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会计学习 > [《文章写作技巧》1000字] 写作技巧有哪些

[《文章写作技巧》1000字] 写作技巧有哪些

时间:2019-10-03 09:19:1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文章写作技巧》1000字

文章写作技巧:慧于“心”而秀于言 打

造申论作文语言亮点

申论作文是考生在考试中的拦路虎,许多考生能抓到作文写作核心,却不能用很好的语言将文章表现,导致整个文章大打折扣。公考的战鼓已经擂响,而如何才能“亮”出自己的优势,最后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在此中公教育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排比——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运用排比手法,层层推进,可增强气势,气贯长虹。可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以事例或意义进行排比,由三句或三句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

相较于名言警句的积累,排比句的书写可谓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多写多练,掌握了这门技术,在考场上自然而然的运用就可以了。排比中比较普遍且简单的书写结构如下:

用法结构

结构一:从A事例到B事例+从C事例到D事例+从E事例到F事例„„

【例如】从菊儿胡同的诗意栖居到芙蓉古镇的枫泾寻画,从妈祖文化的源远流长到鹤西缸窑的空谷绝响。

结构二:当问题1发生时„„+当问题2发生时„„+当问题3发生时„„

【例如】当某市政府为了追求人类利益最大化而大肆屠杀狗类时,当M市某机关工作人员为一时痛快而虐猫时,当某企业为了追求巨额利润而在活熊体内取胆汁之时,我们不得不羞愧的承认当前我国动物福利保护还存在很大缺陷。

结构三:(个人)意义1+(社会)意义2+(国家)意义3„„

【例如】诚信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本前提,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有效保障。

当然排比句的书写不止这三种,只要多写多练,相信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必然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整体气势,犹如江涛海浪,连绵不绝,同时引人入胜,增加文采。在文章论证部分运用可以增强说服力,尤其以具体事例或感受排比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文章假大空。

二、引言——旁征博引,凸显底蕴

文章之中出现诗歌、散文、名言警句,并且引用恰当合理,考官在阅卷中读之一定感觉如沐春风。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积累名言警句时,可按照考试热点进行分类,每个热点话题背诵一个或两个即可,一天背两个,考试的时候相信你的储备一定足以应对这个考试。

三、对比——形象鲜明,感受强烈

对比手法,常用于分论点论证,可以增强说服力,能够鲜明表达出所要凸显的观点。俗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正与反、优与劣等的对比,可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揭示事物的本质,尽得风流。

除了上述常用三种方法外,亮点打造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比喻法、例证法、原因、影响分析法、转折递进法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实际考试中,考生不要局限于一种写法,将多种方法结合,运用自如,相信最后一定会在文章起伏中实现“山登绝顶我为峰”。

作文二:《文章写作技巧》800字

文章写作技巧

纵观文章的分类,不外乎分为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这五种,但议论文是社会上用得最多的文类,如:论文、申论等。对这类文章的写作,其实规律上大同小异、千遍一律,只要你把握好其中的结构和方法,有相对充实丰富的资料,写文章不是难事。

通常在写文章之前,先要考虑清楚你写什么,怎么入手,列什么题纲。可以先拟定标题,围绕标题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述,将所要写内容条陈例出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就像小学生那样,根据你的文章题纲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后再进行扩句充实,这样就形成一遍较完整的文章了。无所谓什么三段论、四段论,关键是你要将文章写好、写清楚,不必刻意去追求。

好文章看标题,标题体现了文章中心论点,也是最重要最明显的关键句子,等同于论点,标题不要太过文诌,紧贴论点就行。在制定标题前,要想清楚你要写什么,准备表达什么内容,说明什么意思,以简明扼要的语名切入,标题内容不宜太长。

文章的开头部分,类似于引言,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引言。通常情况下,第一部分可以直接点题,概括表述内容的相关现象、危害、目的、意义,写文章不同于写小说,开头部分内容不能太长,亦不宜说得太满。

第二部分主要用来叙述问题的原因、经验、教训、措施、方法,可以按条理分段进行陈述,也可以通过分段比较进行论述,或者进

行整合论述。但不管论述什么,必须要有依据,即我们常说的用来论证的论据,不能假大空,不能凭空捏造,对问题的解析不能完全来自于搜集的各种材料,必须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有自己的观点。论述中提出的措施、方法要与列出的原因、问题和教训等相对应,不能僻偏颇太多。通常情况下,第一句可以直接表明整段文章的论点,然后分论据表述。

结尾部分通常需要再次点题,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对于政策性论文,也可进行适应的表态式的结尾。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怎么抄。原封不动的抄,那是侵权,借助材料,那是引用,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相信你如果掌握了这些技巧,再写其他文类时,就不是难事了。

作文三:《写作技巧文章》500字

写作技巧文章列表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环境描写练习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环境描写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花草描写练习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花草描写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物品描写练习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物品描写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景物描写练习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景物描写

2015/1/29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动作描写练习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动作描写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对话描写练习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对话描写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心理描写练习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心理描写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外貌描写练习

2015/1/28

小学作文写作系列指导:外貌描写

2015/1/28

如何仿写让人满意的小学作文

2014/10/2

如何写好让人满意的童话作文

2014/10/2

小学生写作指导系列指导:写作文时该注意哪些点

2014/10/2

小学生写作指导系列指导:写好主题作文

作文四:《SCI文章写作技巧》8400字

写SCI论文的技巧

首先在上一年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你所研究的范围内,同时进行几个方向的思考和研究 并与在你的领域内的大牛们(或者其中一个)进行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多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就是你的文章的主体结构,而且大牛们不会和你争文章的署名次序的问题,而一般的小小牛们就差得太多了。在上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内,将你的最新的想法写成论文投稿到一个审稿相对较慢的刊物,然后在今年的开始的时候,将你的完整结果写好投稿到审稿较快的刊物,这样,你将在年底的时候,见到你的成果。

另外,关于论文的新颖性,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新,提出的想法也要新这样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最大在我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哪个方向好做,当时也很茫然的导师给我的题目,很快作完了。回头想想那时候的研究,无非就是在重复别人的研究工作,自己就看不上自己做的东东。幸好导师不在乎我做什么,他告诉我:“一篇文章的接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如果是,你的文章就会被接收”。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接收的---我自己认为。

在我也不知道怎样做研究的时候,我就在图书馆里泡着,把所有关于我的研究方向的书,主要还是期刊上的文章差不多都看了一遍,很累人的,因为当时还不知道怎么从网上搜索资料,现在就轻松多了。当时是PRE上的文章看得最多,大家都知道,在那上面发表文章的牛牛们的文章大都是理论方面的,能看懂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在沿着人家的方向去做,所以那时候是最苦恼的。因为既看不懂,也不知如何从新的角度去做。这种情形过了有半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的老婆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关键是精神上的支持,再次谢谢 她!时间过了半年,情形的转机出现在我去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当时,无意间看到一篇极不困难,又很有新意的文章,感觉自己能在这个方面 做下去,并有很多想法(在这个方向的研究上),因此,复印了该文章和相关的 一篇文章,完成导师给的活,就潜心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重新思考和验证。终于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能够surprising一下审稿人的一篇论文投稿到Liquid Crystals 上,很快就收到了能够接受的消息,因为第一次写英文文章,所以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以前的版本,所以重新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最后还是在编辑的帮助再修改的版本作为发表的最终版本。那个编辑的态度好的惊人----一个美国的教授,Thanks him very much! 至此,第一篇SCI论文大功告成。在此,大家可能看不出我的什么技巧,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将自己的想法 建立在你认为你能胜任的工作上,(记住是自己的想法---不同常人的),并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我的第一篇SCI论文的出版前,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各方面的阅读,不管看不看的懂,所谓“天道酬勤”,每个人的努力都会得到他们应得到的报酬。

