   ┅┅┅┅

n   ②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n   第一步提问:乌鸦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

n   孩子的态度也很鲜明:它也很可爱啊!显然是肯定的。

n   第二步提问:肯定乌鸦的什么?

n   答:它羡慕鹰的本领,它拼命练习,它要改变自己,它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

n   第三步提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n   答:

n   让梦想指引人生,虽然有时可能失败,但倒在为理想而努力的路途中,也是一种壮美。

n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奋斗可能失败,自甘平庸永不会成功。  n   勇于挑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n   ③从第三者的角度看:

n   综合父子二人的评价,指出二者所言均有道理又均有不足,从而得出偏重一方或肯定双方的结论。

n   如:

n   人应该志存高远,人应该充满热情,但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选择道路的时候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要盲从他人。

n   人应有自知之明,但更要有梦想和勇气。

n   人既要有理智又要有梦想。

n   ┅┅┅┅

3、  由果溯因法

果溯因法就是指对材料提到的结果进行思考,看早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展开立意。举例: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渔翁第二天以后什么也没捞到

原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启示: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训练题: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 扶贫送了优良种羊 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原因 :   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    启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

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不起立领奖单独和厂方谈判合作的成果

原因  :  有才无德

启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审题立意常出现的问题

常见的审题立意错误 (跑  偏  多   丑  旧)

①对话题的指向性弄不明白,硬要反弹琵琶.(跑)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又如上面关于汉克的材料:弱者”不“弱”,“弱者”不需要保护

② 只看话题不看材料和导语,抓住一个敏感字词,不全面考虑各种限制,造成偏离题意;

如汉克一家的故事的材料,单写“爱”,如《世间需要传递爱》〈爱的力量〉,把爱等同与“护弱”,如《强大了就要毁灭(估计这个同学只看到这个词就信笔写了,什么都不想),如〈保护环境〉

③偷换概念。 (偏)如:把庇护留给需要的人(“需要的人”不等于弱者,偷换概念)

④审题虽准,但立意虚、浅、俗。(丑)

⑤缺乏现实意义.(旧)

材料作文开头怎么写

公式:引用材料内容+你的评价+观点(字数不超过150字,不超过6行)

1、如何引用材料:在正确把握材料的核心话题的基础上进行概况或引用,最好2两句话构成,不超过60个字。

为什么要引用材料?使作文符合出题者写作范围与方向,使论点有据可依。

2、你的评价有两种模式——或“顺”(肯定)或“逆”(否定)

你的评价必须要简洁、精准,为引出观点蓄势。

3、观点:可接在评价后,也可另起一段。

学生范文举例:

读罢汉克一家的故事,感到如潮涨。父护母,母护兄,兄护弟,弟护花。(引用材料)小小的雨衣传递着礼让惜弱的大爱,着实令人动容,感人心扉。(肯定评价)

仰而思之,不得不叹:在追索和谐的行旅中,拥有一颗惜弱怜孤之心,善鉴万类,又何其不是幸福之先决,和谐之法门呢?( 观点)   (《心存怜惜,万物和谐》)

简单的一句“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引用材料)顿使汉克爸爸的男而形象顶天立地起来!(肯定评价)他用高尚者的胸怀告诉我们:强大应弱小而生,强大不是横行天下的通行证,而是护弱的天使。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就有多大。   (《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就有多大》)( 观点)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引用材料),“会”是什么?是责任,是使命,是风度,是胸襟,无关乎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健康的、残缺的……只要别人需要,你便是强者。(肯定评价) 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护弱的天使。( 观点)   (《人人都可以成为护弱的天使》)

如何运用例子进行论证

有了观点,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重要的事便是运用例子进行论证。。很多学生在运用例子材料进行论证的时候无章可循。本课案试图让问题简单化

公式:一句引入的话+人物的基本事迹+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结合观点的议论(约150字)

一句引入的话:起连接上文的作用,增添文章的文采。

我们常见的引入的话有:

