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综述|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12700字 什么是课程综述

《综述|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12700字 什么是课程综述

时间:2019-10-23 09:27:0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综述 |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12700字

2016年4月17-19日,全国第二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在古城荆州圆满举行。就会议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本刊特约编委广东省中山市教研室的张华老师做了深度挖掘。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管窥第二届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

张华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同样,作文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任何作文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主张都必然要回归和体现到课堂上,否则,其思想、理论或主张,终会因“课堂实践”的缺席而变得空洞无力。因此,作文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作文课”。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作文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作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可见,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作文课”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呢?这又是“作文课”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牵涉面广,带动性强,价值性大,值得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学实践者深入探讨和思考。2016年4月17—19日,新作文杂志社携手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举办了全国第二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大会以“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作为主题,这一做法足见办会方目光之锐利与识见之深邃。本次研讨会的会议流程,沿袭了第一届的基本框架,依然以“新思想、新探索、新课堂”的“三新”理念为旗号,同时加大了教学课例的展示,给予了自由论坛更大的空间,给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实践观摩和反思提升的专业发展 平台。

本文围绕“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这一宏观主题,结合研讨会上的相关报告与课例,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思考。 一、好的作文课:源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苏格拉底说:“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思想。”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作文课。就教学现象而言,好的作文课,只是一种课堂的结果表现;就教学内涵而言,好的作文课则源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理念的特点是隐蔽性,不容易被察觉,也不容易改变,它在深层次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因此,只有理念正确了,才可能诞生出好的作文课。

就像丰富多彩的文学流派一样,在中外的写作史上,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写作理论流派。无疑,这些丰富多彩的写作理论流派,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构筑了一个充实的理论资源库。但“作文”与“写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作文教学”与“作文”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应当是基于“作文”和“教学”两个方面而生成的。那么,怎样的作文教学理念才算是正确的呢?客观地讲,这依然是一个没有统一认识的问题,而且可以预料,这个问题的争论与研讨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在本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笔者透过现象,廓清迷雾,剔除杂质,亦能窥探到一些自己认可的作文教学理念。

比如在荆州教科院王佑军老师的“敲开作文教学的果壳”的报告中,如果嗅觉足够敏锐,我们就能嗅到一股现实语境掩盖下的传统味道,无论是《文心雕龙》的引用,还是《红楼梦》的化读,其实都昭示出一些作文教学的基本主张。在著名作家刘醒龙的“文学漫谈”报告中,他一再强调的“开始写”的观念,其实,也不是什么奇谈怪论。那么这里面隐藏着怎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呢?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守正”。作文教学是有章可循的,是有法可依的,这个“章”,这个“法”,历经上千年的实践检验,并没有过时衰老的迹象,相反,它们在作文教学中,依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又比如在“作文教学与评价”的报告中,通过对当下语境的审视与解读,顾之川老师为作文教学勾勒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当前我们的语文教育迎来了新机遇,无论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还是学科发展背景,都凸显了读写方式的深刻变化,学习母语尤其是学好写作,成了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在黄厚江老师的“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实现路径”报告中,我们也能听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策略。那么这些声音里面蕴含着怎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呢?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离不开时代,作文教学也逃脱不了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面对新的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作文教学当然有其变革的需要和压力。如果没有创新的驱动,作文教学也必然难以有新的突破。

但也有一些课例,观摩教师们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冲击力,学生的作文能力似乎也没有真正呈现出来,教师的精心设计并没有换来学生的精彩绽放。那么,这里面又能带给我们怎样深刻的作文教学启示呢?或许我们也可以树立一面“致用”旗帜,让这个理念进入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成为推动作文教学课堂改革的号令。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诟病百出,不正是因为作文教学在“致用”上失去了基本的底线吗?

当然,上述的作文教学理念未必就是正确的,又或者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还有差别,探索的空间依然很大,追寻的道路也依然漫长。但是不管怎样,作文教学理念在决定着我们的作文课堂,则是我们的基本共识。好的作文课首要的,不是执着于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而是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蒋红森老师介绍顾之川老师

二、好的作文课:基于教师丰厚的写作经验资源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语文教师应当是优秀的表达者。”王老师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身写作的要求。其实,上好一堂作文课,有自身写作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教得更透彻,讲得更深入,指导得也更具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一堂好的作文课,离不开教师“写作经验”支撑。

事实上,有写作经验的教师,其作文教学资源会更丰富,其作文课也会更鲜活、更有趣。第一届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上了一节“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课,本届研讨会上,余映潮老师上了一节“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的作文课。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风格各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课堂教学的背后,都折射出他们丰富而独特的写作经验。为什么他们能拥有独特的写作经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就是文章等身的勤奋写作者。教和学是统一的,在作文课上,教师的写作经验,尤其具有独特的教学资源价值,好的作文课,应当灌注了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黄厚江老师研讨会上也指出,作文课要“选你教得了的‘点’”,这个“点”,应该是“你自己有写作体验的点”。

研讨会上,我们有幸聆听到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醒龙做的报告“文学漫谈”。报告开始不久,刘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判许多语文教师“怕写作”“不写作”,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刘先生深刻指出:“作文教学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写作。教作文,如果不写,教学内容只是捡来的东西。”严峻的事实一再表明,许多教师的作文课堂之所以干瘪无趣,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作文教学内容缺乏自身经验的温度,缺乏理论知识与鲜活实践的交融与碰撞,这样“空谈”的课堂,必然因“写作经验”的严重匮乏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教学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关于这一点,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教师下水》一文中也说过,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能“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孟子·尽心下》有一句名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告诉我们:教作文,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明白人。在《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一文的最后,王栋生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教师缺乏写作的经验,就不大可能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不大可能对学生的写作做有效指导。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写作示范,教师在写作上比学生高明一些,学生就有了可以提高的‘台阶’;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的经验和教训就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概言之,拥有自身的写作经验,是教师上好一堂作文课的独特资源优势。

作家刘醒龙

三、好的作文课:教学聚焦会更有力量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系统的课程内容,必须通过分类分层,具体落实到不同的学段和课时中,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作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因此,作文教学内容必须“分解”成“块状”知识,才能进入课堂,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有效选择和裁剪教学内容,提高作文课的教学聚焦度。事实上,大而全的作文课,一定不是好的作文课;而好的作文课,也一定是目标集中的聚焦型课堂。借用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教学一定要聚焦,聚焦要聚得准、聚得稳、聚得狠,没有聚焦就没有力量。”

如何有效实现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加强有质量的选点训练”。在我看来,“选点”实质上就是选择聚焦点,“选点训练”就是进行聚焦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缺乏有效聚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缺乏针对性,因此,虽然费力耗时,但因为目标不清,聚焦不足,课堂教学目标最后都落空了。

194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指示,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如果把教学也视为作战行动,那么“集中优势兵力”同样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学切入点要准、要细、要精,可行性要强。泛化的笼统教学,是作文课走向“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研讨会上,金戈老师在“新探索”方面做了个表率,针对思考力着力设计,但是在童话续写的“点”上显得不够聚焦。广东省教研员冯善亮在评课时也一针见血指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太满,太多,不现实。”

聚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单位教学时间内,教学目标有一个基本的存在容量,目标太多,必然会容量太大,教学就难以聚焦,教学的力度和准确度就会下降,最终教学效果就会减低。在余映潮老师的课例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是如何做到高度聚焦的。这节课的训练目标是“实践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记叙文写作方法”,余老师精选的范文无一例外都聚焦到这一目标之下,每篇范文的“写法借鉴”,也都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提炼的,整节课方向准、用料足、用力狠,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训练目标”的高匹配度。而这一切,与授课者强烈的教学聚焦意识是分不开的。

