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法律咨询 > 我眼中的什么作文600字【《我心中的抗日战争》2800字】

我眼中的什么作文600字【《我心中的抗日战争》2800字】

时间:2020-01-06 09:16:3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我心中的抗日战争》2800字

我心中的抗日战争

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不屈不挠、共驱外辱的结果,值得庆贺。可近期偏偏有一些人用可笑的、歪曲了的事实否定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如果这些人是年幼无知还情有可原,但就怕是别有用心之辈。

在此想问一下大家,俗称的“八年抗战”事实上是八年吗?东北数千万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父老乡亲认可吗?如果真的是八年抗战,那么1931年9.18事变至1937年7.7事变之间的六年,他们的血泪白流了吗?那六年,谁来说说国军在哪里?张学良在哪里?东北军除了脱离队伍留在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的那些人之外的军队在哪里?如果不是后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恐怕将会永远被钉在不发一枪一弹丢失东三省的耻辱柱上,尽管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

还有,以川军为例,小日本儿没有进四川,但大军阀、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却在7.7事变后立即向国民党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说:“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刘湘慷慨激昂,再次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刘湘又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对全省作出动员:“„„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刘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看四川军民的抗战付出:

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抗日将领刘湘、邓锡侯、王铭章、饶国华、李家钰等永载史册。

出粮出饷,绝不落后,从1941年到抗战胜利的4年间,四川为抗战共征收稻谷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

除了上战场之外,出民工数量之多,全国也绝无仅有,仅为打通抗战交通线,四川200多万民工担起了川陕、成渝等公路的修建和空军基地的赶修任务。他们吃糠咽菜,衣衫褴褛,风雨无阻,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原始的工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交通史上的奇迹。

但,四川军队毕竟是地方军,非老蒋嫡系,四川的子弟兵所受的待遇远非中央军之万一,北风呼啸中,他们穿的是单衣,连日的苦战中他们饥肠辘辘;在国军中他们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如果蒋某人一心抗日,他会这样的厚此薄彼吗?人们哪,去读读书,了解一下当年的历史再说话吧。

如果要立抗日丰碑,我觉得,四川人民首当其冲;如果我们感觉亏欠了当年抗日的英烈们,那么,就少发些牢骚,今后如果遇到四川乃至全国的这些抗日英烈的后人,主动伸出手帮他们一把,好吗?出门在外不容易,千万别伤害他们就好!

我老家在冀中平原,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如果以我们家为圆心,以200华里为半径,画一个圆,那么,最高处和最低处估计不会超过100米,这还是大多因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的缘故所致。

这里是敌占区,也就是日本鬼子的地盘,这里有国民党吗?有,是汪精卫的人,那也属于国民党,俗称伪军。那么这里有抗日力量吗?当然有,这就要说共产党了,我们村是一个1000人左右的中等村,参加抗日的有20余人,有在回民支队的,有在八路军武工队的,有

县大队和区小队的。我的伯父就是武工队的,1943年夏由于汉奸出卖在子牙河畔被鬼子打死;另一个伯父抗日期间参加八路军,解放后留在天津工作;我的二姥爷是八路军的军医,在抗日期间牺牲,二姥姥从22岁起失去丈夫,含亲茹苦把子女养大,于上世纪90年代末去世;我的舅姥爷抗日期间是八路军抗日政府的区长,夫妇二人都参加了抗日,舅姥姥3年前去世,舅姥爷去年96岁时去世,听舅姥爷说,他的警卫员在上世界80年代是某大军区的副司令。

抗战期间,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冀中平原,这里的抗日军民是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也是日本鬼子统治最残暴的地方,仔细算一算,这里牵制了多少日本鬼子?谁说共产党不是抗日的主要力量,你问问冀中平原的父老答应吗?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为抗日做过工作,许多家庭都是抗日的烈属,谁说共产党不是抗日的主要力量,你问问冀中平原这些牺牲的抗日英灵答应吗?

孩子们,不要带有倾向性,或受人蛊惑、或别有用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国四万万同胞共同的胜利,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国家机器掌握在他们手中,军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全国的税收属于他们,你说说,他们不抗日说得过去吗?他们不在正面战场说得过去吗?

至于老蒋的抗日心理,别说是当今的年轻人,就是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李宗仁、冯玉祥等恐怕都摸不透;至于后来国民党失去江山,那是失去了民心导致的,仅仅是发发牢骚,鸣鸣不平任何作用都起不到?历史的滚滚车轮是任何主观力量都阻挡不了的。看看开国大典时共产党6位中央政府的副主席中的3位,一位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一位是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的李济深 ;一位是中国民盟的主席张澜;说明了什么?共产党得天下,是众望所归。

诋毁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的作用,如果持这些观点的人们是由于解放前自己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在家里可以使奴唤婢,解放后经济条件差了,没人伺候了,那也不要不平衡,劝大家还是歇歇吧。举一个例子,就说跟我特别近的一个亲戚,亲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可以时不时地在一起吃饭,是我的长辈。他们家解放前是地主,别说土地有多少了,他们家的院墙上面可以并排走两辆马车(大概两辆QQ车的宽度),家里有武装,在临近的地级市内有一条街是他们家的,其中包括现存的一处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的建筑。这些东西解放前后全部捐献给了共产党政府,我的这位长辈的父亲为此获得了“开明地主”的称号。从我这位长辈的口中从来没有听到过对政府的不满,也没有发过什么牢骚,做过什么黄粱美梦。

我的这位长辈看到我们尊敬、孝敬他们,看到他们的后代和和美美就非常快乐了,我感觉这是正能量,社会需要这些,家庭需要这些。

毫不讳言,我是共产党员,我坚持自己的信仰,在我心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是8年,而是14年,是1931年-1945年的14年。我虽没有参加过抗战,但我的长辈参加过,有的流过血,有的牺牲了,有的为国家捐献了巨额的财产,支援了国家建设,虽然说如果让我捐那么多也会心疼,但我还是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份自豪和骄傲是来自对这些长辈的敬爱和缅怀,来自对这些先贤的景仰,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前夕,我祈祷英灵安息!

当然,对于年轻人,讨论一下抗日的战史,研究一下经典战例,是值得提倡的;但拿日本人的数据做参考文献,朋友们也太幼稚了吧?如果相信日本鬼子的鬼话,那么,安倍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日本侵华史,你也会去引用吗?如果你率领上千人,在死去2、3人,十数人受伤的情况下会溃不成军的败退吗?这些论据值得一驳吗。

作文二:《我们的抗日战争》1800字

前几日到旅顺一游,颇有感受,发表一文,略述感想。

旅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总觉得有些意识上的代表,也说不清是什么意识,或许是由于历史书上“日军从旅顺的花园口登陆”一词,使得这个城市名字一直深深印记于脑海。总想过去看看,此次一游,对这个城市有了大概的印象。

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末端,紧扼渤海湾咽喉,扼守入津海口,对于京津地区的海上防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该地处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环抱之内,非常适合修建军港,而且旅顺港由山脉环绕,仅有一口可以进出港,所以清末北洋水师把旅顺设为基地,进可以扼守京津,出可以阻击海上来犯之敌,保护黄海海域的中国领土。而从俄国的角度看,该地可以作为控制日本的基地,此处安放一支舰队,可以随时从另一个方向攻击日本。所以从日本的角度看,如果要称霸中国乃至亚洲,解除自身威胁,必须获得此处的军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清末时期,旅顺发生了一系列事件。

北洋水师基地。清末李鸿章为代表的清廷主战派力荐朝廷建立一支水师,以便拱卫京城。朝廷批准之后,李鸿章着手组建水师,从英国购买军舰,并最终选定旅顺作为水师基地,因明朝时期该地被命名为旅顺,表达旅途顺利之意,清廷亦沿用此名,并把水师基地建在旅顺入海口——旅顺口,旅顺口设重兵把守。

甲午战争。日本于1894年发起对清廷的战争,日本舰队击败清北洋舰队之后,从旅顺花园口登陆,进攻旅顺,最终占领旅顺口。北洋水师把剩余舰艇藏于威海卫,从此一蹶不振。

俄国占领。1897年,沙俄联合法、德,逼日本让出辽东半岛,获取旅顺港,并在此建立军港,屯兵威胁日本。

日俄战争。1904年,日本经过近10年准备,决定向沙俄发起一战,矛头直指旅顺,并引发了一场在中国土地上的日俄近代最大规模的战斗,日海军从旅顺口多次进攻不成,便从大连登陆向旅顺进发,最终在死伤惨重的代价下攻取了旅顺口,从此日本挤入世界大国之列,并从心理上消除了恐俄的阴影。旅顺口,作为晚清时期中国懦弱的代表,也从此地开始了沉睡半醒的中国人民和日本岛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较量。

在旅顺的沿途,看了不少苏俄遗留的大炮,日本遗留的蜡烛塔,也看到了中国现代海军的一斑——最先进的022导弹快艇。最让人瞠目结舌的就是刚进旅顺清廷子弹库景区时,赫然眼前的几个大字“前辈的抗日战争胜利了,我们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吗?”,在大字下面“日军旅顺大屠杀,屠杀我们2万同胞”的图字的震撼下,我们作为中华伟大复兴时期的国民,应有怎样的感想!

旅顺口的回归是在二战胜利后,由苏联红军入大连并驱走日本关东军后,经过苏军移交给中国政府的。我们的前辈在经过台儿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三次会战,大小数十次大规模10万人以上的大拼杀后,并结合敌后的各种袭扰反抗战斗,最终以民国时期“还我河山”、“抗日救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气势和代价,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的前辈在晚清没落和军阀混战的年代,建立起一个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收拾了一盘散沙的国土,以黄埔一校,振起百万国军,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最终联手,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国军为主要抗战力量,共军后方袭扰牵制,以无数有志将士的血肉之躯,抵挡足以把整个地球晃动的暴躁的日本全岛动员的100万高度训练的军队。前辈的抗日战争是充满

惨烈和正义的民族大挽救,用薄弱的国力和无数一腔热血的青年,对抗敢于同时挑战海军强国美国和全亚洲陆军的与美、苏、德势均力敌的日本,我们前辈的前辈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可以用以抵抗洪水猛兽军队的资本,只有灿烂了几千年的文明和根深蒂固的儒教思想,没有欺辱别国的资本,只有礼仪之邦、以礼待人的文明,当华夏文明遭遇到不可一世的日本赌徒式邪恶,他们毅然用血肉和意志来捍卫我们的家园,前辈们没有像苏联那样沙俄的家底,不能像苏军那样和德军进行一场高水平的战斗,但是我们的前辈们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有的吃苦耐劳,空前团结,不分酬劳,艰苦卓绝的抗战,同样的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卫国战争,并最终取得了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下的提前到来的胜利,因为赌徒的狂躁总归归于穷途末路,就看我们能否把正义坚持到最后。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被日本灭亡了,一如朝鲜,只有等到世界抗法西斯胜利,才得以重新建立国家,但是,只有被苏美分裂成两半,永无主权。我们的前辈打到最后还有政府,还有军队,在世界抗战胜利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把中国随便的分为两个国家。在一个动荡的世纪,我们的前辈胜利了。

