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德语学习 > 《阅读散文名篇》400字 500字散文名篇

《阅读散文名篇》400字 500字散文名篇

时间:2019-11-04 09:41: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阅读散文名篇》400字

篇一:阅读散文名篇

篇二:阅读散文名篇

篇三:阅读散文名篇

上学吧从2011年我开始做的时候开始,提现都是按照网站规定时间兑现打款给网友的,从不拖欠。自己总结一下上传资料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合理选择资料 二:搜集自己擅长的资料 三:合理定价 四:多进行资料的推广... 会员senda??分享 上学吧已经用了接近两年了,给我的真心体会就是非常棒!上学吧提供的精美资料以及软件、工具种类都是非常之多,更可观的是,动动手指,便可享受上学吧带来的收益... 会员why74100??分享 在我们写毕业论文时间里,曾找了很多个网站,百度文库.豆丁网.等等等等,最后发现了上学吧,里边资料很全,有帮助的也很多。关于上传资料,我建议还是要关注网站内的求购... 会员fengstone??分享 作为新人应认识到上学吧是一个以分享资料为纽带将网友链接在一起、互惠互利的平台,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大致了解网站的奖励机制 2.审视自己现有的资料 3.向网站收入高的网友学习... 会员boning2014??分享 我是一名教师,平时要收集一些考试题、制件教学课件之类的东东。

作文二:《古代散文名篇》8000字

古代散文名篇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 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 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 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 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 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 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 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 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 空怀报国之心; 阮藉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 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 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 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今晨捧袂, 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 胜地不常, 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 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 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 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 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 各倾陆海云尔。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桃花源记 [南北朝]陶渊明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谗(‚谗‛换山旁)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兀豕],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归 去 来 辞  陶 渊 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闲情赋 并序    陶渊明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

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绢去纟补 忄---或可与狷通?)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王安石

读 孟 尝 君 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游 褒 禅 山 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

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韩愈

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

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於六艺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於业,可谓勤矣。

[角氐]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酉农]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於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於敢为。长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於人,私不见助於友。跋前踬後,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叁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上亡+下木] ,细木为桷,[木薄] 栌侏儒,[木畏][门内臬][户内占]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逸於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於用,行虽修而不显於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糜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臵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木弋]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豕希]苓也。‛

作文三:《散文名篇欣赏》8300字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

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

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橡树

(意)费拉里斯

——生与死相互交替的规律

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着人间;姑娘们穿着艳丽的衣裳,在碧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歌唱。

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树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没有穿上新装,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一丝不挂地袒露着;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拂天穹,犹如高举双臂,祈求上帝怜悯。可是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

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几天之后,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锯断,又把它连根刨出,装车运走。在生长过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黄土。

橡树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赋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欢在你高大的躯干上攀登,在你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枝上尽情地悠荡。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静、凉爽的浓荫下悠闲地歇息,自由地畅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时光同你一起离开了我们可爱的故乡。

幼小的橡树长出第一批嫩叶,又把枝条向四处伸延,转眼之间填补了你留下的空间。茁壮的幼苗变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又会在它的树荫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会在那里歇息、畅想。

雨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的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示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他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太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趋散这炎热的大气,正象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息,是沉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白鹭

(郭沫若)1942年10月31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赏析]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多彩的森林

柴徳森

大自然中最神秘的莫过森林了,森林里最丰富的莫过色彩了!

清晨是苏醒的色彩。

远山从青白的天宇隐约透出轮廓,嫩绿的林木披着晶莹的露珠,曲曲弯弯的河水沏了浓酽的香,澄黄而又清澈。雪白的卵石铺了一层河底,河水静悄悄地走过。苏醒的色调需要音响作陪衬,一只翠鸟叽叽喳喳地在树头上唱着歌„„

正午是奔放的色彩。

黛色的山峦把湛蓝的天宇勾出波纹的花边,浓绿的林木郁郁葱葱深邃悠远,河水快步流淌,泛起刺眼的银色波光,护河红柳搭了一条朱红的长廊,暴马丁香白花绽开了,白得耀人目光。

奔放的色调恰需音响作烘托,一只桦皮船飞来了,桨翅儿把河水拍响了„„ 傍晚是沉思的色彩。

褐色的峰巅托着瑰丽的夕阳,夕阳把余热蒸腾为斑斓的云霞,云霞轻轻地把墨绿的林木遮掩,微风不起,水波不惊,凝重的乳白色雾气在水面上轻柔地飘动。沉思的色调更要音响作启迪,嘎嘎嘎的拖拉机履带声带着欢笑的勘测队员归来„„

森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色彩是森林的生命!

天窗

茅  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明月夜

(台湾)  席慕蓉

很晚了,她才和母亲从台北回来。车子开上了乡间那条小路的时候,月亮正从木麻黄的树梢后升了起来,路很暗,一辆车也没有,路两旁的木麻黄因而显得更加高大茂密。

一直沉默着的母亲忽然问她:“你大概不会记得了吧?那时候,你还太小,我们住在四川乡下,家在一个山坡上,种着很多松树,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像今天晚上这样„„”

那么,妈妈,那多年来的幻象竟然是真实的了!

她怎么会不记得呢?心里总有着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映着坡前的树影又黑又浓密,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山坡,有月亮,有树,却一直想不起来会在哪里见过,一直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你大概不会记得的了,你那时候应该只有两三岁,还老是要我抱的年纪。”

那么,妈妈,那必定是在一个满月的夜晚了,在家门前的山坡上,年轻的妇人抱着幼儿,静静地站立着。

那夜,一轮皓月正从松树后面冉冉升起,山风拂过树林,拂过妇人清凉圆润的臂膀。

在她怀中,孩子正睁大着眼睛注视着夜空,在小小漆黑的双眸里,反映着如水的月光。

原来,就是那样的一种月色,从此深植过她的心中,每个月圆的晚上,总会给她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给她一种恍惚的乡愁。在她的画里,也因此而反复出现一轮极圆极满的皓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在画面下方,总是会添上一丛又一丛浓密的树影。

妈妈,生命应该就是这样了吧?在每一个时刻里都会有一种埋伏,却要等待几十年之后才能够得到答案,要在不经意的回顾里才会恍然,恍然于生命中种种曲折的路途,种种美丽的牵绊。

到家了,她把车门打开,母亲吃力地支着拐杖走出车外,月光下,母亲满头的白发特别耀眼。

月色却依然如水,晚风依旧清凉。

榕树

(印度)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论求知

(英)  培根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朝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而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说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石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喜欢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农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问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之好”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地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都有一株百合花。

高处何处有

(台湾)  张晓风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我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

“你回去吧!”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的安危担心,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梨花

许地山

她们还在园里玩,也不理会细雨丝丝穿入她们的罗衣。池边梨花的颜色被雨洗得更白净了,但朵朵都懒懒地垂着。

姊姊说:“你看,花儿都倦得要睡了!”

“待我来摇醒他们。”

姊姊不及发言,妹妹的手早已抓住树枝摇了几下。花瓣和水珠纷纷地落下来,铺得银片满地,煞是好玩。

妹妹说:“好玩啊,花瓣一离开树枝,就活动起来了!”

“活动什么?你看,花儿的泪都滴在我身上哪。”姊姊说这话时,带着几分怒气,推了妹妹一下。她接着说:“我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在这里罢。”

妹妹见姊姊走了,直站在树下出神。停了半晌,老妈子走来,牵着她,一面走着,说:“你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在阴雨天,每日要换几次衣服,教人到哪里找太阳给你晒去呢?”

