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 生态文明建设 每个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5600字]

生态文明建设 每个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5600字]

时间:2019-12-19 09:24:2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5600字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既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拓展和匡正。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或有的同志所认为的仅仅是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而是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涉及观念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多方面。我们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贵阳实际,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的总抓手和切入点。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贵阳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党的十七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是执政理念的升华。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对我省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调整。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城市,贵阳也于2000年提出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决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次,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内涵有很大的丰富,层次有明显的提升,顺应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贵阳多年来一直力图赶超发达城市,虽然目标未能实现,在有的方面包括经济总量上的差距逐步扩大,但贵阳空气清新,是地球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较好的中心城市;夏季气候凉爽,凉风习习,令人极其舒适;纬度合适,海拔适中,几千年来没有发生过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非常适合人居,等等。生态优势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最大的本钱、最大的希望。我们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借鉴成功经验,集中力量把贵阳打造成一个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旅游的生态文明城市,世界上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人,就会到贵阳投资、旅游、居住,贵阳一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个城市好不好,不能只看城市的GDP,还要看城市居民生活得是否幸福。一个人要幸福,当然要有一定的收入水平,但幸福感与金钱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国际上幸福指数高的国家,并不一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要用更多的精力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环境、生态环境。贵阳老百姓尽管收入赶不上其他许多城市,但也能生活得很幸福。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从定性上讲,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就是要始终保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二是生态产业发达,就是要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三是文化特色鲜明,就是有突出的城市个性,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凝聚力强的城市精神;四是生态观念浓厚,就是公众生态伦理意识普及,生态化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五是市民和谐幸福,就是居住舒适安全,出行方便快捷,公共服务质量良好;六是政府廉洁高效,就是党政责任体系完善,执行力明显加强,市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从定量上讲,要建立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民生改善指标、生态文化指标、政府责任指标等,以此衡量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度和成效。

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

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中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

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龙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关键的是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城市定位。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通过绿地、湿地、公园、森林、湖泊等连接各片区,彰显“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特色。要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划定贵阳的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划定空间“红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安排,包括招商引资项目,都必须服从生态文明城市的功能分区。与此相应,要改革对各区(市、县)的政绩考核办法,根据各地实际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对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不以GDP、投资、工业、财政收入等为主要考核指标。

强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交通基础设施仍是制约贵阳发展的重大瓶颈,要素流通不畅,经济生态系统与交通循环系统没有有效对接,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割裂。要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建设,重中之重是建好贵阳环城高速公路,真正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系统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贵阳启动了“畅通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结构。届时,贵阳的交通将会有很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将会发生很大变化。所有这些,都是打基础、利长远、惠及人民群众的事,看准了就要义无反顾、强力推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是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贵阳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突破口,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健全领导体制,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可能逾越工业化阶段,但走传统的老路,透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靠拼资源、拼消耗,肯定走不通。要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即生态文明的工业化路子。一方面,要做大增量,建好高新技术生态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提升存量,运用循环经济模式来提升、改造资源型产业。目前,一些高污染企业正在向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不管这些企业能提供多少GDP和税收,凡是不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不符合环保要求,一律不得引进。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

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在措施上,要适应新的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创新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防治大气污染、保护水源和森林、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强化执法,做到有法必依,真正在贵阳形成“破坏环境就是犯罪”的浓厚氛围。贵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和环境保护法庭,受理了涉及环境保护的多起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引起了强烈反响。要创新经济手段,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大幅度提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成本,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创新行政手段,整合相关资源,强化行政职能。我们将原来的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三个管理处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两湖一库”管理局,切实履行起“两湖一库”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不再搞旅游创收在内的各类经营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尽心竭力解决民生问题。我们认真贯彻十七大“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精神,结合贵阳实际,提出实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在对象上,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在态度上,把老百姓的“难事”当成党委、政府的“要事”,把老百姓的“关注点”作为党委、政府的“着力点”,把老百姓的所急所盼作为党委、政府的“所干所办”。在效果上,要特别注重老百姓的感受,把老百姓的评价、感受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准。比如,我们评价卫生部门的工作,不仅仅看你今年盖了多少医院,增加多少医生,更要看老百姓感觉看病贵不贵、难不难;我们评价公安部门的工作,不看你今年破了多少案,破案率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关键要看老百姓的安全感提升了没有,看女同志出门担不担心项链、耳环、手袋被抢,等等。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一个城市只要生态文化浓郁,即使经济总量不那么大,现代化摩天大楼不那么多,也能成为魅力独特、令人向往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把生态文化具体地渗透在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一座城市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决定了这座城市最终能够走多远。我们提出要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的城市精神来培育和实践。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修文县龙场镇悟道三年,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这是贵阳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倡导“知行合一”,就是要剔除其唯心主义的内容,发扬其积极的方面,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周恩来总理60年代在贵阳花溪寄语:“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胡锦涛同志1988年明确要求贵阳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协力”就是贯彻周总理“加强团结”的要求;“争先”就是贯彻周总理“后来居上”和胡锦涛总书记“做表率、走前列”的要求。争先恐后,争着“做表率、走前列”,唯恐落在后面。要通过培育和实践“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对贵阳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创新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严密严格的责任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创新,必然要求体制机制必须创新,才能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道德行为,更重要的是利益调整行为。一个地方因保护生态而使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老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甚至比较困难,如果受益方不对其进行补偿,这种行为就持续不下去。因此,必须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让生态保护受益主体向生态保护实施主体和受损主体支付一定经济补偿,调动各方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依法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二是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抓紧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主体多元化,涉及民生、生态环境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主要由财政保障,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公交、煤气、污水处理等公益性质的经营性项目,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其他经营性项目要搭建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努力激活现有人才,在全市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在人才问题上,要大气,有识才的远见、聚才的气魄、用才的胆略、选才的良策;要大度,能容有缺点也有特长的人才,能容敢于持相反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才,能容犯过错误但勇于改过的人;要大方,舍得激励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力。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以后,必须建立严密、严格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负起责任。靠什么来落实责任呢?第一,要靠内省,就是要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干部与普通老百姓的区别在哪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相比,就是领导干部承担的责任要比普通干部大得多,而且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履其责。全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承担起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程中应尽的责任。第二,要靠外力,就是要加强约束。一方面,要有上对下的约束,就是通过领导部门把责任层层分解。当责任分解到具体的人身上,责任就会变成一个很清晰的压力和动力,使人想方设法去履责。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市委按照“项目负责制”的做法,进行责任分解,将每一项任务包干到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另一方面,要有下对上的约束,即老百姓的监督。要把所有工作置于群众全过程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增强对责任的约束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我们应当履行什么责任向群众说清楚。比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实施方案、“住有所居”行动计划,我们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履职履得怎么样,请群众来打分,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准确。建立责任体系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各级各职,包括各位市级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区(市、县)负责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形成人人负责任、事事皆落实的良好局面,扎扎实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作文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1300字

人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 ——我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教学设计

一、教材任务

人民教育出版社贵阳市地方教材《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初中版)第一章第2节“生态文明城市——贵阳人共同的追求”中的第1课时“我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

二、学习方式:

本课题是探讨“我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课本通过不同人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展开论谈、分析观点,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心智,唤起学生身为贵阳人对生态文明城市有什么样的畅想而展开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各自观点汇集整理并写成报告。在本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贵阳市现有情况的了解及对贵阳市未来规划的畅想,将已有的经验充分发辉,聚集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生态、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文明、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生态文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地分析教材材料理解什么是生态?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 理解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从而畅谈自己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的什么样的?自己心中的生态文明城市与他人的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从事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畅谈、设想、讨论、汇报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合作和交流,充分展示学生主性、合作性,知识的积累性及学生们“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分析、讨论、畅想的基础上发表自身观点,学会说理。体现学生情感、情操及良性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地、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与合作,让学生们将自身或小组观点进行汇报,培养其全作能力及表达、汇总能力。

四、教学重点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生态文明城市?各自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是什么样的?怎样将自己心目的生态文明城市或小组合计的生态文明城市表述汇报出来并将其拟议成文。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知识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讨论问题的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形态。

五、教学难点:

各自心目中的生态是什么?、文明是什么?生态文明是什么?自身的生态文明概念与他人的有什么异同?作样将合理的生态文明观点进行分类、汇总,将之条理化、理论化。

(1)关于我们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强调“和谐,“和谐”是生态文明之魂: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心灵的和谐,才构造和谐的文明城市,才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我们的家乡在贵阳,要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之城是贵阳市发展的目标,是我们贵阳市人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2)在研究利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生态文明城市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议说纷纭,将自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畅想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对照从而更合理地总结归纳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3)对我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要使学生体会到: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在“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我们贵阳人共同的愿望。

由单一的、个体的思想观点通过活动互相交流将之汇集成较为科学化、理论化的概念,这是初步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的重要的思维内容,又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作文三:《浅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3300字

【摘 要】以生态文明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应该是有远见的城市,因为它代表着未来,如果能够建设起新型的治理制度,它可能就会成为未来时代的中心;如果它能够集中力量形成针对着环境和资源节约的研发实力,形成辐射区域以及全国、全球的环境与资源节约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能力,在生态文明即将到来之际,为未来成为生态文明中心做出准备。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环境和资源节约

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很多国家也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如美国的克里夫兰、德国的埃尔兰根、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城市,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而我国有些城市保持着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夏季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灾害罕见,比较适宜人居。这些城市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维系着一种自有的人文生态系统。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生态文明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应该是有远见的城市,因为它代表着未来,如果能够建设起新型的治理制度,它可能就会成为未来时代的中心;如果它能够集中力量形成针对着环境和资源节约的研发实力,形成辐射区域以及全国、全球的环境与资源节约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能力,在生态文明即将到来之际,为未来成为生态文明中心做出准备[1]。这样的城市应该是:第一、追求幸福指数的城市,而不是追求GDP的城市;第二、发展以生态保护和环境节约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利用现有的城市需求,完成最具有环保优势和资源节约优势的城市建设规划,以此来诱导企业向环境与资源节约产业方向转换。第三、培育和输出生态产业,以自身的生态治理能力培育生态技术研发能力,推动生态产业不断发展;第四、用公共财政手段推动生态文明行为,对环境保护组织等社会组织进行财力投入,对生态和资源节约产业和需求,进行有效的补贴,提高公共环境消费水平。

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重要关系和问题。

1、树立“生态成本观”

十七大代表黄兴维在讨论十七大报告时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牢固树立三种观念。

――生态成本观。生态环境是最珍贵、最有限的发展资源。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生态账,决不能以环境成本扭曲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决不能干向子孙后代“征税”,转嫁生态隐性负债的蠢事。

――环境大局观。一切以大局决定取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决不搞只顾GDP增长而不顾生态环境、局部污染全局、上游污染下游的事情。

――绿色政绩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载体,作为衡量发展成效和政绩大小的一把尺子。无论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办法,都必须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不急功近利,真正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青山上[2]。

2、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

彻底放弃大量消耗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资源,减少生产和生活行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协调与平衡,最终使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二、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各个方面

生态文明拓展和提升了既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路径:致力于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实行避免生态破坏的制度安排;提倡尊重自然规律,抑制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建立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本着这样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不仅仅是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而具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

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划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划定空间“红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办法,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考核,不以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等为主要考核指标。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实现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统一,以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着力构建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区域的循环网络,形成顺畅的内外循环,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突破口,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不可能逾越工业化这一阶段,但继续走透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老路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做大增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提升存量,运用循环经济模式提升、改造资源型产业,建设好生态工业园区。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创新法律手段,把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和环境保护法庭,通过审理涉及环境保护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创新经济手段,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大幅度提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成本。三是创新行政手段,整合相关资源,实行政企分开,强化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既对自己负责,又对他人负责,既对当代负责,又对未来负责;生态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化也是一种行为准则,要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城市,应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把生态文化渗透到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总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们要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出自张耀辉的《浅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2]十七大代表、河南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在讨论十七大报告时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3]出自胡锦涛总书记的党的十七大报告.

[4]出自胡锦涛总书记的党的十八大报告.

作文四:《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56600字

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

法治化之路越走越远

一点

从2007年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大决策至今,贵阳市一直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笃行者,将其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年来,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城乡老百姓理解生态文明,接受生态文明,推崇生态文明,逐步形成健康、环保、文明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逐年攀升,生态文明建设教材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企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生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品牌正“唱响”世界。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成为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会议品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正式成为贵阳的两张新“名片”。 而加强法治建设、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回顾我市多年的立法进程,从未懈怠过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我市现行有效的71部地方性法规中,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绿色法规”共23部,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三年前,贵阳市人大更是首开全国先河,为“生态”立法,制定了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将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超时默认制度、舆论监督规定等内容写进地方性法规,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年来,《条例》及其20余个相关配套法规为贵阳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规范、保障和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规系列,涵盖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并贯穿了目标确定、任务分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责任追究等全过程。为确保法规的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条例》深入实施,通过将环境公益诉讼从理论研究层面落实到法律制度建设层面等,多项前沿性创举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全市认真执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等,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各级政府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严肃整治和处理各种违反行政管理规范的行为等。司法机关坚决依法惩处不符合《条例》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两湖一库”等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生态植被保护良好等,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年来,《条例》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法律价值,使之得到制度性和法律性保障。当然,这还仅仅是个良好的开局。在《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强调,当前《条例》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入新的阶段,必须根据实践需求抓紧修订和完善《条例》。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启动《条例》的修订工作。由此,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治化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速读

·焦点

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落幕

9月13日,规模宏大的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落下帷幕,参展企业达1346家,比上届酒博会多526家,采购商6109家;展示面积达8万平方米,总人流量超过22万人次;贸易合同金额达553.6亿元,其中茅台集团达成贸易额占酒博会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成为最大赢家。

此次展会规模大,完全达到国家对国际性展会的要求。不但吸引了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酒、汾酒、董酒等国内知名白酒企业,还引来了包括拉菲、拉图、木桶、玛歌等境外11家世界知名酒企业参展。

构筑精神高地 孔学堂落户贵阳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高地”。9月28日,贵阳孔学堂落成暨孔子行教雕塑揭幕仪式在大将山麓、花溪河畔隆重举行。孔学堂地处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段,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占地13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因袭宏伟、大气的汉唐风格,并融入贵州地域建筑元素。主要建筑包括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主要功能是讲学、研究、修习,兼具祭祀、礼典、典藏等功能。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在落成仪式上说,贵阳建设孔学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贵州省委、省政府“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要求的重要助推力,将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重要基地,为提高本地党政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官德”境界提供重要平台。从孔学堂的建设,我们看到了“贵阳速度”,感受到了贵州、贵阳在西部大开发中正在迅速崛起。

·综治

3000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年内上岗

10月26日,贵阳市视频监控平台项目宣布开工。至今年年底,贵阳市将在市主次干道路口,广场、车站、复杂场所等重要场所进出入口安装3000个200万像素的高清监控摄像头。新的视频监控平台在集纳了前期已建监控探头资源的基础上,将建立视频专用网络,在重要场所、路口、路段及城区内制高点建立监控前端。所有监控画面和录像,将统一进入贵阳市视频监控平台,使得该平台具备事件检测、智能检索、人脸识别卡口、交通数据、信息发布、数据中心和GIS平台等作用。

·体育

2012国际贵阳山地自行车赛

9月26日,2012贵阳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在金阳新区贵阳一中体育馆隆重开幕。本次赛事为国际自行车联盟一类洲际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省体育局和市政府主办,金阳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体育局承办。本次邀请赛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顶尖运动员参赛。赛事分为国家级别青年组比赛、国际短途越野赛、奥林匹克越野赛三个项目,均为泥地竞速赛。选手们于9月27日、28日两天在位于金阳新区的专用比赛场地内展开激烈角逐。

·旅游

贵州草海湖迎来第一批越冬黑颈鹤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7日透露,今年第一批到草海湖越冬的黑颈鹤比往常提前一周飞抵当地,目前已观察到70多只。

黑颈鹤是高原独有鹤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草海湖位于贵州西北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

自治县,紧邻县城,是黑颈鹤和多种候鸟的越冬栖息地。据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阳关山观测点观测员李洪勋介绍,今年的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四上午11时许,黑颈鹤提前一周时间翩翩飞抵草海湖。当天飞来的黑颈鹤是9只,灰鹤是11只,从18日至25日,飞回草海湖的黑颈鹤已达70多只,灰鹤近100只。往年要11月份才飞来的斑头雁、鸬鹚、赤麻鸭等国级二级保护鸟也提前开始飞回草海。

