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军事 > 《《弟子规》读后感2》600字: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2》600字: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

时间:2019-11-29 09:20:5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弟子规》读后感2》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写的蒙学名篇,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中国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写成,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便于背诵。“弟子”就是学生,而“规”就是规矩的意思,这本书句句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规范。    《弟子规》首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孝敬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谨信的人。要勤勉谨慎,做到“朝起早,夜眠迟。”因为“老易至,惜此时”,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箕踞、勿摇髀”。要言而有信“凡出言,信为先”,但是不可以轻易地胡乱答应别人“事非宜、勿轻诺”。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而是要和别人比品德才学,才学不如人,就要多加努力,“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泛爱众人,要亲仁,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在一个蓝天下,同居一个地球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要想取得名望,就要靠自己良好的行为去积累,因为世人看重的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内在的品质“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弟子规》教导我们若有余力,便去学文。还教了很多读书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我读书时常常不能做到专心致志,还喜欢读了一半就去翻阅其他的书籍。    《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贵思想,能够陶冶心灵,提高智慧,使我们懂得做人之道,养成良好习惯。

作文二:《《弟子规》读后感》17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中华五千年来各个族群家教的集大成,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即“夫见”,是夫子的见解。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圣贤学习,学习他们的行为规范,学会他们的为人处世。这是他们久经不衰,流传下来的宝贵的见解,我们必须让它发扬光大,用它来约束自我,同时也来教导他人。

虽然它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有些人认为大学生读它显得有点幼稚。但我不以为然,我认为《弟子规》含有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讲得就是做人的道理。对于物欲横流的社会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对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尚品德的培养非常重要。

我还小的时候并没有读《弟子规》,我感到遗憾。但我认为我现在读它,我觉得并不会太迟了,它同样带给我了很大的感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个人认为人的道德远远比学业的成就更为重要。不管你也多么大的成就,可是你的道德不高尚,你同样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德国作家康德讲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的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心中的道德,而《弟子规》就是我们的标准

正如书中所说“首孝悌”,我们应该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和睦。这是我们做基本的行为。父母是怀着一种期盼的心情来迎接我们的出生,同样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给了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励。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他们的义务,这只是他们对于我们的爱。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孝顺父母对于我们含辛茹苦的培养。《常回家看看》表现了父母的伟大无私,他们不是希冀着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财富,仅仅只要我们能够回家和他们相聚一起叨唠家常、吃团圆饭就可以给他们带来满足。而作为父母的子女,如果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这是会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减少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它同样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

“谨言谨行,诚实守信”同样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生活中做什么事,我们要时时刻刻谨慎。对于我们的言行要多加注意,不要鬼话连篇,更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严重顺坏了自身的形象,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穿戴整洁,在课堂上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要乱下承诺,根据实际情况答应他们,不要忙没帮助,还给他人带来不便。“人无信则不立”,我们应该维护自身的诚信度,得到他人的信任。这样他人才会托付重要的事情给你办。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资本。

泛爱众和亲仁则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过于卑微,就对其嗤之以鼻,也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十分高贵,就去无原则的顺从他。一个人的出身 好并不能代表什么,它不可能决定着你的命运一帆风顺,生活过的多姿多彩。一个人的财富富有远远比不上精神富有。人是不能和上帝商量我们的出身,我们不应该根据他们的出身就胡乱下决定。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应该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不要太把他的缺点无限化大。我们以一颗仁慈的心来看待每个人,我们就能发现美是无处不在的。心灵的美才是这世界上当之无

愧的美丽。让充满仁爱的光芒普照,每一个人都能一颗平常心爱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分子,包括你、我、他。

在道德熏陶下,我们同样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特长,来充实知识储备,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老师教学的方式,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会,但我们也要做用于实践上,这样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可以向他人学习,但我们注意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不能片面的一味吸收,我们要把他人身上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算的上真正的学习他人。我们要根据我们的能力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一份力,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认可就得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在今后我一定会铭记《弟子规》的的金玉良言,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教诲学习和落实,努力的改善自己。