第一点:文章的内容要让审稿人surprising一下。说着说着,技巧便不像技巧,而成了个人经验谈了。在我的第一篇文章完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忙着J-1的事情,虽然其间 也写了两篇文章,但一直没有投稿出去,因为不知最终他们将如何算在自己头上。如果是这边学校的,SCI论文的奖励是拿不到的(在我成功签证后),而且也不算是 到了那边的科研成果,岂不是两头都吃亏!那是在01年的暑假期间完成的,直到我完全放弃了出国的念头,才在02年的开始将他们投稿出去。其中一篇在稍加修改后 很快就被接收了(JAP),另一篇直到现在才被接收(JAP),期中改了三稿,快烦死我了。这两篇文章的想法完全不同于别人的思路,我从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方面寻找响应速度 更快的显示模式,别人是从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改造显示模式来达到快速响应的。因此,此两篇文章的被接收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只不过第二篇的修改要累死人的,增加了很多 内容,才使得审稿人的审稿。当这两篇论文投出之后,在与导师的谈话中,他提到了一种新型要求的显示模式。 至今没有人能提出过,而这个消息是从生产厂家得到的,因此,该模式的研究必然是 全新的,也将是首创的。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能实现这种要求的 一种模式,但是很初步,于是进行了简单的模拟,便将此结果投稿的JJAP的short note 上去了,很快就被接收了。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你的想法是否新颖!

第二点,你的想法的新颖性也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你的文章如何从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也可以说成是想问题的角度不要墨守陈规! 本来想换一个题目的,一是因为不再是写作的技巧了,而是因为很多人 比较反感写SCI的东东了。但是,因为与前面几篇是相互照应的,所以请原谅 我

在写着一篇经验谈——the end 前面写了我的三篇文章的出炉过程,下面是我的另外两篇文章的过程,也将引出我的 最后一个所谓的“技巧”。

当我得知,我的第一篇SCI文章被接收的时候,我正在忙着和日本的一位学者讨论他的一篇发表在APL上的文章,并共同写了ment and response等待APL 的最终接受,然而不幸的是,APL没有接受我们的ment and response,因为那个问题比较过时了。但是,我认为我的结果是对日本朋友的结果的补充和修正,得到的全新的结果,应该能够在较高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正值Liq. Cryst.接受了我的文章,于是写了一篇正式的文章又投到该刊物上去了,因为那位编辑的好心肠和关爱,我的这篇文章很快也被 接受了。 在2002年的9月,我将我的新的结果与美国的朋友讨论,美国的朋友和老板给了许多 建议,因此,这篇文章的档次在不断的讨论中也在不断的提高。最终定稿的时候,那边建议投稿到JJAP上,我坚持要投稿到APL上,最后,我们将这篇文章投到APL上,结果该文章很快被接收,并在Dec. 23的APL上出现了,这也就是我的第五篇SCI文章 的结果。前后用的时间不过三个月多一点,够快吧!

总结:在这两篇文章的投稿前,我都和国外的朋友讨论和共同研究,尽量将文章的水平提高的多一点,同时也尽量往水平高一点的刊物上投稿,即可节省时间,又可以得到 高水平的刊物的文章,好处自然不必说。即使不能被接收,也能很快得到回应,以便于向其它的刊物投稿,也不会耽误太长的时间。最后一条:与国外的朋友讨论提高你的论文质量,并向高水平的刊物投稿。

发表论文的策略和手段

PETER A. LAWRENCE

(Nature, 422, p259. 20 March 2003)

世界各地有很多科学家都如生活炼狱之中,倍受煎熬。伦敦已是深夜, Deborah Dormouse依然辗转难眠。她已经焦急地等待了4周,她不知道如果她打 电话给 《自然》杂志的编辑询问她的论文处理情况是否会产生负效应。在阳光 灿烂的悉尼, Wayne Wombat正在大发雷霆,因为他的学生的论文被《科学》杂志拒绝了,《细胞》杂 志正在请他审阅一篇内容相似的论文,他要对之实施报复。在旧金山,Melissa Mariposa阅知她递交给《当代生物学》的论文必须缩减一半后才能被重新考虑。她不得 不忍痛删除一些关键数据,并且极端简化结果,因为她的博士后需要将这一期刊列在他 的简历上,否则他就得不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工作。

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取决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科学家们正在孤注一掷地只将论文投递到少数几个顶尖的期刊,然后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论 文,讨好编辑。这种做法最终危害了论文发表的目的、文章的可获得性和研究质量本身。

一个主要原因

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日益加大的压力迫使科学家们将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更是 助长了这种趋势。甚至在我们的日常言语里也反映出对顶级期刊的迷恋 - 我们说某人 是一位好研究生,是因为他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说明我们认为期刊比科学 信息本身更重要性。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在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否则我们就失败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部分原因是掌握经费和职位分配大权的人在评价科学 家时不是评价研究本身,而是根据“表现指数”来衡量,因为将一些数字加起来比严肃 地思考一个人的成就更容易。管理者正在窃取科学家们的权力,他们营造出“成绩责任 制”文化,目的是建立最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结果, 这使得社会成为了一个“审计社会”(Audit society):每一项指标都被精确地计算, 最后指标成为目的本身。

在这样的“审计社会”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作者在名单中的排序和期刊的影响因子 成为评价科学家的依据。在日本、西班牙和世界其它地方,这种评价方式发展到成为精 确的公式化行为。但是,不能让行政管理人员对此全部负责,很多科学家们热情地参与 其中。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人为的指标成为科学工作的目标?尽管有各种堂皇的理由说, 将论文发表在顶尖期刊上会有更广泛的阅

读量,但是,当我们将期刊的重要性置于科学 本身之上时,我们就是将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变成了俗气和无教养之辈。 (我们就是将 自己在学术界置于平庸之辈。)

一些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为什么绝大多数科学家还是如此热衷于期刊的名 望呢?这里有心理和职业两个方面的原因。年轻的科学家们将在好期刊上发表一篇好论 文视为进军科学皇冠的起点。而已有声望的科学家则希望在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以证明 自己仍有高见。与在科学发现的王国中树立声望相比,所有的人都逐渐认识到,在当今 实实在在讲求硬通货的审计社会中聚集“资本”更为安全和容易。另外一个因素是现在 的社会疯狂地追求知名度,科学家们也身不由已。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工作被媒体报道 (无论准确与否)时会心存感激,而那些领头的杂志也通过新闻发布来为此铺平道路。比如说,西班牙的大报El Pais就经常会对西班牙科学家在Nature,cell和Science上发 表的任何文章进行特别报道。

后果

这对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作者必须决定什么时候、怎么写他们的研究工作。写论文的理想的时刻是在 某一研究工作告一段落,并获得了可信服的信息之时。但是,现实的做法常常是在有可 能出现结果的最早时候就开始写作。结果,科学发现就像意大利香肠一样被切成一片片, 然后再递交给不同的期刊以发表更多的论文。