贵阳“温泉季”29日启幕

以“温泉·养生·产业”为主题的2012中国·贵阳温泉季活动将于10月29日启幕。此次“温泉季”系列活动将从今年10月持续到明年4月,期间将推出温泉品鉴、温泉文化展示等活动。在10月2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将举行微电影《贵阳,我爱你》开拍仪式、水上芭蕾、独竹漂表演等活动。

为给此次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市将推出《贵阳有你》“温泉季”全媒特刊,全面介绍贵阳的温泉旅游资源和“温泉季”系列活动。

·区市县

云岩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固基”

作为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云岩区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社会治安任务十分繁重。该区区委、区政府从抓基层、打基础入手,多层次构架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防控网络,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接处警64599起,比去年同期减少7686起,下降10.64%。平安建设的稳步推进该区为幸福云岩的打造夯实了根基。

云岩区一是大力增强辅警力量,在辖区重点地段、部位和治安乱点安装视频探头,对易发案地段和背街小巷实行24小时监控。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单位投身防控网络,让云岩区绝大部分企业、单位均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三是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广泛发动退休同志、低保人员、居民小组长、单位内保人员、物业保安及沿街门面的从业人员开展“红袖标”义务巡逻。

通过努力,云岩区齐抓共管推进平安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云岩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27.94%。

开阳县:

实现工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4%

今年前三季度,开阳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6.87亿元,同比增长21.5%。

今年开春以来,开阳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重点行业生产持续运行、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磷化工产业向集约化转变、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四项工业“共赢”局面,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加快。

据悉,通过争取煤调基金补贴、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扶持等措施,开阳县33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稳定在76%左右;通过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推进节能项目申报,加强对黄磷渣、黄磷尾气等废渣、废气的综合利用,开阳县规模以上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到1.45吨标煤,同比下降10.49%。

重要讲话

深刻融入 全面贯穿

——在《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 李 军

三年前的昨天,也就是2009年10月16日,贵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这是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法治化进程的一件大事。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对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制度安排作一个展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条例》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条例》有几个特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是首创性。是国内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包括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超时默认制度、舆论监督规定等内容,都是首次被写进地方性法规。二是系统性。不是某个单项或者几个单一的方面,而是贯穿了目标确定、任务分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责任追究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涵盖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三是前沿性。提出的很多措施比较超前,充满了创新精神,比如“社区支持农户的绿色纽带模式”就是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贵阳把环境公益诉讼从理论研究层面落实到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这是一大前沿性创举。四是实践性。完全从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际出发,有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供规矩遵循,有的是把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固化为法规条文,操作性非常强。因此,从颁布以来,各方面对《条例》的评价都非常高,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肯定。

从市人大执法检查来看,《条例》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条例》的理念、思路、要求、办法转化成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和具体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条例》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具体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法规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鲜明的引导功能。贵阳市颁布《条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形成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导向。这些年来,全市以《条例》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极大增强了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二是强制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作用。这些年来,全市认真执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绩效考核办法,使行为和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对不符合《条例》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以《条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坚决依法惩处。三是监督作用。这些年来,全市涉及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都通过听证、论证、专家咨询或者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依法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及国家机关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情况进行舆论监督,将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确保了行动的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就市人大来讲,针对《条例》执行定期开展一系列督促检查,监督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四是惩戒作用。对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来讲,法规既是惩治违法行为的武器,也是自我约束的“戒尺”。《条例》要求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严肃整治和处理各种违反行政管理规范的行为,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强化了公众特别是公职人员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

总之,《条例》是个纲,纲举目张。在一定意义上讲,在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框架内,这个《条例》就是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根本大法”,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目标、原则、措施,凝聚了强大力量,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大作用。

二、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修订完善《条例》

《条例》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实践形势与三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抓紧进行修订和充实。一是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有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作了精辟阐述,党的十八大将对此进行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安排部署。二是经过五年努力,特

别是《条例》通过后的三年来,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了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任务、公众意识都有了新的变化,《条例》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三是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条例》必须根据形势和实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修订完善。

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中央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各种建设的基础、支撑和保障。离开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就无法持续、协调地进行。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条例》修订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准确界定《条例》涵盖哪些内容、不涵盖哪些内容,用什么来串起整个篇章和具体条文,真正把“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八个字充分体现到《条例》中。

二要根据实践的推进及时完善相关工作内容。有些工作过去没有开展,凭空想象不出来;有些问题过去没有发现,现在需要亡羊补牢;有些做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就要及时补充到《条例》中去。比如,三年前没有开发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现在有了,考虑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就要想到相关因素。比如,《条例》第十六条,禁止采矿、采石、采砂的区域里,没有机场及其周边。实践证明,机场及其周边恰恰是破坏最重的、影响最大的。在修订的时候,就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开展“三创一办”,我们在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常态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做法,就要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充实到《条例》的相关条目中去。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修订的时候要注意一一梳理。

三要在增强操作性上下更大的功夫。我们的一些法规条文,往往比较注重要怎么样、要做什么,而对于不怎么样、不做什么如何处置,往往语焉不详。这样法规条文的可执行性、威慑力就会打折扣。因此,在修订过程中,既要从正面细化各项倡导性规定,也要从反面明确违反的惩罚性后果,便于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具体实施,便于市民群众自己对照检查。

三、要实行更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条例》的作用很大,但仅有《条例》是不够的,必须着眼于整个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运转,形成更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导向、制度合力。

一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这次我们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在深入贯彻实施《条例》的基础上,建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法规制度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有不少缺项。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未来五年的立法规划,但是,形势发展太快了,立法规划恐怕还得调整。比如,立法规划里明确要对《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调研立法,可是这几年,贵阳市还建成了观山湖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还将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关湖、百花湖等一批生态湿地公园。这就需要市人大统筹立法规划,制定一个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今后不管建多少湿地公园,这个管理办法都能发挥作用。二是有不少需要细化之处。市人大、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在分解《条例》上下功夫,尽可能完备地制定配套法规制度,让法规制度的“网格”尽可能细、尽可能密,减少漏洞和盲点。一句话,没有的法规制度要抓紧建立,已有的法规制度要努力完善。

二要确保法规制度得到刚性执行。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严格、有效执行。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家思想上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法规理念,牢固树立严格按生态文明法规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生态文明法规的习惯,努力营造人人维护法规、

人人执行法规的良好氛围,让尊重、遵守生态文明法规成为贵阳人必需的一种品格。二是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比如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社会的群众监督作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将执行生态文明法规的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确保生态文明法规得到严格、有效落实。三是要狠抓严厉惩处,不管矛盾有多尖锐,利益关系有多复杂,阻力有多大,只要触犯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只要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都要坚决查处,决不妥协。

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问题,计划手段、强制手段短时期内能够起到显著效果,但不能持久,从根本上讲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参与环保活动的各相关主体自觉、自愿地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行为方式,即,要实现“生态产业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一是要积极开展排放权交易。通过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交易市场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接轨。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期间,贵阳就挂牌成立了环境能源交易所,并通过向息烽县农民代表购买碳减排量,实现了“碳中和”。事实上,排放权交易的实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定污染控制项目、确定污染排放总量、许可证的发放等,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来保证。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大胆探索,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工作,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发展与排放的矛盾。二是要抓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我市开展生态补偿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各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但是,这项工作制度性、规范性、刚性不够,随意性较大,补不补、怎么补、补多少也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说是既靠补偿制度约束,也靠生态道德的约束。下一步,要在细化、量化补偿机制上下功夫,逐步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更多地寻找补偿方和被补偿方的利益共同点。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展代际补偿,把空间上的补偿和时间上的补偿结合起来。三是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通过实行差别电价、阶梯水价、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等措施,加快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益导向机制。当然,电价问题、水价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积极而又稳妥,坚持听证制度,把改革的力度和老百姓的承受程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总之,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条例》通过三周年为契机,形成全方位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全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上的讲话(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李 忠

为促进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高,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增强承办单位办好代表建议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市人大常委会会同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对主任会议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查。

经过各承办部门、督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68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值得肯定:一是建议办理工作更加重视。市人大、市政府更加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我们就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列入2012年度工作要点和议题计划,主任会议还先后4次听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研究建议督办工作;还从168件代表建议中筛选出7件带有共性、受关注面广,内容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权益保障、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城市监控系统建设管理等方面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领衔”督办。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对政府系统办理建议

进行交办,市政府也根据领导工作分工,确定了市长、副市长领衔督办件,每位市长领衔督办代表建议一件,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二是办理责任更加明确。市政府办公厅认真做好建议办理牵头协调工作,认真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责任进行分解,还首次对168件代表建议确定了主办、会办单位,使办理责任更加明确。各承办单位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办理责任,明确办理时限和质量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专人具体抓,形成了比较有力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办理工作的基本进度和质量要求。三是督办工作力度更大。我们在首次实行专门委员会“归口督办”,充分发挥专委会与部门工作联系密切、熟悉对口工作的优势,根据专委会对口联系部门情况,由各专委会开展代表建议督办,形成建议督办工作合力。同时, 8月至9月集中开展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跟踪建议办理工作,促进建议全面落实。四是建议办理质量更高。各承办单位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大部分建议、意见得到真正落实,使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取得到较好解决。从168件代表建议办结情况来看,初步统计列入计划解决36件,权限以外、向上反映8件,解释原因、答复政策17件,目前已经全部办结落实56件、部分落实51件,占63.7%。从代表反馈意见来看,除2件不满意件经过承办部门二次办理代表表示满意外,其余建议代表都表示满意。

虽然今年代表建议取得新的成效,但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个别承办单位认识还不到位,办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尤其一些需要多个部门办理的建议,主办单位、会办单位协调配合不够密切,影响了建议办理整体工作效果;二是少数承办部门与代表沟通联系不够,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电话联系代表多,主动深入走访代表、面商代表较少;三是少数部门在答复上做文章多、研究办理措施少,存在“重答复、轻落实”,导致代表对“答复满意”,但对落实不尽满意;四是一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承办单位没有很好地进行跟踪落实,办理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

《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这就明确地规定了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定的职权,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体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来自各条战线,代表着社会各个阶层,所提的建议都实实在在地反映民情、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本质上体现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等同于一般公民、普通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因此,我们要把对建议办理工作的重视,从领导层面逐层传递到具体经办人员,从文件上、会议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真重视、真办理,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尊重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当作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切实增强建议办理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通过建议办理工作,解决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改进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办理机制,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从今年建议办理情况来看,在统一交办、认真承办、加强督办等方面积极探索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但代表建议办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很强的工作,要提高办理质量,就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一套交办、承办和督办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使办理工作逐步走向

规范化、制度化。

(一)强化责任意识,在落实责任制上下功夫。一是要落实交办责任制。每次人代会一结束,市人大、市政府有关建议工作部门要及时对建议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登记造册。将代表建议分类细化后,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交办,把代表提出的建议分别交由政府职能部门、有关组织研究处理,明确办理要求,落实办理任务,明确办结时限。二是要落实承办责任制。要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同步考核,列入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级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承办处室具体抓,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心中有责任。同时,要落实懂业务、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为具体经办人,专门负责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三是要落实办结回复责任制。各承办单位在领到办理任务后,对代表所提建议要专题研究制订具体办理措施,落实办理责任,及时组织专人办理。代表建议办结后,承办单位要及时起草回复文件,经一把手审签,以正式文件书面回复代表本人并报告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代表收到回复件,认真填写“办理代表建议情况反馈意见表”,若对回复不满意的,进行二次重新办理,直到代表满意为止。

(二)加强沟通协调,在完善沟通机制上下功夫。一是承办单位与人大代表要多沟通。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紧紧依靠人大代表,重视与代表沟通,加强代表联系的建议办理效果就好,代表满意率就高;凡是脱离人大代表,只讲文来文往的建议办理效果就差,代表也很难满意。今后各承办单位要注重“开门”办理代表建议,在办理前,充分了解代表的真实想法和对承办方的具体要求;在办理中,通过座谈会、约见或电话信函等方式及时向代表通报办理过程和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处理难度较大的代表建议,可以视情况邀请代表参加专题调研,参与制订办理工作方案、研究论证具体解决措施;在办理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邀请代表实地察看或通报办理工作情况。通过与代表之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提高建议办理的有效率和满意率。二是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要多沟通。对于多部门办理的代表建议,承办部门要主动协调、多作沟通、紧密配合,主办单位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牵头建议办理工作,会办单位要积极配合,将办理意见告诉主办部门,从而避免出现“多头答复、答复不一”、“主办难办、会办不办”现象,影响建议办理的期限和质量。三是人大常委会与承办单位要多沟通。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各专委会要加强与市政府办公厅、各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对承办建议数量较多的单位要及时了解承办工作情况,搞好协调与配合。特别是对敏感性强、处理难度较大的建议,要协调督促有关单位主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跟踪督办,在强化督办机制上下功夫。一是重点建议领衔督办经常化。要结合每年工作安排,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在认真分析代表建议的基础上,选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选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代表建议中反映比较集中或者多次反映的焦点问题、选择“一府两院”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当年代表重点建议,由人大、政府领导领衔督办,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建议办理工作。二是督办方式多样化。要改变过去督办方式主要靠听汇报的单一形式,把建议督办与人大视察、检查及调研结合起来,组织代表到承办单位视察、检查和调研,听取办理工作情况汇报;把督办与考评结合起来,召开领衔代表见面会,开展代表对承办单位办理建议情况评查;把督办与加强“一府两院”的工作联系结合起来,通过会议、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形式,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代表了解掌握建议办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三是督办工作合力化。要改变过去仅由选任联委一家督办代表建议的做法,把建议督办与各专委的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由选任联委牵头,其他专委分工负责的联合督办机制,对涉及各专委自身工作范围的建议由各专委负责督办。在督办过程中,选任联委要加强代表、承办单位和各专委的联系,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协调并指导工作,努力督促有关单位抓好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同时,各专委要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制度,要求承办单位定期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及时掌握办理进度,

对办理工作不满意的,及时督促承办单位再次办理。四是办理结果公开化。《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代表提出的建议,以及各承办单位办理落实代表建议情况和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情况,都应该是公开的内容。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仅让代表了解建议办理情况,了解自己每年提出的建议所发挥的作用,使代表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支持人大监督工作,还能促进“一府两院”增强人大意识,更加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要积极探索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公开机制,这次评查会后,对这7件重点建议办理成效、办理结果以及代表满意情况,都将通过媒体全面公布,接受人大代表、广大群众对建议办理工作的监督,增强建议办理工作透明度。同时,要注重评查成果运用,及时将督办意见和代表评查结果呈报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领导,反馈建议承办部门,纳入政府建议办理工作考核内容;各承办部门要认真落实督办单位的督办意见和评查组的评查意见,做好建议再落实、再办理工作。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为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情况,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于2012年8月21至31日集中开展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听取了10个区、县(市)和高新区、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20余个部门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部分企业、红枫湖、小菁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运行以及社区相关工作开展等情况,与社区居民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对《条例》执行情况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相统一;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最严厉的法律手段保护生态,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措施: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坚持生态规划引领,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市人民政府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一方面科学制定规划,一方面用制度保障建设。一是编制了《贵阳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和《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目前,正在研究并申报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规划。二是制定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量化为6个方面共30多项指标。三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考核机制。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考核体系。四是制定了《条例》的配套规章。就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等制定了27部政府规章。

坚持创新行政手段,打造高效廉洁政府。市政府致力于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创新行政手段,设立两湖一库管理局。大力加强对“水缸”的保护,确保市

民饮水安全。二是严格建立项目环评审批。对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从源头上把好关。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国率先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组建群众工作中心和群众工作站。五是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49个街道办事处,组建了90个新型社区,减少管理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创新经济手段,积极强化市场引导。一是成立了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举全社会之力保护生态环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资助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的活动及项目。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09年至今,市财政通过多种渠道、多形式安排生态补偿资金10.43亿元。三是加强产业引导,用市场之手保护生态环境。市级财政安排2亿元,设立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引导资金,共撬动1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每年安排近6亿元的资金,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绿色和低碳经济发展。

坚持创新法律手段,努力迈向法治轨道。在加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同时,正确使用法律武器。创新法律手段,成立了环保“两庭”。具有特色的环境审判模式和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引起司法界、新闻舆论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法律专家认为对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法判决的“福海生态园”案件,是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最为严厉的刑事制裁破坏资源保护犯罪的案件,产生了良好的法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成效: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文明城市品牌在世界唱响。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打造了立足贵阳、面向世界的高端论坛,成为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会议品牌。与联合国气候组织合作开展的“千村计划”在联合国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被评为最佳案例之一。贵阳在全球的生态城市形象逐步树立,国际知名度大幅提高。同时,依托自然、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举办避暑季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发掘了贵阳的生态优势。 “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持续强力推进,圆满、精彩、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造了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贵阳生态文化名片。

