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英语教案 > 《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6000字:关爱老年人心理

《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6000字:关爱老年人心理

时间:2019-11-02 09:25:5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6000字

多方合力,从细微处入手,构建关爱老人心理的立体网络

申群喜   范光丽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中山市老龄办)

第六次人口普查现实,我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达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精神文化追求也在发生变化,老龄事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老年人的关爱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养老生活质量,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关爱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合作,构建多元的立体服务网络,要从点滴小事坐骑,从细微处入手,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涓涓细流将汇集成爱的河流,滋润老年人的心田。

一、独居、空巢老人应成为社会关爱的重点对象

老龄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空巢、独居现象的日益增多。根据我们2010年9月对广东省1265位老人的问卷调查,独居老人占10.23%,只与配偶同住的占51.88%,即广东空巢老人达62.11%。

随着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不仅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给老年人自身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大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质量的下降。在这些空巢老人中,尤其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以及高龄丧偶老人,又是最易被疏漏的,孤寡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孤独感充满了他们的暮年。对孤寡老人而言,依靠社会化养老,老年公寓是最为理想的去处。但现实的困难是,一方面老人有社会化养老的需求,一方面是老人的经济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其所需费用。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则主要表现为:尽管当今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是自愿单独居住,但调查显示也有11.04% 的是因为“房子小”而不能与子孙同住;空巢老人较多存在孤独寂寞感,他们当中较多的人会把烦心事闷在心里;空巢老人较多存在焦虑感,最主要的就是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其次是担心生活保障问题。他们对社区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需求多样,但实际参与社区活动率不太高,与社会存在较强的隔离感。而现实中,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后周围无人知晓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独居、空巢老人的关爱,应成为社会各方面关爱老人的重点。

二、社区是老年人的精神归依

当今,我国社会管理方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其中包括退休老人管理体制机制的转型和服务模式的转型,退休老人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老人们原来的人生的重心在工作单位,其人生价值也主要通过在单位的岗位工作得以体现,退休后,他们的生活中心无疑将转移到社区中来。退休老人与原工作单位的关系日渐疏离,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将是社区,社区在退休老人管理和为老服务方面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退休老人管理的社区化,必然增加退休老人精神情感上对社区依赖感,如何使其有效地融入社区生活,重构其精神情感家园,是社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而那些没有工作单位的老年“社会人”,其精神根基更扎根在其长期生活的社区,社区更是其天然的精神归依。因而,社区老年工作开展的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

三、多方参与,形成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立体网络

1.仍要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中的关键作用。尽管当今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日益加重,且很多年轻人因工作等原因难以居住在老人身边,但子女对父母的物质赡养和精神关怀对于老年人来说仍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孝顺的晚辈与和睦的家庭是老人精神上的重要慰藉。调查显示,总体上96.38%的子女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尽自己赡养老人的义务,表示应有的孝心;96.9%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的“孝顺”状况持肯定态度;95.8%的广东老人对子女给予精神慰藉感到满意和“过得去”;“家庭和睦”、“晚辈孝顺”在老人对生活满意的原因中位居一、二位。这些充分说明子孙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否满意、心理是否愉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子孙们的孝心。在子女忙于工作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哪怕经常打打电话,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是其精神愉悦的一个重要源泉。

2.只有社会多方面参与,才能形成关爱老人的社会合力。社区是老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区工作人员对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多数社区并没有建立起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而是由社区居委会兼顾,一些社区虽然成立了老年服务中心,但实际上还是多增加一块牌子而已。由于社区的资源十分有限,人、才、物普遍短缺,捉襟见肘,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关爱还难以达到社会的预期。因此,加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落到实处的基础工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是连结社会各方面关爱老年人群的纽带。在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社区养老功能不足的情况下,关爱老年人,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一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他们已日渐成为关爱老年人的重要社会力量;二要发挥老年人组织的作用。他们当中的低龄老人、有专业技能的老人、热心的老人,一些有较强的帮助他人的意愿,他们自发形成的一些老年人组织,由于年龄相近,心理相通,在关爱老人方面,可以收到其他人难以起到的效果;三是仍要适当发挥单位工会、人事部门的作用。尽管随着体制改革和认识制度改革的深入,单位对老年人的关爱日渐减弱,这也是必定的趋势,但单位工会、人事部门在关爱老年人方面不能完全退出,节假日的慰问,开个座谈会,对一些老人上门探望探望,组织一些活动,一些重大事项征求一下老年人的意见,等等,都会使老年人感到欣慰;四是发挥各类媒体在关爱老年人中的作用。各种媒体举办有关老年人专题节目,就某一有关老年人的话题展开讨论,对某一有关老年人事件进行深度报道,等等,都会传播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引起老年人的关注。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相互拾遗补缺,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才能形成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立体网络。

