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生物教学 > 【《与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600字】 一起走过的日子600字

【《与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600字】 一起走过的日子600字

时间:2019-09-23 09:22:0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与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600字

与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

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陪你一起走过天涯海角,躲过风吹雨打。她陪我们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有快乐的,有让我感到懊悔的;陪我们经历许许多多的苦难,教我们学会怎样自强、自立、自主。 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的校门口旁有一间小小的商店,橱窗上经常放着一支支诱人的棒棒糖,棒棒糖们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水果甜味。我和弟弟都很想吃,很想等到妈妈接我们时让妈妈买。但是妈妈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不敢开口,即使两支棒棒糖只有1元,即使我们知道开口后妈妈会买的,但是我们不敢说,就这样紧缩着嘴唇沉默着。

在在只要闻到那股水果香甜味,我就会想到那段天真的记忆,然后鼻子酸酸的,想要流泪。

长大些,妈妈渐渐老了,妈妈以前总是接着我们回家,但是现在妈妈工作更加辛苦了未有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学会了自己回家,学会了在妈妈回家前煮好米饭,然后等妈妈回来煮菜。

妈妈变了,便得更勤劳了,这就见证了妈妈的勤劳。在四年级之前,妈妈很少做饭,全都是奶奶给我们煮了吃,但在五年级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天天给我们吃。天天做家务,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 再长大些,妈妈的白头发又多了起来。妈妈经常会让我从那乌黑的头发里拔掉白头发,妈妈笑着像是在说我还年轻呢!依然如故的是妈妈还是那样勤劳,连一点点的放假时间都要去做家务。每次帮妈妈

按摩之后,就会很高兴。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年那株幼苗了。在一阵阵寒风中,我坚持走了下来。在院子里,坐在仰椅上,看到未来的画影,与妈妈一起讲着我们的故事。

作文二:《与南瓜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1400字

学生姓名:康雯雯

学校:安徽省寿县寿春中学

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六班

指导教师:孙海

作文题号:7

与“南瓜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开我到大城市去打工了 ,由于工作艰辛,路途遥远,他们隔几年才能回来一次,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妈妈的模样是模糊的。我一直和奶奶生活在家乡的小村庄中。每当别的孩子和妈妈一块出去玩的时候,我只能和奶奶一起,听她那唱了一遍又一遍的儿歌。我的日子好寂寞,别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我玩,背地里还说我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变的不爱说话,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好想能搂着妈妈,听她给我讲故事,可这一切只能在梦里实现。

有一天,奶奶拿着一个绒线做的大南瓜娃娃递给我。奶奶说,这是妈妈特意给我做的。我拿在手里,开心极了。你看,它有着一张圆圆的的脸,多么招人喜爱,头发剪得短短的,两只眼睛大大的,显得好慈祥,我感觉它就像我的妈妈,我心里想,以后就叫你“南瓜妈妈”吧。从此以后,我一直有“南瓜妈妈”陪伴着我。当我作业的时候,它就躺在旁边床上看着我,让我专心的做题;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又能够用一双大眼睛看着我,给我勇气;当我感到委屈的时候,它又能充当一位倾听者,给我无声的安慰„„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几年,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良,我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身上出现了红斑点,浑身无力。奶奶带着我住进了医院。在这里一切都是白色的,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被子白色墙,我害怕极了。我听到奶奶焦急地给妈妈打电话,妈妈答应过两天就回来。我听到之后,马上忘却了生病的痛苦,简直开心极了--妈妈要回来了!

在我住院的第三天,一个身影推开病房的门,走了进来。 我能感觉到她就是我的妈妈,熟悉又陌生的妈妈。可是为什么我一点儿也不激动!奶奶含着眼泪说:“快叫妈妈啊!”可是我怎么也叫不出口?这两天, 我一直幻想着见到妈妈之后,怎样的哭喊着叫妈妈,可是妈妈来了,我却开不了口,就像我们的心隔了一堵墙一样。妈妈看到我的样子流下了眼泪,她从包里,拿出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然后塞到我的床边,跟我说:“好宝贝,你怎么现在生病了?这几天特别忙,我好不容易请假回来,只有两天时间,你看妈妈给你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我呆呆的看着妈妈,说不出是高兴还是难过。

第二天,我还在睡梦里,隐隐约约的,听到奶奶和妈妈吵着什么?原来,妈妈今天下午就要走了,好像说什么请假不能超过三天,不然全年的出勤奖都没有了。只听到奶奶在不断的叹气,她又能说什么呢? 我偷偷的流下了眼泪,本来以为,妈妈回来就不走了,就和我住在一起了,我幻想着病好了能够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出去玩;能够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做游戏,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可能了,妈妈今天就要走了„„ 我到现在都奇怪,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难过了,可能失望到极点吧,就是觉得有“南瓜妈妈”陪伴我就足够了。

下午,妈妈走了后,我就让奶奶从家里把我的“南瓜妈妈”带到了病房,我搂着它哭了,真的好伤心 。这以后的每一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每天面对大大小小的针管,大大小小的药瓶,我简直受够了,我只有怀抱着我的“南瓜妈妈”坚持着。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我身上的红点终于消失了,我的病好了,这段时间,妈妈隔几天就打一个电话,不过再也没来过,只有“南瓜妈妈”对我永远不离不弃„„

现在,我从农村来到了县城上中学。 我在学校的第一个晚上,孤独极了。我抱着我的“南瓜妈妈”,流下了眼泪。其实我好想我的妈妈,我也明白,大人有大人的难处,但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够真正的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呢,看着“南瓜妈妈”,我心里喊:妈妈,快回来吧,我好想你!