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广泛形成。目前,全市已有110所学校获得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点的荣誉称号,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100%,《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正式列入中小学教学课程。全市114户企业获得生态文明企业称号,这114户企业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3亿元,比2010年增长47.25%,而同期用电量仅增长20.38%,实现了低碳发展。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限塑、禁磷等要求,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减少垃圾数量、使用节能产品等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态化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全市城乡老百姓理解生态文明,接受生态文明,推崇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的氛围日益形成。

生态文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骨干路网基本建成,桐萌路等四路即将全线贯通。“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城市轻轨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建成并对外开放观山湖公园、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以及筑城广场、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一批公园和功能性设施。成功搬迁中心城区老客车站和一批市场。积极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等。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严打违法建筑、非法营运。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生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稳定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会展、金融、商贸和现代物流业等快速发展,被列为首

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加快振兴工业经济——规划建设了十大工业园区,扩大了贵阳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提高了企业园区集中度。制定了一批重点产业的振兴和发展计划。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了贵州开磷(集团)等绿色发展企业,把工业废物“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循环种养、休闲观光农业、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循环、村寨污水净化处理等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严格控制农药、兽药使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形成特色生态农业产业。

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两湖一库”等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三类。生态植被保护良好:实施“绿色”工程,推进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公益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重点工程。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3%,成为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最好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工业“三废”治理成效明显,关停和搬迁一批污染企业。大气、噪声等污染程度不断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5%左右。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率达95.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创建了一批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白云区、清镇市被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市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十大”民生工程。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被列为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着力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保持严打“两抢一盗”高压态势,连续四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评价:效果显著但仍需完善

综上所述,检查组认为:贵阳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企业、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及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抓住不放;引导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法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涉及思想观念、工作状态和体制转轨、产业转换、社会转型、方式转变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是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长期奋斗。

编者按:10月17日,我市召开《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条例》实施情况,对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制度安排进行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陈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长青,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作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胡海燕、蒋纪鸣、杨明晋、李志鹏,市政协副主席夏钢、石洪出席会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军汇报了《条例》执行检查情况,花溪区人大、清镇市政府、市环保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企业、市民和专家代表先后作了发言。

不忘责任义务

共议生态文明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观点点击

纪 中

赵 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在我国各地环保法庭成立之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更多地停留在学界理论研究层面。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肯定的情况下,贵阳市环保两庭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已经走在了我国的前列,为进一步深化发展,亟需在法律制度层面获得充分肯定和强有力支撑。《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则在区域性范围彻底解决了环保两庭受理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障碍,将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制度专条明确于该部地方性法规中,其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公益组织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条例》生效后环保两庭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成果显示,该部地方性法规从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解决了困扰司法实践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地方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对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乃至中国诉讼制度的特殊贡献。

《条例》出台后,贵阳市中院、清镇市法院共同推出《关于大力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此后,贵阳市环保两庭将一系列新举措运用到各类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8月20日,贵阳市环保两庭共受理各类环境公益诉讼9件,绝对数位居全国之首,且在全国范围占比达到50%以上。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身份涵盖公民个人、NGO组织、行政机关、检察机关;案件类型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涉及水体、土地、大气等各类环境因子;多案引入环保人民陪审员制度;裁判方式务实灵活;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这些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均引起高度关注,于《民事诉讼法》相关诉讼制度修订研讨中得到国家高端立法层面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看,贵阳市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地方性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我国基本诉讼制度的变革发挥了“吃第一口螃蟹”的作用。

通过分析《条例》两年来的适用执行情况,我们认为《条例》在一些具体法律适用节点上尚有亟待完善之处,比如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生态补偿机制具体规定尚不完善,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为此,建议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补强生态建设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细化一些具体条款的操作性。同时,通过在司法生态修复机制以及公、检、法、司、环保行政机关多部门合作联动机制两方面,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强化司法保障力度。

刘 军(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局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为抓手,加强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一是编制生态功能区划。编制了《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并于2009年6月18日实施。《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为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对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二是严把环保审批关。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新增污染,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准确把握建设审批原则,严格环保准入。

三是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联合市督办督查局,督促各单位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开展“严厉打击南明河沿线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对1464家污染源单位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对42家违法单位进行了曝光,并立案查处,处罚金额18.5576万元。

四是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03年至2011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现逐步改善趋势,特别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1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349天,优良率为95.62%。

五是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拟定了《贵阳市“十二五”期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并经市政府印发实施。

六是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确保危险废物依法得到安全处置;推进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的建成投运工作。目前,该中心承接了全市1350多家医疗机构医废的收集处置工作,收集的工业危险废物先做暂存处理,待获得试运行审批后,再进行处置。

七是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体验日”“低碳体验日”等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同时,以“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为载体,深化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孙华忠(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局长):

以保护两湖一库为核心的治水工程是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条例》进一步从法制层面定义了生态文明,一是突出强调规划、环境保护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强调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的规范要求;三是既突出对政府作用的保障,又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四是坚持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为纵深推进治理保护两湖一库工作发挥了领航员、助推器、保护伞作用。

《条例》颁布以来,两湖一库管理局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宣传贯彻工作,一是严把审批关,断绝新增污染。根据《条例》要求,禁批项目15家,引导20多家企业对虽不违反条例规定但有一定污染影响的项目放弃申报。二是加强执法监管,遏制污染形势。共立案查处违法排污行为110余起,收缴罚款230余万元;督促、配合属地政府拆除违法建筑物约

7.8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夜间驻湖值守、巡查,收缴销毁非法网具300多张,放生收缴的活鱼数万斤;协同林业部门协助环保法庭审结破坏森林资源案件83件;加大对重点取水、用水企业及单位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了侵占水库库容行为。三是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环境。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自筹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完成天峰渣场覆膜等19个治理项目;积极协调、配合相关区(市),完成朱家河污水处理厂等24个项目;完成红枫湖黄土寨沟小流域生态治理等16个项目;完成两湖一库22亩生态浮床等2个项目;完成湖滨水淹区生态修复等8个项目。

通过近几年的治理保护,两湖一库2010年至今,水质稳定达到Ⅲ类,部分水域达到Ⅱ类,探索出一条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道路。

任渝生(花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花溪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区实际加强学习培训,深化宣传,多举措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环境。把《条例》列入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人大工作者集中学习;把《条例》纳入普法规划,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展板、编发手机短信、发放《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市民读本》、座谈会、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和《贵阳市南明河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是履行好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职责,助推生态文明建设。1、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五五”普法情况报告时,重点听取了《条例》等相关生态法规学法用法情况。2、常委会在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时,力促《条例》等生态法规得到严格贯彻实施。3、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4、把实施《条例》等相关生态法规情况和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列入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内容。5、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严格控制砍伐火烧迹地林木的决定》,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火灾迹地林木不当砍伐现象。

李 瑞(清镇市人民政府市长):

清镇市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作为全市五大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了《清镇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对干部的考评和对工作的考核上;出台了《中共清镇市委、清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清镇市2012年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近五年全市生态文明创建的目标。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建设铝工业及煤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和百花生态新城,大力推广“六种生态农业模式”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技术优、环保严、循环畅的项目。在生态农业发展推进中,依托裕东、三联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蔬菜、肉鸡、奶牛三个优势产业;建成无公害、绿色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45个。

二是是狠抓以“两湖”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红枫湖、百花湖生态环境保护是衡量清镇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2007年以来,我市采取实施“三大调整”(即调整城市发展布局、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调整行政区划管理),“关、迁、改、转”,推进工程性治理项目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等多种举措,相继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用于“两湖”治理和保护。通过努力,“两湖”水质由2007年的V类、劣V类,提高到2010年的Ⅲ类。

陈小平(贵州民族大学法学研究院院长、贵阳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组副组长):

《条例》实施三年了,从立法的过程和正式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用法的形式确立了生态文明概念

《条例》第一次以立法规范的形式,确立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这是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一大突破,对今后的有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立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

《条例》首次将环境公益诉讼用法律规范的形式给予明确,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贵阳市中级法院的环境保护审判庭、清镇市法院的环境保护法庭,到目前为止,已审理了多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全国人大修改民事诉讼法,才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相关规定,而我们早在两年之前就开始实施了。《条例》作为地方性立法,为全国立法提供了立法、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

目前,生态文明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形成,并日益深刻地影响到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方式,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团体、每一级政府都要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校长):

《条例》把学校作为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了学校发展新的目标和定位。

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践行《条例》:

成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使环保教育理念和生态绿色行动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并辐射到家长、社区、社会。

组织开展校园环境评审。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废物调查,对垃圾数量、种类等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

制定行动计划,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倡导垃圾分类,在校园和班级里设分类垃圾箱,培养师生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在校园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校园垃圾数量;学校还利用广播、板报、网站等多种渠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倡导师生节能减排;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学校在校内开展物种统计、植物挂牌;围绕“三创一办”和创建“生态文明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涉及节水、节电、节纸、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强化监测和评估。每天由环保协会成员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回收等情况的检查、记录,每周日由各班环保员填写本班卫生自查情况表,环保协会成员进行对照评估,帮助整改。生态委员会以“绿色、和谐”为主题,积极开展减少垃圾污染、节能减排、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校行动工作。在布告栏中用图表向全校师生公布阶段实施结果,及时做好不同阶段的总结,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加强社会宣传与参与。通过学生联系家庭,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环保部门、社区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发挥作为贵州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的影响力,将环保课程纳入全省幼儿师资培训。

制定生态规章。在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活动中,组织学生创编了《环保三字经》《环保儿歌》《环保拍手谣》,让学生通过活动将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王卫忠(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处处长):

作为贵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批“生态文明企业”,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立足低碳发展:

持续系统推进公司清洁生产工作。公司于2012年6月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达到贵州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水平。

革新工艺、技术、装备。一是按照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工艺变革,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绿色制造。二是强化新配方、新材料研究,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三是通过建立完善节能环保指标体系,切实提升绿色绩效。

建立完善环境管理体系。2009年公司同步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并于2009年11月5日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面完善各项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和各种巡检制度,确保了环保设施运行率达到100%。

代表工作

建议办理好不好

代表当面来评查

——贵阳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记实

尹旭阳

“视频监控探头在布点时除了考虑街面、主干道外,要更多考虑小街小巷和居民院落,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希望进一步抓好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市人大、市政府对建议的高度重视,使办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对建议办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这是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上,代表与承办部门办理建议工作“面对面”交流的一幕。

“作为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提高建议的办理质量,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带着这一命题,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创新建议督办机制,首次实行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和专委会归口督办。这一大胆‘尝试’,不仅是希望形成‘督与办’、‘提与办’的良性互动,更力求‘督一件成一件’,在办成率上下功夫,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十分关注、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提高建议办理质量。”市人大常委会李忠主任表示。

2012年9月27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重点对今年确定的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查。会上,听取了市卫生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建议承办部门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相关督办专委会提出办理工作督办意见,提建议代表与部门“面对面”沟通。随后,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代表组成的评查组对建议办理工作重视程度、办理措施、办理结果等方面进行评查,开诚布公地亮出承办单位的“成绩单”。评查结果表明,评查组22名成员对建议办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17票,占77.3%,比较满意5票,占22.7%;认为承办部门对建议办理工作非常重视18票,占81.82%,比较重视4票,占18.18%;认为建议办理全部落实12票,占54.55%,部分落实8票,占36.36%,列入计划2票,占9.09%。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让百姓吃得放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汪新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全”。 办理回复:今年以来,市卫生、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了以白酒、调味品(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面条、米粉等产品为重点的集中整治,加大了对各类重点食品质量的监管;完成了全市7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及办公场地的全面清理,市级财政投入10万元资金,用于7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和检测人员培训,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心前移。同时,市卫生局编制完成了《贵阳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草稿)》,启动了“贵阳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的立项和可研工作,该项目将对防止餐厨垃圾非法提炼的“潲水油”重新流入市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全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查意见:贵阳作为省会城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人口多、食品种类繁杂、食品市场庞大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注重日常监管、全程监管和综合监管,加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执行力度,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检测、评估和防控能力,既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又要抓好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视频监控点全覆盖

让社区居民安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刘冬红提出,“应加快城市监控系统建设,早日实现城区综合管理视频监控点、监控报警点全覆盖”。

办理回复:根据代表建议,市政府计划在全市安装3000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总投资

3.6亿元。该项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探头选点布点等已经完成,预计10月初可完成招投标,10月中旬开工建设。此外,我市将于年内完成在主次干道、路口、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

进入口的卡口式全景监控,实现对人流、车辆进出口的布控,并优先对网吧、娱乐场所、大型商场、汽车租赁行等重点经营性场所强制在其规定区域安装监控探头,并及时接入监控平台,达到“监控关键节点、布控覆盖全局”的效果,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评查意见:3000个探头在布点时要多考虑小街小巷和居民院落,各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协调,项目后期建设施工做到超前谋划、倒排工期、交叉作业、细化分解,切实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圆满完成。

加快道路修建改造

让老百姓出行顺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赵进红提出,“将二都路修复改造列入市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李应华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富源南路建设的建议”。

办理回复:二都路项目于2012年6月18日开工,并已于2012年7月26日完工。白云区二分厂至都拉营公路维修工程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道路的通行情况,解决了原有道路损坏严重,大坑大槽,行车困难的问题,沿线单位、居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并支持了贵开、贵广、黔渝等7条铁路和盐沙线、绕城互通等三条公路重点工程的建设。

富源南路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区南向主出口通道。道路全长13.37千米,项目预计总投资为38.6亿元。目前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和施工许可证外,其余前期手续已办理完毕,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9.9亿元,其中征拆投资17.2亿元,涉及花溪区完成土地征收补偿96%、拆除房屋98%;南明区土地征收补偿95%、拆除房屋76%,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但由于融资难、征拆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实施进度。

评查意见:市交通运输局、白云区政府等承办单位对于“二都路”建设,在任务紧、时间短、降雨多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了建议办理工作。下一步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做好日常维护,确保修复后的二都路持续安全畅通。

富源南路建设项目是民生工程,相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资金瓶颈制约、征拆补偿及人员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在保稳定、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各项工作尽量往前赶,落实好项目所需各项手续,扎实推进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让农民群众称心

代表建议:陈琼等8名市人大代表提出:“让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在医改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正常运行”。

办理回复:今年,全市实施了以乡(镇)卫生院带动村卫生室发展的服务模式,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助待遇,乡村医生每月的定额补助在817元的基础上提高200元,已达1017元,还做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使用率100%、网上采购率100%、零差率销售率100%”。零差率销售药价比2009年同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药品销售价平均降幅为

9.59%,群众药品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同时,新农合制度深入推进,资金使用率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49.4%提高到2011年的97%,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评查意见: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贵阳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强化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和培养,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切实保障合法权益

让农民工工作舒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宋志明提出,“应加大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情况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办理回复:今年,全市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1664件,占总量的46%。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收取保证金3亿多元,纳入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覆盖范围的建筑施工项目基本没有发生工资拖欠。同时,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列入市政府对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今年以来,全市共为2.3万人次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7亿元。

评查意见:督办部门和提建议代表对承办部门工作表示满意,下一步要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尤其要解决好因流动性大带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难题;要加强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

另外,针对冉先黎代表提出的“关于贵阳市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的建议,承办部门对职能范围的认真办理,积极争取抓好落实,对涉及国家、省有关政策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通过面对面交流,代表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和理解。

今年是贵阳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第一年。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加大督办力度,创新督办方式,首次开展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和专委会归口督办,认真筛选出7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改革、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领衔”督办,发挥专门委员会工作优势,开展专委会归口督办。同时,在建议办理工作结束后,集中2个月时间开展办理工作“回头看”,推动建议再落实、再巩固,168件建议已经办结落实107件,“落实率”达到63.7%,比往年有较大提高。

(作者单位:市人大选任联委)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共话改革 助推发展

严 辑

8月10日下午,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室里,40余名市、区人大代表、社区群众、社区工作者争相发言,或分享成果、或交流经验、或展望未来、或积极建言。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正是他们口中不断重复的关键词。

社会管理既是“老课题”,又是一张“新试卷”。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我市大力推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实现了“做实做强社区、夯实城市基层政权、强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能力”的目标,一系列具有贵阳特点的改革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而伴随着改革的步伐,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全市三级6000多名人大代表也积极投身到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学习宣讲推改革、视察指导促改革、关注民生助改革、建言献策议改革、维护稳定保改革,发挥代表的积极作用,当好宣讲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成效明显。

然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坚持、巩固、深化改革的成果,就必须认真对待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不断增强改革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能力。

