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英语考试 > 我与李白对话200字 [《与李白对话》700字]

我与李白对话200字 [《与李白对话》700字]

时间:2019-09-08 09:19:0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与李白对话》700字

与李白对话

该怎么来诠释你,你这“谪仙人”。“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你抱着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在诗书的海洋终饱尝美味,愿奋其智能而为辅弼,让大唐芬芳永存,然而满腔赤诚无人理睬,一片忠心无人问津。因为在他看来,你那满腹的经纶只是他在莺歌燕舞时助兴的丝竹,什么家国天下,岂是你一个迂腐文人所能驾驭,让你衣食无忧也只是为了一首《清平词》“一枝红艳露凝香,云角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试问一个志可凌云的七尺男儿,怎受的了这般屈辱,你的傲慢不允许,你的清高更不会安于斯,止于斯。君王为你调羹,贵妃为你磨墨,力士为你脱靴,在满是乌鸦的世界里白鹤便是乌鸦,此地不能容你。

于是你放逐天涯,访名山,与仙人为友,游大江,与香草相知,寻仙问道,你飘逸如仙,好不逍遥、自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然而浩荡的江水流不尽你于国于民之忧,高峻的青山遮不住你忠君报国之情。叹报国无门,思忠君不路,“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你追不到美人,只能吟一首《长相思》,让高山体味,让流水共勉。品味这《长相思》摧心肝,不仅泪流。然而你却没有沉溺伤痛,“人生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你的豁达着实令人佩服。也许是因为你的执着,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个执着于理想的人是美丽的。你的执着成就着你的芬芳,你的豁达铸就了你的个性。

遗世孤立,追求自由,这是你;嫉恶如仇,轻财好义,也是你;志达高远,仁义治道,还是你。没有人知道如何诠释你,于是你以酒为伴,但愿长醉不愿醒,酒香熏出了一篇篇流世之作,熏出了一个仙人。

清风月夜,我设下美酒邀您品尝,让你在酒的陪伴下,继续播撒你的清芳。  将进酒,杯莫停。

作文二:《作文与李白的对话——我和李白有个约会(4选1)》700字

与李白的对话

四季变幻,斗转星移,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还曾记得那些与你一起读诗的日子吗?

第一次与你邂逅,我便深深地陶醉之中。你的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把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带入了童话般的诗的世界。抬起头,便是一条“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风景线,俯下头眼前会浮现出“疑似地上霜”的情景,仿佛我们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使我对你一见倾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对你的爱也越发深厚。不知从何时起我总爱疼这一本《李太白集》,与你一同漫步于湖畔。看到落花飘零,不禁想起“桃花流水三千尺”小时候总是疑惑,流水怎么会有三千尺了。直到不久以前才明白这正是你对汪伦的一片情啊!你伴我走过了这14年的风风雨雨,唯有诗追随了你我穿越了无尽的时空,把我拉回久久以前,了解了古人的情感

冒着“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的环境,耳边却久久回荡着高适《别董大》依依惜别的话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浩瀚的庐山瀑布下,我与李白再次相遇,也终究见识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诗中的一切,我仿佛都已知晓,诗里的友谊,令人惊叹。即使长别千米却依然演绎出高山流水般的心灵交融,诗里的思乡情怀,如一杯酒,越是浓烈,喝起来越是惆怅。游子在外的辛酸泪,全跟着这杯烈酒,下了咽,流到了心里。诗里山水,全是文人对自然的渴望,诗人们所铸造出的唐诗的灵魂,包含着诗人对自然的含情脉脉不得语。

诗词,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情感,让我让我有机会和这么多古人进行心连心的交流,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你让我在困难时找到了勇气,在绝望中看到古人作为,从而化悲痛为力量。尽管生活我们相距甚远,我会更加珍惜你我之前的情。

我,今生与你相约。

作文三:《与李白对话完成》1200字

与李白对话

我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偶然地冒出一个想法:到河的那边探探!对,我应该找到那个令我仰慕已久的人谈谈话。彼此抒发一下情感。话已至此,即刻出发。

大清早的时候我背上行囊,踏着青草开始赶路。刚出门不久便遇到了席慕蓉老爷子,我与他恭敬的交谈了几番后,便已辞别。走了一段路,闲的无聊,便去下包裹进食一顿,趁着树荫,饮点粗酒。恰听到一人低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时我大脑告诉运转,这不是辛弃疾公子的诗吗?随时我抬头望去,果真是辛公子,虽然此行并不是为了寻他,可是遇到了总得留下些客套话,话不多说,再次启程。