作文三:《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1100字

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

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在我们的生活里,妈妈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厉的老师,更是和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时不时地也会有严厉的批评,但也有耐心的开导。

记得我刚读小学一年级,妈妈和我租了一个又小又破非常简陋的房子,日子虽然有些艰苦,但是最开心的就是听妈妈给我念书。那一年,我有了人生第一本厚厚的没有多少插图,满是文字的书。当时我还认识不了几个字,但每天晚上一到床上,我就迫不及待地缠着妈妈念给我听,因为我还小,我只听内容,也听不懂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靠着妈妈,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日复一日,那本书一页一页的在少下去,终于妈妈给我念完了这本书,可我还不就此罢休,还要妈妈再念一遍给我听,妈妈也总不厌其烦地念。随着我识字量的增多,妈妈开始改变策略。有一天晚上,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开始!”而这一次妈妈却没有直接打开那本书,而是温和地看着我:“现在你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了,这本书你也已经听了两遍了,接下来,由你来读给妈妈听好吗?”我眼珠子骨碌一转,觉得也很有意思,马上回答:“好啊,以后妈妈做我的忠实听众哦!”于是每晚从房间传出的不再是一个母亲琅琅的读书声,而是一个孩子稚嫩而又好学的声音„„

每逢过节,妈妈总是带我去乡下探望爷爷奶奶,乡村的空气总是比城市的好,所以每次去,我们都要在乡间的小路上走上一大圈。那一次我已稍大,妈妈搂着我的小细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出门了。天空特别的蓝,微风拂面,道路两旁的花草正迎着初春的气息尽情开放呢!瞧!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一片又一片的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到处都是春天的味道!一边走着,一边笑着,突然看到前方有一片小树林,花草和树林当中隔了一条小沟,我对这片林子充满了好奇心,两眼放光的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片林子是不是很神秘啊?”妈妈思索了一会儿,说:“嗯,这不过是片普通的树林啊!”妈妈的回答并无正中我的下怀。跟妈妈夸这林子,其实呢,妈妈早就看透了我的心思。于是我们母女横沟渡海,把那片破林子当成了“秘密基地”。妈妈当时就像个孩子,和我满林子地跑,跟我在那儿瞎闹,有时候还会看见一座座小坟头,但我们一点都不怕,只管窜来窜去,就像两只快乐的兔子在嬉闹!不久前妈妈和我又经过那片林子,妈妈便又跟我说起了当时的情景,而我紧紧地抱着妈妈说:“妈妈,咱们回去吧!这儿一个人也没有,怪恐怖的,而且说不定这林子里头还有蛇出没哩!”妈妈不紧不慢地说:“不怕,只要和你在一起,妈妈就会很勇敢!”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快乐,像逛超市啊,散步啊,练字啊等,这些都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平常生活琐事,而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东西——亲情的温馨与美好。真希望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一直这样保持下去„„

作文四:《我和妈妈一起走过四季》700字

我和妈妈一起走过四季

七年级四班  吕晨歌

蓦然回首,我发现,和妈妈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我最开心幸福的日子。我把这篇文章献给我的妈妈,愿我的妈妈永远开心,也祝天下所有的妈妈永远幸福。-----题记

春天,一切象刚睡醒的样子,小草欣欣然睁开了眼。春天妈妈会带我去放风筝,每年的这几天,我常常是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知不觉间天就亮了,来到春天的田野,抓把带着春天芬芳气息的泥土,撒手抛向空中试试风,然后放开牵着风筝的长长的线,风筝带着我的天真的笑声飘向空中和白云去做伴……如今每逢春风暖的时候,常常忆起童年的三月三,想起我和妈妈一起的快乐时光。

夏天,妈妈会带我去公园游泳,也是欢声笑语不断,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优美的泳姿,看他们象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我羡慕地睁大了眼睛,这时妈妈就鼓励我说:“站在岸边是学不会游泳的。快下水吧,你会成功的,你会游的和他们一样好的。”我小心翼翼地用脚尖沾了沾水,小心翼翼地下到水里,每次抬头看妈妈,总是看见妈妈投来的鼓励的目光。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游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学会游泳了。我和妈妈都开心地笑了……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妈妈会带我去秋游,乡下果园每年都有采摘节,果园里有红灿灿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小灯笼似的柿子,一派丰收的景象,我和妈妈在果园里尽情地分享丰收的喜悦,快乐的心情无以言表…

冬天,雪花在盼望中如期而至,我和妈妈伫立在洁白的冰雪之中,任由飘落的雪花吻着我的头发和脸颊,高楼、树木和地上都披上厚厚的银装,此时此刻快乐的心情随着雪花一起跳舞。雪后,妈妈会带我来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此时妈妈会象个孩子一样和我一起追着,跑着,跳着,笑着……欢声笑语传出好远好远。

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回忆这些美好的日子也能带给我莫大的幸福,这时,我只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作文五:《和翅膀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和翅膀一起走过的日子

八(7) 翟竟成

我的爷爷,慈祥而温柔。花白的胡子刻在他的脸上,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小时候,爷爷常把我抱起来,用他那硬硬的胡子扎的我咯咯直笑。爷爷一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的一双翅膀。

爷爷对我比对我的父亲还要好。我知道,我在他眼里,是一个血脉的传承。这种传承在幼小的我之后还会多年的传承下去。爷爷经常在饭桌上,为我夹菜。他知道我喜欢吃荤菜,所以经常为我夹。同时,也为我夹一点素菜。饭吃完后,还让我喝汤。我本不喜欢喝,但爷爷为了让我营养均衡,硬是要让我喝下去。

