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韩语学习 >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革》3200字】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革》3200字】

时间:2020-01-11 09:16: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精准扶贫: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革》3200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巨大改革,必然引起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内涵,充分认清并积极适应由此带来的深刻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真正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由“局部”向“全局”转变

扶贫工作曾一直被认为是业务工作、部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今年1月19日,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由此可见,新一届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看得越来越重、摆位越来越高、抓得越来越紧,扶贫工作由“局部”性的业务工作上升为“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扶贫济困已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由“抽象”向“具体”转变

传统扶贫方式也划定了贫困线,强调扶持贫困人口,但由于没有对贫困人口进行准确识别,并建立可查询追踪的管理数据库,扶持对象实质上停留在“抽象”层面,没有深入和准确到“具体”层面。

落实精准扶贫机制,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全国扶贫系统用一年时间,调动各方面力量,完成了对精准扶贫具有基础和战略意义的“一号工程”――对全国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并逐一建档立卡,建立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使得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不仅如此,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由此,不仅实现了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而且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真正实现了工作对象的“真扶贫”。

由“硬件”向“软件”转变

精准扶贫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区域发展与精准扶持的关系;一个是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与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等“软件”建设的关系。对于前者,新的扶贫纲要提出,“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贫困群众要脱贫致富,离不开区域发展带来的“水涨船高”;而区域发展主要靠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和行业部门的倾斜支持。对于后者,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在注重加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前提下,把扶持重点转向支持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发展致富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在明确解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问题之后,以重要篇幅强调了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软件”建设工作。

从实际情况看,硬件建设周期短、难度小,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也比较小;而“软件”建设周期长、难度大,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也比较大。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新阶段。精准扶贫将扶持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是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是着力发展、迎难而上的重大转折,是确保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由“业内”向“业外”转变

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聚集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因此,国家要求在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的同时,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力推进的新的大扶贫格局。与过去强调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相比,新的大扶贫格局涉及面更宽,参与要素更加齐备,可利用的资源更多。扶贫攻坚必须“政府、社会、市场协力推进”,这不仅明确了各方面的扶贫责任,更是全面动员、组织了全社会的扶贫力量。与此相适应,国家要求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工作基础上,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这实现了扶贫工作力量从“业内”向“业外”转变的具体化、可操作化和长期化、制度化。

2014年,河南动员省、市、县、乡79000多名干部、12000多名志愿者、40000多名村干部参与并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目前,河南省各级已选派7000多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并动员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村企共建扶贫工程活动。通过整合帮扶力量,基本实现了干部驻村对全省贫困村的全覆盖,使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仅仅依靠专项扶贫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扶贫工作力量从“业内”向“业外”转变的最好证明。

由“漫灌”向“滴灌”转变

和对低保户、五保户等单纯“给予”式扶持相区别,专项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以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着眼点,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过多强调扶持到村、到县、到贫困地区,且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60%以上甚至更大比例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扶持到户到人的资金所占比重不大,专项扶贫成为“概略瞄准”的普惠措施。而且,由于政策设计和执行偏差等因素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有效扶持的现象。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专项扶贫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人制宜,因户施法,做到规划到户、帮扶到户、考核到户,一户一户解决问题,真正变“概略瞄准”为“精确瞄准”、变“漫灌”为“滴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传统扶贫方式习惯于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作定性化描述,比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等,即便明确了脱贫人口数量,也因为扶持对象的抽象化,使得看似明确的脱贫人口的定量化描述因看不见、摸不着的定性化结果而嬗变。精准扶贫要求扶持到人、到户,落实到具体人头;总体目标任务转变为以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的百分比和具体脱贫人口数为代表的量化指标体系。这个转变使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尤其是脱贫人口可查询、可追踪、可考核、使脱贫人口数量从一般性的数字概念转变为“可视化”的具体数目。

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相衔接,扶贫成效的考核标准也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这一单一指标。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综合指标体系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大幅度提高扶贫成效考核在贫困县总体考核中的比重,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中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并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同时,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标准由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体系转变,考核内容由概念化向数量化转变,不仅表明我们对扶贫工作“重中之重”认识的深化,也必将带来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作文二:《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旅游扶贫路径研究》2900字

精准扶贫战略是国家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之一,该战略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脱贫,论文从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旅游扶贫的内涵,难点以及解决方法,旨在对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得出精准旅游扶贫对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加以重视。

2013年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地区,不同的贫困人口,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方式。而其中的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有效的脱贫方式,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提出的。现在恰逢国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探讨精准旅游扶贫对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旅游扶贫的概念