科学家们必须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工作,以尽量减少论文被拒的风险。顶尖期刊绝不会考虑竞争对手已经刊登过的结果相似的论文,即使这项研究已经花费数年时间 而递交的时间只相差一周或二周。当然,如果两篇竞争性的文章同时递交给期刊也有好 处,每位作者都会用另外一篇论文来引起编辑的注意,认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是热门的。 毫无疑问,论文的递交和报告让许多科学家们彻夜难眠。

作者需要决定怎样做才能将他们的论文发表在顶尖期刊上。研究结果是否可以被炒作 到足以为话题?是否要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超级简化以吸引人?是否可以在论文中找到一 个故弄玄虚的信息让人们立刻记住?是否发现了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某个含糊不清的联系?(提及人类疾病往往会提高以后论文的引用数量,也使杂志显得有吸引力。)能否将论文的长度压缩到实际需求的更短?比如,即使论文应该以更长的形式递交到更专业化期 刊上,为读者提供更多些的服务。是否可以将它压缩成更短的形式而递交到Nature杂志?

Nature上的短文和Science上的报告部分常常压缩很大,只有很不显眼的示意图,使得其内容难以被读者***。互联网上的补充材料也许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印刷版的读者会觉得上网不是那么方便,而它们的电子版的上架时间也让人担心。

这样,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负责人开始亲自执笔写论文,他们或许并没参与实验,而 实验工作主要是由初级科学家完成的。但是,研究组长经验丰富,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 式展示工作,也许正因如此,对实验细节的不了解反倒成为有利因素。学生和博士后又 回到了桌边努力工作,增加产出。然而,他们却没有学会如何写作研究报告。

编辑: 顶尖期刊的编辑总会收到过多的投稿。比如,《自然》杂志现在一年要 收到9000分左右的稿件,(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2倍),因此不得不拒绝约95%的生物医学 方面的论文。《发育生物学》是一本高质量的专业期刊,它的拒稿率基本上是70%,而 在1990年,这一数字是50%。顶级的期刊收到太多的稿件,没有办法将它们都送给同行进行评审,因此,编辑手中的权力变得比审稿人的判断重要得多。结果,作者们开始用各种手段拉拢、奉承、甚至威胁编辑。小组组长能够证明花费时间和才智在这些策略上是值得的,因为编辑们会因此动摇,而成功的回报非常之高。影响因子和经济的合力作用在顶级期刊间建立起竞争(Cell杂志最近就以极高价格被转手)。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编辑甚至会央求明星科学家为期刊写最流行的论文。所有这些力量综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反科学的文化,出风头和***手腕会受到更高的回报,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和理性的争论却变得无足轻重。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编辑也难于作出准确判断:要在一大堆各色论文中进行客观、快速 的筛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以英特网为基础的服务能够为编辑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在 专业化的黑暗角落中看清实质问题仍然是困难重重。为了安全、稳妥起见,编辑们更喜 欢那些流行的、熟悉的和意料之中的结果,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古怪的、意料之外的、或 者是原创性的结果。错误因此出现。Michael Berridge和 Robin Irvine一篇有关磷酸 肌苷和信号的原始性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引用率第二高的论文,但最初《自然》杂志拒绝了这篇论文。作者奋起反抗,最终被接受。但是,当Berridge将一些信息综合 起来,再加上一些新观点形成另一篇论文时,他再次遭到《自然》杂志的拒绝,尽管最后这篇论文在《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在80年代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排名第5位。

审稿人:审稿人当然也是论文作者,只是戴上了不同的帽子。冲突因此不可避免, 比如,审稿人会支持竞争者的工作而让自己学生的职业处于危险境之中吗?这种利益的 冲突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领域的两位审

稿人对同一篇论文的评价有天壤之差。使得事情 更糟的是,顶尖期刊的编辑还会给审稿人额外的任务。在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的评价中, 客观标准是至高无上的,除此之外,审稿人现在被要求对一篇论文是否算得上是一篇可 以发表在“《科学》”期刊的论文,即是否是让“大多数读者有兴趣”的论文作出判断。 让审稿人参与到编辑决策过程中的做法,给审稿人有机会去损害他们所不喜欢的作者、了结宿怨、拖延竞争对手的工作。从我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的确有少数的审稿人把握了这种机会。还有一些审稿人让论文在好几个期刊之间转来,让那些缺乏***手腕的科 学家发表工作尤为困难,尤其是在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不同时。一些占主导地位的科学 家们彼此间达成默契:他们互相邀请对方加入委员会,在会议上相互提名对方获奖,支 持对方论文的发表等,科学的客观性因此受到了威胁。

最近另外一个相关的现象是将论文送给三位审稿人评审。尽管这样做部分是为了保证 至少会收到两份评审意见,但我认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不至于得到平局。投票做出 的决定鼓励被拒绝的作者做空洞的申诉,赞扬支持他们的审稿人,诋毁持负面意见的审 稿人,并要求新的审稿人,以期得到新的支持。

重压之下,编辑将作者的权力以另一种方式交给评审人。即使审稿人可能忽略了相当 的细节,并且可能是在半个小时内形成对一篇论文的意见,但他们通常总要求作者进行 修改或做新的实验。然而,对编辑来说最容易和最常见的选择就是让作者满足所有的审 稿人,再将修改后的论文送给他们重新评审。如果作者有充足的理由不同意审稿人的意 见,那么他就会处于两难境地:他们要么是花时间做他们认为很可能是无益的实验,或 者得出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结果所支持的结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么不知名的审稿人 的不满没有得到平息,编辑将坚持原来的观点。以前,这些作者会将他们的论文到处发 送,但是现在期刊变得如此重要足以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不得不屈从。在这种情 形下,审稿人更像是一位检查官而不是评价人。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有时,研究人员

更快的发表时间、材料交换的协议,以及被威胁告上法庭迫使期刊公开审稿人的名字, 各种压力在不断增加。因此出现为了更快的出版时间,一些期刊为某些特选的作者提供 绿色通道,提前在网上发表论文,帮助他们在时间的竞争中抢先一步,击败竞争对手。 而一些审稿人可能利用他所审论文的信息,拖延别人的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论文,甚至在 别处抢先发表自己的论文。诱惑和怀疑堆积起来,融化了审稿人本来就应该使论文作者 对之加以信任的厚墙。我相信审稿人对自己应该采取的保密程度的理解存在真正的混乱。 审稿人是否应该遵从不向任何人透露一份稿件存在的保密原则?我认为应该,但我们是 否都遵从了呢?审稿人是否应该同意审阅一份自己已经建议另一份期刊拒收的稿件的要求呢?我认为他不应该同意,但这种事情却时常发生。

对症下药

毫不奇怪,作者正变得越来越敏感而多疑。在我所收到的论文中,大约有一半的作者 要求不要将论文送交某审稿人,主要原因是“利益冲突”。但潜词却是担心论文中的信 息被误用,实际上他们也承认有时是为了避开严厉的眼睛和批评。

我此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家对现状的认识。不过,我们可以开始共同努力来改进局 面,缓和对期刊的迷信。而最有效的变化是管理机构在决定经费和项目时不要再相信那 些充满错误的审计数据。与收到稿件的编辑和审稿人相比,这些机构具有事后诸葛亮更 全面认识事情的机会。他们可以自问,项目候选人所发表的关键性论文是否具有科学上 的启发性?是否被证明具有影响力,其主要结果是否已被其他人证实?