作文教学是一个大世界,大至思想、语言、结构,小至遣词、造句、构段,无不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所在,但是好的作文课,不应该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课”,应对的基本策略就是“聚焦”。正如李华平教授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聚焦度”》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在一个时间段(教学单元、课文、一节课、一个教学环节)内,聚焦度越高,教学目标越集中,教学重点越突出,教学开掘越深入,教学层次越丰富,最后获得的教学效果越好、效益越高。”

— 余映潮老师四、好的作文课:高度关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我们知道,写作既是语言的艺术,其实也是思维的艺术,没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朱伯石主编的《现代写作学》中指出:“从客观事物到一篇文章,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就是作者头脑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时的思维活动。”覃可霖在专著《写作思维学》中甚至认为:“人们习惯地认为主题是文字的‘统帅’‘灵魂’,实际上,对写作行为起着‘统帅’‘灵魂’作用的恰恰是‘思维’。”总而言之,写作与思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表达不是一个纯形式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思维生成的内容问题。正因为如此,写作教学应当高度重视“思维”问题,一堂好的作文课,或者是显性或者是隐性,都必须关注到思维层面的问题。在“三新”作文研讨会上,人教社资深编审顾之川先生在“写作教学与评价”的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了“思维能力”在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倡导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援引著名学者资中筠的话说“不要上缴独立思考的权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可见,无论是哪一种文体的教学,抑或字词句等构件的教学,好的作文课,都应当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运行问题,应当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作文教学只有触及到了“思维层面”的问题,作文的深度教学才有落地的可能。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执教的“思辨作文”一课,本质上就是写作思维指导课,教学聚焦到思维中的“思辨”问题,将逻辑学上的基本原理,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借助逻辑法则,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全面性,也因此,这节课可以视为作文教学关于“思维内容”的一种显性表达。

我们经常说,要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其实给予时间是容易的,真正困难之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深入而有效地思考。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好的作文课也总是迎难而上的,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甚至是逼迫学生参与思考。在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的教学课例中,谭老师要求学生“不准说‘非常好吃、好好吃’”这样的感受性表达,催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强迫学生打开视野,让学生寻找更精致的语言来细化思维成果。在谭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看到,学生纷纷将起初笼统的思维内容转化为一串串闪烁着思维灵性的优美句群。这节课虽然不以“思维训练”为目标,但亦可视为作文教学中关于“思维内容”的一种隐性表达。

对话

五、好的作文课:凸显作文过程的指导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诸多教法中,以“过程法”影响最大。过程法的首创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华莱士·道格拉斯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教师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笔者以为,这种过程法教学理念,对于汉语写作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价值。作文过程指导是相对于“作文结果指导”而言的,以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为重点,强调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黄厚江老师谈到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时,提出的第一个价值追求就是“完善和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黄老师指出,当前的作文课,存在的严重弊病之一就是“过程的缺失”,“只有作文,没有教学”,并以“十月怀胎”的生动类比告诫我们老师,作文教学要关注作文的“全过程”。

什么是作文的“全过程”呢?对此,倪文锦教授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里指出:“学生的写作过程,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句子、语段组织能力、知识质量、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它还涉及从构思、起草、修改、定稿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写作过程。”对于具体的一节课而言,教师应当侧重关注其中某个因素或环节。南京孙刚老师在“灵感的捕捉”一课中,就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出真实问题,感受到真实的变化。“你好好想一想”“你是怎么想到的”诸如此类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用语,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作文教学突出过程指导,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落实好“梯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渐进性过程,让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价值。在谭蜀娥老师的课例中,她设置了“把味道写细”“把故事写活”“把情感写真”三个作文学习梯度,从感觉出发,过渡到叙述性活动,最后深入到情感层面,由浅入深,从低到高,逐步带领学生做好一个“文艺的吃货”。这种教学设计,实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可谓精妙至极。

之所以有许多“坏的”作文课,原因往往就在于教学过程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流于形式或疏于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活动,教师的“教”未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换言之,学生作文的过程,未能得到教师应有的观照和指点。好的作文课,注重学生学习的“在场性”,也注重教师教学的“在场性”,教学过程能够具体化为教学上的作文指导过程。

六、好的作文课:观照学生的经验世界我们知道,“经验”是杜威教育思想中最关键、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在他提出的“新三中心论”中,除“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外,还有一个就是“经验中心”,他甚至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他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教育是“日常经验内在的各种可能性被理智地指导的发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天然的密切关系,好的作文课,应当积极观照学生的经验世界,事实上,学生的经验,恰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南京市教研员袁源老师讲到的一个作文活动课例“一元钱的故事”,就是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市井生活中去,采访普通的劳动者。这一活动设计的核心价值其实就在于“构建学生的经验世界”,通过“参与、体验、关注”等活动内容,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打通“作文”与“经验世界”的隔阂。本届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提出了一个“半成品”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闪烁着作文教学的经验智慧。学生的作文不是一张白纸,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上已经潜入了学生的作文世界,因此,作文教学要珍视学生已有的“写作半成品”,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整理和构建自己的经验世界。为此,黄老师指出,要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意识,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世界”。作文世界中“没有单调”,只有“不关注”。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也特别重视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他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则指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发生的;就是说,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他所处的环境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因此,教育的手段是学习者已有的教育经验。”因此,好的作文课,务必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经验世界,作文教学的机智就在于相机激活这个宝贵的经验世界。作文课要观照好学生的经验世界,就要有好的作文教学设计;而好的作文教学设计,应当是基于“学生”的设计,应当尽可能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话题、生活事件、生活元素、生活场景,要借助生活的大舞台,碰撞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荆州市教科院王佑军老师在“敲开作文教学的果壳”讲座中认为,概念知识是作文的壳,与学生关联的才是果和仁,并指出:“触动孩子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课才是好课。”应该说,这是一种真知灼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文艺的吃货”一课,就引入了学生的生活之水,从学生的饮食经验出发,让作文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了写作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连接,教学活动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欲望。

由于写作理论的抽象性,作文教学特别容易陷入“理论性”太强的境地,教学内容也因此常常会溢出学生的经验视野。远离学生经验视野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教师的“教”越过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将写作教学抽象化成一条条“僵硬”的知识条文,这使得课堂陷入了一种“教学僵局”,未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度。比如金戈老师提炼出来的“童话特点”,如儿童心理可信、反复递进、主题多元等等,过多地涂抹上了教师的“理解色彩”,与学生的学习距离较远,容易让课堂沦落为教师主宰的“阵地”,这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好的课堂,应当基于学生的“障碍点”和教师的“可教点”,而不是教师心中的“学习点”。肖家芸老师的“思辨作文”一课,引入了逻辑学知识,本来是一种必要的内容补充,但是,肖老师过多地使用了“同一逻辑、相反逻辑、互补、同论”等学科术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产生了较大的裂痕,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作文课容易走向一种“表面的繁荣”,在凸显教师的“教”的同时,学生的“学”被弱化了,甚至虚化了。或许正因为如此,李华平教授在评课时指出:“这节课的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的‘教学性’不够,学生的‘学’落实不到位。”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中用特大字体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好的作文课,也应当遵循这一原理。