我们的前辈胜利了,我们呢?除了要和日本不承认历史的态度抗战到底,还要和这种不承认历史以图再犯中国的野心阴谋抗战到底,更要在世界文明的路途上,继续我们的文明,我们目前是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作文三:《我对抗日战争的思考》800字

我对抗日战争的思考

抗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虽然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国门,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无数中国同胞惨死,先烈战死。对于我们付出的惨重代价,除去日军战斗力强悍,装备精良等因素外,我认为当时部分当权者的无能和军队强烈的奴化思想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提出‘不抵抗政策’,将几十万国防军全部撤出东三省,结果日军花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全部占领东三省,这种局面连日本人都觉得‘惊奇’。原本日本高层对于是否要出兵中国东北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甚至出现过政变,因为按照他们原先的看法要占领东三省不是不可能的,但也会付出相当的代价,起码也得苦战个一年半载,弄不好陷入僵持局面,一拖好几年,对于刚刚经历过29年经济危机的日本来说要支撑军队打持久战的话,那就是噩梦了。所以日本政府对于这一冒险行动也着实捏着把汗。可中国军队一枪未放就让日军占领了东三省,这种结果把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胃口刺激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在东北整兵备战了近5年后,于1937年7月7日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并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在他们眼里中国就等于是不设防的国家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人都这样,先烈们为抗日付出的代价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八年抗战期间中国无数热血男儿用

头颅和鲜血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日军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潭,我们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愤然抗争8年就已经是一种胜利。我们在抗日战争中既不能磨灭先烈的功绩,也不能忘记有些当政者的胆怯与无能,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历史的教训是血淋淋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历史留给我们的深痛的教训。战争是残酷的,受害的是老百姓。战争的胜利是有老百姓的血、泪、汗和生命换来的。我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希望发生战争,让我们杜绝战争,迎接和平,让整个世界充满笑声和快乐!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文四:《抗日战争我的打法》5100字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结束,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成为了我们神圣保家卫国的战争,可是,从史料的文字当中我们的的确确可以说是获得了胜利,可是,如果,更加一步挖掘抗战的话,那么,说我们中国人说掉抗战亦是可以的,至少抗战我们是打的一塌糊涂。

不错,本人是只不过是一介平民,可是,笔者虽然才疏学浅,但是,鄙人对抗战也是有一定自己的认解,对于如何打这场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笔者也有自己的想法,今天就大胆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一回。

打仗需要靠外交、经济、政治、军事多方面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对敌取得胜利,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亦是如此,下面,笔者将会从这些方面来谈谈本人领导抗战会怎么做,希望能够给诸君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外交手段。

热血青年或许进行抗战最不屑用的手段就是从外交的手段来对付敌人,认为有损我们中国天朝上国的威风,可是,不能忽略的是,世界在工业革命的洗礼之下,全世界都变为有机的整体,我们或多或少都要用外交的手段来制敌乃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更加“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是没有哪一个国家遭受侵略,会不使用外交手段,中国的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中国采取用外交手段所占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

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两个党派皆是采取在国内争取抗战,在国外争取国外支持,只是,国共两党争取的国际支援的对象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以及方法不同,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国共两党都犯了牺牲国家主权得到外国人支持的外交错误。

不同误会,笔者之所以没有提及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正确使用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并非笔者想颠覆历史,或者全面否定国共两党成功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实际原因乃是笔者觉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或者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对于国共两党做外交成功的一面,我们必须能够吸收的全部吸收,不能吸收的在改进、弥补和修改等做法,在这篇文章的后面,笔者会适当的提及。

1944年被苏联吞并的唐努乌梁海,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的外蒙古独立,抗战胜利依然没有被落入中国政府回归怀抱的钓鱼岛,1945日本无条件投降,被蒋介石放弃收复香港、澳门,以及20世纪40年代被美国主管的琉球„„这些都是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或者抗战结束后比较近的一段时期能够代表中国政府的党派所做的外交失误,且至今为止,国共两党的这些外交失误说造成的后遗症还是有的。

当然了,国共两党在外交上也有胜利成功的一面,比如说向国联诉说控告日本侵略,争取英美法等国的支援,以及争取中国最大的邻居苏联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国共两党外交正确成功的一面,我们必须向国共两党学习,传承以及发扬光大。

是的,上述的这些国家没错也都是侵略过我们中国的国家,或者说以前、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面临的大敌,但是,客观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被工业革命改变全球面貌的世界,早就不是可以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投鞭断流的时代了,不管是谁愿意承认或者不愿意承认,外交争取国际支援来对付侵略者必备的手段,只是,方式和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好了,谈了这么多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外交成败上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本人就要谈谈如果我活在抗战时期,我会如何应用外交手段来对付日本侵略者,以及无数意欲隔岸观火、蠢蠢欲动、借刀杀人的外国人。

前面说了,我认为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那么,毫无疑问,我的外交手段也要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谈起,首先,通知国联日本侵略中国领土这一步骤我也是会做的,虽然,国联只不过是大国与大国之间操控的工具而已,绝无任何公义、正义、公平可言,可是,毕竟,从某些角度来说,国联亦能成为“伸张正义”的代名词,或说更加准确一点来说,

国联能够拖住日本侵略者侵略我中华的步伐,所以,我觉得利用国联来拖住日本侵华的做法必须做的,只是,不应该把这方面投入太多太大的精力而已。

第二步我们中国应该告知我们中国周边的国家(在这里,既然题目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那么,我们的假想敌也就以日本为宗旨),告知他们中国被侵略的事实,希望他们能够表态,当然了,要是中国周边国家肯支持我们中国最好,要是不肯(中国倘若被侵略,我们周边国家应该会沉默或者隔岸观火为他们的表态为最大可能,甚至,还有可能会背后捅中国一刀),我们中国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是做好防备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周边国家,一方面要以各种各样“不丢人、不丢脸、不丢主权”的方式来劝说他们改变对中国的政策。

据我分析,一般来说,日本入侵中国,中国其他周边国家也参加对华作战的可能性极低,他们只不过是想在中国也捞点好处,做“龌龊小人”搞点“蝇头小利”等等,毕竟日本侵略中国,要是中国灭亡,势必会有唇亡齿寒中国邻近国家也遭殃的局面,外国人也不是傻子,这点,他们绝对想得到,冒然帮助日本侵略中国,灭亡中国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还有,必须说明的一点,日本要是敢侵略中国,势必日本有较大的把握才能侵华,在抗战期间,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结束,无数的中国人溃败至中国周边国家的国土,逃入外国的领土之内(抗战期间,中国人被日本军队击溃暂时退入苏联的人就很多成为典型),所以,我们中国人不宜在中国被日本侵略之后,去得罪中国周边的国家。

而且,我们中国人必须更加清醒认识到一点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现实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雪中送炭的人少之又少,锦上添花的人比比皆是”,这样,在外交方面来对付日本侵略者,我们应该采取“战时支援中国,改为战后限制日本”!

晓得二战以后日本如何崛起的读者势必已经猜到我这个外交政策到底是有何用意,试想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付日本侵略者的外交手段皆是让外国人援助中国抗战为主,即使,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具体有《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来明确限制日本将来的发展,可是,事实证明,国共两党还是以前一种外交方式为主,后一种外交方式为辅,结果,酿成了今天日本一步一步摆脱国际束缚,极有可能再一次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孙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中国的孙武确实伟大,他说出的这段话绝对是至理名言,足以流芳百世,笔者相信日本侵华吞象之心昭然若揭,人人尽知,当然了,在和平年代中国周边国家未必愿意和中国合作,可是,战争年代,只要中国能够做到“中国倒霉”,中国周边国家也跟着倒霉的话,那么,中国周边国家不与中国合作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战争的危害不仅仅对交战双方都有影响,且对交战双方的交战国附近的国家同样也有影响,其中最简单能够让敌人想到的方面就是经济会倒退,波及他国乃至全世界,不过,反之可能很多人就忽略了,那就是,要是中国的经济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以及方方面面,这样,摒弃“战时支援中国”政策,使用“战后限制日本”政策也就迎刃而解了!

读者看见这里以后,有人也许会说,民国的中国乃是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华民国绝对没有这个实力,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做到“本国倒霉,其他国家也跟着倒霉”的地步,其实不然,只要中国做到“战时经济不被战争”影响,如此,中国使用“战后限制日本”的外交策略绝对是能够一呼百应,事半功倍!

第二,经济手段。

聪明的读者当读完我采取的外交手段是不难推测出来,我认为抗战时时期所采取的外交手段必须有经济在支持方能奏效,可是,无法令人疏忽的是,战争对经济的伤害是巨大的,

极有可能是到达一场战争就让敌我双方国家都回到一无所有的地步,而事实上,中日两国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都是面临一穷二白的国家。

本人认为在战争时期,政府应该废除纸币、钱币以及货币等一系列能够购买物事的象征品,国家内应该实现“以物换物”的状态才行,即使,是回到人类原始购买关系亦是必要的,咱们先说废除币种让正在遭受战争的国家到底是对是错,但是,在抗日战争历史上,中国政府使用钞票来控制经济,其结果造成通货膨胀,和敌日本进行了一场伪钞大战,其过程可谓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其结果可以用两败俱伤来形容,由鉴于此,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废除纸币,实行以物换物的经济策略呢!?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论物资比起日本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是一个与多个国家有接壤的国家,在战争年代,采取“以物换物”的经济政策,势必影响中国周边国家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存环境,毫无夸张的说,不管用“以物换物”的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可是,起码能够让那些想随日本侵华也捞到好处亦想分一本羹的中国周边国家是感受到“今日无我,来日岂有你”的恐慌感!

第三:政治手段。

民国的中国政治是混乱的,又是封建帝制,又是北洋军阀,又是独裁专制,又是边区政府,又是占山为王„„偏偏民国的中国又找不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道路,这样,中国政治学说已经到了“百家齐放”的地步,是的,中国如此政治学说之多的局面是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是,其正面影响亦是有的,不可的低估,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让日本人只会“打中国天下,不懂得如何治理中国天下”该怎么做,这般的,日本人除了用“以华制华”“以地制地”造成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局面以外,剩下的日本人恐怕是连抗战结束他们都搞不懂如何用政治手段要如何治理沦陷区,和危害国统区和根据地!

在民国有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从1930年开始之后就有数量高达2000万的土匪,且黑道猖獗,可能从来就没有人想过利用土匪来镇压黑社会,即是“以匪制黑”的政治策略,可以大胆的一点来说,若中国使用这个创新的政治策略的话,那么,一定能够给抗日战争注入无数新的活力,应验了那句“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老话,并且,“以匪制黑”的政治策略其价值绝对高于中国战胜日本一两场大型会战战役效果!