落下来的花瓣,有些被她们的鞋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带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入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歇把鞋印上的残瓣和软泥一同衔在口中,到梁间去,构成它们的香巢。

信 念

张歧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只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我替哥耽心,手心捏一把湿漉漉的汗。

哥哥上岸了,身上的汗比我手心捏的多得多;可脸上挂着笑——爸爸闯海归来那样的笑。

我问:“那么急的海风、海流,帆板为什么不倒,难道它乖乖听话?” 哥哥点头:“驾驭者是帆板不弯的脊梁,帆板是驾驭者踢波踩浪的脚丫,驱使帆板听话的是直往无前的信念!”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凝聚的智慧、力量和胆!”

我好像听懂了,我觉得手心发痒。

作文四:《加缪散文名篇》1400字

【法】

加缪

(钱翰

译):

杏树

你们是否知道,拿破仑曾对冯塔纳说过:“这个世界上我最欣赏的是创建某些东西的力量的柔弱。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军刀和精神。从长远看,军刀总是被精神战胜。“

人们看到,征服者有时是凄凉的,为了徒劳的光荣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事实上,军刀已使用了百年,现在是坦克。征服者节节前进,几年中在撕裂的欧洲建立了一些阴暗的沉默之地,那里没有精神。曾经在极端可憎的弗兰德尔战争时期,荷兰的画家还可能画他们家中庭院里的公鸡。同样,人们也已忘记了百年战争,然而,西里西亚的神秘主义者的祈祷词仍然留在某些心灵之中。但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改变,画家和僧侣都已动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一体相连。当一个征服者知道承认精神的地位时,它就已经丧失了这种高贵的自信。由于不知如何控制武力,在诅咒它时,精神如今已精疲力竭。

好心肠的人说这是一种罪恶。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罪恶,但知道它存在着。而结论是必须解决它。只须知道什么是我们所需就已足够,我们要的就是决不再在军刀面前低头,决不承认不为精神服务的武力。

这是一个任务,确实,它没有尽头。然而我们在此就是要把它继续下去。我不太相信认同进步的理性,也不相信任何历史哲学。但至少我相信人类从未停止在他们从命运中取得的觉悟里前进。我们无法超越境遇,却对它认识得更加清楚。我们知道我们处于境遇之中,但是必须拒绝它并尽可能限制它。我们人类的任务就是寻找药方来平息自由灵魂的无尽焦虑。必须补上裂缝,赋予这个如此明显扭曲的世界以可以想象的公正,把有意义的幸福交给被世纪的灾难毒害的人民。当然,这是一个超人的任务。但是,所谓超人的任务不过是说人类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它,这就是全部。

即使武力为了吸引我们而假扮一种思想或安逸的嘴脸,我们也必须知道我们的意愿,坚信精神,不要老听那些人叫喊着世界末日来临。文明不会如此轻易死去,假使世界一定要毁灭,它也将是最后

一个。无法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悲剧时代。但有太多的人混淆了悲剧和绝望。劳伦斯说过:“悲剧应当成为踢向苦难的重重一脚。”这是健康的,即时行动的思想。今天有太多的事物需要这一脚。       我住在阿尔及尔的时候,等待冬天的过去,总是非常耐心。因为我知道某一个夜晚,仅仅一个清冷的夜晚,康素尔山谷中的杏树林就会覆盖上雪白的杏花。一觉醒来,我就看到这片柔弱的白雪经受着海边狂风暴雨的肆虐。然而,年复一年,它都在坚持,准备着果实。

这不是一个象征,我们无法用象征争取到幸福,应该更加严肃。我仅仅想说,有时候,在这个遍布苦难的欧洲生活变得过于沉重,我就转向那些光辉灿烂的国度,那儿,许多力量依然完好无损。我对它们太了解了,不可能不知道那是上帝的选地,沉思和勇气在那里互相平衡。对它们的思考教会我:如果要拯救精神,就必须无视它哭诉的德行并激发它的力量和威望。这个世界被苦难毒害并且似乎在讨好它。它把自己完全交给尼采称之为沉重精神的罪恶。不要向它伸出我们的手。为精神哭泣是徒劳的,只需为它工作。

但是,哪儿才有精神的征服力呢?还是这个尼采列出了一系列沉重精神的天敌。对于尼采来说,那就是性格的力量,品位,“世界”,古典幸福,严峻的高傲,智慧的冷静的节制。

现在,这些品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品格。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罪恶面前,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性格的力量。我指的不是在竞选演讲台上紧皱的眉头和威胁,而是用洁白和活力对抗猛烈海风的杏树林。是它,在冬天的世界,准备着明天的果实。

作文五:《散文名篇欣赏》8100字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

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 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橡树

(意)费拉里斯

——生与死相互交替的规律

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着人间;姑娘们穿着艳丽的衣裳,在碧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歌唱。

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树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没有穿上新装,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一丝不挂地袒露着;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拂天穹,犹如高举双臂,祈求上帝怜悯。可是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

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几天之后,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锯断,又把它连根刨出,装车运走。在生长过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黄土。

橡树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赋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欢在你高大的躯干上攀登,在你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枝上尽情地悠荡。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静、凉爽的浓荫下悠闲地歇息,自由地畅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时光同你一起离开了我们可爱的故乡。

幼小的橡树长出第一批嫩叶,又把枝条向四处伸延,转眼之间填补了你留下的空间。茁壮的幼苗变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又会在它的树荫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会在那里歇息、畅想。

雨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的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示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他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太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趋散这炎热的大气,正象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息,是沉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白鹭

(郭沫若)1942年10月31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赏析]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多彩的森林

柴徳森

大自然中最神秘的莫过森林了,森林里最丰富的莫过色彩了!

清晨是苏醒的色彩。

远山从青白的天宇隐约透出轮廓,嫩绿的林木披着晶莹的露珠,曲曲弯弯的河水沏了浓酽的香,澄黄而又清澈。雪白的卵石铺了一层河底,河水静悄悄地走过。苏醒的色调需要音响作陪衬,一只翠鸟叽叽喳喳地在树头上唱着歌„„

正午是奔放的色彩。

黛色的山峦把湛蓝的天宇勾出波纹的花边,浓绿的林木郁郁葱葱深邃悠远,河水快步流淌,泛起刺眼的银色波光,护河红柳搭了一条朱红的长廊,暴马丁香白花绽开了,白得耀人目光。

奔放的色调恰需音响作烘托,一只桦皮船飞来了,桨翅儿把河水拍响了„„

傍晚是沉思的色彩。

褐色的峰巅托着瑰丽的夕阳,夕阳把余热蒸腾为斑斓的云霞,云霞轻轻地把墨绿的林木遮掩,微风不起,水波不惊,凝重的乳白色雾气在水面上轻柔地飘动。沉思的色调更要音响作启迪,嘎嘎嘎的拖拉机履带声带着欢笑的勘测队员归来„„

森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色彩是森林的生命!

