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法律咨询 > 与朱元思书多少个字 《读与朱元思书有感作文》900字

与朱元思书多少个字 《读与朱元思书有感作文》900字

时间:2019-12-21 09:17:5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读与朱元思书有感作文》900字

这篇文章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本市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当时的信,不过作者在文中生动的将富春江近百里的秀丽风景,用一百四十多字完美的展现在众人眼前,与朱元思书读后感

文章共可分五段。

第一段,总领全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总写了富春江路上之景。

第二段,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字字如生,将富春江优美,壮观的场面完整体现。

第三段,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的蜿蜒连绵,雄伟浩荡被作者写的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第四段,写声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鸟鸣,蝉叫猿啼,都是那么动听,美妙。

第五段,写感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水傍依,猿啼鸟鸣,一切的一切都在作者笔下流淌出来,令人悠然神往,真如:有山有水有声音,有感有想有悟境,

读后感《与朱元思书读后感》(.chddh.)。

---------------------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

全文144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之美,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文章先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发端,再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文,总写富春江的优美景色。

接着紧承“奇山异水”而分写先逐层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话写了江水的明净可爱。

接着两句“急湍甚剑,猛浪若奔”,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感。

次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动静结合,使人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下文则转换角度,着重写听觉感受。泉、鸟、蝉、猿,声调各异,自成天籁,组成一步大自然协奏曲。

作者以闹写静,显示山中无人的幽静,使人产生一种流连忘返,隐居山中的幽静。

文体骈散相见,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是骈体文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作文二:《作文:《与朱元思书》改写》1100字

丝丝凉风吹散了江面上的似帷幔版的烟雾,吹走了笼罩在江面上的喧闹,吹落了藏在心中的烦恼。一切都是那么寂静!万里无云的晴空一尘不染,与在那天边的青青的山镶嵌在一起,融为一色。清朝的刘绾曾经做过一首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在富江与桐庐一百多里之间,奇山异水,当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色啊!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碧绿的清水将晴朗的天,青青的山,映衬得更加迷人。当低头俯视时,青白色的碧水,清澈见底。还有那一条条游鱼,一块块奇石,都争着往你眼里钻。“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别有一番意味。飞花溅玉的碧水像离弦的箭又快有猛,让人感觉就在一瞬间,无法抵挡。翻腾怒吼的浪波像飞奎的马,载着自己奔向远方。当凉风习习低拂水面时,水上顿时出现一条瞬间即逝的狭长的银色的薄箔,别有一番情趣。

江边两岸的山峰峥嵘崔嵬,高出云表,把江水包围其中。碧水现在就像婴儿一般,安详地躺在母亲的怀里,听着母亲的摇篮曲,甜甜的进入梦乡。

在那高不可攀,巍然屹立的山峰之间,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树 ,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茂密的树木交相掩映,稀稀疏疏的绿叶手拉着手隐隐约约从中探出了点点阳光的光斑。高耸入云的山峦就好像在举行“谁最高的比赛”,一个个努力向天上的云雾里钻。不禁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看!那丛林中的蜂儿啊,蝶儿呀,鸟儿哟,虫儿呵,都在花丛间你追我赶,好不快乐!听!泉水叮叮咚咚地汇入山下江流碧水,正如李白所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一阵阵鸟鸣和一串串泉吟,似在举行音乐会,成了一种天籁之音,久久回荡在山谷间,树林中,青山外。真可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

古木树林上,被天上太阳烤的滚烫的蝉儿再也忍不住了,开始了长久不断的鸣唱,像有节奏似的整齐划一。在蝉儿长久不断的演唱会上,猿也时时刻刻为蝉儿伴奏,

当那些整日努力追求功名利禄的无知人,看到这崇山峻岭,高出云表的山峰和着清澈见底,急湍猛浪的山水美景,怎不为之陶醉?当那些处理人间杂务,整日呆在院里的名义为民服务之人,来到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他们将会流连忘返,多么希望能留在这幅画卷中啊!