王佑军老师七、好的作文课: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作文课的最大问题,在我看来,首要的不是“教学”,而是“教学内容”出了问题。因为“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以致作文课堂常常溢出了“作文教学”的边界。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曾直接以“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为题,公开指出:“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建构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错位。由于对作文本质缺乏深入的思考,很多教师搞不清作文教学的“内容”所在,甚至是一塌糊涂、茫然不知。在“作文本质”的认识缺陷下,作文的教学内容往往随心所欲,自以为是,既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也经不起理论的推敲。

如果不在理论上廓清“教学内容”的问题,一切作文教学,就很容易滑向虚无或者无效。作文教学有效的前提是选择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在研讨会上,“本色语文”倡导者黄厚江老师反复强调,作文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教师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可教部分”。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层次地理解好这一点。

南京市教研员袁源老师在“从‘随笔’到‘妙笔’”的讲座中,就特别强调对学生作文的“妙笔”提升,针对普遍性的“随笔”问题,袁老师指出:学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有所为之处”,比如“繁笔、整笔、曲笔、热笔”等,就属于写作中的“教学内容”,就是作文课堂上的“可教内容”。事实上,语文教师,只有清晰把握到了作文课的“边界”,才可能清楚地知道作文课的“好”是什么地方。

在作文教学内容得以确定的前提下,好的作文课应当着力于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作文之所以可以成为“教学”,就在于它的“教学性”,而作文课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教学性”转化为一种实用性。追求教学内容价值的最大化,本质上就是追求教学的高效,课堂要“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赞科夫语)。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的展示课例中,聚焦课题,精选范文,没有旁逸到范文的思想内容或情感理解方面,而是直接从每篇范文提炼出“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写作技法。在余老师看来,或许思想的生成、情感的酝酿并非作文课堂所能有效解决的,而写作技法则属于“可教部分”,因此,这节课不厌其烦地借助多篇范文,也不厌其烦地提炼出各种精要的写作技法,这就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力求实现作文可教价值的最大化。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提出过“一堂好课的标准”,其中第二个标准是“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有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好课”。课堂追求“有效率”,这是教学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没有效率、不充实的课堂,显然不可能是一堂好的作文课,照笔者看来,作文课要达到“充实”的目标,重要的路径就是尽可能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肖家芸老师

袁源老师

八、好的作文课:释放教学技艺的魅力众所周知,夸美纽斯将“大教学论”阐明为“将一切事物教给全人类的无所不包的艺术”,好的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奏出来的精美乐章,就教学的特质而言,笔者以为,“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质量。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文中指出:“在课堂教学的范畴中,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著名校长李希贵甚至提出“教师第一”的学校发展主张,这个主张,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好的作文课,当然离不开教师高质量、高水平的“教”,也一定能彰显出教师教学技艺的独特魅力。

教学是一门技艺。早在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技艺,而孟子也曾感叹“教多亦术矣”。新课程改革异常鲜明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当然对于批判“教师主宰课堂”的不正之风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这种“学生主体”思潮,已经侵蚀到了“教师主导”的地位,甚至成了“教师不作为”的挡板和辩护词。事实上,如果没有教师精心的“教”,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在教师“教学”地位严重滑坡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重视课堂上的“教”,就教学的存在价值而言,“教”比“学”更具有本质意义。

本届研讨会议上,既有名师课堂,也有普通教师课堂,在这些课堂里,我们常常被一些出色的教学技艺所倾倒。在执教“童话续写”一课中,特级教师金戈老师就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精心设置问题,通过“第一次、第二次”的变形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让教学内容在问题中有序地展开和深入;同时,金老师也很擅长“点拨”教学艺术,总能在恰当的时机,精要点拨,抓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余映潮老师则仿佛一位睿智的老者,驾轻就熟,从容自如,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是余老师教学技艺的点滴绽放。

教学技艺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既有提问、对话、点拨等教学语言方面的,也有准备、板书管理等非语言方面的,不管哪一类教学技艺,其本质都在于能有效吸引、启发、激励和感染学生,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愉悦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好课是准备出来的,准备也是一种教学技艺,作文教学的实效往往根源于充分的准备。这一点,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一课,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余老师精选的范文,典型贴切,凝结着课前的汗水和智慧。每一篇范文,余老师都在“写法借鉴”上做了深入的探索与总结,每一条“写法”的背后,也是余老师充分准备的体现。

现在我们喜欢提各种“力”,比如领导力、执行力、思考力,笔者以为,好的作文课,有赖于优秀的“教学力”,而教学技艺就是教学力强的集中体现。

九、好的作文课:维持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能。好的作文课,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相对高涨的积极情感。施良方、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就特别指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对认知活动起着动力和组织的作用,决定趋近或逃避情境的趋向以及人们在不同领域愿意付出的认知努力程度。”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在《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尤其强调:“教师引起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的作文课呢?研讨会的自由论坛环节,重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钱金涛老师就道出了他的看法:“让学生第一眼就深爱的作文课是什么容貌?沸腾的——生在;助推的——师在;细化的——法在;浸泡的——科在。”也就是说,除了教师的“在场”之外,还必须有学生的“在场”,“在场”的课堂,才是有“参与度”的课堂,也才是幸福的课堂。

本次研讨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师的作文课鲜活有趣,情趣盎然,高度重视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金戈老师借助“现场点评活动”,让课堂变得活泼起来;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文艺的吃货”,将身边的生活搬入课堂,整个课堂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特级教师肖家芸老师的“思辨作文”课,则以耳熟能详的“一屋不扫”故事,激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无论外在的言语激情,还是内在的思维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兴趣,都是好的作文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指标。

好的作文课,应当是鲜活有趣的。有趣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好玩”。有人说,玩是最好的教育。虽然未必完全如此,但话中也有几分道理。在全国首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就上过一堂很“好玩”的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他以自己为学生的观察对象,在现场的对话中,将课堂演绎得精彩绝伦,这节课至今让我们印象深刻。本届研讨会,很多课例依然涌动着好玩的元素。比如肖家芸老师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经典故事中,玩出了深邃的逻辑思维;金戈老师在童话的“变形”中,玩出了有趣的花样;谭蜀娥老师在“一盘鱼糕”中,玩出了文艺的味道;钱金涛老师介绍的课例,用“格式化的语言形式”玩出了高不可攀的现代诗。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教学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技巧,而在于人际关系与情感态度。”能够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既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考验,同时也是判断一堂作文课好坏的重要因素。

钱金涛老师争鸣孙刚老师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无论是高校学者,比如叶澜、余文森,还是一线教师,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好课标准”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届作文教学研讨会,以“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为研讨主题,将会议内容聚焦到了“好课标准”上,正是对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介入与回应。本文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师丰厚的写作经验资源、教学聚焦才更有力量、高度关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凸显作文过程的指导、观照学生的经验世界、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释放教学技艺的魅力”等不同角度,结合相关报告或教学案例,诠释了笔者“好的作文课”的基本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本届研讨会对会议主题的探索与思考。

虽然这些探索与思考,已经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有些问题或关键点,尚未触及或深入探讨。比如关于作文课的“实效”问题,则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西方一位学者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的写作理论,都不约而同地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整理、学习与运用,也因为如此,写作方法或写作技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些方法或技法,成了今天我们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基本知识。按理来说,如此发达的写作方法知识体系,应当非常有利于改善或促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但事实并非如此,被张志公称之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今天依然是语文教学中难啃的骨头。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写作方法知识体系”是写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并非“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当宽度的鸿沟。简单地将“写作方法知识”嫁接到作文课堂中来,当然也就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现实,好的作文课应当从既有的“写作方法知识”中解脱出来,而聚焦到“教学视野”中,寻求作文技术的突破。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具体到课堂上,只有“作文技术”才是作文可教的部分。因此,好的作文课应当呈现出实用取向的作文技术教学内容。用重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钱金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能立竿见影的作文课,应该是好课!”

