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军事 > 《家风作文素材》2500字|家风作文素材

《家风作文素材》2500字|家风作文素材

时间:2019-12-30 09:22:3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家风 作文素材》2500字

019.家风

(1)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2)事实论据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3)理论论据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迅《随感录三十三》

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中国谚语

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中国谚语

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阿拉伯谚语

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土耳其谚语

君子居家,须是能容。--《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中国谚语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约·马可福音》

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英]泰勒《布道书》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陶行知《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英]彭斯《致布赖克劳克医生》

人吵败,猪叫卖。--中国谚语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宋·林逋《省心录》

不严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红楼梦》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鲁迅

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中国谚语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中国谚语

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中国谚语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录》

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基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清·石天基《传家宝》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宋·陆游《小儿入城》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上海的儿童》

治家者最忌者奢。--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家诫》

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中国谚语

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中国谚语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鲁迅《安贫乐道法》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徐渭《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清·陈荩《修匿余编》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缨《格言联璧》

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中国谚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作文二:《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家风》1000字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家风

家风

(1)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2)事实论据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3)理论论据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着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宋˙林逋《省心录》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作文三:《“家风助我成长”作文素材》11600字

“家风”写作指导

一、题目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历来就重视家风的教育作用。所谓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

作为武汉商业领军人物,中百百货董事长程军说,从小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曾祖母程瑞芳,她立下的家风让他终身受益。程军的记忆里,这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老太太对后辈非常严格,特别是生活细节上。程军记得自己四岁时,有次回家没先向老 太请安,而是回房直接找玩具,老太太几天没有理他。他恭敬地到老人面前,磕头认错。老太太“借题发挥”,送给他终身难忘的三句话:做人要有礼貌,做人要饮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图报。

老人还常说:“择高处立,就平出坐,向宽处行。”意思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事,做事要留有余地,这至今影响着程军的经营管理哲学,让他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创新,关心员工。

程军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家风对人的影响。

请以“家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审题

1、审题目

这是一个短语,首先要解释其含义。根据材料可以得知,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

思考问题:谁家的家风?家风是什么?家风对人有什么影响?

好的家风是什么?

1、思想品格方面:孝顺;诚信;助人;爱国;廉洁;勤俭;忠诚------

2、为人处事方面:求是;讲礼;谦让;嗜读------

家风对人的影响 ?

好的家风有好的影响,不好的家风有不好的影响。

好的家风可以让人立德、修身、齐家、安天下、成就事业。

坏的家风可以让人毁德、坏身、败家、亡天下、一事无成。

2、审材料

材料有三段。

第一段:解释家风,特别要注意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因此不能使两个人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事情。是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这回答了家风是什么。(是写作的出发点)。

第二段:叙事事例。通过分析可知,主要侧重于表述家风是什么(道德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做人要有礼貌,做人要饮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图报;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事,做事要留有余地)和家风对程军的影响(影响着程军的经营管理哲学,让他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创新,关心员工。

第三段:总结事例。告诉我们写作的重心在于家风的影响,这是文章的落脚点。

三、立意

结合对题目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1、记叙文:通过叙述一件自己家有关家风的故事,体现家风对自己的影响。

2、叙事散文:通过叙述两到三个关于家风的场景,从各个不同角度体现家风对自己的影响。

也可以通过写两到三个关于家风的场景,写出家风对我们整个家庭的影响。

3、议论文:

(1)、普通式:中心论点——好的家风对人产生好的影响。

框架:第一部分:引出论点(可以用比喻,用设问、用开门见山,引用名言等)    第二部分:举两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最好是从不同的角度举例。

例一:包公清廉家风使得世代为官清廉。

例二:杨家忠诚为国家风使得杨门一门忠烈,尽忠保国。

第三部分:总结重申论点

(2)、对比式:中心论点——好的家风对人产生好的影响。

框架:第一部分:引出论点

第二部分:举正反两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

例一:举爱德华家族家风品德高尚而一门出了很多优秀人才。

例二:举朱克家族家风品行恶劣而一门出了很多罪犯。

第三部分:总结重申论点。

(3) 、并列式:中心论点——好的家风对人产生好的影响。

框架:第一部分:引出论点。

第二部分:分论点一:好的家风是良好品德的传递。

分论点二:好的家风是处世之道的教导。

第三部分:总结重申论点。

(4)、递进式:中心论点——好的家风对人产生好的影响。

第一部分:引出论点。

第二部分:分论点一: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分论点二:好的家风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家族的兴盛繁荣。

第三部分:总结重申论点。

四、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没有厘清——“家风”

家——在家庭的范围内

风——长期形成的风气

误区:

①把点对点的家庭教育等同于家风(贴标签)

②把偶发的状况当做长期的状态

③家风的表里关系处理不得当(是什么)

④家人之间内在不一致

2、中心主次把握不当

行文侧重于“是什么”,没有涉及价值。

家风对人的影响没有具体呈现,贴标签。

应该侧重于探讨家风的正面影响。

五、材料积累

1、有一则资料说,美国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爱德华是位德高行洁、博学勤勉、多才严谨的人。他的后辈儿孙,有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六十多位医生,还有一人当过副总统,一人当过大使,二十人当过议员。

而珠克是个酒鬼、赌徒、无赖,终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后代,三百多人是乞丐、流浪汉,四百多人因酗酒致残或死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盗窃罪,七人是杀人犯,后代中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

这则资料确实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家庭或家族,其家风的好与坏、正与邪,那是有长远影响力的,那是有强大渗透力的,它会长远地影响到许多代后人的成长。第一代爱德华德高行洁,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他的道德光芒,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

2、 清朝的曾国藩先生就非常注重家风建设。曾国藩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家里很讲究家规、家风。他是半耕半读发奋苦学而成材,为朝廷建功立业,做了大官,官至极品,位高权重,可谓拜相称侯。可是曾国藩却处处守着谦虚谨慎,他再三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必须是“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曾国藩要求他的子孙们、子弟们,亲自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等农事劳动。不许他们仗势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家里有奴婢,子弟们也不能够随便差使。他用这种家风家道来修持自己,整饬家庭。虽然自己位高权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留给子孙、家族的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了乡间一个老屋之外,没有建造别的房子,也不曾买过一亩田地留给子孙。曾国藩秉承父祖治家之道,严格要求曾纪泽、曾纪鸿兄弟二人,以致二人一为外交家,一为学者。其后孙辈出了曾广钧那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那样的教育家和学者。曾家代有贤人,这与曾家代代严守家训,恪守正道关系至密。

3、谢氏的第一代叫谢瓒,当过三国时代魏国的典农中郎将,是一个主管屯田事务的中下级官员。他最大的功劳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开创了谢氏家族重视书香、重视读书育人的家风。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儿子谢衡当上了“国子祭酒”,史书上称其为“硕儒”。此时,谢家的文化底蕴已经很厚实了。后来代代人才辈出。甚至除了“一门两代四公”的盛况,谢氏家族已登上名门望族的巅峰。

纵观谢氏家族的兴家史,应该认识到,“雅道相传”正是谢氏的家风。书香使谢家从个平民之家、小官僚之家,仅三代便上升

成为豪门大户。而且几代的书香也造就了谢氏家人的特有气质。据梁朝袁昂讲,谢家人“飒飒有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谢安描述的:“外不寄傲,内有琼瑶,如彼潜鸿,拂羽云霄”。这是一种何等儒雅高贵的气质,是一种何等超凡脱俗的风度。

4、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祖父辈杨业是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杨家家风尚武而忠君。他的七个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长大后智勇善战,号令严明,是北宋王朝的名将,为宋朝的边境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杨业和哥哥们尽忠后,杨六郎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地狱了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5、 包公祖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包公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洁自律。包公次子包绶不论在何地任何职,都能清苦守节。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别无他物。包公之孙包永年廉洁自守,死后了无遗蓄,连丧事都是亲朋出资办理。后人评道:“包公言传身教,子孙居官清廉。”

在《家训》中,包公给后世子孙立了一条严格的家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此训,包公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包公还嘱家人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昭德塞违,垂照后世。

包公子孙为何能够做到居官清廉?是包公以身示范的家风影响了后辈子孙;是他留下的《家训》教育了后辈子孙。包公廉洁从政,是后辈子孙的楷模。最典型的事例,是“包公知端州,不持一砚归”的千古佳话。包公之廉洁自律、一尘不染,由此可见一斑。

6、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风。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一家就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从父亲钱玄同到其儿子钱三强再到钱氏第三代钱思进,一脉相传,形成了自强好学、一心为民的好家风。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不但在社会上,向旧文化无情地冲击,在家庭里,也常向儿子钱三强灌输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对于社会要有改革的热情,时代是往前进的,你们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改造社会。”钱三强正是在父亲这种精神的熏陶下,走上敢说敢为、自强不息的人生道路的。钱三强做了父亲当了名人之后,同样严格要求子女,生活上要低要求,学习上要高标准。他用周总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名言教育子女。在他的带动下,钱三强全家上下好学成风。人们平日踏进钱家门坎,会不由得放轻脚步,压低嗓音,因为这个家庭的成员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或者在听外语广播,没有一个是无所事事的。   钱思进上大学后,仍然穿一身洗得发白了的蓝布衣服,脚穿布鞋,背一个旧帆布书包。有人劝钱三强不要对孩子太“抠”了,钱三强却说:“钱多了,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包袱。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靠父母是不行的,要学会自己走路。”

7、在一个家族、一条血脉、一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兴衰变化中,家风和遗传因子一样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为战争、灾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这条血脉还会延续、崛起,繁衍生息、以至兴旺发达。而有的家庭富可敌国,富贵一时却很快轰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不在财产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风。我们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却能够帮助子孙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8、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风都会在孩子的意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们性格、品质、价值观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心情舒畅、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学习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荡、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的重要性,便是家风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七、美文欣赏

(一)

家 风

若是说起自家的家风,感觉很难言表;而家风对自己的影响,该从何说起呢?