四、大力发展社区老人社会组织,创新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组织形式

随着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老人正日益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但人们对自身归属问题的变革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回归家庭、社区后,有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失落感较强,价值感缺失。实际上,老人们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对社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调查显示,八成多的老人(82.6%)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 社区为老年人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室)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他们内心渴望能尽量融入社区,因而对社区的文化娱乐设施、活动项目、社区为老服务的内容有着更多的期望,他们也希望能继续有所作为,以免被社会边缘化,但客观上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比率并不高,表现出较强的矛盾性。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今还非常缺乏促进其融入社区的媒介和让他们发挥余热的平台。而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担当起这一使命。调查表明,在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里,老年人是其组成主体,往往是基于老人的兴趣爱好,在平时娱乐、交往过程逐渐组建起来的,他们或一起娱乐健身,或热心公益事业,自发组织在社区进行治安巡逻、禁毒禁赌、调节邻里矛盾纠纷、关心下一代,或组成老年志愿者队伍,帮助需要的老人,等等,从自发组织、自娱自乐,逐渐带动、凝聚社区其他老人,形成一定规模,经常性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即可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增强老人的社会归属感,实现老有所乐;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多数就是在老年人自发组织开展强身健体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其最受欢迎和最具人气的就是开展健身活动,对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功

不可没;也可充分发挥一些有技能、有专长的老人的作用,实现老有所为,在社区组织活动中重新体现其人生价值,增强其成就感;还可充分发挥老人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丰富充实其内在精神生活,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其自尊自豪感。

五、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排忧解困是化解其心理郁结的最好钥匙

社会转型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老人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在岗时单位条件的差别,也受到退休后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老人们养老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各种各样的。有困难的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诉求更加复杂,更期望能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一方面,社会需要建立正常的机制,确保老人中的困难群体的利益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更多在精神层面关注他们,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应多开展不定期探访慰问活动,使其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而作为老龄事业职能部门,则要进一步强化精细化、亲情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精神,根据老年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人员所遇到的不同困难,如收入低经济生活困难的,身体健康较差、日常生活照料有困难的,婚姻生活不顺的,单身独居或空巢的,子女就业困难的,心理孤独、精神失落的,等等,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式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实现老年群体之间的和谐,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是对老年人最好的心理慰藉,是化解其心理郁结的最好钥匙。

六、拓展健康服务领域,引领老人树立良好的身心健康理念

随着老年人口“双高期”的到来,不仅使老人的身体方面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还带来了因空巢、丧偶、生活不便等引起的诸如空虚失落、悲观抑郁、孤独寂寞等心理疾病。老人由于身体退化,患有慢性疾病,是普遍的现象;老年人来所担心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他们担忧更多的是由此引起的生活不便、无人照料、拖累家人等困难。调查显示,担心生病,成为他们最重的精神心理负担,有56.1%的老人最担忧自己生病,超过一半(51.97%)的老人认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健康欠佳”,在影响他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各因素中居第一位。对此,我们必须适应当今老人对健康长寿追求的需要,拓展健康服务领域,将工作前移,引领老人树立良好的身心健康理念。

一是要多途径多方式对老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在宣教方式上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及心理特点实行个性化的宣教,并组织有