但不管如何,从办会的价值来说,本届研讨会至少已经吹响了“作文教学新课堂”的冲锋号。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课堂,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好课”,但是这也不影响我们对“好课”的追求与研究。事实上,好的作文课其实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因素多,能力要求高,只有在各个方面不断攀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无限接近“一堂好的作文课”。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第三届、第四届乃至以后的“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的举办,语文教育中这个“老大难”(张志公语)问题,一定会引发有识之士的更多思考、更多探索,也一定会获得更多破解的智慧与力量。

张华

公众号:三新作文

作文二:《什么叫一堂好的语文课》1900字

一堂好的语文课与语文教师必备特殊素质

蓟县一中            庞海明

作为一个深爱语文、深爱学生的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就一 直在思考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恢复到它固有的精彩纷呈、博大精深、 魅力四射的佳境,在思考如何使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们,产生出对语文 课,对语文,对中华文化的深深地迷恋。通过自身实践及循环听课,我逐渐发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其内核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具备的素质。

语文课应有什么味

一.教师应作到“人”与“文”兼顾。《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作出 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科学界定,且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育人”的目标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 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使之在学识、能力、人格素养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比如在擂台赛中我做的课《陈情表》(第一课时)先以PP“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导入,引出诸葛亮这一历史著名人物,再以“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引出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最后又以“读《出师表》不哭, 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谓之不孝”打出题目《陈情表》,同时配以古 典音乐做背景,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课文的兴趣和欲 望;接着让学生在背景音乐《高山流水》之中自由朗读、读感人的语段、齐读 全文。使学生感悟人间的至爱真情的同时体会作者李密所陈之“情”的真切、 感人和玄机。

二.应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学习的伙伴身份参与学 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一起讨论,互相交流。一堂好的 语文课,要求教师无论是在导入语的设计,还是各教学环节的启承转合,始终 应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整堂课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 无论是学生轻声地朗读课文,还是要求学生概括文意,或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等无不应如此。

三.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阅历、性格等因素不尽相同,对文本阅读的体验和理解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再则,学生理解课文的途径也只能是自己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在阅读中自习、自悟,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内容的理解。

四.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工具性知识、 技能的积累和习得,又要突出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感染,还要让学生 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一堂课如果既有语知的积累和运用,又有概括 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迁移向课外,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且紧紧抓住教材特点对学生心灵进行德育熏陶, 能使其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那么它无疑是成功的。

语文教师必备的特殊素质

语文课的诸种弊病,以及语文课改的与时俱进,语文教师面临着日益强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完善。

1.要学会读书,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语文教材的主体是文质兼美的课 文,其中文学作品居多。文学作品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尤其是高二第三、四

册诗歌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及人物的性格、杂剧传奇的多重主题等,每个语文 教师除了参考相关材料之外,更应有属于自己的观点。

2.要使锤炼教学语言成为学生学习言语的榜样。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主要 是传授知识和师生交流的工具,而语文教师语言本身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课 文是学习的“目标语言”,但往往难以企及;学生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是“伙伴语 言”,水平相近缺乏提炼。校园以外的“大众语言”,生动活泼但比较粗糙。教 师应因课文内容语言风格不同,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如舒婷的《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应慷慨激昂,李清照的《一剪梅》应曲折婉转,鲁迅的《灯下漫 笔》应犀利深刻„„

3.要能写各类文章,给学生引路。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 文教师不仅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能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还应能写 各类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章体裁、文学样式,教师应该先写,从中体会 写作的甘苦,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写作。

4.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质。语文教学专家曾屡次强调要我们理科教师应多读些小说、杂志等文学性强的书籍,相反,文科教师则应多读些科普文章,甚至做些数理化习题。相较而言,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博采众长,同时也应紧跟时代科学的步伐。

说到底,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高素质,而教师素质越高,教学技 巧也就越灵活,教学艺术也就越高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力戒弊病,紧 随语文时代的脉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相信语文终会显现她婀娜多姿的无穷 稣力!

作文三:《写课堂的作文、~~课堂、课堂~~》1600字

一堂生动的课

我上过许许多多的课,其中有一堂生动的语文习作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赤日炎炎,加上窗外蝉的吵闹声,使同学们都头昏脑胀、无精打采。正巧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沈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对同学们说:“今天这堂是作文课。”同学们一听,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因为有好多同学一听“作文”两字便会头疼,不是没材料写,就是写不具体。这时,只见沈老师神秘地笑了笑,从讲台下拎出一只装有小球的袋子,拿出一块小黑板和一张纸,同学们一瞧,个个纳闷了,“咦,不是说写作文吗,这么弄这种东西出来?”同学们都疑惑了。沈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今天,我们来做几个游戏吧!‘掘地雷’、‘破迷宫’、还有‘找错误’!”同学们一听做游戏,顿时高兴得欢呼起来。沈老师把袋子里的小球扔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大家看看自己附近有没有球,如果有,把它拾起来,到上面来!”沈老师说。这时,班上的差生李芳拿着球,来到了台上,只见那球上有一个小纸条,老师对她说:“纸条上有一句病句,你读出来并改正。”于是,李芳读出了那句话:“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读完,她呆在那儿,改不出来,后来,经过老师的解释和同学们的提示,她终于改出来了:“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又有许多同学都掘到了“地雷”,并一一把他们消灭了。

“掘地雷”的游戏刚做完,又迎来了破迷宫。沈老师把小黑板挂了出来,小黑板上画一条通道,在入口处有一只迷路的小白兔,你看它多着急啊!在通道里面,有好多题目,真让人眼花缭乱。在出口处有一只母兔,大概就是小白兔的母亲吧,她正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小宝贝。看来小白兔回家非要走过通道不可,但迷宫里的“魔鬼太凶恶了,张牙舞爪地得等着小白兔快快成为自己的美餐。这时,同学们都决心把小白兔安全地带到兔妈妈的身边。迷宫里有成语接龙、谜语、排列段落等许多难题,最后同学们齐心协力,一一把困难给克服了。看着小白兔安全回了家,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最后是“找错误”游戏,我们要把小马虎写的一片牛头不对马嘴的作文修改好。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修改,这篇作文成了篇具体生动的文章。

游戏快要结束了,“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觉得这堂课很生动,让我们在笑声中得到了知识。这时,沈老师说;“今天的回家作业是把这节课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要注意写生动!”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不愁写不好了,都非常高兴。 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语文习作课啊!

快乐的一堂课

经过岁月的洗礼,这堂课的经过我还记忆犹新,那充满笑声的一堂课,我永远忘不了。 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等待着老师。不久,刘老师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么当个‘好医生’。”同学们一听,都一头雾水。接着,老师又说:“是修改病句啦!”“修改病句?和当医生有什么关系?”大家疑惑不解地讨论着。我开始领会老师的意思了,我们去修改病句就等于医生给病人治病,其方法也一样讲究。我笑眯眯地说:“一定很好玩!”老师叫了几个同学到讲台前面,修改黑板上的病句,她幽默:“现在病人就躺在手

术台上任你们宰割,动手吧!”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有的指着小东说他准是一个不合格的医生;有的一边掩着嘴笑,一边说那几个“病人”一定被他们越治越病;有的还把这当笑话来看笑话来看。笑声此起彼落,老师就像教授一样,看这几个“实习医生” 的造化。过了三分钟,“诊断结果”出来了,对于“病人”会否被治疗好,大家都拭目以待,对于老师的评价,大家更是洗耳恭听。果然,小东当不成医生,还把“病人”给弄死了。相反,其他的同学都能过关,拿到“医生牌照”,我也不例外。我能够治好这个“病人”,我真感到高兴。

就这样,我们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修改病句的方法,正如中医师“望”、“闻”、“问”、“切”,我们诊断了是什么病症后,就对症下药,严肃对待,一定能够把“病人”治好!

