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5200字】抒情议论记叙文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5200字】抒情议论记叙文

时间:2019-12-17 09:28:0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52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一、重点提示

1.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2.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

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这就是“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议论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有利于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加深读者对所记事物的理解。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

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例如,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是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一段由议论引出叙述,一开头就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议论,表现了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然后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种种丑态,表达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的感情。可以说,议是中心,叙是材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再比如:在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

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时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这段文字叙述了案子的结局。先记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最后记叙“远远充发”门子。中间插入议论,明确交代对门子处置的原因:一是因为“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门子把握了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把柄,二是因为门子了解贾雨村的底细。显示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4.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

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

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

1、我最喜爱的一首歌

2、难忘的初中生活

3、仿照《妈妈的手》这个段落,以“妈妈的手”为题目,写2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仔细观察,认真记叙的基础上,通过简练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大而粗糙,在冬天时上面还布满很多细细的小口子,妈妈的手,从没停下过,种完了麦子,又把围裙拿起。我真想轻轻地把它捧起,放在我的心窝上,在我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双手。

四、课外补充材料

1.诗歌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汉末东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即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湖北蒲圻县,而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长江北岸的赤鼻矶,故有“人道是”一语。

②小乔:东吴有乔公,有两女,大嫁孙策,小嫁周瑜,事在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说“初嫁”,意在以美人衬托英雄。   ③纶(guān)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④神游:想象。

⑤酹(1èi):将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谪居黄州游赤鼻矶时所写。上片一开始勾画赤鼻矶边大江奔涌的宏伟画面,把壮丽河山和为之奋斗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接着点明赤鼻矶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古战场。然后连用三句,描写赤壁景色:石壁陡峭峥嵘,直插云天,江水汹涌,狂涛拍岸,浪花飞溅。最后用江山如画对上面描写的雄伟景色做总评价,用“一时多少豪杰”赞颂历代英雄,并引出下文对周瑜的描写。下片怀古抒情,先是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主将周瑜潇洒儒雅的风度和临战沉着的性格,显示出作者对这位风华正茂,战功赫赫的英雄的钦慕、赞赏之情。“故国神游”以下几句,因怀古而产生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两鬓已霜,却壮志难酬,内心分外痛苦和愤懑,于是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把人带到了苍凉而深沉的意境之中。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作文二:《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8500字

作文讲堂(十一)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01年高考满分作文《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2)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例1: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

例2:

尝试着亲近父亲,父亲是这世上最易被情感忽视的人。尝试亲近父亲,在体验母亲温暖情怀时,不妨望望父亲操劳奔波的坚强背影,在感受母爱温馨时,不妨回忆父爱带予我们的坚强与力量,在倾听母亲诉说时,不妨深入听听父亲的心声:„„

尝试亲近父亲,我由衷感慨。父爱无影无声,父爱坚若磐石,但需要你用心摸索,它就隐于父亲严厉训斥下,它就藏于父亲坚强背影后。尝试亲近父亲,莫让父亲的情感流逝于岁月潮水。    ——国光中学04届高三2班惠玲《亲近父亲》

2、议论: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例: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2002年高考满分《昭君的选择>>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

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作文讲堂(十)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由封闭向开放型演变,由机械式向机变式发展。半命题作文的兴起与流行,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标志。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看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高明、机敏的填题,当顺着以下原则去运思、操作。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__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碍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

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__》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于逻辑,不违情理。

作文三:《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5200字

一、重点提示

1.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2.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这就是“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议论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有利于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加深读者对所记事物的理解。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例如,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是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一段由议论引出叙述,一开头就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议论,表现了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然后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种种丑态,表达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的感情。可以说,议是中心,叙是材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再比如:在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时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这段文字叙述了案子的结局。先记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最后记叙“远远充发”门子。中间插入议论,明确交代对门子处置的原因:一是因为“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门子把握了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把柄,二是因为门子了解贾雨村的底细。显示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4.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