从儿时一直到现在的记忆中,爷爷总是一个朴实节俭的人,在他病重临终前,他都不忘嘱咐爸爸一定要简简单单的为他料理后事。

后来爷爷终究是去世了。我仍记得那时自己看着爷爷被送进火化场,在题库中不理解的哽咽地问爸爸:“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像其他人家那样,为爷爷办大大的酒宴,放爆竹

烟花,送他离开呢?”爸爸摸摸我的头,“因为这是我们家祖辈相传下来的啊。做人要勤俭朴素,处世应低调有远见,我们不要把精力和金钱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爷爷知道我们都是爱他的就够了。”

我在懵懂中记住了这些话,于是就这样跌跌撞撞的成长着,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否真的领悟了那话中的内涵。

然后我慢慢长大,接触着身边各种新鲜的事物,一天看到好朋友用着好看的水彩笔,便不顾弄坏自己原有的要一样的,另一天又有同学穿着新鞋,便讨厌自己的旧鞋让妈妈给自己买新的。这些慢慢的扩张到名牌的衣服,各类电子产品。一天天,我对物质上的需求一直在膨胀,我的虚荣心在心底迅速长大成一个小怪物,一旦没有被满足,就会发怒,超爸爸妈妈发脾气,任意发泻自己的狂躁不安。那个时期我变得不爱学习,遇到任何困难也不愿去克服,爸爸也一直并不怎么表态,直到有一天我在书桌上的草稿纸上发现他写下的话:“爸爸希望你能懂得“舍得”二字”。凡事都应先舍才有得,你若是想要早早的就尝到甜头,那你长大以后的生活便尽是苦涩了。”看完这些的我有些一知半解,又带着些不以为然。可是它却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胡闹与蛮横,也突然想起了爷爷去世时爸爸说的那些话。我终于还是向爸爸妈妈道歉认错了。爸爸说他相信我会选择先苦后甜,我也一定会延传我家家风。就算是有一段时间我将此遗忘并抛之脑后,我也会因此更加深刻的铭记在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让自己做一个节俭的孩子。我改掉自己奢侈浪费的坏习惯,珍惜自己拥有的远远足够的一切。小时候的那些不懂事让我更加尊敬,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我想,一切物质恰恰也都是虚拟的,它们的浮华最终都会散去,而做人的修身养性才会最后沉淀,并留存于自己身上。若我长大了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也一定会以身作则,并把爷爷,爸爸让我学会的教导给他。

因为家风就像我的滴滴血液,一直在我的血脉中缓缓流淌。

(二)

家 风

光阴似箭,流年似水,有一种家风上百年如一日地刻在我家人的骨髓里,代代相承。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我看见了一位远祖坚强的身影。她被族人称为“南京姑妈”。生于清末乱世的她原为南京富商千金,不幸逢太平天国起事,湘军平叛洗劫南京。逃过一劫的她身无分文,和其他难民一样逃亡,如飞絮般地漂泊于大山之中。长达一年的风餐露宿,有林中吸血的蚂蝗,叮咬的蜂,她坚强地走了过来。最终,她在益阳的一个小山村被先祖长月公收留,两人成天作之合。

南京姑妈在乱世中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是坚强跋涉上千公里。这种坚强的精神由此成为了我们家风的一部分。

过了八十余年,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长月公的玄孙出生了——我的三外公。那时,外公的父母就给他讲南京姑妈的故事,教育他说:现在生活艰难,但是只要还可以活下去,就要坚强地活下去,这是八十年前传至现在的家风。就这样在穷苦潦倒中,他们坚强地同饥饿抗争,同命运抗争,等到了解放的曙光。外公的中学在解放初度过。那时他每周要徒步二十里到学校,家境虽比别人贫困,但他最刻苦,成为县里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毕业后,他凭新中国不甚先进的设备,探出湖北省五十多出矿藏,也算半个“铁人“了吧。   三外公读过北大,学历最高,由他修撰的家谱中写道:这种坚强、有毅力的血脉从南京姑妈开始支撑我们走过困难;现在生活好了,子孙们也不能丢了这个家风。

合上了家谱,我望着窗外筑巢的燕子,不禁为二位前辈感慨万分。

老一辈的人们如同燕子一样,在风雨中寻觅筑巢的材料;而他们寻觅的是一种精神,不

只可以筑巢,更作为一种绵延的家风,支撑着家族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精神,叫坚强。   如今,看着母亲在大病中依然微笑,看着舅舅在破产后又重整旗鼓的振作,还有我自己每天下午在操场上十圈的挥汗如雨,我清晰地找到了我的血脉,我的家风——坚强。   这种坚强的家风,已经绵延了150余年,并且还将更好,更长久地传承下去。

(三)

家风

“家风”二字,是一家之中最根本的精神传承,飘渺得叫人摸不着边际,却在我家,凝实成了一壶静心的茶。

一家六口,每周必小聚,小聚必饮茶。

准备茶具用品之人,永远是小辈。一套精致易碎的瓷杯,在我的手中伴水嬉戏,使得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会在走神的刹那将瓷杯摔个粉碎。奶奶说,这是静心的前身——专注,是每一个后生学习的过程。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所有人端正坐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长辈泡茶。茶叶在水中沉浮,摇曳生姿,却终将定格,一番舞蹈也最终化为寂静。看着悠悠绿叶淌出壶嘴在白瓷中打着旋儿,奶奶说,这是静心的过程——历经沉浮,是每一个后生的必经之路。

捧着茶杯,轻啜一口,一股清香涌入心尖,压下了所有的烦闷和愁思。没有人说话,静谧的气息是每个人对自己一周以来行为处事最好的反思。奶奶说,这是静心的回味——反思,是每一个后生的成长历程。

当教育成为了一壶令人静心的茶,家风不必在意,也会油然而生了。

于是,这绿液的旋转,这清香的缭绕便在一次次的饮茶中印刻于心头。我开始在不自然间,有意无意地想到静心的茶。

读书烦闷时的一抬头,眼前仿佛便是一盏茶,提醒着我专注,心静;考试每每遇到难题,抓耳挠腮时,便会忆起一袭清香,引导着我在心潮沉浮后的宁静;偶然发火吵架的发泄后,一抹绿色不期而至,告诫我反思所有的烦躁。

一次次的回忆,一次次的告诫,一次次的提醒让我学会了无时无刻保持心静。当我在学校里丢了一百五十元钱时,我会首先告诉自己静心下来,专注地回想自己曾去过的地方,再沉稳地调出监控寻出钱的踪迹而不使自己心慌。事后,我会反问自己:为何会丢钱?在思索与宁静中提升自己。

家风,并非是惊天动地的家族大事,也无谓恪守古板,循规蹈矩。它可以是一种品格磨炼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种道德思想的传承。

如今,随着小妹的成长,她也慢慢地参与到饮茶中来。望着她日复一日的逐渐静心,我又不由地想起了那一壶已然割舍不下的茶,那茶水已深入骨髓,溶于血肉。

(四)

家 风

家风,是家庭中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家风中体现着做人的哲学。优秀,淳朴的家风能够对人的一生起到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好家风能够铸造一个人钢铁般顽强的意志。人在社会的激流凶浪之中,只有凭借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压迫不弯,磨折不倒。北宋著名的杨氏家族家喻户晓,杨家兴隆四代,将星璀璨。杨家的佘老太太定下的家风成就了这个家族的威名。“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杨家世代对于报国热情和战争意志的强调和培养使得杨家的血性浸染到每一个成员的骨髓里。后来杨家男丁皆战死疆场,连府中妯娌,侍女都可以披挂上阵,指点沙场。这个令人敬畏的家族以生命展示他们对国家无限的爱。倘若杨家没有世代钢铁意志的家风,杨

家将么怎会层出名将,威震四方?由此可见,家风可以使人拥有顽强的意志力。

在日常生活的学习与激烈竞争中,拥有强大的意志是必须的。除此之外,我们亦须以良好优秀的习惯来处理好每一个细节。

好家风能养成人优秀的习惯,常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化简有赖于点滴养成的优秀习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因原子学说而留名青史。他又一个习惯,记录每天的气候各项数据,这一习惯保持到他生命的终结。道尔顿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学者,他发现道尔顿的潜质后,就要他每日记录天气,并鼓励他加以分析和推理。道尔顿本人承认说,这个习惯使他第一次静下心来观察大自然,也使他拥有了记录的良好素养,这两条为他日后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家风中承载的严谨,观察与细致濡养着后背辈;而这些日复一日的丝丝濡染养成了他们终生为之受益的优秀习惯。

这两个声名显赫的家族,英才辈出。一个在疆场上挥洒热血,另一个在自然之海里乘风破浪。家风带给他们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正是好的家风塑造了他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之路还相当漫长,路上坎坷挫折也未可知。然而我们倘若还记得祖辈的训陶和教诲,家族的信条会给予你力量。家风悠悠传,香飘四季春。愿家风一路伴我们前行!

(五)

家 风

家风,顾名思义,即为一家人的处世之风。家风是家族中先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家庭信念的隐形传承,如同姓氏一般一脉相承。

家风,是人格的传递,是前辈对后辈的细细叮咛。家书一封,寄托着他对儿子的指引;良言一册,蕴含着他对儿女的开导。傅雷与刘墉,学者与才子。他们的人格都无比高尚,而他们对后辈的教导都写在字里行间。傅雷,他把家风装在家书中,影响了傅聪的一生;刘墉,他将家风藏在小语里,点点哲思使儿女没齿难忘,他们将高尚的道德准则交给了还不谙世事的后辈,他们伟岸的形象将使儿女终生难忘。

家风,是处世之道的教导,是成熟对懵懂的询询教诲。诗赋一首,洋溢着磅礴的人生气度;长信一篇,暗含着老练的处世之道。曹操与曾国藩,他们同为政治巨人和妙笔诗才。曾国藩对家风的传承十分彻底,他不仅写信给儿子,还有兄弟、妻妾。他常年征战在外,却不忘对亲人传授处世之道。他用悉心指点使兄弟、儿子行走官场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曹操对家风的传承则趋于言传身教。他在即将伐倒的参天古树旁,教给儿孙“创业难,守成更难”的人生体悟;他在长江边“对酒当歌”,向幼子们感慨“人生几何”。他任人唯贤,曹丕牢记于心;他能写善吟,曹植耳濡目染。他在意政治抱负,曹丕继承遗志,拿下半壁江山;他在乎涓涓文思,曹植七斗文才,笑傲古今群英。他们的教诲使儿孙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反观当下,家风却已与旧时渐行渐远。富二代与官二代的横行,使家风沦为笑柄;李刚和李双江对后辈的不作为使不正之风传递,继承的是早已变味的家风。人们须正视当下家风的不正之气。作为长辈,应端正自身,切不可上梁不正。倘若长辈能以身作则,家风对后辈将有无尽影响。作为晚辈,则应继承父辈身上的优秀处与正能量,切不可辱了先辈的颜面,使家风沦落。

当下,每个人都应谨记,自己的行为便影响一家之风,而家风影响的将是无数后生。好的家风,使人受益无穷;劣的家风,轻则害人误事,重则危及社会。家风,影响的绝不仅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家族的无数代人

家风悠悠,它已经影响了过去的人们,也必将指引未来的人走向黎明。

(六)

家 风

每个家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子孙世代相传的处事方法,这便是家风。或是讲究礼仪,或是懂得感恩,或是低调处事,或是高瞻远瞩。这些由长辈定下的家风影响着后代的子孙的人生。同样,曾祖父立下的家风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鞭策着我一路前行。