此寻已经过大半日子了,近黄昏时遇到一军队,领头的左手牵着一条黄狗,右臂立着一只雄鹰,大脑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旋转,构思出这幅画面:苏轼狩猎,靠近问询,果真是苏老爷子。虽是大人物,我此寻并不是为他,也只好恭敬的辞别。此后接连遇到隐居山林的陶渊明、“正人君子”周XX、“退官隐山”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雅士,可惜啊!我并不是为了他们。

月已挂在星空,不怜有一丝想回家的冲动,这都一整天了,为何所寻之人还未曾出现?惋惜之时,心意已决,正在此时月色通印大地,月影斑驳,实在迷人!且又有人吟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就是他,我此行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遇到了我的仰慕之人,人称诗仙李白,青莲居士,我此时心情太愉悦了,追溯至此,终

于寻得了他。

李白见我大喜,便问我来何方去何处?便答:从先来,到子处。得知李白嗜酒,于是约好,明早约见,我备两坛好酒,与李白共同饮酒作诗,畅叙幽情。明日李白来,见我大喜,刻切地说:是见酒大喜!李持杯浇口,片刻便已醉呼呼,口中还不断吐字: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诗,好诗啊,既充满豪情壮志,又不乏男儿本色。顿时李白在我心中的豪爽地位一下子提升到了顶峰。我们坐在小舟上,顺着水流漂去,看着这山间朦胧景色,顿时诗性大作:遥望云淡风轻,冥中两三夜莺。顷刻万千茫然,恍如羽化登仙。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两人面面相望,不禁大呵!      同是天涯沦落人呐!官场黑暗,阴郁不得志。李白的众多话,众多诗,个个豪迈激进,就像有热血在文字间流淌,刚阳之气,实在大气!

与李白共度几日,我实在是长了颇多见识,通过与李白一起交谈的几日,言语间夜曾添了几丝诗意,更多的是了解李白很多!他粗放的诗词,狂放的性格,他的事迹我都谨记在心,特别是他那种风度,以至于还想和李白在痛饮几杯。可是也只能等下回了,没有不散的宴席呐!

与李白在河流的小舟中,遥望山川瀑布,道出离别之意,李白不禁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叹息之间,我又想起席老爷子对我说的话:再美再长久的机遇,也会一样的结束,是告别的时候了,在这古老的渡船头上,日已夕暮。

辞别之时,我划之小船离开李白所在的大唐,在历史长河中急逝,身后不禁起音: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趁着诗序的余音,向后看去,见那一白衣居士依旧在饮酒高歌,萧然洒脱。

作文四:《李白与自然的一次对话》1100字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释 读

不知啥时,鸟们全都悄然飞去,望中之景,一片空寂。

天空中,唯一的一片孤云,悠悠地飘来,又悠悠地飘去,最后也没了踪影。   我与山,山与我,相对无言,彼此眷顾;

只有敬亭山与我为伴,

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心境。

猜 读

敬亭山,坐落在著名的宣城。“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南齐诗人谢脁在此任太守时,曾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如此山水形胜之地,人杰地灵之域,你神仪已久,心向往之。

高秋时节,你登敬亭山,俯瞰宣城山水,“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就是你笔下的宣城,风光旖旎,林壑幽美,如在画里。

然而此时,在你的望眼里,山光水色,奇彩异景,均已幻术般地消失。天地之间,一片空寂,只剩下兀然独坐的你!

鸟也去了,喧嚣落定;

云也去了,长空如洗。

独留下诗人自己。你极目长天,貌闲神怡;你独对空山,两者相宜。

一切物华风光,都已凋尽,都已被你的目光一一地滤去。敬亭山才是你真正的知已,彼此无言地相守,默默地眷顾,会心地交流,物我合一。

你以山为友,获得了暂时的解脱,但仍羁困于逆境;

你以山为友,获得了短暂的惬意,但仍无法摆脱失意的悲愁,孤旅的寂寞。

向自然寻找慰藉,向山水寻求快意,都无法真正消除你内心深处的郁闷,就象月下独酌、对影三人一般,终会复归冷酷的现实。

而敬亭山,也会因时序的更替而或荣或枯,云聚云散,风啸风止„„我们的大诗人,你则必须以极大的定力去独自面对。

敬亭山不是超然于物外世外的净地,诗人你也必将在世俗的波峰浪谷间颠沛流离,不断地去追寻你理想的胜境。正因你的追寻不止,你才为我们创造了伟大文明中的异卉奇珍!   敬亭山被后人誉为诗山,肯定与你的独坐有关。

赏 读

我们读这首诗,读到的是诗人与自然的天然相契,是诗人与山水的心灵神悟,是物我合一的境界之美。

这是一首写景诗,却又诗中无景,两眼皆空。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诗意冲淡,似情远味浅,却又余香不绝,牵人心神。