“无论职业、无论年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

“通过人大监督,履行自身职责;通过走进社区,畅通民意渠道;通过代表行动,凸显民生情怀。”

“改革思路从茫然到清晰,改革举措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强力推进。”

„„

除了感叹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座谈会上,与会的基层工作者及代表也纷纷围绕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和“成长中的烦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区县亮点:

乌当区人大:搭建履职平台 展现代表风采

把握主题、积极履职。乌当区开展了“社区是我家,人大代表为大家”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人大代表“走进社区、走近选民、参与服务、助推改革”等一系列活动。各社区把代表的基本情况、职责制作成公示栏,向社区群众进行了公示,履职内容除了代表法规定的职责外,还将代表在助推城市基层体制改革中应发挥的5大员作用以及代表集中宣传日、接待选民宣讲日、走访社区居民宣讲日向社区居民公示,方便了社区群众与代表的联系,促进代表在社区作用的发挥。

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向社区居民宣传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全民法制宣传资料汇编,乌当区法律明白人实用手册等内容。5月25日,新天代表组19名代表冒着大雨在仁恒商业街举行“社区是我家·人大代表为大家”集中宣传活动。代表们对社区居民咨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回答和解释。

搭建平台、解疑答惑。各社区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了代表接待群众点,规定了代表接待时间、参与接待代表,给群众提供咨询和反映问题平台。在接待中,做到对群众咨询的问题能答复的当面答复,不能答复的将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进行落实后再进行答复。

清镇市人大:把握时代“脉搏” 彰显代表风采

有言能表。除邀请人大代表中的法律专家开展讲座外,清镇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在社区中部分人大代表,组建宣传队伍,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宣传活动。目前,全市共开展相关讲座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

有题能研。百花社区东山居委会N8小区,是原东门桥村曹家坡组村民整体搬迁的安置地。两个多月前,这里道路泥泞,坑洼一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针对N8小区类似的一些问题,清镇市人大代表通过深入百花社区(村居)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大家谈”主题调研视察活动,找出了制约社区发展的“群众不满意、项目推不动、企业发展慢”三大突出问题,并形成了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目前,全市人大代表共开展调研活动20余次。

有技能用。清镇市搭建起人大代表“五有”平台后,人大代表充分利用平台发挥作用的好人好事很多,如组建社区文明行为监督、城市创建宣讲、助老助残助困等1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开展了交通协管、治安巡逻、文明行为监督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背街小巷保洁及开展助老帮困服务。目前,全市人大代表共为群众办理实事120余件。

有力能使。活动开展以来,人大代表结合平安网格建设工作的开展,组织熟悉法律、熟悉群众工作的人大代表走进社区、走进网格,向网格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引导、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帮助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市人大代表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次。

基层声音:

花溪区明珠社区溪北居委会周玉莲:

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2年4月28日明珠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居委会真正回归自治,溪北居委会按照居委会“自治”工作相关要求,开展公益服务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组织志愿者开展便民利民活动等基础工作。

为了真正体现村居民自治工作,结合我居委会的实际情况,解决双职工孩子无人照料问题及解决居委会辖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问题,居委会在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后,创办了溪北“爱心午托园”,午托园的创办解决了辖区双职工上班后,中午、下午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同时为辖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午托园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在爱心午托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居委会的工作将围绕“居家养老”来开展。经过调查,我溪北居委会辖区范围的80岁老年人有130人,怎样照顾好这些高龄老人,使他们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能体会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

息烽县新华社区居民委会魏发选:

划清职责 居民共建和谐社区

息烽县新华社区2011年7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龙腾、新华、北门3个居委会。作为居住在社区的一名居民,我认为构建和谐社区主要的是以下两点:

1、明确社区与县直部门、居委会职能

我认为明确社区与县直部门、居委会三者的职能,是做好社区工作首要的一步,社区主要做好所辖区域的管理、服务、凝聚、维稳工作;县直相关行政部门做好以前由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如果要请社区做,就按“费随事转”来完成;居委会则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职责并开展工作,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

2、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居民的广泛参与在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的其中一个职能就是要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如: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义工服务队,满足居民的服务要求;成立社区关工委,让社区退休老同志为社区建设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每个关工委成员积极联系“五老”,动员更多的有经验、有能力、有专长、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同志参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

云岩区延中社区岳英居委会葛金凤:

一站式服务得人心

就拿我们延中服务中心来说,除了设有党政工作服务部、社区事务服务部、城市管理服务部、群众工作服务部四个工作部外,还设立了首问责任(服务接待)、党政服务、民政残联服务社会保障、就业信息、计生卫生、城市管理、流动人口、法律咨询等窗口。此外,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需求性服务,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理零差绪、服务满意零投诉。这样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南明区沙南社区服务中心徐雪化:

双服务、双提升

沙南社区是南明区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的18个新型社区之一。近日,我们开展了“双服务、双提升”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活动分为“集中走访,走出零距离”“集中帮困,帮出凝聚力”“建章立制,树立新形象”三个阶段,通过社区工作者对辖区所有住户和单位进行集中走访,集中帮困,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社区的运行机制,促进社区从“衙门”

向“家门”转变,促进社区工作者从“坐诊”向“出诊”转变,不断提升辖区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公共户单位的融入度。

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工作人员佩戴统一的标识、携带入户工作袋、公开信、365工作手册、民情连心卡等,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对辖区所有住户和单位进行集中走访。我们专门成立了“自行车便民服务工作队”,打造“15分钟服务圈”,切实扩大了走访范围,提高了走访效率。成立了“365温情服务姐妹花”工作队,精心选出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女性社区工作者,分为4个组走访群众、按格走访、分片负责。

修文县龙岗社区杜友山:

转变促服务 民心推改革

我们变“上访”为“下访”,变“找上门”为“走上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公仆意识,增进社区与居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进一步赢得群众的信任。由于前段时间降雨较多,畜牧小区廉租房积水,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10余名“绿丝带”志愿者到廉租小区开展清淤疏水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一致的好评。我们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改变“访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做”的推诿敷衍现象,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就地、及时、妥善解决,避免群众为了一个信访问题来回折腾几趟的现象。我们社区成立以来,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改革创新代表议

完善机制适应发展需求

群策群力创新社会管理

市人大代表汪新:完善机制适应发展需求

通过积极参加视察、调研、座谈、走访等活动,我们看到,贵阳市新型社区立足服务,切实把事关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放在首位,让党和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更加贴近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我建议,应尽快建立健全新型社区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新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理清新型社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能;尽快建立完善“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建立社区工作长效保障机制。

市人大代表时成刚:群策群力创新社会管理

在走访社区时我发现,如何帮助困难家庭提升“造血”能力,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作为一名来自非公企业的人大代表,我有责任为解决社区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不仅要为辖区居民积极解决就业问题,还通过开展文化联谊,让辖区民众和企业员工融为一体,增进感情,搭建起和谐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环境。在我看来,社区的建设、管理也如同经营企业,一定要注重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做实,才能创造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果。

市人大代表熊丽萍: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

如何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参与?如何推动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我认为,“居政分离”后提高居委会的自治能力迫在眉睫。

在探索居民自治新方式时,我们应努力发掘、引导、支持社区的“创造力”,通过活动促进社区与居民的良性互动,使社区各项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逐步形成居委会“搭台”、

居民“唱戏”的新型社区运行机制,培育居民的民主意识、社区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做到“社区事务人人有责,社区资源人人共享,社区活动人人参与”。

小河区人大代表倪笑波:网格化管理助推改革

作为今年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我常在思考,自己该以怎样的“点”去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我们社区内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又如何以这个“面”融入改革实践。我所在的兴隆社区认真找准了代表履职与社区建设中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一万多户的居民分成36个网格,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网格中,代表走进楼群院落,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化矛盾解难题。

我认为,通过人大监督,履行自身职责;通过走进社区,畅通民意渠道;通过代表行动,凸显民生情怀。今年以来,社区里的人大代表先后整理归纳出30多条批评、建议、意见,并转交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真正解决了不少群众的难题。

花溪区人大代表唐玲:创新农村社区服务机制

对农村社区而言,城市化率较低,群众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生计、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因此,农村社区除了要为辖区群众就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周到的服务外,还应承担理清发展思路,提高村民素质,加强自我管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迈进的艰巨任务。

清镇市人大代表蒋景泉:建立人大代表接访室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扬自身优势,做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动宣讲者、大力支持者和自觉参与者,积极宣传改革、参与改革、指导改革,帮助、指导、督促社区更好地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渠道、新办法。为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我们在巢凤社区办公楼和有人大代表的村(居)建立“人大代表接访室”,截至目前,接访室已经接访群众64人次,帮群众解决问题19件。

小事做好 难事办成

网格化服务更贴心

云岩区人大代表田盛:小事做好 难事办成

在改革以前,办事处书记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商引资,眼睛盯着的都是企业老板,提出的口号是“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的主体,处处都是招商引资的环境”;可现在,社区书记是一个服务工作者,是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我们的口号变成了“把小事做好,把难事办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网格化”推进方方面面的工作,建立起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运行模式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全面专注于服务群众和社会管理工作。

白云区人大代表廖爱玲:网格化服务更贴心

白云区铝兴社区曾是一个典型的老旧企业型社区。在推行城市基层体制改革后,铝兴社区勇于创新,探索出一套小投入、大成效,小网格、大服务,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天候”网格化星级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铝兴社区以网格服务员为中心,综合网格内的各种力量,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后盾的“1+X”网格服务团队;建立服务群众“1+N”服务协作模式,形成服务居民的社会合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搭建“民生服务110”快速反应平台和“事事帮您110”的公共服务呼叫系统,24小时为居民服务,接受居民求助,解决居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赢得居民的称赞。

白云区红云社区居民曾宪治:新型社区更加注重民生

作为一个68岁的退休老人,我先后参加了社区公推直选、居民议事会等活动,我的最大感受是新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更加注重民生,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居民反映的路灯损坏严重、排污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都快速而妥善得到解决。下一步,我希望能充分利用社区讲堂和宣传栏,让广大居民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同建平安、和谐的新社区。同时,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作用,建立一支有骨干、有奉献精神的“五老”工作队伍,努力为他们发挥余热创造条件。

小河区华阳居委会书记刘美金:群众动嘴 干部跑腿

来自居委会的我,对于改革的前后之变深有体会:原来群众办事是“群众跑腿,干部动嘴”,现在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从心理上拉近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距离,增进了干群感情。居委会彻底去行政化,回归其自治职能后,切实“减负”,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居民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充分调动起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激情。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南明模式

——市督查问责第一组赴南明区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督查情况综述

汤 健 罗筑芬

9月14日,市督查问责第一组赴南明区,检查了南明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第一组深入水口寺社区服务中心、沙南社区服务中心,检查了两个社区的社区服务大厅和区域化联动工作站、文化活动站等。检查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宣传栏,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及下步工作意见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今年2月以来,南明区撤销了15个街道办事处,成立18个新型社区(含3个试点社区),并于4月28日全部挂牌运行。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南明区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结合区情,积极探索,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保障、有秩序、有实效。2011年8月5日《人民日报》对南明区模式进行了报道,刊发了《贵阳市南明区:居民乐享365服务》;2012年3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还编发了《365服务:创新基层党建的“南明模式》。

一、制定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区委、区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的子文件:《关于全面开展新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实施意见》等。目前,以上规范性文件正在征求各方意见,近期将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执行。

二、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成立层次高、权威性强的群众工作委员会。

区委群众工作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兼任群工委书记,常务副区长兼任第一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任第二副书记,信访局局长、监察局局长、综治办主任兼任副书记,另设常务副书记一名,工作人员7名。区群工委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区群众工作。为搭建工作平台,成立区群工中心,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兼任区群工中心主任,区信访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成中心服务大厅,区法院、检察、司法、公安、国土、住建、民政等部

门在中心服务大厅设立窗口,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处化解社会矛盾,变“中转站”为“终点站”。为构筑覆盖全区的群众工作网络,将全区各级各部门纳入区群工委成员单位,69个区属部门、4个乡、18个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群众工作站(部),29个村、140个居委会成立了群众工作室,促进矛盾纠纷在一线摸排、在一线化解,民生实事在一线登记、在一线办理。自新的群众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以来,共接待处理群众来访271件次1219人次,办理率达100%,办结203件,办结率达75%。

三、扎实推进社区建设,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一)精心布局,强化功能

一是在组织架构方面。根据社区服务中心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工作架构,社区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问题、城市管理和群众工作部等4个工作机构,减少服务层级和流程,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管理。二是在大厅部署方面。针对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着眼社区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服务事项的规范,建设了社区服务大厅及民情服务站、急难特事服务站、爱心服务站、党员先锋站、文化活动站,构建一厅五站多元化服务平台,社区还配备了LED显示屏、电子触摸屏、满意度评价器等现代化服务工具,建成了上联区信息中心、下通各居委会的宽带网络。三是在窗口设置方面。开设有党务、民政、计生、城管、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志愿者招聘等服务窗口,确保社区服务“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

(二)创新载体,优化服务

南明区成立新型社区后,开展“双服务、双提升”主题活动,通过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一是开展精细化走访。全区500余名社区工作者佩带统一标识,带着公开信、社区工作手册、民情连心卡等,对单位和住户集中走访,建立服务百姓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单位一档。二是打造专业化社工。在18个社区推行“AB”角工作制。A岗在社区服务大厅开展服务工作,B岗深入居民住宅开展工作。通过规范“A岗”和“B岗”,使两个岗位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使公共服务管理更直接、更有效。三是开展“社区服务365”。为群众提供365天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三)网格管理,促进规范

通过建立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工作单元,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延伸到基层,做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社区环境卫生、居民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维护等管理和服务都落实在网格、生效在网格。一是科学设置网格。将新型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确保网格横到边、纵到底、不重叠、全覆盖。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居民认同感,楼院分布、小区类型、店面数量、管辖面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原则上每个网格以500户左右划分。二是加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一般配备2名管理员,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划分入格,实行AB角工作制。建立“社区领导班子网格巡回服务”制度,在网格内吸收“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离退休干部等加入义工队伍,协助网格管理员开展工作。通过整合社区种类人才和服务管理资源,构建以网格管理员为主体,网格内社团和义工为补充的“2+N”的网格服务团队,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包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设施信息管理系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城管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内的GIS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各社区建立了门户网站,将城市管理“19”服务热线打造成为功能齐全、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

(四)加强党建,夯实基础

一是健全社区大党委。全区共聘任了136名有影响力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大党委”兼职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充分利用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形式,形成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二是激发基层新动力。鼓励社区在完成“规定

动作”的同时,围绕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自选动作”,打造种各具特色的工作载体。成功打造了“晚霞彩带”“四点钟乐园”“社工服务8+N”“365温情服务姐妹花”等特色服务品牌。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专项工作评议

以评议促发展

助力生态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评议

陈 颖

作为全国首个对生态文明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贵阳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如何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呢?带着这一命题,本届人大常委会将目光“锁定”在了我市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上。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独特地质现象,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的石漠化土地在我市分布面积较广,已成为影响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一个生态问题。因此,开展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是我市生态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工作干得怎么样?人大代表来评议。自今年7月下旬起,以市人大农经民宗委牵头组成的专项评议调研组,有针对性地对“市林业绿化局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展开全面综合性评议调研;在此基础上,8月29日,作为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市林业绿化局负责人现场接受“面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受邀专家,现场对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展开评议。

“专项工作评议就像给相关部门设立了一个严格的考场,对积极履职、成绩突出的予以肯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要求,一同梳理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这一监督方式将有效推动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经过归纳梳理,市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意见已交由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监督,确保取得实效。

实地调研——

抱团作战 巧治“石魔”

2008年,作为我市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息烽县、开阳县和清镇市被列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市)范围,启动治理工作。2011年起,全市10个区(县、市)全部转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市),治理工作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全市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共获得国家资金支持9289.25万元,省级补助150万元,市本级投入350万元,县级配套1094万元和农民投劳折资49万元。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石漠化扩展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在息烽县流长乡前奔村和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的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区域,评议调研组看到,依托科学合理的区域治理,植被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中、轻度石漠化区域,引导农民改变种植方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丰收”,三年前的石质荒山、荒地如今已是绿荫覆盖、花果飘香。

而一组来自全国石漠化第二次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石漠化区域比2005年第一次监测时的数据减少了382平方公里,石漠化出现净减少,生态向良性方向发展。

现场评议——

畅所欲言 建言献策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芸说:这项评议不仅仅只关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不仅仅只关注种了多少草造了多少林,还关注自2007年12月中共贵阳市委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以来,我们是否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依法开展工作。可以说,选择对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进行评议,是从微观的层面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应说:虽然经过治理,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但数据显示,我市潜在石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潜在石漠化一旦转变为石漠化,不仅治理成本增加,而且成效缓慢,因此应防治并重。我市石漠化治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成效可能更加显著。