天窗

茅  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

明月夜

(台湾)  席慕蓉

很晚了,她才和母亲从台北回来。车子开上了乡间那条小路的时候,月亮正从木麻黄的树梢后升了起来,路很暗,一辆车也没有,路两旁的木麻黄因而显得更加高大茂密。

一直沉默着的母亲忽然问她:“你大概不会记得了吧?那时候,你还太小,我们住在四川乡下,家在一个山坡上,种着很多松树,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像今天晚上这样„„”

那么,妈妈,那多年来的幻象竟然是真实的了!

她怎么会不记得呢?心里总有着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映着坡前的树影又黑又浓密,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山坡,有月亮,有树,却一直想不起来会在哪里见过,一直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你大概不会记得的了,你那时候应该只有两三岁,还老是要我抱的年纪。”

那么,妈妈,那必定是在一个满月的夜晚了,在家门前的山坡上,年轻的妇人抱着幼儿,静静地站立着。

那夜,一轮皓月正从松树后面冉冉升起,山风拂过树林,拂过妇人清凉圆润的臂膀。

在她怀中,孩子正睁大着眼睛注视着夜空,在小小漆黑的双眸里,反映着如水的月光。

原来,就是那样的一种月色,从此深植过她的心中,每个月圆的晚上,总会给她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给她一种恍惚的乡愁。在她的画里,也因此而反复出现一轮极圆极满的皓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在画面下方,总是会添上一丛又一丛浓密的树影。

妈妈,生命应该就是这样了吧?在每一个时刻里都会有一种埋伏,却要等待几十年之后才能够得到答案,要在不经意的回顾里才会恍然,恍然于生命中种种曲折的路途,种种美丽的牵绊。

到家了,她把车门打开,母亲吃力地支着拐杖走出车外,月光下,母亲满头的白发特别耀眼。

月色却依然如水,晚风依旧清凉。

榕树

(印度)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论求知

(英)  培根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朝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而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说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石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喜欢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农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问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之好”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地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都有一株百合花。

高处何处有

(台湾)  张晓风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我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

“你回去吧!”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的安危担心,

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梨花

许地山

她们还在园里玩,也不理会细雨丝丝穿入她们的罗衣。池边梨花的颜色被雨洗得更白净了,但朵朵都懒懒地垂着。

姊姊说:“你看,花儿都倦得要睡了!”

“待我来摇醒他们。”

姊姊不及发言,妹妹的手早已抓住树枝摇了几下。花瓣和水珠纷纷地落下来,铺得银片满地,煞是好玩。

妹妹说:“好玩啊,花瓣一离开树枝,就活动起来了!”

“活动什么?你看,花儿的泪都滴在我身上哪。”姊姊说这话时,带着几分怒气,推了妹妹一下。她接着说:“我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在这里罢。”

妹妹见姊姊走了,直站在树下出神。停了半晌,老妈子走来,牵着她,一面走着,说:“你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在阴雨天,每日要换几次衣服,教人到哪里找太阳给你晒去呢?”

落下来的花瓣,有些被她们的鞋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带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入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歇把鞋印上的残瓣和软泥一同衔在口中,到梁间去,构成它们的香巢。

信 念

张歧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只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我替哥耽心,手心捏一把湿漉漉的汗。

哥哥上岸了,身上的汗比我手心捏的多得多;可脸上挂着笑——爸爸闯海归来那样的笑。

我问:“那么急的海风、海流,帆板为什么不倒,难道它乖乖听话?”

哥哥点头:“驾驭者是帆板不弯的脊梁,帆板是驾驭者踢波踩浪的脚丫,驱使帆板听话的是直往无前的信念!”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凝聚的智慧、力量和胆!”

我好像听懂了,我觉得手心发痒。

作文六:《散文名篇阅读》29500字

2012年长沙市中考备考之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

1 石榴(莫怀戚)

①12年前我搬来这里,最高兴的是从此有了阳台,可以养花。

②但这个阳台不理想:冬天的阳光得不到,夏天两头晒。

③所以我的盆花活得艰难,只要我稍有懈怠,它们立刻枯萎,而且救不过来。就这样相继死去许多株,于是栽栽种种,我阳台上的盆花不停地变换。

④但是有一株从来没有死过,就是石榴。它是惟一的元老。

⑤当初买它的时候,是小苗;花农要价高,说是果石榴。有一种叫花石榴的只开花。

⑥我不懂行,但不愿凭空怀疑人,就买下了。真还是果石榴。

⑦从此每年7月,它开花、结果,到国庆节时,大的已如小孩子儿拳头,胭脂般地红着;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但籽粒微酸,不好认真吃。

⑧于是我产生了个观念,石榴易活,我家石榴尤其不会死。

⑨然而今年情况不妙。7月过完,它一直不开花,8月中旬,枝叶突然开始发黄——这个迹象同其他盆花的死亡先兆一模一样。

⑩我开始全力抢救它,例如每天浇水喷水若干次,检查病虫害„„它依然每况愈下。

⑾到了中央气象台宣布今年的酷热及持续时间是建国四十多年来之最时,我明白石榴完了。

⑿那几天我老想着《二六七号牢房》一文中老爸爸的话:“他连新鲜肉菜汤都不吃,他连新鲜肉菜汤不想吃。”(他指伏契克——作者,捷克革命家——受刑严重,失去食欲。)

⒀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

⒁有几天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⒂一个壮汉对一株盆花的伤感无法诉说。

⒃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不是含有一线希望,而是出于一种情份: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

⒄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你要怎样是天意了。我将我的心尽到——石榴啊!

⒅9月10日,即今年酷暑强弩之末时,外出两天的我归来大吃一惊:

⒆石榴满枝红花,浓如鲜血!

⒆它什么时候打的苞,谁也不知道!

⒇数一数,35朵,它从来没在9月开过花!它从没开过这许多的花!而且它的枝叶依然枯黄。就是说,它在死亡线上挣扎了整整一个夏天后,它憋了整整一个酷暑的生命全部用来开花结果了。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 ....

2.第⒃段中“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主意”具体指的是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4.联系文章内容,谈谈石榴复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领会第⒀段句子“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在表达上的作用。

6.第⒃段中“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假定你是那株石榴,请用一句言简意深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可以借用古诗句表达)

7.读完文章后,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原指故作姿态,让人感到一本正经、真有其事,有贬义。文中是指石榴认认真真的开花的样子。褒义。

2.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3.石榴易活;石榴晒死;经过我努力,石榴活了;

4.“我”的精心照料。(凡答石榴生命力顽强的不给分。)

5.反复,起强调作用。表现了酷热的程度,更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痛惜之情。

6.略

2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分)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4分)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4分)

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为下文写寻石作铺垫,以抓白军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A 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答这道题我用时超过2分钟)

B 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赏析一类的句子,是人的一种直觉,就如我们说某某某很优雅,某某某有阳刚之气一样。我们只能对其相貌、姿势作总的感观描述。音乐也一样,相信很多人都能对喜欢的音乐的原因说出不少形容词。语文,就是要去感受美,这一点与数理化不同。一个均衡的人,应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3.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

家。

4.无知者无畏。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3 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⑾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1. 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4分)

2. 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答:

3.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

答:

4. 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①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2分)② 同后文形成对比(1分),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好铺垫(1分)。   2.(3分)不管一个人身居何处(1分);充满温馨的家始终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1分),家人的关爱总是伴随着自己(1分)。   3.(4分)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或惦念)(“牵挂”或“惦念”1分,前五个词语任意答出四个得3分,答出三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1分) 4.(3分)作者认为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1分),因为家能够给人温暖、关爱(1分),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处(或: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处)(1分)。

4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凡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来年地瓜就没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

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11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躯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他特○

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要上学!”