诗人独坐敬亭山,绝非一时之光景。否则,不会有如此的神会与快意。

我们读诗人《独坐敬亭山》诗,也不可能一气而为,需慢慢地经营,经营一种氛围,经营一种心境。

敬亭山,静穆兀立;年迈的诗人,独坐孤寂。两相神仪,酷似一对神交已久的故人。不用言语,不用媒体,彼此心领神会,貌闲意怡。

敬亭山,是天涯羁旅浪迹天涯的驿站,心灵偶憩的寓所。

诗人孤苦劳顿的心,在这里栖息,得到了暂时的抚慰。

品 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儿高高地飞去了,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浮而去。敬亭山与我悠然相对,彼此相望,一点也不厌倦。

“相看两不厌”可谓神来之笔,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说他能与人相顾相对,似以心灵的感应默默地交流,给人以出尘脱世之感。人依了山,山恋着人,两者相宜。两句诗一方面描写了诗人远离红尘,与山对视交流的无穷乐趣;一方面彰显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俗的厌弃,渴望能从大自然获得一些心灵的慰藉。

作文五:《李白与苏东坡的对话》1600字

诵红诗小品

李白:(手拿酒杯,边吟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边上场,吟完酒杯一饮而进

哎,想我李白,空有满腹经纶和一腔报负,本想在长安一展才华,却只能在皇上面前做一个御用文人。最终还是被奸人毁谤,逐出长安。只能借此诗抒发心中的烦闷啦。哎生不逢时啊!若是我能生活在当今社会该有多好。(对观众)你们问为什么?就说旅顺教育局这次举办的“诗林大会”吧。漫漫历史长河,那么多文人墨客,我的诗竟选用了两首,可见他们对我的青睐。所以今天我一定要去现场看个究竟。哎?那个人怎么也一身古代装扮?

苏东坡:(手拿折扇上,吟诵《水调歌头》上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李:莫非他就是在我三百多年后的北宋诗人苏轼吗?让我来试他一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听到有人吟诵他的词,一愣。二人对视,惊喜地说)你可是唐代大诗人,人称诗仙的李白呢?

李:正是太白。

苏:(连忙上前、抱拳、做揖)晚辈苏轼苏子詹。

李:不敢当不敢当。正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没想到我们能跨越三百多年的时空在现代相遇。真是三生有幸啊!

苏:子詹也觉得相见恨晚。一直以来我就被前辈|„„

李:(打断)唉,什么前辈不前辈的,你我算是忘年交,就以兄弟相称吧。 苏:(笑道)遵命。一直以来,我就被太白兄的诗所折服、所激动。尤其是在我屡次被贬之时,我总吟诵你的诗聊以自慰。(自语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激动)这是天宝三年我被奸人毁谤,被逐出长安,朋友为我饯行时所写的。没想到你能背下来。

苏:当然,你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还能如此自信、执着地追求,实在令人佩服。当年,我因“乌台诗案”险被奸人所害,最后被贬黄州。我可没有你那么自信。

我只能寄情山水。

李:你说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你实在是无奈啊!不过你虽没有机会大展才华却仍能尽忠职守,为百姓办了很多的实事!

苏:太白兄过奖了。

李:一点不为过。在面对后半生的一贬再贬,你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何等达观,何等洒脱啊?!

苏:好了不谈这些了。太白兄,经历了诸多挫折,你可曾后悔过?

李:当然不。遥想诸葛武侯,当年病危五丈原,临终之时还不忘写信给他八岁的儿子,让他淡泊宁静、要趁年轻立志多读书呢。

苏: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李:对了。我们说了这么多,你今天穿越时空难道也是为“诗林大会”而来吗?苏:正是。

李: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快去一看究竟吧。

苏:等等,我们是不是应该经现场的同学们一点忠告呢?

李:让我猜猜你想说什么,我先说上句:非学无以广才。

苏:(笑)非志无以成学。

李:同学们记住了:年与时弛,意与志去。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吧! 苏:记住: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大笑下场

作文六:《散文精选:就先锋问题与李白的对话》2900字

竹尚子  日期 : 2016-03-08  来源 : 阅读时间

昨天做了一个梦,是白天或者晚上我已记不得了。梦见山海关烟雾缭绕,风云疾走。死不瞑目的大诗人海子,零落的肉身以光的速度往一处聚集,并瞬间复活。之后,骑一匹快马来到角山古长城下,登上主峰,适逢我在此采集雨水。我问他到这里做什么?他说他接到李白的邀约,并在此地就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在诗坛上的“先锋”诗进行一次对话。

估摸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天空祥云起舞,只见李白驾着枣红色的四驱马车翩然而至。二人在山巅盘膝而坐,直入主题。我有幸窃听了这场旷世的有关“先锋”诗的对话:

李白:据说查兄是上个世纪的先锋诗人?