爷爷在我心中,是位沉默寡言的老人。但在我眼中的沉默寡言在爷爷看来便是我家的家风——忍。当年的土改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即便当年身为地主儿子的爷爷自然逃脱不了被无休无止的批斗命运。但在困苦面前,爷爷选择了遵从曾祖父立下的家风——忍。忍住自己与母亲小妹被无休止辱骂的辛酸,忍住自己走在路上被人无休止指点的心痛,忍受当年家中的长工无数次到家中侮辱的痛苦。在困难面前,爷爷选择了遵从家风,隐忍一切无法承受的痛苦,坚强地过着生活,撑起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照顾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小妹。曾祖父所立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爷爷,让爷爷成为了一个在困难面前永远坚强的人。

许是受了爷爷的影响,父亲对我也十分严格。父亲为了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花了许多精力将我送到武汉上学,进了私立学校。但我在老家所受的教育程度和这里比相差甚远。当年的我实在忍受不了学习的压力和被同学取笑的痛苦,一度想要放弃。父亲听到我的想法十分恼怒,指着墙上挂着的大大的“忍”字说:“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忍!这是你曾祖父在时就立下的家风。在一切痛苦与困难面前都要咬紧牙关忍住,这样才能看到希望!”被一向和蔼的父亲痛骂过后,我这才发现“忍”对人生是如此的重要。于是我开始忍。忍受住同学对我的嘲讽与老师对我的无奈,忍受住在学校里没有朋友的寂寞,忍受住巨大的学习压力,时刻提醒自己隐忍,咬紧牙关。最终我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收获了同学们真诚的赞赏。我也成为了像爷爷与父亲一样学会隐忍与坚强的人。

“忍”这一家风让爷爷在重病时咬紧牙关忍受病痛的折磨,让父亲在事业低谷时坚强隐忍压力。让我在遇到困难时咬紧牙关度过困苦。家风是祖辈们送给儿孙们最好的礼物,它时刻教育我们,鞭策我们,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终生。

(七)

家 风

甲午马年新春伊始,央视一套在晚间的《新闻联播》栏目里,别开生面地推出一个特别的专题,叫“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通过对大陆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以及海外华人的海采,让众多的受访者道出深埋于他们心底的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掷地有声的金玉良言,让人感慨颇多。由此也不免会反躬自问一下:我家的“家风是什么”?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

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作文四:《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12000字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鲍鹏山(著名文化学者)

一、名人家教小故事

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就要好好学习;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远大志向,不能懒惰怠慢,不能贪图安逸。否则,年龄随着光阴迅速过去,意志随着时间逐渐消磨,到头来就会像黄叶枯落一样没有用处,悲伤地守着穷家混日子,后悔也来不及了。诸葛亮既注意教育儿子树立志向,刻苦学习,发奋成才,又注意从生活小事上严格要求。一些青少年容易放纵自己,酗酒贪杯,甚至因此闹事或造成种种不幸。为防止儿子出现这种问题,诸葛亮写了《又诫子书》,他告诉儿子,喝酒的目的是合乎礼节,交流感情,使身体舒畅,回复本来的性情。要注意节制,不要喝得酩酊大醉,不要达到神智不清的地步。

在循循善诱的言传之外,诸葛亮更注重“正已教人”,即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子女。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刚正不阿。潜移默化之下,子女们无形之中养成了一种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诸葛亮贵为蜀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不愿去封妻荫子,反而“自讨苦吃”,将儿子派往深山峡谷中艰苦劳作。他强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决不利用自己身居高位来增殖私产,好让子女坐享其成。他不贫不奢、家风淡泊历史上早有记载。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诸葛瞻战死绵竹,他以死报国,也以死表明他未辱父风,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教诲。由于家教严格,诸葛亮的两个孙子、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诸葛京也很有出息。诸葛尚在绵竹和父亲诸葛瞻一起为国壮烈殉难。诸葛京随才署吏,先为县令,晋尚书仆射山涛说他“治自复有称”,认为应该提升。诸葛京靠自己的能力,官至江州刺史。他们都不辱诸葛一门家风。

2也别具一格。散文名篇《石钟山记》就是他“教子求实”的佐证。苏轼带儿子到湖口,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缘由。当晚,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抓住父子俩同探石钟山这件事,谆谆告诫儿子苏迈:“石钟”名称由来,此事本不难明白,只须实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这功夫,宁愿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而浅薄的人又往往附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解释,最终以讹传讹,使本不难明白的事千百年来不得明白。为让儿子更深刻地理解“求实”的重要性,苏轼又提笔撰文。于是,苏迈乃至后人就读到了出自苏轼笔下的名篇《石钟山记》。

3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

学问。后来,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然而,我们不少家长“心太软”,对孩子的一切均要大包大揽,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前程,孩子们成了“抱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结果独生子女难独立,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应成为家长重要的必修课。

4、陈景润育子有方: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 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 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 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 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 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 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 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 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 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国外家教的四个典范

1、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

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4、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二、家风家教精品区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多维解读】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

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多维解读】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附:《钱氏家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严谨。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神鬼无权。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史鍳则议论伟。能文章则成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需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兄弟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需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享,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义朋友,惠普乡邻。恤呱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盖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财而生妒。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蛀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素材展示】《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

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本书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多维解读】1. 爱是教育的最好“催化剂”:傅雷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爱是促使子女教育、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好最好“催化剂”。 作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家”而在子女面前高高在上,相反,他在教育的问题上投入了全部的爱, 用心和子女交流探讨。2. 真正爱需要严格:真正的爱需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这和当今那些对子女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给天下父母带来深刻的思考:爱在任何地方无可替代;和子女也需要交流;溺爱不是真爱。           【适用文题】爱、交流、平等、严格等。

四. 日本的“寒冷教育”

【素材展示】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日本把“吃苦教育”确定为学生品德、意志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设置困难和障碍,让孩子通过考验,学会生存: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

【素材点睛】日本偏居在我国东部海上一隅,典型的岛国,空间极其狭小,可你别小瞧了这个岛国。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到整个80年代, 日本同美、德一起是带领西方经济前进的“火车头”。1973年到1986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8%, 比美、德等西方主要国家分别高出1至2倍。80年代以后, 日本金融实力迅猛增长,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供应国。1985年底, 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1298亿美元, 上升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后其对外净资产不断扩大,1994年底增至6889亿美元,1995年底又增加15.2%, 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教育,日本为了保持经济的不断活力,特别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日本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品德,尤其是意志力的锤炼,“寒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多维解读】1.发挥教育的作用

日本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

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也难怪,弹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至屡生事端。

2.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个人会不会感恩,首先受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知恩”是感恩报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尤其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再则,要有亲身体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物质条件容易满足,他们已习惯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至不知满足,习惯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适用文题】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吃点苦、发挥教育的作用、面对吃苦等。

五. 盖茨不留子女遗产

【素材展示】美国《福布斯》网站2013年9月19日发布全美富豪排行榜,盖茨连续19年领跑,以净资产660亿美元蝉联美国首富。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这数百万美元的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多维解读】1、金钱衡量不了爱:作为全球首富盖茨以660亿美元19年蝉联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然而盖茨夫妇打算留给子女的财富却令人“大跌眼镜”——留给每个子女的遗产为数百万美元。是盖茨他们不爱子女吗?不是,他用一个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爱,不能用金钱衡量。2、让人敬佩的财富观:作为连续19年领跑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盖茨,金钱对他来说纯为小事一桩,但盖茨夫妇留给子女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金钱观。盖茨夫妇不一样的金钱观让我们每个人深思。【适用文题】爱、遗产、金钱观、榜样、教育等

六.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在丈夫皮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她经济上拮据,还得补贴一部分给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与皮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那1分克镭,这在当时价值100万法郎。居里夫人则认为,不管今后的生活如何困难,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她让女儿从小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把它用于研究工作。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也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再次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将诺贝尔奖金献给法国政府, 用于战时动员。居里夫人还亲自带着X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伊伦娜随同前往帮助检查伤病员。战争结束时,法国政府向伊伦娜颁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的姑娘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这位居里夫人得以宽慰。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伦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得更为成熟。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

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 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七. 我爸是李刚

【素材展示】2010年10月2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结果,李启铭赔尝经济损失46万元,被判刑6年)

【素材点睛】“我爸是李刚”是2010年网络最火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出自一个醉驾肇事后专横跋扈的官二代之口,它之所以能引起舆论的强烈不满,进而恶搞李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句话作为“最痛的一根刺”,刺痛了网民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

【多维解读】1. 法治与人治在较量:当今社会对于人治、对于权力过于依赖,权力滥用让我们的法制变得虚弱无力。肇事者撞人后公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法律根本不在其眼中,同时广大的民众对于受害者的同情也表现在“期望受害者的亲友中有更大的官”,同样不是首先诉诸法律,这对于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人治的光环无法退却,那么法治的理念就只能止步不前。2. 呼唤人文关怀:肇事者撞人后的“淡定”,对于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屑,让我们感慨当今社会道德感的缺失与人情的冷漠。仁爱礼义一直是炎黄子孙最基本的人格信条。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流逝。物质、私欲、利益无休止的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在案件中,肇事者被工作人员拦截下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受害者出于人道的关怀,反而说出“看把我的车给刮的”这样冰冷的话语。在他心中,鲜活的生命已经比不上车子上的几条划痕了,我们为此痛心不已。3.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其生活领域的优势群体:收入丰厚,富有尊严,生活安全无忧,个人权利能得到及时保障。但是,这种公平的落实是十分艰难的。它需要经济、政治、法制、道德的多方调和。而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来看,财富与资源的实际支配权却掌握于少部分人手中,权利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促使这些官员、富人甚至是“官二代”、“富二代”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大肆滥用权利。“我爸是李刚”在向公平、正义宣战, 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任重道远。【适用文题】公平正义、人文情怀、道德、法治和人治等。

八、李双江“摊上大事了”

【素材展示】著名歌星李双江“摊上大事了”,让他摊上事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宝贝公子李天一,日前(2013.3.7),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捕。其实李公子坑爹不是头一回了。早在两年前,他便无照驾车,殴打“挡路者”,被收容教养,从而一举让李双江荣登“四大名爹”( 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之一。李公子还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就读的美国某中学除名„„据报道,李双江老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

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还辩解“孩子处于青春期,他很有个性,很有棱角”。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多维解读】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李双江“摊上大事”完全是自己“亲手打造”。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李双江害了儿子,但在李天一的问题上,作为父亲李双江难辞其咎。2、有“得”还需有“德”:明星们的子女从一出生就得到这个社会更多的厚爱与青睐,作为上帝的宠儿,他们享受优越物质生活,可谓“有得”;如果父母不严加管教,多加引导,反而一味地娇宠与溺爱,往往会让孩子陷入空虚和迷茫,“缺德”便自然而然,孩子使父母像李双江一样“摊上大事”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

三、时文链接

家风好坏影响决定人的一生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2月9日《华商报》)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些年来,有关富而不贵,以及“富不过三代”的话题,为有些人焦虑为有些人乐道。这同样可以从家风上寻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质、钱财,而贵是指素质、教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

作文五:《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10000字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

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素材点睛】

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

【多维解读】

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

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适用文题】

家教家训、遗产、榜样、传承、教育等。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

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素材点睛】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其实,这只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三位钱家名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钱氏家族为什么如此兴盛?这无不是严格的《钱氏家训》熏陶的结果。