作文三:《弟子规读后感1》1200字

读了弟子规,有好多感触与启发。将见我的感触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还有一句印象较为深刻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作文四:《读弟子规观后感》1200字

弟子规观后感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俗话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我们应顺应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们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们做子女的也不能顶撞他们,我们应做到“谏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的责备是错误的,我们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们不图我们的回报, 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在 “信”这一节,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在“余力学文”中,“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在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抓紧时间学习,切勿荒废、、、、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学习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要怎么做呢?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觉得《弟子规》对我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作文五:《《弟子规》读后感(17)》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7)

暑假里我把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深感相见恨晚,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么宝贵的精神遗产?我对现在的教育模式,价值体系产生了很大怀疑。

《弟子规》讲述的是看似很浅显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可这些貌似浅显的语句做起来很不容易。如果从小时候就学习《弟子规》,会对孩子一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小时候不懂具体的意思,会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领悟到《弟子规》的正确性。《弟子规》是帮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作文六:《读后感弟子规》19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五年级二班  乔慧怡

第一篇: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第二篇: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

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篇: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

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第四篇:“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

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第五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第六篇:在我看来,《弟子规》

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作文七:《弟子规读后感5篇》5700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日记://.0S.net.Cn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在寒假里,我读了不少书,还重温了三年级背过的《弟子规》。明白了不少道理。

弟子规,分几个段落,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做一个人,就要尊敬长辈、诚信对人……

弟子规首先就告诉我们:首孝悌。主要的意思是:年幼的人,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出门的时候要尊敬兄长。人一生更重要的,就是亲情。没了亲情,怎么都不会快乐。次谨信,告诉我们:说话要恭敬诚信。人要言而有信,说话不能不经大脑,要做到一言即出,驷马难追才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是: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各种诗歌文学。作者把《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做为总纲,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教育弟子应谨遵圣人的教诲,不可误入歧途。

在生活中,弟子规有时也很有用。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从弟子规中,我学会了好多道理,我要做一个好少年。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泛爱众"即众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当他人有困难时,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亲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不耻下问,要心平气和,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 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高兴,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高兴,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

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第一篇: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第二篇: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篇: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第四篇:"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第五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第六篇: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作文八:《弟子规读后感三》700字

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有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更是将“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编排。在现代社会,诚心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现代人之间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越来越少。面对诚信的缺失,光靠呼吁道德回归是不够的,还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们,更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当今社会是非常注重诚信的,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有些人说话总是信誓旦旦,结果办成的却一件也没有,结果相信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答应别人之前要确认自己是否能够办到。有些人话总是很多,正所谓言多必失,这也是很忌讳的,也不要去听那些佞巧的话。也许现在好多孩子是受了港台电影的影响,都觉得把自己搞得像个混混很帅气很酷,其实这在古代人们称之为市井气,是很为人们所唾弃的,孩子们千万不要去染上这种风气。有句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啊,不管你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都不要去胡乱捣腾,当然见义勇为不在这个范围内。古代人很注意自身的修养,在吐字方面他们都是非常流畅清楚的。当听到他人在说人闲话的时候,自己不要加入进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和有品德要高尚修养的人为伍。当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应该勉励自己。现在的好多孩子都很喜欢攀比,我希望广大家长还是不要这样影响孩子,要保持一种纯朴的品德。同时我们要敢于听取别人的批评,良师益友才会靠近我。当自己有过错的时候,不要想着掩饰,结果是越掩饰越过错。

人无信不立,讲信用诚实。于小于近于投机可以不讲信,可是从大处从长远从整体而言,万不可失信。人有信,才能心安理得,才可以正确看待名利、金钱、善恶,真真正正做到自省,切实处理好自身的内在与外表、长远与短期、荣誉与过失、思齐与内省关系。我们内心真正有心向善并强大起来。