1、我最喜爱的一首歌

2、难忘的初中生活

3、仿照《妈妈的手》这个段落,以“妈妈的手”为题目,写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仔细观察,认真记叙的基础上,通过简练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大而粗糙,在冬天时上面还布满很多细细的小口子,妈妈的手,从没停下过,种完了麦子,又把围裙拿起。我真想轻轻地把它捧起,放在我的心窝上,在我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双手。

四、课外补充材料

1.诗歌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汉末东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即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湖北蒲圻县,而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长江北岸的赤鼻矶,故有“人道是”一语。

②小乔:东吴有乔公,有两女,大嫁孙策,小嫁周瑜,事在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说“初嫁”,意在以美人衬托英雄。

③纶(guān)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④神游:想象。

⑤酹(1èi):将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谪居黄州游赤鼻矶时所写。上片一开始勾画赤鼻矶边大江奔涌的宏伟画面,把壮丽河山和为之奋斗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接着点明赤鼻矶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古战场。然后连用三句,描写赤壁景色:石壁陡峭峥嵘,直插云天,江水汹涌,狂涛拍岸,浪花飞溅。最后用江山如画对上面描写的雄伟景色做总评价,用“一时多少豪杰”赞颂历代英雄,并引出下文对周瑜的描写。下片怀古抒情,先是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主将周瑜潇洒儒雅的风度和临战沉着的性格,显示出作者对这位风华正茂,战功赫赫的英雄的钦慕、赞赏之情。“故国神游”以下几句,因怀古而产生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两鬓已霜,却壮志难酬,内心分外痛苦和愤懑,于是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把人带到了苍凉而深沉的意境之中。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2. 推荐课外阅读

欧亨利 《礼物》

作文四:《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教案》5800字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

--------《收藏阳光》作文评教案

溧阳市实验初中    史春兰

教学目的: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重点、难点: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设计: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

观地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

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

教学过程:

一、简述总体情况,导入新课

总体看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对于题中“阳光”

的深意揭示不够。因此,今天我们借“收藏阳光”这问题来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

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二、我来审题

1、文题再现

以“收藏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

确、规范、美观。

2、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收藏阳光》这一题目中的“阳光”有深意,它不仅指自然界的“阳光”,更象

征“关怀”、“温情”、“奉献”和体贴、友谊、鼓励等情感支点,以及奋斗拼搏、不

懈努力等进取精神。审题首先要审清文题的这些人文内涵,才不致偏题。

其次,构思应虚题实写,从小处入笔,小中见大。如阳光象征关怀,就要写从日

常生活的某一细节中领悟到母亲的关怀;再如阳光象征友谊,可以写遭遇挫折等特定情

境中同学的友谊就好比是让自己振作的一缕阳光。

总之,要让“阳光”饱含人文内涵。要能从关键词中挖掘出对人生的感悟;要虚

实相映,以实证虚,写出情味。

三、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还在奋笔疾书着,

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走到床前,轻轻放

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

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房间,合上门,

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老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 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每天有不

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有时她会

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

我重新燃起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烟消云散。她的言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一片阳光,这片爱。

精彩链接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

一拉,便罩住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

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背  影》

教师小结: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甚至用特写镜

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那除了动作的

描写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二)佳作引路,再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1、读下面片段,说说它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片段一:那是一节美术课。我犯了一个老师最难以容忍的错误,就是没带作业本。

带着等骂的心情不安地来到美术室,恨不得在座位下挖个地洞钻进去——眼巴巴地

望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描摹,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使是在下面遮遮掩掩,

手拿书挡着脸,心里默默祈祷免于一“难”,可似乎还隐约觉得老师怀疑到了我。

心有余悸之时挪了挪本子,竟窥见老师起身来,好像是往我这个方向!我战战

兢兢地想:这下完了,她一定饶不了我!她的脚步逼近,我的心跳加速。她来到我

桌前,我这时无奈又怯弱地低下头„„

余光瞥见她的手臂缓缓落下,正当我等待她“当头一棒”加喝斥时,却只听见

“啪”的一声,一本崭新的作画本落在台上。仿佛那本作画本成了当时最耀眼  的

东西,里面凝聚的是老师对我的宽容之心于维护学生自尊的善意。此刻,不经意间,

一股暖流充溢心间,那份感动,也将永久收藏。

片段二:

傍晚,血红的残阳将那口菜地边的水井点染。奶奶在地里摘菜,妈妈在井

边淘米,能听到那哗哗的悦耳的水声。我在菜地边与她们聊天,妈妈露出惬意

的微笑,灿若桃花;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一朵美丽的菊花。我站在井

边,在夕阳的余辉中,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将每一份欢乐化作风,在落日

下柔柔地吹拂。在那一刻,我将那傍晚的阳光收藏于心,而今念起,还能感受

那份浓浓的爱与温馨。

(画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还可对人物的神情、心理、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进行细

致描写,使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还可通过人物内心的感受

来增强感染力。看看我们的名家怎么表达的:(投影)

精彩链接三:

1、 母亲为我流泪: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

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

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2、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

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教师小结: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确实,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下面再读一个片段,你又有何发现?   片段三:    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那个在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母亲吃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美丽至极。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光般呵护我的母亲,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特定的背景下,在叙事描写后用议论、抒情突出事件的意义,与中心联系起来。

精彩链接五: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教师过渡:这种议论、抒情除了在叙事、描写后运用,还常常用在首尾深化中心。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们同学写的开头结尾。

(三)佳作引路,欣赏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在首尾、段中的运用。

1、欣赏佳作

例1:开头: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任凭微风拂过脸颊,收藏着

点点滴滴的阳光。

结尾:我会去收藏这一天令我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强。这缕阳光是面临挫折

后的顽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更加敞亮。(周子元)

收藏阳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阳光伴随我一路成长。

例2:开头:在阴暗潮湿的日子里,总不禁地把平常收藏的阳光拿出来晒晒。

结尾:翻着你说过的话,细数着我收藏的阳光,我逐渐明白,那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很多路都是要自己走的,当阳光滑落指尖、划过麦芒,微红的手指盛满的是

成熟的阳光。             (朱紫怡)

例3:爸爸的一次依靠是一缕阳光,点亮了前进的路灯;老师的一句指引,消除了心中的烦恼;同桌的一句鼓励,给予我内心无限的力量。

一道闪亮的阳光

„„依偎在您的背上,你的背是那样宽厚、温暖,犹如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照亮了前进的路。阳光中氤氲着父亲的味道,淡淡的。我要把这份爱的阳光收集起来,放在我的心里„„

一道温柔的阳光

„„听着你细声细语的讲解,你的声音好像拨开我阴霾天空的一束阳光,给了我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老师爱的教育阳光,暖暖的,我要把这份温柔的阳光藏在心里。

一道和煦的阳光

„„每次你一说就好像给我很大的动力,你的话就像一缕阳光,照亮我的恐惧,让我不再惧怕,我要把这份同学给我鼓励的阳光收藏在心里。

那一道道爱的阳光,永远收藏在我的心里。

例4:

开头:清晨,漫步在宁静的小路上,许是因为春天的来临,阳光也倍增温和,洒在我的脸上,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房,脑海中闪现出几个温馨的画面,我竟有了私心,想把阳光收藏起来„„

结尾:收藏这阳光般的关爱和微笑,在寒冷中给我温暖,在挫折时给我勇气,在失落时给我鼓励。我将一辈子珍藏这阳光,在我的人生之中,用它照亮我的未来之路!

(吕雅儒)

精彩链接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紫藤萝瀑布》

教师总结:文章结尾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不幸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奔腾不息的。作者从盛开的藤萝中,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自己了在花瀑精神的鼓舞下,有了“生的喜悦”,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余地,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所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恰当运用能突出中心、提升立意。那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运用有何要求呢?

