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 > “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犯罪的治理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犯罪的治理研究

时间:2021-04-23 09:34: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跨國犯罪的有效预防与治理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为各国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滋生了跨国犯罪的温床,对该体制下的经济秩序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过程中有关跨国犯罪治理体制依然诟病百出,各国应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跨国犯罪对“一带一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各国、各行业均能从“一带一路”中受益,有效推动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国犯罪;治理
  一、跨国犯罪的基本概况
  (一)跨国犯罪的概念界定
  从语义角度而言,跨国犯罪是指犯罪主体直接故意的实施跨越国、境的犯罪行为。北京大学周密教授认为:“当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发生在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即两个法域,并违反了他们的法律时,该犯罪就统称为跨境或跨国犯罪。”[](P28)迄今为止,国内外法学界均未对跨国犯罪的概念有所统一,也未对跨国犯罪的成因展开系统的研究。但我们需要将其区别于国际犯罪,避免在模糊概念的情况下出现对二者概念上的等同。首先,国际犯罪并不要求具备跨国因素,而对于跨国犯罪来说具有跨国或者跨境是其本质属性。[](P116)其次,在法律渊源上,制裁国际犯罪所依据的是国际法或者国际公约、国际惯例,而跨国犯罪所依据的则既可以是国际法,也可以是一国的国内法。厘清概念之余,我们也并不否定二者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同时也存在交叉部分,往往一个犯罪行为可以从跨国犯罪上升为国际犯罪。
  (二)“一带一路”与跨国犯罪的法律联系
  “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利益增长、建立外交关系、加速文化交流的同时,加剧了部分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滋生了跨国犯罪的温床。绝大多数跨国犯罪所带来的最终影响是使得“一带一路”的建设受到严重阻碍,意味着跨国犯罪的预防与打击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元化的形势。然而,法治保障下的“一带一路”的推进,更加体现了法对经济基础巨大的能动作用。[](P303)首先,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而言,只有通过法律规范确认、巩固和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利益,积极推动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预防跨国性质的犯罪,进一步巩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推进。其次,跨国犯罪的治理前提是明确各方责任,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倡导的具体法律规范正是辨析责任归属的依据,从而明确跨国犯罪中各方责任及相应的刑罚。再者,现有法律制度通过对各方国家在“一带一路”体制下的权利义务进行具体划分,从而使得各国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避免非沿线国家挑起争端,减少跨国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犯罪的治理难点与困境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犯罪的治理难点
  1.犯罪诱因多样化。一方面,犯罪行为从个别区域向全球多个国家或区域扩散,犯罪主体从以个别人的犯罪行为为主逐步衍生为以有组织的犯罪行为。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内容颇多,实行手段也是随着多样化,比如通过贿赂的方式勾结政府官员,伪造贩卖货币,非法经营走私毒品、违禁品、贩运枪支等。[](P14)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诱发跨国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各国经济态势的迅速扩张带来了世界人口的对外涌流、多元文化体制的发展,留学、旅游、探亲、出国务工以及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潮流泛滥,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实行跨国犯罪的契机。
  2.犯罪类型日趋复杂化。首先,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经济类的跨国犯罪的形成,导致了大型国际公司跨国商业贿赂、跨国洗钱犯罪、跨国知识产权犯罪的产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廉洁的营商环境,阻碍了国家间的投资往来。其次,宗教、民族矛盾、分裂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等因素诱导下,产生了最具危险性的贩毒集团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分子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再者,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跨国犯罪的手段和方式更加隐蔽,形成了多样化的跨国网络色情犯罪、跨国网络赌博犯罪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络窃密犯罪等。[](P19)面对这些犯罪类型的复杂多变,在高速运转的经济模式下,以现有的法律制度难以有效治理。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犯罪的法律困境
  1.法律规范不统一。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于宗教、民族信仰、文化背景等问题的存在,各国所具有的法律制度呈现多样化,且法律规定的内容也具有差异,在犯罪与惩罚机制问题上会可能很难达成一致。另一方面,一些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应当认定为刑事犯罪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就可能是纯粹的民事法律问题甚至不构成刑法上犯罪,使得一些犯罪分子免于刑罚制裁。
  2.司法协作不完善。一方面,各国尚未真正做到从国际理念的层面去衡平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仅仅依赖于保证本国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最有利于本国的管辖法院以及国际条约,狭隘的管辖权理念衍生了引渡原则中“本国国民不引渡”的规定。另一方面,仅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形成的合作机制而言,大都以合作论坛、双边或多边对话等形式建立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合作机制,完全与法律和制度脱离。
  3.执法机制不健全。一方面,跨国犯罪的形式更具复杂化、国际化,犯罪活动所涉范围更加广泛,作案方式日趋信息化与科技化,即便加大打击力度,也会面临着起诉难、取证难、审判难等困境,使得跨国犯罪责任追究的成本愈发高昂,效率反而极为低下。另一方面,在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中国仅与少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民商事司法协助协定,也并未缔结或参加任何国际法院判决和执行的国际条约,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难以落到实处。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犯罪治理的完善对策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针对跨国犯罪的治理体制应更加着眼于全方位多层次、法律化制度化的转型与变革,着力推进法治思维的贯彻以及法治国家的建设,从根本制度上加强预防、从行为实施中及时中断、从事后行为上加以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