还记得朱邦月吧/

拨开历史的灰烬,我看到了他们

俾斯麦做到了

历史上曾经留下了这么一个身影

历史曾留存了这么一个故事

举例一:采用正面人物事迹作论据

还记得朱邦月吧(一句引入的话)?照料瘫痪母子半生,从不言苦与累(人物的基本事迹),问及,则说:他们比我弱。需要我的帮助。(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言语何其朴素,而其间闪烁的深厚之爱却令动容,因为母子皆弱,他义无返顾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全然忘记自己并不强大,而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怜爱

与庇护,让世人看到他的伟大,这份保护,无疑是男儿伟岸最为完美的注释。(结合观点的议论)(《心存怜惜,万物和谐》)

举例二:

可曾记得阿里帕。阿力马洪(一句引入的话),这位19个孩子的母亲(人物的基本事迹),阿里帕先后收养了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抚养19个孩子健康成长(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这过程是何等的艰辛,但又是幸福的。她收获了儿女绕膝、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她更是享受了19个孩子成长、成材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她被19个孩子深深需要,被人需要是幸福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因为它肯定了你自立于世的价值。(结合观点的议论)(《矜悯孤弱的人是幸福的》)

作业:以“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为论点,推荐用钱学森的例子进行论证,也可以用其他的事例

范例:

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人物的基本事迹),视名利为过眼浮云,他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但古语说得好:行善不以名,则名从之。一个尽力推辞名誉的人偏偏永远铭记他。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的君子大名?是他的科学智慧,是他的科学精神和成就,是他身上显示的纯粹的人性的光辉。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钱学森亭亭净植的灵魂香远后世,慰藉后人,因此获得了最高尚的大名。(结合观点的议论)

分析学生作业,解决学生论证中常犯的错误——论证无力:

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但他这样做是毫无作用的。大陆和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任何妄想分裂祖国的做法都是不可能得逞的。他这种为了出名而不尊重历史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更多人的唾弃与厌恶,他的形象只会更糟糕。(议论)

评价:(人物的基本事迹)和(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个方面处理都很好,但议论部分不能很好结合观点,论证无力。

修改1:

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人之常识。任何形式的恣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求名的行径必不为现实所容。反其正道,以恶替道,必得恶名。(结合观点的议论)(高三15班杨广达)

修改2:

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他,不惜背叛祖国,丢弃良心,无谓人民的诉求,终臭名远扬。可笑、可恶!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取名之道如此多,为何偏偏选了最不该的“道” ?秉一颗赤子之心,持对得起天地的良心,说一句公道话,名,自然会眷顾有道之人。(高三15班   宁婷婷)

如何运用反面例子论证

公式:公式:一句引入的话+人物的基本事迹+与观点契合的人物反面言行+结合观点的议论(一般议论其言行带来的恶果,从而支持自己的主张(约150字)

例子1:

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人之常识。任何形式的恣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求名的行径必不为现实所容。反其正道,以恶替道,必得恶名。(结合观点的议论)(高三15班杨广达)

例子2:

曾几何时,台湾饶舌歌手大支(人物的基本事迹),近来由于名气下滑,便借“台独”的话题挑拨两岸关系,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观点契合的人物言行)。他,不惜背叛祖国,丢弃良心,无谓人民的诉求,终臭名远扬。可笑、可恶!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取名之道如此多,为何偏偏选了最不该的“道” ?秉一颗赤子之心,持对得起天地的良心,说一句公道话,名,自然会眷顾有道之人。(高三15班   宁婷婷)

联系现实、联系当下的段落怎么写

在议论文中最好有这么一个段落,因为出题者在出题的那个时候,其出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这个话题或现象应该是当下比较受人关注且看法不同的,所以为了使文章更有现实的意义,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或开头部分展示你的思考给读者、老师看,

联系现实、联系当下的段落如何写?

