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韩语学习 > 大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心得五篇

大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心得五篇

时间:2021-04-23 12:03:0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以青春“妙笔” 绘“大写”人生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勉励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代的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务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心怀“国之大者”,坚定理想信念,历练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青春“妙笔”,绘“大写”人生。

  研信仰之“墨”,胸怀天下“立大志”。广大青年要怀着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扎实抓好党史学习,在常学常新中强化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做一名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而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展品行之“纸”,培根铸魂“明大德”。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只有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用革命文化启智润心,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才能不断构建和完善自身道德观念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不断修身立德,对标道德模范,打牢道德根基,养成道德自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让自己的人生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让人生道路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构创新之“图”,锐意进取“成大才”。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回首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广大青年要做到不骄不躁,永葆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充分发挥接受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事物快的优势,善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要敢于在关键时刻豁得出,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中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较真碰硬,在扛得了重活、经得住磨难、打得了硬仗中“成大才”。

  描复兴之“画”,实干笃行“担大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广大青年要找准定位,坚持实干至上、行动当先,积极投身到服务群众一线中去、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去。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代接着一代干,以脚踏实地奉献青春和智慧,以实干笃行担起民族复兴重任,让青春之花在中华大地上尽情绽放。

关键词:妙笔,大写,青春,人生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锻造更加美好青春

 

    李雪晶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如何做到“立大志、明大德”?百年党史正好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就是当代大学生锻造美好青春的最好方式。


    学习党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党史是树立和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政治认同,鼓舞其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拼搏。学习党史更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党组织意识和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学习党史, 
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历史本质,认清历史发展的“四个选择”,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四个自信”,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学习党史,从而树立大历史观,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学习党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青年立大志,人生方有大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一部有着众多青年立大志创造价值人生的教科书。党史人物大都是青年立大志,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纵观党的一百年不懈奋斗史,处处闪耀着大志青年的光辉。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蔡和森……一百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用党史人物为标高,青年大学生方知人生的方向。


    学习党史,涵养大我情怀。一段时期,大学生中单方面强调“个人奋斗”的思想颇有市场。这种片面强调自我个人奋斗的观念,忽略了个人与国家及社会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在生活情调上表现为物欲功利,在精神气质上表现为刚性不足。这种偏颇的价值取向一旦蔓延,就会使青年人集体意识淡漠、家国情怀丧失、灵魂异化,即使在某些方面“事业有成”,也经不起历史检验。学习党史,像毛泽东同志那样青年时期就立下“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并为此奋斗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伟业深信而笃行,才能寻找到人生意义的真谛。



关键词:党史,青春

 

 二十年,博鳌论坛正青春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20年,博鳌论坛恰如一个青年,二十年正青春。二十年来,博鳌论坛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凝聚共识、促进合作,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
  今年,博鳌论坛作为全球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自是备受瞩目。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人类社会该走向何处?我们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给出明确回答——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四点倡议”,再显中国对世界的大国担当,这从其以往多次引述和阐释的“亚洲金句”中,也可感悟到。
  战疫情,团结合作更紧密。“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这是习近平主席2021年4月出访巴基斯坦时,在其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引用的一句巴基斯坦乌尔都语诗歌。与地区国家守望相助,困难时刻见真情,2021年,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巴基斯坦,以及更多的国家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一年来,为地区及世界遏制疫情提供源源不断的援助,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路径,助各国跨越危机。“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的这句马来西亚谚语,生动地体现了地区国家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情怀。2021年,是世界经济发展雪上加霜的一年,但习近平主席在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开幕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解决和应对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新路径。这一新路径就是数字经济,电商合作将成为中国与地区国家共谋发展的发力点。
  共逐梦,更推进“一带一路”。“教人学会捕鱼,能使之永远不受饥饿”。早在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斯里兰卡之际,在其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时引用的一句当地谚语。建设“一带一路”,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这句谚语的深刻阐释。“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给沿线、特别是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解决了很多发展难题,为更多国家疫后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民心,共筑未来新希望。“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菲律宾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引用的这条菲律宾谚语,当说是对地区国家合作发展的最好警示,民心相通就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各国必须真诚交往,加强互信,珍惜友谊,抓住美好的今天,方能实现未来持久的发展,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二十年,博鳌论坛正青春。“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习近平主席在本次论坛主旨演讲中讲,尽管有时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准航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便是成长中的博鳌论坛,相信,只要同舟共济,就会乘风破浪,博鳌论坛将会让“亚洲智慧”带来亚洲的新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

 

 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句句有声,深深嘱托,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前行方向,也为初入职场的年轻干部指明了前进道路。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困难风险挑战中不断创造新胜利,其中蕴含着持久深厚的奋斗力量。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年轻干部要用好党史“教科书”,从中汲取奋进力量,锤炼过硬本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夯实成长之基。“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水流万里必有其源。”回顾百年来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跨过“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在艰苦卓绝中成就伟大事业,靠的是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年轻干部要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所担任的职责相匹配。要强化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行动自觉,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从思想和灵魂深处检视自己,经常为思想洗洗澡、除除垢,做到原原本本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不打折扣执行好党的每一个命令决定。