【多维解读】

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更需“潜移默化”

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适用文题】

家教、影响、积累、接受教育等。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素材展示】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本书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素材点睛】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在这部书里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跟子女交流。他给天下父母带来深刻的思考:爱在任何地方无可替代;和子女也需要交流;溺爱不是真爱。

【多维解读】

1. 爱是教育的最好“催化剂”

傅雷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爱是促使子女教育、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好最好“催化剂”。 作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家”而在子女面前高高在上,相反,他在教育的问题上投入了全部的爱, 用心和子女交流探讨。

2. 真正爱需要严格

真正的爱需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这和当

今那些对子女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适用文题】

爱、交流、平等、严格等。

四. 日本的“寒冷教育”

【素材展示】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日本把“吃苦教育”确定为学生品德、意志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设置困难和障碍,让孩子通过考验,学会生存: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

【素材点睛】

日本偏居在我国东部海上一隅,典型的岛国,空间极其狭小,可你别小瞧了这个岛国。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到整个80年代, 日本同美、德一起是带领西方经济前进的 “火车头”。1973年到1986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8%, 比美、 德等西方主要国家分别高出1至2倍。80年代以后, 日本金融实力迅猛增长,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供应国。1985年底, 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1298亿美元, 上升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以后其对外净资产不断扩大, 1994年底增至6889亿美元, 1995年底又增加15.2%, 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教育,日本为了保持经济的不断活力,特别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日本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品德,尤其是意志力的锤炼,“寒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多维解读】

1.发挥教育的作用

日本是著名的岛国, 在教育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也难怪,弹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至屡生事端。

2.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个人会不会感恩,首先受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知恩”是感恩报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尤其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再则,要有亲身体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物质条件容易满足,他们已习惯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至不知满足,习惯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适用文题】

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吃点苦、发挥教育的作用、面对吃苦等。

五. 盖茨不留子女遗产

【素材展示】

美国《福布斯》网站2013年9月19日发布全美富豪排行榜,盖茨连续19年领跑,以净资产660亿美元蝉联美国首富。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这数百万美元的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素材点睛】

2014年比尔·盖茨再次以760亿美元的资产领跑全球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但盖茨在遗产问题上给了我们所

有人一个最“牛”的解答: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一个二十年领跑全球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人不留给子女遗产,这让我们每个人汗颜和深思。

【多维解读】

1. 金钱衡量不了爱

作为全球首富盖茨以660亿美元19年蝉联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然而盖茨夫妇打算留给子女的财富却令人“大跌眼镜”——留给每个子女的遗产为数百万美元。是盖茨他们不爱子女吗?不是,他用一个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爱,不能用金钱衡量。

2.让人敬佩的金钱观

作为连续19年领跑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盖茨,金钱对他来说纯为小事一桩,但盖茨夫妇留给子女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金钱观。盖茨夫妇不一样的金钱观让我们每个人深思。

【适用文题】

爱、遗产、金钱观、榜样、教育等

六. 奥巴马的家规

【素材展示】

当全世界小孩都抱着iPad过童年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却只有到周末才能玩电脑和手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家规”,包括: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美国媒体称,两个“第一女儿”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她们受到良好的管教主要归功于母亲米歇尔。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说,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交由米歇尔严格调教一番。

【素材点睛】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他登上了美国的权力宝座。作为天下最有权力的父亲奥巴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相反,他的家规近乎苛刻: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奥巴马的家规让人警醒。

【多维解读】

1.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美国媒体称,奥巴马的两个“第一女儿”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这得归功于她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据称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的“家规”严厉: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

2.教育要严

作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相当严格。当全世界小孩都抱着iPad过童年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却只有到周末才能玩电脑和手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家规”很厉害: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的两个女儿从来不以“第一女儿”自居,相反,因为严格的教育让她们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

【适用文题】

家庭、严格、家庭教育、爱等。

七. 老禅师无声的教育

【素材展示】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

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从此,再也没有人翻墙了。

【素材点睛】

让人意外的结局:深夜翻墙,不幸被抓住了,正等待责罚,没想到是师傅细心的关怀。老禅师面对翻墙的小和尚不是暴跳如雷,而是殷殷关怀。老禅师无声的教育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再也没有人翻墙了。老禅师的功力令人折服。

【多维解读】

1. 最好的教育是走进心灵

老禅师发现了翻墙的小和尚,他不是大声呵斥,平静的一句:“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正是因为老禅师的无声举动让小和尚产生了内心的触动,这种触动让小和尚以致其他和尚都产生了心里的共振,大家杜绝了翻墙的行为。走进内心深处的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2. 宰相肚里能撑船

面对别人的错误,需要胸怀宽阔,有容人之度,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久而未断的“翻墙问题”,老禅师逮个正着,岂不正是好“发泡”的时候?老禅师却很平静,他面对徒弟错误的胸怀、气度叫人赞叹。

【适用文题】

走进心灵、气度、面对别人的错误、讲究方法等。

八.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

【素材展示】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素材点睛】

可以说没有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就没有后来的纽约州州长罗杰·罗尔斯。保罗面对“从窗台上跳下”的罗尔斯,他异常平静的对罗尔斯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保罗的话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力量。“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多维解读】

1. 学会赏识

如果说不说五十年前校长保罗对罗尔斯的赏识,就不会有五十年后的罗尔斯州长。正是因为保罗面对调皮的罗尔斯一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的话改变罗尔斯的一生。罗尔斯从保罗的话里找到了无穷的力量,他每时每刻都在用“纽约州州长”的要求去做,一直到真正成为纽约州州长。

2. 教育处处皆大事

对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没有小事,哪怕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都是大事。校长保罗一句“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的话改变了罗尔斯的命运。保罗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警醒。

3. 爱能产生奇迹

罗尔斯出生在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罗尔斯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但罗尔斯最终成了大名鼎鼎的纽约州州长, 究其根本原因, 就是校长保罗的爱让奇迹发生了。

【适用文题】

赏识、教育、因材施教、容忍等。

九. 永不凋谢的玫瑰

【素材展示】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4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一个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素材点睛】

万世景仰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开满了美丽玫瑰花的花房里有了折花的孩子时,他没有发怒,没有咆哮,相反,他折下两朵,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拾得了教育的真谛。

【多维解读】

1. 一言一行总关情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稍微粗心一点,肯定难以发现孩子想把漂亮的玫瑰花送给病床上的奶奶,“教育”摘花的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可谓”一言一行总关情”。

2. 正能量需要传递

孩子之所以摘花, 就是因为奶奶病在床上不能来花房看漂亮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不但没有责备孩子,相反还摘下两朵玫瑰花表彰孩子:一朵是奖给孩子懂事;一朵是感谢孩子的奶奶培养了一个好孩子。教育家用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正能量需要传递。

3. 善行要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机会对孩子的孝心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孩子违反纪律摘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奶奶躺在床上看不了美丽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了解这一情况,并没有责备孩子,而是奖励了孩子的善心。“善行要激励”,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扶不扶”一样的问题都是因为善行没有激励造成的。

【适用文题】

爱、能量需要传递、激励、小处见大“情”等。

十. 我爸是李刚

【素材展示】

2010年10月2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

最火的流行语。(结果: 李启铭赔尝经济损失46万元, 被判刑6年)

【素材点睛】

“我爸是李刚”是2010年网络最火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出自一个醉驾肇事后专横跋扈的官二代之口,它之所以能引起舆论的强烈不满,进而恶搞李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句话作为“最痛的一根刺”,刺痛了网民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

【多维解读】

1. 法治与人治在较量

当今社会对于人治、对于权力过于依赖,权力滥用让我们的法制变得虚弱无力。肇事者撞人后公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法律根本不在其眼中,同时广大的民众对于受害者的同情也表现在“期望受害者的亲友中有更大的官”,同样不是首先诉诸法律,这对于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人治的光环无法退却,那么法治的理念就只能止步不前。

2. 呼唤人文关怀

肇事者撞人后的“淡定”,对于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屑,让我们感慨当今社会道德感的缺失与人情的冷漠。仁爱礼义一直是炎黄子孙最基本的人格信条。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流逝。物质、私欲、利益无休止的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在案件中,肇事者被工作人员拦截下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受害者出于人道的关怀,反而说出“看把我的车给刮的”这样冰冷的话语。在他心中,鲜活的生命已经比不上车子上的几条划痕了,我们为此痛心不已。

3.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

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其生活领域的优势群体:收入丰厚,富有尊严,生活安全无忧,个人权利能得到及时保障。但是,这种公平的落实是十分艰难的。它需要经济、政治、法制、道德的多方调和。而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来看,财富与资源的实际支配权却掌握于少部分人手中,权利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促使这些官员、富人甚至是“官二代”、“富二代”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大肆滥用权利。“我爸是李刚”在向公平、正义宣战, 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任重道远。

【适用文题】

公平正义、人文情怀、道德、法治和人治等。

十一. 李双江“摊上大事了”

【素材展示】

著名歌星李双江“摊上大事了”,让他摊上事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宝贝公子李天一,日前(2013.3.7),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捕。其实李公子坑爹不是头一回了。早在两年前,他便无照驾车,殴打“挡路者”,被收容教养,从而一举让李双江荣登“四大名爹”( 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之一。李公子还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就读的美国某中学除名„„

据报道,李双江晚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还辩解“孩子处于青春期,他很有个性,很有棱角”。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素材点睛】

著名歌星李双江真正“摊上大事了”,他的宝贝儿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捕。其实,李天一有今天并非“一日之功”,他早就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劣迹斑斑,只不过每次“作恶”都有李双江夫妇“罩着”,这一次李双江夫妇恐怕是“有心无力”了。

【多维解读】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李双江“摊上大事”完全是自己“亲手打造”。 据报道,李双江晚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

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李双江害了儿子,但在李天一的问题上,作为父亲李双江难辞其咎。

2. 有“得”还需有“德”

明星们的子女从一出生就得到这个社会更多的厚爱与青睐,作为上帝的宠儿,他们享受优越物质生活,可谓“有得”;如果父母不严加管教,多加引导,反而一味地娇宠与溺爱,往往会让孩子陷入空虚和迷茫,“缺德”便自然而然,孩子使父母像李双江一样“摊上大事”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

【适用文题】

溺爱、家教、自由与放任、道德、爱与害等。

作文六:《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3500字

作文之家风家教

学生优秀片段:

1、(余春玲)好家风是一种精神财富。

好家风是对孩子的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曾国藩家风甚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吉鸿昌家风正直刚毅,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将,李开复家风开明和宽容,使女儿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马云家风宽容,但品德要求上严格苛刻,他不仅注重个人自律,对家庭成员也严格要求。每种家风的背后都有一段泛黄的老故事,它绵延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熠熠生辉,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林文良)良好的家风是个人成功的基石。一个人要想成功,良好的家风必不可少。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总结了一套治家八字法,而曾国藩规定儿子每天必做四件事:看、写、独、作。即使父子相隔千里,但他依然写信回家、细心指点要求儿子不光学习中国的经史子集天文算术,还要学习外国知识。