公式:转折性的词语+概括不良现实的话+列举不良现象(现实中与你的主张相反的现象)+总结议论

举例1:

观之当下,自“芙蓉姐姐”而下,“梨花体”、“犀利哥”等炒作雷人便层出不穷,明星学者更不乏借助绯闻骂战者为自己升温。而他们获得的点击率,终不过是一时的浮名,甚至比黄花的消湮更为迅捷。

君子流芳,生香的是他们的名节,他们的不懈努力和不改坚持;小人遗臭,遗的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与笑柄。《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可如今,尽管风里雨里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徒具其表,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一具行尸走肉,依旧在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做包袱抛到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在雨里,你也再难寻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都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做派。于是,偏僻的乡村也出现了爱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贝儿女、女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牧童呢?

散文《清明》

细观时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属,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是,国将不国。

200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悉心呵护》

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懂。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信息社会,奇怪的是包揽史书的现代人似乎并不比古人更聪明,更理智。人与人之间,一言不和,就拳脚相向;国与国之间,稍有分歧,就诉诸武力。俄军击溃了车臣叛军,但转身,叛军就拉响了别斯兰体育馆的炸药,数百名人质灰飞烟灭;世贸大楼被飞机撞塌了,策划者的欢呼还未停,阿富汗、伊拉克的上空就飞来了美军反恐复仇的飞机;以色列人正在为“定点清除”的成功而高兴,巴勒斯坦人的“人体炸弹”已经在人群中炸响……双方你来我往,冤冤相报,似乎也没见过谁真正取得胜利,但留给世界的却是一片片废墟和眼泪。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有名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此言得知。

《鲜花比子弹好》

训练题: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段联系现实的话。

指导:题目即观点,出题者的意图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但有些人却走捷径,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哪些事情是一定要走弯路的呢?

比如小孩学走路,肯定要学会摔交才能学会走路;比如一个人的成功,获得的成功越大,其失败越多……

范例:

细观时下,不禁让人忧虑(转折性的语句)(现实中与你的主张相反的现象),他们以“非人”的力量绕过那些必走的弯路(概括不良现实):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升刚走出大学大门就急不可待地向父母要来大笔创业基金当起了老板做起一夜富翁的美梦;无数山寨工厂绕过科研的大关仿造、伪造各式各样的名牌、热门产品,以期待短期内获得高额的回报;“潜规则、走后门”这些新鲜的词语无不道出了急功近利的人们在人生路上渴求短期速成而采取的不正当的手段的事实(列举不良现象)。有些经验一定是要具备的,有些跟斗一定是要摔的,有些汗一定是要流的,都绕过去了,怕不经意间摔下更可怕的深渊,法律的道德的,就算你绕过去了,只怕你空荡的人生得到的只是虚名和薄利,其他一无所获(总结议论)。

《非走不可的弯路》

结尾段怎么写

传统的好文章要求有个短而有力的“豹尾”,考场作文,如何写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一要联系材料、题目、观点,力保文章符合要求,不离题偏题。二要提出呼吁,我们要怎样?该怎样?

公式:联系材料、观点+提出呼吁、主张

举例1:珍惜愤怒吧,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毕淑敏《珍惜愤怒》

结尾的话;

优秀的议论文把这4段写好已经差不多了,但决不仅说只要4段即可,好的文章一般要8、9段,要具备3—5个典型事例,这样才有血有肉。

作文五:《材料作文怎么写》10000字

【作文材料】

蝴蝶和蜻蜓忙着玩赏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说:“都怪那鲜艳的花朵,使我只见花朵,不见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眩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法指导

高考作文,从近几年看,可总为三类:一为材料作文,二为命题作文,三为话题作文。本次模拟测试卷的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及要求来看,当属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材料作文的写法,它不同于命题作文的题目固定,也不同于话题作文的主旨灵活,材料作文自有其相对的规律性。

1、关于审题。

在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一项基本要求:符合题意。为此,就必须过好审题关。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的每一个字,力求对给定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准确理解,做到“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⑴主题哪里来?