海子:别人这么定义,我一概不知的。我个人从来没说过自己是先锋诗人,也不认可将我归入先锋诗人。

李白: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度。(沉吟)……我们那个时候并没有这么多提法,诗歌也没有那么多标准。能让人产生共鸣,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充其量也就是推敲和出奇。哈哈……,想不到现在的诗坛乌烟瘴气,鱼龙混杂。几千年过去了,竟然诗歌泛滥,俯拾皆是。可叹啊可叹,却没有几个读者!更有甚者,有些明明狗屁不是,却非要冠以“先锋”的名义。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先锋这个概念的?

海子:按常规来理解,先锋,就是走在前面的,具有开拓意义,并明确一定方向的东西。比如军队里常常使用的“先锋部队”,就有这个意思。我个人对现在的诗坛之中动辄冠以“先锋”的头衔,也很反感。这是一种浮躁、无知的表现。如果说中国有先锋诗歌,那么,五四事期的徐志摩、刘半农、戴望舒、李金发等算是;文革前后的北岛、舒婷、食指们算是;八、九十年代的陈东东、陈先发、戈麦等一批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出发点的诗人们算是。

李白:嗯。我读了一些诗歌杂志上被冠以“先锋”而出品的所谓先锋诗。怎么感觉怎么是对语言的糟蹋、对诗歌的侮辱!没有丝毫严肃负责的诗歌态度,包括最起码的文德。

海子:我不否认你的看法。现在国内的诗坛不正之风弥漫,小圈子、小帮派很流行,诗歌几乎丧失了它的标准。如果说还有标准的话,那就是诗人的脸。诗歌早已丧失了她的高贵和神性,比廉价的妓女还要廉价。

李白:想来也是!你在世的时候,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否则,也不会有你的悲剧和后继的戈麦们,据说,戈麦生前没发过一首诗。我想,这是诗歌文本及诗歌精神的双重陷落,也是诗歌当下被人们所唾弃的原因之一吧!诗歌进入了自娱自乐的时代,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即使在我们那个时代,诗歌也有她明确的指向和目的。但眼下的中国,哈哈……,打个喷嚏就是“先锋”诗歌,诗歌成了嗡嗡乱叫的蚊子。

海子:这是对真正先锋诗歌的亵渎。诗言志、诗抒情,这永远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至于无病呻吟、无米干蒸的造作,我觉得就像甲型流感一样,虽然一时风靡,但充其量也不过是浮影一现罢了!

李白:嘿嘿,流感毕竟也有肆虐的时候。哎!我也先锋一次吧!你听好了:

山在我们的头顶

先是我登上了山

之后

你也登上了山

我在想

总还有人要登上山的

这首就叫“登山”吧!怎么样?

海子:呵呵,比有些“先锋”诗歌有味道。哎……,实在很沉重,真是丢脸!如此这样,识几个大字的、不识字的都是诗人了,而且还是先锋诗人。

我和你说话

同时,你也和我说话

我们使用不同的语气

手掌也竖起嘴唇

所以

我们不确定自己的目的

我也要成“先锋”诗人了…………

李白:别说,你的“先锋”诗比我的强多了。再降低一些!要不,你达不到现在所谓“先锋”诗的水平。这样:

我吐了一口痰

我儿子跟着吐了一口痰

我的痰端坐在脸盆里

儿子的痰在大地上流浪

我在想

它们最后是否会坐在一条船上

海子:复杂了!再降低一些,才合格。

我吐了一口痰

儿子也吐了一口

我吐到了脸盆里

儿子吐到地下

究竟哪口痰是我的痰呢

李白:你这个么体我太眼熟。不行!再来:

我打开口腔。导弹上膛

花朵卓立

大雨从儿子的牙齿之间

注满湖泊

我总是

被这样的小针管

所抚慰

海子:不愧是酒仙呀!上道了。我再改一下:

秋天的嘴巴。雄性

河流。置之不理

导弹击中大雨

父子矗立两岸

这样的小针管

总是从屁股上逃遁

李白:哈哈……,算了算了,不说这口“痰”了。还是谈谈诗歌吧!