江流碧水逝去,抬头,横斜在头顶上的玉树琼枝在上边遮掩着,掩映着。即使是在白天,也似在黄昏一样昏暗。密绿稀疏的枝叶伸展着,掩映着,枝叶缝间一点点阳光的光斑投入眼帘,让人不禁闭一闭眼。眨眼之间,江水也载着我驶出青山之外,仿佛听见有人低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诗,这样的意,这样的景……

作文三:《作文:小人书(2)与朱元思书》2700字

二 与朱元思书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晴,比昨天略暖(据估计)

我觉得小鸡(纪伟才)同学今早的表现是非常非常耀眼的,不能不记。

早自习,先把昨天讲过的课文齐读一遍,略讲一下结构特点,留时间给学生背诵。

教室里哇啦哇啦的背起书,我就转两圈儿,从北趟起大耳朵杨佳才开始,说下他写的“过年”周记的事儿;往后走,又给耿国正说一会;再往后是李沛云。他个子高,声音却低沉。嗡嗡嗡嗡,埋在一片背书声里,我听不到。只好把耳朵过去,让他再说一遍……我也要大声的给他讲……

觉得嗓子干巴,不喝水不行了。想去办公室里倒水。这时候,纪伟才同学拿书过来:老师,俺背!

我问:全文吗?

他那里一摆脑袋:嗯。

(了不起了不起)――好吧,背吧。

我接过他的书,听他背诵: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风烟俱净。天,天山共色。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嗯……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柚庐……

听小鸡同学一开始背的磕吧,再往下背,就顺畅的多。再背到最末一段时,已经行云流水了。我原来打算中间笑笑说:嗯,背到这里,已经很不错了。好了,回去继续努力。但他却一直背到了文章最末。这时,我只能展开臂膀,拥着他走到伟才同学所在的南趟的最前端,举他的手,向全班同学宣告:纪伟才同学。全班第一名背过。

不出所料。下面有同学惊呼“啊?”,还有的在问:“是全文吗?”――当然。

这也就意味着,纪伟才,这个家伙,可以做了他们这一趟儿的组长,掌管他们这一整趟的背书事务。别的同学再背过了,要找他去背书。

我想,纪伟才并不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或者说明白的不会太多。(我听他在背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把“窥”背成“规”,也或者在他心里想的是“龟谷”。)甚至可以说,他的背诵,也是短时的。过不两天,也就忘了大半。事实上,他也真的就背过了。

其他的我不敢确定,但就能把这篇文章生吞活剥的背过去,而且还能以全班第一名的身份背过去,就足够好。

比他上课时,总像个蛆一样,在门边角落里拱啊拱的要好的多了。比他和前桌两女生打仗也好的多了,比跟他右边黄磊嘀咕一些烂事好的多了,也比他自己坐那里吃瓜子,把自己的书啊本的撕成一条条一片片,把自己凳子,或别人的凳子拆成一条一堆,要好的多,是不是?

人不是泥捏的,也不是木刻的,是喘气活动的。总要做一些事情,不做这个就要做那个。我觉得小鸡同学今早表现就非常非常的好。

――一起欢呼骄傲吧!

小读《与朱元思书》

正解之前,先打一诨科。作者吴均,字叔庠(音:详),我给学生讲解时,一下子就读成了“叔痒”。学生笑,我还言之凿凿的给他们说:此庠非彼痒。此庠乃古之学校。非今之痛痒。讲完后,就觉得心虚,让学生查字典。字典上明白说读“XIANG”再无其他读音,想赖个多音字都不可能。唉呀,脸红吧,心跳吧,浑身难受吧。只让我遍体生痒好长时间。

正文开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按文下注释,这里的江流指的是富春江。而桐庐在中游,富阳在下游。所以说,应当为“自桐庐至富阳”更为合理。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但我认为,山水文章也不宜太照地理课本来读。也许作者先知富阳,后知桐庐。也许他本就是富阳附近的户籍,对他来说,“自富阳至桐庐”也就正常的很了。再者,倘非要按地理方位解的话,怎么会做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按我国正常的地理情况,“大流向东流”,顺流飘游的话,只能是由西往东。怎么会如此“任意”呢?就算是有些任意,也只能说是“从流飘荡,任意西东”才好。其实,作者也只是说了一段山水,一段心情。太过穿凿了,只怕是煞了风景,坏了心情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本段宜作两层解。水一静,一动。静则清,动则急。动静生趣可能于地段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季节时令有关,并非矛盾。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问: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的的是山呢,还是树呢?

