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 自带光源的梁光正

自带光源的梁光正

时间:2021-04-08 09:43:14 来源:学生联盟网

  梁鸿笔下的梁光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挨过斗,挨过饿,受过骗,守着瘫痪在床的老婆长达八年,为了儿子能有个好点的职业不惜屈尊四处求人。为了不让女儿承受烫伤情人儿子的巨大精神压力,他一把把责任揽了过来,多年守口如瓶……
  他四处感恩,哪怕只有一面之交,哪怕只是亲戚的亲戚的远方亲戚,哪怕远在外省深山的旮旮旯旯……
  但他同时也有村里人最为“不耻”的一面。他在女人面前有种天生的魅力,在老婆还躺在床上时,与给老婆治病的赤脚医生梅菊好上了,与受不了丈夫暴力逃了出来的蛮子好上了,与“憨女人”——巧艳的妈好上了。他的生活中似乎从来不缺女人,也因此被左邻右舍戳断了脊梁骨,甚至还因此而亲身饱尝了蛮子丈夫那身挺不错的拳脚功夫。尽管如此,他不管不顾,俨然一位责任感爆棚的继父,坚持与一个个情人暗通款曲,坚持尽己之力帮助她们抚养小孩。甚至在身患绝症、已七十高龄的情况下,执意承包百亩田地种油菜,只为拖着蛮子那染上赌瘾的儿子小峰一起下地干活,好让他在劳动中接受“改造”。
  他是好人有好报的应验者。他生前的那些付出没有白费,在死后似乎得到了回报。那些被他费尽周折寻来的亲戚,一个个围在他的灵柩旁边默哀。那些被他抚养或接济过的小孩,悉数跪拜在他的灵柩前。虽然他没能等到油菜收割的那一天,虽然蛮子的儿子小峰并没有遵照他的遗愿远离赌场,虽然四个儿女对他的所作所为始终不曾理解……但是,梁光正——这位来自豫南平原的农民,还是以他自己的独有方式,昂首地走完了他那曲折的一生。
  他从来不太安于现状,一生都在不停地折腾:年轻时为了过上好日子干了许多投机倒把的营生,比如卖药材等;他不畏权贵,得罪民兵连长后被斗了好多年,但并不后悔;他幻想过凭借双手种田致富,结果亏得没有回家的路费;他在那个极为封闭的时代敢于走南闯北地打工,却被人坑得差点蹲了班房;等到儿女都交待后,他依旧折腾不止,居然寻找到一个个在儿女们看来匪夷所思的新目标……当然,他的诸多努力换来的结果无一例外只有一个,那就是除了挫折便是更大的挫折。
  无所谓伟大,也无所谓渺小,梁光正始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从来都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梁光正喜欢穿上那件能够最大限度象征他的身份和性格的白衬杉,精神矍铄,光彩照人。另一方面,像抠鼻子和随地乱吐痰这些生活陋习又始终如影随形,成了他生活的标配。
  作为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尽管困难重重,梁光正的想法总是很简单很单一。先前指望豆角收成好日后能挣上2000块,这样就可以让蛮子的老公同意离婚,渡蛮子于苦海,当然自己也可以与蛮子以正当名份公开在一起。后来又希望种油菜赚上5000块,这样就可以让蛮子那残疾的儿子小峰衣食无忧,从此独立生存。他的这些想法显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其说是天真不如说是幼稚,但所有想法里无一例外又透着浓浓的善意。
  他之所以不停地只给自己制订小目标,是因为这些想法也是他自己付出最大努力可能触摸得到的“天花板”,所以他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谓鸿鹄之志。或者说,这些想法都很“经济实用”。确实,对于一个出门便两眼一抹黑,硬着头皮走南闯北却碰得满鼻子灰的农民而言,紧紧盯住眼前的一两个跳起脚来可能够得着的小目标,可能比那些所谓的高瞻远瞩更具有现实意义。
  梁光正早就适应了挫折化生存,挫折就是家常便饭,同时也是激励梁光正一次次爬起来的另一种动力。梁光正其实并没有胜人一筹,他之所以能够坦然接受自己遇到的一次次挫折,只是因为站在他所处的位置,除了接受挫折别无选择,这也是他的无奈。笔者老家农村就流传着这么句俗话,“人心高更心高”,简单点说就是人的欲望是随着个人所处位置的提高而不断升级换代。如果说一次次挫折可能会摧毁梁光正的初衷,那么一次次追求则会重新点燃他的希望。某种意义上,他对女人的本能式爱好,也是他执着进取的精神动力之一,尽管这种精神动力常常会遭到左邻右舍大义凛然般地公开挞伐。
  梁鸿笔下的梁光正,最超乎想象之处大抵在于,作为一位农民,他没有传统文学作品中惯于塑造的那种纯朴得掉渣的标准画像,他有些精明,但又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满脑子的小农意识。
  梁光正的思维逻辑,代表了天底下无数普通农民的逻辑。梁光正的第一身份是农民,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他的象征与隐喻指向了中国社会底层的那个庞大群体——农民。千百万年来,中国农民始终默默无闻,他们倾尽所有努力,常常只能得到最卑微的回报。他们只有少得可怜的社会资源,但他们就像是那位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没有什么挫折可以将他们击倒。梁光正当然是平凡的,但同时也是坚强的。梁光正身上始终有一束光,虽然不太耀眼,但哪怕在生命尽头,他也宁可继续燃烧,而不愿苟且偷安。
  梁鸿说,本书笔下的梁光正是以父亲为原型,但又不局限于父亲这一个特例。此前没有读过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所以少了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維。但另一方面,作为曾在农村生活了多年的笔者,梁光正这一形象还是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幻想起老家乡村的那一幕幕,那一位位乡邻。同每一个社会人一样,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乡村的农民,既有朴实的一面,同时也有落后的一面;既有纯洁的一面,也有陋习多多的一面。他们同样是一个个思维复杂的生命体。读懂了梁光正,就读懂了农民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的逻辑。
  最后想就本书的写作方法谈点个人看法。在书写梁光正这一人物时,梁鸿选择了一种平实的笔调,既作为儿女,同时又像是一位冷静的第三方旁观者,以极为平静的情绪和眼光审视着梁光正的一言一行。与一般小说通过追求情节的精巧设计以增加吸引力不同,梁鸿没有专注于故事的铺陈与曲折,而是以大量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就此进入梁光正的内心世界。这样写作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抵达人物心灵深处,但同时也可能暴露另一个缺陷,那就是故事张力略显不足。
  或者说,缺乏曲折的情节,特别是高潮的精妙设计,对于一部小说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毕竟小说本来就是以故事情节致胜,否则就只能归于随笔,或者说是小说化的非虚构写作。从这一角度讲,读者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梁光正身上的一束光,还有隐藏在这束光背后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