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 > 《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1600字 2019天津高考语文作文

《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1600字 2019天津高考语文作文

时间:2019-10-24 09:28:5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1600字

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

天津卷:范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相关阅读:天津历年高考(课程)作文的难易程度

高考作文的题目难度,大概可以分为三档:

最难的,是“旧书”、“母语”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文化的高度入手,不单要求熟稔文化事件的相关细节,而且要求提出文化层面的体悟和评析,操作起来,难度最大;

次一等的,是“手机”、“老规矩”、“兽首拍卖”这样的题目,要求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或是对具体事件展开层层深入的评价,或是要了解当下社会的宏观特点,并围绕相关话题加以展开。如果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上手就不大舒服,写偏、套作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

比如2015年其它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广东“与自然的远与近”,就是介于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好题目,或从文化高度谈对自然的体认,或结合天气预报、网络搜索,谈当下社会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而河南的“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则显然是第二档的题目。

而最简单的,是题目要求里,既没有文化的色彩,又没有时事的成分,考生需要做的,无非是从题目里提炼出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找到自己积累的材料论据与关键词的契合点,然后按照成熟的套路,生产出一篇流水线式的高分作文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天津高考的作文题目,其实一直都处于第三档、也就是最容易的档次里。14年考科幻色彩的“智慧芯片”,完全可以和13年的“___而知之”一道,以“行而知之”的角度轻松切入;12年的作文题目,直接在材料后面附上了简单明了的参考观点;11年的五面镜子,可以提炼出“宏观与微观”、“瞻前与顾后”、“自我与他者”等多个切入角度;10年“我生活的世界”,题目简直跟没出一样,09年“我说90后”亦然——

因为,无论“我生活的世界”也好,“90后”也罢,这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2015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目,也不例外。

2015天津高考作文解析

按照高考作文的一般构思流程来分析:

审题上,配合命题人对“范儿”这个话题给出的相关定义,明确出题人对“范儿”的限制即可。不过,既然是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其实要求是最松的。当然,学而思一贯认为,审题结论一定要落实到扣题上才行。审对了不扣题,跟没审一样,考生切忌写得忘情的时候,连“范儿”这个词也忘了。只在开头和结尾提一句,是俗称的“穿靴戴帽”,会吃大亏。

选材上,尽量把常见的大俗例子,李白屈原司马迁之流,扔到一边,尽量选择突显个人色彩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要点:1、材料中有没有细节,表明这个材料是你认真积累、而非道听途说的?2、材料中的这些细节,是否是直接支撑你的论点的?这两个要点,是拉开看似同类作文档次、分数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段落的递进,注意蓄势到升华的节奏把控,无论是学而思东学堂语文“常挂在嘴边”的“六段式”,还是利用“小标题”整合旁征博引的材料,亦或是单人传记式写法,处理这样的题目,都会游刃有余。

语言上,须知: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整散结合的句式节奏把控。比喻、拟人加排比,这种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必备技巧,已经被大家用滥了。尤其是男生,如果你没有办法操控散文化的抒情语言,细腻生动地描摹内心某一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那么利用句式格式的排列组合来调控文章节奏,就是让文章脱蛹成蝶的关键。

立意上,与其说比拼的是大家对“范儿”理解的高下,不如说比的就是对个性化选材的提炼和升华,关键还是选材。须知:一切没有具体材料细节支撑的“高远立意”,都只是空泛的侃侃而谈,对于提升文章档次和分数,并没有什么用处。

作文二:《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1600字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

本题由寓言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寓言清新活泼,浅显易懂,蕴含深刻,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提示语语意明晰,从两个角度提示了考生。试题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审好此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认识两大角度。提示语从两个角度提示考生,即“我们常忽视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和“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应是考生审题立意的重要视角。

2.把握两组矛盾。考生可从提示语入手,把握“常见”与“忽视”,“简单”与“深思”两组词语,常见的却被忽视,简单的却引发深思。这些矛盾对立之处应是考生深入思考的重要切入点。

3.重视一个词语。“不可或缺”是引导语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它是“常见”的限定语。若忽视了它,会使我们的认识、思考失去严密性和准确性。

4.挖掘内在意蕴。小鱼竟不知生命之水为何物,因此材料潜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为什么“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为考生提供了深入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探究因果,挖掘内蕴的广阔平台。

【范文】

着眼平常 关注简单

常常惊艳于伟大所呈现的绚丽光芒,总是感叹于罕见所蕴含的独特风姿。仰望参天大树的同时,从未低头观览它身旁卑微的小草;执着称赞成功的一刻,很少细细品味那一滴滴凝聚力量的汗水……“平常”是如此简单,简单到总是被忽视,只是在那回首间才彻悟:简单也可不平常。

关注平常,我们如此坦然、淡定。时间是由秒一点一滴流淌出来的,每一秒都是光阴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每一秒也是时间长河中最平常的一瞥。然而抓住每一秒,努力珍惜每一寸光阴,则是对生活最大的致敬。因此,关注平常,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努力完善每一个细节;关注平常是一个良方,它让我们不再恐惧,让我们浮躁的心变得坦然。将每一个简单发挥到极致,生活何处不淡定?

着眼平常,关注简单,也许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本真。归去来兮,在空山鸟语的“平常”中,在濯濯清泉的单调流淌中,陶渊明感到了心灵的宁静,发现了这再普通、平常不过的大自然正是他心灵的栖居之地。因而他以采菊东篱,南山悠远的画面,完成了他生命的洗礼,让生命回到了洗尽铅华的本真。

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简单与平常,表达着我们最浓重最真挚的情感。你看,不只是战死沙场,殒身不恤是英雄气概,也不只是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是民族大义,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世人顿悟:原来爱国还可以如此表达。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将普通的充饥之物变成了一个色香味的世界。它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诉说着一个民族对这片沃土的崇敬。那是山的味道,是风的味道,是阳光的味道,是时间的味道,是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思乡念亲、勤劳坚守的信念融合在一起,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深沉的爱。

爱,也许就是这样简单,无须豪言壮语,无须嘉言懿行。一碟小菜,一碗老汤,一捧稻谷,一杯陈酿,无不诉说一种情感,而这些都和我们的生命彼此相溶。这些最最平常最最简单的美食,饱含着最最浓烈最最淳厚的大爱情怀。

人生之哲理,人间之真情,无须到锦巷绣囊中找,也无须到历史长卷伟人身影中去寻。脚下这一方土,头上这一片天,无不在诉说着无上微妙之法,感天动地之情。

让我们着眼平常,关注简单。

作文三:《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1600字

天津卷:范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相关阅读:天津历年高考(课程)作文的难易程度

高考作文的题目难度,大概可以分为三档:

最难的,是“旧书”、“母语”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文化的高度入手,不单要求熟稔文化事件的相关细节,而且要求提出文化层面的体悟和评析,操作起来,难度最大;

次一等的,是“手机”、“老规矩”、“兽首拍卖”这样的题目,要求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或是对具体事件展开层层深入的评价,或是要了解当下社会的宏观特点,并围绕相关话题加以展开。如果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上手就不大舒服,写偏、套作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

比如2015年其它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广东“与自然的远与近”,就是介于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好题目,或从文化高度谈对自然的体认,或结合天气预报、网络搜索,谈当下社会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而河南的“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则显然是第二档的题目。

而最简单的,是题目要求里,既没有文化的色彩,又没有时事的成分,考生需要做的,无非是从题目里提炼出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找到自己积累的材料论据与关键词的契合点,然后按照成熟的套路,生产出一篇流水线式的高分作文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天津高考的作文题目,其实一直都处于第三档、也就是最容易的档次里。14年考科幻色彩的“智慧芯片”,完全可以和13年的“___而知之”一道,以“行而知之”的角度轻松切入;12年的作文题目,直接在材料后面附上了简单明了的参考观点;11年的五面镜子,可以提炼出“宏观与微观”、“瞻前与顾后”、“自我与他者”等多个切入角度;10年“我生活的世界”,题目简直跟没出一样,09年“我说90后”亦然——因为,无论“我生活的世界”也好,“90后”也罢,这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2015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目,也不例外。

2015天津高考作文解析

按照高考作文的一般构思流程来分析:

审题上,配合命题人对“范儿”这个话题给出的相关定义,明确出题人对“范儿”的限制即可。不过,既然是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其实要求是最松的。当然,学而思一贯认为,审题结论一定要落实到扣题上才行。审对了不扣题,跟没审一样,考生切忌写得忘情的时候,连“范儿”这个词也忘了。只在开头和结尾提一句,是俗称的“穿靴戴帽”,会吃大亏。