12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

13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

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速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散文》2009年第4期,文段有删改)

1.填空。(4分)

(1)文段是运用第      人称来叙述的。段③一段⑩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2)段⑥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人物描写方法。

2.段⑩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2分)

3.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4.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些内容则是详写?(4分)

参考答案

1.(1)一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2)动作描写心理描写(4分)

2.抒情议论描写(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3.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3分)

4.“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4分)

5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那里有黢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的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作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

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1. 读第三段,若将加点的“据说”两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 后来当他看到美丽的玫瑰树,闻到舔香的玫瑰花味时,他发出这样的感慨:(用选文原句回答)

答:

3. 下面的说法与这篇短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   )

A. 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

B. 树根有那样的顽强精神,应该到地面上来,更充分地显示它存在的价值。

C. 这些枯黄笨拙的树根,在这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D.树根为树枝为花朵供应了充足的水分,固然可敬,但也实在太可惜了他的一生。

4. 这篇文章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是指后面一句的来源有不确定性;   2.“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3. C    4.赞颂像玫瑰树根一样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人的伟大

6  约会荷花

①早早的就听说霍金要来了,霍金保持着他特有的身体姿态与偶露的微笑要来杭州了!

②霍金来杭州,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位科学巨匠与我们的一次聚首,一场约会,一篇不亚于任何追星场面的经典篇章。而我私底下却在想:霍金应该是来赴西湖的荷花之约的。

③当那么多的人都在为霍金而狂时,他坐在轮椅上想的是什么呢?是身体上的不适?是想拼命忍着将要流溢出来的口水?是想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还是新的黑洞理论?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⑥所有的鲜花与笑脸还有亲吻连同祝福,也就是冲着他的那份直立着的心而去!

⑦大多时候沉默着的霍金,总让人误以为他是暂时地睡着了,睡着了似的霍金其实是比谁都清醒着。他在心中寻找美,一份简单得令人心痛的美。所以,当他看到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忍不住赞叹了:多美啊!美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又不是那么简单的!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 ⑧任何生命都有这个过程。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

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接天的荷叶当中,霍金难道不比荷花更美吗?他与荷花融为一体。微风起处,荷叶与花儿都摇曳了起来。风在花叶上吹着,也吹在霍金的脸上。霍金也如一朵荷花,幽香随风飘过来,带给我们夏日里最后的一抹清凉。

(作者赵福莲,有删改)

〔注〕霍金: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患卢伽雷病,全身瘫痪,却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2分) (1)                                                                                    (2)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3.文章第⑧段说“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请具体说说霍金究竟读懂了什么。(3分)

4.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6分)

参考答案:

1.(1)霍金来西湖赴荷花之约;(2)我们与如荷花般的霍金相会。2.(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表现出的坚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3.示例1:经历了淤泥般的黑暗生活并将之淡远,所展现出来的亭亭玉立的生命是最美的。示例2:付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把它化作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拥有这个过程的生命是美的。

4.示例1:简单即美。有一句歌词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花开花落是最宁静的美;和谐相处是最质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从容的美。生活的本质不在于浮华与繁复,而在于从最简单处感受真,于最平凡中体味美。示例2:美的创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内蕴往往是丰富的。当人们赞叹《永州八记》的清秀之美时,可曾想到它蕴含着柳宗元贬谪的心酸;当人们称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时,可曾想到它源自于杜甫屋漏难眠的凄楚。只有经历岁月的沉淀和苦痛的磨砺,美才能绽放出永恒的华彩。

7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2、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4.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5.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参考答案:

1、(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2.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3.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4.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5.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8 向一棵树鞠躬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

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为了生存,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望着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走了。一个默默无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

躬。                                                  (作者:王崇亚,略有删节)

1.(2分)本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         写到        。

2.(3分)本文构思精美,主要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3.(2分)文章开头几段多处着墨来描写砖垛,试简析其表达作用。

4.(3分)文章倒数第三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性的相同之处呢?试写出两条。

5.(2分)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精美句子:                 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榆树、老人(树、人)17.以物喻人(或“象征”)2.具体形象地表现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反衬榆树固执顽强的生命力(1分)。3.①生存环境都很艰难;②都没有向艰难屈服,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③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

4.示例一:“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不能脱离现实,不切实的非分之想只能让自己走向灭

亡  示例二:“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有所作为,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示例三:“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这句话高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9生命的补丁

①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作者:黑白)

1、如果将文题“生命的补丁”中的定语部分“生命的”删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2、比较第①②段,用文中原文填空。(每小题2分,计4分)

(1)第①段写的是                                                  ,第②段写的

是                                         。

(2)第①②段所写的两件事之间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

”一句话来概括。

3、品读第③段以及画线处,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计6分)

(1)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4位名人,他们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                                            ”一句话来概括。

(2)你对这4位名人中的哪一位最熟悉?请简要说说其事迹。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一位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请将他或她的事迹简要地写在下面。

4、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缺憾”或“伤口”?你是怎样看待和处理的?(4分)

5、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请你将你的感想用简洁的、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在下面。(3分) 参考答案:

1、不好。因为本文中“补丁”的含义除了指皮鞋和衬衫上的补丁外,还指生命的伤害、残疾、病痛等等这样的伤口,而且作者的本意侧重于后者。(3分。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酌情给分)2、(1)将有长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更独特更有趣 将衬衫上的大口子补得像艺术品一样完美 (2)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每小题2分,计4分)3、(1)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2)(任选一位,简述其事迹即可) (2)如:海伦·凯勒、张海迪、居里夫人等(答案不唯一,只要所举人物与事迹真实一致即可)(每小题2分,计6分)4、(4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举例确凿,言之有理即可。)5、(3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能扣住文本,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即可,酌情给分)

10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帮你吗?”老乞丐点了点头。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璐丝的父亲说:“我本

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吉斯尔教授。”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他收他的女儿跟他学钢琴。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做自己的学生。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作者:于作润)

1、看了文章的题目《优美的琴声》,你对本文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用疑问句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然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解答。(3分)

(1)问题:

(2)解答:

2、请你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并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她(他)这种性格的。(6分)

(1)璐丝:通过写璐丝                                               ,表现了

她                                                                                   的性格。

(2)吉斯尔教授:通过写吉斯尔教授                                                  ,表现了

他                                                                                            的性格。

3、由上面对人物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为什么?(3分)

4、文章对璐丝的父亲描述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只要你仔细地研读,你仍然会有所发现。请根据你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璐丝的父亲是一个                              的人。

(2)你喜欢璐丝的父亲吗?为什么?