爷爷从来不打骂我,他会和我耐心的讲道理。在我还小的时候,不懂事。拿了别人家一个玩具,想据为己有。这时,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抱起我,对我说:“你拿人家东西干嘛?你不是已经有一个这样的玩具了吗?”我听后,立刻将东西还给了人家。我一向都很是听爷爷的话。爷爷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他对我说,东西是靠自己的的努力得来的,不能通过硬抢和偷窃来得到,这是一个做人的基本道德。

爷爷也很幽默风趣,小时候,我看爷爷的门牙,怎么会有铁套着。我就问爷爷,爷爷笑笑说,是他自己天生长的。可我就纳闷了,人怎么可能能长出铁牙呢?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那原来是假牙。爷爷以前当过兵,在抗美援越时打过仗,一点受伤又算得了什么。

爷爷也很关心我,他怕我饿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所以,在我每次离开他家的时候,他总是不放心,总是摸摸我的头,并从口袋中掏出一点钱来给我。并说道:“下次想来的时候就再来啊。”然后,目送着我向远方。要知道,爷爷平时一项省吃俭用。

爷爷是我的前辈,血脉从爷爷开始,传给我的父亲然后再传给我,是我灵魂的一部分。就像翅膀,在我寒冷时,给我温暖;在我胜利时,给我在背后鼓励,迎风飞舞;在我气馁的时候,给我以不败的精神源泉。

然而,爷爷病了,得了很严重的病。虽然在他的脸上还能看到往日的微笑,却与往日不同。爷爷瘦了,瘦了很多。我很伤心,因为我最爱的人就是我的爷爷。他就仿佛是我背后的隐形的翅膀,虽不曾出现,但总会在关键时刻,释放出能量。

威严而清新的菩萨啊,愿在你的保佑下,爷爷能幸福安康。 陪我一路成长的爷爷,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作文六:《和巴金一起走过的日子》3600字

从《激流三部曲》的创作看时代影响下巴金

文风的转变

内容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曾被认为是‚热情的文学战士‛。巴金在小说《家》中的激烈、犀利的写作风格经常也被作为对巴金总体风格的论断。然而从巴金的出身、经历来看,对人生冷静的关照和热情的悲悯才更符合巴金的内在人格,因此用深沉而理性的笔调来表达善良和悲悯也才更接近巴金创作风格的本质。巴金创作前期的激进热烈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与他所处的时代影响有关。而时代背景的转变和作家思维判断的成熟渐渐促成了巴金文风由‚闯将型‛到‚思考剖析型‛的回归式转变。从‚激流三部曲‛的热烈激进到‚人生三部曲‛的含蓄深沉,再到《随想录》对自身对社会的冷静的解剖,时代洪流对巴金关于社会的思考和创作风格的影响是研究巴金时不可忽略的一个角度。

关键词:巴金  文风   时代背景  转变

我的写作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有所贡献,对读者尽一个同胞的责任。

——巴金《核时代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共分《家》、《春》、《秋》三部,属于巴金早期到中前期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之后的川西盆地,旧家庭和新青年的斗争。二十年代初至二十年

代末的七八年,是小说的时间背景;成都高公馆是小说的生活背景。围绕这所公馆,作者牵出了很多以自己早年真实生活为依托的人和事,形成一个连贯的情节。

关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巴金自己说:‚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家》序言)对于这个主题,应该说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整个三部曲的创作前后,作者的行文风格还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家》的创作风格,可能就是‚激进‛。因为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矛盾的存在以及激烈的程度。新的年轻的力量与旧势力的碰撞,几乎没有任何回环的余地。其中令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觉慧,觉慧的个性是非常亮色的,是鲜明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觉慧有一句名言:

但是他缺乏深层次地揭示内在原因的能力,他对自己的未来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管我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人物塑造恐怕和作者这一时期的思想有关。历来有很多人认为‚高觉慧就是作者‛。这当然不尽正确,但从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出这个时期巴金的影子。

我们知道,巴金出身于一个富足的大家庭,舒适的(至少是物质上舒适)童年生活给予他容易知足的性格,母亲的关怀和典范作用培植了他的爱心和同情心。‚善良与悲悯‛这一将贯穿巴金一生的人格主线,在这个时候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家》创作于1928年,这一年作者二十四岁,刚刚脱离旧家庭的束缚,他身上具有一切青年的共同特征:血气方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带着强大的旧的痕迹骄横地表现着对新思想的鄙夷,人的良心和年轻人的热情一同把他推到了‚登高一呼‛的位置。天性中的善良和正直战胜了他人性中的懦弱。梅芬的眼泪,瑞珏的遗恨,老太爷的冷漠与可悲,觉新的挣扎与徘徊。曾经目睹过这一切的作者仿佛也站在葬送了鸣凤的凄冷的湖水面前,和觉慧一起高喊:‚我控诉!‛

如此看来,他的文风也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尽管《家》创作的这一时期,整个社会仍缺少一种明确的价值导向,使得作者和主人公一样,潜意识里仍然存在对前途的迷茫。但是由于善良的秉赋,作者能够保持近乎原始的正义感和判断力,‚他没有武器,却有勇气‛。而在‚激烈与迷茫并存‛的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源于真、善的判断力显得弥足珍贵。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支配下,虽然作者对现实的抨击还较

为直白,对‚自由‛和‚民主‛的关照也还停留在个体的认识水平,却并不妨碍这部作品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当时的许多青年就是怀揣着这部书走上脱离家庭的路的‛。