选材上,尽量把常见的大俗例子,李白屈原司马迁之流,扔到一边,尽量选择突显个人色彩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要点:1、材料中有没有细节,表明这个材料是你认真积累、而非道听途说的?2、材料中的这些细节,是否是直接支撑你的论点的?这两个要点,是拉开看似同类作文档次、分数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段落的递进,注意蓄势到升华的节奏把控,无论是学而思东学堂语文“常挂在嘴边”的“六段式”,还是利用“小标题”整合旁征博引的材料,亦或是单人传记式写法,处理这样的题目,都会游刃有余。

语言上,须知: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整散结合的句式节奏把控。比喻、拟人加排比,这种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必备技巧,已经被大家用滥了。尤其是男生,如果你没有办法操控散文化的抒情语言,细腻生动地描摹内心某一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那么利用句式格式的排列组合来调控文章节奏,就是让文章脱蛹成蝶的关键。

立意上,与其说比拼的是大家对“范儿”理解的高下,不如说比的就是对个性化选材的提炼和升华,关键还是选材。须知:一切没有具体材料细节支撑的“高远立意”,都只是空泛的侃侃而谈,对于提升文章档次和分数,并没有什么用处。

作文四:《2012天津高考作文题》5400字

2012天津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点评:采用寓言做材料的,从选才角度,增加了考生哲理思辨能力的考察。文体要抓住“水”和“鱼”的关系,鱼生活在水中,水是鱼最熟悉的环境和物质,但是鱼却分不清楚。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对极熟悉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这也提示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或事物。该作文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积累,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裁,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叙事或抒情,有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

2012年天津高考(微博)作文题依旧延续了给材料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样式。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2012年全国高考天津卷作文题采用材料作文形式,由寓言及提示语两部分构成,其中寓言摘译自美国作家华莱士在肯尼恩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英文讲演稿。该题具有以下特点:

1.清新活泼

材料所给寓言中,老鱼问小鱼“水怎么样”,小鱼由茫然不知所答到忍不住发问“水到底是什么东西”,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问得虽然懵懂而不乏天真之态,情节活泼,叙述灵动,会使考生感到亲切,写作心态轻松。寓言前后二问不是对答,却暗含联系,意味深长,情趣盎然,发人深思。

2.意蕴丰富

材料中简短的提示语“最常见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看似简单的事情,能引发我们深入思考”,不仅恰到好处地点明看似浅显的寓言中所深含的意蕴,而且可引发考生从人、社会、自然等不同层面,选择自己熟悉的切入点,如亲情、友情、幸福、传统、礼仪、道德和环境等,进行“我(或我们)忽视了什么”、“为什么会忽视”、“忽视了会怎样”、“怎样才能不忽视”等不同层次的深入思考,也可以小见大,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探究和多元思考,为考生写作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开放有度,探究可控。

3.贴近考生

该作文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积累,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考生可以自主

选择体裁,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叙事或抒情;长于理性思维的考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撰写议论文或哲思小品……有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

今年的天津作文题不需要审题,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材料后的引导语直接命题比较好。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由此类推:谈尊重、谈纪律、谈文明礼貌语言等等。

文体应当以议论文为主。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感受爱,感恩爱

都说世界上最珍贵的都是免费的东西,而这些免费的东西又都是看似细如灰尘的东西,所以极易让人忽视它们的存在。鱼儿不能缺水,但就在这最需要的东西里面,它都没有细心去感知水是清澈或浑浊。我们人也是一样,常常忽略身边最不起眼的,最平凡的那些爱。要用心去感受爱,感谢爱。

有些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当那是理所当然,完全看不到它对自己有多珍贵。我们学不会感受,学不会感谢,甚至常常抱怨,常常恶语相向。

就拿父母的爱来说吧,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是不讲条件的爱,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相提并论的爱。“浪子回头金不换”,无论我们犯了多大的错误,无论我们做了多少伤害他们的事情,他们都会无条件地原谅。父母的爱,如春天里的缕缕微风,抚摸着我们稚嫩的脸颊;父母的爱,像夏天里的习习凉风,掠去我们心中的燥热;父母的爱,似秋天的累累硕果,让我们解渴,给我们的心田注入了甘泉;父母的爱,仿佛冬天的烈日,赶跑我们心中的严寒。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次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开始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把肚子填饱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边流泪一边啃着鸡腿,反思着这样的爱,是呀,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却把这种爱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对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没有朋友的人,没有友情的人,想必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吧!友情,是一把刀,将我们心中那坚硬的城墙敲碎;友情,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心中的彷徨与黑暗;友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箱子,收获快乐,也分享快乐;友情是雨季里的小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天;友情是寒夜里的一把火,为我们送去片片温暖;友情是一阵温馨的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友情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拭干你腮边的泪痕。华盛顿曾说过:“友谊是真正的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是啊,如果你不用真心的水去浇灌它,不用诚意的阳光去照耀它,最终有一天,它会调零、死亡,你便会失去友谊,失去更多,更多。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感谢。当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当朋友伤心难过时,

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当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迷途知返。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故事想必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伯牙每次弹琴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之意境,这样的默契真是百世难求啊!是的,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必须对我们好,我们要学会感恩友情。

不仅是亲情,友情值得我们去感受,去感恩,这是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奉献爱的时代。社会上大大小小的爱心人士层出不穷,他们的义举、壮举同样能让我们为之动容。“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他们关键时刻的抉择,他们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美丽举动,不仅是人性的真实体现,更是爱的完美诠释。对待这样的爱,我们要敬仰,要感恩,没有谁必须为谁交出生命,这样壮大的爱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感受,感受那生命垂危时想的不是自己的伟大心理,感恩那危险来临是想的都是别人的伟大行为。

我们需要爱去灌溉我们那干涸的心灵,我们需要爱来抚慰我们那布满创伤的心灵,所以我们要学会感受身边的爱,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那都是满满的爱。我们要学会感恩爱,不要把人间最美的爱忽略掉,否则你会后悔没有抓住最简单的幸福。

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从文学的角度评价,韩愈的诗句是美的;但我觉得,退之先生的这两句诗用来概括生活中的某现象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作出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把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你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

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的发问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里”,成人的发问是愚蠢的,当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极。

【给分理由】

习作由韩愈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切人并翻出新意,对现实生活中忽视身边默默奉献的英雄的现象进行剖析,对这种“叶公好龙”心理做了嬉笑怒骂式的讽刺与批判。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两个事例很新鲜,评析很准确;尤其是“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的设想与设问,将生活中的一种不正常的英雄观“褫其华衮,示其本相”,发人深思。语言整散结合,大气自然,问句、感叹句等的使用增添了习作的意蕴与气势。

永不忘记

越是常见的往往越容易被忽视。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体会,因为它可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命的一部分;那就用我们的“心”幻化出那多彩的生命,作出生命的感悟。

我若化身为一棵小草,我便懂得春天是我复苏重生的季节,雨露是我生命的澧泉,阳光是我生命的渴望。我需要它们,离开它们我的生命便就此消亡。   然而,我竟忘记了我最需要也最熟悉的老友——土壤,她是我生命的承载者,我一刻也离不开她,我的生命从她的怀里萌发,从她身上繁衍,最终也是她陪伴着我老去,我怎么能忘记她,忽视了她呢?

我若化身为空中的一朵白云,我便深爱着这片天空,我便和风儿把酒言欢,和太阳畅叙幽情,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蓝天中,享受无限欢乐。

然而,我竟忘记了,忘记了我生命的必需,我由何而来?对!水,水汽,是它们一点一滴地凝结起来,才有了现在的我。这每一滴水珠都是我生命的组成啊!在享受翱翔天际的幸福时,我却忘记了它们,忽视了我生命的本源。它们是我最熟悉最重要的朋友,我怎能忽视了它们,忽视生命的老友?

小草永不忘记。

为报答土地的养育之恩,小草忍受野火的焚烧,化作养料,滋养土地,在感恩的涅榘中迎来了春天生命的重生。

自云永不忘记。

它愿自已的生命作无尽的轮回,循环于生命的最初凝结和在人间的最终降落。在这无尽的轮回中和自己的生命本源永不分离。

是的,我应永不忘记。不忘生命之根,不忘生命之本。

是的,我若化身为那条小鱼,我定会知道什么是虾,什么是水草,我定会每日与水草嬉戏,和小虾玩耍,跟小龟比赛,快乐生活。我更会感恩于给我这一切的、须臾不可分离的水,这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水!