第四:军事手段。

在抗战时期,蒋介石采取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时间换取生命”的战略思想进行抗战,毛泽东则是以“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进行抗战,虽然,蒋介石毛泽东两个人对付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思想是有点不同,可是,全部隶属于消耗战的范围之内,消耗战是一种军事战略,交战国会以人力与物资使另一方的军事力量达到崩溃,进而赢得战争,此战略常伴随着巨大的伤亡与损失,并往往是物资量较多者得胜,

没错,本人亦是认为要用消耗战来对付日本侵略者从而达到抗战的胜利,可是,不同的是,本人并不赞成以击毙击伤日本士兵为主的击溃战来与日寇周旋到底,而是应该采取“藏物资、抢物资、用物资、买卖物资”的方式游走于日本军队之间,说的更加明白一点就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多在“物资”身上弄文章,即使有“宁可放过十个日本兵,亦不能放过一两物资”。

笔者会有这种如此对付日寇的军事思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进行十四年的战斗,中国军队不管是用阵地战还是游击战全部统统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原因虽然多种多样,可是,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士兵每消灭一个日本士兵都要付出多于好几个人的代价,如此,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物资”身上,以此来减少己方的伤亡?

其次,《孙子兵法》又有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

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还有,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执行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试想要是我们中国人采取以“物资”为作战重点的思想来对付日本军队,“三光政策”这三个字极有可能永远不出现在抗日战争!

总结起来一句话,我认为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如果用身体来做比喻概括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军事是手脚,经济是身体,政治是眼睛耳朵,外交是口舌”,这四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一不可,互相配合,只有做到水乳交融,完美无瑕的地步,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取得抗战的胜利!

作文五:《我所经历的抗日战争》7100字

(一)      1937年暑假,我刚在浙江嘉兴小学读完初小准备升入高小时;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发生了。这个事变将对国家对家庭以及对我自己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当时不到十岁的我,蒙昧无知。只是看到时任浙江嘉兴专区专员兼县长的父亲比平时更忙碌,经常开会到深夜,街上不断出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和拿着各色小旗的游行队伍,到处贴着抵制日货的宣传画。   事变后不久,父亲即接到省府调令,着免去嘉兴专员、县长职务,改任吴兴专区(今湖州市)专员,不再兼县长。于是那些来自安徽合肥老家被安排在县衙担任大小职务的乡亲们纷纷卷铺盖走人,父亲只带了伯父、姑父、堂兄几个至亲和我们全家五口迁到吴兴。吴兴紧傍太湖,同嘉兴一样也是长江三角洲上著名的鱼米丝绸之乡,并且是蒋介石当年起家所依靠的江浙财阀的基地之一(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都是吴兴人)。由于战争爆发,人心惶惶,市面萧条,已无传说的往日繁华景象。但城里私人花园比比皆是。我们初来乍到即借居于一所丁家花园,面积虽不大,但园内楼台亭阁、草坪、喷泉俱全,十分精致。园的主人显然拥有更大更好的花园,此园一直闲置。我到吴兴后即进入吴兴小学五年级。因为战事日益紧张,国军节节败退,只听得今天这里失守,明天那里失守,富人们纷纷离家逃难,不仅市面更加萧条,学校学生也日益减少。这年12月传来了首都南京失守的消息,父亲震惊,决定派人送继母和我兄妹三人,随姑母回到她在安徽巢县乡下的婆家去避难(我们老家无房无地)。父亲自己则和姑父(专署监印)、堂兄(勤务兵)几人留守岗位,直到吴兴沦陷前夕,才化妆商人乘船离开。然而却在太湖岸边遇到日军,幸赖父亲机智应变才避免了杀身之祸,但随行的堂兄却因着装露出了马脚,当场为日军击毙,成为我家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二个人。姑父随身携带的专署大印,也在应变中沉落湖底。为此父亲不得不向省府检讨并请求处分,所说省主席黄绍站以父亲“忠于职责,撤退过晚”免予追究。   姑母婆家是一个十分贫苦的村庄。全村除少数瓦屋外,大部分是茅草盖顶、黄土垒墙的简陋房子。听姑母说,她因父母死得早,家贫,童年时就被送剥这里当童养媳,受尽了折磨。我在这里初步领略了旧中国农村惊人的贫困。那时正值冬季,姑母家的茅屋四面透风,窗子很小,室内阴暗丽寒冷。南方乡下没有煤炭取暖,那时我们兄妹三人都生了冻疮口这地方遍种水稻,一年两熟,但占全村多数的佃户和贫苦农民却经常以米糠、红薯和红薯叶子充当口粮。可见那时农村租税盘剥之严重。冬季地里不长青菜,许多农家都以秋天腌制的烂咸菜下饭,这是皖中农村特有的用盐泡制得发黑、生蛆、且有臭味的烂白菜。起初我不敢下筷子,但看到当地人都用它下饭,也只有跟着吃了。如果不是发生抗日战争,我大概是不会来这里的。   1938年初春,乍暖还寒。父亲派人来接继母和我兄妹三人同姑母一起回浙江。原因是其时浙江省会杭州已沦陷,省府迁到浙中永康县的方岩镇,那里群山环峙,是防空的好地方。父亲这时已被上峰任命为省府民政厅长。继母迫不及待,连夜收拾行装。那时月兵荒马乱,土匪如毛,路上很不安全。继母最担心的是怕父亲做官几年攒下的存折被土匪抢去。于是连夜拆开我和哥哥的棉袄鞋底,把存折分别用油纸包严,仔细地缝在袄鞋内,要求一丝不露痕迹。在安徽境内我们一行大都乘轿子,直到皖浙边境的建德县才由地方政府协助坐上了大卡车。继母一路心惊胆战,至此才算略放下心。   到达浙江永康后,父亲已在县城为我们租赁了几间民房,虽较简朴,因处战时,大家已很满足。我随即插班当地小学五年级。为了防空,城里经常实行灯火管制,我的衣裙也都改换成黑色,以免暴露目标。   由于是抗战时期,结婚后从未参加过工作的继母,这时也出来从事战时儿童保育工作了,每星期都要外出活动几次。听继母说,当时浙江省保育院长由省主席黄绍蛇夫人蔡女士担任。其时上级的夫人如果有什么政治举动,作为下级的夫人也应该作出响应,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黄夫人的出台也是以蒋夫人宋美龄为榜样的,至于她们具体做了什么,有何实际成绩,我由于年幼无从得知。   1938年夏秋之交,浙江省政府的人事突然发生变动。原省主席黄绍背道而�被调任它职,遗缺由cc系的朱家骅接位。朱向为蒋的嫡系,而那时的省民政厅长一职,据说是在省府的地位仅次于主席、秘书长,主管全省政府系统县长以上官职的任免。父亲与朱家骅素无来往,且生性耿直,不喜逢迎,遂为朱所忌。加上那时听说省党部举报:父亲在浙东某地与共产党合作,创办了一个“战时游击干部训练班”,教官是父亲去武汉开会之际,从周恩来那里请来的。举报说父亲还在省府制定了一个带有国共合作色彩的《战时行政工作条例》(解放后我查阅《浙江文史资料》确有此记载)。   蒋介石平生最忌共产党,表面上说是联共抗日,实际上处处防共。于是一纸命令,父亲被罢了官(他因研究“新县制”为当时内政部长黄绍�所赏识,1933年由清华大学弃教从政,为官生涯仅5年),随之由中央政府给了个“到广西考察”的名义,举家克日南迁桂林。这就是蒋介石对其内部赞同联共抗日人士的无情惩罚。   由浙江去广西,迢迢千里,省府派了一名副官和一辆大卡车送行。1938年10月我们全家饱受风尘颠簸之苦到达桂林。广西省府已事先代赁一所空闲民房,面积虽大,但家徒四壁空无一物。因处兵荒马乱,父母无长期打算,只购买了一张大床、一张书桌供父亲用,一张饭桌供全家吃饭和孩子们做功课,除父母外,孩子们都席地而卧。父亲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孩子们上学,并在饭桌上经常嘱咐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多学点知识。他一再说我们国家之所以受人欺,就是因为工农业、教育样样落后。   国民党政府之所谓“考察”带有放逐之意,对知名人士还可发给经费,而对父亲这样的人,则分文不给,不闻不问。我生下来第一次看见父亲不再上班,不再忙碌,每天只是买来各种报纸,对照地图仔细阅读,经常听到他叹息某地又失守了,似不胜忧戚。   那时说是上学,实际上经常为空袭警报所中断,后来索性大家都不上学了,每天天晴,全家就带上饮水、干粮到城外七星岩去躲空袭。这样的生活大约也只延续两个月。由于国土不断沦丧,1938年底,我们全家又南迁到广西柳州。这时又因临近寒假,孩子们都辍学在家。我们租的房子是一个很大的大杂院,院内住着十多户人家,大多是逃难来的。其中还有几户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的家眷,她们每天为丈夫的安危担惊受怕。一天其中一人果然牺牲了,年轻的妻子抱着幼儿恸哭不止,全院为之悲伤,我也掬了一把同情之泪。在柳州我们也