材料作文的题旨必须来自于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观点来自材料,材料提炼观点,故材料必须用在作文中。一般来说,材料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出现于作文第一段为宜,紧随其后的就是由材料提炼出的鲜明的论点。

⑵如何审。试卷提供的材料往往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寓言类的材料,更是如此。因此,审题就成了决定“生死”的大事。怎么审?要从具体的现象到抽象的本质,从芜杂的材料到思辨的观点,从动植物的对话到人类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一个辛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过程要慎重,结论要辩证,抓关键词,抓关键句。以此次试卷材料为例,现象是什么?蝴蝶蜻蜓分别因追逐鲜花和捉虫子而误触蛛网即将丧命。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产生了问题怨天尤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蜘蛛的话,提示了寓意所在:“要怪只能怪自己”。关键词是什么?是“怪”字。蝴蝶“怪鲜艳的花朵”,蜻蜓“怪眩目的阳光”,“花朵”和“阳光”都是触蛛网的外因,不知通往“玩赏鲜花”“捉虫子”的前路中存在凶险和陷阱,这种对前途的过度乐观是触网的内因。“触网”后却不知反省,委过于他人是令人感到的最可悲最痛心的事。“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蜘蛛的这句话,才是关键之所在,才是我们审题时应该抓住的关键句。到这里,就算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材料的审题,再下笔也就不难了。

2、关于立意。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①思想健康②中心明确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提出了①深刻②有创新的要求。这四点都关乎文章立意。分析如下:

⑴思想健康。这是立意的大前提,包括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等,论点即可见立意之健康与否;

⑵中心明确。“文题善,佳篇成一半”,“中心明确”始发于作文题目,只有先明确作文题目所蕴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⑶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存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就文章深刻性的基本要求。

记叙文固然不乏思想深刻之作,但这里的“深刻”主要是就议论文的思想内容而言的,首先应该有深透的见解,论点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其次考生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否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能否从现象中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能否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击中要害。

⑷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这都是“有创新”的表现。

高考作文提出创新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精神。首先,构思要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要构思“精妙”,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如这次的作文,有学生以从美国产生的国际金融风暴和美国贸易逆差这两件时事为材料,有理有据地批驳美国将金融危机暴发的原因和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全部归罪于中国的市场不开放和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人为操控,这就让阅读老师眼前一量,情不自禁地给他高分。为什么?因为这位考生以时事为论据,体现了时代精神,以时事为论据,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主旨,体现了构思的新颖,用料的新颖,而这些,都是一般考生的作文所没有的。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创新作文的好处。

3、关于文体。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符合文体”之基本要求。这有两个含义:一是符合作文试题的文体要求,二是写出该文体的要求。若试题要求中没有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写一篇议论文”,而是“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注意了,这并不是真的“不限文体”,只不过是,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高考作文中没有出现过要求写说明文的情况),要由你选择。一旦你选定了“文体”,那就要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若写记叙文,就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写议论文,就要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虽说为了创新,可以大胆尝试突破性的写法,但决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任何淡化文体特征的写法都不是真正的创新,其危害性,教师和考生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4、关于结构。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明确要求“结构完整”。这就要求用清晰的思路来安排写作的内容。如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点题恰当好处。前面说过题好一半文,还有一句“头好一半文”,写好开头至关重要!有力的开头,直奔主题的开头,开门见山亮明观点的开头,富有文采和哲理的开头,都最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强烈心理需求——短短的二三十秒就要阅完一篇作文且还要给出合理的分数,这就逼迫老师用最“高效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事。他除了认真看“凤头”看“豹

尾”,他还能有多少时间来看“猪肚”呢?这是高考阅卷中的“潜规则”,考生应该理解,应该明白。所以,拟好题,开好头,结好尾,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章结构,真的不可等闲视之!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

(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作文六:《材料作文怎么写》2800字

【中考】材料作文怎么写,小Case由我来拿下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

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作文七:《材料作文怎么写?》1600字

材料作文怎么写

【考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不见”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800字。