生命绚烂多姿,世界缤纷多彩。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活中,让我们用“心”感悟那些常见而不可或缺的生活点滴,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中永不凋谢的花朵。

【给分理由】

文章以散文诗的笔法,从生命的高度演绎命题,并表达了“不忘生命之源和生命之本”的思想主题,文笔独具韵味,立意颇为高远。作者在真实合理、科学准确地界定事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环境内部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借助奇特的想象,将自己幻化成“小草”“白云”“小鱼”三大意象以表情达意,构思新巧,形式独特。作者通过巧妙设臵对比,既让内容得到丰富,又让行文形成波澜,还让主旨得到凸显。“小鱼”意象的设臵,巧妙扣住了命题材料

作文五:《2014天津高考作文》9300字

2014天津高考作文“智能芯片”范文

201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

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理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得还多,比书本印得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

篇文章。

说明:前几天发表的我班学生福建高考作文‚范文‛和

下面的文章均是我给学生布臵的假期作业。文章是以学生发到我邮箱的先后顺序而排列的。我把它们发表在这里,保留了这些作文的原生态。有些文章在立论、选材及语言方面都显得很粗糙,实际上还不能称之为‚范文‛——我只是让我的学生们先看一看,我开学后会去进行具体点评。所以,请我的网友原谅这些文章的诸多瑕疵。

要头脑,不要芯片!

刘汉卿

如果科技真的达到了在人脑中植入‚智能芯片‛的时代,

我想,这一定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人类因为自己开发的科技而使我们自己变得不再像一个人,而是一个生出来就会被程序操纵的机器,是一个事事都能理智分析却完全没有感情的躯壳,是一个无所不知却千篇一律的复制品。

我们过度依赖这些科技,从而就会失去我们求索的过

程、失去个性。想到那些‚无所不能‛的芯片即将问世,我就感到害怕,因此我大声疾呼:要头脑,不要芯片!

诚然,科技着实会带给我们一些好处:它让我们的生活

更便捷高效,让我们认知世界的角度更多更新颖,可也确实带来很多弊端。如果说科技是水的话,那么必然有清水与污水;如果说科技是路的话,那么必然有的通向坦途,有的是刀山火海;如果说科技是一个朋友的话,那么必然有的为你两肋插刀,有的插朋友两刀。我们应该仔细斟酌;可当我们迫不及待地研究智慧芯片时,我们又是否斟酌过呢?答案当然是没有。

装上了智慧芯片,我们便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索过程。‚我

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也不愿祈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如是说。是的,我们有了这种‚芯片‛,我们就会在一瞬间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会节省很多时间,可是如

果这样,我们又会对世界有多少兴趣?我们也许不用上学,那也无法领悟与一道难题独处时的快乐心境,科学的魅力不在于得出的结果而是在于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倘若失去了过程,就如同一段旅行没有了沿途的风景,光秃秃的,那是何其可怕!因此我选择要头脑,不要芯片。

装上了智慧芯片,我们便失去了‚个性‛。我们都拥有

完全相同的知识,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不必惊羡莫言获得诺奖的成功,因为每个人多可以写出魔幻现实主义,那么人人写书谁来看书;我们不必仰视富翁们的才华,因为每个人都深谙经商之道,那么人人决策谁来执行?失去了个性,也就打乱了社会的分工,如果人人都可以做老板,凭什么他就要打工,凭什么那个老大娘只能卖冰棍呢?失去了个性,就如同我们是一个个复制品,而地球就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车间。因此我选择要头脑,不要芯片。

装上了智慧芯片,我们便失去了情感。拥有智慧芯片我

们会明白很多道理,我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对朋友的关心处处提防;我们明白‚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深深包裹自己不会相信任何人,那么这个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没有情感、谈何信任?当人间将要变成寒冷的极地时,我选择要头脑,不要芯片。

也许我们应该清醒:智慧芯片的出现,可能不会是世界

更进一步的助推器,而会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危机的时刻。

要头脑,不要芯片!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                                                                         崔瑾哲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于是古时便有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今日也有‚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高考考生。无论古时今日,求学的路都是艰辛的,但如果出现一种能让我们无所不知的芯片,会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呢?

当我们无所不知,我们便不用起早贪黑地上学读书,老

师也不用每天辛苦地上班,备课,这样看来,大家似乎都轻松了许多。而且,当我们走街上就随时都能遇到博学多才的人,与他谈古论今,岂非乐事一桩?如此想来,我们全都无所不知的生活真是十分美好。但,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先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说,当人

人都学富五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毫无差距,对于那些考取功名便是为了做官的儒生,对于那些挤过独木桥只是为了找到赚钱的好工作的考生来说,这样学习之后又有何意义,学

有所成又有何用?最后大家不都是一样?而对于那些真的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来说,这同样是无趣的,当脑中产生疑问时,自己便能马上得出正确答案,那又有何必要与人探讨,这样得到的知识又有何意义的乐趣?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我们便被迫失去了寻求的过程。

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我想说,寻求知识,所贵者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寻求,而当我们不必寻求便已满腹诗书时,我想,知识已失去了意义。

所以,在我看来,发明这种智慧芯片是没有意义的,就

像地铁,飞机一样,只会让本来就匆忙的人生更加快捷,却让人们无法像之前一样领略过程中的美景。用这种芯片获得知识,就像一场从起点匆匆到达终点的旅行,而沿途都是一片黑暗,什么都没有看到,能说这是有趣的吗?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没有什么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一切都是已知,一切都

已是定式。‚我有时会惊喜,有时也会失望,但至少我亲自品尝了所有‘未知’。‛正是这许多的未知才让背包客谷岳的人生充满乐趣。

所以,不必去妄想什么无所不知,只要你一直不放弃追

寻未知。

在智慧芯片时代仍需学习

李鑫

有这样一个奇妙大胆的设想——将来有一天,我们发明

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这样一个伟大的科技成就听上去像是给在学海中挣扎的莘莘学子以解脱的机会。但仔细揣想,难道那个时代的孩子真的再无需‚十年寒窗苦读‛?难道‚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刻苦学习精神只能存在于先辈的记忆中,注定被时代的需要所淘汰?

不,不是这样的!智慧芯片并不可以一劳永逸,因为在

智慧芯片普及的时代,当你欣喜于‚不劳而获‛的拥有丰富学识时,你同样会沮丧地发现,周围人早就以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同样渊博的知识储备。因此,它并不能成为你的优势,反而是所有人在时代发展下的必需。即便有了智慧芯片,我们若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践行自己的价值,学习依旧是行之有效且必不可少的方式。

在智慧芯片的时代仍需学习。我们不可否认智慧芯片为

我们节省了大量背诵记忆的时间,使记忆的准确性,全面性有所提高,但记忆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通过智慧芯片掌握的知识全面但抽象,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它就只是一潭死水,毫无用处。若人人局限于此,不愿思索,那我们终将囿于前人的成就无法突破创新,进而使时代发展的脚步止步不前。我们唯有通过虔诚的学习,认真的思考才能将知识消化于心,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在智慧芯片时代仍需学习,因为在人人都博古通今时,

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就定会成为选拔与划分人才的标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应用的能力。我们只有经过了科学,系统地学习才能灵活准确地应用所学。当知识变得廉价而易得,这种应用知识的能力定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财富。

在智慧芯片时代仍需学习,因为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掌

握现有的知识,更在于培养举一反三,见异思迁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养成在生活中理性思考的习惯。这些能力让我们在学习之外的生涯终身受益。若不经过学习,我们无法在冗杂、繁琐的知识中把握精髓,亦难以拥有分辨能力以及正确的是非观,难以形成自我认知的体系与价值观。

所以,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又或是在智慧芯

片普及的未来,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这一学习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学习的方式,内容有所变化,但学习精神的精髓依旧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向芯片

说‚不‛!

张玉

能让人无所不知的万能芯片,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

有了芯片,我们不用再为考试疲于奔命,不必再为‚之乎者

也‛头昏脑涨,也不用为天文地理绞尽脑汁,更不必......然

而,有了智能芯片,就真的风光无限好么?

我们自以为大脑操纵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史记载的东

西,却在一个小小的智能芯片手里被玩弄,被操纵,于是,

我们便像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合格品‛,被智能芯片放在

手掌把玩,在芯片感叹自己惊人的复制力后,我们被无情地

抛进这个叫做社会的大市场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将来的

我们除了不同的皮囊,剩下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将

不再是我,或者说,我们都将不是我们,总之,我们是安装

上同一主机的傀儡,对,是芯片的傀儡!‚不!‛我要疾呼,‚不要做芯片的傀儡!‛

向芯片说‚不‛!有了芯片,我们便失去了求索的意义。

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于意义本身,

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可是,试想一下,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腹有诗书,最明显的便是嘴上念着‚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索的道路上却无一人行走,或者就算是行走,那也是目光空洞,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向芯片说‚不‛!有了芯片,我们便失去了独有的思想。

芯片的到来给我们省了不少力气,就连思想这个问题,他都考虑到了。我们不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丧失了一项基本能力。如果把思维比作花,那满世界都是一种花,是一片花海,像汹涌的浪潮,朝我们扑过来,吞噬我们心中残存的思想,泯灭,消失。

如果当真那么有一天,我们有了一个万能芯片,我想那

不是全球的福音,而是人类即将泯灭的宣告。所以,朋友们,让我们大声呼喊,让我们向芯片说‚不‛!