只住了近两个月。   1939年2月,父亲突然接到国民党元老李济深自重庆发来的电报,邀他速去战时陪都就任“战地党政委员会”政务组长一职。父亲接电后不几日便乘飞机动身了。后来我听说,这所谓的“战地党政委员会”乃是蒋介石为安置国民党内外不同政见人士而设的一个临时机构,毫无实权可言。主任由蒋自兼,副主任名单中有李济深等若干著名反蒋人士,而由李主常务。可能因李济深与黄绍骇同属桂系,故有对父亲之邀(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我不得而知)。   父亲离柳州后,战事日迫,我们全家也随之向重庆迁移。那时西南无铁路,交通主要靠长途汽车,我们先乘车到贵阳,再转车去重庆。贵阳名为省会,实则还不抵江南一个县城,破败而零乱。全省境内阴雨连绵、山路崎岖,加上公路汽车破旧不堪,沿途经常发生翻车事故。就连童年的我,每当从车窗俯瞰公路下边的万丈深谷,也不免心惊不已。坐车一天下来,每个人的小腿以下都浮肿得一按一个窝。继母还要抱着小弟弟,其苦更可想而知。大约在1939年3月,全家总算平安抵达重庆与父亲团聚。这时听说桂林、柳州都已相继失守,大半个中国已非我所有。      (二)      抗战初期的重庆,并不像抗战后期人们所看到的那样高官富商巧取豪夺、纸醉金迷。原因是那时日机常采空袭,掷下了许多炸弹,城里的人急于向四郊疏散,街上显得混乱而冷清。我家在两路口附近一个叫“乡村公寓”的地方租了两间房子住下,父亲便忙着把我和哥哥送人学校插班,惟恐误了我俩的学业。随着空袭的日益频繁,市内死伤人数日增,我在学校大概只念了一个月的书,便被送到重庆郊区磁器口小学借读(与继母弟弟同借住于父亲一个朋友家),父亲和哥哥则仍暂留市内。那时日军对重庆的轰炸确实是相当凶猛。一天我和哥哥被继母派去市内买东西,突遇空袭警报,连忙在路边房角趴下来躲避。日机似乎欺侮中国没有象样的高射炮,飞得很低,不仅投弹,还用机枪扫射,声音极为刺耳,把我吓坏了。听说那天在我躲避地方的不远处一个大防空洞倒塌了,致使百人窒息而死,其中不少人是达官贵人和巨商富贾。从防空洞中挖出来的黄金美钞、金银首饰不计其数。   看样子重庆市内是住不下去了。为长久计,父亲托友人在南郊南温泉桃子沟两山夹缝中,租了一块地皮,草草盖了三间茅屋安顿全家。1939年夏秋之交,我们全家在准备迁到那里时,继母突然因难产在医院去世占父亲时值中年,二度丧偶,悲痛至极,致使他青少年期已染上的肺结核复发。加之其时“战地党政委员会”因蒋介石从未安排具体工作,已无形解散。父亲再度失业,心情之坏难以形容。国难,家难,使我们这个家庭陷于空前的凄风苦雨之中。日机的空袭变本加厉并由市区推向了郊区,就连我家住的荒凉的桃子沟也未能幸免于难。丧心病狂的日机竟沿着沟由西向东掷弹,有几处茅屋起了火,幸亏人们都躲到附近山洞里,没有造成多大伤亡。我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勉强读完了小学(五年级我换了五个城市六所学校)。哥哥那时已初中毕业考入南开中学。家中因法币不断贬值(父亲从不存黄金美钞),又有出无进,经济已相当拮据。我要想升学只能选择一所公费的初级中学。父亲从报上得知重庆郊区小龙坎有这样一所官办的寄宿制初中正在进行春季招生。我立即报名考试,被录取后,便由哥哥送我前去,办好入学手续后,留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举目无亲。那年我才12岁,深深感受到国难当头母亡父病的孤单和凄凉。入学第一天,我在被窝里忍不住啜泣起来。同学们看我年纪小,楚楚可怜,纷纷向我伸出了友谊之手,我才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因为是战时,学校伙食相当差,八人一桌,四盘小菜,缺肉少油,我一向吃饭较慢,总是没等吃饱就没有菜了,只有泡开水咽下去了事。有些同学家庭比较富裕,经常能趁周末回家时补充一点营养,而我一学期才能回一次家,身上又仅有很少的零用钱,只能把涎水往肚子里咽。我人初中后不到两年,父亲便因肺病和生计问题,应朋友之邀去成都金陵大学(由南京迁去)政治系教授所谓的“新县制”,课时不多薪俸微薄,但总算有了些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说到此,客观地讲,我和当时逃亡到大后方的青年学生们还应该感谢当时重庆的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办了许多所流亡中学,收容沦陷区流亡到后方的学生,不仅免收学杂费,还免收伙食费。我的初高中时代设若没有政府提供的这个条件,是无论如何上不起学的。当时不仅是流亡中学全部免费,所有流亡的国立大学也全部免费。抗战时期在重庆主持政府财政的孔祥熙据说曾多方设法筹集收入以满足大后方庞大开支,估计当时教育费的支出占一定比例。由于孔氏不仅善敛公财,更善敛私财,仅豪华私宅就有很多处,加上其女儿孔二小姐丑闻不断,进步报纸多有揭露,故孔氏在大后方的负面影响远胜正面影口向。记得一天假日我和哥哥在南温泉山村中玩耍,远远看到一座林木环绕的三层洋楼正在装修,逼近一看,其建筑修饰之精美,令人瞠目。相对于我家所住的桃子沟三间茅屋(当时不少政府的中上级官吏都避难于此)真有天壤之别,一打听才知该处是孔祥熙公馆。其后孔氏一家经常由重庆城里来此度周末。我没有见过孔祥熙,但却在一次周末放学时遇见孔夫人宋蔼龄下小轿车乘滑杆上山,前呼后拥,珠光宝气,至今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孔氏善于理财,确实不假,但借理公财之机,个人大发国难财也是事实。否则怎称得上“四大家族”呢!   1943年春,我初中毕业,与几个同学相约考入了离重庆不远的江津(吟已划归重庆市)德感坝国立第九中学。这是一所完全公费的安徽流亡中学(与另一所收取安徽流亡学生的国立第八中学并称姐妹学校),校内90%以上的师生是安徽人。前任校长邓季萱是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治学严谨,洁身自好,故国立九中一度有模范中学之称,入学时须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继任校长邵华,听说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搞政治是“能手”,办教育则是十足的外行。对于校长的更换,当时我和同学们都不知其原因。现在想来,很可能是与当时防治“异党”活动有关,国民党加强了对各级学校的政治控制,邵华来后,校内“三青团”活动颇繁,经常在女高分校前部的小礼堂开会,外人不得入内,会议内容不得而知。后来听说学校除公开的“三青团”组织外,还有秘密的特务组织。国立九中是个庞大的集体,共设六个分校,即初中三个分校、高中三个分校,总共有学生3000余人。各分校都设有训育主任,并兼授“公民”课,负责向学生灌输“蒋纪”三民主义,发展“三青团”组织等事宜。当我升入高二时,同学见我“敢作敢当”,推选我为班长。训育主任徐翔之在一次上“公

民”课时,动员同学参加“三青团”。我作为班长当即提问:“是自愿还是强迫?”他说:“当然是自愿。”我说:“既然是自愿,我就不参加了。”殊不知我这当班长的一说“不参加”,许多人也就跟着不参加了,最后填表参加者寥寥无几。训育主任下不了台迁怒于我,期终操行评语竟是个“差”字。同学们都明知就里,并不因此歧视我,第二学期照样推选我当班长,因无须学校批准,学校也无可奈何(当时并无班主任)。可见当时的“三青团”在学生中影响之一般(听说有的学校是动员集体参加,九中当时没有这样做)。至于我自己当时为什么拒绝参加,回想起来恐怕还是由于父亲因联共抗日被罢官,对国民党、蒋介石没有好感的缘故,谈不上什么进步意识。   高三第二学期,大约是1944年秋天,国民政府号召十万知识青年参加青年军抗日救国,我当即踊跃报了名,后来因在父亲坚决阻止下,我才作罢。我之所以要积极报名参加青年军,其一因为它以“抗日救国”为号召。我自幼受班超投笔从戎的影响,认为既然国家需要知识青年参加抗日,我理应积极响应。其二因为当时家庭经济拮据,我兄妹三人上学虽全都享受公费,但衣服零用钱仍需自筹,而父亲薪金微薄,且需治病,每学期仅能给我们很少一点钱。夏天的外衣往往晚上洗了早上穿。为了减轻父亲负担,我也应该投笔从戎,自食其力。而父亲则有父亲的想法,他虽贫困却难以容忍子女失学,因而以电报严词阻止我弃学从军。后来这支青年军成为蒋介石反共的御用工具,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也说明我那时政治上的懵懂无知。   高中三年的生活比初中时代更为艰苦。我所读的初中位于重庆市近郊小龙坎,晚上自习有电灯,吃饭有青菜、豆腐,偶而还打一次牙祭。而到高中后,学校位于远离重庆市数百里的一个县的小镇上。晚自习两人共点一盏冒着黑烟的桐油灯,灯光微弱不说,且呛得够受。吃的是红色糙米加盐水煮蚕豆,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说也奇怪,那时我正值青春成长期.一顿饭吃得快一点,能抢吃两满碗米饭。三年期间,竟由一个瘦小孱弱的女孩,发育成―个身高一米六三的挺拔少女。可见糙米饭的确富含多种维生素,不一定非吃鱼肉、蔬菜、水果不可。同时我也由少年成长为青年,逐渐懂了一些事。   国立九中高三分校当时也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订有少量的几份报纸,藏有数百本图书。我有空就喜欢往那里跑。当时给我影响较深的是大公报,它比较敢于揭露国民党的某些黑暗面,尤其是对贪官污吏多有鞭挞;该报有个名叫彭子冈的女记者,笔锋犀利敢写敢说,可以说是我高中时崇拜的对象。从那时起,我就有志于将来要做一名像她那样的记者。   那一时期,记不得具体时间,冯玉祥将军曾来九中募集寒衣;当他说到前方将士缺衣少食的悲惨情况时声泪俱下,许多同学都被感动得哭了,纷纷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零用钱捐献给前方。那时我对冯将军的印象很好;认为他穿着朴素,体恤下情,如果国民党的大官都能这样该多好啊!   抗战时我始终未弄明白:为什么日本飞机轰炸重庆,仅限于1939年;1940年,而1941年以后,再未见有空袭警报?后来才听说是因为那时蒋介石惧于共产党在敌后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已开始转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同时日本正积极准备太平洋战争:对华战争重点放在巩固占领区,对当时坚持敌后斗争的中共武装力量,发起了多次大扫荡,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当然也就无暇轰炸躲在大后方的蒋介石了。记得1943年暑假我蹬同学之邀到重庆她家小住,亲眼看见那时的重庆已远非1939年、1940年的重庆。那里已成为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大发国难财者的安乐窝。歌榭舞厅,灯红酒绿,彻夜不休。他们哪里还记得半壁锦绣江山正沦于日军铁蹄之下,亿万人民正陷于深深的苦难中!当时凡有良知的中国人对此无不感到莫大的悲愤。   1945年我读高三放暑假时,忽然二天到处响起了鞭炮声,一打听原来是日本投降了。全校留校师生(学校假期供应伙食,因之许多人留校)顿时欢呼雀跃,整个校园为之沸腾。其后的一些日子,经常有同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种缺油少菜、没有电灯的日子,回老家时怎样结伴同行等等。尤其是我想到很快可以见到爸爸、哥哥、弟弟,一家人就要团聚了,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总之大家都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期望,正如李白诗中所说:“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结伴好还乡”,我当时深深体会到了此中的激情。   抗战八年,我有七年在四川大后方,涵盖了我整个初、高中时代。在那偏僻的乡镇上,我无缘接受进步书刊,思想上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直到抗战胜利我回到故乡安徽后,进入安徽大学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才有了一个飞跃。      (责编 王书福)