林业专家黄沛成说:在石漠化工程启动和实施过程中,科技支撑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同等重要。就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来说,目前在技术应用、治理模式、管理方式、产业化经营,以及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有待推进。

评议意见——

任重道远 谋求合力

【直面问题】

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市林业绿化局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前期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由于相关部门在编制规划、实施规划时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地点与其他环境治理工程相互重叠等问题,导致方案与实际操作脱节、实施不力等问题出现。

其次,后续管护力度还需加强。从近年来的治理情况看,“重建设、轻管护”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模式较为单一、资金短缺、管理粗放等原因,植被恢复工程的后续管护不强。

最后,投入不足仍是最大的制约。从目前的建设所需费用看,项目设计、管理、验收以及补种补植、后续管护只能依靠地方自行筹措,资金缺口很大。加之在现行分税体制下,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加剧了资金短缺问题。

【改进建议】

针对市林业绿化局的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一要深化工程设计,确保项目可操作性;二要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创新和丰富治理模式;三要落实后续管护,及时有效跟进巩固成果;四要规范档案管理,完善日常监测。

与此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评议中看到,植被恢复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已超出市林业绿化局的职责范围,因此对市政府及其统筹协调部门市发改委也提出了建议——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紧抓机遇,健全协调配合机制,真正构建起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体系。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一条治理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形成以治理带扶贫、由扶贫促治理的新机制。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第二,要拓宽资金渠道。既要认真研究解决县级配套资金到位难问题,也要积极探索建立地方财政补贴后续管护制度,并着力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石漠化防治工作,坚持“谁治理、谁受益”原则,不断加快综合治理的步伐。

■链接

工作评议作为《监督法》颁布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形成的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水平;增强了“一府两院”的法制意识、人大意识和公仆意识,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进一步丰富了代表活动内容,畅通了民主渠道,密切了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社)

区县人大

云岩区:

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工作和宣传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一是以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为单位,甄选出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专家、学者42名作为工委委员,组建了五个专业代表小组。专业代表小组结合各工委的特点,发挥代表和各位委员的专业优势,就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开展代表小组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是创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督办方式,建立主任、副主任领衔督办,相关工委归口督办制度;做好代表“建议”的分类整理工作,及时召开“建议”交办会,认真督办代表“建议”的落实情况,并组织代表开展好评审工作。三是在年初出台了《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宣传工作方案》,给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委下任务,实行奖励机制,对投稿积极、采用率高、宣传效果好的撰稿人,给予双倍稿酬奖励。同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还将在年终评定先进个人、公务员年度考评优秀档次、外出学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方案出台后,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的积极性,截止7月底,区人大常委会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相关文章16篇。

南明区:

南明区人大常委会2012年上半年工作在促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和促进人大信息宣传上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号召区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于新型社区“双服务、双提升”主题活动,做到“五个表率”,一要做熟知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的表率;二要做宣传宣讲改革意义的举措的表率;三是做收集社区群众意见、建议的表率;四要做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区的表率;五要做积极为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办实事、做好事的表率。二是加大人大宣传力度,组建了全区人大信息通讯员队伍,并制订、实施了《南明人大信息考核评比办法》,明确了信息考核的对象、评比、奖励等各项规定,激发广大人大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及时反映南明区“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于新型社区的“双服务、双提升”活动。

花溪区:

一是在代表建议办理方面,区人大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增加各方面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马铃乡在2012年“减贫摘帽”的建议》列为主任督办件,并开展了专项检查,提出要求,促进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检查中的问题积极完善措施,改进工作。二是制定了《花溪区人大常委会2012至2016年代表培训规划》,建立健全代表集中轮训制度,探索代表培训“校地联动”模式,并增加了外出培训班的比重,以调动代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中,直接参与社区干部“辛苦指数”测评工作。通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走访社区群众”等活动拉近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距离,形成助推改革的强大合力。三是创办了《花溪人大》

内刊(季刊),向人大代表宣传党的主张,报告人大履职动态,展现代表风采,激励人大代表为花溪的发展建言献策。

乌当区:

2012年上半年,一是在城市基础管理体制改革中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开展视察活动,并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市社区立法工作调研”,做好立法调研的前期工作,搜集社区立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促进人大宣传,以协力办好市人大新闻宣传栏工作为契机,加大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亮点特色,强化人大宣传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人大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优势,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我区人大的工作全貌,为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代表工作制度有新突破,今年上半年重新修订和完善了《乌当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办法》《乌当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试行)》等6个制度,使代表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

白云区:

努力做好“两推动”,一是推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当好“宣传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期间共编发代表主题活动简报11期,提出建议、意见20余条。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抓住“街道办事处撤销、成立新型社区后社区代表工作怎样做”这一关键问题,认真开展调研,对社区人大代表服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二是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和十件实事完成情况的监督,加大对政府提高公众安全满意度工作的监督。

小河区:

市人大常委“积极发挥人大作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启动后,小河区人大常委会立即启动,通过短信平台,向全区160多名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号召,广泛动员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区四届人大代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社区围绕深入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集中组织好代表活动。航空社区还通过聘请2名区人大代表担任社区法制监督员为新型社区工作“挑毛病”,督促社区完善具体工作制度。两位代表深入社区后,主动承担辖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帮助3名解毒康复人员解决就业等,为社区解决了不少实事。据不完全统计,小河区非公企业代表累计提供社区就业岗位1576个,解决就业人数3037人。

清镇市:

清镇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学习提振人大精气神,改进工作强化人大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制定了《清镇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办理工作评查办法》,通过“四评十六查”提高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质量、效果,五届一次人代会收到的189件建议和批评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100%;搭建人大代表“五有”平台,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讲座、调研活动,向社区建言献策,为群众办理事实,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二是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清镇市委决策提供支持。针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展了环保法庭调研,着力构建清镇市环境保护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并形成《清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荐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做强做大政府性融资平台的调研报告》等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直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的调研报告。三是直接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按照清镇市委的统一安排,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均负责联系到清镇投资的重点项目,全力以赴推动全市重点项目的完成。

修文县:

一是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制定了《常委会不驻会组成人员联系常委会各委室制度》。为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确定修文县人民政府领衔督办件,由县长、副县长对各自领题督办的建议进行审阅、签批,并建立与人大代表面对面联系制度,91件建议代表满意率为98.9%。二是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新型社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协助市人大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以及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巡查工作。三是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根据县委的总体安排,常委会领导班子挂帅阳明文化园建设项目指挥部,并参与到贵钢及黔轮胎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中。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结合人大优势,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既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息烽县:

今年上半年,息烽县人大一是围绕全县上半年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土地管理法》《食品安全法》《森林法》等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对《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结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消费者、从业人员和执法者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加强群体聚餐场所的监管,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三个加强”的建议,有力地促进息烽各学校、企业等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围绕监督法,县人大积极开展“三查(察)”活动,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型社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二是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在多渠道提高代表素质的基础上,坚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片联系代表制度,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坚持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吸收代表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三是切实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制定了《关于规范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提高了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和监督实效。

开阳县: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积极总结往届人大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和困难,根据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开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手册》,并修正《开阳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开阳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工作制度》等7项工作制度和规程,进一步规范了议事程序,提高审议质量。为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阳县人大还制定了人大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推动了人大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保证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有序开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阳县人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别就县城教育资源配置、县城顶方水厂建设完成情况、县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及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针对县城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及时下发审议意见书,有效地促进了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和落实。在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活动中,县人大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社区、召开代表与社区居民座谈会、代表公话改革座谈会,通过代表走访、接待,共征求到社区群众意见和建议400余条,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8件,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3个,充分体现了助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民生大于天 件件总关情

——云岩区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实事小记

周飒莉

每年初,云岩区人民政府都会向老百姓承诺做好十件实事,承诺就象桥梁,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把桥搭好、建牢,才能实现畅通。时值金秋九月,距年底只剩下3个多月时间,这些关乎民生的实事做得怎么样了?进度还顺利吗?政府的承诺能够在年内兑现吗?带着一个个疑问,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分头深入施工现场、承办部门、责任单位,开展了对实事的跟踪督办。

中华北路,建设中的市北幼儿园

刚进门,检查组一行就被宽大的操场吸引。众所周知,云岩区地比黄金贵,教育用地更是严重紧缺,很多公办幼儿园的操场都很狭小,有的甚至只有三四十平米,而眼前这个操场足有两三百平米,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很奢侈了。

据了解,多年来,贵阳市两城区几乎没有新增公办幼儿园,造成了资源的极度短缺,老百姓“入园难”,新建幼儿园已经成为民心所指所向,市北幼儿园建设工程,就是根据“省政府三项突破工程”精神指示拟办的实事。在施工现场,检查组看到教学用房已经加固完毕,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操场的一角,按标准化建设的专用厨房也已经完工。

“工程是什么公司承建的?”一位代表问道。

“是广浩公司,今年6月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的施工单位。”区教育局负责人答道。 “总共投入多少经费?”

“预算拟投入600万元,其中450万为基建项目,150万用于增加设施设备。”

“哦,那什么时候可以完工?”

“现在已经进入装修阶段,今年11月底前可全部完工,完工后再晾上3、4个月,明年3月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真是太好了!这一招生,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入园问题了。可以容纳多少孩子?” “8个班,240名学生。”

“哦?这么少啊?看着这几层楼挺宽的,怎么只能收这么点学生?”

“我们是按当前国家颁布的最新幼儿园建设标准来修建的,每个班都有独立的功能房,因此很占面积和空间,大家看到的这一层,这么长一溜,其实也只是一个班。”

听到这里,代表和委员们走进正在装修的室内,看到的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教室:活动室、睡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不禁发出感叹:“在这上学的孩子可真幸福!”“就是就是!”

水东路,安井学校

在这里,常委会检查组督办的是渔安、安井小学的迁建工程。由于政府对安井、渔安片区进行整体开发,这两所学校被纳入改造建设范围,由中天城投集团建设新学校后与两所学校进行置换。这件实事的进度让大家非常满意,学校于2012年4月初完成建设,5月6日就已经搬迁完毕,原来在渔安、安井上学的孩子们几乎全都来到了新学校上学。在崭新的校园里,检查组看到了近3000平米的操场,全都装上了塑胶跑道,教室里配备的是全新的课桌椅、教具。正值课间操时间,孩子们整齐的走出教室,好奇的看着我们这群陌生人。 “你家住哪里呀?”罗远忠委员问。

“安井村。”一位小男孩羞涩的答道。

“哦,上学远不远?要走多久?”

“不远,我家住渔安新村,走半小时。”

“那你是喜欢原来的学校,还是喜欢新学校啊?”

“我觉得„„”

“当然是喜欢新学校啦!新学校又宽又大,哪样都是新的,操场还是塑料的,跑起来好舒服!”旁边一位活泼的小女孩迫不及待地抢过话头。

孩子们做操去了,代表和委员们又担心起了另一个问题,新学校周围都是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工地,交通和中午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中天集团派了两辆大巴车当校车接送学生,起点站在保利温泉,保证最远的学生都能坐上。对那些走路上下学的学生,我们也有老师每天负责护送到大路上。学校设有食堂,每月每生交200元伙食费,就可以在学校吃中餐。”王校长一番话,让大家松了口气。

据悉,安井学校按现行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可容纳两至三千名学生,待周围的楼盘项目开发建设完毕后,将有效解决水东路一带适龄儿童上学的难题。

民生大于天,件件总关情。几天的跟踪督办中,检查组始终坚持“实事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理念,边看边查、边问边谈,不仅查看进展,更关心细节,全面掌握了实事办理情况,并提出加大投资力度、采取积极推进措施、深入搞好督查、注重长效管理等建议,有力推动了年底前区十件实事的全面完成。

(作者单位: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调查研究

取法乎上 见贤思齐

——赴成都、新郑、铜陵、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城市社区工作的思考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城市社区工作立法综合调研小组

为学习和借鉴外地城市社区工作及相关立法的做法和经验,搞好我市城市社区立法工作,8月13日至2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长发率我市城市社区工作立法综合调研小组,赴成都、新郑、铜陵、深圳四城市(以下简称“四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组先后听取了各市关于城市社区工作的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了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办事处石人北路社区、新华路街道八宝社区、新郑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张玉庄社区、铜陵市铜官山区官塘社区和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办事处福中社区等。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和索阅资料,大家对四城市关于城市社区工作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对他们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感触颇深,可以说学到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受到了启示,收获颇多。

坚持共性 夯实基础

从共性方面来看,四城市都围绕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改革,形成了符合自身市情实际的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无论哪个城市还是何种模式,归集起来都对这样一些共同的问题予以关注和解决:一是建好社区,提供平台;二是优化管理,提供服务;三是配置资源,改善民生;四是强化参与,推动自治;五是提升素质,适应改革;六是职能转变,顺应市场;七是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八是兼顾利益,降低风险;九是财力投入,保障运转;十是注重法治,规范

运作。这些做法和经验,既包括了具体操作的措施办法,也涉及了顶层设计及制度化建设的相关方面。

发挥个性 各具特色

从个性方面来看,成都市部分街道办事处已经不再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转向公共服务,但办事处机构仍然存在,社区和居委会合署办公,规模过大,行政成本过高。其特色和亮点是社区居民自治搞得比较好。新郑市实行三级网络管理,街道为第一级,社区为第二级,楼院、街区、辖区公共单位等为第三级。虽然在社区服务方式有更多创新,服务内容上更加丰富,但管理体制基本沿袭原有模式,没有太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新郑市将社区建设管理职能从民政局分离出来,成立了社区建设服务局。铜陵市撤销了街道办事处,成立大社区,减少管理层级,变四级管理为三级服务,这一点上与贵阳很类似,该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学习借鉴贵阳市小河区试点经验的结果。但区别在于,他们实行的是“一社一居”,社区和居委会为一体。平均每个社区居委会管辖人口达1万多人,服务半径超过1.5个平方公里,由于人口过多,面积过大,对居民自治功能的充分发挥有一定的限制和不便。深圳市保留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服务平台,推行“居站分设”、“一站多居”,解决了居委会去行政化的问题。总体上看,成都市、新郑市、深圳市仍然保留了街道办事处,还将部分社区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纳入财政支付,虽然保证了社区服务的质量,但行政管理成本较高,政府负担过大;铜陵市虽然精简了管理层级,但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考察中,我们还了解到深圳市下一步也将探索整合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实现扁平化管理,从这点上来说,与贵阳改革模式不谋而合。

贵阳模式 值得肯定

从贵阳模式的比较来看,考察组一致认为,贵阳市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社多居”;变“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实行“区直管社区”,精简了管理层级,实现领导体制的扁平化。构建“一委一会一中心”的新组织构架,实行“大党委制”,将辖区内居委会(小区)党组织、楼栋党组织等,纳入管理范围,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立社区议事协商机构,有利于居民议事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代表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不在承担经济工作职责,能够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纳入事业编制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资有保障,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社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有钱办事”;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确保社区“有场所议事”。因此,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既减少了管理层级,转变了政府职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又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彻底解决了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和公共管理“缺位”的问题。“贵阳模式”探索了政府职能转换的新途径,开拓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开辟了加强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方式,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模式,必将对促进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对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积极作用,必将对贵阳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伟大实践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见贤思齐 推进工作

此次赴外学习考察,对我们有很大启示。我们需要本着“见贤思齐”的原则,根据市情实际尤其是城市社区立法调研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思考提出意

见建议,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方向,不断优化调研路径,逐步丰富调研成果,更加有效地推进立法调研工作。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工作。

1.充分认识社会管理与城市社区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大局和高度,充分认识城市社区立法的重要性,全力推进城市社区立法准备工作,依法开展社区立法,把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法治化建设作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重要保障和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2.充分认识依法巩固和发展改革创新成果的紧迫性。应当看到,在治国理政面临新形势、深化改革面临新课题、改善民生面临新任务、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引导和推动建立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法治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及均等化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法制基础。而且,巩固、深化改革成果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从法治高度、制度层面实现城市社区工作的整体推进、融合发展和全面提升,迫切需要从立法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3.充分认识我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特色性。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职责的新型城市社区,形成“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机制。截至目前,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运行良好,成效显著,特色突出,扎实、丰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活动,奠定了我市城市社区立法的坚实基础。