一答:从字面上看,山上生树,树负山势。竞上轩邈争高成峰的应当是树。

一答:千百成峰的只能是山,不可能是树。所以前文指的是岭负山势,是生了树的山,在高处成了峰。

我比较同意倾向于第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文意上比较贯通。都从高山生寒树上说开。既是寒树(一般解作:让人心生寒意的树),应当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再又依负了山势,轩邈直指,像一个个小山头儿,也不是不能理解。

本文中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在于结尾处。按一般理解,前面描山绘水,也只为得出最后点题一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所谓卒章见志,到此两句,全文已经可以完结。那么,为什么,后面又蛇足两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有资料上说,此末两句,有愤世暗讽之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说的是政局不清,暗无天日的意思。……这个说法,我觉得牵强的很。从上文连贯来看,很难有说服力。如此的话,也会使前文所有美妙景语都负累了一种莫名的晦涩隐喻。不外乎焚琴煮鹤之类了。

再一解: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语句的散失。或者造成了语序上的错乱。……我比较认可这个解释。从末两句来看,语意内容上接近“夹岸高山,多生寒树”一层,很可能是从那一段中零散出来的。若放到那里,这两句写的是横生的树,与那些“轩邈争高”的树纵横呼应也是不错一景。

问题是,为什么多年,就一直按照这个错失的情况流传下来?把这两句就附在文末又有没有其他的道理?我想或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结尾余音衍荡的需要。文章说是“卒章见志”,说完主要目的也就完结了,但我们一般的习惯还是要再有些余音。也比如,我们出门办事。见到事主,说明来意,最后也达成共识。也不是说,一点多余的客气话没有,拍屁股走人,这样也让人觉得有头没尾的尴尬。往往还要再废话两句:嗯,那好,要不就这样了?没别的事儿了?要不,一起再吃个饭?改天一定登门致谢。抑或还有近日天气,电影插曲之类也要敷衍一下,才圆满。

若我看来,“与朱元思书”到结末处也应当和元思本人说些闲话才好。比如恭颂大安,工作顺利,吉祥如意之类。也或者如范文正在文末给滕子京的话: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但,确实又没有了。原文是不是散失了最末的结句呢?不得而知。反正觉得只到“窥谷忘反”这里就一脚刹住,显得生硬别扭,恰好又有两句找不到来处,于是,鸠占鹊巢了事。

一家妄言,明者慎察。

作文四:《[优秀作文]与朱元思书》700字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富春江的江面上,风与雾都悄然离去,平静的江面上被仅剩的一丝微风吹得泛起一圈圈轻柔的涟漪,轻轻地抚摸着两岸的峻岭,把他们从梦中唤醒。如果风有颜色,如果烟有光芒,或许,它们都是明净的,犹如蓝天下的江流;或许,它们都是青翠的,好似高山上的寒树。在微风拂面,薄雾萦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如玉,碧水澄明中抬首,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湛蓝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我泛着小舟随着水流,任意它飘到东,荡到西,反正飘到哪里都是青翠,都是湛蓝。在富阳至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让我邂逅如此奇景。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简直就是一幅天下奇绝的山水名画啊!

低头望着清白如玉的缥碧水面,满目碧色,水面荡开层层清波。在千丈深的江底,一尾尾小鱼,一粒粒石子,都争先恐后得想让你看个清楚,让你记住这里没一点微妙的美丽。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巨石在江心挡住了畅流的猛狼,一些小水滴飞跃起来,和着阳光的微笑,和着水流的喝彩,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飞过巨石,又回到浪花之中。忽然。我觉得小船随着水流快了起来,我那如痴如醉的心也随着水流荡漾开来,沉醉在山水之中。

两岸的峻岭险峰生长着茂密翠绿的大树,透着阳光,显得格外青翠欲滴。那些险峻的山崖,凭借着地势,互相攀比着,看谁耸的高,看谁伸得远。那葱郁的森林中,有泉水激石的清韵;那苍树翠叶中,有友好鸟儿的嘤嘤欢歌,就更不用说山中的蝉鸣千转,猿啼无穷了,简直就是一曲自然交响乐。想必那些热衷于官场争斗和功名利禄的人们来到这里,看到这翠绿的山,碧清的水,也都会忘忧息心,流连忘返吧!

