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雅思学习 > 人文关怀:高中语文里的一股暖流

人文关怀:高中语文里的一股暖流

时间:2021-04-08 09:46:09 来源:学生联盟网

  语文课程的性质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许多变相的、“精致”的工具论依然盛行。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那人文关怀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尊重学生的精神存在价值。
  一、人文关怀在朗朗书声里
  体现人文的方式最好的是朗诵和演讲,再大一些就是辩论赛。能够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去读文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次人文教育。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独特声音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此时的朗读是真正源自于学生自己的心,能用心读,用读来穿针引线,把课堂上的语文味读出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扮演一个答疑解惑传递知识的人,更应该还原为有血性、有思想的人。一次教学《江城子》,学生动情朗诵几近哽咽了,笔者也感染在这种情绪里。可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来:“既然苏轼如此深情,那为何三年以后,就跟别的女子在一起了?况且,这三年还是因为守孝的!”当这个男生的声音响起,这是因为对爱情、思念的怀疑,也是对读的一次思考、对人文的一次考量。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这个问题既然来了,就得解决。
  笔者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让人文情怀在学生在碰撞。一个小组的学生说,从来没有人规定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其次一切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非黑即白。不爱一个人也可能怀念曾经的岁月。学生的发言感染了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他们会有自己对人文的理解。在这样的铺垫之下,他们分析着此时思念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他们拿出“苏轼被贬”等时代背景,系统分析了此时的怀念极有可能非常深切。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学生对于爱情的看法,也更加深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人文关怀在文本解读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注重的就是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翻译的掌握,对个人情感有些弱化。但有些文章的情感巧思已經远超过对人物的歌功颂德,必然祭文、墓志铭之类,这些应该是对人文比较好的体现了,可惜都无法或者说没有时间去让学生体悟。这种人文的落空使得学生更加机械地只想记忆知识点,而不是更贴近人物本身,了解那个年代的情怀。教师就得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思想渗透,比如,讲到《陈情表》等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讲到《我心归去》等文章时,教师要重培学生对自故乡和祖国的责任感。讲到英罗素的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时,则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情观、学习观等的教育,引导学生要把好好学习,追求知识和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一种责任。而讲到屈原的《渔夫》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屈原,司马迁和渔夫的选择展开激烈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屈原以死明志体现了对祖国的责任感,司马迁以生践志体现了对历史的责任感,而渔夫则是逃避责任的一个典型,和大诗人陶渊明一样!
  教师要把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一节课,没有教师能上出一模一样的效果。所以教师本身的人文特质感染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三、人文关怀在课堂的追问中
  有什么样的人文关怀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提问,追问更是对人文的一次深情叩问。精简为一条清晰的线索。比如在教学《阿房宫赋》的时候,在理清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式后,教师问学生哪三个字是文中最重要的词眼。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抓住,奢——亡——鉴三个字重点分析,让学生理解得很清晰。这三个字,在学生文人教育中的分量同样很重。对一个个体而言,这三个字,可以让他们树立人文、树立三观。再比如教学《李将军列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三个问题:(1)李广为什么乃最名将?(2)李广为什么卒无功?(3)为什么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三个问题最后明确司马迁写李将军列传是赞德、鸣冤、抗争。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充联系生活,体悟生命,拓宽视野,完善人格。追问就是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理性直面人生,思索当下生活,寻找到精神家园。
  追问之前要引导学生关注,有输入才有输出。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师可以学生关注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曹雪芹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一系列描写,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外貌出众、精明能干却又心狠手辣的女子。这时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是存在的,这反映了人性丑陋的一面。课堂揭示假丑恶,是为了更好的珍惜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这样的关注,既让学生品味了《红楼梦》经久不衰的魅力,又理性的理解了人性的多样化。既然要彰显其人文性,必须“人文”地理解作者。若是学生只知晓一点点关于作者关于背景及年代的知识,要能领悟文章的人文性是有很大难度的。毕竟,隔空喊话是费劲的。巧妙的追问、把握时机的追问,人文的关怀会在语文课上彰显出来。
  四、结束语
  人文性的实施有难度,毕竟一节课结束,学生还要面对考试,但是长期的坚持不与考试相违背。很多试卷的答案,连老师都啧啧称赞的精妙的答案。学生总是扔出两个字“语感”。其实这就是一种人文素养在学习生活中的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