愿无知长存

王婉听

闪着幽幽蓝光的智能芯片被植入人类的前额,世间万物

变成脑内滚动不息的知识词库,无知不复存在,全能成了常态……相信到那时,世界一定会变了个模样。也许我们会兴奋——从此再也不需要苦读和钻研;也许我们会感慨——这鸿儒遍地的世界是多么格调高雅;可又也许,在经历了最初

的激动之后,我们会开始迷失、开始怀疑——这真的是所谓的幸福与丰富吗?

如果孩童生下来就知晓为何蝉儿单鸣一夏、为何飞蛾破茧重生,也许人人都成了法布尔,却不会再有一个夜半趴在虫笼边痴笑的昆虫狂人;如果每一个过路人都能把莎士比亚的作品倒背如流,也许人人都是杰出的背诵家,却不会再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世界地图清晰无死角地烙在所有人的大脑里,也许人人都可以自称闭门而知天下事,却不会再有哥伦布的惊世冒险、不会再有徐霞客的点点足迹、不会再有谷岳的千里走单骑……

没错,任何一条可疑的捷径都有其致命的后遗症。在旅途开始的时候就攥住了终点的果实,既然如此,旅途又有何意义呢?死寂了好奇心、扼杀了探索欲,甚至,连感情都随着无知的丧失而渐渐枯萎——这样的世界,又该是何等的无味而枯燥啊!

是啊,正因为未知之物对我来说海洋一般广阔,人生才有着无边无际的乐趣。正因为人脑没有电脑一样缜密万能,情感才成为了人世间最大的意义。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而圣埃克苏佩里也曾说过:‚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葆有着对于寻

求的热情,相信着那口你永远找不到的水井,让无知这片美丽的空白长存,人生才会被衬托出别样的色彩。

比起拥有一枚万能芯片,我更愿意陪着我笨拙而有限的

大脑一起,一点一滴、一分一厘地亲自汲取,细细品味。寥寥又何妨?比起‚拥有‛整片沙滩,亲自拾来的几枚贝壳让我更加踏实满足;缓慢又怎样?与其要千分之一秒搜索出的标准答案,我更想在求知之路上龋龋蜗行赏那一路风景。我没有精密的芯片,但我有求知欲、有探索能力、有汲取过程、有亲身感触;我没有完美的人生程序,但我有风雨后的彩虹、有沙漠尽头的绿洲、有泪水之后的笑靥;我没有那一块神奇的电路板,但我拥有的,显然比那要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我宁愿无知长存,因此我可以用自己的步履,丈量天地

的美景。而我度过的,会是伴随着铿锵心跳和澎湃热情的,真实的一生。

拒绝万能

‚全知道‛

李柯淇

从开始学习知识起,我们就会时常发出或者听别人发出

这样的感叹:我要是能把所有的知识装在脑子里多好!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技术的实现也许慢慢会成为现实,然而更

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否真的想要变成天下世事我全知的‚芯片人‛。

不可否定,如果真的实现了芯片的移植,公民的文化素

质会整体提高:卖菜大妈随口可吟唐诗三百首;婴儿哭啼中喊着诗经风雅颂;普通工人随口读出物理化学公式;孩子参观动物园时熟练背诵所有动物习性……我们本以为不停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在移植芯片之后顺利实现。然而我们的社会存在感却弱了,每个人掌握的东西以及熟练程度都高度一致,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差别。我们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掌握所有知识,我们不需要探究就可以明白所有道理,我们不需要寒窗苦读就可以登堂入室。看上去我们得到了很多,其实失去的更多。

‚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

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索尔仁尼琴如是说。我们了解了一切,却少了在下午茶时间与亲友共谈古今世事的乐趣,却少了每晚入睡前品一篇古诗的安心,却少了对外来世界的好奇。这些品质的缺失是可怕的,渐渐地邻里邻居间不再沟通交流,因为彼此都觉得没有谈话的必要。我们也不复再有师生情,同窗情,这些原本充斥在内心最深处角落里的情感就会泯灭,反映在社会的背景下,恐怕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

相比之下,让自己有一些知识空缺的部分反而更舒服。

因为有很多未知,我们会选择去积极研究,如此便可以品尝到成功甜蜜的糖果;因为有知识上的空白,我们会选择与身边的人交流询问,如此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感情。也因为未知,我们仍可以对这个世界抱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当个无所不知的‚芯片人‛固然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

憬,但是这种憧憬最好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感叹完了之后我们还是投入到看似辛苦的生活中吧,因为虽然麻烦、劳累,但是幸福。

芯片时代

公元二零五零年,科学家研究出能植入人大脑的智慧芯

片,从此,人们无需学习便可获取大量知识,从此人类进入芯片时代——

2570年x月x日

今天看见一个流浪汉蜷缩在角落里,就问他:为什么他

不去找工作而在这里乞讨?那人蹭了蹭脏兮兮的手说:‚以前家里穷,买不起贵的芯片,我爸爸一咬牙买了个盗版芯片,结果在他脑内发生故障成了植物人,我想自己学习却没有地方可学,只好出来乞讨了。反正现在穷的越穷,富的越富,永世不得翻身喽。‛

晚饭时听说爸爸的老板花重金买到了研究所最新的高

科技芯片给自己的儿子,又想到了那个流浪汉微不可闻的叹息和眼中不甘的光,心里不太舒服。

2570年x月x日

前几天,哥哥去植入了芯片,据说里面是最新最全的知

识。今天兴冲冲地去找哥哥讨论刚刚看过的一本名著,结果哥哥只是一篇又一篇地给我背诵那些所谓大师名家写的感想和评价,说到布拉格晃过金色夕阳的电车时,他却告诉我书中没有具体描绘过他说不出来,我气急质问他就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思想时他却慢悠悠地说:‚这种东西太占内存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不符合答案的东西芯片会自动清除。‛我看着好像变成了只走程序的单调冰冷机器人,只有着最标准答案没有自己想法的哥哥,不禁打个寒战,落荒而逃。

2570年x月x日

听说最近开始流行芯片s病毒,能通过芯片篡改人的记

忆控制人身体,看着电视上中病毒而无法控制身体的吓得面容扭曲的人,真害怕。

国家通过芯片监控逮捕了想过对国家不利言论的人,自

己想什么都会被国家知道,真是……

2570年x月x日

最近对大家日益推崇的芯片时代感到恐惧,看到曾经鬼

点子最多的好友现在变得沉默机械,脑中只有那些冰冷的数

据知识。看到曾经亲密无间的闺蜜,现在总是不自觉地挂着程序中规定最合适得体的笑容。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芯片知识做坏事。看到市长的儿永远是市长,穷人买不起芯片永远是穷人的社会,突然感到很迷茫,这样的时代,真的是所谓的最好时代吗?

几天后,植入芯片的少女机械的翻开日记本,翻看了两

页,脑中自动分析出这不是名言而是自己感慨无用之物后,毫不犹豫销毁,自言自语:夕阳是接近黄昏时的太阳,晴天时通常为橙红色,即将沉下的夕阳为紫红色金色,夕阳为不正确答案……

‚芯‛片

‚新‛问题

复杂的电路,墨绿的外观,小小的芯片将带着人类千百

年间的智慧植入你的大脑。从此,没有老师,没有考试,没有学校,你甚至无需努力便可在几秒内拥有人类的所有知识——这听起来似乎无比诱人,引诱着我们用这个‚科技发展的结晶‛来代替我们的大脑代替永无休止的背诵理解。

可真的这么容易?真的可以用这个小小的芯片代替我

们无比精密的大脑,用复杂的电路代替我们一日复一日的背诵?这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这个挂着高科技标签的馅饼,

真的会将我们带上一个新时代而不是将贪婪又懒惰的人类砸死?

有人会反驳:‚当然不会!我们都有了相同的知识,这

样人人都平等,就不会因为知识的多少而分为三六九等了。‛我想说,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不必说任何人都可以不努力就拥有相同的知识是否是真的公平,不必说拥有相同的知识会不会就拥有相同的工资待遇,单说芯片本身,芯片一旦生产出来,就肯定会有一代、二代、三代……不同芯片之间价格肯定就会不同,有钱人会买到更丰富的知识,有关系的人能买到更高端的知识,那穷人只能买差的甚至买不起知识。这样穷人永远是穷人,富人永远是富人,就会出现你家一代为穷人就永世不得翻身得局面——这公平吗?