作者也有助于打破对期刊的顶礼膜拜。方法之一就是建立互相支持的联盟,比如在细 胞信号传导领域所作的那样(://.signaling-gateway.org)。如果已有建树的 科学家推动将论文恰当地发表开放式网站上或专业化的期刊上(而不是像Nature 或Science这样的非专业期刊上),就将为年轻的科学家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也会 减轻顶级期刊面临的巨大压力,从而使得这些期刊能够开始发表更完整的论文,方便读 者阅读理解,从而也真正挽回“一般读者”。

我并不建议大刀阔斧地改革审稿过程。比如,我并不认为开放的评审会有什么帮助, 主要原因是年轻的审稿人会受到威胁,而已有建树的科学家的影响力会更为增强。一个 可行的措施是在网上递交两份论文,使得审稿人不知道作者的名字。但关键问题是要明 确审稿人的责任和义务,并公诸于众。

专业的编辑更要明白这些危险。他们不得不艰难地做出对作者至关重要的决定,在拒 稿率高达95%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尤为不易。可以理解的是,也许编辑们已经将许 多本来属于他们的责任推给了审稿人。编辑们也许没有足够专业研究背景、并缺乏第一 手知识,特别是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但这种推委于审稿人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编辑 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重新确立作者的权利。一旦决定发表一篇论文,编辑绝不能

简单 地要求作者满足X、Y、Z审稿人的意见,而是解释审稿人的建议,并乐意接受理性的批 评和讨论。编辑们应该在自己之间做出决定,或者在给予双方意见的前提下寻找进一步 的专家意见。编辑应该充分意识到,与署名的作者不同的是,匿名的审稿人不会为自己 的错误负责。编辑应该始终牢记的是:审稿人的作用是向编辑提出建议,而不是获得作 者论

文的任何控制权。

在关于学术重要性的问题上,编辑们应该具有更为长期和宽阔的眼界,并且通过对与 潮流不一致的研究内容的肯定性行为,来积极正面地鼓励新颖的方法和课题。潮流导致 寻求新的细胞信号传导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研究论题,这会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一个不幸的例子是,最近发表的四篇独立研究论文,就是关于一个相同的新基因 (pygopus基因)的重复工作,每一篇论文都纪录了多人在数年里的细致和艰苦的工作。 作为作者,我们放弃了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阅读和接触我们论文的努力,文章可以放入狭小的版 面。但是,为什么不让文章更有可读性,减少首字母的缩写和浮夸的语言,将详细的方 法和补充材料放到网上呢? 现在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已有建树的科学家们行动起来改变现状的时候。在有关经 费和工作职位的委员会上,我们应该确立重要的原则,不要再如此绝望地一味迫使论文 发表在顶级期刊上。我们不应该期望年轻的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界共同的利益而冒着失去 个人前途的危险去呼吁变革,至少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在我们之前牺牲自己。

作文五:《记事作文写作技巧》400字

记事作文写作技巧  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二、找出事件闪光点。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三、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四、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五、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 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写事不能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作文六:《文章标题的写作技巧》1000字

文章标题虚词除。专有名词要记住,节日月份星期几。报刊杂志和书籍,职业头衔和称谓。i我无论在哪里,总是大写没问题。

你也许已经发现英语的标点符号和汉语的标点不一样,用时千万别想当然呀!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吧!

1.英语的句号是实心点,而汉语句号是小圆圈。

2.英语的省略号是3个点,汉语则是6个点。

3.英语中无顿号。要表示句中较短词语之间的停顿,汉语习惯用顿号,而英语只能用逗号。在汉语中连词“和”“及”等之前不能用顿号,而英语中连接一系列并列项目的“and”或“or”之前往往可以用逗号。

4.汉语中直接引语前“某某说”等词语后一律用冒号,而英语既可用逗号,也可用冒号。当“某某说”等词语直接引语后时,汉语的引语末尾用句号,而英语一般用逗号。如:

“excuse me,madam,”said the farmer.

5.英语中无书名号,书名号一般用引号。

6.连字符不能写得太长,其长度相当于一个字母的宽度。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一行的末尾只剩下一点空间,不能写完一个单词,不写又太空,这时就须移行了。移行有什么规矩吗?

1.移行处要用连字符,并放在该行的末尾。

2.单音节词不论长短都不能移行。

3.缩略词不可移行。如u.s.a(美国)aren't等。

4.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须在分节处移行,如 mem-ber.但若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字母时须同其它音节在一行内写完,如study,able不能分别移行为 stud-y,a-ble.

5.合成词的名词是单音节词,移行按单词划分,如classroom移行为class-room.派生词应在词缀和原词的划分处分开,如careful移行为care-ful,retell移行为re-tell.

6.不论音节多少,头衔、职称、人名不宜分开。如:professor lee,green等。

7.时间、度量衡及货币单位应视为一整体,不能分开移行。如:8:00a.m.,$100.250c等均应写在一行,不得拆开。

8.由“年、月、日”表示的日期,如需要移行,可将“月、日”与“年”分开。如:may 5,XX,不能将may与5分开移行,只能把april 5与XX分成两行。

以上说的是移行问题。另外在写作时还要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还有习惯用语也需正确运用。至于如何写好句子以及列提纲等,我们会在以后的辅导中讲到。好了,这次就到这吧,下次再谈。

作文七:《文章标题的写作技巧》900字

文章标题的写作技巧

文章标题虚词除。专有名词要记住,节日月份星期几。报刊杂志和书籍,职业头衔和称谓。i我无论在哪里,总是大写没问题。

你也许已经发现英语的标点符号和汉语的标点不一样,用时千万别想当然呀!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吧!

1.英语的句号是实心点,而汉语句号是小圆圈。

2.英语的省略号是3个点,汉语则是6个点。

3.英语中无顿号。要表示句中较短词语之间的停顿,汉语习惯用顿号,而英语只能用逗号。在汉语中连词“和”“及”等之前不能用顿号,而英语中连接一系列并列项目的“and”或“or”之前往往可以用逗号。

4.汉语中直接引语前“某某说”等词语后一律用冒号,而英语既可用逗号,也可用冒号。当“某某说”等词语直接引语后时,汉语的引语末尾用句号,而英语一般用逗号。如:

“excuse me,madam,”said the farmer.

5.英语中无书名号,书名号一般用引号。

6.连字符不能写得太长,其长度相当于一个字母的宽度。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一行的末尾只剩下一点空间,不能写完一个单词,不写又太空,这时就须移行了。移行有什么规矩吗?

1.移行处要用连字符,并放在该行的末尾。

2.单音节词不论长短都不能移行。

3.缩略词不可移行。如u.s.a(美国)aren't等。

4.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须在分节处移行,如 mem-ber.但若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字母时须同其它音节在一行内写完,如study,able不能分别移行为 stud-y,a-ble.

5.合成词的名词是单音节词,移行按单词划分,如classroom移行为class-room.派生词应在词缀和原词的划分处分开,如careful移行为care-ful,retell移行为re-tell.