正是因为曾家良好的家风,才使得后来曾家子弟在战场、官场、外交、科研等各个领域大放光彩。正是深得曾国藩家风之益的结果。因此,良好的家风对个人成功有重要作用。

3、(廖健翔)正所谓家风纯,社风正。儒家经典《大学》里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可见,家风是社会风气之本。战国末期的嬴政,出身于动乱的年代,他父亲一直以统一中原,称霸中原的野心为家风,家族中人也十分暴躁,兄弟之间经常争斗。在这种风气下,形成了嬴政那暴虐的性格,在统一中原后,焚书坑儒,杀掉一切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正是因为其家风不正,社会风气混乱,形成了嬴政那嗜血暴虐的性格。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培养良好的风气,才能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道德起到净化作用,让我们的社会风气更加健康。

拓展素材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多维解读】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更需“潜移默化”

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真正的爱需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这和当今那些对子女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 日本的“寒冷教育”

【多维解读】1.发挥教育的作用

日本是著名的岛国, 在教育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也难怪,弹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至屡生事端。

2.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个人会不会感恩,首先受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知恩”是感恩报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尤其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再则,要有亲身体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物质条件容易满足,他们已习惯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至不知满足,习惯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五. 盖茨不留子女遗产

作为全球首富盖茨以660亿美元19年蝉联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然而盖茨夫妇打算留给子女的财富却令人“大跌眼镜”——留给每个子女的遗产为数百万美元。是盖茨他们不爱子女吗?不是,他用一个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爱,不能用金钱衡量。

六. 李双江“摊上大事了”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李双江“摊上大事”完全是自己“亲手打造”。 据报道,李双江晚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李双江害了儿子,但在李天一的问题上,作为父亲李双江难辞其咎。

2. 有“得”还需有“德”

明星们的子女从一出生就得到这个社会更多的厚爱与青睐,作为上帝的宠儿,他们享受优越物质生活,可谓“有得”;如果父母不严加管教,多加引导,反而一味地娇宠与溺爱,往往会让孩子陷入空虚和迷茫,“缺德”便自然而然,孩子使父母像李双江一样“摊上大事”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

2012年北京卷高考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辍笔     谈笑风生    间(jiàn)或    李代桃僵(jiáng)

B.针灸     仗义执言    蹙(chù)额     毛骨悚(sòng)然

C.蹂躏     再接再励    檄(xí)文      百舸(gě)争流

D.垫付     绿草如茵    游说(shuǐ)    乳臭(chòu)未干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13.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_          ___,则___              __《荀子.劝学》) ②城阙辅三秦,_____           __。与君离别意,__      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      __,___          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         __,____      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       ___,____         ___。(白居易《琵琶行》)

1、【答案】A

【解析】B仗义执言,蹙(cù)额,C再接再厉,百舸(ɡě)争流,D绿草如茵,乳臭(xiù)未干。

2、【答案】C

【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3、【答案】D

【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4、【答案】B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3、【答案】

①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则游者众,则至者少

作文七:《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家风》1100字

家风ﻩ  (1)引言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ﻩ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ﻩ  (2)事实论据ﻩ  司马光教子有方ﻩ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ﻩ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ﻩ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ﻩ  吉鸿昌不忘父训ﻩ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ﻩ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ﻩ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ﻩ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ﻩ  总统教子自立ﻩ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ﻩ  (3)理论论据ﻩ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ﻩ  宋˙吕公着ﻩ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ﻩ  《梁书˙周舍徐勉传》ﻩ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ﻩ  元˙无名氏《渔樵记》ﻩ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ﻩ  陶行知《怎样选书》ﻩ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ﻩ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ﻩ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ﻩ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ﻩ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ﻩ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ﻩ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ﻩ  宋˙林逋《省心录》ﻩ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ﻩ  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作文八:《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12000字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高三语文一部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鲍鹏山(著名文化学者)

一、名人家教小故事

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就要好好学习;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远大志向,不能懒惰怠慢,不能贪图安逸。否则,年龄随着光阴迅速过去,意志随着时间逐渐消磨,到头来就会像黄叶枯落一样没有用处,悲伤地守着穷家混日子,后悔也来不及了。诸葛亮既注意教育儿子树立志向,刻苦学习,发奋成才,又注意从生活小事上严格要求。一些青少年容易放纵自己,酗酒贪杯,甚至因此闹事或造成种种不幸。为防止儿子出现这种问题,诸葛亮写了《又诫子书》,他告诉儿子,喝酒的目的是合乎礼节,交流感情,使身体舒畅,回复本来的性情。要注意节制,不要喝得酩酊大醉,不要达到神智不清的地步。

在循循善诱的言传之外,诸葛亮更注重“正已教人”,即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子女。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刚正不阿。潜移默化之下,子女们无形之中养成了一种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诸葛亮贵为蜀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不愿去封妻荫子,反而“自讨苦吃”,将儿子派往深山峡谷中艰苦劳作。他强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决不利用自己身居高位来增殖私产,好让子女坐享其成。他不贫不奢、家风淡泊历史上早有记载。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诸葛瞻战死绵竹,他以死报国,也以死表明他未辱父风,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教诲。由于家教严格,诸葛亮的两个孙子、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诸葛京也很有出息。诸葛尚在绵竹和父亲诸葛瞻一起为国壮烈殉难。诸葛京随才署吏,先为县令,晋尚书仆射山涛说他“治自复有称”,认为应该提升。诸葛京靠自己的能力,官至江州刺史。他们都不辱诸葛一门家风。

2也别具一格。散文名篇《石钟山记》就是他“教子求实”的佐证。苏轼带儿子到湖口,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缘由。当晚,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抓住父子俩同探石钟山这件事,谆谆告诫儿子苏迈:“石钟”名称由来,此事本不难明白,只须实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这功夫,宁愿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而浅薄的人又往往附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解释,最终以讹传讹,使本不难明白的事千百年来不得明白。为让儿子更深刻地理解“求实”的重要性,苏轼又提笔撰文。于是,苏迈乃至后人就读到了出自苏轼笔下的名篇《石钟山记》。

3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

学问。后来,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然而,我们不少家长“心太软”,对孩子的一切均要大包大揽,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前程,孩子们成了“抱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结果独生子女难独立,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应成为家长重要的必修课。

4、陈景润育子有方: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 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 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 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 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 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 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 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 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 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国外家教的四个典范

1、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

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4、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二、家风家教精品区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多维解读】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

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多维解读】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附:《钱氏家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严谨。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神鬼无权。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史鍳则议论伟。能文章则成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需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兄弟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需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享,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义朋友,惠普乡邻。恤呱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盖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财而生妒。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蛀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素材展示】《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

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本书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多维解读】1. 爱是教育的最好“催化剂”:傅雷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爱是促使子女教育、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好最好“催化剂”。 作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家”而在子女面前高高在上,相反,他在教育的问题上投入了全部的爱, 用心和子女交流探讨。2. 真正爱需要严格:真正的爱需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这和当今那些对子女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给天下父母带来深刻的思考:爱在任何地方无可替代;和子女也需要交流;溺爱不是真爱。           【适用文题】爱、交流、平等、严格等。

四. 日本的“寒冷教育”

【素材展示】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日本把“吃苦教育”确定为学生品德、意志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设置困难和障碍,让孩子通过考验,学会生存: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

【素材点睛】日本偏居在我国东部海上一隅,典型的岛国,空间极其狭小,可你别小瞧了这个岛国。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到整个80年代, 日本同美、德一起是带领西方经济前进的“火车头”。1973年到1986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8%, 比美、德等西方主要国家分别高出1至2倍。80年代以后, 日本金融实力迅猛增长,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供应国。1985年底, 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1298亿美元, 上升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后其对外净资产不断扩大,1994年底增至6889亿美元,1995年底又增加15.2%, 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教育,日本为了保持经济的不断活力,特别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日本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品德,尤其是意志力的锤炼,“寒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多维解读】1.发挥教育的作用

日本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

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也难怪,弹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至屡生事端。

2.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个人会不会感恩,首先受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知恩”是感恩报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尤其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再则,要有亲身体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物质条件容易满足,他们已习惯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至不知满足,习惯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适用文题】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吃点苦、发挥教育的作用、面对吃苦等。

五. 盖茨不留子女遗产

【素材展示】美国《福布斯》网站2013年9月19日发布全美富豪排行榜,盖茨连续19年领跑,以净资产660亿美元蝉联美国首富。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这数百万美元的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多维解读】1、金钱衡量不了爱:作为全球首富盖茨以660亿美元19年蝉联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然而盖茨夫妇打算留给子女的财富却令人“大跌眼镜”——留给每个子女的遗产为数百万美元。是盖茨他们不爱子女吗?不是,他用一个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爱,不能用金钱衡量。2、让人敬佩的财富观:作为连续19年领跑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盖茨,金钱对他来说纯为小事一桩,但盖茨夫妇留给子女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金钱观。盖茨夫妇不一样的金钱观让我们每个人深思。【适用文题】爱、遗产、金钱观、榜样、教育等

六.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在丈夫皮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她经济上拮据,还得补贴一部分给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与皮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那1分克镭,这在当时价值100万法郎。居里夫人则认为,不管今后的生活如何困难,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她让女儿从小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把它用于研究工作。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也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再次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将诺贝尔奖金献给法国政府, 用于战时动员。居里夫人还亲自带着X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伊伦娜随同前往帮助检查伤病员。战争结束时,法国政府向伊伦娜颁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的姑娘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这位居里夫人得以宽慰。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伦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得更为成熟。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

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 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七. 我爸是李刚

【素材展示】2010年10月2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结果,李启铭赔尝经济损失46万元,被判刑6年)

【素材点睛】“我爸是李刚”是2010年网络最火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出自一个醉驾肇事后专横跋扈的官二代之口,它之所以能引起舆论的强烈不满,进而恶搞李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句话作为“最痛的一根刺”,刺痛了网民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

【多维解读】1. 法治与人治在较量:当今社会对于人治、对于权力过于依赖,权力滥用让我们的法制变得虚弱无力。肇事者撞人后公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法律根本不在其眼中,同时广大的民众对于受害者的同情也表现在“期望受害者的亲友中有更大的官”,同样不是首先诉诸法律,这对于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人治的光环无法退却,那么法治的理念就只能止步不前。2. 呼唤人文关怀:肇事者撞人后的“淡定”,对于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屑,让我们感慨当今社会道德感的缺失与人情的冷漠。仁爱礼义一直是炎黄子孙最基本的人格信条。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流逝。物质、私欲、利益无休止的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在案件中,肇事者被工作人员拦截下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受害者出于人道的关怀,反而说出“看把我的车给刮的”这样冰冷的话语。在他心中,鲜活的生命已经比不上车子上的几条划痕了,我们为此痛心不已。3.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其生活领域的优势群体:收入丰厚,富有尊严,生活安全无忧,个人权利能得到及时保障。但是,这种公平的落实是十分艰难的。它需要经济、政治、法制、道德的多方调和。而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来看,财富与资源的实际支配权却掌握于少部分人手中,权利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促使这些官员、富人甚至是“官二代”、“富二代”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大肆滥用权利。“我爸是李刚”在向公平、正义宣战, 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任重道远。【适用文题】公平正义、人文情怀、道德、法治和人治等。