旅游扶贫是指在具有发展旅游业潜力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经济收入显著增加,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精准扶贫的实质就是要“真扶贫,扶真贫”。而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力军。然而很多人认为旅游和扶贫是不相关的,二者是没有联系的,所以,长期以来,旅游对于扶贫的意义是被忽视的,有些地方甚至不把它作为实现脱贫的一种方式。因此,现实在呼吁我们,应该了解旅游对于扶贫的意义,真正把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对于脱贫的促进作用。

旅游扶贫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支持和引导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本地旅游产业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增加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机会,真正享受到旅游发展所带来的。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由于发展滞后,交通条件落后,很多地区仍然保留了许多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贫困区域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叠加,这为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开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可能。而随着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也能逐步实现,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精准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难点

(一)精准识别中存在的难点

旅游扶贫不同于其他一般方式的的扶贫,而是一种“造血式”的扶贫,而不是一般的“输血式”的扶贫。所谓“造血式”扶贫,是让农户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而这种“造血式”扶贫,不仅要识别扶贫目标人群,而且还要识别“造血”的功能。就是不仅要对扶贫对象进行识别,还要对扶贫的项目进行识别。

1、旅游扶贫对象的识别。“贫困识别”是研究贫困的首要问题。贫困人口是旅游扶贫的目标人群。对精准旅游扶贫对象的识别需要以下两个步骤。第一,要将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区分开来;第二,要将可以通过旅游扶贫的人口和不可以通过旅游扶贫的人口区分开来。旅游扶贫开发的目标人群是具备劳动能力,而且愿意参与进来的。但是在有的地区,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交通条件差、缺少资金技术、劳动者素质不高等,这样就造成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困难和旅游资源的浪费。

2、旅游扶贫项目识别。有的贫困地区虽然具备了旅游开发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旅游开发就能顺利实现,还必须提出现实可行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旅游开发项目是连接贫困人口与旅游发展的桥梁,旅游扶贫项目识别是否正确,一方面会决定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及市场效益的大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以及收益的大小。旅游扶贫突出的特点是市场机制,优势也是市场机制。

(二)精准帮扶中存在的难点

旅游扶贫精准帮扶就是在有效识别旅游扶贫条件、项目及目标人群的基础上,深入的分析旅游扶贫目标对象,并根据其特点和需要,确定帮扶内容,制定帮扶措施,以改善旅游扶贫开发条件,从而实现精准旅游扶贫的目标。旅游扶贫精准帮扶是实施精准旅游扶贫的关键。

通过对于有关地区的扶贫机制的调研,发现扶贫资金的投入上,只有一部分真正的用于扶贫方面。这就表明识别出来的的贫困户仍然被排斥在精准扶贫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排斥。由于不同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贫困特点、致贫原因等条件的不同,在帮扶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帮扶。但是在实际帮扶中,没有考虑到贫困户的实际需求,而是提供一些资金和给与一些生活用品等物质性的帮扶,没有考虑到农户需要的是可持续性的、可以创收性的帮扶。

2、市场排斥。在很多的帮扶过程中,很多帮扶措施是注重生产,而轻视了市场的需求。通过调研表明,很多帮扶人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只是一味强调要增长增收,没有真正帮助农户了解市场上需要什么,生产出来什么产品能供不应求。

(三)精准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从目前我国的精准旅游扶贫的管理机制上来看,没有建立一个专门完善的管理机构来负责,而是由其他有关部门来分担管理,这就会造成工作的重复性和不规范性,给精准旅游扶贫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精准旅游扶贫的实现与路径

(一)精准识别旅游项目资源

精准旅游扶贫需要建立在贫困地区的资源的基础上,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资源是实现精准旅游扶贫的前提条件,是贫困地区实现旅游扶贫的必要因素。缺少了旅游资源,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就无从谈起,但是,并不是一个地区具备了资源,就一定能实现旅游扶贫。所以,在实施精准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优越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计划,通过实地调研提出现实可行的旅游项目,加快和完善旅游资源的市场化,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外资,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让贫困地区的居民参与进来,为实现旅游脱贫打下基础。

(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在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旅游扶贫时,应该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认真细致的制定帮扶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措施相结合,扶贫措施要与贫困状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情况。而且要根据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充分发挥每个贫困户在旅游项目中的优势,不能一概而论,使其每个贫困户都能积极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不仅如此,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抽出专项资金来对当地贫困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接待外来游客时能让游客感到舒适愉快,从而加快脱贫的脚步。

(三)完善旅游精准扶贫的管理机制建设

要想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化,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是旅游扶贫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从而来规范旅游扶贫中的行为,防止违法行为的出现;其次,需要建立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监督小组,这个小组应该由多个部门组成,从而能协调各个部门在旅游精准扶贫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