《春》基本延续了《家》的创作风格。强烈的批判现实的风格当然还在,有所不同的是,激烈单纯的觉慧不再成为小说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觉民和他的堂妹淑英。觉民一方面秉承了觉慧的强硬,另一方面增加了沉着和睿智。另外,与《家》相比,《春》对现实的描述和批判更显得深入而客观。比如作者写到:‚觉新自然不会站在克明们的一边,他不会诚心乐意地拥护旧传统,拥护旧礼教。在他的心里也还潜伏着对于‘新的路’的憧憬。‛我们知道,从创作层面上来看,一次成功的人物塑造,必然要避开‚二元论‛的影响,一个拥有长久生命力的人物,也必然应该拥有合于情理的复杂个性。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实现了一个成功的转变。

和《春》相比,《秋》的创作风格可以用‚转折点‛来概括。钱理群说过:‚到了四十年代中期,巴金的整个创作风格变了,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分析。‛《秋》创作于四十年代初,然而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转变,作者的笔力变得更加成熟,塑造人物也更加全面。我以为,从作者的角度而言,多多少少会把自己一个的、至少是自己一个时期的思想带入作品,《秋》的创作就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

热情与冲劲固然可以化作激进的话语唤起更多人的觉醒,但它毕竟不属于内涵的东西。当青年的热烈随着阅历的增加而淡褪,巴金的

善良与悲悯开始以一种更深沉而理性的方式表达在文字上。作者试着告诉我们,对于他的家庭,他同样有着强烈的爱。同时,冷静的思考让他看到了‚家庭‛与‚制度‛的差异,温和善良的性格使他学会了宽容。

他写觉新,写他在安葬蕙的遗体时据理力争的反抗,他对郑国光的一番话绵里藏针:‚据我看太亲翁也不必太费事了。其实办这点小事情也花不了一年的工夫。蕙表妹没有这种福气,家舅的意思还是请表妹夫早点把灵柩下葬,好让死者有个归宿。这可以说是存殁均感了。‛觉新的这种说话方式,从纵向比较来看,我们似乎读不出‚作揖主义‛的味道;接着又‚用两只眼睛逼着‛郑国光历数他的罪过,并要求他‚拿出一个凭据‛。作者想告诉我们,觉新毕竟也是一个青年,他仍然拥有抗争的欲望和勇气,尽管‚不断有冷水向他浇来,也不曾熄灭他心上的火焰‛。另一方面,他更频繁地流露出对觉新的谅解和同情。作者毫不讳言地指出:‚觉新是我的大哥,是我爱得最多的人‛。爱和宽容激起了作者对觉新的(也是对大哥尧枚的)感激和抱愧,最终汇成觉新的一句独白:我愿为梯,任人踩踏。‛这是善良与理性促成的伟大的谅解!

他写觉新,也写出了自己的影子。作者自己也曾说:‚我自己的性格里面,也有一些觉新的性格‛。从《家》到《秋》,觉新一直在隐忍,他愿意用一切的方法来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甚至可以假装满不在乎地毁掉自己的原则。他出钱为四叔的婢女买棺材,为五叔的女儿打捞尸首,他用自己的股票赔偿四叔因意外火灾造成的损失,他借钱抵偿

婶母和陈姨太的存款,他一直想用‚唯唯诺诺‛换来自己的一点安宁。其实巴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狼狈。《随想录》里他写道:‚我想做出好的表现,又怕承担了罪名将来洗刷不清。‛‚要不是为了萧珊,为了孩子们,这一次我恐怕不容易支持下去。‛他甚至说:‚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作莫大的幸运。‛这和觉新身上由于懦弱而生的无奈多么相像!只不过我们的社会最终转入法制,作者面前能够引起这种无奈的樊篱稍纵即逝,因此并没有一个延续让作者的预言得到印证。但我以为,这种觉新式的性格方面注定了巴金只能拥有平和谨慎、温厚的写作风格。

他写觉民和觉民周围的觉民式青年,则透露出对造成现实不平等的根源的深刻认识,更多地透出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秋》的时代,巴金已把批判现实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不合理的制度。书中黄存仁的口说了这样的话:‚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而且在我们这儿情形更不同:我们在军阀的实力下面过日子。一个独夫可以用蛮横的力量摧毁一切,只要他高兴这样做。‛这完全不同于青年巴金曾崇尚过的热烈激进,这种认识一方面基于他的冷静和理性的思维,一方面又催生了他笔底的悲悯与爱的彰显。比如他描写男旦张碧秀受骗遭弃的经历;他描写失女之后的五太太沈氏,更是直接地点明:‚一个孤寂的母亲的痛苦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的。‛在这样的文字当中,作者用冷静的思考和热情的宽容减少了主观上的与旧家庭的对立和抵触情绪,而整个小说的厚重感,也因为人物性格多面性的增加、批判力度的深入

而愈显厚重。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大概地看出巴金文风的转变,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种回归。锋芒在背的文字只属于鲁迅,对人生冷静的关照和热情的悲悯才属于巴金。只是那个热切期盼‚清夜闻钟‛的时代给巴金的文字涂上了富有激情的‚咏叹调‛式的色彩。巴金原本是个思想家,是特殊的时代让他做了革命者。是那个时代在这汪平静深邃的湖泊里掀起激越的浪花。用看似平和却富有洞察力的眼光解剖人性的弱点,勇敢地讲真话。