八、李双江“摊上大事了”

【素材展示】著名歌星李双江“摊上大事了”,让他摊上事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宝贝公子李天一,日前(2013.3.7),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捕。其实李公子坑爹不是头一回了。早在两年前,他便无照驾车,殴打“挡路者”,被收容教养,从而一举让李双江荣登“四大名爹”( 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之一。李公子还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就读的美国某中学除名„„据报道,李双江老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

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还辩解“孩子处于青春期,他很有个性,很有棱角”。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多维解读】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李双江“摊上大事”完全是自己“亲手打造”。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李双江害了儿子,但在李天一的问题上,作为父亲李双江难辞其咎。2、有“得”还需有“德”:明星们的子女从一出生就得到这个社会更多的厚爱与青睐,作为上帝的宠儿,他们享受优越物质生活,可谓“有得”;如果父母不严加管教,多加引导,反而一味地娇宠与溺爱,往往会让孩子陷入空虚和迷茫,“缺德”便自然而然,孩子使父母像李双江一样“摊上大事”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

三、时文链接

家风好坏影响决定人的一生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2月9日《华商报》)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些年来,有关富而不贵,以及“富不过三代”的话题,为有些人焦虑为有些人乐道。这同样可以从家风上寻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质、钱财,而贵是指素质、教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

作文九:《关于家风的作文素材》12300字

关于家风的作文素材

有关家风的文章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事实论据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名人名言

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2.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4.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5.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6.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7.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9.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10.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11.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2.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迅《随感录三十三》

13.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14.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中国谚语

15.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中国谚语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

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

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素材点睛】

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

【多维解读】 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

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适用文题】

家教家训、遗产、榜样、传承、教育等。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素材点睛】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其实,这只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三位钱家名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钱氏家族为什么如此兴盛?这无不是严格的《钱氏家训》熏陶

的结果。

【多维解读】

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更需“潜移默化”

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适用文题】

家教、影响、积累、接受教育等。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素材展示】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本书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素材点睛】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在这部书里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跟子女交流。他给天下父母带来深刻的思考:爱在任何地方无可替代;和子女也需要交流;溺爱不是真爱。

【多维解读】

1. 爱是教育的最好“催化剂”

傅雷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爱是促使子女教育、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好最好“催化剂”。 作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家”而在子女面前高高在上,相反,他在教育的问题上投入了全部的爱, 用心和子女交流探讨。

2. 真正爱需要严格

真正的爱需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这和当今那些对子女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适用文题】

爱、交流、平等、严格等。

四. 日本的“寒冷教育”

【素材展示】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日本把“吃苦教育”确定为学生品德、意志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设臵困难和障碍,让孩子通过考验,学会生存: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

【素材点睛】

日本偏居在我国东部海上一隅,典型的岛国,空间极其狭小,可你别小瞧了这个岛国。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到整个80年代, 日本同美、德一起是带领西方经济前进的 “火车头”。1973年到1986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8%, 比美、 德等西方主要国家分别高出1至2倍。80年代以后, 日本金融实力迅猛增长,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供应国。1985年底, 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1298亿美元, 上升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以后其对外净资产不断扩大, 1994年底增至6889亿美元, 1995年底又增加15.2%, 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教育,日本为了保持经济的不断活力,特别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日本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品德,尤其是意志力的锤炼,“寒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多维解读】 1.发挥教育的作用

日本是著名的岛国, 在教育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也难怪,弹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至屡生事端。

2.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个人会不会感恩,首先受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知恩”是感恩报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尤其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再则,要有亲身体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物质条件容易满足,他们已习惯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至不知满足,习惯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适用文题】

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吃点苦、发挥教育的作用、面对吃苦等。

五. 盖茨不留子女遗产

【素材展示】

美国《福布斯》网站2013年9月19日发布全美富豪排行榜,盖茨连续19年领跑,以净资产660亿美元蝉联美国首富。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这数百万美元的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素材点睛】

2014年比尔〃盖茨再次以760亿美元的资产领跑全球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但盖茨在遗产问题上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最“牛”的解答: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

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一个二十年领跑全球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人不留给子女遗产,这让我们每个人汗颜和深思。

【多维解读】 1. 金钱衡量不了爱

作为全球首富盖茨以660亿美元19年蝉联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然而盖茨夫妇打算留给子女的财富却令人“大跌眼镜”——留给每个子女的遗产为数百万美元。是盖茨他们不爱子女吗?不是,他用一个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爱,不能用金钱衡量。    2.让人敬佩的金钱观

作为连续19年领跑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盖茨,金钱对他来说纯为小事一桩,但盖茨夫妇留给子女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金钱观。盖茨夫妇不一样的金钱观让我们每个人深思。

3. 善行要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机会对孩子的孝心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孩子违反纪律摘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奶奶躺在床上看不了美丽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了解这一情况,并没有责备孩子,而是奖励了孩子的善心。“善行要激励”,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扶不扶”一样的问题都是因为善行没有激励造成的。

【适用文题】

爱、能量需要传递、激励、小处见大“情”等。

六. 奥巴马的家规

【素材展示】

当全世界小孩都抱着iPad过童年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却只有到周末才能玩电脑和手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家规”,包括: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美国媒体称,两个“第一女儿”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她们受到良好的管教主要归功于母亲米歇尔。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说,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交由米歇尔严格调教一番。

【素材点睛】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他登上了美国的权力宝座。作为天下最有权力的父亲奥巴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相反,他的家规近乎苛刻: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奥巴马的家规让人警醒。

【多维解读】 1.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美国媒体称,奥巴马的两个“第一女儿”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这得归功于她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据称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的“家规”严厉: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

2.教育要严

作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相当严格。当全世界小孩都抱着iPad过童年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却只有到周末才能玩电脑和手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家规”很厉害: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的两个女儿从来不以“第一女儿”自居,相反,因为严格的教育让她们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

【适用文题】

家庭、严格、家庭教育、爱等。

七. 老禅师无声的教育

【素材展示】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从此,再也没有人翻墙了。 【素材点睛】

让人意外的结局:深夜翻墙,不幸被抓住了,正等待责罚,没想到是师傅细心的关怀。老禅师面对翻墙的小和尚不是暴跳如雷,而是殷殷关怀。老禅师无声的教育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再也没有人翻墙了。老禅师的功力令人折服。

【多维解读】

1. 最好的教育是走进心灵

老禅师发现了翻墙的小和尚,他不是大声呵斥,平静的一句:“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正是因为老禅师的无声举动让小和尚产生了内心的触动,这种触动让小和尚以致其他和尚都产生了心里的共振,大家杜绝了翻墙的行为。走进内心深处的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2. 宰相肚里能撑船

面对别人的错误,需要胸怀宽阔,有容人之度,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久而未断的“翻墙问题”,老禅师逮个正着,岂不正是好“发泡”的时候?老禅师却很平静,他面对徒弟错误的胸怀、气度叫人赞叹。

【适用文题】

走进心灵、气度、面对别人的错误、讲究方法等。

八.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

【素材展示】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臶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素材点睛】

可以说没有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就没有后来的纽约州州长罗杰〃罗尔斯。保罗面对“从窗台上跳下”的罗尔斯,他异常平静的对罗尔斯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保罗的话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力量。“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臶在他心里高高飘扬,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

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多维解读】  1. 学会赏识

如果说不说五十年前校长保罗对罗尔斯的赏识,就不会有五十年后的罗尔斯州长。正是因为保罗面对调皮的罗尔斯一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的话改变罗尔斯的一生。罗尔斯从保罗的话里找到了无穷的力量,他每时每刻都在用“纽约州州长”的要求去做,一直到真正成为纽约州州长。

2. 教育处处皆大事

对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没有小事,哪怕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都是大事。校长保罗一句“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的话改变了罗尔斯的命运。保罗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警醒。

3. 爱能产生奇迹

罗尔斯出生在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罗尔斯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但罗尔斯最终成了大名鼎鼎的纽约州州长, 究其根本原因, 就是校长保罗的爱让奇迹发生了。

【适用文题】

赏识、教育、因材施教、容忍等。

九. 永不凋谢的玫瑰

【素材展示】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4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一个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素材点睛】

万世景仰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开满了美丽玫瑰花的花房里有了折花的孩子时,他没有发怒,没有咆哮,相反,他折下两朵,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拾得了教育的真谛。

【多维解读】 1. 一言一行总关情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稍微粗心一点,肯定难以发现孩子想把漂亮的玫瑰花送给病床上的奶奶,“教育”摘花的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可谓”一言一行总关情”。

2. 正能量需要传递

孩子之所以摘花, 就是因为奶奶病在床上不能来花房看漂亮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不但没有责备孩子,相反还摘下两朵玫瑰花表彰孩子:一朵是奖给孩子懂事;一朵是感谢孩子的奶奶培养了一个好孩子。教育家用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正能量需要传递。

3. 善行要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机会对孩子的孝心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孩子违反纪律

摘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奶奶躺在床上看不了美丽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了解这一情况,并没有责备孩子,而是奖励了孩子的善心。“善行要激励”,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扶不扶”一样的问题都是因为善行没有激励造成的。

【适用文题】

爱、能量需要传递、激励、小处见大“情”等。

十. 我爸是李刚

【素材展示】

2010年10月2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结果: 李启铭赔尝经济损失46万元, 被判刑6年)

【素材点睛】

“我爸是李刚”是2010年网络最火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出自一个醉驾肇事后专横跋扈的官二代之口,它之所以能引起舆论的强烈不满,进而恶搞李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句话作为“最痛的一根刺”,刺痛了网民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

【多维解读】 1. 法治与人治在较量

当今社会对于人治、对于权力过于依赖,权力滥用让我们的法制变得虚弱无力。肇事者撞人后公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法律根本不在其眼中,同时广大的民众对于受害者的同情也表现在“期望受害者的亲友中有更大的官”,同样不是首先诉诸法律,这对于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人治的光环无法退却,那么法治的理念就只能止步不前。

2. 呼唤人文关怀

肇事者撞人后的“淡定”,对于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屑,让我们感慨当今社会道德感的缺失与人情的冷漠。仁爱礼义一直是炎黄子孙最基本的人格信条。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流逝。物质、私欲、利益无休止的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在案件中,肇事者被工作人员拦截下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受害者出于人道的关怀,反而说出“看把我的车给刮的”这样冰冷的话语。在他心中,鲜活的生命已经比不上车子上的几条划痕了,我们为此痛心不已。