关医生、专家对患有不同类型疾病的人员进行个别讲解辅导。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在老人中普及健康知识,培养科学的健康意识,要多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多发行疾病知识宣传小册子,多出版有关老年健康的杂志、报纸,也要培训老人利用网络了解学习健康基本知识的网络技能。二是要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上当受骗。部分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致使其对医疗保健的心理需求格外急迫,加上他们当中一些人缺乏相关知识,信息不对称,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走入误区。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三是要大力开展适合老人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其所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社区老人强身健体文娱锻炼活动,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的功能,丰富充实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从细微处下功夫——广东中山市关爱老人心理的几点具体做法 广东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也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其老龄事业总体较为发达,近几年来,该市以建设幸福和美中山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养老模式,在关爱老年人心理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为独居老人安装 “颐老一键通” 、“慈善爱心铃”,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老年人怕生病,怕意外,独居老人更怕。中山市首先在小榄镇与一医院合作,开设老人“颐老一键通”紧急呼救系统,设立“善良健康通”呼援服务中心,“颐老一键通”呼援器装在床头柜上,遥控器可挂在脖子上,只要按下红色按钮,就能跟呼援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话。“颐老一键通”除了用于救急,平常还可对老人进行健康访谈,或跟老人聊天,让老人不再寂寞。该系统试运行后社会反响很好。中山市将首先为全市2000位独居老人安装“颐老一键通”,然后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安装,再推广到其他老人,并进一步拓宽其服务功能,完善该服务系统。

2.以报为媒,为孤寡独居老人等订报送报,探问老人健康状况。独居老人、孤残老人、“三无”老人、低保老人等,由于没有子女等亲人生活在身边,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其生活起居、身体健康状况、精神情绪状态等,外人难以知晓,有时发生意外也难以被人发现,为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了解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中山市民政部门为这些老人免费订购《中山商报》,通过送报人员每天敲开这些老人的家门,探望一下老人的身体状况,给他们送去一声问候,一份关怀,让老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外人,聊上几句,老人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温暖。

3.大力扶持社区老年人组织,让老人们在自我娱乐、社会服务中提升老年生活的价值感。中山的生活环境舒适宽松,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十分充裕,街头巷尾、公园、空地、

广场、活动中心等随处都可见到老年人载歌起舞、锻炼身体、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景,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充分展现了中山和美的生活景象。老年人活动的丰富多彩,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与中山市社区老年人组织的发达是密不可分的。社区老年人社会组织具有草根性、松散性、自发性的鲜明特点。中山市民政部门对其采取放开手脚积极培育扶持其发展的措施,出发挥它们的自娱自乐功能外,还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群众、推进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并培育出一批管理较为规范、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品牌社区老人组织,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用,也使一大批老人以这些社区老人组织为平台和媒介,展现自己的才华,服务他人和社会,进而提升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感。

4. 社区与高校长期合作建立定人定点探访关爱老人的长效机制。几年来,中山高校青年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区、颐老院、社会养老机构等长期开展合作,为避免一旦到有关节日(如重阳节等)颐老院、养老机构就活动不断、热闹非凡、慰问扎堆,而平时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的现象,建立多种关爱老人的常态机制。一是对社区需要关心照顾的老人,组织“一组对一队”的对接服务机制,由学校某系组建一队青年志愿者长期轮流探访、联系社区一组老人,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一人对一组”的方式,高校选取某一组志愿者长期对口帮扶某一位有特殊困难的孤寡老人;三是由高校某一组志愿者定期到某一养老机构开展关爱老人活动。通过这些对接方式,使部分老人得到了经常的关爱。

作者简介:

申群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发展理论、人口老龄化研究。 范光丽,中山市老龄办主任。

联系地址: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学院路1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申群喜 邮编:528402        电话:13631192766    E-mail: shenqunxi@sina.

作文二:《关爱老年人的走访记录[1]》400字

关爱老年人的走访记录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老年人无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调查目的

解决老龄问题,从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医疗养老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

翠屏区电业小区

三、调查方式:问答方式

1、问:您对现在的住房问题满意吗?选择什么方式养老

答:基本满意,老年人大多数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采取家庭养老。

2、问:您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生活有人照料”“经济上有人帮”和“看病就医方便”

3、问:您对社区的娱乐生活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还是需要增加“服务社区”多一些健康的文化娱乐。

调查时间:2010年9月28日——2010年9月30日

调查结果:养老问题是主要包括:养老斯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小区的老年人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退休金,及时调整退休金额,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

作文三:《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关爱》2600字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关爱

发稿时间:2012-10-23 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