满分例文: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住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分析:此满分作文题目扣材料中的“细雨闲花”然后就“细雨闲花”亮出自己的观点“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第一段扣住由材料所引申出来的主题“寂寞”,第二段用优美的语言再来扣材料、扣主旨,让主题与材料紧密的联系起来。

美文精析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需要医疗了。

材料作文题库“材料作文怎么写”(4):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部捐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帮助——盛开的花朵

丛飞助人没有得到回报,只能是个特例,华农大学生小李帮助别人不是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了吗?而四年级小学生所以乐意捐出自己的积蓄,更足以说明爱心的种子已深深地播入了受助者的心田,并且生根、萌芽、开出了希望的花朵。帮助——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能点燃生命的希望。

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密密莽莽的丛林里,黑暗无边,一群人迈着艰难的步子跋涉着。他们已经走了许多天,衣服破了,肚子饿了,眼看没有希望走出这漆黑的森林,许多人绝望地倒在地上。就在这时,走出最前面的丹柯把自己的红心掏了出来,通红的、热火般的心照亮了整个森林。人们看到这希望之光,顿时欢腾起来,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紧紧地跟着这位高举着自己红心的英雄后面,借助这生命的希望之光走出了森林……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0多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洪战辉读高中时,就一直把她当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靠坐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12年了。洪战辉悉心照顾、帮助这样一个妹妹,他的助人为乐的事迹不仅使自己的青春焕彩,而且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硕果。

作文八:《材料作文怎么写》10200字

材料作文怎么写?

作文辅导之——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高考作文在经历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鼎盛与热闹后开始回归,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开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现在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材料作文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回归,是一种介于给材料话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它比给材料话题作文有更多的限制但在选材、立意上又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 比如: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作文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的要求,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主旨是唯一性的,而考生就要去准 确把握唯一性的主旨,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偏离正确立意,导致全盘皆输;但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而是对主旨的提炼需要从材料中 来,较好地预防了话题作文中穿靴戴帽的宿构现象。这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应该说 又是一种进步。

材料作文和给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

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只要或隐或显和话题有关就可以;而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

②材料的使用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所有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当然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不写所给材料,只取其立意也可;而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读者一个角度,一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话题范围要远大于材料所提供的范围,所以

材料完全可以不用,学生重点 是审视所给话题,由话题展开思维,寻找角度。

③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扇型直线思维”,一般是从不同人物、不容侧面对内容进行审视;而话题作文则多是“圆形发散思维”,一般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比喻义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思考,离话题可以较近较浅,也可以较远较深。 如: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

树叶把自己的绿荫撒向谷地。

在树枝上,他们高谈阔论,

极力夸耀自己。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

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

“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

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

地底下的声音回答,

“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过程:

客观内容: 树叶 树根 树叶与树根的关系 树叶对树根的态

度.。

主观倾向: 夸耀 吵吵嚷嚷 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

多角度立意: 树根可以象征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树叶要理解树根,树根也要理解树叶。

观照审题: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甚至祖国 民族 人民 组织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

确定最佳立意: 数典不可忘祖 饮水要思源 功成莫忘本 树高千尺莫忘根

创新立意: 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再如: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审题过程:

本义: 纤绳——三峡的纤夫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拉风筝的绳——田野里的孩子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比喻义: “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由此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根绳索;

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

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索;

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

二、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 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一)审题的二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

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 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有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视这则材料,可以从父亲和树两个角度来立意。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从“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从 树的角度,可以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立意。同时要注意隐含条件“严冬”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 业的低谷”。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从“不要被假像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仅仅从父亲砍树这一行为出发就得出“树是我们的朋友,不应砍掉它们”就更偏离材料了。 再如:《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寓言诗中,无论是麻雀说燕子,还是燕子说喜鹊,都有个共同点:每种鸟都只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彼此攻击,或把别人的优点当作缺点而互相诋毁,或亦不能正 确看待自己,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或出于私利、嫉妒而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所以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看人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 或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或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而搞攻击,应加强团结,或正人先正己,等等。总之,这则材料是考查考生全面、正确、辩 证地看别人或自己。