(四)读下列两个片段,思考:下列议论句的表达有何毛病,并修改。

片段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毛病:——————————————————————————————。 修改:——————————————————————————————

——————————————————————————————。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一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那如何议论、抒情?教师投影:

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     表达赞美、感激之情。

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比如“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眼光”是关键词,动情点,怎样的眼光,具体充实了。     第三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

修改参考: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

我的无限的关爱和深情。

片段二:妈妈非常地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 修改:——————————————————————————————

——————————————————————————————。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二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参考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

教师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议论、抒情需注意

1、议论抒情要具体、贴切。  2、议论抒情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教师补充其它要求: 3、议论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

4、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才感人肺

腑,令人动容。

5、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

六、我来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思想、“灵魂”。精彩的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在记叙文中将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七、作业

精作“收藏阳光”,要求写好开头、结尾,并精心描写生活中的场景或细节,并进行恰当的议论、抒情;也可以将试作修改。

附板书: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

描 写:    写动作

听心声

配背景

巧修辞

议论抒情:具体、贴切

要与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附教学反思:

1.本节课所用的例文大多是学生优秀习作中的文段和名家片段,可以对学生写作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而且有例可仿。

2.讲练结合有助于学生当堂把知识化为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理论与写作相脱节。

3.课堂容量较大,描写讲解较细致,留给议论抒情的时间就少了,结果匆匆而过,没有讲透练扎实,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可以合并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方法指导,例文研讨上,效果会更好。

作文五:《写景记叙文的描写\抒情》2400字

【引言】

披览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之作文板块,笔者发现记叙文写作是一棵“常青树”,“写景记叙文”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学写记叙文是必要的。其实,撰写记叙文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工作的必需,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写作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写景记叙文中,如何进行描写、抒情,以飨读者。

【技法指导】

写景离不开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摹写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呢?要善用修辞手法。

拟人法。如:“这座小山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为衫,白桦为裙,还有那红色、紫色的绣花鞋……”这里把小山当做人来写,将小山写活了。

比喻法。如:“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句描写把美丽的水景比做一幅“画卷”,把水写得很生动。

摹声法。如:“风卷着黄沙,吹得小树发出呜呜的叫声。”这里是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小树写得活灵活现。

夸张法。如:“眼前的瀑布发出震耳的响声,水就像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水势特点。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对写景的要求是:要善于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要善于变换手法,写出景物变化。自然景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改变观察点,以静显动,可使景物描写变化无穷。

写景常常为抒情创造条件,通过写景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特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

直抒胸臆。即作者在一段景物描写后,通过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时也在文章开头,在奠定基调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一段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饱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二是融情于景式,也就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达到“移情”的目的。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两种表现形式,能够使文章显得蕴藉悠长,情真意切。

寓理于景。这是把作者的意识巧妙地引入客观景物的一种手法。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现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范文示例】

外公的糖葫芦

□宋晗

独自一人走在街市上,望着街市的那一头,心里猛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外公,我要吃糖葫芦――”一个娇嫩而富有活力的声音冲入耳朵,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拽着一位老人的手叫着,眼神里是满满的天真。我的心猛然被刺痛了,一幕幕熟悉的情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是啊,那个小女孩不就是十年前的我吗?

爷爷奶奶喜欢男孩,而我却偏偏是个女孩,父母不敢违背老人们的意愿,准备把我送人。这时,外公把我从父母手中抢了过来,他怒气冲天地朝我父母大喊着:“你们不要,我老头子一个人养活!”父母拗不过外公,也不敢再讲话。从此,我就和外公相依为命。

我小时候,外公家里很穷,可是他从不让我挨饿,外公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把可以吃的东西全都给了我。每每这时,我总是眨着灵动的眼睛,盯着微笑的外公,天真地问:“外公,你怎么不吃啊?你不饿吗?”外公抚摩着我的头,笑着说:“凤儿乖,外公不饿,凤儿吃吧!”于是,傻傻的我就把好吃的东西全吃了。

那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总骂我是没人要的小孩,每次都是外公赶走他们,然后抱起哭得一塌糊涂的我。这时,我总会哭着问:“外公,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妈妈?”外公犹豫了好久,我蓦地看到他眼里闪烁着的泪光:“凤儿不哭,凤儿没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啊,外公会养你一辈子的,外公会一辈子陪在凤儿身边。”当时,我真的不懂:一个老人为什么会含着泪说出这么刻骨铭心的话。