海子:诗歌这个概念被一些“诗人”搞坏了。从古代的诗言志、诗咏怀到现代诗歌直面人的灵魂、直面人的存在,都在说明诗必须有所为。即它的审美特征。或呈现,或鞭挞,或透视,都是有感而发,神性所至。这本是诗的本旨,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立世之本。

李白:是啊!我们那个穿长袍的时候,虽然大部分的诗歌都是娱乐和应景,但也绝非说之无物,况且也不乏内涵深邃的佳作,更不缺少对社会、对生命思索和追寻的作品。可叹!如今泱泱文化大国,诗坛竟然流行所谓唯技术论和诗到叙述为止。甚至有的“先锋”诗人连技术和叙述也抛弃了,吐出来就是诗了……

海子:拒绝抒情并不是抽离情感。所谓唯技术论和诗到叙述为止是对诗歌精神的颠覆,是对本我生命的背叛。是大工业时代的附庸和垃圾品。

李白:诗歌如果不能把美好、真我呈现出来,如果不能穿透人的生命长夜,何其为诗歌!?所谓诗歌无为的纯诗,只不过是诗歌的痞子罢了!我们自古就有古训:“欲不死,生于诗。”这是对诗歌终极意义和审美特征多么精辟的点化啊!

海子:有个叫海德格尔的外国人也说过:“诗人,作为神意的传达着,你须得早早辞别人世。”这里的人世是指我们不得不生存于其间的虚假人世,是非诗人的人世。它告诉我们,诗人的使命就是把本真的生命状态和本真的人世存在呈现给人们!而决然不是闭门造车的唯技术论和到叙述为止。如果诗人们先把自己给工业化了给技术化了给流水线化了,那么,这个世界还能指望什么?!

李白:雪莱的关于诗的一句话说的还是很到位的:“它再现我们参与其间的平凡的宇宙;它使我们内心视觉扫除那层凡胎俗眼的薄膜,使我们窥见我们人生中的神奇。它强迫我们去感觉我们所知觉得东西。当习以为常的印象不断重现,破坏了我们对宇宙的观感之后,诗就重新创造了一个世界。”(雪莱《为诗辩护》)

海子:叶芝也曾沉重地唱出:“一切都瓦解了/中心再也不能坚持/只是一片混乱来到这个世界上。”这种对现代世界“可怕的空虚”的感觉是当代所谓先锋诗人们根本无法感知的。而海德格尔把这种“空虚”称为“技术主义的行星时代”。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许多标榜为“先锋诗人”的家伙自己首先沉沦到“行星时代”的队伍里去了。这真是对诗人对诗歌天大的讽刺和嘲弄!

李白:其实“重术轻德”的唯技术论也就是经济学中的唯生产力论,是一种可怕危险的物化哲学。还是那句:“诗歌就其本质来说,永远不会也不可能进入技术时代。”是值得让我们三思的。

海子:靠技术来制造和生产诗歌,沦落为现代大工业时代的一个开关、一袋方便面、一条流水线,和普通人一样,已经丧失了人的个性,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更遑论诗歌了。现代人的悲哀之一就是人沦落为工具,失去了人本体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视野。按道理说,诗人正是独立于工具世界独立于对象世界之外的澄明者、立于高处的审视者,但不幸的是,众多的诗人们在刻意追求诗歌的技术化、诗歌的批量生产,已经融入到现代大工业的生产中去。

李白:哈哈……,你我都是性情中人,不说也罢!来来来,喝酒!

海子:干杯!举杯邀明月……

李白:对影成六人……(文/阅读时间作者·竹尚子)

注:本文系阅读时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

作文七:《作文素材与运用之李白》13100字

作文素材与运用之李白

人物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二十六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和诗文投赠,并树立较高的声誉。天宝元年(公元724年),被玄宗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欲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逝于当涂(现安徽省)。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人物事略

1、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2、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3、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玄宗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嫉恨之心。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

4、 高力士脱靴

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费事,正象在一旁侍候的高力士说的:“放屁还没有这样快!”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

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监,天子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驸马、宰相还要称他一声公公,何等神气,怎能吃李白这一套,靴是给他脱了,但从此记恨在心。 名家评说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答李十二白二十韵》)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唐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唐.韩愈《调张籍》)

素材运用

话题1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殆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2003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李白的泪水》节选)

话题2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节选)

话题3 人文素养与发展

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是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歌。……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句号,一具

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2004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节选)

话题4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时,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痛哉!一腔浪漫情怀,幸矣,乐矣!

2004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话题5 忘记与铭记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 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节选)

话题6 :“读” 读人生,读父母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006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读·感悟>>节选》

话题7:我想握住你的手

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当品读完《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脱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 脱靴的直率的心 ,还有那壶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却又幸福着。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2006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节选)

抑郁与狂躁 作文 伤李白

李白走了,却留下了神话.