作文六:《我眼中的抗日战争》800字

说实话,那是一个被风与火劫掠的时代。耳边接连不断的枪声,空气中弥漫着的硝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色。我很遗憾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亲眼目睹当年日军侵华的暴行,也没能为抗日救亡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只能庆幸自己生于今天和平的中国。   历史不容更改。屈辱的近代史使古老的中国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阴影,让中国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耻辱,抗日战争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的经济、文化遭到了空前的衰退。要知道,从鸦片战争起,被列强一次又一次地侵略、蹂躏,泱泱华夏一步步丧权辱国,几乎到了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地步。而小小的倭国――日本却通过种种卑劣的强盗手段,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他们贪心不足,歇斯底里,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于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繁华的南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大片大片的国土沦陷敌手,大批大批的同胞们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然而,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越是国破家亡的时刻,希望就越强烈,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日寇惨无人道的暴行,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防御、相持阶段,无数的热血男儿牺牲了,最后,国共两党合作终于发起对日寇的最后一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在中国土地上负隅顽抗的外敌,迫使日本投降。在中国人的面前,他们终于低下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这样,八年抗日战争结束了,日本人被逐出了中国,中国人经受住了又一轮磨难的考验。   其实,历史也无非就是这样:有喜、有悲、有成、有败,但是,无论是悲喜,还是成败,都是一种历史的进程。历史的进程带来的除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必然也会带来血雨腥风般的磨炼,在曲折中前进正是历史的本质。可以说,日军的暴行让中国人饱受了战火的折磨,但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警惕与忧患意识呢?我们的民族是不会灭亡的,但我们却要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的规律。   【指导教师:黄立新】

作文七:《我眼中的抗日战争作文》1600字

7月14日的下午,阳光白晃晃地照射在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兰村头上。一座老旧房子的墙上,那一排排子弹扫过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这一段令人悲痛却又荡气回肠的抗战故事。在该村78岁的村民陈应锦、86岁的李加年声情并茂的讲述下,时光飞逝到了1939年11月,平静的新丁村响起了枪声,连片的稻田、房屋被日军点起了熊熊大火,让村民流离失所,也点燃了他们仇恨的怒火。

老房的墙体上仍有机关枪子弹扫过的痕迹

疯狂扫荡 日军凶残蹂躏新丁村

1939年11月,桂南沦陷后,日军占领了南宁和周边的良庆、那马、蒲庙等地,新丁村总共遭到日军的12次扫荡和烧杀掳掠,人口伤亡甚多,房屋、田地也惨遭蹂躏。

新丁村距离南宁市20余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属于邕宁县八尺区那莲乡(今属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兰村)。当时全村共有280户,人口900人,日军第一次扫荡时,村民由于毫无准备,损失非常严重。

1939年,村民陈应锦还是刚满1岁的孩子,这段日军进村扫荡的历史,他是从老一辈人的反复讲述中得知的,心中也充满了愤恨。“日军一来到村内就强掳财物,奸淫妇女,见猪就捅,见牛就拉,无恶不作。面对日寇的残酷,我们全村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陈应锦说,当时是母亲把他背在背上,跟着村民躲进了丛林中才得以逃过一劫。

而今年83岁的村民陈昆友那时则差点丧命。当时听闻枪声一响,全村父老乡亲赶紧逃亡,慌乱中,陈昆友跟家人失散了,他还未逃离村庄,日军已经进村了。“我吓得赶紧躲进了房内,将门闩住躲在里面大气都不敢出。”陈昆友说,当时才6岁的他听到日本兵撞门的声音和抢夺杀戮的声音吓得蜷缩成一团,直到天黑,父亲趁着夜摸回村庄,才将他救了出来。

1940年1月17日,日寇派汉-奸五斤到新丁村劝降,却遭到了全村人的反抗。“我们村民一致认为岂能当亡国奴,坚决不从。”陈应锦说,由于村民的反抗,日军又对新丁村进行了更为疯狂的扫荡。

6月16日和29日,日军对新丁村进行了两次扫荡,村民死伤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为严重。该村村民邝星光、邝照光、邝电光、邝月光四兄弟的妻子为了逃避日军,妯娌四人抓着一头牛尾巴渡过八尺江。到江中时,由于水流太急四人连牛一起被洪流卷走,当时还有一个1岁的孩子被日军打死在母亲背上。

陈应锦向记者介绍当年村民与日寇战斗的地方

英勇抵抗 村民捐钱捐物打游击

日军的残酷扫荡,不仅没有压倒新丁村民,反而激起了村民强烈的反抗。

今年86岁的村民李加年告诉记者,新丁村民团结在一起,痛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拿起武器跟他们打,不要再让日本鬼子欺负我们。”日军第一次扫荡后,新丁村陈村的村民陈高和站出来跟大家商量,有土枪的把枪拿出来,没枪的把牛卖了来买-枪,陈高和还带头把自家的粮食和牛捐了出来。

在陈高和的组织下,新丁村建立起了自卫队,陈高和被推举出来担任游击队队长,开始有计划地与日寇展开斗争。1940年春,新丁村游击队安排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守路巡逻,发现情况就发出信号,把全村老幼妇孺、粮食牲畜转移到那岳村。

陈应锦说,为了跟实力悬殊的日军作战,新丁村游击队还专门研究出了作战方案,“把村内的房屋一间一间挖开一个洞,方便作战时快速转移,并用木头栅门围堵每一条进村路口。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

由于几次前来扫荡扑了个空,日军恼羞成怒,再次展开疯狂扫荡。1940年3月26日,日军又一次进犯新丁村,并且成倍增加兵马。进村后,日军便搜捕游击队员,放火烧屋,村庄、稻田都燃起了熊熊大火。“我爷爷3间房子全部被日本鬼子烧了。”李加年说。

负责诱敌的游击队员打几枪换一个山头,跟日军打起了麻雀战。恼羞成怒的日军用重机枪向游击队埋伏的方向猛射,子弹不时与游击队员擦身而过。“我爷爷陈启明和游击队员刚在那上山头架好机枪,敌人就打中了枪口,子弹还打中了他的钢帽,嗡嗡作响。”今年60岁的村民陈耀枢告诉记者,由于新丁村人顽强作战,日军被打得乱作一团,被打死、打伤了几十人,最后气急败坏退兵了。

作文八:《我眼中的抗日战争》20600字

我眼中的抗日战争

可以说,日军的暴行让中国人饱受折磨,但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惕与忧患意识呢?我们的民族是不会灭亡的,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的规律之一。 说实话,那是一个被风与火劫掠的时代,耳边接连的枪声,空气中弥漫的硝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色。我很后悔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亲眼目睹一下日军的暴行,也没能为抗日救亡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但我又很庆幸生于今天和平的中国。

历史不容更改,屈辱的近代史使古老的中国蒙上了一层又一层黑纱,让中国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耻辱,抗日战争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的经济、文化遭成了空前的衰退。要知道,经过列强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蹂躏,泱泱华夏一步步丧权辱国,几乎到了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地步,而小小的倭国——日本却通过种种卑劣的强盗手段,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

他们贪心不足,歇斯底里,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于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繁华的南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大片大片的国土沦陷敌手,大批大批大同胞们开始过着牛马般的亡国奴生活。

然而,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越是国破家亡的时刻,希望就在此时出现,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折。日寇的惨无人道的暴行,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防御、相持阶段,牺牲了无数的男儿热血,最后,国共两党终于发起对日寇的最后一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在中国土地上敢于顽抗的一切之敌,迫使日本投降,在中国人的面前,他们终于低下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

这样,八年抗日战争结束了,日本人被逐出了中国,中国人经受住了历史的又一轮考验。其实,历史也无非就是这样:有喜、有愕、有成、有败,但是,无论是喜愕,还是成败,都是一种历史的进程。历史的进程带来的除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必然也会带来新一轮血雨腥风般的磨练,周而复始正是历史的本性。可以说,日军的暴行让中国人饱受折磨,但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惕与忧患意识呢?我们的民族是不会灭亡的,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的规律之一。

我眼中的抗日战争

小时候看抗日战争,就觉得日本人很可恶,很残忍,简直不是人!后来长大一点了,就在想中国人怎么那么脆弱!再长大一点,就在想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团结,这么多汉奸,还有就是中国人性格上的软弱!

中国有三种软弱,一种是像汪精卫那种,说什么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千疮百孔的中国得到休养生息。另一种就是蒋介石的妥协政策。

有人为汪精卫叫屈,因为当时中日军事实力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中国。其实当时中国虽然落后,但是面对中国,日本像法国人一样,知道自己是一口吞不下中国的,这就是为什么它要建立傀儡的伪满洲国!汪精卫的软弱,只会让日本人更加坚定他们全面侵华的决心,更加提高他们全面侵华的信心。曾经有人说扬州十日是日本人造的假的历史,为的是分裂已经站不稳的清朝,这样它进攻中国更加容易,这是战术!不管这段历史是不是日本人造的。但是,汪精卫想像勾践一样,是绝对行不通的。曲线救国,初期,也许汪精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盲人。后期,则是阿Q安慰投降后的自己。他完全没有毛泽东的政治长远目光!在这一点上,蒋介石也不如毛泽东!

1.自千百年来的封建愚民政策,中国人就像鲁迅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国家领导人是全国人民的领头羊,在这种情况下,能跟勾践的越民相比吗?还要这样向日本人卑躬屈膝,中国人很快全都变成亡国奴了!曾经有一个日本老兵说中国抗日战争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民团,其次才是八路。什么是民团?民团全部是老百姓,他们是复仇者,为自己死去的亲人复仇。他们在日本人眼里简直是来送死的,武器装备连八路,以及小土匪都不如,甚至把清朝的土炮也拿来了。战术战略一点都不懂,只知道拼老命。但就是这么一群不怕死的人(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气势让日军感到害怕。

2.现在不是战国时代!不论是从哪个方面相比,吴越之战都不能和抗日战争相提并论!任何一个方面没做好,抗日就面临失败的危险。况且战争是需要长期备战的,是一个国家几十年积攒的国力的暴发。抗日战争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和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日本人不是善良的夫差,你汪精卫再能卑躬屈膝,它会让中国人休养生息???更何况,在遥远的战国时代,勾践都要极其秘密的囤粮练兵。中国已经和日本的军事实力相差很多,你受它的统治,它会让你好好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再让你推翻它???不要开这种国际玩笑了???当自己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日本人监控,除非日本人都是傻子,投降政策才能够成功曲线救国。一句话,除非国家主权独立,不然一切都是幻影!

3.日本是岛国,它占领中国就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它的大后方,这样它的法西斯侵略计划才没有资源短缺的后顾之忧。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这才是它的目的,这是法西斯侵略中的一个战略!它不会把中国人民当成自己的人民,中国人在它们眼里,只是奴隶、牲畜!

4.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是本着统一中国力量(当然私心比较重),初期比较倾向于妥协,我猜想他是想先消灭他的对手(共产党),同时采用妥协政策保存自己的力量,然后借美国等强国的力量赶走日本!但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后患无穷的,看看现在的韩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毕竟他是资本家,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弊病。中国的国民需要唤醒,需要从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愚昧思想中走出来。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啊!

最后一种软弱就是游击策略!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1.中国确实打不赢日本,硬碰硬,就是有再多的人口也没用!只能是炮灰!