‚愤青‛时代并不永远存在,时间逐渐收敛年轻的锋芒,当‚一吐为快‛式的激扬文字才回归到对现实‚发微‛式的描述以及看似平和的理性思考,伴随巴金的,只有他一以贯之的品格:爱、宽容、说真话。

巴金不是闯将,他是冷静清醒的思想者,是‚文学的良心‛。

参考书目:《家》《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四病室》(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文七:《和姐姐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月夜,凉风习习,挑拨着我的发丝,吹散了我的思绪,散落在童年的各个角落里,如一簇簇火苗,欢呼、跳跃„„

五年前的瓦房

我单脚站在房门口的石槽上,伸手遮目向远处眺望,依稀看见山坳上姐姐归心似箭般匆匆走来,姐姐背着吉他来到我跟前,笑眯眯的掏掏我的头发,问道:“不会这么好等我回来吧,不然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呢。”我不自在的甩甩头发,道:“还说呢,我说想跟你学吉他,爸妈竟不同意,心里好郁闷啊!”“傻妹妹,爸妈是怕你跟姐一样,痴迷于吉他。”姐姐怪道。我不悦的转头离开,后面好像传来一阵深沉的叹息,我的心仿佛陷了一块。我转头道:“姐,我一定要跟你学,保证不会耽误学习。”语气坚定的不容置疑。“好!”姐姐答应了,答应的爽快利落。

四年前的琴室

“铮铮”一曲终了,姐姐颇为不悦,她凶道:“你弹得还是一点意境也没有,我是怎样教你的?你要去悟,知道吗?”姐姐拿过扫把狠狠的打了我一下,我没感到痛,因为我感受到了姐姐那恨铁不成钢的落寞。发泄过后,姐姐抱着吉他喃喃道:“不懂他就不要学,他代表的根本不是声响那么肤浅。”眼神空洞仿佛又含着韵味„„

三年前的医院病房

浓重的消毒水味道令人窒息。我悄悄走到姐姐病床前,取下背上的吉他给她。姐姐吃力的用手抚摸着琴弦,眼神温柔似水,接着微笑的对我说:“以后这把吉他就是你的了,好好爱惜他,好吗?”说完,奄奄一息的姐姐闭上了眼睛,嘴角微微上扬。我并没有哭,是的,我没有哭。我想:“姐姐以后会化作吉他的一部分,永远陪在我身旁吧!”背上吉他转身毅然走去„„

抓耳挠腮,做题到深夜时,看到立在身旁的吉他,眼前仿佛出现了姐姐的身影,全身好像充满了动力,接着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愁容满面,考试遇到阻碍时,面前的空气仿佛排列出了吉他的影子,依稀看到姐姐伸出的大拇指,思路仿佛一下通透,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生活平淡而又艰难,在“姐姐”的帮助下,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慢慢的成长着、蜕变着„„

两年了,两年过去了,我领悟了吉他的真谛,我把他当成了朋友,知己,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读懂了他,自然也读懂了姐姐。

姐姐和他一样深沉,睿智,敛而不宣,爱而不扬,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不是给我一只手,而是给我一根拐杖,让我自己向前探索,向未知的黑暗发出挑战„„

停下笔,突兀的发现琴箱上不知道何时娟出一枝鲜艳的金菊花,在阳光下灿灿的生光,美的惊心动魄„„

我知道,那是姐姐在笑„„文/赵群

作文八:《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3000字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记得儿时的伙伴有人梦想能拥有一双白球鞋;有人梦想将来能坐一次火车;有人梦想将来能去看看北京天安门。我的梦想却和他们不一样,我只是非常羡慕语文老师的房间里有许多书。于是我就梦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像语文老师那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着看不完的书,那样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这个心愿从那时起就像一个肉瘤,元可救药地长在我的心坎上,并伴随我一起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多年。它犹如冬天的太阳温暖着我走过黯淡的童年、苦涩的少年和奔波的青年时代。在不同的岁月里它都以相同的温度赐予我生存的勇气,给予我力量,给予我光明。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割满一筐草后,总是得意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滋味不亚于一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在大阅兵时的成就感,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惬意。

也时常在放牛时,悠闲地躺在河边上看书,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有意地渲染一个乡村少年的金色童年,为他装饰着贫瘠而简单的幸福。这种简单的幸福,不仅让我沉醉,更让我振奋。当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故事中时,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已与我无关,那种以地当床、把天作被的超脱感早已把自己宠化成宇宙的中心,以至经常把我美得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当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牛不是在吃人家的豆苗就是在吃人家的水稻,就因为这事我被无数人骂过无数次,心中也忏悔过无数次。

在那段黯淡的日子里我读过了《革命家庭》、《血凝》、《烈火金刚》、《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特别是那本《革命家庭》,让我哭过无数次。我记得其中讲的是一家四口全是地下党,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都先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家每牺牲一个人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悲伤不已。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仰”。

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幻想过自己将来能像《烈火金刚》里的“肖飞”那样,飞檐走壁,有一手出神入化的飞刀绝活,能够神出鬼没、潇洒自如地杀坏蛋。他或许就是我生命中的所谓的第一个偶像。

童年的这段阅读经历,虽然量不多。但却向我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珍贵的精神营养。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仰,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黑、白、忠、奸、信、义,什么是大爱无边。这无疑在不经意间建立了一个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清晰地树立了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岁月流走,渐渐长大。变化的是年龄、是容颜,始终不变的是爱书的情结。六年的中学时代,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幸好始终有我忠实的朋友――书的陪伴,使我顺利地跨过了许多沟壑与阴霾。