他仗剑出蜀,闲暇游历.他跋山涉水,却乐在其中.他怀揣万金,却贻之不悔.因为他相信

风带走了那放在水中的纸船,也带走了他美好的愿景。他只身来到官场,相信在那权贵中会有自己的一片圣洁的天空,但是,他错了。官场的虚浮,尔虞我诈使他很快地厌恶了

这种生活。于是,他放浪形骸于外,以酒度日,也就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愁思。贵妃研磨,高力士脱靴,他带着逆反的心态在这尘世生活着,但也为他的以后埋下了祸患。只有在梦中,天姥山的神仙的生活才让他的人性得到舒展。于是他豪情地放歌“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浓雾越来越重地笼罩着他的心灵,他得到了无上的荣耀,事业到达了金子塔的顶端,但灵魂却跌落到了万丈深渊的谷底。上天总是喜欢开这样的玩笑,往往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皇帝听信了高力士的谗言,他被流放了。

好在,他有许多情谊深如潭水的朋友,他们像绿水一样围绕在他的身旁,给他孜孜不倦的源泉。人格的魅力使他成为了众多繁星中最璀璨的一颗,让他成为了常人可望而不可企及的神话。

他是心灵的流浪者,是太阳月亮的儿子。任何事物也不能束缚住他羁旅的脚步。名利的洗礼只会让更清楚地认清权贵的肮脏,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生命的悬帆又起航了,重新掂起为人的重量,听着两岸的猿声,随着轻快的小舟,他踏上新的旅程。他欢喜地叹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浓雾渐渐散去,生命不可能总在寒冬的风雪中猥琐,春风开始吹拂了生命的天空,他在安静平淡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他向风一样飘逸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生命的每一业诗篇都写满了潇洒的辛酸。 他像花一样美丽地开在了历史的长河,众多绿叶的陪衬只会让他倍显孤独,

他像神话一样刻在了人们心灵的角落,当一段故事成为了神话,那么,他的主人公就会永垂不朽。

伤李白,伤他的文,更伤他的人。

2009高考语文作文课文素材集(四)

2009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魏征敢于犯颜直谏,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

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仿写示例】:

1、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才会展现其雄姿;骏马自由自在地奔驰,方显其才华;人也只有自由地发展,才会尽其天赋。雄鹰困在笼中,还想要它展翅于蓝天;骏马拴在槽枥,还想要它奔驰于草原,谁都知道这不可能。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志在四方,做父母的总想把他们拴在家里,却还想要他们出人头地,这难道不是把雄鹰困在笼中,还想要它于蓝天里展翅;把骏马拴在槽枥,还想要它于草原上奔驰吗?

2、要想鸟儿飞得高,就要给它一片湛蓝的天空;要想树木长得茂盛,就要给它一方肥沃的土地;要想语文学得好,就必须给它一个广博的积累。没有肥沃的土地,却要树木长得茂盛;没有湛蓝的天空,却要鸟儿飞得高;没有广博的积累,却要语文学得好,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2009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离骚》与《屈原列传》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他明知尽忠的为患,但不忍舍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智者,一位才华出众而识见过人的智者。问题在于,世间智者颇多,而如何使用才智,则是个人的悲剧与否的关键。在屈原与渔父问答中,渔父明确地劝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如果将这段问答视为后人怀

念屈原时虚构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召唤屈原如何使用自己才智的另一种声音。屈原如果顺从了这种声音,他至少不会遭遇被流放而自沉江水的悲剧,亦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但是,屈原坚守自己的心灵操守,就只能走向悲剧

尤其令人深思的是,在《屈原列传》中,在历史上的许多现实的场合,真正的智者与忠者,力量总是那么孤弱;将心智用于谋私,用于邪恶的人又是那样之多。上官大夫“心害其能”而“争宠”;靳尚、郑袖为了私利而卖国;而怀王又昏愦无能,任由奸佞害忠。这是人性的丑陋,这更是社会机制对人性丑陋的纵容。于是乎,君将不君,国亦不国,超越于任何个人悲剧的国家悲剧亦势所难免地发生了。这便是司马迁从人的灵魂深处,从人间关系之中所揭示的屈原悲剧的最深刻之处,亦是屈原悲剧最有价值的地方。

每读《史记

理解这两幅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息的画面的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一位悲剧诗人和一位悲剧诗人式的史学家的灵魂穿越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汩罗江畔,在司马迁幽禁的囚室中进行的一次对话;看作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诗人之心的深刻解读。正因为如此,这篇《屈原列传》便不仅是对屈原生平事迹的简要记载,而且是对屈原的诗人之心的“真实”记录。