2.外国人曾说中国杀了太多的人,其实欧洲战场的战争还不是一样!打赢日本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以绝对实力击溃日本,让它知道自己是打不赢中国的!但看看它对美国作战就知道了,法西斯真是厉害,明知打不赢也要打,而且有些战争是它通常采取自杀式攻击,炮灰式防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能打赢日本,也不能让日本投降,更何况还打不赢。除了人多,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在这种国情下,那么结束战争只能靠最原始的方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没有了操纵武器的人,即使有再先进的武器也没用。

3.持久战。持久战是寻求国际帮助才有的政策,没有国际帮助,再怎么持久,耗的久的不一定是中国。持久战是要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将军事重点转移到亚洲。并不是持久到日本撑不下去了。中国的最大任务牵制日本绝大多数兵力。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到现在都不承认是中国打败了日本的原因,因为中国的抗战只是消耗了它一部分实力,中国也没有实力将日本人赶出去。     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是让人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人所做出的!曾经有人扬言,中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没有一个处女!(是不是太过了呢,但是事实是下至13岁的幼女,上至85岁的太婆他们都不放过)冈村宁次的三光政策,使许多中国人全家死光光(真的是死的一个都不剩),连报仇的人都没有了。日本人就他们的侵略问题狡辩说,如果他们是侵略,为什么国民党许多高级军官没有留下反对侵略的墨宝。时间真的可以消毁很多证据,中国自抗战内战以后,全国已经满目疮痍。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比抗战内战清理的还要干净。

毛主席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是有深刻体会的!各国军事实力德国最强,英法、日俄、美国、意大利(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虽然是法西斯中的一员,但它的军事实力非常差)都强于中国,中国的胜利真的是拿人命换回来的(当时每死一个日本军人就有五个中国军人阵亡),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已经沦陷,按国际惯例,中国已经灭亡!法国自巴黎攻破后,就投降德国,它的政府也流亡到别的国家了。但中国政府依然在中国,中国依然坚持抗日!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第二次大战的一部分,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大战!日本法西斯将80%兵力布署在中国,另外20%用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牵制了80%的日本兵力,并逐步消耗日本有生力量!当苏联攻进东北时,才消灭了日本在中国的大部分力量(当时东北尚有几十万日军)。两大阵营里的各个国家都在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打败对手!中国派出20万劳工远赴东欧以支援那里的战争,绝大部分劳工都葬身在那里。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派出了10万当时中国最最最强的军队。二战中,不少幸存的一战赴俄劳工参加了对德作战。本来一战就是九死一生,二战之后可以说是无一幸存了。

了解了当时的国情及世界大战形势,才深刻体会到杨靖宇将军是英雄中的英雄!电影、电视剧是拍不出史实带给我的震撼!抗联只有3000人,东北日军就有70万人,面对日军的粮食弹药封锁,以及军事打击,这样的抵抗有意义吗?有意义,它是中国的希望!是所有中国人希望的火种!

中国现在拍摄的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我觉得根本不能反映当时的中国国情,而且有些还误导观众!根本没有将抗日战争放到大环境中!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寒假里我读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看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了解了许多抗战英模的事迹,知道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那个年代,虽然我们的国家很穷,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很团结,军民一心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等战术,把我们的弱势变成了优势,打的敌人晕头转向,血肉横飞,不得不缴械投降。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战场上,抗日战士不怕敌人的众炮齐轰,杀声震天,他们不顾个人生死,英勇地与敌人进行搏斗,消灭敌人无数。在后方,根据地的人民巧妙的与汉奸周旋,瓦解了他们的一次又一次阴谋,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勇敢的。    与当年的小兵张嘎相比,我们是幸运的。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的学习,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好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它更加强大更富有,如果有人敢侵犯,我们一定把他打的落花流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时,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长空定格成永恒。60年后,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时,永垂不朽的抗战精神,又再次令我们忆起那段屈辱的受难史。

60年前的中华民族大敌当前,人们却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战胜侵略者。60年后的今天,生活在蜜罐中的我们这一代又能否真正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又能否真正感悟到什么?    以史为鉴,毋忘国耻。“起来,不愿当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威武雄壮的国歌奏响时,你都听到了民族的呼喊,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吗?6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高亢的旋律依然激起我们奋斗的豪情;6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虽已完成,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依然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低首冥思,我不知该以什么形式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因为每一次的回忆和查找资料都是一次伤口的撕扯。我无法控制内心的汹涌,当看到那一幅幅记录着日军兽行的图片时,无尽的悲伤和愤慨向我涌来,如野兽般将我吞噬干净。    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    看!国难当头,英烈辈出。从杨靖宇,赵一曼到齐白石,梅兰芳„„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生活名流,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抛头颅,洒热血。当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时,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当被敌人围困于河边时,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挽臂沉江。

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6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

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

6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6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

60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拼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战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反法西斯,壮烈牺牲;狼牙山顶,五壮士舍身跳崖;晋察冀边区,雨来智取鬼子„„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

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此,我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建设泰安:“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做好全面准备.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民族危机存亡关头,全民族共同抵御外敌的战争,是中华民族血性与气节的体现,但是有关抗日战争的时间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比较盛行的有“八年抗战说”与“十四年抗战说”,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抗日战争被称为“中日战争”,时间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 “八年抗战说”   “八年抗战”,时间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算起,截止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种说法产生于抗战结束。在抗战结束时蒋介石发表广播讲话说:“我们中国在黑暗和绝望的时期中,八年奋斗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实现。”而中共的《解放日报》在报道延安的庆祝活动时说:“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忍受牺牲,坚持了八年抗战,最后胜利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在当时的报纸中关于“八年抗战”这个词都可以见到。而且在一批国

民党高级将领撰写的一些材料中也可以初见端倪,比如李宗仁曾撰写过《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陈诚撰写过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等,可见在当时都认为抗战的时间是八年。但笔者在此时间上有很多疑虑,比如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这段时间内的抗战就不算是抗日战争吗?

“八年抗战说”还有另一种小说法,抗战八年分为两个阶段:1937.7.7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个阶段为中国独立抗日阶段,1941年年底到1945.8.15日为第二阶段,是中国与世界反法斯国家联盟联合抗战,划分这个时间段的原因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中等国对轴心国宣战。

“十四年抗战说”   “十四年抗战,全面抗战八年”,这是近年来盛行的抗战说,时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截止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种说法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抗战定为片面抗战,因为在这期间中国各地军阀林立,同时国民党军队又同红军作战,蒋介石忙于安定国队局势而采取的片面战抗。在这一立场上分为两种角度,一种是内地说法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另一种是当时国内的时局说法,站在一个统筹全局的角度,1928年年底东北易帜,国民党完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紧接着就是1930年中原大战,虽然蒋介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一个统一的新生三年的政府依然没有足够的统治力,而国内军阀势力依然很大,地方不听中央的号令,从1930年到1934年长征大转移前期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期间还在进行着削弱地方军阀势力。在这一段期间,国民党面对的是一个多事之秋的中国,与当时为侵华准备多年的日军比起来差距太大。所以国内时局说法,总结为当时国内局势逼迫蒋介石消极抗战或者是片面抗战,也算是蒋介石寄希于望国际社会作出反应,自己的一个缓兵之计,日后的全面抗战中的阵亡比率也充分说明了这点,中国军队在装备及单兵作战能力上远不及日军。在1931.9.18到1937.7.7先后发生了多起我爱国军人的抗战,如长城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等,这些抗战中,投入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军,这期间也不乏一些人标榜着抗战,而积聚私人力量壮大自己。

从日本方面来讲,1931年1月日本召开“第59届议会”。鉴于国内的经济危机及斗争需要,时为议员的松冈洋右提出了将满蒙地区变为日本领土的“满蒙生命线论”。在这次会议之后,日本参谋本部所作的1931年年度《形势判断》制定了所谓“解决满蒙问题”的战略计划,即第一步建立一个取代张学良的亲日政权,第二步使满蒙独立,第三步将满蒙地区最终纳入日本版图。6月,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7月,陆军省将《大纲》下达给关东军参谋部;8月,将熟悉中国情况的本庄繁任命为新的关东军司令官;并在1931年9月18日夜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铁路后,反过来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从而发起对中国军队的攻击。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从整个战争的起因、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日本人将1931年1月的日本“第59届议会”视为中日战争的起点。

“十四年抗战说”符合相当数量人的看法,如果只算八年的话,那么前几年日本的侵略就不算是侵略了吗?中国人民的血债就不算了吗?可是,当代教科书依然是“八年抗战”,究其原因不足道也。 “远东军事法庭说”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中国开始的抗日战争时间为1928年,截止日期依然是1945年8月15日,为什么定在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笔者大概浏览了下梅汝璈先生(当年主持东京审判的唯一一名中国法官)所著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没有找到准确答案(欢迎知情者指点笔者)。

笔者认为,如果说日本的第“59届议会”以后的一年内,是日本制作军事侵华的步骤化,那么在这个军事侵华前奏里,必有一个拉拢的非军事手段,那么拉拢当时的奉系张作霖就可以看成是日本先期的政治侵华,为以后更大的全面军事侵华作战争准备。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先前的政治拉拢不成到以后的军事侵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中日战争定在“皇姑屯事件”,将当时的军阀混战看成是中国的内政,将军阀混战中的中国看成一个整体,炸死张作霖就等于开始第一步侵略中国,从局外人角度来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这一裁决是正确的,可以假设为中国炸死阿富汗的奥马尔,然后全面进入阿富汗,这就是侵略,当然这是一种假设。

至于,抗日战争究竟从何开始,每种说法都很正确,笔者更倾向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栽

定,但是教科书上怎么写,这需要中国史学家的更多努力来断定。

人民日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新网9月18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刘庭华的文章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带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亦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中新网9月18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刘庭华的文章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带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亦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

文章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经过14年之久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取得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文章说,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因此,我们不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间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是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文章认为,考察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特别尖锐。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企图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文章分析指出,由此而来的中国军阀割据和军阀内战的潜在矛盾,在中日矛盾面前也起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加力推进中国的割据和内战,以便利其独占中国;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各自在华权益,则暂时对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表示支持。中日民族矛盾遂演变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此变动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历经10多年,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

文章最后指出,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此既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文章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经过14年之久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取得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文章说,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因此,我们不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间

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是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文章认为,考察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特别尖锐。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企图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文章分析指出,由此而来的中国军阀割据和军阀内战的潜在矛盾,在中日矛盾面前也起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加力推进中国的割据和内战,以便利其独占中国;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各自在华权益,则暂时对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表示支持。中日民族矛盾遂演变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此变动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历经10多年,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

文章最后指出,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此既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胡锦涛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的讲话(全文)

