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英语考试 > 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篇的启示

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篇的启示

时间:2021-04-08 09:42:34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 语言的构式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词、短语、小句、句子,还包括语篇,并且构式语法越来越成为语篇连贯和衔接的必要因素。汉语语篇需要连贯性和衔接性。同样的在英语语篇中也需要连贯和衔接来协调构式语法很好地发挥作用,构式语法开创了英语的新天地,使以前不能用语法来解释的习语、格言,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语句开始有规律可循,那本文的构式研究范围就是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篇的启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英汉语篇进行对比研究,即本文的研究重点为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在构式语法的语篇中起的主要作用。这里以Fillmore和 Kay的特殊句型、Coldberg的论元结构等作为英汉语篇与构式语法研究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语篇连贯 语篇衔接
  一、引言
  Goldberg曾把构式语法定义为:“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形式Fi的某些方面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预测,C便是一个构式。”后Goldberg在1995年定义的基础上说:“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它深刻地阐释了构式中形式和意义的对应性。Fried和Ostman也曾指出,构式的范围是越来越广的,包括语素、短语、句子和篇章。但是Langacker提出的认知语法表面上概念不一致,实质上都强调同一个重点,即“构式是有结构的习惯性语言表达单位库”。直到后来她的构式范围被进一步扩大,甚至可以包含成句的习语。逐渐地提出了语篇构式的观点。
  二、语篇构式的来源
  根据Ostman的研究关于将语篇作为构式研究的四点依据:(1)大多数都是由具有规约化的语篇构成,构式的基本性质也包含在其中。(2)英语的语篇和句法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因为是二者彼此互补的关系。(3)构式语法具有全覆盖性,即它把所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核心语法现象,而且也包含边缘的俗语和惯用语。Ostman认为,像新闻标题、缩略语、宣传栏中的语言、行话、方言都是某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甚至具有某些错误的外国语言也被纳入构式语法的理论范畴,因此只关注句子内的构式语法是不足够的,所以构式语法还应该涉及语篇构式。(4)众所周知,构式语法与Fillmore提出的语义框架应该息息相关。Ostman认为,包括词类的语义框架,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话是否得体,例如是否符合整个语篇的主要话题及图示,或者关于具体的语篇体裁知识,从而得出构式语法与语篇的结构和语义有巨大的联系。
  三、语篇中连贯与构式的关系
  人类的言语活动需要交际双方很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和想做的,但这些有时也需要一个铺垫一个背景一个内在的联系,我们知道汉语中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有前后很好的衔接,首尾很好的照应,整篇文章的内在逻辑更需要很紧密,再加上语言的完美装饰,一篇好的文章就这样产生了。它能够用自己的衔接与连贯让读者在跟着作者思路走的同时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感。这是整篇文章完美的衔接和连贯的结果,英语文章也是一样,它一样需要很好的思路,很好的语言,很好的内在逻辑。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英语和汉语语篇中需要衔接和连贯,即使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领域,都需要衔接和连贯来保证其更高效的工作运行。
  在这里以背影为例子进行叙述
  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存在“背影”这类象征意义,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深深打动几代人的心弦。《背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关键在于它写出了当时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中国家庭父亲的一生及父爱,抒写了人们心中对美好亲情和对那一时期中国家庭普遍伤感的情怀。《背影》中作者四次 “流泪” 是对这种复杂情感纠葛的反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叙事语篇所表现的目的或作者要传递的最终信息就是其“语用功能”,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论部分,也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始部分。叙事语篇的“尾声”或“寓意”是从叙述事件中得出的需进一步采取的行动。《背影》的寓意出现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通过四次再现父亲的 “背影” 把全文关联起来,实现了全文的连贯。开篇的 “背影”点题,渲染一种浓情气氛;在车站送别中的 “背影” 是对父亲的具体描绘。第三次是儿子望着父亲在人群中消逝的“背影”。第四次则是在文章的结尾。全文叙述首尾呼应,抒发深情。总体来看,叙事散文《背影》的故事结构是有场景、错综复杂的纠葛、解决、评估和尾声五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一环扣一环,围绕“背影”的形象特征组织材料,抒发父子深情。四次“背影”各不相同,但所述的感情卻一脉相承。“背影”因此成了全文的骨架,把叙述环境、复杂化、决定、评估和尾声等超结构组织在一起,体现了惯例化的语篇构式,把整个语篇连贯起来了,实现了作者的宏观认知框架意图。
  四、语篇中衔接与构式的关系
  语言学内部对 “什么是连贯” 亦有不同的看法。杜世洪曾经提出,“当我们把连贯视为语篇里固有的概念时,修辞手法和语篇特征也把它视为一个语义概念,并且与衔接构成姊妹概念”。这些都有助于大体上对认识语篇连贯的界定。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渐渐成为了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同样,在翻译时我们不得不仔细研究原文的衔接,从而运用译语中恰当的衔接手段来获得相对连贯的译文。正因为这个,翻译技巧的研究渐渐从词语和句子的层面涉及语篇层面。在研究原语和译语的过程中通过探究他们都有什么可利用的衔接手段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探索进行适当转换的途径。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语言中包含了五种衔接手段: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前三种为语法手段。此外,黄国文和章振邦认为时和体也有衔接功能理应包括其中。认为它们是语法手段的理由是它们都属于封闭系统:出现或者缺省;以及牵涉诸如人称、数、时间和比较等封闭系统。
  我们知道,指称、替代、省略、时和体为语法手段,它们表达的衔接关系在本质上有的是形式的有的是语义的。但是这几者间有一点相同:即运用它们本质上所获得的衔接关系都是关于语法的,这也是为什么要把它们归为一类的,在《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明确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那些非结构性的、语篇构成的意义关系”。因此,语篇衔接中涉及两个层次:即“在语义层次上,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层次上,即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上,语篇的衔接关系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涨德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