《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作为诗人的屈原,就是司马迁心中的“倜傥非常之人”。所以,司马迁为屈原而“悲其志”,为屈原而临渊流涕,并采用屈原《涉江》诗中“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句意,亦为屈原下一断语:“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意即由于屈原有着异常高洁的人品,所以才引用了许多美人香草来作比喻。 《屈原列传》最后两部分通过屈原同渔父的比喻性对话,让屈原将自己以死保节的决心作了最终的表白,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使他“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屈原的死,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

受腐刑后的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想到:周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遭放逐,遂作《离骚》;左丘双目失明,竟著《国语》;孙子遭膑刑,仍著《兵法》……他痛定思痛,以这些人物的精神鼓励自己,仍发愤著述《史记》。终于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几乎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范文

高考文言满分作文:《吊屈原赋》

(2003年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2009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爱情悲剧的骨架被亦柔亦刚之美填充着血与肉,极富浪漫主义的将“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结局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开篇首尾呼应,紧紧地将读者的心弦扣住,不仅让人欣赏“有价值的东西”的美,还让人忍受爱情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痛苦,从而使人在精神上与其产生一体性状态,是美与悲结合完美的文学作品。

兰芝、仲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守护俩人的爱情,有价值吗?应该认识到,兰芝、仲卿为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死,实质上是他们为追求生命自由、维护生命尊严,从而也就是为追求幸福人生而死。如果仲卿、兰芝屈从焦母、刘兄两个封建专制家长的安排,就等于屈从了强权的支配,结果就不只是放弃了婚姻爱情的自由、放弃了人生美好的感情,而同时也是放弃了生活的自由、生命的自我。即使活着、即使各自再嫁再娶,也是生命在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状态下活着。这样的人生,生命失去了精神、灵魂,没有情感守持,没有生活自由,生命处于被奴役、被禁锢的状态中。这样的人生,生命的意义价值又何在呢?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亦美好,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前夕高喊:“不自由,毋宁死!”誓死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奴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足以说明焦仲卿、刘兰芝为婚姻爱情自由而死的本质意义及其价值。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诗文起了质的飞跃。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当韩何化鸳,焦刘化鸟,梁祝化碟成为一幕幕爱情悲剧时,悲剧就演绎成了经典。尽管我们可能会为弗郎西斯与金斯基、露丝与杰克的爱情感动不已,但我们更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到了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更成了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2009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李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

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李白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人是一个用母语写作,最后又超越了母语的人。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李白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冰心老人曾经公布过一个公式:“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妍,哪知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艰辛的汗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李白作为一个基本元素的现身过程充满了血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也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他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这种愤愤“不平”心理的反映。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更是俯拾即是,如: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学生作文:自力士脱鞋,玄宗醒酒,贵妃磨墨后,青莲看透了所谓的官场,所谓的名利荣禄。皇帝要的是奴才。于是,他走上了退路,仰天大笑而出门去,放白鹿于青崖,游天姥于梦境。他的退隐,让他感受到名山大川之壮美,于是酒入豪胸,三分酿成醉意,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2009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琵琶行》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与元稹友谊甚笃,称“元白“。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

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衰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当胡锦涛总书记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勉励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想起了白居易;当温家宝总理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警戒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民生疾苦时,我又想起了白居易;当连战先生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时,我还是想起了白居易。白居易是一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他把目光投向了田野,他看到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他把心灵融进了土地,他体察到了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送给穷人,他把忏悔留给自己,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正直作家的心灵光芒。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古今中外有不少因音乐而相识、相知、共情的佳话。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是古代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师,遇上了樵夫钟子期。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腾的江河!”从此以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坏了曾经心爱的琴,并且终身不再弹琴,来纪念这个知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确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不论今古,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心境相似,都能产生共鸣。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临别时的踏歌,让李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深厚。琵琶女所弹出的音乐是在倾诉„平生不得志‟,也好象在述说„心中无限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诗人的肺腑之言。这句诗能成千古名句,是因为它道出了世代不幸者的共同心声。当人

们吟诵这诗句时,总有一种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作文八:《李白与酒(1)》900字

!张彩霞

处于盛唐时期的李白#以雄视百代#气吞宇宙的豪迈气概#以非凡超人#日月为奔的恢宏气度#用一支生花妙笔#饱蘸满腔激情#谱写出人生的瑰丽篇章!在文学史上划下一个大大的叹号$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不仅以诗仙闪烁于文坛#也以酒圣耀眼后世$他醉中和蕃书#戏权贵#他兴酣草篇章#笔锋缥缈#横飞霹雳$是奔腾激越&慷慨悲壮的诗令其生命璀璨夺目#是酒神精神使其诗篇更气度不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诗中酒#酒中诗#如果说诗是他的生命乐章的主旋#酒则是他不可缺少的锣鼓伴奏#诗是李白之魂#酒是李白之神#是酒令李白形象更潇洒俊逸