有人会分辩:‚当然不会!芯片会让我们拥有我们一辈

子也学不完的技能,会让我们的人类更好更快的发展。‛我想说,你记得的知识并不代表你真的理解了,你会的只是机械的记忆背诵,不会运用的我们自然不会变通,如果这样,那谁来为我们更新芯片的知识,谁来带领我们发展进步?一旦人们开始依赖芯片,开始习惯在一瞬间拥有大量知识,人们就会逐渐忘记理解,忘记感悟,像一台机器那样麻木冰冷的运作着,最后像《疯狂原始人》中伊说的那样:‚这不是活着,只是没死而已。‛

与此同时还有无数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人死后的

芯片是回收还是销毁,如果回收,是还给国家还是给家族其他人继续使用?芯片会不会带有原主人的记忆感情而对新主人产生影响?比如我们的大脑能否承受那么多的知识?如果不能,那么如何对知识进行选择来确保知识的传承和人类的正常生活?最后,既然是芯片,那会不会像电脑一样传染病毒或是像机器人一样死机,如果芯片有质量问题怎么办,有盗版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的思考。

芯片固然方便,但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天上掉的

馅饼很有可能会把人砸死。所以,不劳而获不可取,自己努力才是王道!

如果有一种智慧芯片

王欣竹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芯片,你会选择装上它吗?毫无

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芯片真的强大到可以接管人类的大脑,对我们来说何异于系统管理电脑呢?那就无所谓个性差异了,如出一辙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沦为一个个‚搜索引擎‛。

我们不如称这种智慧芯片为思维的终极,因为足够‚智

慧‛,它可以比人类的思维先一步做出行动,让市场卖菜的

大妈出口成章,让外国人爆出一口流利的国语。但我以为,注入式的机械记忆固然可以使人博古通今,却很难为人类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对芯片的普遍使用将会剥夺人类思考的权利,从此人类难以进步,不再有异想天开的创意,满足于消化历史的丰富而失去对未来的探寻。

是的,每个人都想学富五车,博学多才,但人绝不能满

足于做知识的储存罐。人还有对生活和情感体验等多方面需要,一味依赖科技必将使本来丰富多彩的人生变得枯燥和单调。知识的丰富如果以个性的缺失为代价,那么人们得到的与付出的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而荒唐可笑。只求结果的‚零过程‛模式,芯片让一切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人类和科技,究竟谁控制了谁?

‚没有人性的科学‛是圣雄甘地预言中毁灭世界的七件

事之一。科技始终是为人类服务而存在的,无论它多么强大,跨越了这一界限就必须被抹消掉。而这一不可逾越的界限正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模糊不清。依靠还是依赖,说到底,这还是取决于人类对科技的态度。物质所建立起的宫殿巨大华丽但脆弱不可依傍,某日一旦倾斜,就再也无法找到自己,因为在此中没有坚守自我。

芯片本身的存在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的结晶,当它被安装

在电脑而非人脑上时,我并不排斥它。它可以作为最强外设造福人类,而不是人类本身的一部分。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使

人类成为超越一切机器的无可替代的存在,再伟大的科技也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思想创造出什么,而人类则拥有无限的可能,无数不可预知的未来。所以科技被一次次淘汰更新,人类始终居于统治者地位。

我相信,人们会在日后与科技日渐尖锐的矛盾中做出正

确的选择。

需要学习,不需

要芯片

李佰荟

当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能芯片,有了它,

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个福音,因为他们不需要在寒窗苦读数载,就可轻松获得人类的所有智慧的精华,但这样是否真的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呢?

不,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无所不知时,我们也许不用

再为考取功名而奔波劳累,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但我们失去的是比知识重要百倍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精神,我们获得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的执着;面对未知的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对困难勇于超越的勇气……这些精神都是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财富。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一个涵盖一切知

识的芯片而无需学习,即使我们获得比以前更多的知识,但我们的精神品质并不是完善的,我们也无法再这个社会中生存。

其实当每个人都无所不知,这使我们看起来毫无差别,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绝对公平的状态——因为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不会有人因为学历而遭到鄙视或嘲笑。但在这个绝对公平的背景下却是对很多人的极大不公平,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无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一个卖雪糕的大娘让她无所不知,对她的工作没有任何用处,给她植入芯片对她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益处。而相反,在这种人人平等的环境中,想出类拔萃的人无法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只能在茫茫的人群中甘于平庸,长此以往我们会失去一颗进取向上的心。

我们通过学习而不断成长,仅靠一个芯片获取知识而省略学习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人们知识上的平等化也使就业更加困难,没有办法真正的人尽其用而选拔出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工作。

面对芯片和学习,也许大部分人会选择芯片,而不是艰苦的学习,不劳而获是大部分人的心态,但如果缺失学习这一重要的过程,获得再多的知识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体验过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面对芯片与学习,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芯片。

我要大声地对芯片说:‚不‛!

作文六:《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4300字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我的青春阅读 王雨霖

我的成长来源于阅读。

不同的年龄对阅读的感受也不同。少年时代十分喜欢连环画,连环画中独爱“四大名著”之中的《西游记》。一条虎皮裙、挥舞金箍棒的孙大圣,肥头大耳、爱耍小聪明的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还有总是教导悟空不要滥杀“无辜”的唐僧。每每看到唐僧念起紧箍咒,我就为孙悟空打抱不平,也恨极了不识真相的唐僧。所以那套连环画里,只有唐僧念紧箍咒的那几页平整如新,其余书页不是有折角,就是有脏手印。小时候,总在姥姥姥爷家,我一个人趴在小屋的床上,翻着那永远看不厌的连环画。无论窗外花开鸟鸣、柳絮飘飞、大雪漫天,屋里的我的思绪早已随着师徒四人飞走了……

飞呀飞,我慢慢长大了,终于放下手中的连环画,拿起了整本书都找不到一张插图的文学名著。那个趴在床上天真地“愤恨唐僧”的小孩儿不见了,为青春留下的是对阅读的向往。

从《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中,我看到了几百年前的社会风貌,遥远又似曾相识的人际关系,我感觉穿越了时空,走进他们的生活,心中却有淡淡的焦虑。后来又看了《巴黎圣母院》《简・爱》,我开始明白什么是人性之美、什么是人性的坚强……渐渐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充满变数,爱恨交织,颠沛流离,是否这就是生命的“赞歌”?

我意识到,自己已不能是那个只关注自己的小孩儿了,该长大了。那些独一无二的著作塑造了我青春的性格。我改变了很多,不变的是对阅读的热爱和追求。我发现这个世界充满压力,我不再有趴在床上看书的闲情逸致,无法挤出大量时间无拘无束地看书。我只能挤出课间十分钟阅读,眼镜片越来越厚。我要放弃阅读吗?

尽管时间很紧,阅读依然给予我太多的东西――我靠在墙角,贪婪地阅读《撒哈拉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明白快乐从何而来。撒哈拉,那个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喝水都是困难事,可三毛毫无痛苦感,在那种地方,她能做任何事,任何能使自己快乐的事。快乐源于自由与无拘无束……我彻底打消了放弃阅读的念头,反之,我更加贪婪地阅读,极力在书中寻找我需要的东西,让阅读充实我的青春。

因为我的青春阅读,让我的青春自由美丽,让我在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了一些享受,多了一些快乐,感动与无拘无束……

教师点评

青春期接触到更加广阔与复杂的世界,所以迷惘与挣扎是这个年龄孩子的共同话题。小作者紧扣自己阅读的几本书,铺陈自己成长中的认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情绪上的纾解,很巧妙地扣住了文章主题。

(罗豫)

评判他人的生活 朱子安

我妈妈说她有这样一位朋友。

妈妈坐在藤椅上,慢条斯理地说:“她年轻时秀外慧中,相貌出众,成绩很优秀,薪水也高……仿佛上帝一不留神,把所有羡煞旁人的美好都给予了她。”妈妈喝了口茶,继续说:“可忽然有一天,她放弃了事业、金钱、爱情……远走高飞了,什么也没带走,一个人去了澳大利亚旅行……你问后来?后来我忘了,只是啊,她现在都五六十岁了,也没成家,就这么一直周游世界呢!”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仿佛在地板上绣上斑斑驳驳的花;知了叫声慵懒,我还想追问,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别问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理解不了是因为我们不是他们啊。”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太阳。于是他问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人想了想,告诉他:“太阳像个大铜盘。”盲人回去敲了敲铜盘,记住了铜盘的声音。清晨他听到敲钟的声音,以为那就是太阳。

后来又有人告诉他:“太阳会发光和热,像蜡烛。”盲人又摸了摸蜡烛的形状。后来他摸到一只箫,以为那就是太阳。

因此,他一直搞不清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我给朋友讲这个故事时,他们哈哈大笑。可我觉得盲人想的没错,那两个人说的也对,只因各自站的角度不一样而已。在正常人眼里,太阳就像发光发热的铜盘,可盲人只能按照自己的其他感官来体会,其结果必定背道而驰。盲人无法理解正常人眼里的太阳,而正常人也不明白盲人的无奈,谁也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于是无法沟通,更无权评判。

但我想,无论是那位周游世界的阿姨,还是搞不清太阳样子的盲人,一定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是正确的。纵使其他人不能理解,他们仍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建造着独属于自己的“城堡”,用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语言撰写自己的故事……盲人每天清晨听到了钟声,一定觉得太阳升起来了,这有什么不好呢?他认为会像正常人一样能感受日出东方的喜悦。

所以,为什么要评判别人的生活呢?自己不处在他人的小世界里,当然无法明白对方。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判断,有什么理由妄加评论呢?