我和外公都爱吃糖葫芦,尽管家里很穷,但外公每天都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当时的糖葫芦好甜啊,我总是骑在外公的脖子上,兴奋地大叫着,然后再低下头问一脸笑容的老人:“外公,糖葫芦真好吃啊,你也吃一颗吧!”外公总是摇摇头:“凤儿吃吧,凤儿吃了快长大。”“不嘛,凤儿要外公吃!”我一边说,一边用脏兮兮的小手揪下一颗塞进外公的嘴里,我看到外公的脸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后来,我伏在外公的背上快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没有吃完的糖葫芦,隐约听见外公的声音:“凤儿啊,人的一生就像这糖葫芦一样,有酸有甜,走过酸涩,才有甜蜜,你一定要经得住它的考验啊!”

那一次,我病得很厉害,吵着闹着要吃糖葫芦,外公没有办法,只好冒着寒风出去为我买糖葫芦。那时已是深冬,凛冽的寒风直往人的骨子里钻。外公一家又一家地为我寻找尚未关门的糖葫芦店,终于找到了一家。当他手握着那串来之不易的糖葫芦往回赶时,一场车祸降临了,他的鲜血流了一地,手里还紧紧握着那串糖葫芦……

外公,我来看你了。我站在外公的坟前,墓碑上照片里的老人那灿烂的笑容清晰地映入我的眼眶,泪水霎时滚落了下来。

手中攥着糖葫芦,我心如刀绞。若不是这糖葫芦,外公怎会离我而去?是我害了外公啊!

我轻轻地揪下一颗糖葫芦,泪眼蒙�地望着墓碑上的照片,说:“外公,你看这糖葫芦……啊……你一颗……我一颗……”

总评

全文以“糖葫芦”为线索贯串全文。构思由一串糖葫芦触景生情引发作者对外公的回忆:被别的小孩欺负时,外公安慰“我”,外公总喜欢给“我”买糖葫芦、外公为生病的“我”买糖葫芦而出车祸去世,表达了“我”的悔恨和对外公的思念之情。

作文六:《记叙文中的抒情》22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例如《我的老师》: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在景物描写融入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思恋。

感情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抒发抽象的感情呢?

二、如何抒情?

1、形象寄情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      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化情为物,情有所托,就能具体形象

2、虚实生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这个文段好不好?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巧用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3、细节显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古人就很懂用细节抒情的方法。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母亲用手敲着门问正在读书儿子:“孩子你冷不冷?想吃东西吗?”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无关紧要,极琐碎,然而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读了,没有不感慨落泪的。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困难吓倒

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去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为演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让信念重新升腾„„                                       ——《感谢苦难》

朴实语言概写的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令人唏嘘不已,这样的文章自然倍受阅卷老师亲睐。

4、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渲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作文《一缕阳光》中的片段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小作者在篇末渲染一笔: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描绘出一个关爱孩子、体贴入微的奶奶形象,抒发了对奶奶的敬爱之情。

5、小结

1、形象寄情

2、虚实生情

3、细节显情

6、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三、牛刀小试

请用形象寄情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春天是杨柳枝头鼓起的芽苞,鹅黄中透着一丝浅绿;

春天是山脚摇曳的一串嫩黄的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舞着柔软的身姿;

春天是大河解冻时那一声脆响,翻涌的冰块撞击依然沉睡的河岸,诉说的雄性的壮美;

春天是古老的犁铧划破惺松的土地,金黄的种子掉进犁沟溅起的那一团湿气;          春天是二月和风剪裁的新绿,是谁家新燕啄起的湿泥。

春天,在我们眼里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二:实战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用四种抒情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写一个片段。

1、母爱是放学回家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2、母爱是寒冷冬日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了我的整个身心。

3母爱是考试失败后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4、母爱是手术前的深情一吻,让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对象,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爱”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

作文七:《记叙文中的抒情》47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倡在文章中书写真性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层次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总结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缺少议论抒情

2. 文体不清

3. 议论抒情不当

二、 针对性训练

(一)佳作展示:王雪瑞《一缕阳光》

一场小雨过后,推开窗,第一次发现,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苔藓幽香。一路望下,那缕阳光穿过青黑润湿的老墙,将爱意化为七色的光彩,毫不吝啬地将美丽赋予了巷子里的花草。