四、结论

旅游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扶贫方式,它在带动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旅游精准扶贫中的难点,我们可以从精准识别旅游项目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完善旅游精准扶贫的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而达到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最终通过旅游扶贫这一方式,让更加广大的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作文三:《“十八洞村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样板》1200字

://news.sina../o/2016-02-17/doc-ifxprqea4612131.shtml?cre=sinapc&mod=g&loc=38&r=0&rfunc=88

近日,关于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通过央视新闻联播、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被百姓所熟知。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被报道中十八洞村艰辛却又精彩的扶贫经历所吸引,成为十八洞村的粉丝之一。

对于地处武陵山区深处的十八洞村来说,面临着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等发展拦路虎,扶贫难度可想而知。就是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山村,当地群众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快速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脱贫之路,其借鉴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十八洞村扶贫的成功的秘诀就在“精准”二字。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总书记既对十八洞村扶贫表达了深切期望,又为十八洞村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在精准的大方向下,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终于让十八洞村找到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扶贫如何才能做到“精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扶贫不能只留于表面,也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大事、民生要事。这是从理念源头回答了“扶贫为什么”这一深刻命题。正因此,在十八洞扶贫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送米送钱这样的治标不治本的标准上,而是立足长远,找准合适产业,激发发展潜力,扎下致富的根。

其次,分批分类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工具。习近平在2015年详细论述了其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概括为“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也是这样用好分批分类这一扶贫工具,从为大龄未婚青年说媒到聚焦重点特困对象,从精准选择产业到从精神上鼓劲加油,从安排能人带后进到科学安排扶贫款,扶贫政策真正变成了“滴水灌溉”,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方。

第三,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十八洞村针对施六金这样的扶贫钉子户,进行重点攻关,特殊关怀,在精神上打气加油,最终让他这样的贫困户在精神上实现脱贫。精神上脱贫了,物质上脱贫就有了无尽动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八洞村扶贫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等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期待出现更多像十八洞村一样的精准扶贫样本,让脱贫致富星星之火最终燎原。

文/城塘客

作文四:《精准扶贫路上的“娘子军”》2300字

在辽阳市辽阳县八会镇,有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叫华严寺村,因始建于元代的古刹华严寺而得名,全村共有627户、1800多口人。华严寺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100多名大学生陆续从大山里走向祖国各地,村民们常以此为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束缚,贫困与落后也一直伴随着华严寺村民。

2015年6月,我们辽阳市妇联这支“娘子军”来到华严寺村开展驻村帮扶。在前期的精准甄别过程中,妇联主席亲自带队,13名妇联机关干部被分成5个小组,利用三天时间跑遍了华严寺村的所有贫困户,最终确定13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帮扶2户、党员干部每人负责1户的责任制,开始挨家上门确定具体扶贫方案,做到家家有项目、户户有出路。

今年7月份,辽阳市妇联机关全体党员捐献了特殊党费:为村里5个贫困户每户购买了两头品种优良的猪仔,并备上精心调配的猪饲料;为3个贫困户每户送去即将产蛋的母鸡和鸡雏各50只,并安排专业人员指导饲养。这些扶贫项目看似细小,却是“造血式”扶贫的第一步。在与贫困户沟通时,致力于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努力将其从“被帮扶”转变为“主动富”。

村民孙成家今年59岁,因妻子患直肠癌治疗手术导致家中贫困,我们鼓励他养猪脱贫。起初他是一百个不情愿,我们劝他,“有现成的猪舍,你年龄不大、身体还行,可不能干等、伸手要”。经我们一说,他立马“开窍”了。如今,他家的猪养得最肥,自己还用条石凿了一个猪槽子,逢人就说:“遇到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了!”

贫困妇女李俊芳是我们的帮扶对象之一。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患有疾病、丧偶多年,儿子尚未成家。按照李俊芳的意愿,今年3月31日,我们将3000元脱贫启动资金送到了李俊芳手中,帮她整理建设原来的20亩大榛子园。今年,李俊芳的榛子园喜获丰收,我们还尽全力帮助她销售呢。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以往的扶贫帮困过程中,精神层面的帮扶往往被忽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得先扶‘志’,致富得先治心。”扶“志”,我们先从让村“两委”班子焕发工作激情入手,使其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和“顶梁柱”。6月27日,我们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前往凤城市大梨树村学习。大家被毛丰美的事迹深深触动,更是被“干”字精神深深鼓舞,对建设好华严寺村信心十足。在回村的路上,一行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规划华严寺村怎么干、怎么富。