特别是在读初三时,正当快要被中考的压力压垮时。大哥在外面打工带回来一本《卡耐基成功之道》。拿到这本书初读几页便被里面的内容彻底地吸引了,并且感到非常震惊,不禁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书。书中记述了卡耐基从一个穷途落魄一无所有的青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奋斗历程。他从事过许多职业,均相继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仍然越战越勇,并始终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和写作,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激励培训大师。他不仅以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通过演讲、培训改变了许多美国青年的命运。

这本书对于当时正处于对前途迷茫、对人生无助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副兴奋剂。他激励我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顺利通过中考的独木桥。因此我要深深地感谢卡耐基,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精神导师。也要虔诚地感谢这本书,因为它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大学里读的是中医专业,那枯燥劲呀真要把人给憋死。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出口,于是就将课余时间全泡在了图书馆里头。双休日还到旧书市场去淘旧书。虽然又旧又脏,可还真有不少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好书呢。印象最深的是曾淘到过一本《西方哲学家传略》下册,写的是十九世纪以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生平传记。读完这本书。一下子使原来只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黑格尔四个哲学家的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世界上除了这四个哲学家以外还有诸如:胡塞尔、康德、尼采、叔本华等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大师。也让我明白世界上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还有证伪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各个派别。使我这个农村娃,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兴奋;也像心里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一束强光照进来。照得心里亮堂堂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哲学。不仅将那本《西方哲学家传略》当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并且把它当成了寻找哲学殿堂的地图。我根据传记中所载各位哲学家的作品目录而按图索骥寻找他们所有的作品,并逐个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读这些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经典作品,领略、融汇大师思想,使我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觉悟均发生了质的飞跃,得到迅速提升,并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因此《西方哲学家传略》对我来说是第二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

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还有幸读到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及丁远峙的成名作《方与圆》。这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三部书。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迁过程。书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读完这部书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人生变幻无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认真地把握现在。只要真心付出过、奋斗过,无论成败都将无愧于自己。

《平凡的世界》中刻画了一幅普通而又富有内涵的生活图景,描述了一个出身于平凡家庭的平凡人的成长、奋斗历程。主人公是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以尊严慰灵魂,这历来是深有自尊情愫的孩子的必然选择。主人公的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与力量。他让我懂得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从平凡中来,再回归到平凡中去,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就润化在平凡的滴滴点点之中。

其实每一个平凡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在澎湃,有道是无声胜有声。读完《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始终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并永远坚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始终向上燃烧。”

正是承栽着这些平凡人、伟人或大师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想,我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校门,步入社会。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坎坷和波折,心境也时有低迷或高昂,时有平静或澎湃。幸好始终有墨香相随,良书相伴。失意时读一本名人传记,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得意时品一本好书,就会醒悟: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时常掩卷深思,心中思绪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这正是我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读书的目的。

时过境迁。蓦然回首往昔寒窗岁月,不禁感叹: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吴华锋

作文九:《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3600字

前苏联的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曾说过:“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书上的语言都起过无可比拟的作用,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是啊,假如人类社会没有书籍,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荒芜,多么空洞呀!

儿时的梦想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记得儿时的伙伴有人梦想能拥有一双白球鞋,有人梦想将来能坐一次火车,有人梦想将来能去看看北京天安门。我却未曾想过白球鞋,也未曾奢望过坐火车。我只是非常羡慕语文老师的房间里有许多书。于是我就梦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像语文老师那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着看不完的书,那样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这个心愿从那时起就像一个“结”,无可救药地长在我的心坎上,并伴随我一起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多年。它犹如冬天的太阳温暖着我走过黯淡的童年、苦涩的少年和奔波的青年时代。在不同的岁月里它都以相同的温度赐予我生存的勇气,给予我力量,给予我光明。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割满一筐草后,我总是得意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滋味不亚于一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大阅兵时的成就感,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惬意。

也时常在放牛时,悠闲地躺在河边上看书,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有意地渲染着一个乡村少年的金色童年,为他装饰着贫瘠而简单的幸福。这种简单的幸福,不仅让我沉醉,更让我振奋。当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故事中时,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已与我无关,那种以地当床、把天作被的超脱感早已把自己幻想成宇宙的中心,以至经常把我美得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当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牛不是在吃人家的豆苗就是在吃人家的水稻,就因为这事我被无数人骂过无数次,心中也忏悔过无数次。

在这段黯淡的日子里我读过了《革命家庭》、《血凝》、《烈火金刚》、《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特别是那本《革命家庭》,让我哭过无数次。我记得其中讲的是一家四口全是地下党,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都先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家每牺牲一个人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悲伤不已。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仰”。

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幻想过自己将来能像《烈火金刚》里的“肖飞”那样,飞檐走壁,有一手出神入化的飞刀绝活,能够神出鬼没、潇洒自如地杀坏蛋。他或许就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偶像,第一个发自内心崇拜的人。

童年的这段阅读经历,虽然量不多,但却向我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珍贵的精神营养。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仰,更让我明白什么是黑、白,忠,奸、信、义,什么是大爱无边。这无疑在不经意间建立了一个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清晰地树立了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精神的导师

随着岁月流走,我渐渐长大。变化的是年龄,是容颜,始终不变的是爱书的情结。六年的中学时代,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幸好始终有我忠实的朋友――书的陪伴,使我顺利地跨过了许多沟壑与阴霾。