不,应该是赋予那永不止步地追逐阳光的女孩。——仅仅一缕爱意编织成的阳光,她却营造了一个美如夏花却又纯如冬雪的天堂。

佳作展示:徐芳《墙》

外公院子里的树苗,一天天长过了墙头;屋山的那堵老墙,静静地泛上了黄色的涟漪。在那个黄昏,柔和的让我想哭的余晖,带走了安详的外公,留下我们的记忆,在老墙上写下一本叫做《快乐》的故事。

合上这本书,倚着老墙,似乎还有外公的温暖,丝丝缕缕的,穿过皮肤,直流进心里......

佳作展示:闫星合《一缕阳光》

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

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

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佳作展示:刘明珠《手心里的温暖》

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 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 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二)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渲染情感 爱的姿势(1)

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点化细节 爱的姿势(2)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议论点睛

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 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议论点睛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深化主题

冰心《小桔灯》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作者从小桔灯朦胧桔红的光转到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物写到精神,深入揭示了所写事物深刻的精神,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深化主题 爱的姿势(3)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方法指导

★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守候》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 妙用修辞

《暗香》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刘中基《东河歌谣》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叙议结合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

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好奇心》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巧引妙用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四)结语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 小试牛刀附:

训练题:为下面几段描写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训练一: 烂了的滋味

母亲总喜欢从箱底找出已开始烂的苹果,挖去两个小洞,洗净了,把完好的一半分给父亲,自己则嚼着另一半。 张晨光《一缕阳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万通训《总想为你唱首歌》

每当放假的那天的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训练二: 手 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训练三:

天快亮,月光陪伴街灯,像初次送他回家的恋人。 车窗外,夜色退向身后,空出一半多美的清晨。

还有谁,舍了昨天黄昏,来同我作个天涯陌路人。

想念的,孩子眼里纯真,讲了一半的故事还在等我完成。 回家,破了洞的睡衣里面让心有段自由的旅程。 回家,卸了妆的面孔背后,是我梦中细细的鼾声。 节选自林魏的歌曲《回家》

(六)课后作业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七)【课后反思】

对于高一的学生,作文要求的重点仍在记叙文。从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基本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切合题意、通顺完整的一篇文章。但文体不清的情况比较明显,特别是面对一些亦较易于议论的话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把文章写成了“四不像”。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初三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再加上不能细致的进行描写和较复杂的记叙,于是写一件事,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但字数未达标,于是就用议论抒情来凑数;也可能是学生们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概念,反正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就算哪。

针对学生们刚写完的“欣赏”这一话题,我设计了这一作文讲评方案。“欣赏”此话题,是属于既宜记叙又宜议论的话题,却致使不少学生写成了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既不是记叙又不是议论的“两不像”。

所以,在设计中,我通过学生成败作文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辨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修改,调整叙议的比例,使记叙文成为真正的记叙文。

课后,我再思考,我认为学生叙议不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擅长描写,使记叙变得苍白而空洞,只好用议论来充数,所以,要想彻底改变叙议参半的记叙文的尴尬局面,还得加强对学生作文描写部分的指导和训练。

作文八:《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1600字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寓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3、寓情于理。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2、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

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然而,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作文九:《导学案—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2200字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授课班级:七(1)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5.12.31

【学习目标】

1、 认识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2、 了解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方式以及所起的作用。 3、 学习在记叙文写作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并分析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2、 学会在作文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是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但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究其原因,在于不清楚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不理解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同学们将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并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并学习怎样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议论和抒情。

【学习提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记叙文中议论的形式有①先叙后议②先议后叙③夹叙夹议。

2、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人叙事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导学流程暨内容】

一、课前预习 1、找出下列两段话中的议论,再说说它运用的形式和作用。

 片段1.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睡觉之前,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籽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你知道为了让你头脑清醒些,去去火,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我到现在才终于明白了,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