3.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

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其生活领域的优势群体:收入丰厚,富有尊严,生活安全无忧,个人权利能得到及时保障。但是,这种公平的落实是十分艰难的。它需要经济、政治、法制、道德的多方调和。而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来看,财富与资源的实际支配权却掌握于少部分人手中,权利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促使这些官员、富人甚至是“官二代”、“富二代”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大肆滥用权利。“我爸是李刚”在向公平、正义宣战, 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任重道远。

【适用文题】

公平正义、人文情怀、道德、法治和人治等。

十一. 李双江“摊上大事了”

【素材展示】

著名歌星李双江“摊上大事了”,让他摊上事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宝贝公子李天一,日前(2013.3.7),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捕。其实李公子坑爹不是头一回了。早在两年前,他便无照驾车,殴打“挡路者”,被收容教养,从而一举让李双江荣登“四大名爹”( 国产四

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之一。李公子还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就读的美国某中学除名„„

据报道,李双江晚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还辩解“孩子处于青春期,他很有个性,很有棱角”。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素材点睛】

著名歌星李双江真正“摊上大事了”,他的宝贝儿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捕。其实,李天一有今天并非“一日之功”,他早就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劣迹斑斑,只不过每次“作恶”都有李双江夫妇“罩着”,这一次李双江夫妇恐怕是“有心无力”了。

【多维解读】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李双江“摊上大事”完全是自己“亲手打造”。 据报道,李双江晚来得子,万分欣喜,于是李公子“万千宠爱集一身”,逐渐变得飞扬跋扈、自私霸道,驾豪车、泡酒吧,甚至“爹妈罩我去战斗”,寻衅滋事打架„„但李双江却一次次在公众面前文过饰非。即使察觉到儿子的叛逆,仍不失溺爱之情。李公子的辅导老师亨利道尔毫不隐讳地指出:李天一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笼罩着一层“天之骄子”的光环,让他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李双江害了儿子,但在李天一的问题上,作为父亲李双江难辞其咎。

2. 有“得”还需有“德”

明星们的子女从一出生就得到这个社会更多的厚爱与青睐,作为上帝的宠儿,他们享受优越物质生活,可谓“有得”;如果父母不严加管教,多加引导,反而一味地娇宠与溺爱,往往会让孩子陷入空虚和迷茫,“缺德”便自然而然,孩子使父母像李双江一样“摊上大事”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

【适用文题】

溺爱、家教、自由与放任、道德、爱与害等。

作文十:《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家风美谈十则》9900字

家风美谈十则

一、毛泽东: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

毛泽东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于律子。他虽然对子女疼爱有加,但绝不娇惯,而是要求他们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毛泽东对她的教育格外严格。中学时代的李讷,读的是实验中学,干部子弟比较集中,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身边都是一些普通群众的子弟,这对她的帮助很大,因为毛泽东一再严格要求她,不要特殊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骄傲,但她身上还是多多少少有这些东西。正好,大学有一门课讲到《庄子·秋水篇》,这篇寓言记述了自高自大的河伯与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河伯在对话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浅薄。李讷读后,思想上很有触动,她觉得自己挺像河伯的,应该彻底地改变这一切,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于是,她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了自己读《庄子·秋水篇》的体会。毛泽东看后,深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1963年1月4日,他给李讷回信予以鼓励。信是这样写的:‚李讷娃: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毛泽东的信,诚恳、真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讷等干部子弟的毛病。李讷在给毛泽东的复信中,再次进行自我批评,并决心痛改缺点,振奋精神。1月15日,毛泽东又给李讷回信:‚信收到,极高兴。大有起色,大有

壮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你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我极为念你,为你祝贺。读浅,不急,合群,开朗,多与同学们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二、周恩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不少故乡亲友给身为总理的周恩来写信,要求进京做事,在新政府里谋得一官半职。周恩来十分反感这种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为此,他专门召集身边亲友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并定下了著名的‚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是周恩来崇高品德风范的真实写照。他是这样定的,也是这样执行的。侄儿周尔辉的父亲是烈士,周恩来将其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北京办有干部子弟学校,是专门培养烈士、高级干部子女的。但周恩来没有让周尔辉上这样的学校,而是让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学住校学习,还特意嘱咐无论是领导谈话、填写表格,还是同学交往,千万不要说出与他的这层关系。后来,周尔辉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1年结婚,学院领导帮助他解决了夫妻分居的难题,把他爱人从江苏淮安调到学院子弟小学任教。周恩来知道后批评道:‚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国务院也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邓颖超也从一边给侄儿、侄媳做工作:‚伯伯是抓压缩城市人口工作的,他要带头执行这项政策。‛

在周恩来夫妇的耐心说服下,侄儿、侄媳一起调回了淮安工作。

三、邓小平: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国家、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同样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注重家庭和睦和幸福。邓小平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曾说过:‚家庭是个好东西。‛   早在1961年,邓小平在接见参加全国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会议全体同志时就提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应经常提倡,是长期要做的工作。‛‚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要处理好的,一是夫妻关系,二是婆媳关系,三是妯娌关系,四是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夫妻恩爱,携手白头,心心相印,患难与共。邓榕认为:‚他们虽然表面上性格差别很大,但实际上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比如说,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真诚的人,他们都是很纯粹的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心计,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实际上他们的心底,他们的内部,有很多内在的东西,都是非常相通的,都是很融洽的。‛邓林说:‚我没见过我爸爸妈妈吵架。我觉得我爸爸妈妈他们两个,最重要的是互相特别信任,包括‘文革’后来被打倒,我妈妈也绝对没有二心,一直跟着我爸爸,相濡以沫。我觉得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个典范。‛在孩子们的眼中,邓小平既随和亲切,又有威严。在教育孩子方面,邓小平总是做的多,说的少,身教重于言教。邓楠说:‚我父亲是一个话很少的人,我们说九句,大概他能说一句话。所以他一般是听我们说,除非我们说的话太出格了,然后他最多就说一句‘胡说八道’。‛(王为衡)

四、陈云: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陈云对子女的教育有两个原则:一是读好书;二是做好人。他对子女从不溺爱,从不以权为子女谋取任何私利。相

反,倒经常教诲他们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的夫人于若木曾经说过:‚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

在陈云看来,孩子既是家庭成员,也是革命队伍的一分子。因而,不论是自家儿女,还是其他烈士遗孤,他总是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要‚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1949 年 6 月 19 日 ,革命胜利前夕,陈云在给家乡战友的儿子陆恺悌的信中特别强调:‚我以父兄的责任,还要叮嘱你一件事,而且你可以把这一段信上所说的抄给霓云(即廖霓云,陈云的表弟),要他也注意,就是你和霓云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决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想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党员的资格。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切记。‛

陈云的女儿陈伟华回忆, 1978 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2 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比较低,师范学校招生困难。父亲了解这些情况后,专门为此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住房等实际困难,‘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为了给社会起带头作用,他有意让我‘归队’,到学校当一名教员。恰巧我也难舍三尺讲台,留恋师生情意,还想回到教学第一线,这样,我于 1985 年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师大女附中,成为一名历史教师。‛陈云知道后,非常高兴,专门把她叫到身边,鼓励她好好工作,当一名好教师。

1983 年春节,陈云惦记着革命烈士的后人,特邀请瞿秋白、蔡和森、罗亦农、赵世炎、张太雷、郭亮等烈士的子女到他的住处聚会,其间讲了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话:‚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你们中间有的是科学技术人员,有的是新闻工作者,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干部,都在不同的岗位为党和人民工作着。我看到你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形势都很好,你们要和周围的同志一道,爱护这个好的形势,发展这个好的形势,为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家风问题绝非区区小事,而是事关党的事业的大事。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家风。只有家风正、家规严,才能党风正、党规严,进而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和精神风尚。

五、刘少奇:要有为人民而学习,为人民而工作的观点,还要取得人民对你的信任

作为父亲,刘少奇也很疼爱自己的子女,但他的原则是爱而不娇,严加管教,严格要求。 1955 年,刘少奇的次子刘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由于和同学们相处的关系不好,要求转学转系。针对刘允若暴露出来的一些思想问题,刘少奇十分重视,但他并没有迁就儿子,而是写了一封长信,从革命利益和党的原则出发,帮助儿子分析自身问题,教育他正确对待个人爱好和国家需要的关系,彻底抛弃错误思想,接受组织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批评。在信中,刘少奇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你现在正在学习技术,也就是准备学会一门本领以便为祖国服务。如果你要对祖国有所贡献的话,仅只掌握了技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为人民而学、为人民而工作的观点,还要取得人民对你的信任。而要取得人民的信任,

首先就要取得你的组织和你的同学们、先生们以及一切同你熟悉的人们的信任。如果熟悉你的人都不信任你,不熟悉你的人更不会信任你,人民也就不会信任你;人民不信任你,即使你学了什么本领也是没有用的。被集体被人民抛弃了的人,是最可耻的人。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成为这样的人。你必须立即警惕,改正错误,否则,你是有这种危险的。‛

收到刘少奇的来信,刘允若受到了一些教育,但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依然从心底厌恶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反,他采取了一种消极态度,打算把身体搞垮,然后被大使馆送回国。围绕这件事,刘少奇很着急,又给儿子、给我驻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写了几封信,帮助儿子解决思想问题。殷殷之情,溢于言表。针对儿子的悲观情绪,刘少奇在信中要求他:‚青年人不应该有这种情绪。生一点病,是会好的,不应该影响情绪。你所表现的这种情绪,必须力求转变,必须对一切抱乐观的态度,否则,对于你是危险的。‛ 为了使大使馆党组织了解刘允若的思想状况,刘少奇还把刘允若的信和他的回信抄给大使馆,并表示‚如果他转学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而他又不愿继续学习他现在学的专业,那就请大使馆党的组织考虑是否令其退学回国的问题。‛

根据刘允若后来的回忆,开始他对刘少奇的批评不以为然,仅为转学转系这类小事,犯不上那么上纲上线,甚至认为‚搞政治的人简直是铁面无情。‛后来,他才逐渐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根据国家需要,安心学习飞机制造专业,最后以优异成绩学成归国,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对他的培养。

六、朱德:我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不是孝子贤孙

在几十年革命历程中,朱德始终重视家庭教育。他曾经对孩子们说:‚如果说一个革命的家庭连自己的后代都管不好,那怎么能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呢?‛在长期探索如何教育子女、培养接班人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要

接班,不要接‚官‛。所谓接班,是接革命的班,接为人民服务的班,如果忘掉了人民,心里想的是当官,就会脱离群众,早晚有一天要被人民打倒。要接好班就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实实在在地干工作。

1962 年,是我国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这一年的春节,朱德把孩子们召集到家里,讲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和革命经历,告诫孩子们:‚革命不是为了做官,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不要去追逐个人的名和利。‛他还经常告诫孩子们:‚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就会成为资产阶级的少爷。‛