这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课,既开心又充实,使我感到在笑声中学会的知识格外印象深刻,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堂课。

作文四:《五一节的作文写什么》6700字

我们家的“五一”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庆祝“五一”节的方式,而我们家庆祝“五一”节的方式是去登紫金山,去到山上主动把别人乱丢的垃圾捡起来。

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赶坐第一班公交车。出发之前,我们准备了两个大袋子,用于装垃圾。

天没亮就起来的感觉十分的妙:大街上与平日可不是一个样,偶尔有一些车辆来往,平常拥挤的马路上竟然空无一人!街道两边的小吃店有的才开始开灶,有的正摆出冒着热气的第一笼馒头包子。我的肚子不只怎么,竟响了起来,胃口从来没有过的这么得好,很想吃点什么。我走在马路中央,看着前面弯弯曲曲的马路,我心里十分骄傲!因为路上没有一个小朋友,我是最早的一个。

“五一”节一大早起来爬紫金山的人还挺多,但大多数都是老人。开始干活了!我拿起一个大袋子,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并寻找路边的垃圾。在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山顶。我失落地问:“妈妈,我一路找来,什么垃圾也没有吗?”妈妈笑了笑,说:“说明大家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像以前,这里一眼望去,都成了垃圾的„舞台‟!而现在,垃圾少了,绿色又回来了!”

“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了﹍﹍”,在下山的时候,传来一阵阵的歌声,原来是老人们组办的小合唱乐队,他们每天来这里一起唱歌。这样,他们即登山锻炼了身体,又唱歌陶冶了情操,同时也给别的登山者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不信你看,有许多的登山者驻足倾听,还有许多人登山回来,干脆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放声歌唱。这真是登山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次登山,我带去的两个大袋子虽空着而回,但我收获到的,是意外的惊喜,是欣慰,是对明天更美好的信心!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要比我想象的更强。在大家的爱护下,紫金山的环境更美了,每天吸引许多的人来这里观光,健身。看,当我到山下时,成群结队的人正向这儿涌来。哦!“五一”节真是个踏青的好时候啊!

五一见闻

五一正是大地春暖花开的时候,一簇簇鲜花迎风招展、姹紫嫣红,一缕缕柳丝随风飘动、生机勃勃.路上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人们也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欢庆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

到了商场,人山人海,你推我挤地拥成一团。“五一”节里最能吸引你的眼球的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厂家纷纷打出了“庆„五一‟商品大酬宾... ...”、“庆„五一‟食品大甩卖... ...”等诱人的广告,各大商场里都挤满了购物的人流,仿佛变成了人的海洋。大商店搞酬宾,小地摊也不甘落后。要论排场,小地摊显然是比不过大商店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可以便宜一些啊!于是不少小地摊都打出了“买一增

一”、“低价出售”的广告。虽然卖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是商品的价格可以便宜一些啊!于是不少小地摊都打出了“买一增一”、“低价出售”的广告。虽然卖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却十分美观。公园那里有着许多宜人的景色,虽然不及商店的鼓浪屿热闹,但也有不少游客徒步参观,爸爸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便打开车门下了车,来到了一个胜似花园的地方。忽然,我看见一只好象蜻蜓的飞虫,它的身体黑乎乎的, 好象是蜜蜂.吃了晚饭后我们变回家了.

今年的“五一”节,我们都过得很充实,很愉快。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五一”劳动节仅占这其中的一天,我们无时不刻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人们美好的未来,这种快乐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我想明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过得更加愉快、美好!

劳动节小学作文:五一见闻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的纪念日,是对我们学生来说,是盼望已久的节日,同时也是我们在寒假过后又一次长假,有这么长的假期,我又可以敞开心怀,快快乐乐地、高高兴兴地,自由的打发和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了。

在“五一”放假之前,我就与爸爸妈妈商量,“五一”放长假,由爸爸开车,去上海、苏州、杭州一带逛逛,去上海浦东的杨浦、东浦大桥、东方明珠、“APPEC”会址等地方看一看,领略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新变化;去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地方参观参观,接受一下现代革命史的教育;去苏州的虎丘、西湖等风景区逛一逛,饱览一下祖国江南一带的自然秀美风光;去寒山寺、苏州园林走一走,感受一下“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意境······这样,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解除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可是,不巧得很,爸爸“五一”期间因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外出,无奈,原先的计划“被彻底地打破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母女相互做伴了。我因为“心烦”,七点多钟,已是太阳高照,光芒四射,我才懒懒地穿好了衣服,吃好饭,在妈妈的反复“鼓动”下,和妈妈一起来到了烟台山。

人人都说,大海的胸襟是宽广的,胸怀是坦荡的,人如果当“心烦,有了不顺心的事”就到海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大海可以包容一切,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我们到了海边,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顿时觉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先前的烦恼顷刻之间被冲刷地一干二净。

海边的环海路好像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缠绕着整个海岸线,环海路虽然较以前扩宽了许多,但依然是挤满了熙熙攘攘、三五成群、成双成对的人群,路边树木吐绿,花草争荣,让人赏心悦目,好一派节日的欢庆景象。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鸥飞舞、帆舟穿梭、碧波荡漾的改制的海边真是美极了!     海边金黄色的沙滩,远远望去仿佛铺了一地闪闪发光的金子,走在上面松软软的,非常舒服。我和妈妈拉着手唱着小曲悠闲地走在海边软棉棉的沙滩上,闻着海边那诱人的轻轻的海腥味和那清鲜的空气,心里感觉开阔敞亮了许多。

放眼遥望大海,一望无际,仿佛水天相连。在上面时常会飞舞着一些雪白色的、浅灰色的海鸥,还漂浮着像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湿润的凉风在海面轻轻地吹过,海面上掀起一个个上下翻滚的大大小小的浪头,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就像一行行正在展翅飞翔的白鹭;又如千万匹脱绳狂奔的烈马;似无数条正在怒吼狂叫的张牙舞爪的蛟龙“哗哗哗”地扑向岸来,

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层叠过一层的浪头,远远望去,就像绽开千万朵洁白晶莹的白花。     海面上有几艘快艇,闪电般的在海面上往返地穿梭着,船的身上被划出的浪花飞溅四射,看上去好惊险、好刺激。听妈妈讲,他们是到崆峒岛观光的。崆峒岛离烟台山只有几海里,崆峒岛内树木枝繁叶茂、花草争荣、鸟语花香,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的“岛屿公园”;渔民淳朴善良、粗犷奔放、热情好客,在岛内竖杆垂钓,吊上来的鱼虾,就地下锅,原汁原味、新鲜可口,朋友相聚,别有一番风趣。特别是崆峒岛的附近还有数个无人居住的小岛,有些岛远远看去,有的像海龟、有的岛像天鹅、有的像卧佛、有的像······这些小岛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美丽的传说呢!