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这个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鹦鹉学舌”,确实有些“无原则”;燕子,确实有些“怕冷”,甚至是“怕艰苦”,“见异思迁”。如果这样断章取义来展开议论,势必离题很远。

(2)把握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 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 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 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3)辨明材料关系。

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 蕴涵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 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多项材料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如: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类义关系

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如: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分析: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要紧。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

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

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

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 经济有关的劣行,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 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 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5、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 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 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

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 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卡尔·斯坦门 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 这则材料而言,“茧”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 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 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三、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

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例文1

慢慢走,快步走

高三、6班 方文超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 “慢慢走,欣赏啊!”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 收拾好行装,再一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体会着路途中的风景,心儿想往着远方,他是快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 中,他是否看到同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

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例文2

一路花香

高三、6班 胡凌波

旅人艰难地跋涉于华山绝险的小径,惊奇地发现几个维护道路的工人伏在道旁岌岌可危的地方挖坑,撒种。问之,答曰:“我们在这里种花,希望每个攀峰的人 能够看看花,闻闻花香。”旅人心头着实为之一震。他抬起疲惫的头,惊奇地发现在这苍茫雄浑的大山里,只有这道旁有着小花星星点点,蝶舞莺飞,生机勃勃。伴 着一路的花香,旅人的脚步顿时轻快起来。

攀登的人们,都是勇敢而坚忍的,但他们往往只明白“无限风光在险峰”,只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忽略了沿途风景的美好。与其把攀登 当作苦役,何如边听着流水蝉鸣,边看着蝶舞莺飞,边闻着一路花香行进呢?不仅要追求,还要享受追求的过程,这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不断行进的意 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个人生来都被赋予神圣的使命,我们的先人,也使我们流淌着为生命之辉煌而拼搏的血液。航过浩瀚的生命之岸,我们应该自豪地 告诉世界,我追求过,我奋斗过,我对人生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但是生命又很短暂。我们走入生活,为未来而拼搏,以为前方有一个莫大的幸福在等着自己,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幸福就在点点滴滴流逝的时光中,而自 己却没有留意,没有珍惜。假使不那么匆匆,而是享受沿途的风景,体味过程中的点滴,那么即使没有达成预先的目标,我们也不会懊悔,因为路途中收集的点滴已 经充实了人生。

曾经有一个圆,它失落了一角,变得残缺,它便磕磕绊绊地踏上寻找一角的征途。他唱着歌,一路上和向日葵聊天,和蟋蟀合唱,和鼹鼠共眠,很快活。有一 天,他欣喜地找到了自己的一角,可是发现自己跑得太快,向日葵、蟋蟀和鼹鼠在他眼前闪过久不见了。于是圆轻轻地放下了那一角,重新上路,唱着“我要找寻失 落的一角”。

在追求中享受过程,当我们回首的时候,会发现一路上全是快乐的点滴,这都是美好的回忆,是珍藏一生的财富。 聆听寂静山林,仰望蓝色天际,俯瞰日光海岸,走过琉璃湖畔,找寻心中的梦花园。

简评: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文笔流畅,说理分析比较到位,

在全面理解分析两则材料的基础上,又能突出“慢行欣赏”的方面。

四、 过关演练

1、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假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 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沦文。

【提示】本题其实是要求我们谈“如何面对新生事物”。所以作文立意可以是“善待另类”“坦然地接受新事物”“一切都有可能”之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问一个智者:我该带些什么上路?智者没有言语,而是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边倒水,直到水溢了,他仍不停地往里 倒。这时,青年连忙提醒智者: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个空杯子、让他带着上路。青年诧异地问为什么。智者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 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汲取各种养分、滋养我们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 哀。”青年听了,若有所悟。他没有带

大多的东西,便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以上这则故事所含的思想,对我们求学、处事、做人以及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人和人本来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呢?主 要在于,前者总是“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固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己。人生如旅行,每一个即将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 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个“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各种有益身心的营养,并在它们的滋养下成为栋梁之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本题可以论述解决问题要看实质,抓关键,顺应规