那些苍翠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藏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缝隙中探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独赏这珍藏的美丽。

作文五:《[优秀作文]与朱元思书》1200字

喜欢在有风的日子里,与微风做伴,投进山林的怀抱,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舞会,聆听绿叶歌唱,观赏落叶跳舞;喜欢在有雾蔼的清晨,独自一人行走在绿水红花之间,拨开浓雾,享受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更爱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乘着小舟,顺着江流随意飘荡,在蓝如空灵水晶的天穹下抬首,在绿如无暇翡翠的江面上低头,而在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让我享受到了比桂林山水更美的奇景,青山绿水是绝世好画,鸟鸣猿啼是天籁之音,这样的山水,真是天下奇绝啊。

太阳越升越高,富春江上弥漫着的晨雾已经被淘气的风儿吹的干干净净,两岸的美景即刻呈现,让人心旷神怡。我乘舟顺流而下,荡漾在碧水之上,蓝天之下,观赏着两岸雄奇的山峰,耳边索绕着清脆的鸟鸣,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神奇大自然带来的惬意。江水碧绿,清澈澄明,低头细看,似有千丈深的水中连那细碎的沙石也清晰可见,那欢快游动的鱼儿亲吻着我们的小舟,似乎在与它追逐嬉戏;峰回路转,江水渐欢,匆匆地往前奔,想赶集似的,渐行渐快,载着小舟飞速向前进,像离弦的箭,如飞奔的马,心也随之乱了节奏,紧紧的揪了起来……

一路飞流直下,越过无数险滩,穿过许多白浪,我索性站到了船头上,去感受那轻舟急驰的速度,去迎接那扑面而来的水雾。看着拍打着船头的浪花,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船行处,忽而江面一宽,水势终于渐渐变缓,两岸险峻的高山,长久不断的猿啼让我几乎以为自己脱离了红尘俗世,来到了与世隔绝的仙境桃源。那连绵数千里的雄伟山峰,生长着许多茂密的树木,远远望去苍翠欲滴,生机勃勃;而山峦更是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爬,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似乎要刺破青天,直插云霄;高高的峰顶上,云雾缭绕,犹如少女头上飘动着的雪白丝带,更显得山们婀娜动人。为了更好地观赏山中景色,我特地让舟子沿着山脚行进。富春山中的景物,又是另一幅动人画卷了。那清凉的泉水为着早些汇入江河,兴冲冲从山中急奔而来,一路上它们冲击着嶙峋的山石,发出清越的响声。而细听那清脆的奔流声,仿佛击在我的心上,流入我的心里,荡涤着我内心中属于红尘的世俗污浊,换来的无比和谐与静谧。山中罕无人迹,因此自由的鸟儿四处鸣叫,那嘤嘤的鸣声如此和谐动听,如同天籁般回响在耳际,让你不禁抛开尘缘俗事,情愿一生陶醉其中……

江畔行船远不如江中流畅,我们或被两岸斜出的茂密树枝所绊,或在斑驳的光影下缓缓穿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身边时刻能欣赏山林、江水深碧浅绿相互交织,行船到树荫浓密处又像进入傍晚的黄昏那样神奇,穿越树荫后又回复白日忽现明亮,明与暗的交替,我不禁又产生了身在仙境的幻觉,只是那偶尔透过稀疏掩映的枝条落下的热烈阳光,又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尘世的秘密。

整整一日,在这风语低回、云雾缭绕中穿行,在这烟波无忧,碧水澄清上倘佯,我深深爱上了这样雄奇的山,这样明净的水,恋上了这里的天籁之声,这里的如画美景,真愿就此退隐山林,桃源里享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适、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