岸边的石登上坐着悠闲的人们有的在闲谈说笑,谈的有滋有味。公路旁还有一些卖菠萝串的在叫卖,叫卖声随处可闻,海边还有几个搞清洁的清洁工,他们拿着大扫帚把海边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想,如果人们从此都像这样爱护、保护环境,我们居住的烟台市回更美丽,也会成为人类最适合居住的绿色家园。我站在海边傻傻地看着波浪起伏地大海,我已被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周围迷人的景色给陶醉了、吸引了,我已爱上了这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已是对它恋恋不舍,仿佛有了依恋之情。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肚子里的肠胃也已正在大闹“五脏庙”了!真是“美景可餐”,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观看之中,竟然把吃饭这样重要的“事情”都给忘记了。但到哪去吃呢?又是一个难题!我突然想起了“迪迪汉堡”,在我上学的时候,因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而无法去享受“迪迪汉堡”的滋味,几次一想起那诱人的香味,就谗得流口水。我让妈妈领我去吃,妈妈同意了,于是,我们搭车来到了“迪迪汉堡”的大门口。

我和妈妈点了许多自己喜爱的食品,如:薯条、冷饮、醒目、果味饮料、汉堡套餐等等。我和妈妈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开始品尝我们的“美味午餐”。“妈妈你吃呀!你看这个鸡腿,多么好吃呀!”

“妈妈不吃,妈妈不饿,你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忽然一个嫩稚的童音在我的耳边响起,于是,我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跟她的妈妈说话。顿时好奇心触动了我,我仔细望去,只见她们点了看上去有比我们少一些的食品,有鸡腿、牛柳汉堡,可乐、薯条。那个小孩的妈妈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吃的是那么香,那么带劲,妈妈我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笑容,看上去比自己吃了还高兴,还满足。过了一会儿,孩子吃饱了,餐桌上残留下了孩子丢下还没有吃完的鸡腿和薯条······孩子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饭渣,“妈妈,咱们走吧。”“等一会儿。”妈妈拾起孩子吃剩下的鸡腿,有仔细地啃了起来,,“妈妈,您不是不饿吗?”,孩子操着童真无暇的声音问道,“这孩子,这么贵的东西,丢掉多可惜呀”,话语中似乎带着几份自卑和无奈,而后,又用眼的余光迅速扫了一下餐桌四周的人们,脸“唰”地一下红了。看到这情景,我的心“咚”地被震了一下,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位母亲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宁可自己挨饿呀!我被那位母亲的“爱子”精神感动了。     是啊,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爱子”是她们的本能,宁可自己受罪,也尽可能地给孩子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爱。母亲对待孩子,永远是无私的、真诚的、甘愿奉献、不图回报,看到此景,我现在终于理解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妈妈看我有点发呆,便叫醒了我,此时,我的脸庞已在不自觉中流出了激动和感动的泪花。吃完饭,我和妈妈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这件事。

下午,我又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塔山游乐城,我们爬山欣赏了风景、坐了模型飞机、荡了秋千、看了杂技表演、逛了动物园、乘了滑道、压了跷跷板等又玩了很多有趣的项目。     “五一”这天我过得非常充实,过得充满乐趣;过得开开心心;过得快快乐乐;它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和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深!

欢乐的五一节

5月1日那天,天气十分凉爽。风,柔柔地吹;枝头悠悠地闪。春天的使者——风,轻悄悄地走来了,前两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火辣辣的,天空像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云,有的像棉花,一团一团的;有的像山,一座一座的;有的像动物,一只一只。但是,今天却令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文曾路,文曾路是厦门一条新开发的观光道,那里有着许多宜人的景色,虽然不及五一的鼓浪屿热闹,但也有不少游客徒步参观,爸爸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便打开车门,下了车,来到了一个胜似花园的地方。  由于我没戴眼镜,只好靠很近在观察。忽然,我看见一只好象蜻蜓的飞虫,它的身体黑乎乎的,既有点像蜜蜂,又有点像蜻蜓的怪物。妈妈怕我被它蛰着了,叫我离它远点。

我又往下走,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儿,有红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十分漂亮。花儿很害羞,只肯在绿色中透露出一点点花彩;花儿很吝啬,总在绿叶中躲躲藏藏,不愿露出脸来;花儿也很调皮,用红灯打破了树的纯绿,草的青翠,又用紫色与粉红色将它点缀,却不认真,东抹一笔,西涂一画。

离开了这百花争艳的地方,我来到了一条小河流,那里的水十分清澈。水里还有几只蝌蚪呢!你看,它们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小逗号,它们正甩着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踩着一块块的石头,到了对面。接着,我又上了石梯,我看见了许多不同颜色的三角梅。有红色的,有橙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而它们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的。上面还有几只蝴蝶,其中一只白色的蝴蝶拍动着它的翅膀,翅膀上还有几块斑点,那些斑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它欢快地拍打着翅膀,两只触角不停地在动,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少女,在这花丛中“漫步”呢。三角梅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迷人。

在往前走,就来到了厦门市的上李水库。水库像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晶莹的碧玉,虽然水位下降,四周石壁裸露着斑斑苔痕,但她还是风韵犹存,将环抱着她的起伏群山、围绕着她的蓊郁绿树,收进她潋滟的波光里,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来回扑腾,这景象,如诗如画。

惜别水库,回眸附近的上李山、龙虎山、曾山,高林丛树中有不少奇岩怪石若隐若现,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些岩石雕塑成林林总总、神形兼备的形象。你瞧,远处不就端坐着一尊慈眉善目、法相肃穆的大佛吗?一转身,又看到一辆威风凛凛的石雕坦克。在后来的路途上,我还陆续看到银狐望云、黑熊戏球、观音送子等石雕,这里可称得上是天然的石雕公园,是厦门一道独特的景观,和土笋冻一般令人玩味。

继续在绿树掩映的公路上行进,凉风习习,路面平坦如砥,转眼间,传说中厦门的桃花源———东坪山就在眼前了。随风送来一缕缕幽香,姹紫嫣红的花地、葱葱郁郁的果园出现了,一畦畦绿油油的菜地,草丛里不时走出趾高气昂的鸡,池塘里成群的鸭在戏水,一只肥硕的鹅在井边曲项向天歌,低矮的木舍与华美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翠的田园里,潺潺的流水声撩人心扉。老人休养中心、供应农家菜的餐饮小店、可供人们烧烤的木竹回廊、融休闲餐饮娱乐生态观光为

一体的稻草人山庄、明镜般澄澈的水库、可以远观大海的高台,恬静、幽美中又添了些许野趣和快乐。徜徉在这都市里的村庄,芒果树花瓣雪一般纷纷扬扬,多希望太阳别那么快下山。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一家和我爸爸的老师一家要去薛埠镇的江南孔雀园游玩。。众人曰:“为何?”勿急勿急,请各位先生们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2009年5月1日,乃是我国劳动节也。我们欢欢喜喜得到全省闻名的江南孔雀园去游玩。到了那儿,我们先观赏了孔雀,然后去了江南马会骑马。我一开始非常非常的害怕,十分十分的害怕,特别特别的害怕,只好让教练员带着我骑马。骑了一圈,感觉不过瘾,而且教员带我骑马感觉我很胆小的样子,所以还想骑。可我让我骑,时间不让我骑呀!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中午了,我们要到孔雀园里的餐厅里去吃饭。小荷作吃过饭了,爸爸妈妈要回家了。我因为想骑马,所以拉着妈妈恳求她在留一会儿。经过我的再三恳求,妈妈答应了。于是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马会。呀,那里的人都排成了长队。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总不能一直等吧?大人们也没这个耐心,就去打牌了。我们小孩子又没什么玩的,在那儿等了一会儿,想看看书,打发打发时间。但是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只想着骑马。好不容易,在快要回家的时候,舅舅说带我再去骑一次马。我高兴的一本三尺高,嘴里大叫“耶,耶!”我这次强烈要求一个人骑。但训练员说我太小,有危险,不能自己一个人骑。我用尽自己全部的智慧,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话。我自己都惊叹平时不善于表达的我哪来这么多的话。那训练员禁不住我滔滔不绝、连绵不断的口水攻势,终于答应了。我跨上马背,双脚一蹬,马就跑起来了。我拼命的蹬马的肚子。马快速的跑着,不是从鼻腔里发出“哼哼”声。好像再说:“老兄,玩命啊?”跑完半圈,出现一个拐弯口。我左手一拉缰绳,轻轻松松的拐了过去。但在回头的时候拉了一滩屎。我用眼神跟他说:“你这种行为可不文明,我要到卫生部去告你!”马也用眼神回答我:“嘿嘿,我一定改,一定。”不知不觉,已经一圈过去了。我们也要回去了我。这次我终于体验了自己骑马的感觉,觉得很快乐。       时间如水,“哗哗哗”的流着,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五一劳动节着快乐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坐上汽车,回到了家。但我的心还留在孔雀园里……