7月2日,我们全体党员放弃周六休息时间,到华严寺村召开“动真情、办实事、谋发展、促振兴、做合格党员”座谈会,与村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上自近70岁的老支部书记,下至刚刚入党的新党员一致表态:“要把做合格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8月12日,驻村工作队队员受邀到会,与八会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团主席和华严寺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骨干一道,共同研究落实以华严寺村为核心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具体项目事宜。最终,镇村干部们一致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打造“东北第一状元村”这一文化“名片”。

妇联的条件虽然有限,但是可以做足“联”字文章。我们动员社会力量为精准脱贫献计出力,辽阳汤河温泉职工疗养院医务人员为华严寺村村民提供包括彩超、胸透在内的价值300多元的免费健康检查;襄元堂大药房则为部分病患家庭提供药物;美年大健康为需要定期复查的贫困户提供医疗检查及用药;村里计划借助古刹华严寺发展旅游业,我们联系帮扶企业在村口设立一块大型宣传指示牌;协调市水利移民局在村内修路1.6公里,架起了两座便民桥;部分女企业家在今年春节前夕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祥生种猪合作社和养鸡大户为村内养猪养鸡贫困户提供饲料、养殖技术、防疫等一系列服务……

扶贫还要扶“智”,如果没有智力支持,就可能带来贫困遗传的恶性循环。而提高扶贫对象的素质,则是砍断“贫困之链”的关键所在。华严寺村作为“状元村”,有尊师重教的好风气,我们便把智力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去年8月,我们把华严寺村100名儿童拉出大山,到市里参观妇女儿童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向孩子们传递爱国、孝亲、环保理念,并通过他们把这些理念传递给亲属和左邻右舍,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带动提高整个村子的文明程度。今年,我们争取到省妇联项目,在华严寺村新建一所400平方米高标准的妇女儿童之家,并配备5万元的活动设备。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将道德建设融入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扭转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同时在村“两委”班子中倡导担当、敬业精神,在村民中倡导互助互利、合作共赢。例如,村里有一位养牛大户多年单干,过去担心带别人干会影响自家的销路,不愿分享养殖技术。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做工作,引导他提高思想境界,鼓励他带领大家一起富。如今,他已开始与村民“分享”养牛技术。

用脚丈量,用心书写,我们把扶贫工作当作责任之所在、亲情之所系,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做决策,把扶贫工作举措落地、落细、落实,落到村民的心坎上,以真诚的为民情怀和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如今,驻村工作队队员走在村里,总会听到亲人般的问候和关怀。秋收了,听说哪个贫困户家里缺劳力,我们这群“娘子军”便帮其收割。很多队员都干起了过去从没干过的农活,把周末和节假日都奉献给了华严寺村。曾有人笑问:“妇联怎么对扶贫工作这么上心?”我们会异口同声地回应:“扶贫攻坚像打仗一样,怎能少了我们‘娘子军’?”

一年多的时间里,村里的变化显而易见――平坦宽敞的村路、整齐的路灯、崭新的小桥,还有那猪圈里、鸡棚中正在孕育的希望。经过短短一年的精准扶贫,所有人都信心十足:“华严寺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辽阳市妇联驻辽阳县八会镇华严寺村工作队)

作文五:《精准扶贫的“河南答卷”》400字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明确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中国吹响了向贫困发动总攻的“冲锋号”。   河南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现有53个贫困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的近一半。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6492个贫困村、430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深山区、黄河滩区“三山一滩”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七成,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区域。   2016年作为“十三五”扶贫攻坚第一年,也是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30年,河南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如何?第一批兰考、滑县两县能否如期摘下贫困县“帽子”?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

作文六:《精准扶贫的先行样板》900字

没有哪一次采访如此震撼人心!   当镜头对着一颗颗夺眶而出的热泪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那些无法言说的苦难和悲痛刻划蹂凌:灾难、艾滋病、留守、失学、家暴……   只有深入到这个庞大社会的显微时空,我们才能发现在歌舞升平集体无意识之下,在被高速发展的滚滚红尘遮蔽之中,无数苦难群体,命如蝼蚁,苟延踯躅。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反贫困的成绩为世界所公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反贫困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困难群体强烈的诉求没有得到及时响应,社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上天有好生之德, “弱者也具有基于人而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以及过体面生活、被平等对待的权利等。从伦理学意义上讲,这些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弱者作为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2015年,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按此标准,我国脱贫现状还与世界水平存在着巨大鸿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基本能力和权利的缺失。   “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面对贫困,庆幸的是人类世界总能滋生一批又一批仁义与惠爱者。像一把把暗夜里的火炬:哀怜百姓、扶贫济困,他们的悲悯和努力感动着无数苦难人群,并点燃起后者对未知生活的信心。   乐施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减贫灭贫,实现“无穷世界”的梦想,数十年来一直关注大陆扶贫、生计和人道救援,怀揣“助人自助,对抗贫困”的精神,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坚持参与式工作手法,尊重个人和性别的基本权利,与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进行良好合作,开展系列政策倡导、改善生计,铲除贫困根源,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国周刊》本期“乐施四十年,大陆新探索”专题报道,全面展示乐施会几十年来与中国共同成长的工作路轨和经验,以期对中国大规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治贫,提供政策制定和具体措施的鲜活借鉴。