6.不论音节多少,头衔、职称、人名不宜分开。如:professor lee,green等。

7.时间、度量衡及货币单位应视为一整体,不能分开移行。如:8:00a.m.,$100.250c等均应写在一行,不得拆开。

8.由“年、月、日”表示的日期,如需要移行,可将“月、日”与“年”分开。如:may 5,XX,不能将may与5分开移行,只能把april 5与XX分成两行。

以上说的是移行问题。另外在写作时还要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还有习惯用语也需正确运用。至于如何写好句子以及列提纲等,我们会在以后的辅导中讲到。好了,这次就到这吧,下次再谈。

作文八:《申论文章写作技巧 [1500字]》11100字

申论文章写作技巧

写出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不仅要分析深入、对策全面准确,同时还有一些其它的要求。下面我们将申论文章写作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大家一一列举,以便大家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写作依据。

写作语句中常见的错误认识

樊政:申论文章写作中有一些常见的论述错误是要尽可能避免的。前面讲到过申论文章与高考作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高考作文仅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而申论文章是对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公务员的素质所进行的测评考试。其对考生思想认识准确性的要求就更高了。在申论文章作答中,一旦出现论述错误被判卷老师注意到的情况,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樊政:在申论文章中不允许有认识上的错误。不允许有违反法律常识的错误;不允许有违反政策常识的错误;不能有偏激的、绝对化的语言;不能有由于对社会实际情况认识不清所造成的论述上的错误。

由于申论考试对考生认识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对考生在申论文章中出现的认识问题是要严格扣分的。很多判卷老师普遍反映考生申论文章分数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不是文章内容上不合要求,而是字里行间经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错误。

为了能够尽快帮助大家提高申论写作水平,避免发生以上的错误,笔者将常见的错误归纳总结,组成了以下题目。相信通过这道题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樊政:下面我们看这道题:

从申论文章写作的角度看,以下哪几句话存在较为明显的认识性错误:

1.  矫枉难免过正,对于很多屡禁不止的问题,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2.  坚决作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一场打击盗版光盘的人民战争!

3.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建立长效机制,做好环境监督、监察的立法

与执法工作。

4.  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农民工为主的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客观上造成了

5.

教育盲目扩大

6.

的问题根本

7.

动密集型产业

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 我们不得不看到,近些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比较失败的。高等招生是高校改革失败的首要原因。 所有问题上老百姓?骂娘?都是完全有道理的。患者利益主体缺位没有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积极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限制传统劳

的发展,努力打造创新型经济。

8.  户籍制度改革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尽早出台《户籍法》,用法律手段规

范户籍制度改革。

9.  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存在的权力寻租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最重要根源之一。

10. 很多证照不齐的小煤窑,不仅违规开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主要的是很

多违规操作造成了极大的事故隐患。这些问题屡禁不止,恶性矿难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重病须用猛药,乱世须用重典。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排除各种阻力,坚决取缔违章小煤窑。

11. 我们应当尽力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一切都政府包办代替的行为,而应该提倡

?无为而治?,尽量交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在市场面前政府宁可?缺位?不可?越位?。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

12. 食品安全问题责任重大,关系着广大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俗话说:

?无商不奸?,失去了监督,问题就会出现。只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描述贫富差异所带来的不公正现象。贫富

问题的重要根源。

14.

不惜代价坚

15.

格的小诊所。

差距近年来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各种社会保护环境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为了民族的为来,为了人类的未来,决作好节能增效、控制污染等工作,是当今中国的头等大事。 严厉打击小医院、小门诊、小卫生所等医疗机构或不具备行医资杜绝非法接生现象。 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上15句话,测试自己能从中找出多少问题。 实际上,以上15句话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错误,都是笔者根据平时学生

们所做的申论作业总结出的常见问题。这15句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基本上将常见的错误类型覆盖全面了。

第一句是考生常常出现的错误。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这是公务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坚决所依照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问题多么严重也必须在依法执法的前提下依法办事,依法打击。“矫枉难免过正”容易给人一种不依法办事、依法处理的感觉。这样的提法是不恰当的。

这句话应该改成:对于很多屡禁不止的问题必须依法严厉打击,重拳出击、决不姑息。(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二句话:“打一场打击盗版光盘的人民战争!”这句话初听上去似乎很有力度。但是,“打一场×××的人民战争”这样的提法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比如,“打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这就需要全民总动员,人人参与。尽管“打一场×××的人民战争”是一种修辞方法,但是申论文章的写作标准是要以一个公务员的认识标准去写作。“打一

场×××的人民战争”不能随意使用。比如笔者不久前在某知名高校的校园内看到过“上上下下齐动员,轰轰烈烈地开展一场打击盗窃自行车犯罪的人民战争”的横幅布标。这样的口号、标语尽管对犯罪分子有相当的威慑作用,而实际上并不是非常严肃的标语口号。这是将“人民战争”这一非常严肃的概念庸俗化了。

类似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某小区内悬挂着“打一场消

灭蚊蝇的人民战争”的标语。这样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居民委员会的大爷、大娘如此宣传尚可理解。但作为申论文章这样严肃的文体中就不允许出现了。说一句戏言,真的打一场打击盗版光盘的人民战争,某些普通消费者的立场还不一定站在“战争”的哪一方呢。笔者在街边市场就不止一次地见到过行人提醒卖盗版盘的小贩“城管、工商的车朝这边来了”之类的事情。这究竟是谁在“打游击”、在打“人民战争”?

当前的形势下,除了打击毒品犯罪等极个别问题严重、对社会危害极大、需要人人警惕、人人参与的问题以外,一般不能引用“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样的提法。(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三句,更是明显犯了一个低级的法律常识错误。各地政府不是立法机关,只是执法机关。立法工作需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去做。这句话应该改成: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建立长效机制,做好环境监督、监察的行政立法与执法工作。

注意,各级政府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行政立法。

第四句,这也是考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以农民工为主的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客观上造成了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表面看这句话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而且,事实上农民工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正是由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的辛苦劳动才有了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劳动,就不会有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就业压力很有可能比现在还要大。所以这几句话既违反了我国最基本的政策,也不符合目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这也是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常见的一类错误。

其实,上面提到的问题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认真备考,考场上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的申论文章中的每一句论断有依据。

第五句,“近些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比较失败的。”这句话说得过分、偏激,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高等教育改革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仅看到事物的问题,就全面否定。不能随便地说×××是失败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这也是取得的成绩。很多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简单的一味否定,这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至于第五题后半句,“高等教育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是高校改革失败的首要原因?,应该改成“某些高等院校盲目扩大招生是目前高校改革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六句,“几乎在所有问题上老百姓骂娘都是完全有道理的”,这句话本身就是没有

道理的。发牢骚未必是有道理的,而且很多情况下牢骚是比较偏激的。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但这绝不代表任何牢骚都是有道理的。至于后半句,患者主体利益缺位的问题,是很受各级政府重视的。这句话应该改成:“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患者主体利益缺位的问题应更进一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特此强调一下:类似这样“牢骚满腹”式的语言是不应该在申论文章中出现的。 顺便提到的是,患者主体利益缺位通俗地讲是指在医疗消费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在医疗知识、技术上处于强势地位,患者一般情况只能“谨遵医嘱”,而造成的交易过程中的

被动。

第七句,这句话的错误在于限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始终是目前中国民生中的重大问题。由于我国的不充分就业人口基数极大,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绝对竞争优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不矛盾。这句话应该改成“积极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限制传统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模式,打造创新经济。”