尊敬的俄罗斯老战士们,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你们好!很高兴来到莫斯科出席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5年前,我曾在这里同部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东北战场战斗的俄罗斯老战士见面。今天再次同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亲切。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各位老战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从保卫家园到攻克柏林,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主战场上,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3500万中华儿女为国捐躯。中国人民以不屈的抗争和顽强的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的企图,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我们不会忘记,在这场极为残酷的较量中,包括今天在座老战士在内的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许多优秀俄罗斯儿女在中国大地上献出宝贵生命。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这种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友谊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也是中俄世代友好的坚实基础。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中俄英烈,永远铭记他们用生命铸就的历史功勋。

在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深感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战略协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我们应该共同倡导正确历史观。中国和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铁的事实。中国人民高度评价苏联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始终牢记苏联军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决战关头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们应该共同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65年了,但我们必须铭记那场战争留下的沉痛教训。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树立和践行新安全观,增加相互信任,照顾彼此利益,坚持友好协商,尊重多样文明,共谋合作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战略协作。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有责任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我们要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相信,中俄两国人民将同各国人民一道,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祝愿各位老战士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正义必胜——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时间:2005年9月3日

访谈背景:60年前,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伟大抗战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最终战胜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

嘉宾简介:

刘庭华,1949年4月生,1968年2月入伍,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历任班长、文书、排长,军史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获第五届全国

津贴奖。著有《九一八事变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中国局部抗战史略》、《中国抗日战争论纲》(1931-1945)等。

抗日战争: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

[刘庭华]: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有幸与大家一块来分享这个伟大胜利的纪念日,我们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60年前,日本投降签字的一段小插曲。

[刘庭华]:1945年9月2日9时许,日本正式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

[刘庭华]:接着,麦克阿瑟继续宣布:

[刘庭华]:然后,是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签字,麦克阿瑟宣布签字国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西兰等。中国参加同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签字的代表是徐永昌将军。全体签字完毕后,时间是9点18分。真是历史的巧合,日本军国主义从1931年制造

[xuejunfeng]:老刘,您对我民间对日索赔所走的法律程序,怎么看?受害者找罪犯一方去说理,是不是有违常理和逻辑?没有国际法庭么?

[刘庭华]:关于对日索赔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放弃了政府索赔。国民党政府在上个世

纪50年代《旧金山和约》后,由于

[民族之光]:我认为东北的沦陷张学良要负很大的责任,你是怎么认为的?

[刘庭华]: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作战史证明,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战初期的战略指导基本上是成功的。但战役、战术指导有极大失误,主要是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实行线式的防御阵地战,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

[启文]:请问刘教授日本历史上是否真有《田中奏折》一说,日本在侵华30年间移民东北33万人,是否印证了《田中奏折》上日本想要迁都至中国?

[启文]:《田中奏折》作为日本的国家战略指导思想,日本现行的政策和流行的思潮是否仍在受其影响,不知道刘教授对此有何看法。

[刘庭华]:关于《田中奏折》问题,学术界曾经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国的史学界和日本的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田中奏折》确实存在。这是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

正义必胜: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

[无业人员]:战争已经过去,但给中日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如中日民间索陪赔问题,近年来,多以败诉告终,既然我们是正义的,而在胜利之后,正义却得不到伸张,日本人不承认失败,更不反醒道歉,给予赔偿,这能说明我们是胜利了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个现象。

[刘庭华]:从近代中国百年史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当时的中国比较贫弱,再加上战后世界

冷战

[汉唐血骑]: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并不彻底,留下了严重后患,那就是今天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频频滋事。你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庭华]:为什么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原因有三条:

1.保留天皇制--日本有条件投降,成为战后日本重建右倾保守政府体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

2.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并包庇大批战犯,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埋下了祸根: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1948年12月24日,即对7名甲级战犯执行绞刑的第二天,麦克阿瑟宣布,释放岸信介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犯。1949年1月26日,麦克阿瑟又指令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释放了以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献血的冈村宁次为首的260多名在押战犯,并将他们送回日本。1949年10月19日,又宣布对乙、丙级战犯结束审判,不再逮捕、搜查战犯嫌疑犯。到1958年4月,所有日本战犯为服满刑期战犯得到了释放赦免,为日本右翼势力的泛滥埋下了祸根;3.战后日本受美国

[肤浅的虫子]:记得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专题采访,当时的嘉宾有毛新宇博士,毛博士说了两个观点:二战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中国和苏联,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贡献最大的就是

[刘庭华]:关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略作用问题,上面已经谈了一部分了。我认为:苏联对打败德国法西斯的贡献最大,牺牲也最多。中国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贡献最大,中国战场是东方的主战场。

[朱涛]:在姚部长来作嘉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当今之时,是否存在着新的、妄图独霸世界、奴役其它民族的法西斯思潮的威胁呢?作为领导,他可能不好具体回答此问题,这可以理解。作为同事,我们可以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不知您可否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刘庭华]: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到威胁的程度,但有使亚洲各国人民存在疑虑的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歪曲侵略历史的谬论甚嚣尘上,军国主义思潮根深蒂固。否认历史,必然会重蹈覆辙,这是我们应该高度警惕的。

展望未来: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片丹心]:刘教授,前段时间我几乎跑遍了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寻访抗战遗址,但是我发现有些遗址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比如江岸区永清街有一片地方,原为日租界,后来成为侵华日军在武汉的宪兵队所在地,全是日式建筑,并且还有一个一百多平方米,深达5米的地下水牢,里面曾清出累累白骨。可如今整片地皮已经被人买下,准备搞房产开发,现在正在拆迁,如今已被毁得差不多了。看着如此重要的物证在推土机的轰鸣声被夷为平地,着实可惜。不知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也不知国家有否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它们进行保护?我觉得完全应该留着,以警醒后人呐!

[刘庭华]:抗日战争的烽火几乎燃遍了大半个中国,所以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不少抗战遗址,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载体,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保护了许多遗址。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在搞建设时忽视了对抗战遗址的保护,甚至毁掉一些遗址,使人感到很痛心。作为历史工作者、史学研究者,我呼吁各级政府和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这是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遗产,应该通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好好保护、利用起来,把它纳入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范畴中。有些遗址可以作为文化旅游的项目来进行建设。

[陈舵主]:刘大校:读史可以明志。我也喜欢读历史书,今天有几个问题想向大校请教。我的看法,至少有几个原因导致中华被日本法西斯入侵:1、政治腐败专制。2、阶级利益严重对立。3、国家不统一。4、没有国防工业支撑和强大军队。尽管从1912年--1937年,1921年~1928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7.3%。1928年~1936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8.3%,1936年全国工业产值122.74亿元,比1927年的67亿元增长83.2%,然而农村经济濒临破产。但是这些城市的建设成果就在日本法西斯的攻击下,迅速毁于一旦。现今,中国在复兴当中,但是对照起来,我们在以上几个方面仍然问题不少。所以,读过《民国社会经济史》后,我有汗流浃背的感觉。不知刘大校,觉得我们现今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xuejunfeng]:同意陈舵主的观点。研究历史,是为了今天的发展,对敌人罪行的麻木与忘却,就会造成历史的重演!当今之计,全民一心,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强我中华,才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谈论抗战的目的。

[刘庭华]:我很赞成陈舵主的意见,看来你很爱好历史,并很有见地。当时小日本为什么敢于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主要是当然的中国积贫积弱,虽然大但是很弱,日本虽小,但很强,两个国家的国力相比相差很大,举一个例子说:当时日本钢铁的产量是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煤日本是5000多万吨,中国只有2800万吨、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火炮700多门,坦克330多辆,汽车生产能力是9500辆,中国均不能制造,所以国力差别很大的。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

[民族之光]:我认为毛泽东的>是一部重要的抗战指导著作,刘老你认为这部著作的重大影响在那里?

[刘庭华]:《论持久战》是一部对争取抗战胜利的指导性著作,当时,震动了国内外,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包括蒋介石在内,都非常赞同毛泽东的观点,国民党政府也把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方针,所以,《论持久战》对争取抗战的伟大胜利,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战后美国的肯尼迪总统、基辛格等都对《论持久战》作过高度的评价。日本人也承认,中国的持久战打败的日本人。

[一片丹心]: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要论持久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的中国确实国力太

差。不过这也正是毛主席高明之所在,他总是能针对实际困难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目前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但是还有许多敌对势力虎视眈眈,和平也许只是张一捅就破的纸,我们千万要警惕,尽一切可能来巩固我们的国防,来建设我们的军队,我们再也不要也不能

[退伍兵]:刘教授您好: 在今天上午的纪念抗战胜利60 周年的大会上,胡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胡主席提到:

[刘庭华]:关于胡主席今天上午对

[刘庭华]:感谢网友们积极参与、共同讨论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的问题,今后我们多加联系,继续探讨!谢谢大家!

抗日战争胜利昭示民族振兴

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  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不仅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自身地位空前提高,具体表现在:首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1942年10月9日,英美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之后,经过谈判,于1943年1月11日完成了中美、中英新约,并于是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英美两国取消不平等条约,促使在中国享有特权的国家仿效。其次,收回了大部分失地。由于战争的胜利,不但收回了抗战以来被日本侵占的大片领土,而且光复了已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除了香港、澳门外,一切由帝国主义租借或占领的领土均被收回。外国列强攫自中国的殖民地,终又回到祖国怀抱。再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得到加强。1942年1月1日,中国以重要成员国的身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作为战争中的三个大国之一与英美共同参加了开罗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研究与确定对日作战,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重要会议。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由中、苏、美、英4国发起,邀请《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制宪会议。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而载入史册,中国还成为这个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的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民族的大团结。抗战前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种政治势力。除了国共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外,还有国民党各派系之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混战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终于摒弃成见,共同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

国共两大党的合作是全民族团结的关键。国共两党原先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之中,但在民族责任感的驱使下,中国共产党主动改变策略,一再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不惜作出重大让步。国民党开始则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但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作用下,终于接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共产党一起战斗,形成中国军队一致团结在抗日大旗下共同对敌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不久,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必须发动全民族参加抗战的完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立的原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

抗日战争造就了我国一代科技人才,他们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

大批科技人员聚集战时大后方,埋头苦干,潜心科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爱国与献身热情,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抗日战争造就了整整一代科学人才。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桢、周培源、吴大猷、严济慈、卢嘉锡、苏步青、华罗庚等业务骨干逐步成为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自己潜心钻研,而且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带领科研人员对广西、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及江西、福建等地区地质矿产进行实地考察,并采集标本,还绘制出广西二十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在“研究工作毫不正常”的情况下,写出专著《多原分子之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及19篇论文,进行了光谱学实验。浙江大学校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抗战期间发表了近40篇文章,地理学、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研究都取得较大进展。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回首抗战 面向未来

——对抗日战争的反思和启迪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回顾抗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和最终的胜利,重点分析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方针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并总结了反思抗日战争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启迪和责任。