作文七:《农村精准扶贫的调查》2600字

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帮助农村困难家庭摆脱贫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绕不过的必选课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2015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选派30多名干部走进不同的乡村进行为期两年的精准扶贫活动,我有幸走进了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帮扶的平度市崔家集镇宅科王家村,看到了“第一书记”为农村精准扶贫做出不懈努力后所带来的系列可喜变化。

一、富饶的土地,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沿着青银高速,跨越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驱车105km下高速,转镇村路,七转八拐,再行33km,历时2个半小时,来到了平度市最西南角的崔家集镇宅科王家村。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平房、斑驳的围墙、犬牙交错的街巷、坑坑洼洼的街道、随处可见的土堆、草堆,无一不显示着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没有花草装饰,稀有的几棵杨柳被圈锁在农户因晒粮硬化地面铺就的水泥里。三三两两的老人聚集在树荫下,或在打着牌,或在闲聊着过去的记忆,或在诉说着彼此身体的每况日下,间或传来几声婴幼儿的哭闹声,却寻不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和中年人为创业而忙碌奔波的身影。长期生活在青岛,见惯了高楼大厦,熟视了整洁的环境,突兀走进经济、文化、环境卫生相对较为落后的农村,一种想哭的感觉涌上心窝――没有农村的小康怎能称得上是全面建成全面小康?

崔家集镇位于平度市西南角,南面和西面分别与青岛市胶州市和潍坊市高密市、昌邑市接壤。宅科王家村位于崔家集镇东北13公里处,距平度市区35公里,原隶属中庄镇;2001年行政区划归属白埠镇;2012年行政区划归崔家集镇。全村共99户,406口人,80岁以上的村民22人,2002年以后出生的儿童58名。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有5户,有三级以上残疾的7人。从事农事生产的多为50-60岁左右的男性村民和育龄妇女,男女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耕地1632亩,土壤盐碱性较强,分布在村子的正西方和西北部,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于2004年均分到人。小麦、玉米两季轮作是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在粮价低迷、没有工商业收入的情况下,2013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0元,属青岛市经济薄弱村。

全村共有党员20名,平均年龄64岁,建国前老党员2名,2000年以来仅发展3名党员。党支部于2014年9月换届,平均年龄54岁,书记是63岁的老大娘,曾任计生主任。村委于2014年11月换届,三名成员均为70后,都不是党员。村集体没有产业,没有收入,60年代的办公室透风漏雨,仅有的办公桌还断掉了一条桌腿,让人感到这个村子的落后与衰败。

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2015年6月以来,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选派干部驻平度市崔家集镇宅科王家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先做学生摸底村里的实情,再积极查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宅科王家村历史上属三镇交界之地,被多次行政区划,始终处于乡镇辖区域边缘。由于管理的边际效应,政府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极为有限,严重制约传统农业生产和新兴高效农业的发展。通往邻村西屋子村约3公里道路,既是生产路,全村四分之三的粮田分布在道路两侧,又是周边村庄往来、通往交通干道的经济路,至今没有硬化,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3座生产路桥涵坍塌多年,镇村路上的3座桥梁安全隐患严重,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极为落后,有的地块没有平整,排水沟渠不畅,生产责任制前已有的35眼机井破损严重,仅有18眼时有时无地渗出少有的水量,旱天无水浇、雨量稍大就内涝,靠天吃饭早已习以为常,当地戏称“西南洼”。一些前来寻求合作的土地经营大户望而止步,农民增收、集�w增收无从谈起。为解决雨季积水,村内自然形成多个湾塘,村中心的湾塘更是深达7、8米,塘口达3000多平米,平日是垃圾场,雨季就成了溺水的地狱。

土地是财富,但宅科王家村的百姓却没有见到“真金白银”。人均4.3亩的耕地,在计划经济年代特别是刚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时为村民免除了饥饿,但也束缚了村民大力发展经济的念想,固守着小麦、玉米晒太阳,好似改革开放的春风至今没有吹到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在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后,村集体更是断了“奶”,沉重的负债无力解决村庄的最基本公益,党支部的老龄化更使村民缺乏主心骨、缺少活力。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立足长远求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努力,最终获得195万元资金整修村庄周围道路3公里,争取90万元整修镇村道路桥涵3座,彻底解决严重制约村庄高效农业集约经营的道路瓶颈。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用足用够国家政策,第一书记争取资金30万元修建生产桥涵3座,改善生产交通状况;新打机井20眼,解决水浇条件,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整修村中心平塘,增设围挡,雨季蓄水,平日淡水养殖垂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美化村庄环境。