5、请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简要评点本文。(3分)

参考答案:

1、(前一题1分,后一题2分,计3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质疑与探究的能力,因此答案不唯一,请根据学生提问与解答的质量来酌情给分)2、(1)对老乞丐“亲切地问”,将自己攒的零花钱给老乞丐„„  真诚而善良,富于同情心  (2)为了了解璐丝的人品,他故意扮做老乞丐;每天都来给璐丝抄乐谱,却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十分严谨(每小题3分,计6分。不求文字统一,只要分析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是德艺双馨(不仅琴弹得好,人品也要好)。因为学艺先要做人,只有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才乐于献身艺术,艺术才有可能达到顶峰。(3分。不求文字统一,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4、(1)吝啬、势利,但对女儿富有责任感(2分。意符即可) (2)(3分。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本题共计5分)5、(3分。不求文字统一,只要扣住“故事情节安排”来评点,言之有理即可)

11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作者:[美]杰瑞·沃曼)

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                                                                                   这样的东西。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

个                                                                                            的故事。(2分)

2、第①段交代了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

(a)                                ,(b)                                  。(6分)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4分)

答:应归位于             处。因为                                                                                                 。

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6分)

(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                                    ,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                                       。(4分)

(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2分)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  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每空1分,计2分。意符即可)2、自然环境和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  a.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文章气氛 b.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每空2分,计6分。意符即可)3、C  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以“骄艳的玫瑰”喻指人物内心那种纯真的爱心,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前空1分,后空3分,计4分。意符即可,按要点计分。)4、(1)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 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每空2分,计4分。意符即可)   (2)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2分。意符即可)(本题共计6分)5、(围绕“当你献出一份爱心时,你也可以拥有一份快乐和幸福”之意来谈理解,并言之有理即可)(2分。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

12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

⒈试理出文中对于山溪描写的顺序。

⒉谈一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⒊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溪流?

⒋文章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

5. 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仿写:生命像奔流的溪水,由孱弱到强大,把甘露奉献给大自然。

7.“读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以时间为序,从小溪的过去写起,写小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

2.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辛的行进途中,有一中让人

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后来,它慢慢地大起来了,收获了许多。最后又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3.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溪流,是给读者展示溪流的品质,展示溪流强大的生命力,借溪流来象征人生的意义,让人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或: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物我两融,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写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5.A生命还在于不断汲取,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B从两方面谈了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奉献:扬善除恶。

C我已经和溪流融为一体,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创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6.生命像茁壮的树苗,由瘦小到挺拔,把身躯奉献给人类。 老师像燃烧的蜡烛,由青春到苍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学生。

7.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继而生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人生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献!

议论文           13   多一些宽容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薄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③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

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作者认为一个人要能宽容他人就应该努力做到:

2、简略说说作者论证“互敬”“互爱”的具体内容时,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文章末段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宽容也应该讲原则。且文章末句恳切地邀请你就这个问题谈出自己的想法。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用几句简略的话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以此回答文末作者提出的问题。(字数在100字左右)

4、结合自己收集的时事政治的知识,谈谈我们除了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认识“宽容”的意义外,我们还可将“宽容”提高到怎样的高度来认识?

参考答案:

14       人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的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

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

4、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5、对于人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不少于30字)

参考答案:

4、如: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

5、言之成理即可

15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许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

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的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的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

2、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内容:                                                  .

结构:                                                  .

3、下列的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

4、本文提出论点后又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你对成功的感受是什么?请简要地谈谈你对成功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 为别人鼓掌

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一个人只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因此,我们要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

为别人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常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回国后,就受到一伙人的公然挑衅: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去航海、去寻找,最终都能找到新大陆。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

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周瑜虽年轻挂 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终因气量狭小而自夭;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引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选自2004年8月18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2、第2段中“为别人鼓掌’’的含义是什么?“为别人鼓掌”的关键在哪里?

3、第3段中作者列举周瑜和庞涓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文末说“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友情提醒:如能谈出自己新的认识,另加1分)

参考答案:

4、(1)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2)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3)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

长沙市中考试题之记叙文

08年      17   火车6年不到站 (10分)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六年。”

“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

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作者 魏 岚)

22.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23.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惊呼—→ —→脱衣服—→ —→向对岸游去—→

24.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25.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18      09年

(1)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一朵月季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2)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卖小炒。一个小气罐,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或炒鸡肉,或炒猪肉。

(3)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极干净,外面罩着白衣。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的红。她有围裙,有袖套,过一会儿,她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4)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盘,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的萝卜花,承载着五味调和百味香,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5)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6)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7)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罢?于是她想到了雕

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坐在桌旁雕着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8)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前来了。

(9)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10)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11)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12)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小说选刊》)

23.下列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

A.夫妻情    B、卖小炒的女人    C、萝卜花     D、小城风景

24、从全文看,文中(6)(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其作用是                                                                     。

25、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

答:                                                                                                                                                                                                                             。

26、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答:                                                                                                                                                                                                                             。

27、本文用了            、                  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                                                            的女性形象。

10年      19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

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虹 莲    有删改)

2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4.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25.文章的标题“种春风一有什么深刻食义?

11年         记叙文阅读(共16分)

20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俩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

作文七:《散文名家名篇》500字

名家名篇

画圣与画风演变_郁风

家书_郁风

北风_杨刚

沸腾的梦_杨刚

《马裤先生》老舍

今天是春天

我改变的事物

爱情饥渴症

风把人刮歪

《鼎湖山听泉》原文

宗璞《锈损了的铁铃铛》

三月·走过江南——烟花三月下江南的文章

经典美文摘抄三则

最后的命运·庐隐散文

希伯先生·李健吾

拿波里漫游短札·李健吾

怀王统照·李健吾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

悼志摩·林徽因

蛛丝与梅花·林徽因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赏析

傅雷家书

余秋雨:抱愧山西

张爱玲:更衣记

幸福鱼面颊

接吻的处境

迎春花·葡萄·爱情

[山居笔记]长者

张爱玲: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余秋雨:十万进士

张小娴:幸福总被思念所淹没

张爱玲:天才梦

余秋雨:乡关何处

朱自清:绿

张小娴:美好的性,是阳光下的火炬

[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

好好地活一天自己

郭沫若:芭蕉花

郭沫若:梦与现实

芍药及其它

杜鹃

亡国奴诸相

天才

胡风:“举一个例”

琅琊山游记

关露:仲夏夜之梦

毕淑敏:赔

毕淑敏:束修

朱自清:背影

张小娴:美丽的约定

张爱玲:夜营的喇叭

张小娴:在掌心里,在子宫里

朱自清:序

贾平凹:对月

毕淑敏:绿手指

方令濡:古城的呻吟

方令濡:去看日本的红叶

方令濡:信

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首页

下一页

末页

共 3页155条

作文八:《散文名家名篇》200字

张晓风经典散文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一方纸镇

常常,我想起那坐山。

它沉沉稳稳的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有时是在市声沸天、市尘弥地的台北街头,有时是在拥挤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车站,有时是在异国旅舍中凭窗而望,有时是在扼腕奋臂、抚胸欲狂的大痛之际,我总会想起那座山。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与貌”。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我要的那一座山叫拉拉山。

作文九:《古代散文名篇》8000字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 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 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 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 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 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 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 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 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 空怀报国之心; 阮藉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 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 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 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今晨捧袂, 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 胜地不常, 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 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 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 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 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 各倾陆海云尔。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桃花源记 [南北朝]陶渊明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谗(“谗”换山旁)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兀豕],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归 去 来 辞  陶 渊 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闲情赋 并序    陶渊明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绢去纟补 忄---或可与狷通?)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王安石

读 孟 尝 君 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游 褒 禅 山 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韩愈

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於六艺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於业,可谓勤矣。

[角氐]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酉农]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於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於敢为。长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於人,私不见助於友。跋前踬後,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叁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上亡+下木] ,细木为桷,[木薄] 栌侏儒,[木畏][门内臬][户内占]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逸於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於用,行虽修而不显於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糜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木弋]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豕希]苓也。”