作文九:《弟子规读后感(1)》1400字

诵读经典,以“信”立人

——读《弟子规》有感

我们祖国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文章传诵不衰,愈久弥新,寓意深刻。诵读经典作品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到的品质得体高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等我作用。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我 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是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古代的孟子对我们的教导。我国是文明古国,更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来榜样。《曾子杀猪》中的曾子是一位说话算数的人。他深深地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信不杀猪,虽然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曾子的诚实守信无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他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守信的人,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尚。韩信幼年丧失父母,成为孤儿,成为叫花子,是一位老太婆同情他,支持他读书,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他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恩人,把她接到宫中,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兑现了当年的“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的承诺。在常人看来,这句话也许是随口说说而已,经过那么多年谁还记得,但韩信却没有忘记。曾子和韩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效仿。当今社会也不乏诚实守信的动人故事。“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湖北武汉是黄陂区的建筑商孔东林,20年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他和哥哥冒风迎雪生死接力送薪,被誉为“信义兄弟”。海尔集团也曾有个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由于种种原因延误了发货,为了公司的信誉,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公司损失很大,但公司却赢得了信誉。

大圣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不讲诚信,是不行的。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反之不讲诚信则会后患无穷,不仅害了自己,甚至还会危害别人。《狼来了》的故事妇孺皆知,撒谎的孩子之所以会被狼吃掉,是因为他撒谎太多,一直失去了民信。古代济州有一个富翁,一次过河时掉进了河里,他大声呼救,并许诺谁救起了他,就给一千两黄金。一位渔夫救起了他,可他翻脸不认账,扔下十两黄金,扬长而去。无独有偶,他再次过河时又一次掉进河里,这一次不管他怎么呼救,怎么许诺,就是没人施救,只得葬身鱼腹。看看这就是失诺的后果。个人不讲诚信危害的也许只是他本人,如果企业、公司不讲诚信,那危害得就是多人,甚至国家的利益。近年来,毒奶粉、毒大米、毒鸡蛋、地沟油、塑化剂等一系列突破诚信底线的严重事件,恶化了社会的诚信氛围,成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毒瘤,其后果必将危害社会的稳定,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倒退,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更需要我们继承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秉承诚实做人,诚实做事的优良传统,建立诚信社会人人有责。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忌和怀疑。“扶不扶的悲剧”,“先拍照后报警”等悲剧就不会在重演

我们学生是经典文化的继承者和推广者。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经典文化,吃透意思,领会精髓,其次在同学中广泛宣传推广;最后在自己的学习中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勤学好问,并且要不耻下问。学好知识,学好本领,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文十:《《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上小学的妹妹学校要求背诵,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传授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武术课老师让我们大学生细读《弟子规》,必然是有良苦用心。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开篇便指出了重点:“孝”、“信”二字。 首先我想谈谈对“孝”的理解。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甚至我们在看古人传记时总会首先看到对其重孝道的评价,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孝呢?且不说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多年,就单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点,我们也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而反观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嫌父母管太多、对父母长辈态度不好、不够尊敬等等。“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不会感恩,更遑论对待其他人呢?只有对父母孝顺,才会有感恩之心,内心才会丰富充盈,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拿我自己来说吧,初中就远离父母外出求学,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每次放假见面可以明显地看到父母的变化和衰老,心疼不已。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发奋学习,以让父母得到安慰。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父母”,只有他们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爱和关怀,包容我们。面对父母日渐衰老的容颜,我们必须要懂得知足和回报,学会感恩,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努力提升自己,不让父母失望,报答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

对于“信”,也是家长老师从小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做人“无信则不立”。信,即诚信、诚实。先不论怎样对待别人,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凡出言,信为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对别人负责,关心关怀他人不自私;并能做到“慎独”“自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弟子规》全篇字数不多,通俗易懂,但每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指导我们在德学才艺方面要见贤思齐,不断反省提升自己。

对于老师第一节课指出“道”的内涵,从太极中悟出“止、定、静、安、虑、得”的六字箴言,我将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其精髓,修身养性,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吾日三省乎吾身”,反思自己,认真想想如何对待自己、对待老师家长、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找出不足并改正,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对得起大学生这个身份,努力提升自己升华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