项目带动致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展新兴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收的长久之计。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引进种植大户3个,土地流转600多亩,在保证固定转包费的前提下,解放劳动力40多人,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外来和尚带来新气象,村民勤劳致富的思想日益强烈,发展设施栽培热情高涨,新建冬暖式大棚19个,每棚年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脱贫奔小康喜上眉梢。

建好党支部。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同村两委一起努力,联系旺旺集团青岛分公司、明行足公司,两家公司发展不忘回馈社会,走进村庄慰问老人、孩子和困难家庭,在扶助群众中提升党支部、村委会在群众中威信。争取青岛“健康盾牌”老年志愿服务团、青岛华厦眼科医院、中韩医疗专家志愿服务团进村义诊,辐射周边村庄,在解除群众病痛、免除医疗费用中看到两委带领群众奔小康在行动。募集5万元,改善党员活动室和两委办公条件,建设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城市人的娱乐生活,众多的福利使百姓感受到了来自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的温暖,涣散的人心逐渐向村党支部、村委会靠拢。

三、扶贫攻坚必在行,而今迈步从头越

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农村群众的热切期盼,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注重基础设施对脱贫的支撑性,注重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注重教育脱贫的根本性,注重医疗脱贫的特殊性。才能打胜扶贫攻坚这一硬仗,实现迈步从头越,行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作文八:《精准扶贫的“难”与“解”》2400字

近年来,江西省贵溪市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精准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开发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贵溪市贫困状况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省级贫困村10个,鹰潭市级贫困村11个,按照工作部署从2014年开始对贵溪市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经统计全市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6909户16736人,按贫困属性分,其中低保贫困户2410户7837人、低保户3007户7244人、五保户1492户1655人。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完成新精准识别与精准分类工作   以市为单位,统一标准、分级负责,逐村逐户拉网式调查摸底,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贫困状况、家庭成员、居住条件、生产要素、家庭收入来源、上年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交通、通讯、就医和就学等情况,采取按收入倒排方式,按照农户申请、组级评议、组级公示、村级审核、村级公示、乡级复审、村级公告的流程完成了建档立卡,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开发了贵溪市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精准扶贫工作的所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及时更新,便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每个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技术、缺劳动力、缺资金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12种具体致贫原因,摸清查实了贫困底数和致贫原因,完成了精准分类。   (二)精准结对联村联户工作已经到位   由市抓落实,采取工作到位、扶持到户、落实扶贫主体、明确扶贫责任的原则,市直单位与21个贫困村结对,市、乡镇两级干部与6909户贫困户结对,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实行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市直各单位每年安排8户的脱贫任务,其余的由所在乡镇干部托底包干。实行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新纳入扶贫范围的贫困户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   (三)精准扶贫政策方案体系逐步成形   今年,为了加快贵溪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关精准扶贫的系列政策。2015年贵溪市委贵发(2015)6号文件《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宏观布局。提出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2015年8月下发贵溪市贵办字(2015)55号《关于2015-2018年挂点结对帮扶贫困户和定点扶持贫困村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干部结对帮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四)精准扶贫组织机构初步建立   贵溪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办也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和项目,在全市形成了帮扶发展、合力脱贫的工作格局。召开了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贵溪市精准扶贫工作。并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各乡镇、街办、林垦场绩效考评考核内容之一,并建立帮扶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制定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干部帮扶工作实行平时抽查、年中督查、年末考核的办法,检查考核工作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列入全市各单位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五)用好六大政策,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依托移民搬迁、教育、就业、保障、产业、金融扶贫等传统扶贫政策,开拓特色扶贫,重点推介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利用乡村旅游扶贫,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实现旅游扶贫2000人。贵溪市各地结合当地优势,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东门办事处依托当地优势安排就业扶贫6户,其中:桥梁厂解决贫困户就业一户,环卫所就业3户,长运公司就业1户,广告装修公司一户,通过实施教育扶贫一户,安居工程一户。   三、存在问题   (一)扶贫对象底子薄弱,思想认识不足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贫困面已大大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如今,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到沿海转移就业,剩下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弱,无技术,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输血”到“造血”转变难。此外,部分贫困户惰性严重,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依赖性强,导致扶贫工作缺乏内生动力。   (二)政策落地速度偏慢   随着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任务的艰巨性促使各地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就目前来看,真正落实到位的还不够多,不少还是停留在政策和文件层面,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一些部门的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到位。   (三)有的驻村干部精力不够集中   虽然目前已实行了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但有些驻村干部没有真正地沉下身子到村子里,他们由于本身业务繁忙,专业能力不对口等多方面因素,对农村贫困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帮扶的作用有限,甚至使“驻村”流于形式。此外,有些帮扶干部认为搞精准扶贫要规划到村,实行一户一策,工作量特别大,很费脑筋,还不如原来的扶贫方式来得简单,几个大项目一定,万事大吉,对帮扶工作产生畏难情绪。   (四)精准扶贫工作队伍薄弱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重大任务,而乡镇扶贫工作队伍力量薄落,扶贫干事由民政干事兼职,有的乡镇扶贫干事身兼数职精力有限,又没有工作经费工作难以开展。从市直单位到乡镇对精准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一,精准扶贫工作在有的领导眼中产生不了经济效益,重视程度不够,上热下冷,精准扶贫工作难以落实或导致工作滞后。