朱德的一个外孙中学毕业后,在他的鼓励下,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生产,被分配去养猪,由于力气不够,把猪食洒了一身,一生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要求调回北京。朱德知道后,马上回信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养猪也是为人民服务,怕脏、怕苦不愿养猪,说明没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就不要怕吃苦。劳动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想调回来是逃兵思想。‛

1974 年,部队考虑到朱德已是 88 岁的老人了,几个外孙、孙子都在外地工作,身边应该有人照顾,于是把在青岛海军当兵的小孙子朱全华调回到了北京。朱德知道后,当面对部队的同志说:‚我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不是孝子贤孙。‛在朱德的要求下,部队决定把朱全华调到南京海军某部工作。调令下来后,马上就要过年了,朱全华想陪爷爷奶奶过完年后再去报到,朱德听后严肃地对他说:‚不行!一个解放军战士,必须模范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必须增强革命纪律性。还是到部队去过春节吧,那里更有意思。‛听了爷爷的话,朱全华在大年三十愉快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七、范仲淹:‚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家风故事】

《宋史》记载,范仲淹年少时就很有大志,前往应天府学习时,异常用功且很能吃苦。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没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后来为官,范仲淹也秉持了这种勤廉简朴、甘于清贫的优秀品质,且胸怀天下,爱民敬民。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其母在世时,家境正处贫困。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若不是家中来客,也决不大吃大喝。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够自己充饥、御寒。同时,他‚泛爱乐善‛‚为政尚忠厚,所致有恩‛,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时,四方闻者,皆为叹息,甚至‚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范氏家风,对于后人影响深刻,塑造了范仲淹儿子为人为官的优秀品质。儿子范纯仁年少时学习也不分白天黑夜,有时因学习到深夜,油灯的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样的颜色。范纯仁性情平易宽简,不以声色强加于人;正义所在,则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后官至宰相,一生秉持‚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德行操守。史书评价范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除了范纯仁,范家子女都深受父辈风范影响,范仲淹曾评说‚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

【专家点评】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薛庆超:范仲淹的精神品质和优秀家风,在其子范纯仁等人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范氏子孙繁衍千年,依然秉持先人所开创的家风。可以说,父母是子女的人生第一导师,也是最好的一本教科书。这对于

当代的领导干部也有重要借鉴意义,管好子女亲属和身边人,严管才是厚爱,并且还要以身作则,用真实行动引领教育子女。

八、彭玉麟:‚廉以率下,不名一钱‛‚淡于荣利,公而忘私‛

中国古代历史极其复杂,时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往往异常艰辛。每个朝代末期都会出现政治衰败之象,世风日下,吏治腐败。然而,仍有人自可出淤泥不染,置身其中而保持清正本色,清末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的彭玉麟,正是其中之一。彭玉麟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显官要职,然而终其一生,皆能保持名节不朽,对于子女也严以要求,教育其戒骄奢、学刻苦,树立了良好家风。

【家风故事】

彭玉麟戎马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清朝中兴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一生曾六辞显官:他曾因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辞安徽巡抚;以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见识迂愚为由,请辞督掌八省的漕运总督这一‚天下第一肥缺‛;曾在四年间连续四次请辞兵部尚书……危难关头,彭玉麟总会临危受命,而后功成身退,从不贪恋权力。

彭玉麟廉洁奉公,虽居高位,却始终坚持‚不要钱‛的生活准则。他曾将7年间所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分文不取,全数上交国库充作军饷。在权贵当道、腐败横行的清末,彭玉麟成为一个罕见的清廉、正直、淡泊的名臣。   不仅严以律己,彭玉麟对待子女亦非常严苛,从家书中可以看出其良好的治家风范。当得知儿子修葺旧屋花费不少时,彭玉麟‚谕子‛书中写道:‚以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奢靡若此。‛‚今小民庐舍被焚,归无足蔽风雨者,官员亦多贫乏,兵丁欠缺粮饷……小子狂妄,使予赧愧!‛他还曾劝诫儿子‚习勤保家声‛:‚今后当痛自改悔,锐志向学,慎勿享馀荫,以为衣食饱暖

无所忧,便学走马王孙故态,盖自堕落之不足,而堕落其家风也。‛

不仅对子如此,彭玉麟对亲属亦多有要求,他写信给弟弟告诫其不要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用之则引私人,结朋党,于国事无补,徒糜国库……恐其违法,而有私情屈逆吾心,不能正法。‛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光斌: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九、何以尚:‚承家节操,澡行诗书‛‚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家风的力量总能穿越时光,发挥出令人惊叹的道德引导力和约束力。家风家训家规,或刻于石碑之上,或镌于牌匾楹联,或传唱诗词之中,其影响力早已超越有形,于无形无声处指引着子孙后辈向优秀先辈看齐。有些家风已传承几百年,如明朝太仆寺卿何以尚所相传恪守的何氏家训,500年间不曾断续,教化早已超出本家族人,对当地整体民风民情亦有着泽润之效。

【家风故事】

何以尚历任明朝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等,官至太仆寺卿。他一生为官清正忠诚,敢于与当时的权臣严嵩的腐败行为做斗争。何以尚之所以能够刚正不阿,与其家族家训有着密切联系。

早在明朝初年,何家就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等12个方面,教育子孙忠孝、清廉、正义。何以尚的父亲何世锦孝行出名,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他在庭院悬挂

‚非仁毋为,非义毋行,夙夜匪懈,无忝尔所生‛的训辞匾额,并一再力戒后人‚但为天子官,勿为私家官,但为庶民官,勿为子孙官。‛

何以尚中举后,乡民在村中旌善亭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庆贺仪式。庆祝之时,何以尚建议拟些村规民约,以改变村风,弘扬正气。于是在其父的主持下,拟定了《乡约十条》挂于亭中,并更名亭子为‚乡约亭‛。历经460多年,‚乡约亭‛一直完整地保留至今。何以尚的一生都在忠诚地践行着何氏家风,在其告老还乡时,朝廷封赐玺书称其‚承家节操,澡行诗书;宏猷末试,终养归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村中子弟务宜礼教修明而后文人蔚起,人才辈出,簪缨继美,登科甲之荣。村中子弟务宜读书积善,正心修身,弘扬文章报国,忠孝传家风。崇尚节俭以养廉,厚储资财以育才养贤……‛这10条乡约与何氏家训一起,成为传承何氏家风的精神纽带,从此该乡中秀才、举人的,在兴业县居榜首,自明嘉靖至隆庆、万历三帝就有12人中举。纵观历朝历代何氏族人,不论文治武功,始终遵法纪守规矩,为民者鲜有违法犯罪,为官者均清廉正义。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齐家”是《大学》“八条目”之一,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一般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我道德修养的实践层面,并遵照家、国、天下的顺序依

次展开。因此,在儒家“外王”的逻辑演进中,“齐家”的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与“修身”之前的各个条目相比,“齐家”不仅需要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更要将自身道德施于家庭,以实现家庭乃至家族关系的和谐美满,这也是进一步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作为修身与治国之间的重要环节,“齐家”之首在整齐家风,之要在修身立德。   整齐家风,传承优良风尚

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作风的体现。优良家风的熏育不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更需要家族世代的传袭。“齐家”之所以如此重要,关键在于可整齐家风,进而形成良好风尚,这也是儒家注重“齐家”的目的所在。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在家庭教育上自然有典范意义,对此,孔子的弟子们大概也持有相同想法,好奇于孔子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论语》曾记载,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您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吗?孔鲤说并没有。不过有一次在家中穿庭而过,父亲问我:学诗了吗?我答没有。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过了几日,又问我:学礼了吗?我答没有。他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就知道这两件事情。陈亢听后非常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最后却知道了三件事:要学诗、学礼,以及君子不偏爱自己孩子。孔门家风可以说最得中正之要,孔子在家庭教育上尤其注意无偏无私,无论对弟子还是孩子的教育都平等对待,这正是孔子在“齐家”上教授给我们的重要品质。

不仅是孔子,古代许多学者都极为重视整齐家风,有的甚至亲自编写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小的时候曾经受到凡庸之人的熏染,言语轻率、不修边幅,差点走到歧路上去。后来才下定决心改正,但这又需要长久的努力才能去掉那些不良习惯。《颜氏家训》的编写,正是为了教育规范子弟的言行,告诫家族后辈子弟从小要接受良好家风的熏习,不再重复他的弯路。他提倡传承的很多优良品质,诸如孝悌、诚信、谦让、勤俭等等逐渐成为家族教育的核心价值。颜氏家族在后世涌现了颜师古、颜真卿等很多大学者,这与颜之推注重家风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则家必然不齐,只有做到家风淳,“齐家”的儒家功夫才算实现。说到底,家风才是一个家族、家庭繁衍兴旺的基础,没有家风的熏习,家族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有“富不过三代”,这些都是在强调家风的重要性。

修身立德,做出良好示范

“齐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修身立德,这是强调自我修养的模范作用。儒家讲求整齐家风,不仅仅是要求家族子弟遵守家训礼仪等各种规范,而是要家长先树立起道德标杆,然后通过自身示范来带动家人效仿,这才是“齐家”的要点所在。

历史上,儒家都极力提倡个人的修身,特别是在《大学》“八条目”中,修身成为齐家的前提,“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些都是在说个人先修身后齐家,身不修则家不齐。为何修身如此重要?南北朝时的教育家颜介曾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家风之教化,是有上下先后顺序的,是有修身示范作用的。所以,个人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家庭教育与整齐家风须先从个人修身做起,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来带动其他人,这就是修身之于“齐家”的重要意义。   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他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生活时常陷入困顿的环境下,陶母的家教依然十分严格。后来,陶侃做了浔阳县衙小吏,掌管鱼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给母亲一罐腌制好的鱼,陶母将腌鱼退还,并且写了封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假公济私,把鱼拿来送给我,非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扰。在对陶侃为官之德的教育上,陶母并未局限于单纯的言语教诲,而是通过自身示范,让陶侃认识到腌鱼虽小,但假公济私之事绝不可为。此事对陶侃影响至深,之后他虽然一再升迁,但是一直恪守奉公、廉洁自律,堪称廉吏。

在修身立德方面,曾国藩也可谓历史上的典型代表。曾国藩作为一代名臣大儒,治家非常严格,亲自拟定各种家族礼仪规范。但是,他并没有以其威严施压,强行要求家族子弟遵守,而是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并做好,为他人树立榜样。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他谈及最多的就是“恒”“勤”,要诸弟和诸子做到持恒戒惰。他曾在一封给诸弟的信中写道,长期以来,自己每天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史书10页,并发誓戒掉吸烟的毛病。正因曾国藩的身体力行才使他的劝导更具有说服力,家族子弟才会认真地去遵从,一家之家风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现代社会,家庭规模已经无法与传统社会相比,但是,“齐家”蕴含的现代价值依然重要。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意义所在。(张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