教师点评

小作者分别引用一个生活里的真实故事,以及一个关于盲人的寓言,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因为缺少深层的沟通与理解,所以不要随意用自己的生活观评判别人的生活,应当尊重别人的选择。分析简练到位,虽然较浅显,逻辑脉络却清晰可见。

(罗豫)

我的青春阅读 张砚修

温暖的午后,阳光也变得慵懒,斜斜地照在地面上,投下不规则的阴影。青春花季的我们席地而坐,手捧一本纸页已泛黄的书细细品读。青春,我们该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小时候的我识字不多,喜欢读图画书。花花绿绿的插图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长大一些,我喜欢读电子书,既不重,也不占太大地方,最主要是花钱少。翻阅着电子书,我兴奋地认为自己能利用大量零散时间,事半功倍。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我想回忆看过的电子书的一些内容,我盯着书本上的图标想了半天,头脑中只剩下“加载中”那个旋转不停的小网圈。书中的内容如同插上翅膀飞走了一样,从我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意识到电子书只能算速食快餐,主要情节都记不清,细节更不用说了。而回忆读过的纸质书,所有内容历历在目,几乎不存在“遗忘”问题。

看来,我还是喜欢读纸质书,感受着油墨香与沉甸甸的分量。一本纸质书,我喜欢反复阅读,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情与意味。我甚至读一些理论深奥、情节较少的书。从此,我完全放弃了电子书,常把那些别人看来已过时的纸质书带在身边,方便阅读。

我知道,电子书只是时髦的选择,它如同快餐,招之即来,却缺乏营养。

越是青春年少,越要沉下心来。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阅读纸质书是沉静心灵的方式。阅读,也不仅限于书籍。阅读生活时,我们更要沉静,如同阅读纸质书一般细细品味,寻找生活的本色。将生活积淀转变为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感悟。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开篇提出“青春,我们该如何读书?读什么书”这样的问题,之后作者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对比电子书和纸质书带来的不同阅读结果,得出“喜欢纸质书”的结论。值得称赞的是,文章结尾又从“阅读书籍”上升到“阅读生活”的高度,告诉读者,在浮躁的时代,人们需要找到“沉静心灵的方式”,生活如同阅渎,都需要“沉静”,需要“细细品味”。

(单巨兵)

我的青春阅读 宋芊钰

岁月如诗,青春有言。激情昂扬只是青春的一种形式,青灯黄卷,簟纹灯影,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与书为伴,且歌且行,我的青春,枕书待旦,指引希望的明天。我的青春,与书为伴,阅读为友。阅读是我的青春前进的风帆。

夏夜,漆黑的夜空,闷得看不见一颗明亮的星。白天的阳光太过热情,劈头盖脸地炙烤后,热气即使在夜间也无法消散。中考将至,繁重的学习压力使我透不过气来,精神与身体濒临崩溃的边缘,我疲惫得像家里的懒狗,连眨一下眼都觉得很累。取一本徐志摩的诗集慢慢读,感觉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凉爽,冲破沉闷的夏夜,心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仔细想来,阅读的习惯伴我已近十年,书籍成了心灵停泊的港湾。

我的四个书柜,贴在墙角,安静地站在我的背后,一直默默注视着我埋头苦学的身影,默默给予我温暖和力量。

迷茫时,我会读北岛的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抬头望去,漆黑的夜空没有一颗星,我却望见一条天路,带着青春的梦与激情,笔直向前。梦想在夜幕中闪着亮光。原来,有梦便足矣,有梦便可大胆追寻。率性洒脱的诗人呀,你带给我的,何尝不是一种青春的色彩。

烦躁时,我读《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原来外物荣辱悲喜都可以放下,我似乎望见古往今来那些风云人物潇洒随性,心境恬淡,原来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迎着初春的朝阳,我的心荡起波纹,又一点点平静下来。笑容摇曳在脸上,映在水里。怀古伤今,前人的路指引我拥有博大的胸襟。品读古人的智慧,未尝不是青春的历练。

收获成功时,我读马尔克斯的小说。“他在自己的荣光中无比孤独,孤独得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剩下……”一语点醒梦中人,在隆冬的清晨,我打了个寒战,眼前浮现出那位魔幻作家悲凉模糊的身影。在马尔克斯揭示的爱与孤独的本质面前,所有成功都显得毫无意义,我悄悄低下了头,再无骄傲之心。是他刻画的彻底的孤独感平复了我骄傲的心,我意识到只有拥有谦卑的孤独才可能成为生命的智者。探寻生命的意义,未尝不是青春的激情。

青春是一首高亢的歌,踏着激昂的鼓点,我们是长路上奔跑的少年。捧起书本,在灰暗的夜色里,我们散发着青春的光彩。我的青春阅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点评

此题看起来很开放,内容范围很宽,实际上却暗含一定的限定性,例如人称的限定为“我”,导语的提示“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来谈”限定了对“阅读”二字的理解。作为初三学生,宋芊钰同学却非常有底气。正如文章中说的,她的成长一直有书相伴,是一本本薄厚不一、浸润着墨香的书籍,让她充实又快乐;也是这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伴随她度过生活中惆怅迷茫、烦躁困顿的时期。文章思路明晰,语言流畅,虽未达到高三学子认识世界的深度,但仍是一篇相当优秀的考场作文。希望她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在书籍的陪伴下,能登高望远,人生更辽阔;在未来的风雨中追求生活最朴素的意义和价值。

(沈洁)

作文七:《天津地区高考作文题》3900字

作文训练

材料: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似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首先,第一个字“我”就限定了所写内容应是自己的生活,最好是采用第一人称行文,写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自己,不宜长篇累牍广征博引地列叙他人事例。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宿构,也限制了那些以累积他人事例而凑足文章内容的写法。

其次,文题还暗含着人生哲学的考察,它暗暗地考察了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因为,每个人在看清世界的同时也就看清了自己,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是在更大的世界生活之中,没有脱离世界生活而遗世独立的个人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烙印上了时代的印迹,因此他在谈自己的生活时也就流露出了对于世界的态度;而且每个人也都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去观察着这个世界,因而这个世界也就“染”上他的色彩。所以,这个题目其实也考察了“世界生活中的我和我生活的世界”这个辩证的主题,两者互为表里,辩证相生。从这个角度说,这个文题也并非简易。

再者,这个题目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为生活的世界是个大话题,可以写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或感悟,有快乐也可以有悲伤,有和谐也可以有矛盾,有现实也可以有虚拟,有传统也可以有创新,角度和层次都是极为丰富的,足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一任敏捷才思独出机杼斐然文采超拔脱俗了,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空。

例文:

我生活的世界

我是一个盲人,但我的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

每天早上起来,母亲都会不厌其烦的为我穿衣,帮我梳头,15年来一直如此。天气晴朗的时候,母亲还会用她那粗糙的手拉着我去河边散步。走在小石子路上,阳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我问母亲,阳光是什么颜色的?母亲总会轻柔的抚摸着我的头说,阳光啊,是黄色的,金灿灿的。哦,我知道了。于是,独自在心中立下誓言:我要让我生活的小小世界变成了金黄色的,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

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暖暖的阳光。从此以后,孤独的小朋友身边,有我为他唱儿歌的身影;劳累的父母身边,有我为他们捶背的身影;寂寞的老人身边,有我和他们聊天的身影。