4.切实增强推进城市社区立法的自觉性。实现城市社区立法突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在法治思维和法律框架下,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的有机统一,坚持把党委的重要政策主张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自觉地运用立法手段巩固和发展改革创新成果,优化顶层设计,挖掘制度化潜力,保持创新的持续性,提升改革的扩散力,研究建立规范科学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以及实现社区建设、治理与服务法治化的路径、模式与措施,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和谐规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以人为本,广泛参与,深刻把握与城市社区立法密切相关的市情实际,使城市社区立法调研过程成为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的过程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治理模式,都是为了研究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路径和办法,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都是为了切实改善民生,有效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城市社区立法调研,必须坚持立法为民、立法惠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社区环境,倾注人文关怀,解决民生问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社区建设成为政府实施服务和管理的平台,让广大市民更好、更长久地持续享受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由“衙门”到“家门”蝶变成果,成为城市社区立法的最大受益者。

2.坚持开门调研、开门立法的工作方法。实施城市社区工作立法调研,必须坚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注意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进来;必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社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走进社区、走近居民倾听意见,有效集中社区群众的智慧。

三是要突出重点,积极作为,围绕制定一部适应改革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

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社区地方性法规总目标,务实、有序地推进城市社区立法调研工作。

1.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城市社区立法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回应社区居民关切,立足实际发展改革成果,解决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的设施配套、场所建设及维护管理等现实问题,落实好硬环境建设任务,增强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又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固化创新举措,提升规范层次,建立规范科学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强化服务职责,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公众权利,解决城市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的长远问题,解决制约社区居民积极性发挥、参与度欠缺的观念、体制、机制问题,落实好软环境建设要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因而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推进城市社区立法调研,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分清轻重缓急,着眼于走出一条有效加强社会管理、有序引导群众自治、有力服务人民群众的社区建设新路,务实有序推进,明确立法思路、目标和重点,研究提出法治化对策,做足做好立法准备。

2.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改革的实质在于权力的配置调整和利益的让渡分配。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语境下的社区立法,必须从实体上为合理配置政府、社会、市场及其内部各方所争议的权力和利益确定原则与规范,实现各方利益的总体均衡和相对平衡。进行立法调研,需要从上、下、横三个角度出发,正确处理社区管理服务与区级政府及其部门行政的关系、社区管理与居(村)民自治的关系、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市场服务的关系,探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有偿低偿服务、社区居民自我服务优势互补的路径办法,为从立法上理顺体制机制奠定基础。

3.紧抓四大立法重点。社区立法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又具有具体、琐碎、多元等特点,关系社区以及社区人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要求我们运用法律规范回答什么是社区,建设什么样的社区,以及怎样建设和谐规范可持续发展社区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科学合理确立法规框架,突出重点设定规范内容。明确社区定位,让社区工作者“安心”;搞好社区建设,让社区成员“放心”;加强社区治理,让社区主人“上心”;优化社区服务,让社区居民“舒心”,应当说就抓住了社区立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解决社区以及社区人发展的主要问题。抓住社区定位、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服务这四大重点,开展下一步城市社区立法规范调研工作,并据此展开对一系列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实现社区立法调研的重点突破。

我们相信,随着我市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我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立法调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深入开展,支撑立法的各类信息资料一定会更加丰富,指导立法的思路和目标一定会更加清晰,城市社区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也将逐步得以解决。我们对我市的社区立法工作充满信心。

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赴新加坡学习体会

潘世英

新加坡——如何从一个贫弱的弹丸小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国家,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走向繁荣?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今年8月,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赴新加坡政府效能建设培训班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升,在感悟中借鉴。

培训班安排的专题讲座有:王倩博士的《新加坡基本国情与政府管理理念》、万华博士的《新加坡治国理念与人力资源战略》《新加坡创新社会管理》、于文轩博士的《新加坡公务员管理

体系与绩效评估》等8个专题讲座。除此之外,我们还实地考察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重建局、民众联络所等,拜访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和新加坡和谐社区。

上课的教室很特别,与我们国内的教室布局相反,老师的讲台位置最低,我们的坐位对着讲台呈扇形阶梯状依次摆布。老师在下面讲,我们在上面听,保证每一个人都能看清老师的板书和视频,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老师上课非常认真,要求也严格,每次我们到达教室时,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候在那里。他们用普通话授课,还时常点名提问,互动效果很好。

通过学习,收获很多,达到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目的。其中,感触最深的有几点:

一是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的执法。新加坡法律无所不在,既多又严,有效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新加坡立法有严格的“三读”程序,即向国会和民众“读三次”草案,通过一次次进行辩论,一次次征询公众意见,立法在公众普遍知晓的情况下完成。新加坡依法治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严格执法,它对违法者的毫不留情让我感受深刻,其思想观念已走出人情社会的阶段,严管重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对经常性案件查办情况的报道,让人们能不断接受鲜活的普法教育。行走在新加坡街头既看不到警察和保洁人员,也看不到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以及乱堆乱放的现象。

二是精英治国理念。公务员素质高低,直接反映政府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廉洁形象。新加坡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是“精英治国”理念,让最优秀的人管理国家。同时,积极推行“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治国策略,带有竞争性的薪金制度和人尽其才的考核评估制度,使公务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国家行政事务、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公务员培训制度,造就了一支公正廉洁、敬业高效、富有创新意识的公务员队伍。

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亚洲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的教育,赋予儒家思想的核心“忠孝仁爱礼义”新的含义,教育人民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宽厚待人、讲礼貌、讲信义。在新加坡期间,接触到的授课老师、导游、服务员、居民乃至行人,普遍文明程度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和谐,到处都是微笑的服务和热情的眼神,真正体现了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四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新加坡的规划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把规划真正执行到位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新加坡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街道、地铁的中英文指示路标;公交车厢内供乘客手扶背靠的屏障;旅游景点、购物商场设置的椅子扶手;植物园内阶梯与地面接触处醒目的标志;酒店、餐馆为小孩设计的座椅;尤其是街道上商店顶部延伸出的遮挡物可为行人遮风挡雨,无不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折射人性的光芒。

五是议员每周一次接待选民制度。根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要求,国会议员每周有一个晚上接待选民。接待室设在社区,由社区为议员接待选民提供服务。前议员曾士生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每次接待选民10至20个,接待多的议员一年接待近万人。来求助的问题,通常是希望能分配到组屋、孩子想报读更好的学校、子女不赡养老人、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求助的问题并不是议员都能解决的,很多情况下只是给来访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转交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处理。但不管投诉的问题是否能解决,都会给投诉者答复或一个合理的解释。

六是创新意识。新加坡作为小国能够在强手如林、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立于不败之地,最核心的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贯穿在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新加坡立国强国之魂。从1981年,新加坡政府就开始实施政务电子化,面向公民、企业和公共机构雇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应用,推动公共部门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务,成为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最

为领先的国家之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独特的发展历程和鲜明的发展特色,对我们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

一、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效果。借鉴新加坡健全的法制,我们应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科学合理地确定立法项目,提高法规审议质量。要在公民有序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更细,更具可操作性。当前,要认真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工作,做好城市社区立法工作,搭建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参与立法、监督立法的平台。我们应以增强监督实效为重点,结合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执法监督、舆论监督,共同开展监督工作,既强调监督过程,也注重监督效果,多级人大上下联动,发挥人大整体效能,拓展人大监督空间,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个人都牢牢地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建立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借鉴新加坡议员会见选民制度,建议把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化,切实提高代表建议质量和办理水平。通过人大代表与选区群众的定期接触,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助推“一府两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人大代表的建议具体务实,让代表建议的办理能落到实处,使人大代表有能力、有动力帮助选民解决问题,让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措施,成为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新动力。借鉴新加坡政府电子政务化管理,建议加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面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可以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和公文交换平台,实现市人大与各区县人大的信息共享和无纸化公文传输;可以建设市人大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内部办公的规范化、电子化;可以建设覆盖全市人大的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办会效率;可以对原有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人大政务信息公开和公众参政议政等等,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大机关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借鉴新加坡精英治国理念,我们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调整人大常委会机构,优化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充实工作人员力量,加大人大机关与党委、政府、司法机关的干部交流力度,提高人大机关干部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借鉴公务员培训制度,可以加大人大工作者教育力度,为人大机关干部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提供条件,努力从陈旧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创新意识开展工作,使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富有活力、富有成效、不断创新的工作集体。

(作者单位:市人大农经民宗委)

观点

公平正义中的法治情怀

陈世和

所谓法,平之如水,端的是一个公理。其实公平与正义就蕴含其间。

十多年来,在神州大地、昆仑山水之间,世界上最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民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度,夺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伴随着云横秦岭般的紫气东来,法治建设也紧锣密鼓,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这便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立法胸襟,立法者采撷精华,“为生民立命”的境界,使扬善抑恶在法治建构的宏大叙事中大处落墨。

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从事如此庞大的立法、修法活动,应该是立法者感念苍生、经世致用、追逐小康、融汇大同的执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制建设,规模空前,举世瞩目!

特别是今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更是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保障人权的大旗。将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公平与正义在法律框架内的逐步落实。这既是立法者阔远的前瞻性预见,也是当下法治轨道的良知底线。

在民商法的诉讼领域,原被告双方的律师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条文之间推演,考验着法官的平衡术,法官和律师们驾驭着法律程序之舟,张开公平正义的风帆。

法律人中不乏智者仁者,其追风驰骋的公平正义,乃是在普罗大众所秉执的公平正义的基座之上高扬着的理性光辉。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开启的公益诉讼,为法律人、社会团体敬天保民、崇尚自然提供了剑指苍穹、叱咤风云的空间。特别是涉及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使敬畏天地、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公益诉讼中得以升华。因胜诉而净化的自然空气与法治生态,给人民大众及其子孙后代更为洁净的法治空间。这,难道不是法治生态中更为阔远宏广的公平正义吗!

(作者系贵阳市人大代表、贵阳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组专家)

对村委会实施评议是否恰当

韦北阳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人大拟对大流、民田、齐沙、西太隆等4个开展评议。

虽有赞同者认为,沙田镇人大组织对村委会的相关工作进行评议,是源于良好的出发点,但笔者认为,由于于法不合,这种创新和实践是不值得提倡和肯定的。

首先,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非政权组织,也非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其实施监督评议,只能是由权利的让渡方——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来组织实施,乡镇人大主席团或乡镇人大代表只能当个旁观者或列席者。

其次,乡镇人大对村委会实施评议的行为也应是公权力的一种运用,从目前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均无相关的授权,按照公权力法无定则无权的原则,乡镇人大及主席团肯定是无法理依据来开展这项评议的。

第三,除了其无法理依据外,个人认为乡镇人大的这番作为是舍本逐末之举。我们知道,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大的职权作了相应的规定,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的乡镇人大主席团条例也对主席团的职责进行了规范。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更应该围绕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开展工作,而不是另辟蹊径开展工作。

在推进中国地方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乡镇人大应对自身的法律地位和职权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想创新探索本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创新和探索一定是要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的,任何对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突破都是不应提倡和肯定的。

对照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相关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人大的工作现状与工作效果远不能达到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目标,比如说对乡镇政府工作及财政预算进行深入的审议、开展相关的工作和法律监督、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等,这些基本的人大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圈可点之处,我认为,应在这些领域探索创新,如要另辟蹊径,则不应越界选择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

村委会的选举及相关工作,都是依据《村委会组织法》进行。该法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可就村委会的选举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保证该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该法还规定,只有村民会议才可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开展评议。如果乡镇人大或主席团需了解该法

的实施情况,可以通过执法检查的方式,向村民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提请会议审议,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或建议,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督促落实解决。

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更应该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给定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探索创新。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代言, 官员代表不应缺失

张能秋

发言,官员代表都很积极;代言,官员代表就出现了缺失。这是在各级人代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发言固然重要,但为群众代言显得更加重要。代言,官员代表不应缺失。

从实践上看,官员代表政治意识强,站得高、看得远,所提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全局性,有深度也有广度,更容易督办,承办单位也较重视,一般情况下办理落实的力度较大。

而在近年来的人代会上,为群众代言往往只有基层代表,而没有官员代表,官员代表出现代言缺失,这又是为何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官员代表只注重身份和形象,忽视了代表职责。在每年各地人代会上,来自基层的代表忽略了一些常识,在发言中常把“向领导汇报”挂在觜边;也有个别官员代表,在人代会上仍然念念不忘自己身居官位,盛气凌人,发言打官腔,对基层代表反映问题的发言充耳不闻,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官员代表只注重会议过程,忽视了会议精神。很多官员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处处都想表现自己,从而忽视了会议的精神所在,特别是为群众代言时,又有所顾虑。很多官员代表认为,自己是解决建议的,而不是提出建议的,自己提出建议到头来还是自己解决,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提出建议,最终使自己成了人代会上的“荣誉代表”。

代表法规定,为民代言是每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所以说,在人代会上,没有官员只有代表,不论是官员代表,还是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每位代表一人一票的权力是平等的,都是集体行使权力。

如何纠正官员代表只发言不代言的不良倾向呢?首先,要加强人大代表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各级人大要组织代表学习《代表法》《选举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基层代表和官员代表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在人代会上自己是处在代表位置上而不是官员位置,只有这样,官员代表才不会忘记人代会期间自己的神圣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重托,积极为群众代言。其次,要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让人大代表了解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人代会上是作为人大代表身份履职的,而不是以官员的身份出席会议的,官员代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为民履职的亲和力。最后,各级人大要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小组活动,增强代表的政治意识和履职意识。要组织官员代表深入选区、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官员代表要树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的宗旨,关注民生,倾听民声,积极为群众代言,在一言一行上做到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踏踏实实地做一名群众信赖的人大代表。

(作者单位:贵州省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2年9月至10月)

贵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大事记

9月10日 受常委会主任李忠委托,常委会秘书长刘军率队赴清镇对贵州清镇创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华电塘寨发电有限公司和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刘军秘书长一行实地察看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同清镇市经信局、政府办、站街镇等单位、部门以及两个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刘军秘书长说,此次调研,主要是了解清镇市重大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队将从市级层面组织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区、(市)县政府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9月11日至26日 常委会副主任陈长发为组长的常委会视察组对我市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检院以及南明、花溪和息烽检察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花溪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旁听了小河法院庭审职务犯罪案件中,检察院出庭支持国家公诉的情况。视察组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责任感、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加强侦查队伍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9月12日 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率市人大农经民宗委对我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民宗委的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市基督教堂、清真寺、黔明寺等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和活动情况,征询了市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两会、伊斯兰教协会、佛教协会和道教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召开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调研组建议:加强宗教执法队伍建设,把宗教设施纳入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安排,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尽快消除仙人洞道观山体滑坡险情。

9月12日至26日 常委会副主任孙立琨为组长的专项工作视察组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到花溪区青岩古镇、青岩堡,息烽县贵州北部国际露营基地、西山乡林丰村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地进行了实地视察,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听取了相关区(县)政府的汇报。视察组集中听取了市旅发委、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文广局等部门和单位的汇报。近年来,我市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旅游市场开发深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视察组提出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紧密融合;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认真筹备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意见和建议。

9月13日 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率市重大工业企业服务第十九工作队,到白云区贵州塑力线缆有限公司和贵阳长乐钢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龙永平副主任一行听取了白云区政府、区工信局相关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两家企业的生产车间,与企业中层干部进行了座谈。龙永平副主任说,第19工作队和白云区及相关部门要随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尽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帮助挂帮企业解决好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及办理相关手续方面的力度,扎实帮扶。

9月17日至28日 由李忠主任为组长,各位副主任为副组长,部分常委会和专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视察组,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的情况汇报,并分为七个小组赴各区、县(市)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召开园区办、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十大工业园区、企业、重大项目实地调研、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开展视察。视察组提出,优化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破解园区投融资难题、提高产业集群水平、加强要素保障体系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9月18日 常委会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各专委会负责人,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法制工作的副主任,具体负责人和市法制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市法制局报告了市政府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室通报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各区、县

(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交流发言。常委会副主任陈长发指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应报不漏、有件必备,通过严格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改进方法、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水平。

常委会副主任蒋纪鸣带领第二十一工作队一行到贵州鑫益能陶粒支撑剂有限公司、贵州维康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蒋纪鸣副主任说了几点意见:工作队和修文县政府及各部门要形成工作制度,保持信息畅通,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县政府要牵好头,对企业困难问题认真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各相关部门要积极跟进,搞好相关服务;企业要抓住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制定并完善好自身的发展战略;工作队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宣传,加强检查督促,切实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9月19日 常委会副主任、市重大工业企业服务工作队第十七工作队队长陈长发到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实地调研。陈长发副主任一行首先来到贵州长通电气有限公司实地察看,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汇报。陈长发副主任强调,今天所到的两个企业目前的发展态势都很好,高新开发区管委会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竭尽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市人大内司委要主动加强与高新开发区管委会、长通电气有限公司、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联系,及时了解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9月20日 常委会地方立法咨询专家组赴花溪明珠社区服务中心、小河瑞华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立法调研,听取了相关社区服务中心和小河区民政局的情况汇报,着重就城市基层改革的基本情况、社区立法的必要行和可行性、社区工作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社区工作负责人进行座谈。

