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德语学习 >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

时间:2023-04-17 16:55: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吴佳威(浙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针对现行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构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探究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对探究学习的运用还不到位,组织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使科学学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要贯彻落实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要思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实现了教学目标,即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以“终”为“始”,对于今天我们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深度探究活动、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颇有启迪。

“探究”一词来源于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运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而言是个外来的概念。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科学教育逐渐将美国的探究理念吸收进来。探究既是小学生学习科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又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增进科学本质理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发挥这些作用,就需要提高探究的品质,明确探究价值。深度学习下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迁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开展好深度学习下的探究活动,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前概念进阶化、课堂生成可视化、实验记录共享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只有四个条件都具备了,探究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的第二课。在第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如轻重、形状、流动性等。这些内容都是第一单元的重点,能直接帮助学生建构相应的核心概念。《谁轻谁重》这节课的教学指向物体特征中的质量,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轻重有所不同。此外,让学生经历用眼、用手、用工具的过程,体验用工具能够较为准确地比较物体的轻重。本研究基于“四化”策略改进教学,寻求在探究活动中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原有经验,所以对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前概念是正确的,有些前概念是错误的。要让学生在探究前做出假设,暴露自己原有的经验,然后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认知,并与原有经验比较。接着,回顾原有的预测,发现和原有经验一致或存在冲突。在一次次的肯定与否定之中,逐级进阶,建构科学概念。

设计片段1】

出示木块和大橡皮的图片,让学生预测谁轻谁重,并说一说预测的理由;

让学生取出材料盒里的木块和大橡皮,掂一掂谁轻谁重。再出示木块和乒乓球的图片,让学生预测谁轻谁重,并说一说预测的理由;

让学生取出材料盒里的木块和乒乓球,掂一掂谁轻谁重。

教科版教材在编写时是有明线和暗线的。这节课的明线是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将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体会到称量是最准确的;
暗线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明白,物体的轻重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修改后的聚焦环节,只用到三种物体。第一组是木块和大橡皮,大部分学生在预测时会讲到大橡皮更重。若继续追问预测的理由,一年级学生会说,因为大橡皮更大。此时学生的前概念已经清晰可见,教师不做出评判。随后过渡到第二组物体,即木块和乒乓球。预测时,认为乒乓球重和认为木块重的人数均约占一半。若继续追问理由,认为乒乓球重的学生会说,因为乒乓球更大,认为乒乓球轻的学生会说,因为乒乓球是空的。这时教师也不做出评判,指导学生用手掂一掂。学生很明显地感受到体积大的乒乓球反而轻一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将产生认知冲突,意识到大的物体可以比小的物体重,也可以比小的物体轻,从而初步理解物体的轻重和自身大小无关,且预测的方法不太准确。

课堂生成往往来自意外情况、偶发事件,其存在是短暂的、局限的,需要教师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并据此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演示介绍,激活巧方法、新思路。学生探究的热情被点燃后,再开展全班范围内的尝试,营造鼓励创新、相互借鉴的探究氛围,从而使外显后课堂生成的作用最大化。

【设计片段2】

掂量活动结束后,请各个组学生上台,展示掂量的结果;

教师提问掂量的结果是否相同,并请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先小组讨论;

学生会用尺子、铅笔搭建工具,教师请这些组上台演示;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工具和这组爱动脑的学生搭建的工具很类似,叫作简易天平。

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后,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他们从铅笔盒里掏出铅笔和尺子玩。有些组立刻用这些工具搭建了一个类似跷跷板的结构,并在尺子的两端尝试放上笔盖和橡皮。讨论结束后,请学生说一说想到的方法,并特意请搭建跷跷板的小组上台演示介绍,从而让个别学生的创造全班可见。教师给予肯定后,台下的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这让发言的小组很有成就感。此时的课堂已经不再是之前那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将精彩的课堂生成与符合高阶思维的设计相融合,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获得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记录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能帮助学生保持清晰的实验思路,抓住重要的实验现象。在日常探究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人的记录,记录后缺少交流,交流时又缺少汇总与对比。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要注重各小组实验记录的收集与展示,让研讨拥有充足的素材。学生会观察到各组记录的异同,并试着分析原因,同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有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进而在得出主要结论之外,还能提出一系列的新发现。

【设计片段3】

下发反面贴有磁铁的卡纸带和称量物体的实物图,将实物图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再利用磁性将五个物体贴到纸带的相应格子里;

请各小组上台,将卡纸带贴在黑板上,展示称量结果;

全班交流研讨,分析汇总的排序图。

既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预测、掂量、称量这三种方法中,称量最准确,那么就必须发挥实验记录单的作用,真正体现交流研讨的价值。用彩色打印的实物图、硬卡纸上裁剪的纸带、带有磁性的薄磁贴代替活动手册上的排序记录表进行组合,虽然在制作上花费了较长时间,但收获的是上课时便捷、清楚的展示效果。学生活动结束后,在黑板上张贴了九个组的预测排序纸带,让各组的实验结论共享,从而给学生提供了非常直观形象的研讨素材。给学生充足的研讨时间,鼓励更多的学生来说一说,学生很快就能自主发现三种方法中,称量这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最相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可以借助评价环节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多组量化数据,进而了解班里每位学生的不足和长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分为学生评和教师评两部分,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评价主体互动。同时,还将一节课的评价内容分为课前准备、听课纪律、实事求是、小组合作、举手发言、本课作业多个部分,使评价内容更综合,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此外,课前准备在课前进行评价,听课纪律、实事求是、小组合作、举手发言在课中进行评价,本课作业在课后进行评价,体现了动态的多元评价过程。

【设计片段4】

学生到达实验室后,先检查自己书本、作业本、笔记本和文具是否带齐,带齐的学生在自己当日实验记录单的“课前准备”一栏中画一颗五角星;

学生在听别人发言和做实验时,能保持安静,在“听课纪律”一栏中画一颗五角星;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时,能尊重事实,在“实事求是”一栏中画一颗五角星;

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按时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合作”一栏中画一颗五角星;

学生自主发言一次,教师就在学生桌面上实验记录单的“举手发言”一栏中画一颗五角星;

课堂作业本全对且书写端正,教师就给相应学生的实验记录单的“本课作业”一栏中画一颗五角星。

对小学生而言,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用评价来了解学生当下的长处与不足,引导学生基于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教学评价后,学生参与探究的专注度和积极性更高了,也更愿意和小组成员一起深入探讨实验材料谁轻谁重,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当然,多元评价使学生受益,教师亦受益。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评价来判断学生是否取得进步,还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来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案,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四例分别体现了让前概念进阶化、让课堂生成可视化、让实验记录共享化、让教学评价多元化。不难发现,当“四化”发生时,小学科学探究的深度才实现最大化。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优化。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前概念,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深入思考。教师还要有一双慧眼,识别学生潜在的课堂生成,并快速采取措施,牢牢把握课堂细节。当然,教师也要反复推敲记录内容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分析。此外,教师还要灵活运用评价,用评价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因问而学,顺学而教,只有让小学科学探究立足“四化”,才能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乒乓球物体探究乒乓球悬浮术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跳舞的乒乓球幼儿画刊(2020年4期)2020-05-16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1期)2020-02-20乒乓球瘪了怎么办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9期)2019-09-25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8年10期)2018-12-06靠拢的乒乓球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探究式学习在国外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