作文十:《苏轼散文名篇》13500字

苏轼散文名篇《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大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赤壁鏖兵是意义重大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

历史的本身情节就十分生动,又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加热闹非凡。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黄盖诈降、诸葛借风、火烧战船、败走华容等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入人心,就连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都会说:“周瑜打黄盖— 愿打愿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赤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诗、一词、一赋。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的名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虽然是在同一个地方,缅怀同一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

比较而言,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杜牧完全避开了正面,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通过一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人们想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然后却陡然一转,从反面去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咏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这正是小杜七绝的特点。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无比,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从正面着笔直入主题。一开始就以非凡的气魄,极力把时空扩展开来,立刻就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兀立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

他写出了壮丽的景色,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音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面,分明是无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这首词气势之宏大是前无古人的,是苏词及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其雄刚超迈足以傲视古今。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之文体,它始于先秦,盛于汉魏,源远流长,不绝于历代。古赋接近于诗,班固曾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虽然字不分行,但一般都是句式整炼而协韵,有别于诗的是“不歌而诵”,即是不便咏唱的诗。至唐宋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产生了词情并茂,声韵和谐,骈散揉合,长短错落的文赋,《赤壁赋》即是文赋中的代表性名篇。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高远、谋篇之严谨、词采之清丽,韵味之隽永、气脉之顺畅,都是卓立古今,罕见其匹的。

还是先让我们进入他的心灵轨迹吧:

“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赋的开端记述简明,似乎仅为点明时令,说清地点,交待人物而已。看似平淡无奇,却尽得谋篇布局之妙,仿佛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在战斗打响之前的排兵布阵,显示其运筹帷幄之才。你看他安排好赤壁之地,来引发怀古之情;布置下苏子与客,以展开双方的议辩;让微风来增强动感,并将使游兴升华;给秋水赋予重要使命,不单单是环境、情趣的需要,还是后来争辩之议题;他还埋伏下了酒和船,不时在关键之处来接应。就差一个重要角色没有出来,那就是月亮!不过他已经在呼唤了,不是正在诵明月之诗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是品月的高手,谁人不知他的《水调歌头》?果然,随着月的出现,整个情调为之一变。她冉冉升起于东山之上,宛如在协奏曲中,小提琴拉响了明亮的主旋律,她徘徊于斗牛之间,使夜空更显得深邃幽远;她把清冷的光洒向了秋水,使江面更增添空旷茫然。至此,苏轼已经布下了如诗的梦境,以便把情感升华到沸腾的顶点。突然,他又忽发奇想,魔法般地使船缩小,变成一叶芦苇飘浮于万顷之茫然。他把自身缩小正是为了反衬江天的浩瀚,又让风来吹送轻舟,拂荡衣袂,浩浩乎,飘飘然,如梦如烟,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晃若登仙?写到这里完成了第一段落,而这仅仅是一个精彩的发端。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寂静的夜,浩渺的江、弥漫的雾气。晚风习习、皓月千里、随轻舟而荡漾的思绪,行文到此,已经是情景相生,意趣皆俱,游乐尽兴,往下还写什么呢?这不已经是一篇很好的游记?不,苏轼的目的远不止此!他以游写景,即景生情,是为了由情入理,然后还要因理而议,并在议论中阐述哲理,揭示主题,这才是他的全部用意。你看,苏子与客对同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感受,一个痛饮放歌,豪情洋溢;一个托声箫管,流露出哀怨与悲戚。那断肠的箫声,文中连用了六种比喻,真是凄凉、悱恻、揪心之极!可是,为什么呢?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话不用别人来问,苏轼自己就首先发问了:“何为其然也?”有问必有答,这很自然地就引出下文,整个第三段落,都是客人在申述悲之由来,他的满腹惆怅,首先是由于吊古伤今,由赤壁联想到曹操,想到他的文治武功,想到他的英雄一世,想到他当年在此的赫赫声威,如今他又在哪里呢?如果仅有这种怀古之叹,来作为悲的由来,那是太不够了!先别忙,这仅是第一层意思,好戏还在后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他又在缩小自己了,变成了极平凡的小人物,然后再去和历史上的大人物比较。请看,连英雄豪杰都难免被时光所淹没,像你我这样的等闲之辈就更不值一提了,难道还不可悲吗?这已经不是替古人担忧了,而是联想到自己,在这“无才可去补青天”的王权社会里,纵有鸿鹄之志,又能如何?这应该是他的心里话。

这种对比所引伸出的结果,更是叹人生之短暂,羡大自然之永存,他幻想着去与神仙为侣,却拥抱宇宙达到永恒,但绝无实现的可能。愿望破灭了,因此,才托遗响于悲风。到这,那悲的由来才算写够了!这段客之所言给全篇的文势造就了跌宕,形成了波澜,从而逼出了畅谈哲理的第四段,那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呢。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首先把话题扣紧在水和月上,并以水之川流,月之盈亏,来讲述变与不变之哲理,这正是全篇的题旨。其实,所谓的“客”无非是一种假托,虚拟人物来制造议论的话题,这是中国古赋的传统手法,就像司马相如笔下的子虚、乌有先生一样。他这番“变与不变”的阐述是全文的意脉之所归,早就在这里等着呢!前面的泛舟之乐,箫声悲鸣,客之发议,都是在一步步地往这引,如笋剥壳,如茧抽丝,逐层深化,终于至此,这是多么缜密精湛的艺术构思啊,“立片言以居要”,妙就妙在这里!”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东坡居士的“变与不变”之妙理,还只是思想认识上的旷达,欲解脱精神上的苦闷,还需有行为上的超逸,于是他又以“风月本无价,山水自有情”来劝慰‘客’,应该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胸襟自会开阔,忘却一切荣辱得失。这实际上是他给自己开出的药方,当时,苏轼正处于仕途逆境,刚刚因为“鸟台诗案”而被捕下狱,险些丢了性命。

由湖州知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仍是待罪之身,限定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官场失意,抱负成空,这是他悲之由来。但另一方面,他在黄州虽躬耕垄亩,处境艰辛,而豪旷不异于往日,常与田父野老交游,在谈笑中将尘俗权贵视如草芥,这是他乐观开朗的性格所决定的。因此,《赤壁赋》中主客的所述的悲观与达观,表露的都是他自己的情怀,假托于主客,无非是在表演一出精彩的自拉自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最后一段的结尾,写得简短精炼,但却在情感上再起波澜,并能关照全局且留下隽永的余味。由于苦闷暂得解脱,故“客喜而笑”,从而完成了全文的由乐而悲、再从悲到喜的情绪转换。由开始的泛舟到最后的枕舟,由月出东山到东方既白,首尾呼应之妥贴,浑然天成。再看那酒杯,从“举酒属客”到“饮酒乐甚”,进而“洗盏更酌”,直至“杯盘狼籍”,好一件贯串道具,正体现了匠心之巧。