 片段2.回家的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偶然间,迎面走来一位伯伯。只见他手里抱着一盆火鹤,脸上漾着微笑。火鹤的花朵配上墨绿色的大叶子。让人觉得它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而此时伯伯的脸上的笑意已经清楚明白地把他的心情告诉了每一个人。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他小心地搬着花向前走,还不时停下来弄弄叶子,那股小心呵护的劲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那盆火鹤,再看那位伯伯,我发现原来生活就像这火鹤一样美丽。我继续向家走着,心中的甜蜜久久不散。

2、下面两段话中的议论都不够准确恰当,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

 段落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她终于走到了我眼前,一脸欣喜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① 毛病:                  。

② 修改:                                                                     。

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睡,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① 毛病:                  。

② 修改:                                                                    。

 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议论需注意: ①、                               。   ②、                               。

3、 体会并分析下面两段抒情的作用。  片段1.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点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 片段2.一位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在文章结尾,小作者妙用抒情点染: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路过枝头那棵老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

二、交流讨论

三、展示纠错

四、检测与反馈

1、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

2、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和抒情要注意些什么?

3、写一写:在文段后补充抒情议论句,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

作文十:《作文“升格”指导——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2700字

流星的陨落,触动了我的心灵

妈妈说,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当你成功时,星星会变得很亮很亮,当你失败时,星星会很黯淡,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亮光,“那我也有吗?“当然有咯,每个人都有!”妈妈还说,只要看到天上

的星星落了,有一个人就会永远地睡过去。我总喜欢在妈的怀里,      和妈妈一起猜着哪一颗星星是属于我的,哪一颗是属于妈妈。

小时候,从来没看到过流星,只听别人说流星很美很美。终于,在一个夏天,不经意间的抬头仰望,圆了心中一个小小的梦——看看流星。流星真的很美。第二天的早晨,妹妹和我正在打闹,舅妈在妹妹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话,妹妹的笑容突然在脸上凝固,手停在半空中,大哭起来——妹妹的阿姨去世了。猛然想起昨晚看到的流星,想起儿时妈妈的话:天上的星星落了,拥有这颗星星的人会永远地睡过去。几十年的生命居然就在流星划过的一瞬消逝了,就好像昙花一现。

流星的陨落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明白流星并不美,因为它意味着死亡。

今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的炎热,我想朋友的夏天可能寒冷无比吧!朋友的奶奶去世了,这是她们一家人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朋友以为,奶奶会一直陪伴她到大学毕业,她的奶奶终究还是丢下她走了。朋友还是个孩子,留不住爱的孩子,犹豫不决却总是失去的孩子,忘记了微笑,倔强却忍不住泪水的孩子。

我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从不提起爷爷、奶奶,我怕她伤心、

难过。我曾经天真的以为,死离我很遥远,好像我和我的亲人朋友们从来不会经历一样,我错了。直到经历了朋友奶奶的死,妹妹阿姨的死,我才明白:生命只是弹指一瞬间。我想,朋友奶奶去世的前一天,一定有流星是过,虽然我不曾看见。

岁月如水草般疯长,然而太阳升起月亮落下,算不清谁又磋砣了谁几分之几的青春年华。今天的夜空依旧很美,偶尔从天空划落一两颗流星,我不知道谁又在这美丽中走了。我明白,朋友一定很痛苦,因为她没有办法忘记却要微笑着面对。

今夜,又有流星落下了,再次触动了我的心灵。

书触动了我的心灵

流星划破夜空,会触动文人的心灵;瀑布飞流直下,会触动诗人的心灵;鸟儿缓缓低唱,会触动才子的心灵……而书,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其实,你要问我喜欢什么,我会认真而坚定的告诉你:书。在书上,我学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诗了。

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它带给我的,是一片海浪的歌谣;我漫步在诗的公园里,它给我送上的,是一阵醉人的芳香;经常嗅着阵阵油墨的清香,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读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后,我觉得春雨好象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我仿佛看到了春雨伴随着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温润的处处春花,朵朵