每天中午坐在屋门前,父亲都会给我讲历史名人。“项羽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历史上说的西楚霸王就是他„„”通过父亲,我的知识面更广了。到12点了,小学生们都放学了,他们经过我家门前,一阵阵谈笑的声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问父亲,孩子们的谈笑声是什么颜色的?父亲停顿了一下说,红色的,对,就是红色。我有点儿不解,红色?红色什么样的啊?父亲笑了几声说道,红色是充满朝气的颜色,是刚毅的代表,我给你讲的项羽还记得么?我们就能说他是红色的。哦,我明白了。是红色给予了我们快乐的生活;是红色让我们充满活力;是红色让我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

吃完晚饭,傍晚的时候,我会陪着奶奶在河边乘凉,听奶奶和一些老人讨论今天一天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因为是盲人,所以我的听觉比较灵敏。耳边隐隐约约会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于是问奶奶:“那是什么声音?”奶奶告诉我说“那是清澈的河水拍打石头的响声。”“清澈?那是什么颜色的?是黄的还是红的呢?”“呵呵,都不是的,是蓝色,淡淡的蓝色,就和你穿的衣服一样的颜色。”我的世界里又多了一种颜色。

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我生活的世界

2007年的夏天,落过了一场沉闷的雨,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往后的生活里,不再仅仅依附着灯下断断续续地写一些自语,而是可以煞有其事地在博客里发表小说。以前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句让我深有同感的话:不知世界这么大,哪里才是我的世界?踟躇了很长时间,我终于找到了属于我的答案。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到了一些陌生人的留言。其中有一位发了博客信息给我,他的名字因为时间太长,已经忘记了。信息的内容大约是他得知我很喜欢看日本文学,于是向我推荐村上春树。这种感觉是很奇特的,原因是毫不相识的陌生人,撇开博客的交流,若走到真实世界里,或许擦肩而过都不会有一丝留意,却在这个时间这个情景里,不期而遇甚至推心置腹。所以后来放假,去书城看书,近乎是不假思索就跑到了村上的专柜。原本没有交际的陌生人通过博客竟

成为最了解自己的人,他甚至为我安排了与村上春树的约会。抚摩书页的午后,好像尝了一份缘分的果实,开始洞悉博客世界赠于我的福祉。

大约是2009年考试结束的某个夜间,无意间逛到了海外的一个个人博客,博主是住在墨尔本的女生。粗略浏览了很多篇文章,终因为口语化的英文,险些放弃。也没有只言片语的留言,仅仅是无声无息地走过。那是我的一段心情晦涩的时期,带了点悲观情绪,在博客里写散文。从没预料到自己的留言栏里会出现一串英文,大抵是在为我打气。在托腮思索半日后,终于记忆起了那个墨尔本女生的博客。而那之后,却再也无法联系上。仿佛是现实里失去了很好的朋友,失去了什么,我内心因此也会抽搐,叹这份鼓励来得意外,语言之轻,感情之重,曾经不经意路过,竟收获了一份支持和鼓励,这博客世界已然成为了心灵的媒介。

其实,这又是什么呢?

我从左手扯下平淡校园生活的布景,连带着还没冷却的温度,就移植到右手用数据堆砌起来,或者抽象,或者在冰冷虚妄的世界里。为了证明自己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让自己活得丰盛,却不巧撞见了千千万万个别样世界,连成了心有灵犀的地方。

长久以来,以为只有面对面,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里,遭遇同一个境遇,才真正感到现实的默契。直到通过博客进入了其他人的内心世界:你为张爱玲《天才梦》拍手的时候,有他们作为浪声的鼓励;你为世博会如火如荼举行拍下精彩照片的时候,有他们翘首以盼的留言;你在听一首欧美歌,他在看《在路上》的小说,她最近去了京都,他们刚刚毕业工作„„生活是个双面娇娃,博客的世界映射了最纯粹的生活,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长篇自白。

最后不知疲倦,极其有幸或者极其怀念地逛回到最初发表文章的那一页,源于一个朋友寄来自制明信片——上面是我博客里的摄影。然后渐渐被感动,因为雨、光、蜃、露、夕,现实的晴雨喜悲,被博客联结到了你们、他们的心绪中。

那么我们亦然。用最朴素的情感孕育出的世界,它不是苍白,不是架空,不是无形,不是尘埃。在博客的世界里,我的情愫能径情直遂,憎恶、爱恋如臂使指,更多的是拥有了迥然不同的你们,最真挚的心灵。

正因此,我所生活的世界,微风和暖,韶光倾城。

我生活的世界

——对“有鱼吃谁还去捉鼠”的现实批判

作为一只猫,我生活的世界简单而又快乐,直到我遇到了他们。

生长在农村,这就造成了我地头田间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每天,我都蹲守在农家院里,对侵入的田鼠进行无情的捕捉和剿灭。那些肥硕的田鼠,不仅仅成为我的美餐,也成为我丰功卓著的标志物。捕获的快乐丝毫不比美味的诱惑差,那

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评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的生活不够富足,却很满足。因为田鼠虽然没有鱼虾美味,但是却新鲜可口,况且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吃在嘴里踏实放心。

可是,好日子过得并不长远,在他们回到村里以后,整个村子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曾经也是农村猫,和我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厌倦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抛弃了捕捉田鼠的主业,去城里谋生。几年过去,他们的毛色更加鲜亮、体态更加丰腴,连眼神也充满了城市的色彩,变得骄傲而略带不屑。

更让我震惊或者感受悲凉的是,看到我仍然满足于捕鼠的生活,他们居然会撇撇嘴说:有鱼吃谁还去捉鼠。

我内心深处构筑的生存基础开始倒塌,那份自我认同开始变成怀疑,骄傲变成自卑,我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生活。去城市,当生存还是覆灭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念头让我无法抹去。去城市,城市有鱼吃!抛弃了自己祖辈相传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摒弃了内心曾经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点,我追随着他们,走进了城市,放飞了梦想。

城市是美丽的,奢华的,却没有了我熟悉的日出日落和青草小河。他们——那些在老家农村耀武扬威的农民猫,在城市里再也没有了那往日的趾高气扬,取而代之的是卑躬屈膝。城市有鱼吃,可是也要奋斗。城市里的猫不需要捕鼠,需要的是哄主人开心。他们不需要保持健壮的身体和尖利的脚爪,需要的是可爱的容貌和娇滴滴的姿态。

我就为了几条鱼,每天这样生活着。

这是我要的生活吗?在永远无法走进城市核心价值领域的主导观念中,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猫不再依靠劳动而是靠出卖尊严的交换中,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而内心的挣扎却越来越烈。城市虽好却不是我家,鱼儿虽美却并不好吃。况且,我不知道,这样把未来和生活全部寄托在他人的喜爱上面,会持续多久。放弃了生存之本,一旦失宠,我们依靠什么继续生存?

我要回去,回到那个虽然清贫却很坦然,虽然付出汗水却能竖起脊梁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生存之根、立命之本,那里有我的自我肯定和精神支撑。然而,回去的路并不平坦,太多的流言蜚语和前期成本都是我的障碍,不过这次,我不再会为这些动摇,因为,生活,要倾听自己的内心。

倾听内心,即便田鼠没有鱼虾鲜美,却吃得坦然而有尊严;亲听内心,即便荣归故里的农民猫可以不可一世,却体会不到我发自内心的轻松和骄傲;倾听内心,这样我生活的世界才能不断持续发展,闪烁人性光芒。

因为,这是我自己生活的世界!

作文八:《2015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范儿》1300字

2015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范儿

2015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范儿

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用“中国范儿”、“潮范儿”等词汇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和精神,请以“范儿”为主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篇半命题的作文,虽然给了标题,但必须和材料靠近。说白了就是讲清楚自己如何去看社会流行的“范儿”。要言之有理,言之有诚,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范儿

一九五四年万隆会议上,当我们新生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穿着风衣,带着礼帽走进会场的时候,全场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被西方百般丑化的新中国,竟有这样有气质的总理。周总理浓眉大眼,温文尔雅,气宇轩昂,气势不凡,要用今天网络的流行语来形容那就是有“范儿”。他为新中国争了彩。

范儿是一个人内在和外在气质的综合体现。敬爱的周总理的范儿不仅体现在仪表堂堂,更因为他的渊博的学识、坚毅的性格和谦和文雅的举止。

人是社会的产物,参与社会活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塑造自己的形象,就会在社交活动中得到尊重,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道理。但如何让自己更有气质,更有范儿,却不是人人都明白的。

有的人认为,只要父母给自己个好的身材和好容貌,那就是有范儿。可以承认,好的身材和相貌是优势,但优势只是个普通条件,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面由心生,人的气质和派头更多的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自然条件好,加上丰富的内涵,那是锦上添花;没有素质的人,即使长相再好,身材再美,那也是个没有神韵的木偶。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丰富的内涵的人,即使先天条件不是很好,也是令人敬畏的。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文武双全、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其人五短身材,相貌平平。一日他要接待外国的使节,为了不让外人见笑,他挑选了军中一个有身材有长相的士兵替代自己,而他则装扮着卫兵站在一旁。接见完毕后有人问使节曹操如何。那个使节却说:“曹操很一般,那个卫兵气质不凡。”可见在使节眼里,曹操乔装的卫兵才有“范儿”。这范儿,是曹操的内涵所决定的。丰富的内涵,弥补了先天不足。

有的人认为,只要打扮好自己,就是有范儿。于是想让自己有“范儿”,就在穿戴上下功夫。女人穿貂戴金以为是范儿,男人也戴着大项链和金戒指到处炫耀愣装“范儿”。岂不知,如果出口成脏,一点内涵都没有的人,越在外表上“武装”自己,就越显得粗

俗,哪里还谈得上“范儿”。反之,一个很有内涵的人,只要穿戴合体,无论穿什么衣服都是有范儿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延安时期穿粗布衣服不照样有范儿吗?

