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日语学习 >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1-05-08 10:30:21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凸显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贫困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贫困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所在。并根据具体问题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包括因为物质条件的落后产生的自卑心理,由于安全感的缺失而导致的自我封闭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家庭贫困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并成为了校园里的一个“弱势群体”,党和政府对这些“弱势群体”高度重视,并要求各高校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因此,高职院校承担着对这些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成才的重大责任,因此,怎样使他们“脱贫”,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引导,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思索和研究的问题。由于家庭贫困,这些来自农村、边远山区的学生们往往显现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来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引导贫困学生正确面对贫困,走出心理压力,使他们乐观向上,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这些贫困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通过教育引导,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作用,最终形成“自助、互助与助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
  笔者针对贸易金融学院的贫困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测试,主要包括在校的三个年级,覆盖了国贸、电商、营销、物流、金融、理财六个专业。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去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264份,有效率为88%。
  1.2 调查方法
  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此外还通过本人访谈、其他同学询问、座谈会等其他方法获得的重要的资料信息。问卷的题型主要为客观选择题共30题,内容围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展开,答题时间约为10分钟。
  1.3 调查结果分析
  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人数女性贫困生明显高于男生,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学院的专业以文科为主,女生在比例上占有优势;从专业类别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贫困学生人数最多,占比为33%,国贸和金融专业居中,占比分别为21.2%和18.9%,其他三个专业相对较少。各专业的人数差异主要是由于招生性质的不同导致的,六个专业中只有物流专业是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国贸、金融两个专业是省内省外平分秋色,而电商、营销、理财三个专业主要是面对省内中职院校和对口单招的学生,这就表明了,招生范围的大小与贫困学生的人数从一定程度上成正比,而中职院校和对口单招的生源多为江浙地区、东部沿海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从贫困情况来看,一般困难的学生占比较大,为76.1%,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最少,这主要与贫困学生的认定要求息息相关,如特困学生认定的标准为:孤儿、单亲(父母一方去世的)、残疾、低保等。
  从贫困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人数占比为54.9%,边远山区的为20.8%,城镇的比例为24.2%;家庭月收入水平也是层次不齐,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仅为10.2%,大部分集中在中间档次,1000-2000元占比为67%,在1000元以下的为22.7%。从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了来自该地区的贫困学生队伍庞大,而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多为孤儿、单亲或者因病致贫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助或者亲友接济。而家庭人口的多少对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当问到目前感觉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哪里时,有36%的学生回答是来自于学习的压力,28.8%和25.4%的答案则是来自于生活和心理,9.8%的学生认为是情感方面。该组数据表明,虽然这些贫困学生物质基础较差,但是他们仍然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无形压力的背后却是无穷的动力,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大学生活。从参与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30余位同学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荣誉。
  从心理障碍的程度一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程度上感觉到自卑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其中,很自卑的比例为11.4%,自卑的比例是35.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贫困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群都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内向,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甚至有的学生有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合群,独来独往,不太关心其他人,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差等,正是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才会进一步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
  2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并不是求学生涯的终点,而是新的征程的起点,因此,从进入大学开始,他们就为自己制定了生涯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参与活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升学就业等都是他们关注的问题,问题多了自然压力就在无形中形成了。对于贫困學生来说,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些坎坷和磨难,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坚韧不屈、不服输的性格,但是面对大学中形形色色的人群,物质生活的差异性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2.1 因为物质条件的落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这些贫困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地区差异较明显,有的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而有的学生的家乡还处在精准扶贫阶段,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帮扶才能确保温饱,在这些地方成长的学生往往各方面能力也较低,他们谨小慎微,久而久之性格也变得内向。进入到大学后,面对大熔炉的洗礼显得无所适从,看到身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穿名牌,挥金如土,在同学面前分量十足,再看看自己连学费都要拼凑,自卑心理油然而生,久而久之,这样的落差感让他们逐渐迷失在自己的不足方面,而忽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所在,渐渐地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