常委会副主任、市第二十重大工业企业服务工作队队长胡海燕针对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在规模种植山棕项目立项、育苗可研等方面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等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市发改委、农委、科技局、林业绿化局、水利局,乌当区发改委、农业局、科技局、林业绿化局、水利局、农林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区各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责职能,对该项目的推进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落实措施。

市人大财经委牵头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专题研究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离退休员工托管安置、暂缓上缴年度国有资本收益问题。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托管中心、白云区政府、麦架镇政府及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对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9月21日 常委会副主任吴应涛率市重大工业企业服务第二十二工作队到修文县贵州金久水泥有限公司和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研。工作队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吴应涛副主任表示,工作队将为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各种政策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9月27日 常委会召开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重点对今年确定的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查。会上,听取了市卫生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建议承办部门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相关督办专委会提出办理工作督办意见,提建议代表与部门“面对面”沟通。随后,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代表组成的评查组对建议办理工作重视程度、办理措施、办理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评查。会上,市人大选任联委还通报了代表建议“回头看”办理工作。

10月11日 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率市人大农经民宗委对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汇报,赴息烽、开阳实地查看了10余条农村公路的路况及通行情况,并与当地政府及其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了座谈。调研组提出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健全管理机构、充实专业队伍和必要的技术准备等意见和建议。

全省人大系统“促跨越发展、迎十八大召开”歌咏比赛在贵阳举行,来自省人大及各市(州)

人大的10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贵阳市人大代表队获得第二名。

10月15日至21日 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封心太、副主任张弘,小河、乌当、白云、花溪、息烽、开阳、云岩等区县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内务工委主任及人大干部共10人参加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开办的“贵州省人大内务司法(法制)干部培训班”。

10月17日 我市召开《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条例》实施情况,对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制度安排进行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陈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长青,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作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胡海燕、蒋纪鸣、杨明晋、李志鹏,市政协副主席夏钢、石洪出席会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军汇报了《条例》执行检查情况,花溪区人大、清镇市政府、市环保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企业、市民和专家代表作了发言。

10月18日 常委会副主任陈长发率城市社区立法调研组成员赴清镇市开展立法调研活动。召开了有清镇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大家围绕调研提纲对社区立法提出了想法、要求和建议。

10月19日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遵义率考察团来筑考察,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陪同考察团参观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孔学堂等地,以及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基地,并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 10月22日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主任会议,传达落实17日市委召开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精神。会议议定,启动《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启动《贵阳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暂定名)立法调研工作。会议还讨论了贵阳市城市社区立法的相关工作,并议定贵阳市社区立法工作会议于11月上旬召开。

10月30日至31日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28名。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听取和审议了《贵阳市房屋登记条例(草案)》;2、审议通过了《贵阳市消防条例》;3、审议并批准了贵阳市2012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4、听取和审议贵阳市检察机关关于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报告;5、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情况的报告;6、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7、听取和审议关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8、听取和审议关于对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1号、2号议案办理情况报告;9、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以及市政府关于我市贯彻实施《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情况的报告;10、书面审议了关于我市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管理情况、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情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等专项调研报告;11、书面审议了市政府对检查价格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2012年十件实事办理情况等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12、决定免去丁雄军市政府秘书长职务。

作文五:《浅议生态文明城市建设》3000字

摘 要:本文作者主要就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重点   1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   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征服自然”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繁荣的统一,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同时,近年来的洪水、赤潮、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说明大自然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唯一的出路。对此,我们必须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尽快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持续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提高幸福生活水平的共同愿望。我们理应适应广大群众的新期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当前,我们很多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并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制约因素。整治环境污染,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做起,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民生工程”,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广的蓝天绿地、更多的青山碧水、更好的生态环境。   2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把握的重点   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2.1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   生态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资金投入大,见效时间长。因此,必须积极整合项目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努力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体系,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和绿色信贷政策,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环保产业发展。二是要积极争项争资。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把握生态建设投资导向,科学规划各类生态建设项目,不遗余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是要挖掘社会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和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和金融信贷参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型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资本运作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切实以多元化、大力度的投入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步伐。   2.2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和制度保障   制订和完善生态城市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建立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为重大决策与重大项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对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督,加强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和司法工作。   2.3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   要加快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评体系,将环境质量监控、污染物总量减排、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治理、清洁能源推广、再生资源利用等相关生态文明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各级领导实绩考评、任免工作以及各类评优创先挂钩。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实行层级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各县、市、区不同功能定位的评价指标和政绩考核办法。   2.4引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参与   生态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是长久的,持续的,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哪一级,哪个部门的事,必须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和科学财富观,促进企业的活动方式和产品功能向产品绿色化、服务人性化和环境友好化转变。大力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增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维权意识。大力发展环保志愿者队伍,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热心人士开展工作,加强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境保护的自我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全体公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开展违法环境行为有奖举报活动,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推进环境信息公开,重大决策、规划、项目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告知、听证,切实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5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市整体规划当中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划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划定空间“红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办法,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考核,不以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等为主要考核指标。   2.6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既对自己负责,又对他人负责,既对当代负责,又对未来负责;生态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化也是一种行为准则,要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城市,应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把生态文化渗透到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3 结束语   总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作文六:《建设生态文明城市》14700字

第19卷第1期2011年2月

系统科学学报

JOURNALOFSYSTEMSSCIENCE

Vo1.19No.1Feb,2011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系统思考

李建中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整体理论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设计、具体量化指标以及量化指标的监测方法和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系统辩证论认为:越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越要构建良好生态环境;越是重化工业城市,越要构建低碳循环经济;越是多民族集聚地区,越要构建友好型和谐社会。近年来,城市化加速发展,也是城市建设价值提升时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低碳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构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在参照国内外生态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城市不同实际提出的,并由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制度保障等7项分系统构成,具体量化指标有40余项,这只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般性模型,是对系统辩证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低碳经济;系统整体中图分类号:N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11)01-0038-08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是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生态是一个系统整体,是指生物群系统和非生物环境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交换的态势。生态文明城市是指城市人群及有关生物圈系统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进行的不间断的交换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平衡状态的总称。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准应当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将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到同类城市的最低点,生产生活的“三废”及时达标处理再利用,使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食物能真正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并实现永续稳定供给,环境优美人类宜居的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的历史使命。西部城市,尤其是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重化工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城市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

大都市,人民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

系统辩证论告诉我们:越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越要构建良好生态环境;越是重化工业城市,越要构建资源能源节约型循环经济;越是多民族集聚地区,越要构建友好型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生态发展结文明城市的根本方法,要求在发展思路上、构上、发展路径上一定要统筹兼顾。

我们提出的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基本模型是动态的、是发展的、是可修改的。它的最终形成是一个认知和实践的过程,也是生态文明城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要素系统整合的过程。

1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广狭之分。从广义上讲,生

1.1生态文明的内涵

收稿日期:2010-07-20

作者简介:李建中(1946—)男,包头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系统辩证学、区域经济学。E-mail:lijz1204@yahoo..

-38-

态文明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本质属性。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是区别以GDP为主的现代化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的试金石。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全面协调永续发展的准绳,导向人类社会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客观要求经济发展是循环的,社会发展是和谐的,人的发展是全面的,能源发展是再生的,污染物是减量可利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形成体现在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体现在人类社会所取得各种成果的系统整合。从狭义上讲,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进步到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历史过程。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并列兼容,处于现代化社会的同一层面上。生态文明更具有基础性、环境性和普适性。它所含有的文明程度更高,人的观念———制度———行为更加融于自然界,体现了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的系统整体。1.2生态文明的特点

生态文明遵循永续发展的理念。主张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并优先维护生态环境价值为宗旨,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永续发展。系统辩证论主张在一切关系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第一位的;在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中,生态环境是第一位的;在一切人类文明中,生态文明高于一切,并逐步超越和替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不存在谁征服谁的问题。发展经济更要重视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度,维护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人对于自然界应是和睦———和谐———修复———保护———建设———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征服———污染———破坏———索取———

掠夺的关系。生态文明坚持差异协同的理念。生态文明认为鉴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标准,物质利益不是唯一的,而生态环境效益才具有基础条件的品质,比单纯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在现实发展的秩序上,

生态环境效益应高于物质利益。因此,天———地———人与经济———社

会———

生态是有机的系统整体,它们之间虽有差异,但要通过协调和相互包容达到差异协同与永续发展。

1.3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是对人类自我发展所面临湿地的破坏、森林的消失、

土地的沙化、淡水的减少、物种的灭绝、气温的升高等问题的深刻反思下提出来的。人类自制的苦果要由人类自身去品尝、

去改变。改变人类的物质利益第一观念,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经济———

社会———生态的有机统一、协调和谐、永续持久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才能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由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调整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我们思想观念中的发展观,植入生态文明观,坚持系统辩证观。生态文明的真正含义在于它的广义性,例如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世界生态、金融生态等等。它导向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形成新的系统整体观,为人类发展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生态文明本质属性是善待世界。生态文明的全面和谐性、系统整体性、永续持久性、差异协同性不仅反映在人类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城市融于自然方面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不仅需要丰裕的物质,优美的生态环境,还要有爱的群体,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都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素。文化个性的魅力是生态文明的灵魂。物尽其用,

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信息多级分层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是生态文明的着眼点。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昌盛,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安居乐业,是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

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是自组织法则。生态文明提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组织、自我催化,是一切物质系统进化的内生动力。生态文明是人类自主动态进化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总和。生态文明来自人类实践活动,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果的系统整合,具有整体涌现性。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来自开放的、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的、要素涨落的自组织系统。这是生态文明之所以被全社会接受的内因和动力。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导向性,这

-39-

就是系统的自组织法则。生态文明正在成为一种范式、

一种体制、一种机制和一种体系,在人类思维和行为中正在得到推广。这种生态文明的普适性,又具有自组织的整体涌现性,构成时代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的国度正处于远离平衡态的改革阶段,非均衡、

非对称形成的非线性机制导致我们的发展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催化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其内在动因则是改革带来的社会因素间的涨落。涨落催化着人们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构建生态文明。这是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内在动力机制。

2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传统重化工业城市,一般情况下走的是“两慢

三大一快”的发展路径。“两慢”是指转变发展方式慢、调整产业结构慢;“三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大、排放大、污染大;“一快”发展速度较快,但效益相对低下。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则成了重化工业城市发展的优选战略。以包头为例,包头属于典型的重化工业城市,面临着生态文明的严峻挑战。

2.1包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三大原因

一是大环境原生态属于极度脆弱地区。包头属于中国西北高原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风暴少雨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草原退化、灾害严重,生态承载力低下,恢复能力弱化,发展趋向恶性循环。因历史原因,极度脆弱的包头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较快改善。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大气候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成了包头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经济仍处于资源过度依赖的重化工业阶段。2008年,包头重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96%以上;以煤碳为主的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市发电机组的96%以上;重化工业“三废”污染占全市污染源的96%以上。这说明包头是一座“高碳”城市,处于资源过度依赖的重化工业阶段。钢铁、铝业、

电力、化工、机械、稀土、煤炭是工业经济的主体产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又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源消耗,生态压力巨大。新世纪以来,虽说包头经济已经寻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要完成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要走很长一段道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只有将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40-

标———

生态环境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整体,这样才能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使人们生产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否则经济发展就不是可持续的。

三是包头社会发展仍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全国文明城市”

殊荣两连冠。但总的来看,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依然较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仍是包头地区的主要矛盾。生态环境仍处于恶性循环的怪圈内;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牧区不相对称,长期性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重化工业城市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2包头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近几年来,包头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推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大草原”工程。北部草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阴山山脉实施封山禁牧、禁采、禁猎工程,保护森林植被;大青山南坡实施人工绿化工程,增加碳汇;黄河北岸实施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和碧水工程;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与蓝天白云工程,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包头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全国森林城市”,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上有基本国策,下有群众需求,中有政府供给的体制和机制,“天地人”合一,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站在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看包头,包头已基本实现了全国经济强市奋斗目标。

2009年十大经济指标包头市在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序如下(详见表1)。

在十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已有8项进入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前50强,有2项差距较大。如果按287个城市的20%测算,排序前57位城市为经济强市,包头已有80%的主要经济指标进入经济强市行列,其余两项指标也处于赶超过程

中,包头已基本实现全国经济强市指标。表12009年包头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28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序一览表

指标内容

单位实现值全国城市

排序(位)全国水平

①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16838进入前50强②人均GDP※

6进入前50强③城

支配收入镇居民人均可元/人18进入前50强④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人821530进入前50强⑤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146835进入前50强⑥当年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9.549进入前50强⑦全口径财政总收入亿元24350进入前50强⑧全

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亿元627

50进入前50强⑨对外贸易总额

亿美元12.8

102未进前50强⑩城末余额

乡居民储蓄年亿元686

72

未进前50强

※按2009年平均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8362元测算,包头市人均GDP已达到1.244万美元。

※其上数值为各城市公报数值,还有待国家2010年城市统计年鉴下来后进行修正。

2.3包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包头人均GDP已经跨过1万美元门槛,步入了工业化的中间阶段。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包头的发展思路必须由单一的全国经济强市向全国生态文明强市转变。包头已经具备了转型的经济基础和转型所具备的内外条件,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包头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和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又是以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加工为前提而发展的城市。伴随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以资源为主的发展思路已不适时宜,应尽快调整。包头面临着资源的迟早枯竭、后续产业的短板、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态环境的容量趋小、就业压力的增大,二元结构调整的缓慢、人民生活质量很难大幅度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又难以快速解决,传统发展思路已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就是建设低碳生态文明城市。

包头最大的优势是资源相对丰裕,最大的劣势是资源性产业刚性很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最大的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包头市要运用系统整体思维的方式,引入“低碳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永续和谐的发展之“度”。这个度在哪里?在于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城市构

建的实践过程中。

3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3.1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实践价值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具体实践过

程。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如何评估,这就需要一个看得见、

摸得到的指标体系。虽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还在探索过程中,但国际、国内和发达城市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指标,已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结合不同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实际,参照有关指标体系,我们进行了系统整体的设计,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由理论层面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过程。这个研究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整合创新的过程,不仅有蓝图,还有指标体系,可量化、可度量、可评价。这套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系统的发展过程。伴随实践历程,可不断的进行修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但不是死的教条。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导向手段,是政府进行决策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可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进行度量,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对实践过程的导向。

第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重在对过程中的监控———

测评———考核———奖惩———调整。它是一种机制,主体指标化、责任化,引导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沿着“生态文明”的方向运作,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转变成社会———

政府———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及个体的实践活动,责任明确,职责到位,并依据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与监控。这是一个政府与社会群众相结合的评价过程,是客观真实数据说话的过程,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度坐标的确立过程,也是下一阶段生态文明如何发展建设的轨迹目标决策过程,也是重大任务、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的筛选过程,使生态建设进程具有很强的客观实践性、公开透明性、社会公众参与性。因此讲,这是系统的整体的实践过程,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入指标化、制度化、自觉化和长效化。这就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基础。3.2新历史时期的发展思路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和新的历史阶段。全国所有城市都在编制第十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城市的新选择,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

-41-

———

新的历史阶段重化工业城市举什么样的发展旗帜:要高举“科学发展,低碳生态文明”的大旗。在存量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低碳循环、绿色生态发展战略。

———新的历史阶段重化工业城市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走“经济———社会———生态”

三位一体发展之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走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位一体”与“三路合一”有机结合,就是走现代化与低碳循环、绿色生态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建设之路。

重化工业城市发展要充分体现低碳生态文明城市后发优势。要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人文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把重化工业城市建设成宜居住、宜发展、宜旅游的特色城市。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融合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之内,全面反映人与自然持续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全面自由发展,全面体现新型重化工业城市的发展风貌、发展水准、发展效率和发展效益。

3.3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既要尊重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又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还要把握国内外发展大趋势,把传统发展和发展趋势有机结合,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绝不是固化

“实事”,而是在“求是”中作好发展低碳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

创新奋进原则。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客观要求城市发展要跟进发展趋势,在跟进中不断修正自我,创新发展模式,永远处于与时俱进的进程中。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的、