作文九:《“云端”下的精准扶贫》1300字

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推动脱贫攻坚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如何以长补短,以优促弱?贵州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云上贵州”系统,打造全省“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推动扶贫工作由定性到定量精准转变,努力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透明 大数据有大智慧

毕节市黔西县红板村,每个脱贫户的相关信息被建档立卡,及时上传到“扶贫云”,而且脱贫资料还被制作成二维码,贴在家门口。

大数据精准扶贫建设,终端到达的就是村寨农户家,红板村也成为精准扶贫“贵州模式”的村级样本。

精准扶贫,首先是信息精准。如不能及时获取数据资源,将导致帮扶物资调配不均衡、措施效果评价不科学,政策制定和修改也将变得盲目。为实现更快速更精确地甄别、筛选、监测、管理扶贫信息,贵州着力打造“扶贫云”,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以现有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融合各有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全省扶贫工作统一的基础数据支撑、脱贫指挥调度、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绩效评估、任务督查考核、信息服务共享、互动交流参与的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扶贫云”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的衡量指标,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读书郎,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省、市州、县、镇、村的情况,直观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实际。

“一时的收入提高并不能代表贫困户就此和贫困彻底诀别,扶上马送一程,通过系统动态监控随时了解其产业、疾病、教育等情况,防止其因偶然因素返贫。”提及“云端”扶贫,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深入解读。

2015年12月,“扶贫云”上线运行,并通过“云上贵州”的统一门户,为各级监管部门提供资源协助,为贫困群众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扶贫云”一期已实现对623万贫困人口、9000个贫困村、934个贫困乡镇、66个贫困县和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地区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

对症下药 大数据有大动力

贵安新区,高峰镇麻郎村、活龙村、桥上头村、尧上村4个村寨,通过建档立卡精准分析,提出“人均一亩果”“人均一亩菜”产业扶贫方式,建设“高峰花海生态园”项目。项目启动以来,54个建设项目已带动当地近500人就业,农民直接务工月收入2400元以上。项目投入运营后,还将带动周边近千人就业。

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贫困程度深浅的可视化是基础,关键在帮扶!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说,爱心人士可以借助大数据扶贫云平台选择帮扶对象、详细了解贫困户状况和需求、时刻关注帮扶效果,云平台上还植入了教育、医疗、法律援助等贫困户需要的各种资源。

用好大数据手段,激活和整合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农村电商、职业培训等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精准滴灌”,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从“输血式捐助”转变为“造血式帮扶”。

“大数据”拥抱“大扶贫”,贵州实现“挂图作战、按图销号”,通过“扶贫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帮扶工作事半功倍。正如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所说,专门建“扶贫云”,可以真正把对象搞精准、把原因搞清楚、把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在路径上,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任编辑/苏江元)

作文十:《对“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2700字

对“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张文军

南昌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谈一下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准确理解和领会政策精神

1、精准扶贫是什么?

精准扶贫就是精准发力、精确制导。过去是大水漫灌,现在是精准滴管,哪里干旱就给哪里浇水,干得很就多浇点,干得松火就少浇点。精准扶贫,首先要把对象搞准。这是前提和基础。好比医生看病,首先要把病人找准,病情看准,有啥病治啥病,根据病情开药方,不能一个方子治百病。精准扶贫就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措施脱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

2、为何要搞精准扶贫?

第一,资源有限。一是国家、政府财力有限。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一摊到13亿人身上,人均数就很低了。二是时间有限,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到2020年只有几年时间了,拖不起。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好,就不能撒胡椒面,不能撒拦河网。第二,增强扶贫成效。好比科学地给庄稼施肥,要测土配方,看地里到底缺啥肥,再定施肥方案,缺钾补钾、缺氮补氮。再好比吃补品,不能胡乱服用,确有必要补才能补,补也必须有针对性地补、有分寸地补。鹿茸服多了会流鼻血。乱补,会把一个健康人补成一个病人。第三,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户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如何认定精准贫困户?