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否则只能是蛮干。可以从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只有把握他人内 心情感的脉络,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可以作思辨性的联想:不能全盘否定“铁棒”,它也想开锁,只是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可见解决问题应追求合理的途 径;“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但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对错了锁,同样打不开——生活中老师用各种方法做思想工作,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好“钥匙”(或 者说好方法)往往只有一把。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白宫有位著名人士成名后回忆道:“我们弟兄几个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我们的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妈妈买回一些苹果,我和弟弟们争着要那个最红最大 的。这时候,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拿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我把门前的草坪按你们年龄的大小,分成几 块,你们来一个剪草坪比赛,谁想得到最好的,谁就得争夺第一。你们努力吧!’经过努力,我终于得到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由于从小受妈妈的教育和熏陶,今 天,我们兄弟们个个事业有成,至今,我仍忘不了妈妈给我们分发苹果时的那番话。”

要求:①请根据上述材料,提炼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②立意要深刻。

【提示】细观材料,作文的立足点应放在“妈妈”身上。从

整体上看,上述材料突出的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文九:《怎么写好材料作文》3900字

怎么写好材料作文

中考场上,考生要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写好给料作文,时间上、心理上均有沉重的压力,因此教师必须对给材料作文授之以法,使其掌握规律,得心应手地完成作文.下面就淡谈给材料作文的要领.

一、读懂材料,明确要求读懂材料是写作的基矗不能抓住材料立意,就会偏题,甚至“谬以千里”.所谓读懂材料,就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看材料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方法是抓住材的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迅速抽象出这段材料的中心或这一现象的本质,理解材料的命意,把它做为自己写作的立意中心。需注意的是,抽象事物本质时,对于寄寓性材料,材的主人公往往是动植物,要把它们当作有同样品性的人来看,这样才能透过材料表象,挖掘出内涵,从而根据寓意去议论,发表见解.

所谓明确要求,就是要遵循命题者对文体、字数、要自己命题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千万不要出轨.选好角度,定好题目给材料怍文往往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从材料的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群体和个体关系的正反两面立意.先要不歪曲材料的命意,然后迅速从自己最拿手的角度去构思立意。命题的宽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应根据材料的主旨和作文要求,直言事理,揭示中心,切忌平淡、过大或概念模糊。题目要新颖,命题范围要窄,内容要集中,从一个侧面展开议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命题立意的策略,因为笔力有限,时间有限,泛泛而谈会什么也谈不透.

二、材料缘起,转入正题给材料作文一般都以引述材料为开头语,这是作文的缘由,也是下文议论的话题.否则,不但违反了给材料作文的规矩,也失去了给材料作文的意义.对于原材料,一般用“摘引”或“意引”法处理,也可自己组文表达,千万不要照抄.

“转入正题”是指在引述材料开头后用一二句话直接过渡到自己的论题或论点,用以作为自己立论的中心.“转”接之处,一定要注意与概述原材料的衔接,且要做到语言简洁。

三、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这是论证过程,也是文章的主体和重点。要求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个人的经验、教训,或引理论,或概叙事实,从正反两面论证.在引叙事实后,要注意对事实加以议论,点明材料的意义,使之与论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深化主题,归结全文给材料作文,大都不是阐析事理后即可收束全文的,需要在结尾部分站在更高层次去深化主题,赋予主题更深刻的含义。

五、归结全文要做到语言简洁,有力度,或概括内容,点明主题,或照应材料,再次强化论点.当然,也可发号召,提出希望.

以上五项前两项是立意要领,后三项为谋篇要领.可以这样说,给材料论文除“引”、“转”两项和行文中要注意引用原材料作论据外,其余和写作一般议论文相同.只要平时多练,掌握其规律,就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取得优异成绩.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作文十:《给材料作文怎么写》3800字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一)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二)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5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着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