特别是在读初三时,正当快要被中考的压力压垮时,大哥在外面打工带回来一本《卡耐基成功之道》。拿到这本书初读几页便被里面的内容彻底地吸引了,并且感到非常震惊,不禁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书。书中记述了卡耐基从一个穷途落魄一无所有的青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奋斗历程。他从事过许多职业,但均一个个相继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仍然越战越勇,并始终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进入高中,由于住校,因此每个星期母亲会给我七、八块钱作为饭钱。那时学校食堂每份饭卖五毛钱,可是我不舍得花这钱,每个星期一日三餐都是吃从家里带来的腌菜,豆豉等咸菜。将省下来的钱全都买了参考书和文学杂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辽宁青年》和《中学时代》、《散文选刊》,特别是《辽宁青年》和《中学时代》中刊登了大量的励志文章。例如《辽宁青年》中常刊登某人原本很失败,后来通过调整心态、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目标的文章。《中学时代》中常刊登一些和写作,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激励培训大师。他不仅以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通过演讲、培训改变了许多美国青年的命运。帮助那些美国青年坚定信念,走出迷茫,走出困境。

这本书对于当时正处于对前途迷茫,对人生无助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副兴奋剂。他激励我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顺利通过中考的独木桥。因此我要深深地感谢卡耐基,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精神导师。也要虔诚地感谢这本书,因为它诸如某学生原本好玩不认真读书,后因某事触动而奋发图强迎头赶上,最终考上理想大学的文章。还有就是写高考落榜生,落榜后出去打工,受尽艰辛,最后萌生复读的念头,于是带着打工赚来的钱,返校复读高三,经过废寝忘食的一年苦读,最终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诸如此类的励志文章,对当时的我来说犹如精神兴奋剂,让我信心倍增的同时,也让人激情澎湃。正是这种澎湃的激情推着我顺利地通过了那“黑色的七月”。

心灵的出口

大学里我读的是中医专业,那枯燥劲呀真要把人给憋死。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出口,于是我就将课余时间全泡在了图书馆里头。双休日还到旧书市场去淘旧书。虽然又旧又脏,可还真有不少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好书呢。印象最深的是曾淘到过一本《西方哲学家传略》下册,写的是19世纪以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生平传记。读完这本书,一下子使原来只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黑格尔四个哲学家的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世界上除了这四个哲学家以外还有诸如:胡塞尔、康德、尼采、叔本华,孔德、卢梭、伏尔泰,维特根斯坦,笛卡尔,波普尔、萨特,苏格拉底等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大师。也让我明白世界上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还有证伪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各个派别。使我这个农村娃,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兴奋。也像心里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一束强光照进来,照得心里亮堂堂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哲学。不仅将那本《西方哲学家传略》当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并且把它当成了寻找哲学殿堂的地图。我根据传记中所载各位哲学家的作品目录而按图索骥般寻找他们所有的作品,并逐个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读这些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经典作品,领略、融汇大师思想,使我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觉悟,格局均发生了质的飞跃,得到迅速提升,并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因此《西方哲学家传略》对我来说是第二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

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还有幸读到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及丁远峙的成名作《方与圆》。这也是

对我影响很大的三部书。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迁过程。书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读完这部书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人生变幻无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认真地把握现在。只要真心付出过、奋斗过,无论成败都将无愧于自己。

《平凡的世界》中刻画了一副普通而又富有内涵的生活图景,描述了一个出身于平凡家庭的平凡人的成长、奋斗历程。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让我不禁感概:其实每一个平凡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在澎湃,有道是无声有时胜有声。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其实最伟大。使我懂得在努力奋斗的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并永远坚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始终向上燃烧”的深刻道理。

幸福相伴

正是这些平凡人、伟人或大师们的精神和思想,引领着我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校门,步入社会。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坎坷和波折,心境也时有低迷或高昂,时有平静或澎湃。幸好始

终有墨香相随,良书相伴。失意时读一本名人传记,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得意时品一本好书,就会醒悟: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时常掩卷深思,心中思绪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这正是我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读书的真正目的。

书,就像清泉,不仅滋润人们的心灵,更赐予困顿绝望中的人们希望的甘甜。

书,也像绿荫,庇荫着不甘平庸而奋斗的人们步入自己理想的圣殿。

书,更像灯塔,总为挣扎在生活之海的人们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迷途。

是呀,书如人生,人生如书。从厚变薄,从薄变厚,来来回回,即是春秋。

时过境迁,蓦然回首昔日寒窗苦读的岁月,不禁感叹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是幸福的!

作文十:《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3500字

前苏联的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也曾说过:“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书上的语言都起过无可比拟的作用,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是啊,假如人类社会没有书籍,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荒芜,多么空洞呀!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记得儿时的伙伴,有人梦想能拥有一双白球鞋;有人梦想将来能坐一次火车;有人梦想将来能去看看北京天安门。我却未曾想过白球鞋,也未曾奢望过坐火车。我只是非常羡慕语文老师的房间里有许多书。于是我就梦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像语文老师那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着看不完的书,那样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这个心愿从那时起就像一个“结”,无可救药地长在我的心坎上,并伴随我一起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多年。它犹如冬天的太阳温暖着我走过黯淡的童年、苦涩的少年和奔波的青年时代。在不同的岁月里它都以相同的温度赐予我生存的勇气,给予我力量,给予我光明。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割满一筐草后,总是得意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滋味不亚于一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大阅兵时的成就感,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惬意。

也时常在放牛时,悠闲地躺在河边上看书,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有意地渲染着一个乡村少年的金色童年,为他装饰着贫瘠而简单的幸福。这种简单的幸福,不仅让我沉醉,更让我振奋。当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故事中时,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已与我无关,那种以地当床、把天作被的超脱感早已把自己念化成宇宙的中心,以至经常把我美得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当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牛不是在吃人家的豆苗就是在吃人家的水稻,就因为这事我被无数人骂过无数次,心中也忏悔过无数次。