第一,认定标准。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综合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一看房(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二看粮(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三看家中有无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病残老弱,估算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

第二,认定程序。农户申请、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政府审核公示、市政府审定公告。

第三,贫困村的认定。一高一低一无,贫困发生率高于17.2%,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737元,无集体经济收入。

第四,应该是动态的。

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践,必须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再次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贫困标准不应纳入的,要坚决清退;对符合贫困标准而前期又未纳入的,要立即纳入;对群众有疑问的,要及时疏导解释,公开评议,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18日前要完成所有程序和资料。(下达指标、时间仓促、政策把握不准、完全依靠群众评议)   评议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干部不能私下确定,也不能听任群众打人情分,该纳入的,干部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后纳入。越穷的人,往往人际关系越差。要走群众路线,但要避免陷入群众尾巴主义,要民主,也要集中,干部此时要有担当有魄力。但一定要经得起检验,是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绝不是优亲厚友、徇私舞弊。

4、精准贫困户有何待遇?

被认定为精准贫困户之后,是不是国家和党委、政府就把这家的吃喝拉撒一切全包完,贫困户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呢?不是。是不是党委、政府就要给这家定时不定时发钱呢?也不是。认定为精准贫困户后,党委、政府会安排干部结对定人帮扶,我们的干部和贫困户

一起,找准病根,就是找准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因病、因灾,还是缺少劳力、技术,还是因为学生上学或者其他等等,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和办法,看病下药,因人施策,辩证施治(六个一批要覆盖到所有贫困户: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助一批、教育解困资助一批。不用担心贫困户一样都享受不到)。

5、未被认定为精准贫困户又如何?

第一,手心手背都是肉,党委、政府和干部同样要管,是否贫困户我们都要关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人掉队。第二,很多项目是到村项目,如修的路、引的水,大家都受益,贫困户能走、能喝,其他人也能走、也能喝。第三,对发展生产积极性高的,不论他是不是精准贫困户,我们更有心肠去帮助、支持。

二、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

1、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在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自己才能救自己。别人请你吃饭请一顿可以,但不可能顿顿请你。别人给你一条鱼,你只能饱一顿。你自己必须学会钓鱼捕鱼。别人送的,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自己挣的,才能源源不断,才能管长久。光靠别人输血,自己没有造血功能,病永远好不起来。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要努力提升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没技术,也要有干劲、有上进心。

2、对农户的几个具体建议。第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这是一个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事情。要科学管理,加强改良,不断发展、巩固、提高,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适宜本地的其他项目。

三、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思路和办法)

1、镇村干部要主动作为,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群众质问“我怎么就脱了贫?”是有道理的,他稀里糊涂被确定为贫困户,又稀里糊涂被脱贫。但是,我们干部一定不能稀里糊涂,不要指望市委书记和市长直接做好每家每户的扶贫工作。这个任务是下达给我们镇村干部的。上级已经做了安排,下达了修路、饮水等项目,提供贴息贷款,明确了任务(到年底脱贫 人),明确了责任人(由镇村干部和市级部门联系帮扶),明确了要求(根据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和需求,根据每户贫困户不同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镇村干部不闻不问,指望上级安排而无所作为,是错误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要靠我们去打通。帮扶不起来,完不成脱贫任务,责任在我们身上,是我们失职渎职。平时要多下功夫、多做工作,年底才能实现脱贫目标,否则只能玩文字游戏、弄虚作假,交不了账,即使交了账也是蒙混过关。宁肯自己多受累,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要千方百计使农村生产发展起来,让农民腰包尽快鼓起来。

2、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地理解帮扶。一提联系服务群众,就给群众送钱送东西,而且一送了之,送过之后,一年半载便不闻不问。危急关头,给病人输血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不能让病人自己恢复造血功能,病人的病总是好不起来的。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雪中送炭,给予适当的钱物等物质上的帮助,无可厚非。但简单地将帮扶等同于给钱给物,那就值得探讨了。

3、按市场法则办事。需要原料,干部可以穿针引线帮助联系,但合同得农户自己签,钱得农户自己出,拿出积蓄、从银行贷款、向亲戚借,或者先赊后还、以成品抵账都可以。需要技术,干部可以帮助咨询、请专家授课培训、请做得好的一对一指导、上网查或买图书等。需要销售,干部可以帮助推销(学校、超市、互联网等)。

作者简介:张文军,男,1975年1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本科学历,政工师,主要从事文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