那最后的一句更有意思,虽然只是平淡地说:“他们躺在船上就睡着了,连天亮都不知道”,但游乐尽兴之意却跃然纸上,还用明说吗?总览全篇则可领悟,东坡文章果然似行云流水,纵横多姿。他那超凡之笔很从容地就达到了化景物为情思,融哲理于诗意,将压抑之情包容于旷达之想,极尽神妙。难怪明代有学者叹服地说:“古今之文,至东坡先生无余能矣!”推崇之情,无以复加。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的名字是光芒四射的,他不仅文章盖世,还是个诗书画全才。即便是饮食养生之道,他也不比后世的营养专家差。他很崇拜韩愈,称颂韩文公是“文起八代之衰”。但后人评价唐宋八大家时,却有:“诗到苏黄尽”之叹。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浮艳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之宗,与辛弃疾之词并称“苏辛体”,在书法方面,他长于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有烂漫之趣,与米芾等合称宋代书法四大名家;他擅长画竹,并喜作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为文人画之倡导者,“胸有成竹”的典故正是他的名言。在文章、诗、词、书、画五项中,他是全能冠军,多才多艺,历代罕见。

值得称道的是,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苏氏一门就占了三个。其父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文章泰斗,在文学史上都有着辉煌地位,一门三杰,传为美谈,清代选编的总集《古文观止》,从先秦到明末,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收了文章二百二十二篇,而苏氏父子竟占了二十四篇,可见他们爷仨的份量。为了对三苏加以区别,他们兄弟俩被人们称为大苏、小苏,其父则被称之为老苏。

尽管苏氏父子名高天下,才冠当时,但居官却均未显达。苏洵仅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县主簿等微职,大小苏兄弟虽同科登第,但仕途都很坎坷,屡遭厄运,几经谪贬,经常处于逆境。苏轼在黄州写《赤壁赋》的时候,正是他最倒霉的时候,生活也较为贫苦,他曾在诗中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诗中所说的东坡,便是他筑室自居的宅东之土坡,他那永垂后世的雅号——东坡居士,就是这么来的。

历史有时也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那个曾被唐宋两大诗人吟咏过的黄州赤壁,其实并非“三国周郎赤壁”,原来在湖北省境内有几处赤壁,除黄州之外,还有武昌县西南,嘉鱼县东北,蒲圻县西北三处,都叫赤壁,杜牧在四十岁的时候,曾任黄州刺史,他所咏的《赤壁》与苏轼所游之处,是同一个地方,经考证,当年周瑜大破曹兵,火烧战船之处是蒲折西北的长江南岸,对面便是曹操败走的鸟林。

苏轼对此也许未必全然不知,所以他词中才特意点明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于宣布了“我是听说的,借以抒怀罢了!”。不过,历史既然造就了名人,名人反过来也能造就历史。真实的赤壁也许只是杀戮的见证,在此已无多大的意义,而苏轼笔下的赤壁,已然是精神的升华,唤起了后人无尽的遐思和感悟,人文的美学价值便在于此。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正式将黄州赤鼻矾定名为“东坡赤壁”,并在那里修了二赋堂等建筑,以纪念那位伟大的文豪。

苏轼散文名篇赏析《前赤壁赋》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苏轼在黄州的所言所思、所作所为,都会令我们情不自禁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黄州的苏轼到底潇洒在何处?他耕种庄稼、走进厨房、广交朋友、慈悲为怀;他撰写著作、勤奋读书、强身健体、反躬自省。黄州的苏轼没有颓废,没有消沉,更没有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咬牙切齿,而是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充分理解现实的处境,努力创造生活的乐趣,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艰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州苏轼的潇洒与成熟。

苏轼《赤壁赋》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译文: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的夜晚,苏轼与几位要好的朋友,泛一叶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

那时节,江上清风习习吹来,水波泛起阵阵涟漪,大家一边开怀畅饮,一边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诗经》中那首美丽的《月出》诗篇:“明月出来是多么的明亮,美人的容貌是多么的俊俏!她的身材如此的窈窕,止不住的相思啊令我烦恼!”不一会儿,皎洁的明月从东山那边缓缓升起,徘徊在闪烁的南斗和牵牛两个星座之间。举目一望,但见一派茫茫的雾气横越大江,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好一派缥缈如仙的景象!于是,大家任由这小舟在浩淼苍茫的江上随意漂流,船儿好像在空中腾云驾雾,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又好似离开了喧嚣的尘世,飘飘然飞上天空化作了神仙!这样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东坡居士止不住边饮酒边敲击着船舷唱起歌来,他唱道:“扬起手中的船桨啊,拍打着清澈的江水;船儿溯流而上啊,月光多么明亮;我的心儿早已飘向远方啊,美人多么令人向往!”听着这感伤而动人的歌声,朋友中一位名叫杨世昌的道士和着歌声吹起了洞箫,那呜呜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真要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开始翻滚乱舞,又要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落泪。

这箫声令东坡居士神情忧郁哀愁,他不禁整了整衣襟,端坐起来,问杨道士:“您的箫声为何如此悲伤呢?"东坡的一句问话不想却引出了杨道士的一番大道理来。杨道士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正是曹操曹孟德的诗句吗?从赤壁向西望去是赫赫有名的夏口,向东望去则是闻名遐迩的武昌,其间山川河流缭绕、林木郁郁苍苍,不正是当年周瑜周公瑾围困曹操的地方吗?想当初曹操刚刚攻破荆州,收取江陵,大军顺流东下,雄伟的战船连绵千里,鲜艳的旌旗遮住了天空,曹操举起酒杯面对浩浩的江水,握着长矛写下慷慨激昂的诗篇,真不愧是盖世的英雄!可现在他又身在何处呢?曹操这样伟大的人物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整日不过在沙洲上捕鱼打柴,终日与鱼虾麋鹿为伴,驾着小船,举起酒杯相互敬酒,真好比朝生暮死的蜉蝣,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粒小米罢了!我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永恒,想要如神仙一样遨游无穷,与明月一样永生不灭,但是又知道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将这悲伤的箫声寄托在秋风中。”

听罢杨道士的这一番道理,东坡微微笑着说:“您了解江水与月光么?江水日夜流逝,但没有一份减少;月光由圆而缺,但没有一点增损。生与死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由生到死,就像流水由西到东,明月由盈而缺,生命本身其实并无变化。要说变化,天地万物每一秒钟都在变,要说不变,天地万物从来都不曾消失。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就是与自然一起变化吗?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显然,杨道士对时间、生命的领悟还仅仅局限在个人始终的小天地里,因此当他面对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时,便自然发出悲观哀伤的叹息;苏轼则不同,在他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无所谓生与死,生与死都只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形式罢了。而时间的长与短、永恒与变化也是相对的,只要能够将自己的生命都融于清风当中、明月当中、江水当中,将自己的每一分有限都投入到自然界无限的境界当中去,享受每一分生命、月光、清风,就是永生、永恒。

苏轼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重新开始高高兴兴地吃吃喝喝,不知不觉,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光大亮。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无碍的“空明”之中。万千毛孔,俱为舒展;百端俗虑,一齐抛撇。于是才引发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这是散文自《庄子》以后久违了的精神逍遥游的再现。冯“虚”即游于“空明”也,它将水月的色性融为一体,比谢庄的《月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能得水月相交之神髓。因为谢庄借月写相思之情,月在天外;张若虚见水月兴人生之感,月在心外。而苏轼则将水月之美用心去感觉去揉合了——这才能找到“空明”一词来形容水月相融之境,和它给予人心的无比熨贴和自由感。而“浩浩乎”、“飘飘乎”直陈襟怀恣畅之感,已是顺乎水月之美的导引,自然产生的了。“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皆是借用道家典籍所记真人、成仙之事表明内心极度自由、不虑世情之境。它们意味着,如此不见水月、只觉空明之境不仅是作者摆脱俗情的诱因,也是其精神臻于空明后外在的象喻。由此空明见彼空明。空明的境界是一种万虑都歇的无欲无机之境,而水月则是一种能滤洗人的烦忧、使人进入自由思考的有意味的物象。平日兴趣落于人伦的孔子之见流水而感慨时间与存在,性格潇洒无羁的李白之因明月而人静起乡情,最能表明水月的这种精神导向性。佛教禅宗认为它是一种思想的象喻。“一月能映千江水,千江水月一月摄。”释子借一月与千江之月的关系喻言自性(佛性)与他性(一切性)、有和无、变和常的辨证关系,在世界的差别之中更注重无差别的觉悟。因此,水月之象也是佛徒参禅证道的入门处。