第八句,这一句的错误也是考生常犯的错误。不能什么问题都强调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很多问题的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健全,问题出在执行机制。有些问题不能很快通过立法的办法来解决。因为法律本身是具有高度严肃性的,不能轻易更改。很多问题是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之后才能立法的。法律有其滞后性。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由于户籍制度牵扯到了教育升学体制、劳动就业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户籍制度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摸索,不应该强调尽快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顺便提一句,2006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题就是“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九句,可以说这一句是以上十五句中问题最大的一句。但是这样的问题在考生中居然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出在“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存在?这样的错误表述。腐败分子终究是极少数,第九句中这样的论述打击一大片,显然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另外,权力寻租是目前腐败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而不能说是根源,这也表现了这句话作者认识上的模糊,幼稚。这句话应该改成“极少数分子的权力寻租行为是当前腐败问题的重要表

现形式。”

第十句,这句话只有一个问题,即“乱世需用重典”。目前的中国社会,无论纵向地与历史作比较,还是横向地与其它国家作比较,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空前稳定的大好局面。“乱世用重典”这样的情况不符合目前的形势。很多考生喜欢用这种偏激的词句,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错误。

第十一句,这句话所犯的错误也是很不应该的。首先政府在市场面前是既不可“缺

位”也不可“越位”的。同时也不应该提倡“无为而治”。“打造有为政府”是常见的一个口号。至于“尽量交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调控”,这样的说法也不准确。因为有些事情是可以基本交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调控的,比如向服装行业、家庭装修等等,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完全交于市场来控制的,比如,医疗行业、教育、公共交通等公益性很强的行业。(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再有,“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政府要做的工作很多,当然不能说成是首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这句话应该改成:“我们应当尽力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一切都由政府包办代替的行为,该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的就要交给市场。在市场面前,政府既不可‘缺位’,也不可‘越位’,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十二句,这句话的主要问题在“无商不奸”四个字上。无商不奸打击面过大,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工商业者是遵纪守法的。在申论文章中不应该有“无商不奸”这样的偏激的语言。

第十三句,这句话的问题是夸大其词,耸人听闻,过分地夸大了社会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现在的中国社会事实并不相符。

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实际上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尽管相对贫富差距在拉大,但是绝对赤贫者却在日益减少。换句话说,是在大家都在变富的过程中,相对的贫富差距在增大。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在拉大,而社会却依然稳定的原因。所以,作为一个准备参加申论考试的准公务员更应该深入、客观地看待目前中国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而不能一味地毫无水平地抱怨、夸张。

第十四句,这句话也是语言上非常过激的错误。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任务,但是把它说成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显得偏激了。说成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也是有失偏颇的。应当说是头等大事之一。这句话还有两个错误。“不惜代价,坚决做好节能增效,”中的不惜代价显然过分了。再有,“节能增效”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种提法,现在更加科学的提法是“节能减排”。有些词汇,比如现在的“又好又快”与过去的“又快又好”,尽管是细微的差

别,但是也体现出了政策上明显的调整。包括“节能增效”与“节能减排”的差别也很明显。“节能增效”,节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效益。而今天我们“节能减排”,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污染,有些情况为了节能反而要增加一些投入。但是,为了环境安全,还是要“节能减排”,这与“节能增效”就不同了。些许的差距实际上表现了政策的不同,这也是考生应该注意的。

第十五句,这句话犯了一个比较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严厉打击小医院、小门诊、小卫生所,?这样的提法当然不对,小医院、小门诊、小卫生所如果是正常注册、符合规定、手续齐备的,不仅不应该打击,而且应该鼓励保护。另外这句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非法接生”这个提法不对。目前我国没有对接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制定的相关

法律。在一些偏远地区,产妇确实由亲属、邻居帮助接生的。对于偏远地区这样的现象是允许的,不存在非法接生这样的说法。

以上十五句基本上将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常见的错误概括了进来,希望考生以此为依据,认真思考,杜绝类似的常识性错误。(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申论文章如何联系实际举例论述

申论文章一定要联系实际,这是由文章本身性质决定的,同时,很多考题中也会直接要求“联系实际”。一般情况下,举例说明是联系实际最主要的一个方法。

樊政:这里要强调几点:

第一,申论文章不要有过多的、描述性的、记叙性的语言,不能仅仅停留在用事实说话。这一点在前面的申论文章与新闻报道比较中已经强调过了。

第二,申论文章的举例中的实例可以在材料中找,材料中的实例当然可以引用。

第三,“源于材料、高于材料”。也可以举比较典型的材料外的实例。但是举材料外的实例就更要求其典型性和论证的直接性。同时所举的实例尽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所举的实例越是众所周知、也就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越能说明问题。

第四,举例时尽量采用正面的例子。当然,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未必一定只用正面的例子。但如果用反面的例子,最好指出对其处理的情况。

第五,举例说明一般控制在两三句话。给大家一个参考建议就是“第一句陈述事实,第二句点明利害”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举例说明。例如下面的例子:

同时,我们应尽力使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向存量土地要空间。首钢矿业公司彻底改造尾矿库以及河南省大力开展对 ?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工作,都获得了大量复耕的农田。这些做法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盘活了一两块空地,这是对我们生存命脉的悉心呵护。

这段范文中的文字举了首钢矿业公司彻底改造尾矿库以及河南省大力开展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业废弃地的整治工作都获得了大量的复耕的农田。第一句陈述事实,而第二句论述做法其意义“是对我们生存命脉的悉心呵护”。第二句说明问题强调其意义。

再看一例: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对原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处理决定。这样一位?赫赫高官?因腐败问题而?嘭?然落马,充分彰显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决做好反腐工作的决心、魄力与力度。

这个例子也是如此。第一句将事实说明清楚,后半段强调其意义,阐述这个例子的实质问题。这样举例可以是两句话,也可以是一句话的前半段讲述问题,后半段说明其意义。

再有,这个范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简单地通过陈良宇的问题说明腐败现象的严重性,而是透过“这样一位‘赫赫高官’因腐败问题而‘嘭’然落马,充分彰显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决做好反腐工作的决心、魄力与力度。”这样既不回避问题,又能论述出令人充满信心的一面,是我们提倡的。

申论文章联系实际可以是在开头,也可以在意义分析部分或者是在对策论述的过程中。需要说明是,一般情况一篇申论文章不应该没有一个实例。换句话说不能通篇仅仅是论述,没有联系实际的举例。一般至少应该有一处以上联系实际的举例。(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申论文章的修辞

樊政:大家在高考前学习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可能很多高中老师强调可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修辞的使用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更能表现考生的文采。但是,在申论文章写作中,这就不可取了。

申论同样也提倡在必要的地方使用修辞。但是申论文章更要求时效性、严肃性,更要求写作的正式和规范,更强调决不能为了使用修辞而使用修辞,而是应该恰到好处。

同时修辞本身也应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有一些修辞由于其本身严肃性较差,很少在申论文章中使用。比如说拟人,笔者写作了一百多篇申论范文,印象中从未使用过拟人这样的修辞。但也不是说申论文章不提倡使用修辞,而是要强调其严肃性和必要性。

比如下面这段修辞:

“如果我们将经济发展比作高速运行的列车,那么公平和效率就是枕木上的两条铁轨,相互平行,缺一不可,对立统一。”