欢乐的五一节

我是一个小馋猫,对美食“情有独钟”。所以利用五一这个节日,我尝试在妈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次美味的寿司。

我和妈妈先准备了许多材料:紫菜、寿司醋、叉烧、鱼松、黄瓜、蛋、胡萝卜。我将寿司醋均匀地淋在刚煮熟的饭上。利用它冷却的时间,我就把叉烧、黄瓜、胡萝卜切成条备用,而高难度的工作就要数煎蛋皮了,我请妈妈协助我。一切准备就绪,我就开始做寿司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一片紫菜放在寿司帘上,铺上一层饭,用勺子压平,洒上一

些鱼松,接着把蛋皮放在中间,上面整齐地放上叉烧、黄瓜、胡萝卜,挤上我最爱的色拉。最后,我又把它卷了起来,用寿司帘压紧,再把它一段段切开。

你看,漂亮的寿司做好啦!大功告成!深绿的紫菜包着雪白的米饭,里面有一层金黄色的蛋皮,中间卷着翠绿的黄瓜,橘红色的胡萝卜,火红的叉烧。我看着就馋涎欲滴了,拿起一个寿司就往嘴巴里塞。嗬,酸酸的米饭,清香的黄瓜,甘甜的萝卜,浓郁的叉烧,伴着鲜美的紫菜,真是超级美味啊!

我把寿司放在盘中,倒好了果汁,叫到:“爷爷奶奶,快来尝一尝我做的寿司呀!”大家吃了之后,不约而同地说:“恩,好吃!琳琳真棒!”随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知道,虽然我做的寿司也许比不上饭店里的那么好吃,可是这毕竟是我的劳动成果呀!

这真是一个欢乐的五一节!我为自己增长了一项本领而高兴,更为自己能通过劳动而给家人带来乐趣而自豪。

作文五:《写一件什么事的作文》1700字

一件高兴的事

哈哈! 星期六一早,唠叨的妈妈竟放我大假--跟爸爸钓鱼去。不做家庭作业了,能不快乐吗?  我跟爸爸带上渔具出发了。一路上,春风拂面,心里的快活劲儿甭提了。在一个僻静的水塘边,爸爸叫我在细小的鱼钩上小心翼翼地穿鱼饵。一小段红蚯蚓挂在鱼钩上,他会引鱼上钩的吗? 爸爸见我有点犹豫笑了笑说:“放心吧,这儿的鱼馋的很。待会你就明白了吧。”我轻轻地一甩鱼竿,鱼钩悄无声息的没入水中,几只白色小浮子漂浮在水面上,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盘着腿儿坐在旁边静静地等着。

嘿! 浮子沉下去了。鱼竿轻轻抖了一下,我眼急手快,猛地向上提起鱼竿。哇!一条小鱼在鱼钩上挣扎着呢?鱼真的会上钩,我快活极了。

我终于学会了钓鱼了,我们晚上吃了一份“鱼大餐”,可香了。

一件感动的事

在我的人生路上有着许多不同的事情:有悲伤的、有快乐的、有感动的„„其中,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掉,那就是让我最感动的事。

“叮零零,叮零零„„”闹钟又开始叫我起床了,我做好各种准备,背起书包,跑向学校。

跑在路上时,我看见路上车水马龙。突然,一阵“疾风”吹来,我勉强睁开一只眼睛,看见一个小伙子飞一样的骑着摩托车。前面有一位老爷爷,小伙子差一点就撞到老爷爷了。老爷爷慌的一下,把手里的菜撒了一地,他只好无奈的看着那小伙子离去的背影。

这时,走来一位阿姨,她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环保袋,把地上的菜一个一个的捡去放到环保袋中,阿姨把袋子递给老爷爷,说“爷爷,您拿好了,那个小伙子的车号我记下了,交警同志一定会惩罚他的,”老爷爷连声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人呀!”“不用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我应该做的。”

这件事我永远记在心里,这位助人为乐的阿姨我也会永远记住她。

我最高兴的一件事

我有很多高兴的事,比如说,过六一儿童节、和妈妈爸爸一起岀去旅游,这些事都让我高兴。但我最高兴的就是,就是我在上学期数学考一百分的事。

期中考试是一学期中的大考。那次我认真地读题,做题,一会儿,我就做完了,有马上交卷,而是仔细地检查。考完试后,我知道我一定能考一百分,我就盼着早 点把卷子发下来。等发下试卷,我一看,我果然得了一百分。放了学,我急忙跑回家,马上给妈妈看了我的试卷说:“这回考的不错,下次要更加认真,一定还能考好。”爸爸说:“小学只是一个开始,你要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说:“我一定能办得到。”那天晚上,我高兴得睡不着,我拿着试卷看了又看,自言自语地说:“我终于得一百分了!”

那天晚上,我拿着试卷睡觉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又考了一百分。这件事真令我高兴。

一件后悔的事

我知道,后悔是一种无要可救的病毒,。后悔是无助的人生的一段回忆。那件事发生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它令我对它印象深刻,永远忘不了。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要派班中四位同学去参加竞赛我也被老师叫去参加,回到家中,我想:反正我平时的数学成绩也不错,这次考试我不复习太多也没关系。于是,我拿起数学课本,草草的复习了一遍。第二天,我去参加考试,老师将试卷发下来后,我填几道题,填的挺顺手。可是,那些应用题,我记得数学老师曾经讲解过,我却总想不起来。时间到了,我把试卷交了上去。几天后,爸爸告诉我这次考试我60分!"60分!”我难过极了,懊悔极了!这小小的六十分仿佛是一个恶魔,粘着我,让我痛不欲生。

这件事已过去了许久,但它像一个肮脏的东西,留在我的心中,让我时时后悔着,令我心中幸福的源泉旁,增添了一部分可怕的阴影!