#是酒让李白诗更神彩飞扬#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没有酒就没有诗仙$

忧#在沉醉中寻找解脱#用物我两忘#恍惚迷离的境界来化

解悲愤$然而他的貌似醉生梦死并非出于对人生态度的消极#而恰恰是积极济

世#理想无法实现时对现实的一种强烈抗议#是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和探索$

他的代表作’将进酒(#通篇是饮酒作乐#但我们感觉到的不是消极颓废的情调#恰恰相反#却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我们从这种看似狂放达观的诗句中#品味到的是隐藏其后的一腔豪情#

酒作为悲剧意识的消解物是从汉末开始#汉末人饮酒针对的是战乱频繁#人生无常的忧患意识#是与感官的享乐相连#核心是以乐解忧$魏时竹林七贤之酒则是因为残酷的政治现实#专在痛饮#呈现为放浪无羁$而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则是在酒中体会一种守

从而

痛苦悲愤的宣泄

李白受儒&释&道各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极其复杂#而儒家的出世思想始终是贯穿他生命的主线#他梦寐以求的是

他常自负有匡时济世之才#常自比为管仲&乐毅#因而对如此的生活境遇#他感到的不是外在生活层面的痛苦#而是内在生命层面的痛苦#李白内在的生命的痛苦在思想上沉郁成浓重的悲剧意识#因而酒作为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醉消

!沧桑!!

呈现出特别浓郁的情感色调

在中国古诗文中多有描述

李白接受道家思想

$一樽齐生死

诗人正是诗酒的沉醉中洗尽铅华

华章喷涌的枢纽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的诗气象高华

醉境与诗文之间常有某种神奇的效应

!沧桑!!

通神明

复回%何等气象高华

刂却君山好

李白以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立足文坛

张彩霞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责编武敏*

#!

作文九:《作文:致李白》500字

尊敬的李白先生:

李白先生,您可能没想到当时一时兴起所创作的诗句。已经流传千年成为佳语名言。从小我们便开始解除您所创造的思乡之诗——《静夜思》,它早已成为全国小学生的必背古诗,那朗朗上口的诗句与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深入人心,从您的诗中我们了解了您的豪放、洒脱和那离别时您那依依不舍之情。您可是我们全国中小学生的偶像。

但是,您知道吗?您的诗句被现在的一些“文人雅士”用他们那充满“智慧”的脑子改了一改,虽然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但是它的内容却是不堪入目,充满了色情、暴力的内容。而且这些不堪入耳的诗句还常常传播在小学生的口中,我不禁想:这还是您当初所创造的是吗?为什么当初充满诗香的诗句而现在却变成“李白喝鸡汤,半夜湿裤裆”什么的!

如果,您听到这样的诗句您还是一笑而过继续喝酒作诗?还是十分的气愤从而弃文做一个隐世高人呢?虽然您的诗被改编、破坏,但是改变不了我尊敬您的事实。我喜欢您豪放的性格,潇洒的气质。您在我心中永远是一位伟大的人。

当初有一次,在百度贴吧!看到有人把您的诗变成一篇不堪入耳的语句,而有些人还赞美他改得好、改的精辟。但同时有更多的人去批评他是侮辱古人的文化,是侮辱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您也有许多粉丝!

您的拥护者:蒋伟

二〇一五年四月一日

作文十:《李白作文500字》400字

李白

你一生醉卧花间,盛传你为摘水中月而死。李白,李白,两个字久久缭绕在我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未有人在创作上都能有这样的高度。连你写的情诗,也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

你的衣着如他的名字,一袭白衣,打马过长安。我时常想着,那牛皮卷上的人活过来了。潋滟的桃花眼,腰间别剑,手持酒壶,醉生梦死的表情,提笔挥墨的纸张便是连皇室也趋之若鹜的奇珍。那翩翩白衣,影出古今。玄宗让你研磨赋诗,奢靡玩乐,你却只偏爱那山水间的情趣。你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自号了青莲居士,满腹经纶却得君盛待,却不及你心中那青莲二字。不知你做的是青莲,还是清涟。世人都说你有才华,却不知你还是个侠客。天下人道你诗仙,却不知你还是剑圣。你的剑耍得好,听说排了个第二。人生如戏,便是你一辈子活的真谛。

你去了哪里,才吟得出如此美轮美奂的诗章。你使了什么法子,让我这个隔了几朝的人对你甚是好奇,只恨不能见上一面。你是我心中的青莲,那片住着自由的净土,净是以你为榜样的作为。太白,放荡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