在这段黯淡的日子里我读过了《革命家庭》、《血凝》、《烈火金刚》、《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特别是那本《革命家庭》,让我哭过无数次。我记得其中讲的是一家四口全是地下党,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都先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家每牺牲一个人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悲伤不已。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仰”。

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幻想过自己将来能像《烈火金刚》里的“肖飞”那样,飞檐走壁,有一手出神入化的飞刀绝活,能够神出鬼没、潇洒自如地杀坏蛋。他或许就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偶像,第一个发自内心崇拜的人。

童年的这段阅读经历,虽然量不多,但却向我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珍贵的精神营养。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仰,更让我明白什么是黑、白、忠、奸、信、义,什么是大爱无边。这无疑在不经意间建立了一个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清晰地树立了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岁月流走,渐渐长大。变化的是年龄、是容颜,始终不变的是爱书的情结。六年的中学时代,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幸好始终有我忠实的朋友——书的陪伴,使我顺利地跨过了许多沟壑与阴霾。

特别是在读初三时,正当快要被中考的压力压垮时,大哥在外面打工带回来一本《卡耐基成功之道》。拿到这本书初读几页便被里面的内容彻底的吸引了,并且感到非常震惊,不禁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书。书中记述了卡耐基从一个穷途落魄一无所有的青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奋斗历程。他从事过许多职业,但均一个个相继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仍然越战越勇,并始终坚持不泄地大量阅读和写作,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激励培训大师。他不仅以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通过演讲、培训改变了许多美国青年的命运。帮助那些美国青年坚定信念,走出迷茫,走出困境。

这本书对于当时正处于对前途迷茫,对人生无助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副兴奋剂。他激励我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顺利通过中考的独木桥。因此我要深深地感谢卡耐基,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精神导师。也要虔诚地感谢这本书,因为它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进入高中,由于住校,因此每个星期母亲会给七、八块钱作为菜津钱。那时学校食堂每份卖五毛钱,可是我不舍得花这钱,每个星期一日三餐都是吃从家里带来的腌菜、豆豉等咸菜。将省下来的钱全都买了参考书和文学杂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辽宁青年》和《中学时代》、《散文选刊》,特别是《辽宁青年》和《中学时代》中刊登了大量的励志文章。例如《辽宁青年》中常刊登某人原本很失败,后来通过调整心态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中学时代》中常刊登一些诸如某学生原本好玩不认真读书,后因某事触动而奋发图强迎头赶上,最终考上理想大学。还有就是写高考落榜生,落榜后出去打工,受尽艰辛,最后萌生复读的念头,于是带着打工赚来的钱,返校复读高三,经过废寝忘食的一年苦读,最终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诸如此类的励志文章,对当时的我来说犹如精神鸦片,让我信心倍增的同时,也让人激情澎湃。正是这种澎湃的激情推动着我顺利地通过了那“黑色的七月”。

大学里读的是中医专业,那枯燥劲,真要把人给憋死。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出口,于是就将课余时间全泡在了图书馆里。双休日还到旧书市场去掏旧书。虽然又旧又脏,可还真有不少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好书呢。印象最深的是曾掏到过一本《西方哲学家传略》下册,写的是19世纪以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生平传记。读完这本书,一下子使原来只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黑格尔四个哲学家的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世界上除了这四个哲学家以外还有诸如:胡塞尔、康德、尼采、叔本华、孔德、卢梭、伏尔泰、维特根斯坦、笛卡尔、波普尔、萨特、苏格拉底等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大师。也让我明白世界上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还有证伪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各个派别。使我这个农村娃,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兴奋。也像心里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一束强光照进来,照得心里亮堂堂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哲学。不仅将那本《西方哲学家传略》当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并且把它当成了寻找哲学殿堂的地图。我根据传记中所载各位哲学家的作品目录而按图索骥般寻找他们所有的作品,并逐个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读这些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经典作品,领略、融汇大师思想,使我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觉悟、格局均发生了质的飞跃,得到迅速提升,并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因此《西方哲学家传略》对我来说是第二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     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还有幸读到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及丁远峙的成名作《方与圆》。这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三部书。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迁过程。书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读完这部书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人生变幻无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认真地把握现在。只要真心付出过、奋斗过,无论成败都将无愧于自己。

《平凡的世界》中刻画了一副普通而又富有内涵的生活图景,描述了一个出身于平凡家庭的平凡人的成长、奋斗历程。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让我不禁感慨:其实每一个平凡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在澎湃,有道是无声有时胜有声。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其实最伟大。使我懂得在努力奋斗的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并永远坚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始终向上燃烧。”的深刻道理。

正是这些平凡人、伟人或大师们精神和思想,引领着我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校门,步入社会。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坎坷和波折,心境也时有低迷或高昂,时有平静或澎湃。幸好始终有墨香相随,良书相伴。失意时读一本名人传记,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得意时品一本好书,就会醒悟: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时常掩卷深思,心中思绪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这正是我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读书的真正目的。

书,就像清泉,不仅滋润人们的心灵,更赐予困顿绝望中的人们希望的甘甜。

书,也像绿荫,庇荫着不甘平庸而奋斗的人们步入自己理想的圣殿。

书,更像灯塔,总为挣扎在生活之海的人们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迷途。

是呀,书如人生,人生如书。从厚变薄,从薄变厚,来来回回,即是春秋。

时过境迁,蓦然回首昔日寒窗苦读的岁月,不禁感叹: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