沉甸甸的花,开遍了美丽的锦官城。

读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后,我仿佛看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在春天里到处鸟语花香。走近故人的小园附近,看到整个园子的春天气息已经关不住了,那生气勃勃的气息令人感觉十分清爽。在诗人转头回家的一瞬间,突然发现一枝艳丽的红杏偷偷地把头从墙里探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红红的,感受到园子里万紫千红的春*。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门前看日落,看者太阳一点点地爬下山。我突然想到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受着岁月一点一点地流逝,我想伸出手捉住它,可不等我伸出双手,它早已悄然流逝。啊!是日落让我懂得了惜时,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看到了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更让我看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无比神勇,竟然将箭射进了石头了。 几年下来,我读了越来越多的诗,真是数不胜数。 我对古诗越来越感兴趣了。我喜欢诗,它带我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我敬重诗,它将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带给了我;我欣赏诗,它把我们的心灵装扮得更美丽。

诗,是我的伙伴,将伴随我一生,有人经常把诗、书结合,要不怎么会有“腹有诗书起自华”这句诗呢,我愿与诗书同行!

天空,触动我的心灵

蓝蓝的它,可爱的它,宽广的它,深切的它,忧伤的它,它是谁呢?是——天空。

想到那次,天空流下了珍珠般的泪珠;想到那回,天空展开了晨光的灿烂;想到那天,天空幸福地冲我笑! 还记得,姐姐说过:“天空像人的心灵一样,你给它微笑,它送你温暖!”从那一刻,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它!真的是这样,当我痛苦时……我跑步,使泪水化作汗水,而天空一动不动地看着,生怕我会做出可怕地事情;当我疯狂地跑着,一次又一次地跌倒,这时,它流下了眼泪!我躺下了,对上天空那双妖媚的大眼睛,仿佛在担心我,心疼我! 这时,它触动我的心灵,疼痛、开心交织在一起,千丝万缕地缠绕着!

站起来,仰着头,冲它笑,它回给我温暖的笑容,我静静地走着,天空,它惊讶地望着我,刚刚那个疯狂的女孩居然在一瞬间安静了…… 我轻轻地闭着眼,祈祷:天空,你是我的支撑,有你,我心中弹起了钢琴,那其中的一条弦总是不停地跳跃!希望你能听到,我一直认为你和我是有心灵感应的……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心很疼,有种说不出的痛!这一刻,它下起了大雨! 天空,我感谢你,你陪我一起哭,一起笑,给我最美的拥抱!用大雨来遮挡我的泪水,让我微笑着并留下了深深的泪水……

你,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心中的波浪不停地泛滥!深深切切的。

天空,你是我的祝福,我的开心,我的悲伤,我的泪水,我的肩

膀!有你,我坚强了,我从此明白了一切…… 天空姐姐,请允许我这样唤你,我只想对姐姐说:“你,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了温暖、快乐以至于伤心!”

那瞬间触动了我的心灵

爱无言,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题记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

曾经认为,父亲是一个感情迟钝的人。

小时候放风筝,陪我的是母亲,见风筝的是我的父亲。

学习骑自行车,扶我起来的是母亲,站在一旁喊我爬起来的是父亲。

小时候闯了祸,打我的是父亲,为我上药的是母亲。

举办生日派对,陪我吹蜡烛的是母亲,替我吹气球的是我父亲。     缝补伤口时,攥着我告诉我一会就好别害怕的是母亲,被我紧紧攥着且一声不吭的是父亲。

莫非„„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还是„„。

我开始用心去寻找答案。

每次当我生病呕吐时,那一床又一床的被子总是在我眼前飘来飘去,我坐在床上,母亲给我端药喝,父亲却在卫生间帮我收拾。瞬间,心灵触动。

每次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我的写字台上都会摆好削好的铅笔,事后,才知道是父亲做的。瞬间,心灵的触动。

每次上网当我因跳闸而气愤时,电脑屏幕总是会刷新一亮我知道那是父亲做的。瞬间,心灵触动。

„„猛的,我察觉到:不是父亲“迟钝”而是我愚笨。我的心灵乃在一瞬间被深深地触动了。

光无声,照亮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

父爱,无言,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