动态的、发展的系统整体,内容量化指标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过程,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调整。量化指标来自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它才能起到导向作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性是量化指标体系的主线,量化指标又是定性的具体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定性分析要把握量化修正的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只有把定性与定量的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机结合,才是设计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重要方法论。要高度重视现实数据采集的基础内容和秩序法则,把采集目标体系→评测标准→公示结果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建设低碳生态文明城市的激励机制。

精简科学原则。从国内外发展大趋势全视角认-42-

知低碳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约有上千项。依据先进发达城市的经验,结合不同城市实际与低碳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坚持精简化、科学化、可操作性原则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整合→取舍→设置,使其客观地反映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进程。

分步实施原则。低碳生态文明城市战略目标的确立,定量指标体系的分解,到体制、机制与制度的设计,都要有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开放性、目的性,在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实施过程中找到可监测的

“度”和“链”,使其成为系统整体。3.4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构成

在设计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过程中,我们反复讨论研究了国内外有关生态文明的相关指标体系,依据不同类型城市的实际,最终确定了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制度保障等7个分系统,共40项子系统。这只是我们研究不同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监测指标体系的一个基本模式。

———经济发展。主要从人均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地方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等7个因子来构成,以监测经济发展的水平,反映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

生态环境。主要是从建成区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2级天数、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万元GDP排放SO2等7个因子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

修复状况。———

民生改善。主要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保险覆盖率、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等6个因子来反映城乡居民具体生活水平状况,其侧重点在于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主要从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城市化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安全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等7个因子从宏观视角来监测社会发展状况,其侧重点在于社会宏观面的稳定安全、和谐发展。

———基础设施。主要从城乡人均道路面积、城市燃气普及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等6个因子反映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水平。

———生态文化。主要从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

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等3个因子反映市民生态文明修养,文化产业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制度保障。主要从政府对节能减排总量控制计划完成情况、

公务人员廉洁指数、行政服务效率、

市民满意度等4个因子反映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及公务人员廉洁程度的状况。

在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基础上,具体指标的确立,应系统考虑了不同城市的各方面发展现状,文明城市→经济强市→全面小康目标→现代化大都市等目标的整合性、衔接性、易取得性等原则,设计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在尊重现实基础上,我们着力设计了在2010、2015、2020年三个时间段上各个分系统和子系统发展的参考指标数值。这里数值的本质属性是现代化,

具有发展的导向性和监测性,是一个方向性的设计。既然这些数值属于发展的规划与方向,就有必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正、完善与提升(详见图示表2)。

表2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系统模型构架

一级系统

二级系统

三级系统

人均生产总值

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地方财政收入

4%▲经济发展3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单位GDP能耗3%单位GDP水耗

2%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建成区森林覆盖率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2级天数2%▲

生态环境17%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万元GDP排放SO2

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生民生改善17%

人均受教育年限3%社会保险覆盖率

3%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2%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文恩格尔系统2%明基尼系统2%城市化率

2%▲城社会发展15%

出生人口性别比2%市

城镇登记失业率3%社会安全指数2%国民幸福指数

2%人均道路面积2%权数100%

城市燃气普及率1%▲基础设施7%

城市集中供热率

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万人拥有公交车辆

1%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2%

▲生态文化6%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2%节能总量控制计划完成情况2%▲

制度保障7%

廉洁指数2%行政服务效率

2%市民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满意度

1%

4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评价体系

遵照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按历史进程

对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进行确定,并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就成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实践过程。城市是一个有机系统,

对城市分系统与子系统进行逐级细化分解,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把综合指数按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导向作用进行两级分解———

细化———考核———评估。其特点是目标明确,比较直观,便于操作。更能以数值反映不同战线、

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评价结果接近实际。4.1指标数值的确定依据

依据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数值、文明城市的指标数值和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城市指标数值,并结合城市建设的客观实际,对分系统和子系统的指标数值进行分析研究,即2010年为打基础阶段,2015年为提升阶段,2020年为调整完善阶段。在不同阶段的指标数值都具有对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约束作用,使城市经济实力更加增强、结构更加合理、

发展方式更加可持续、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民生质量更加提高、社会进步更加明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政府服务更加廉洁高效、生态文明蔚然成风。

4.2指标数值权数的确定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权数的确定,采用了系统整体层次结构权数方法,进行逐级分解。系统整体为一级层面即“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作为总的权重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制度保障等分系统为二级层面指标,区别重要程度和薄弱环节给予不同权重数值。第三级层面为子系统,在上级层面的约束下,再把权重数进行分解。

在系统整体层次结构权数分解基础上,进行专家评估,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基本上形成较为一致的权数分解数值。4.3无量纲化法的选择

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无数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耦合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指数均有不同的量纲,难于统一与衡量,也就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与评估。为了对缺乏统一的各种不同的量进行比较评价,必须将各实际指标用各自基本量的乘方之和表示出来,这种表达方式称为量纲。然后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不相关联的数值指标有了

-43-

内在系统整体的相互关联度,以便于考虑评价工作在统一尺度下进行归纳、

分析与评价。无纲量化法是采用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尤其是空气动力学的求值方法来进行测算,把复杂的方程简单化,利用特征长度和特征速度使得远离囿值的某些变量数目大大减少,以利计算。经济管理学中的无量纲化,就是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按事前给定特征长度和速度即权数或指数,换算成为可以直接汇总的同量化指标。无量纲化方法有许多种,各有利弊。我们的研究报告使用的是指数权重分解匹配综合法。这是经济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直观明确、简化实用,而且约束条件比较少,汇总结果可评估,有较强的说服力。4.4指数综合评价法

指数综合评价法是由构成系统要素指标综合而成的,其方法比较多,而本研究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其计算公式的所得数值表征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现程度,是无量纲处理后的标准值并作为指标的权数。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基本评价,即以每年或历史进程得分与标准得分进行比较,来表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现程度。发展速度的比较即以某年份得分为基数,用以后各历史进程的得分与之相比较,来评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快慢,或以当年得分与上年得分比较,来评价当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速度。同理,不同区旗县、不同战线、不同单位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分解比较和评价,以判断其建设生态文明单位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5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对策建议

5.1统一思想认识,构建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一定要紧跟低碳生态发

展的时代主流,统一思想认识,确定城市整体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与制度,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深入到机关、

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城市居民心里,明确要求和目标。思想上形成理念,行动上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局面。5.2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目标考评机制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领导,强化组织,推行工作目标责任-44-

制,严格监督、检查、测评、协调、考核、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

职能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作到“三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监管落实。抓好“典型建设”。以责任书形式落实责任部门———

责任人。培育建设好县镇村典型、

区街社区典型、机关企事业单位典型、文明家庭市民典型,形成生态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完善考评机制。应突出奖优罚劣,使各级领导干部形成科学的政绩观,创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廉洁高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5.3突出重点项目,完善投入机制

遵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明确制定实现生态文明城市的重点工程项目、总体投入、融资方式。突出河流湿地———

山川绿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统筹建设资金,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

完善投资保障机制,把生态文明城市公益性部分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正常展开。在加大资金投放方面,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统筹用好中央、省级、市级、区旗县各级财政经费投入,抓好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筹划、市场运作、多方筹集,采用BOT、TOT、ABS、BT等融资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投入保障。增加政府相关公益事业的投入,统筹安排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科技开发、林业建设、水利工程、扶贫项目等资金的使用,集中有限财力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要鼓励引导企业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和环保设施的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有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5.4加强指标体系的认定完善,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指标体系要依据历史进程的发展,要不断修正完善,应与时俱进。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应逐级分解,落实到方方面面,把执行作为关键工作来抓,抓组织责任落实→抓全面管理细化→抓指标进程监测考核→抓目标任务评估→抓典型经验推广→抓激励机制兑现。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目标责任体系。数据收集是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如实填报,实地验证,确保指标数据的准确。要充分发挥传媒作用、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发挥班子的组织领导作

用,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的重要环节。建立问责制度。政府应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应充分发挥市区镇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考核评价指标的检查、核实、监督,对于拒报、迟报、虚瞒报、篡改考核评价指标的错误行为,未按规定报、

履行审查核实职责,应实行问责制,对重大生态违法事件应依法严肃处理。对先进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对落后单位应通报批评,甚至追究责任。扩大群众参与面。扩大全市人民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知参与权、监督权。公开政策、规划、项目和投情权、

资,便于社会公众监督。开通网上咨询、媒体专栏、群众信箱、生态热线,强化群众监督和法治监管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工会、

组织人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

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及各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积极实施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提升城市的科学内涵,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大都市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乌杰.系统辩证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J·W·福雷斯特.城市动态[M].MIT出版社,1969.

[3]冯·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L).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

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4]蒋泓峰.均衡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聂华松.非平衡系统生态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7]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8]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9]沈满洪.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SystemsThinkingon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

LIJian-zho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014010,China

Abstract:Inthis,theauthorstudieshowtodesignindexsystemof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quantifytheindicatorsandthemethodsofmonitoringaswellasestablishlong-actingeffectivemechanismusingthetheoryofsystemholism.SystemsDialecticstheorybelieves:themorevulnerableareaofecologicalenvironmentis,themoreecologicalenvironmentweshouldbuild;themoreheavyindustriesacityhas,themorelow-carboncyclee-conomiesweshouldbuild;themoremulti-ethnicgatheringareais,themorefriendlyandharmonioussocietyweshouldbuild.Inrecentyears,thepaceofurbanizationisacceleratingwhilethevalueofurbanconstructionisenhanc-ing.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isanobjectiverequirementtourbandevelopmentintheageoflow-carboneconomy.People-oriented,integratedandprehensive,coordinate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on-stitutethenatureofbuilding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

Designingindexsystemof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isproposedaccordingtotherealitiesofdifferentcitiesbasedonecologicalindexsystemathomeandabroad.Ithas7Subsystemswhicharetheeconomicde-velopmen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elihood,thesocialdevelopment,theinfrastruc-ture,theecologicalcultureandthesystemsecurity;andithasmorethan40specificquantitativeindicators.Thisisonlyageneralecologicalmodelof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andisanempiricalstudytothescienceofsystemDialectic.

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City;IndexSystem;Low-carbonEconomy;SystemHolism.

-45-

作文七:《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5400字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2007年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的一年。200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延伸和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一、2007年情况

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确保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发布公告,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责任分解表》公布,并在贵阳市各大媒体重要位置刊登。分解表对《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进行了详细分解,共9大类别,每项类别又分成若干项,每项除明确完成时限外,还明确具体负责人,从贵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人逐项分工负责,对口各局、委为责任单位。

制定法规,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在2008年制定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规定、贵阳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贵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等多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列入立法计划,为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法制保障。 同时,对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贵阳市劳动监察条例的修改和贵阳市人民调解工作条例、贵阳市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办法、贵阳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条例、贵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项目开展立法调研。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481个,总投资89.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16.34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10亿元的目标任务。完成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建安投资10.2亿元。金阳新区城市道路工程中金朱路、迎宾东路(二期)、兴筑东路(二期)已建成通车;金岭东路已正式开工;金朱东路不涉及拆迁和林地路段已开工,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施工;兴黔路(一期)A标已建成通车,正在进行人行道、边坡及管道工程的施工,B标已建成通车;兴筑东路(二期)A标已实现通车。开工建设贵金线、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朝阳洞路、市北路二期、水东路、西南环线一期等七条道路,道路总长50公里。完成服务大楼立交桥、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加快,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网线规划》编制及报审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2007年,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77公里,完成投资36804万元。其中,县乡公路完成221公里,村公路完成856公里,顺利完成“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 实事目标任务1042公里。农村乡镇客车站共开工14个,完工10个,圆满完成了10个乡镇客车站建设的实事任务。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及配套小水池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实际完成1371口/44670立方米;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88万亩,占计划的100%。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3370户,超额完成计划的13%。动工建设沼气池36750口,完工35984口;改圈29186间,改厕29147座,改灶28763个。完成串户路改造634.7公里,占计划92.7%。“万户小水池工程”进展迅速,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超额完成实事任务。农村市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了400个农家店和20个农资超市工程总量的95%。“建立15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任务完成176个。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清镇东郊水厂厂区土建工程完成90%,城区供水管网已完成50%。金阳新区消防指挥中心、金阳医院已完工投入使用。贵阳市新庄污水处理厂厂龙塘大沟改线工程已完成,厂外截污沟工程进展顺利。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构筑物基础已完成,SBR池结构已完成,沉砂池上部结构完成。小黄河二期工程河道开挖已完成,河道档墙施工完成92%,安装完成50%,完成总量95%。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完成地下室和边坡防护工程。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地勘工作基本完成。贵阳市传染病院改扩建项目消化道病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呼吸道病区基本完成即将进行竣工验收,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建

设完成教学楼、1号学生楼基础。全市用以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8所公办学校改扩建已完成。

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城乡生态文明意识增强。扎实抓好以营林工程和绿化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出台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占用林地建房35357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2.7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19%。初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关停华电清镇发电公司2×6.5万千瓦机组,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13户企业加强了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8户。实施水晶集团、贵阳煤气气源厂等企业的14个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确定10户企业为第三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加快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在中心城区开展了以治理噪声、饮食油烟污染为主的“双降”工作。全年大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46天,比上年增加7天。全面启动“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工作,初步建立了“两湖一库”治理保护的长效机制。2007年5月30日,贵阳市正式向国家建设部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请,建设部专家组于2007年10月19日—10月21日到贵阳检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最终,在11月底国家建设部组织的评审会中,贵阳市由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从全国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市把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工作,作为旅游行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完成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申报、创建方案和组织动员工作。以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巩固贵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成果,做好迎接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工作,促进中心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的配套完善和提升。2007年,贵阳市旅游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中心”发展战略和打造“中国避暑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的目标,按照“树雄心、展‘两翼’、抓落实、促腾飞”的工作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强化营销宣传,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狠抓行业监管,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使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协调、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314.14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5.44%;接待海外旅游者12.09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0.41%;国内旅游收入120.8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36%;旅游总收入125.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19%。

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9%。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51 %,12.83 %,15.09%。

循环经济扎实推进。2007年4月印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2007年8月下发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2007年4月编制完成;正式下发了《贵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目前已选择金阳新区和一些大型的楼盘进行试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全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工作。目前已命名了39个绿色社区和75所绿色学校,为全市的大力推广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项目实施方面,确定了16个项目做为2006-2007年度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16个项目中,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个,工业类节能项目2个,工业类节水项目1个,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项目9个,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1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79768.7万元,目前,已完成333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800万元,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废渣近19万吨、废旧塑料1000多吨。其中,有9个基本完工,3个开工建设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还有4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民生事业得到加强,社会更显和谐。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乡统筹就业7.2万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年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低保继续做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惠及3.49万户7.85万人,农村低保惠及3.16万户7.06万人。全市养老参保人数达42.95万人,扩面达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3.8万人,扩面3.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21.3万人),扩面5.6万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对困难群众中的

患者实行医疗优惠政策,为“低保”户减免医疗费约16万元。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开始启动,已开工廉租房建设5万平方米,备案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58.5万平方米。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完成136项科技计划项目,预期新增产值14.64亿元。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再次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对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大赛,县级“两馆”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2.63%,高于全年目标。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06%,人口自然增长率4.31‰。强化安全生产,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在全省名列前茅。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显著上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二、2008年展望

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能力。2008年贵阳市将配合省抓好贵广高速铁路贵阳站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环城高速路西南段建设;启动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修编城市路网规划,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按照“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规划,加快南环线等道路建设,力争启动北京东路建设;新增3000个停车位。加快金阳新区路网建设,建成连接老城区的贵金线,打通新区至百花湖、清镇的快速通道,推动贵广铁路金阳客站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完成1000公里村寨串户路,新建15个农村乡镇客运站、8个农村乡镇渡口;解决20万户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开工建设7座小型水库;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26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治理2万亩;建成“四改一气”

1.76万套。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八大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中介服务、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尽快形成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四大治理工程。开展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开展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继续推进第三批试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订并实施《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条例》,继续推进开阳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息烽磷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清镇铝、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和谐贵阳”。实施“学有所教”计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全市中小学杂费,确保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劳有所得”计划,继续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个,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8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1.8万人,转移就业1.44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病有所医”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确保参合率达90%以上。实施“老有所养”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年内养老保险扩面3.3万人、医疗保险扩面2.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1万人。实施“住有所居”计划,加大保障性廉租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进一步理顺经济适用房管理体制,加快城区危房、旧住宅区、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建成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建。实施“居有所安”计划,深入推进“平安贵阳”创建工作,继续开展 “严打‘两抢一盗’专项斗争”。

五是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能力,制定重要商品供应应急预案,完善流通渠道,积极搞好食品市场供应,加强食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受大的影响。

作文八:《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法治建设》5500字

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