一件有趣的事

奶奶家门前有两根电杆, 平时,燕子累了, 就会在电线上休息。

燕子背上的羽毛是黑色的,肚子上的羽毛是白色的,尾巴分开象一把小剪刀,站在电杆上很像音乐课上的五线谱。其中有两只燕子还在奶奶家的楼道里搭了窝,而且生了许多小燕子,有一天,那两只燕子都去捕食了,回来的时候飞的很低,都快和地挨上了。 我觉的奇怪,因为平时那两只燕子飞的很高,今天为什么飞的这么低?是不是生病了?我就去问妈妈:“今天燕子为什么飞的低?”妈妈说:“燕子以昆虫为食,在天气将下雨的时候,空气里的水汽多, 一些小虫子飞不高, 只能在近地面处飞来飞去. 地面上的小虫活动频繁, 燕子便低飞捕食. 所以,“燕子低飞”,是“天将雨”的预兆。民间还流传着“蜻蜓成群低飞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的谚语,也是这个道理。

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作文六:《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的语文课》800字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圣水中心校  周晓侠

什么样的语文课算一堂好的语文课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不禁陷入了深思,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很多,但我只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 我认为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是一节好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简明,一堂课中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留给学生点东西。所以每节课都应该有独立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二课时应该完成什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标的确立更应该遵循本学段的总目标,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小而有针对性,还要找准重难点,落实到位,切忌面面俱到。例如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时,我一般都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抓住重点词句,层层进行分析,从而突破难点,深化主题。

二.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上,时间是学生的,我们理应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去感悟、去思考,真正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更胜过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表演。

三.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还应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语文,所以语文课堂上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生字词,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让学生学会用语文,把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此外,语

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真正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四.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语文味十足。

我认为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上,“圈点批注、摘抄佳句”的“写味”上,“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必须得有“人情味”。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上,语文课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朗读感悟上。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当然一节好的语文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的实践与积累反思中,才能产生更好的语文课来。

作文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4400字

一、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看法。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

二、一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以优化教学目标。

2、重组加工,突出过程,以优化教材处理。

3、知识传授,精实活新,以达成认知目标。

4、优选方法,巧用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益。

5、尊重主体,引导参与,以强化主体意识。

6、发挥主导,分层指导,以实施因材施教。

7、德育渗透,提升人格,以达成德情目标。

8、注重技能,追求发展,以达成技能目标。

9、教师素质,全面扎实,以保证目标实现。

10、所有学生,各有成功,以体现教学效果。

三、上课需要注意的几种现象

1、避免出现教学中的形式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2、对一堂好课的看法。

首先,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

再次,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最后,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引发的进一步思考

1、“好课”标准没有定论

2、要开展研究性的改革实践

3、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是二期课改成功的关键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出发点

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这一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这里所说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教学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二)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四)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五)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一堂好课的标准

教师的角色

新课标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虽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的角色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各方面的教学能力。教师是一堂课的策划者,领导者。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策划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而一堂好课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40分钟。除课堂教学外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巩固也是一堂好课的必备环节。而全面掌控这三个环节的教师是一堂好课的关键角色。

一. 教学基本功强,是一堂好课的关键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 课堂驾御能力

在一堂好课中,教师应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课堂驾御能力不仅仅是管好学生的课堂纪律。而是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课堂节奏的调节,抑扬顿挫的声调等手段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去。这样管理课堂,比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时候才去管理要显得主动得多,有效得多。英语课在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也就是说,英语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用演练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互相交际来巩固所学的内容。所以,一堂好的英语课必须是热热闹闹的,教师驾御课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性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2. 组织教学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4. 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二. 课前准备充分,是一堂好课的基础

军队在作战前都会部署这一战要怎么打,以什么方式打,要准备什么样的武器,要考虑敌人会有什么动向,要估计会有什么样情况发生。备课也是一样。教师要计划好这一堂课要怎么上,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准备什么教具,学生在上课时候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处理各种不同情况的对策。

1)课程的设计2)教学方法的选择3)教案的意义

三. 课后认真总结,是一堂好课的保证

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当然也少不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是否有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热情是否高涨;学生是否能现学现用所学的新知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何,都必须包含在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之内。

一堂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面是否广泛。 学生在一堂好课中的表现应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主动状态的。

一堂好课的特征

综上所述,一堂好课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衡量,第一个方面是教师本身的素质。这个方面包括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个方面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面,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衡量标准的课才算是好课。

新课程一堂好课的标准

概括出新课程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如下: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

( 1 )  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初期阵痛后所作出的最理性的概括。

(2)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学习方式。

( 3 )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    二、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多元性    (2)教学要有过程的生成性    (3)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4)教学评价要有激励性    (5)媒体使用要有恰当性

三、—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过程的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的具体体现是如下。

(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

(3)教学方式选择应用要贴切.

(4)教学评价要完善。

四、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燃.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3)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柬。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容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  在致力于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好。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一堂好课,应该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综合考虑以后所作出的判断。新课程下的-堂好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

作文八:《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3200字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编者按:

老师们的目光越来越集中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俗话说:“教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好课没有固定的标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正在形成之中,下面的材料提供了一个参考,旨在帮助老师们更新理念,明确教改的方向。

教务处

1.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

(1)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初期“阵痛”以后所作出的最理性的概括。 由于各门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很难一下子转化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加上原有经验体系——其中有些是教师通过较长的教学经历所积淀,有些是经过世代传承并不断强化所凝固——对尚在建构之中、还非常稚嫩的新的经验体系的强大惯性冲击;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作崇;再加上社会上严重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对教师的影响,使我们本应该圣洁无比的教

育领地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作秀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的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来自课改第一线的最强烈的呼喊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统一以及自圆其说之中;体现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

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2)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考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该做的不做,是不科学的。

②讲究实效。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精神,从班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

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知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育等,而不是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虚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该否定的否定,该摒弃的摒弃……不该做的做了,这也是不科学的。

(3)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不灵活、轻松而

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具体体现在:①组织艺术;②引导艺术;③合作艺术;④激励艺术;⑤语言艺术;⑥板书艺术;⑦练习设计艺术;⑧“顺应”和“同化”艺术。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2、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

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具体要做到以下5个方面

(1) 教学目标多元性

教师确定或与学生共商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知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可操作;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生成。

(2) 教学教程生成性

①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

②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③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

④课堂教学结构成“块”状,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3) 教学内容开放性

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

(4) 教学评价激励性

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既不简单否定,也不无原则肯定,提倡组织学生的反思性评价。

(5) 媒体使用恰当性

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而成功地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

3、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

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具体体现是如下。

(1) 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

(2) 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

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

(3) 教学方式选择应用要贴切。

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命题;应用上强调科学化、艺术化和个性化。

(4) 教学评价要完善。

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4、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

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1) 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学生思维没有恰当负荷的课不是好课。

(2) 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

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3) 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需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

一堂好课,应该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综合考虑以后作出的判断。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

作文九:《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800字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叶澜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教师自己有深度,才能让课堂有深度。

作文十:《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1600字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教师心中的“好课”

1.  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2.  课堂中有亮点,能看到学生进步的课是一节好课。

3.  情景创设的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4.  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充分的课是一节好课。

6.  教师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

课。

专家认识:

叶澜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 ” : (1)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 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 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面的 5 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4 年第 6 期)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 (1)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3) 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4) 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 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6)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张春莉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上面的 6 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4 年第 6 期)

文喆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学习者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为此,他提出评价“好课” 的五项标准,即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文喆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咨询委员、原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 上面的 5 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4 年第 6 期)

吴正宪老师:

教的有效: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3 、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4 、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 5 、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学的有效: 1 、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 2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吴正宪 中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北京教科院小学数学室主任 特级教师)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谈出了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

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

( 1 )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 " 教 " 转向关注学生的 " 学 " 。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2 )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3 )教学评价既关注 " 有效教学 " 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

( 4 )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

( 5 )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为孩子的发展积淀的重要财富。

( 6 )从关注评优课、展示课的评价到关注常态课的评价和诊断。

( 7 )从独立的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系列的课,从关注一个人的课到关注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课,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文化氛围。

( 8 )从关注形式的变化到关注对学科本质的追问。

……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