  兢兢业业、勇挑重担,彰显使命担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疫情防控中一名援鄂医生说的“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在党的百年栉风沐雨征程中,有无数党员干部这般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才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才让“复兴号”巨轮驶向远方。年轻干部要深刻查找自身存在的能力不足不会担当、怕字当头不敢担当、精神懈怠不愿担当等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本领、转作风,强担当、抓落实。不做“太平官”“避事官”,以“实”字为本、以“精”字为要,坚决抵制“差不多”“过得去”的错误思想,做到正视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尽职尽责对待每一项工作。要发扬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深入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挑重担子、啃“硬骨头”,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力衔接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

  风雨无阻、情系群众,牢记为民初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从“半条被子”的女红军,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再到“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的周永开,一个个共产党员始终不渝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年轻干部要把“人民至上”融到血液里、刻在骨子里、记在心坎上,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以百姓心为心,做好“老百姓的官”。要坚持不懈秉持为民初心,把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好亲民爱民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实践者、示范者。在细节上下功夫,找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点痛点堵点,做到对问题、短板心中有数,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整改,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落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自身的辛苦指数、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常常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少拍脑袋决策、多调研论证,真正深入群众田坎、门坎、心坎,摸清摸准摸透真实情况,制定人民满意的“接地气”政策。


关键词:党史,力量

 我与“思政”结缘:以青春撩动芳华

 

  上九天揽月,谈笑凯歌还。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再次谈及如何上好新时代“思政课”。习总书记希望各领域要广泛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课”跟现实结合起来,融入社会生活中,赋予“思政课”以新鲜血液和鲜活生命,不能只是“照本宣读”。

  顿时联想到自己曾经也是“思政”的“科班出身”,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至今已从事“思政”工作多年。追溯自己的“思政”情结,还要从“普通高中”谈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开启“思政启蒙”。他身材魁梧,头发花白,课堂上总操着一口熟练却并不悦耳的当地方言,大汗淋漓地讲述着晦涩难懂的哲学课程,他是我的普通高中班主任,也是我的普通高中政治老师。现在想来,“思政”的启蒙就源自他,没错啦!虽然已经是近15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他对我的影响和教诲是潜移默化的,只是当时浑然不知。遥想当年,那时的他不仅承担了我们的政治课程教学,还要时刻关注我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长篇大论”“苦口婆心”“生动的政治课”已是家常便饭,台下的我们都不以为然。殊不知,他的“功夫”下得还挺深,竟然会不知不自觉影响着我们后来的学业、事业,甚至人生选择。

  “出走万里栉风沐雨,归来仍是少年”的洒脱不羁,成就“思政格局”。2007年高考失利后,我以5分之差不幸与自己最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失之交臂,却幸运地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当时既喜又悲,曾戏称:“冥冥之中,又要走普通高中班主任的老路……”还记得那年秋天,北方的天气已有些许凉意,我怀着忐忑复杂的心情踏上了第一次离家远行的路,坐上公共汽车来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始了自己心有不甘的“思政”之旅,但在那时并未完全放弃心中蠢蠢欲动的“文学梦”,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中文系主办的“争鸣社”社团,希望可以发挥己之长,畅游文学书海。但是,大学时光总是感觉很短暂,转眼来到了大学四年级,是时候考虑下一步走向问题了,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多番深思熟虑后,决定报考研究生。但是在研究生专业报考问题上,又犯了愁,陷入死循环,本想着通过报考研究生可以补救一下自己高考志愿的遗憾,然天不遂人愿,阴差阳错又被“政治学”专业录取,从此在“思政”路上可谓是渐行渐远,一去不复返。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终将玉汝于成”的百炼成钢,点燃“思政引擎”。转眼来到2021年,面临研究生毕业,何去何从的问题又一次难倒了我,不过,这次我没有犹豫,很干脆就决定选择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众多简历投递中,鬼使神差地跨进了“专职辅导员”的大门,尽管那时我心中属意的是教师岗……就这样,当自己依然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竟神奇般地当起了301个孩子的“孩子头”,需要快速成长,调整进入“大人”角色,承担该有的责任与使命。一直到2021年的春天,在婚姻的“教唆”下,不得不选择来北京寻找机会落脚,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街道办事处,开始接触党务工作,从此与“大思政”剪不断、理还乱。

  洋洋洒洒大篇幅讲述了我与“思政”的结缘,看似懵懵懂懂、误打误撞,其实都是有的放矢、重锤出击。一路走来,“思政”在不断沉淀我,提醒我:要时刻保持学习姿态,高度关注你我他,百炼成钢,以广博的视野胸怀,坐拥天下事,玉汝于成。

关键词:芳华,我与,青春,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