宋代禅思想深入人心,理学济以禅思,诗学济以禅喻,士大夫们大都将禅思作为思想的增容剂,苏轼也不例外。在此空明静观之夜,苏子见水月而起幽情,在静观中超越得失人我的思想局限,由道入禅,合道与禅,仰观宇宙、俯察自身,反思自身与宇宙的本性,进入哲学本体思考之境。他和释子一样,也借水月为喻,在仿佛永不消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水月中,感觉到永恒同样潜伏在自己的体内:“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样,即使明知一切都在微小的时段中发生变化,“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因为自己具有与天地宇宙一致的“变中寓有不变”的本性而欣喜,为自身融入自然、获得自然性而满足。思想在自由之境穿行而获得的这种禅思如佛光自照,令他在一瞬间释滤了长期以来囤积的压抑和苦闷,精神与肉体一起放松在这空明的禅境中。沐浴着无尽的清风明月,主与客一起摆脱了,自由了,安然酣眠在水月奇境之中,仿佛连梦也不来骚扰一下。

其实,《赤壁赋》中的这一番主客对话,就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是过去之苏轼与如今之苏轼的对话,是旧我与新我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看呐!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朝着东方流去,让我们不禁想起孔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看那大浪淘沙,淹没了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那山崖的西边,就是传说中三国周瑜大破曹操百万雄师的赤壁!多么宏伟雄奇的赤壁!那陡峭险峻的山崖高入云霄,仿佛要横穿天空,刺破苍穹!多么恢弘汹涌的长江水,掀起一阵阵滔天巨浪,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历史啊,是如此的惊心动魄,人生啊,是如此的壮怀激烈!锦绣江山孕育出多少英雄豪杰,然而,却早被无情的时间冲刷得干干净净!

这是词的上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惊心动魄的美丽!

词的下阙更不得了!想想当年的周瑜周公瑾,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浪漫!"小乔初嫁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小乔与周瑜并非在赤壁大战时结为百年之好的,东坡之所以偏偏要在这里强调"小乔初嫁",就是要让小乔这个久久站在三国英雄视野之外的美丽女性走入英雄的、历史的画卷之中,就是要让上阙那惊心动魄的美丽化作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靓丽!诗人紧接着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让娇美柔情的小乔走入历史,就是为了更加衬托周瑜盖世英雄的气概!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没有小乔,周瑜这个英雄的身上就少了许多儒雅从容、潇洒风流的气派!所以紧接着就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消灭曹军,不过是谈笑之间,举手之劳!这才是儒将风流,这才是大英雄的气度!

你看,这就是苏轼心中的历史:如画的江山,滔滔的大浪,雄奇的峭壁,多情的美人,风流倜傥的英雄,千古流传的功业!然而,苏轼又是多么的感伤!赤壁再壮阔,英雄再浪漫,与自己又有什么相干?看看自己蹉跎半生,依然老大无成,却只顾在这里发出徒劳无用的感慨,苏轼啊苏轼,你也真是太过多情,难怪生出这么多的白发!

小乔是很美丽,周郎是很潇洒,赤壁大战是很辉煌,然而这些如今又在何处呢?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又何必为虚幻的历史伤感多情,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暗暗悲伤呢?也许只有江水、明月才是永恒的存在,且让我们与江月共饮,好好领略这赤壁的美丽夜晚吧!

这是词的下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潇洒多情的感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个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越历史的翱翔。无论是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潇洒多情的感伤,都是一种深情的执着、深情的眷恋、深情的向往。而这,不正是苏轼所要极力超脱、极力超越的束缚吗?不要再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悲伤、叹息,要知道,个人的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宏阔壮烈的历史巨变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矫揉造作,那么可怜可笑。所以不必为此再徒劳地感伤,应当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苏轼就在这种个人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对人生的自觉,从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颠峰之作。据说有一次,苏轼问一名客人:"我的词作比柳永如何?"那位客人回答说:"这哪里能够相比?"苏轼吃惊地问:"这怎么说?"那客人不慌不忙地说:"您的词作,必须让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握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作却需要一个二八年华的小女子拈着红牙拍板,细细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听后不禁抚掌大笑(事载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这一段逸事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在称赞苏轼,其实却是在贬抑他的词作。因为在苏轼的时代,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派乃是词坛创作的主流。婉约词派主要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以及女性的闺阁生活,风格柔弱感伤、婉媚多情。苏轼对词最大的贡献与革新在于:将词的题材从单纯的儿女私情、离愁别绪扩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将词的格调从抒写艳丽、媚俗的雕虫小技提升到抒发宏伟志向、表达胸襟抱负的黄钟大吕。苏轼对词的革新,如同在独木小桥之外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从此,词开始拥有与诗文一样重要的地位,而词的境界也随之走向宏阔开放。

苏轼书法名作《天际乌云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苏轼博学多才。其文雄视百代,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工诗词,开豪放一派,与父洵、弟辙并称了一苏』;工花鸟,论画不以形似,但求意趣,开文人画之先河。书法负盛名,笔致深厚,姿态横生,自创一体,位列“宋四家”之首。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行书,共三十六行,计三百零七个字。此帖无年款,据清翁方纲所考,约在熙宁十年至元祐丁卯这十余年中所书,时苏东坡四十二至五十二岁间。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

纵览全篇,字态凝重而饶有韵致,笔画圆浑朴茂,一点一画恰具有力屈万夫之力度。如果从用笔上去推究,苏字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颜真卿的笔法,落笔沉着,行笔涩进,提按转折凝重,故线条圆润丰实而富有内涵。据载,苏东坡“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学李北海,其豪劲多似之。”《天际乌云帖》明显地留有颜字的遗痕,这是苏氏中年临写颜字的自然流露。

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这是苏氏在此帖中为我们展示的驾驭笔墨的非凡才能。作为尚意书风的主要代表,苏东坡的艺术追求,从来就是强调自我发挥,挥洒性情。他屡屡自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气强烈地抒发了一种不为绳缚,崇尚自我和自然的艺术情感。欣赏此帖,能感受到作者从头至尾都处于一个心手双畅,兴到笔随的精神状态。字势的映带关联,字态的率意洒脱,字列的大小错落,都营造出一种顺乎自然的艺术情景。所谓“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甘雨之霖,森竦掩映,熠熠如从月之星,纡余宛转,缅缅如萦茧之丝气显现出诗一般的美感。

黄庭坚曾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确实,苏轼那种萧散的性情和学问文章之气,是他的书法艺术魅力产生的根本所在。

释文: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苏轼书法名作《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苏轼《黄州寒食帖》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