像这样的比喻,恰当、准确又能说明问题,同时又不失严肃性,是申论文章所提倡的。

再看下面这一段话: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领头羊?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 ;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

实事求是地讲,这段文字就有“为了修辞而修辞”之嫌了。将电子政务比喻成政府职能的推进器,是政府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是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似乎还说得过去,但是将这些东西排比在一起,效果未必非常好。首先,未必能够将问题说明清楚;第二,所表达出来的也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并不能起到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意义,是一种纯粹“为了修辞而修辞”,其价值就很小了。

再看下面一段:

能源是维系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是当代人们生活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的?血液?,是驱动当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

这一段的修辞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可取的。既形象又不失严肃,同时对问题的阐述也很有帮助,是值得提倡的。

另外再说明一点,申论文章经常使用“引用“这种修辞(这个后面还会继续讲)。要注意的是尽量引用时代最强音,紧扣时代主旋律。古人或外国名人也可以引用,但要注意是否非常恰当。因为古人和外国名人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与当今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引用他们的语言是否合适,需要更加慎重考虑。(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不要过多的从文化、人性等角度分析问题

樊政:有些考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思想深度常常从所谓的文化、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申论文章一般情况不提倡过多地从所谓的文化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因为文化作为一个社会集体概念,很难在一代人、两代人的时间之内产生大的根本改变。过多地将问题推卸到社会文化的原因,实际上是很难解决的。而且改变文化也不是政府首要的工作内容,而应该是专家、媒体、教育工作者、艺术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最主要的问题是,文化不是一两年就能够改变的,过多地谈论文化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影响,有纸上谈兵、空谈误国之嫌。至于人性的问题,那更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世纪能够改变的。人性是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这恐怕不是一千年、两千年能够改变的。谈论这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用处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于事无补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反腐倡廉。

很多同学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总喜欢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同学在申论文章作业中论述:“腐败问题的造成有其历史根源,中国文化中‘贪渎文化’印痕太深。一些历史传统故事、甚至古典名著中很多人物视贪赃枉法为正常。这种文化上的劣习是造成目前我国有一部分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段论述是错误的。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贪渎文化的因素,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有清廉文化的一面。而且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刚正不阿的特点。至少可以简单地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清廉的一面和贪渎的一面是可以抵消的。

如果一定要挖掘腐败问题的本质根源,实际上是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少数人思想觉悟不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暴露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腐败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外国也有;不仅现当代存在,有史以来一直都存在。

如果一定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腐败问题。那么,例如晚清时期腐败问题严重的现象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文化的相对缺失有着一定关系的。在一些宗教信仰相当强的民族中,即使经济不发达,腐败问题也相对较少。因为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作为思想中道德的防护伞,相对比较容易使社会上多数人守住道德底线。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使中国从来没有过某一宗教“一统天下”的时候。至于在有些人狂热地进行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升官”、“发财”、“得子”等活动,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历史上被儒家思想控制以外的地区大多都有着比较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所以,即使晚清时期的官场被当时的英国人说成是“世界上官员最贪婪的地方”,也不是所谓“中国文化中‘贪渎文化’印痕太深”造成的。

以上这样的分析现实意义不大,对于做好今天的工作无济于事。而且,类似的分析论述恐怕也未必是多数考生能够在写作中把握好的内容。所以我们强调在申论文章写作中,尽量不要从所谓的“文化的深度”、“人性的深度”去分析问题。这是纸上谈兵,空谈误国。不过,不谈不代表我们平时不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但这已不完全是备考申论的问题了,是需要我们穷其一生去探其管窥的了。(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注意抓住时代的最强音,紧扣时代主的旋律

樊政:申论文章强调注意抓住时代最强音,紧扣时代主旋律。党和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是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反复调查研究的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的主旋律。引用这样的时代最强音当然是申论文章中非常有力的论据。

本文中所说的时代最强音一般是指当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以及党中央近几年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

时代最强音在申论文章中进行引用意义重大,而且这种引用不仅在开头结尾,在意义分析过程中或是在对策论述过程中都可以使用。

例如这一段论述: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上述这段话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段话。这段话精辟的论述了目前我国的国内形势,既肯定了当前形势,也非常精辟的指出了问题的存在。这就是俗称的“四个深刻”。

“四个深刻”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一个非常准确、精辟的概括。希望大家能将这句话背诵记忆,因为在申论写作中经常要遇到总体论述目前我国国内形势的时候,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上述这段话。不但精确、精辟,也能反映出考生对当前形势的深刻认识、对国内形势的真诚关心。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多列举了。本书下一章节将对应该认真学习的重要的时代最强音、时代主旋律为大家总结讲解。(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注意语言、用词的规范

樊政:申论文章要注意语言用词的规范,这里所说得语言用词的规范,不仅指不能使用一些网络用语之类的不规范的语言,例如“诸如xxxx问题n多”。

申论写作要注意语言的规范,也就是通常讲的既不要大报头条似的语气,更不能写成小报花边似的语言,需要的是一种文风正规、严谨的写作方式。

一般来讲,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语言规范的问题不大,但是用词的规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考生应该注意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下面这句话,

保护好知识产权也是对产权人物权的一种保护,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

在这里用“社会公平”就不妥当,而应该用“社会公正”。因为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实际上也就使一些其他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这不是一个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是知识产权拥有者理应占有其产权利益,这是一个公正不公正的问题。像这样的不经意间的错误是我们考生在考场上应该注意的,更应该是我们考生在平时积累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使用“官方”、“据官方披露”、“官员”等等这样不规词汇。此类称谓,在申论写作中有立场不当之嫌。而要使用“有关部门”、“据相关部门讲”、“有关负责人”等称谓。

试问,人家是“官方”,那您是哪方呀?

下面讲解几个考生容易混淆的词语:

转移支付。这是申论文章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指的是政府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单位或其它政府机关的资金,包括社会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等。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政府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不涉及企业的转移支付,这个词在“三农”问题、缩小区域差距、社会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中经常用到。比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缩小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距。

类似的还有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之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资金和实物的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分配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收入税,财产税,社会福利,救济金等,这也是申论文章中常用到的一个名词。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所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权力寻租。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和谋取各种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包括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等。在申论文章中,有时不用“腐败”一词,而用“权力寻租”,因为“腐败”这个词的外延太广,一些比如公款吃喝、车轮腐败、办事拖沓、官僚主义也是广义的腐败。权力寻租当然也是一种腐败,却是腐败中情节更恶劣的。在很多情况下,用“权力寻租”比用“腐败”就准确多了。

长效机制。这也是申论文章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词语,是指能够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一种机制。很多申论对策是要建立某方面“长效机制”,而不是仅建立某方面的“监督机制”。

最后再说一个非常常见,但个别考生依然认识不清的概念——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词大家耳熟能详,但经常会有考生问笔者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一词出自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常见的固定搭配有:“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 “稳定是民生之盾”等等。

申论文章有可能考到考生不熟悉的词汇,这就要求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在新闻报道等媒体中遇到自己生疏的名词,要留心,要留意。在集中备考期间,可以认真阅读本书。如果对本书所涉及到的申论文章常用名词能够全部理解、正确运用也就足够了。(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作文九:《综合写作技巧:文章结构》900字

智课网TOEFL备考资料

综合写作技巧:文章结构

摘要: 托福写作技巧有很多,在几乎所有的高分技巧中,文章结构都是不可避免的讨论话题。这都是因为文章结构在托福综合写作中所占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想要拿到托福综合写作的高分,就必须要注意文章的结构。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托福考试写作技巧吧。

在 托福 考试的官方指南中明确提到,出题方希望考生能够在开始作文前,重读阅读文章并通过和听力笔记的对比,完成一份简单的提纲性材料。(Before you start writing, briefly reread the passage, consult your notes, and make a very brief outline of the points you wish to make.)