[关键词]抗日战争 民族利益 民族凝聚力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正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经历了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浩劫。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在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时候,各阶层、各地区的人民联合起来,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殊死拼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为当年侵略者嚣张而疯狂的杀戮残害愤慨。然而,仅以情感作用把历史情节带进我们的记忆是不值得的,也不要以它代替合理的判断。我们更应该反思,反思在那一段岁月里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取得了哪些收获,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再做什么,才对得起这段历史,和在这段历史中献出了生命的人。

从战争的爆发而言,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经历着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危机,由于日本是一个小国,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条件来说,无论是原料还是市场,国内本身都无法满足其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法西斯主义兴起扩张的时期,军部的势力大大增强,他们利用日本国内对天皇效忠的传统,主张用“天皇归一”的国体意识来统治国民思想,从而煽动国内支持他们进行侵略扩张活动,妄图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亚洲霸主。在军部的领导和控制下,官兵们征服中国的野心十分旺盛,觊觎中国的地大物博,并把此当作其征服亚洲甚至征服世界重要途径。而此时的中国却处于混乱之中,离日本最近的东北原为军阀控制的地区,东北易帜以后受蒋介石的领导,但由于国民党与中国正处于十年对峙时期,蒋介石无瑕顾及,甚至命令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故日军一再挑畔,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东北军虽然拥有当时先进的装备和多于日军的兵力,竟然没有抵抗,以至日军一再深入,在黑土地上恣意妄为。因此,日本侵略中国,这是由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在抗战的初期,国民党对整个局势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估计,没有抓住民族矛盾而对日军实行了消极抵抗的方针,这无疑是导致敌军的深入,令国内的形势变得渐渐不利的主要原因。从战争初期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得到的教训就是要重视民族矛盾,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兴亡是所有国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民族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一切阶级,一切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当一个民族受到威胁的时候,无条件的妥协和不重视都是不可能让危机得到好转的,只能把一个民族引向更深的灾难。

在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国民党掌握着国家政权,拥有调动全国军事武装的权利,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的领导作用,然而我们看到,国民党并没有团结起全国各个阶级,他们忽视人民的力量,甚至在抗日的过程中还不忘反共,追求一己之私,影响国内的团结。相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帮助爱国民主人士建立抗日组织,并积极领导抗日斗争,最广泛地团结和全国各阶级的人民,大大推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这段时期内,国民党和中共国产党的力量对比其实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国民党渐失民心,而中共则靠其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团结各阶级人民的措施赢得了国内广大人民的支持。没有国民党,抗日战争的力量固然会非常弱,但没有中共,抗战最重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则是无法发挥出来的。在这一时期里,国共的共同合作将抗日渐渐推向了有利,但两党在国内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在发生的变化。这也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会在四年时间内就失掉政权的重要原因。在整个民族面临威胁的危急关头,人民看到了谁才能够引导自己走出危难获得生存,谁却在危难中仍然只考虑着自己的利益而置整个民族的生死于不顾。中共在抗日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群众基础,是抗日战争最终能走向胜利的关键,也是后来中共能够掌握政权,并赢得稳固的支持的重要原因。民族凝聚力是当时中国获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决弘扬者。如果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实力远远落后的中国也不会坚持得那么久,而最终以劣胜优地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崛起”的原因归结为两个韧性——中国人民的韧性和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显然,这两个韧性从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锤炼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这也是历经十四年的抗战最终赢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记住过去的教训,更要带着反思和启迪向前看。

第一,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面对敌人毫不畏惧的英勇气慨,他们忍辱负重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在这个时期的困难比那段岁月里的小得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在困难面前退缩和屈服,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发扬这种精神。

第二,现在的中华民族,是从那段岁月里经过浴血奋战的洗礼中走出来的民族,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我们觉醒,奋起,并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走向今天的复兴之路。我们应该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这是无数先烈们的事迹告诉我们的,也是前人的失败与教训告诉我们的。

第三,团结统一是摆脱民族劫难的基础,和平发展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前提。我国的统一大业至今尚未最终完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推动两岸统一大业的发展?避免两岸重开战火是对抗日先烈最起码的历史交代,实现两岸的共荣和最终统一是弘扬抗日精神的集中体现,因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抗日过程中,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惊天的浩劫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然而更令我们愤慨的是日本至今仍有少数势力对这段历史没有丝毫的忏悔,甚至还百般粉饰和扭曲。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国关系的大局,也是所有珍爱和平的人们所不能容忍的。梅汝璈曾经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说过:“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有违人心的事情最终都是会受到惩罚的,并以自己的能力去谴责和抵制这些势力。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

战争已经结束,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对抗日战争的反思,是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够给每一个中国人启迪和鞭策的事情,更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认识教训并从中得到对未来的启示,是反思的意义之所在。61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文九:《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3100字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家乡——重庆

我的家乡重庆地处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括

重庆是二战时期中国战时首都,被称作抗战大后方,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在二战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名都(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重庆),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军事指挥中枢、外交中枢。重庆之所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因为重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四险之地,易守难攻,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环抱,还有浓雾蔽城 。

迁都背景

国民政府自1927年4月在南京建立以来,一直以南京为首都。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慌忙迁都洛阳。由此国民政府开始了面对日本侵略行径选择陪都、行都的历程。1935年3月,蒋介石率大批幕僚飞抵重庆,策划追剿红军,统一川政。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注重西南建设,并力图把西南作为今后对日战争的根据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 7月下旬蒋介石下手令:

重庆成为战时首都

国防最高会议作出迁都重庆的正式决定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11月16日当晚登上永绥舰,26日下午4时抵达重庆。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西上的同时,在南京的军政机关也开始向重庆、武汉、长沙等地转移。  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

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五三,五四大轰炸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对日抗战。11月,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

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对重庆主要为试探性的轰炸。出动的架次较少,多数为陆军航空队。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日军在日皇的命令下开始向重庆实施战略轰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陆军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1939年5月,改以海军实行轰炸。5月3日及4日,日机从武汉起飞,连逐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虚,2000人以上死亡,十万人以上无家可归。外国使馆亦受波及。此次轰炸称五三、五四大轰炸。

八一九大轰炸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进行空袭,发动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在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6月5日,从傍晚起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多小时轰炸。重庆市内的一个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风口被炸塌引致洞内通风不足,洞内市民因呼吸困难挤往洞口,造成互相践踏,估计数以千人死亡;称为六五隧道惨案。

1941年中以后,日军为准备在太平洋发动战争,陆、海军航空队主力从中国抽出。之后对重庆只有零星轰炸。到了1943年8月以后,日军再无能力空袭重庆,重庆大轰炸告一段落。

重庆大轰炸,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手段之残忍、造成灾难之深重,在二战期间和整个人类史上开创了战争的新记录。

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认真总结和吸取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教训。

(1)战略轰炸是现代战争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公敌,必须彻底根除和永远警惕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复活;

(2)侵略者的轰炸是人类的巨大耻辱,对不设防城市的轰炸,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和恐怖主义行为;

(3)城市战略轰炸的思想仍在不断扩散和传播,城市战略轰炸造成的类似重庆大轰炸的悲剧仍在上演。

(4)玩火者必自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侵略终将受到惩罚。作为战略轰炸的加害者,日本最终也遭受了战略轰炸的惩罚。 抗战时期的文化艺术

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与教育发展迅猛,空前繁荣,重庆也因此成为战时中国的文教中心。 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顶尖的艺术家都荟萃重庆,创作出一大批艺术精品,如郭沫若的《屈原》、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和阳翰笙的《天国春秋》等。

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著名学府迁移重庆,使当地高等教育出现空前的繁荣,光大学数量就达到31所。中国顶尖的教授、学者云集重庆。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迁移到重庆。荟萃文化精英,传承中华文明。由于战时首都的地位优势,重庆成为大后方聚集各种文化机构、各类文化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以至于在重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重庆也成为中国文化人云集之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享有盛名并引领学术的数百名各类文化精英都到过重庆,或在重庆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这些机构和文化精英移居重庆,为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带来了空前的活力。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戏剧表演,都达到了高水准,形成了一大批传世杰作。诸如杜国庠的《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侯外庐等的《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和《甲申三百年祭》、翦伯赞的《中国史论集》等等。在戏剧、诗歌、小说方面的佳作更是不胜枚举。

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空前繁荣,不仅使重庆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同时,也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宣传团结进步,促进民主运动。1939年后,国民党政府推行反共政策,进步文化生活和进步人士开始受到压制。“皖南事变”的发生,使重庆的政治形势更加逆转,国民党对进步文化和文化界的压制愈演愈烈由于戏剧、尤其是话剧具有受众面广、易于交流的特征,使话剧成为冲破国民党文化禁令的重要文艺表现形式。从1941年到1945年间,重庆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雾季公演”。其间,参加演出的剧种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等;全国著名剧团如中国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华剧艺社、怒吼剧社等数十个剧团参加了演出,观众达数十万人,其中大型话剧就达110多台。一大批精品力作问世,如陈白尘的《大地回春》、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郭沫若的《屈原》等等。尤其是《屈原》在国泰大剧院的公演引起全城轰动。这些作品借古喻今,针砭时弊,鞭挞国民党的专制强权,宣传团结进步民主,反对分裂倒退投降,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945年2月22日,八年抗战即将结束,但国民党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群众企盼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对进步人士的镇压变本加厉,由此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以郭沫若为首的372名重庆文化界知名人士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一致对外,反对内战,结束一党专制,切实保障人民言论和身体自由,等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反专制、争民主的斗争达到高潮。同时,这股思潮对以后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和平、民主、独立”的爱国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庆的抗战地位

综观抗战八年的历史,抗战时期重庆的主体功能是

所谓

重庆是日本军事进攻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日本的军事进攻并没有摧毁重庆抗战的意志与决心。在这场民族的巨大灾难面前,重庆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不惧艰险,顽强抵抗,坚持生产,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敬佩。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专门书赠重庆一幅卷轴,他写道:

史纲论文

题目:抗战时期我的家乡——重庆

学生:

学号:

手机号:

2010年5月20日

作文十:《我对抗日战争的感悟》400字

我对抗日战争的感悟

1945 年 9 月 3 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到现在已经快 70 年了。70 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飞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但安逸的生活是否意味着我们 可以忘记抗日战争的耻辱,忘记中国人民的流血牺牲!当然不!我们应牢记历 史,牢记国耻!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发愤图强,不让悲剧再次发生。 虽说苦难已经过去,但我们应该在历史中吸取教训。为什么那时中国任人 欺凌?“落后是要挨打的!”这是血的教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牢牢地 记在心里。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落后呢?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也是显赫一时,清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昌盛。但也正是这些繁荣让中国的统治者冲昏了头 脑,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脱离世界科技步伐,导致各个方面落后。抗日战争 时期的中国内部也是极不稳定的,军阀混战,力量不团结。国民党蒋介石只顾 个人利益,采取不抵抗政策。但不可否认,在国家危难时刻,中国人民的力量 是无穷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最终获得胜利。 新时代,我们应居安思危。作为青年,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应从自己做起, 为祖国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