因此,我们很清楚的能够看出,出题方对于考生提出的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希望考生能够给出的是一篇结构清晰和合理的作文,而这一点在之后的范文分析上能够更清楚的得到肯定,在“指南”所给出的五分范文的评价中,很明确的表示了对于工整和清晰的文章结构的赞赏。(The writer is very specific and has organized his points so that they are parallel with one another: in each of the supporting paragraphs, the lecturer’s observation of what really happened is given first, then explicitly connected to a theoretical point from the reading.)

不少考生对这种对仗式的文章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八股”文章没有任何新意,没有特点。但是恰恰是着中国文章结构则在托福考官眼中明确的体现了考生思路的清晰,所以才会得到高分。

以上就是小编对综合写作技巧之文章结构的讲解,希望对同学们的 托福考试 有所帮助。大家一定要早准备!通过积累,一定会有所斩获!

相关推荐:

了解出题者的理论才能助托福写作提分

如何解答托福独立写作中的教育类话题?

可以帮你的写作拿高分的十个句型

相关字搜索: 托福写作

作文十:《理论性文章的写作技巧》3100字

一、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

写文章,首先要定主题。主题定得好,就有可能写出有意义、有深度、读者感兴趣、愿意看的理论文章。理论文章的主题从哪里来?不是从头脑中来,而是从实际中来。因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离开社会实践,就没有理论,牵强写出来的所谓理论文章只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则到原则。这样的文章,不可能写得通俗易懂。因此,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从实践中发掘主题。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结果。如果我们头脑中树立了从实际出发、为实践服务的观念,我们就会自觉到实际中去挖主题、找材料。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矛盾和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理论工作者如果不去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那就是回避矛盾和严重失职。一些读者对理论文章没兴趣,不是理论本身没有魅力,而是理论文章离群众太远。如果理论文章的内容多是一些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东西,多是一些为广大群众所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再通俗易懂,群众也不会欢迎。这就要求理论的内容必须反映与社会生活、群众思想有密切联系,并为广大群众所关心、感兴趣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老百姓有许多困惑和不解,需要有说服力的解答,以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理论文章如果不触及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就好比“隔靴搔痒”,没有意义。因此,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摸准时代脉搏,把握社会主流,研究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让理论文章谈改革的理儿,说生活的事儿,讲群众的话儿。

二、要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构建体系

理论文章需要有一定的体系结构。不然,仅把一些支离破碎的材料和观点毫无逻辑地堆在那里,既不通俗,群众也看不懂。文章的体系结构所表现的逻辑关系,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量。许多好的文章,既用道理说服人,又用逻辑征服人。它的逻辑就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读者钳住,使你无法脱身。所以写文章一定要讲逻辑。但是,逻辑有主观先验的逻辑,有客观对象自身的逻辑。要写出通俗易懂的理论文章,不能主观先验地建构逻辑,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和人民群众的思维逻辑。

文章要写得通俗易懂,就要对事物运动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抓住本质的联系,并从这种本质联系出发来建构文章的体系结构。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比如,他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分析就是这样,通过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透彻分析,发现了它的本质特性是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抓住这种本质特性来阐述,就把一个复杂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大家看了感到是那么回事。

理论文章要写得通俗易懂,不仅要按照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建构体系,还必须遵循读者的思维逻辑。应该说,人们思维的逻辑往往和客观事物本身的逻辑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尽相同。所以,写文章要考虑到给什么人看的问题,要考虑和照顾到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文章的逻辑体系要既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又便于群众理解接受。写文章是要给人看的。如果作者高高在上,只管说自己的,硬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群众,即使文章结构再好,群众也看不进去。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报告反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文章的作者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那是万万不行的。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放下架子,考虑对象,按照群众可以接受的思维逻辑构建体系,把事物自身的逻辑和人们思维的逻辑很好地统一起来。

三、要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

语言大众化是理论能够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必备条件。理论文章语言生动鲜活,引人入胜,具有强烈说服力和感染力,群众当然愿意看,而且看得懂。在这方面,小平同志是有很深的功夫的,他的话不多,但使人听了句句入心入脑。为什么?除了他讲的内容合人心之外,就是他用的语言是大众化的。比如讲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不对,一些人很可能就从理论根据、事实根据、价值取向等等讲起,可小平同志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说明,一下子就把问题讲清楚了,老百姓既听得明白,又感到亲切。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我们要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非努力学习群众的语言不可。

理论有时是比较枯燥的。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升华,虽来源于实际但高于实际。因此,群众和理论之间有时确实就像有一层“窗户纸”一样,距离虽近但无法沟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有着连接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功能。只要运用得当,就会在瞬间捅破这层“窗户纸”,架起沟通的“桥梁”,既通俗易懂,又增加文采。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毛泽东同志学习。毛泽东同志是运用比喻和典故说明深邃哲理的大家。例如,他用“小脚女人”来说明胆子小、速度慢,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用“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去尝一尝”来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游泳中学习游泳”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用“解剖麻雀”比喻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如此等等。不仅使群众理解了理论,而且使这些句子成为至理名言广为传诵,经久不衰。

理论有时是复杂的。要把理论文章写得通俗,让群众看得懂,必须尽量根据理论的本质特征,最大限度地将其简单化,使群众能够一眼就知其所以,一下就抓住实质。在这方面,我们党有着许多光辉的范例和经验。比如,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为“实事求是”,把毛泽东哲学思想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把邓小平理论解决的重大问题概括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等。精当的概括,往往使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理论显得清晰、明了,很容易被群众掌握和理解。我们写理论文章,也要善于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规律,力争多用简洁、明了、概括的语言,教给群众深刻复杂的道理。

四、关键在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生活积累

理论文章要写得通俗易懂,作者必须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多学点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科技知识等,多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锻炼,以深化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素养。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理论工作者应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去抓那些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为改革出谋划策,为发展催马加鞭。这样的文章,才能写出中国特点,写出改革气派,才会言之有物、通俗易懂。

文章要通俗易懂,写文章的人必须着力研究透自己所要表达的问题。理论只有透彻才能服人。理论工作者只有在理解上深入,才能做到在表达上浅出。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帮助别人理解它。很难想象,作者自己没有研究清楚的问题理论上能够表达得通俗易懂。因此,理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想不透彻不说、说不清楚不写、人云亦云的文章不做,潜心研究问题,在真正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并能提升到理论高度的基础上,再用合理的方式去解释、表现它,而不能一知半解、牵强附会,更不能装腔作势。

理论文章做到通俗易懂,绝不单单是一个表达方式问题,而是一个心里有没有群众、愿不愿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是一个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问题。理论工作者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根据群众的思想特点讲清道理,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循循善诱,把理论文章写新、写实、写活,发挥理论文章引导社会思潮、推动社会进步、鼓舞群众斗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