也有的人认为只要另类就是有范儿,于是在社会上甚至校园中得一些年轻人,穿着奇装异服,剃着奇异的发型装范儿。有的男的身上刺着图案,女的叼着烟,招摇过市,自我感觉良好。岂不知,这不是“范儿”,这是“烦儿”,人们都用另眼相看,烦着呢。

人想要有范儿没有错,也是向上的一种体现。但一定清楚怎样才叫有范儿,如何才能有范儿。

其实“范儿”也没有固定模式,因人而异。周总理的温文尔雅是范儿,陈毅元帅的粗犷豪放也是范儿;宋庆龄的雍容华贵是范儿,邓颖超的和蔼可亲也是范儿;克林顿的潇洒是范儿,普京的硬气也是范儿„„

每个人都是范儿的“材料”,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只有根据不同的材质创造出的美,那才是“范儿”。

作文九:《2016年高考作文天津卷》4200字

2016年高考作文天津卷

【高考真题】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解码】

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近年高考作文题大趋势。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道针对当下青年人阅读方式命制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文题切合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是当前社会的共识,阅读是青年人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方式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效果。年青人富有朝气,自主性强,更愿意尝试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但也可能有率性的一面。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e时代,总结和思考“我的青春阅

读”,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笔者认为,“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阅读行为,却颇具匠心。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是时代与青春的约会,科技与阅读的邂逅,思辨性较强。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同时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开放有度,有利于防止宿构与套作。另外,作文题在文体的选择上较为自由,可议可叙,便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好文章。

解析角度:

(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

(2)阅读变化的思考,方向主要是思阅读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现了变化,基于此种变化进行思考,探讨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

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发散需要,但是更需切合题目要求。

【审题误区】

得分较低的作文题暴露出的首要问题是审题不清,偏题。有的考生没有围绕“阅读方式”来谈感受,而且大谈阅读的益处,以致离题千里。老师阅卷时先看审题立意,如果偏题,得分往往在36分以下,如果再加上文笔不好,最多得10来分甚至零分。

高考作文在语文卷中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标题是文章的眼,对于读者——阅卷老师来说,标题是“第一吸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眼睛画得好,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但有些考生就会抛开题目,围绕“书籍”为文,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而堆砌辞藻,矫揉造作则是不少考生在考场上常犯的通病,他们认为,在文章里多用一些好词佳句,就能取悦阅卷老师,因而不从表达的需要出发,在作文中滥用一些漂亮的词语或段落。殊不知,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是绝对不和谐的。

有的考生或因为临场作文缺乏自信,或因为平时训练不当,于是准备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五段模式”,即引论部分导入话题,本论部分三段并列,结论部分联系自己。这样的套用模式怎么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而有个性的文章呢?套话作文还会使材料陈旧化、结构模式化、主题平面化,因此,高考阅卷特别打击套话作文,确定为套话作文的,不能进入一类卷,表达能力差的则在40分以下。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自选文体,把选择文体的自由交给了考生。这样,考生就能够自由地展示个性与才气。但是,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高考时,文体特色必须鲜明,必须入“体”合“辙”,既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文体,又要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   书写漂亮是硬件设施,是作文成功的敲门砖,能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书写水平也是一个人思想水平与语言修养的反映。可是在考场上,的确有不少考生不重视甚至漠视书写要求。或率性写作,以致边写边改,铁丝网密密匝匝,天窗一扇一扇打开,黑堡垒一个一个堆,确似“涂鸦”;或顽固地坚持一贯的书写习惯,不注重字体的大小;或“独创”一些多一笔、少一画的字;或乱写简化字,滥用繁体字;或一逗到底,以点代逗号、句号,标点极不规范,更不用说有丝毫的表现力了;更有甚者,根本不懂考试常识,用铅笔、红笔或彩笔作文„„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还未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就先在书写上败阵了,这岂不是考生最大的遗憾?作文想要得高分,先过书写关。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书写习惯,在动笔前构思成熟,拟好提纲并想好语言后再流畅地书写下来,这样才可能写出形质兼美的文章。

【高分作文一】

幻想青春

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而读书,更像是在读作者本人。在你翻看手中的书,沉浸在故事当中时,无论情节怎样曲折意外,作者的性情、喜好与人生观都会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自然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古人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读书,最美妙的应该是将书中的故事情节配合着想象力在脑海中慢慢勾画,有时甚至会有那种会意共鸣的快感,这往往比故事情节更加让人着迷。对于影视,由此而来的感触却少得多。

太多的影视作品只在意故事走向,鲜有细节雕琢。即便是极好的

演员,演绎也是有限。而文字却可以细细地描绘,轻轻拨动你的心弦。     我始终认为书籍最大的作用,就是传承人的思想。你在翻看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已知的窗口探寻未知的世界,找到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获取精神的营养。

有一部影视作品对于我而言是例外的。每个女生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懵懂的青春时光对于爱情的些许期盼,在想象力不足以支撑的时候,一部优秀的作品才能弥补这一缺憾。

当我看到黛玉微微侧目,宝玉神采奕奕地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眉眼里全是笑,和书中的情节有着几乎完美的契合度。举止、动作、言谈间的眼波流转,都几近真实的还原了这部名著。优秀作品的背后,是遵循原著,分析故事情节及角色,是让演员潜心创作,与角色融为一体。所做的一切努力,只为忠于原著,为寻找表达这部巨著的更合理方式。这份艰辛也说明了影视与文字所需跨越的距离有多大。不过值得庆幸的事,87版《红楼梦》遇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团队,《红楼梦》成就了他们,他们成就了《红楼梦》。人生如戏,戏如

人生。

而即使是这样优秀的一部影视也很难替代文字,虚拟的场景以及拍摄的种种约束,都限制了它的表达。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触感,会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不一样的心灵碰撞。只要你用心感受,渴望从书中汲取能量,那么文字和想象力的组合完全可以为你幻化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不求感人,只为自己。

【点评】

作者选取了一个很独特的角度来构思,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话题“青春”与“阅读方式”的理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内容在一等评分。

全文思路清晰,文体选择有创造性,语言简洁流畅,对话娴熟自如,笔锋犀利。表达在一等评分.

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透露着深刻的哲理,堪称佳作。发展在一等评分.

【高分作文二】

阅读,浸润我的青春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见过斜红叠翠,也许你赏过耀阳鎏金,也许你行过南水北山。也许你经历过了太多的浮华,太多奇幻„„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过是一本书的厚度,不过是沉淀了一本书

的灵台清明。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淀了多少喧闹与浮华,化为了我青春最好的陪伴。

有人问我:“整天捧着一本书,不觉得很枯燥吗?”我想说:我喜欢读书,我喜欢经历书中不一样的人生,我可以在《红楼梦》中和金陵十二钗一起吟诗作对;可以在《水浒传》中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感悟快意人生;可以在《飘》中与乐观、坚强、美丽的郝思嘉一起度过艰难的南北战争„„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小的时候,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捧着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相处。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它们让我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与阅读的距离更近了。全家去旅游时,我再也不用烦恼带着我最爱的书行李太重的问题,只要我想,我可以随时随地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不仅如此,手机上还有一些可以听书的应用软件,以前读书久了,眼睛会不舒服,现在好了,我可以听一些我喜欢的书,既阅读了喜欢的书,也不用担心视力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在手机中,我阅读了种类多样、更加丰富多彩的书籍。我觉得手机阅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阅读任何我喜欢的书,从中外名著到名人传记,从网络优秀小说到名家散文,这里应有尽有。虽然我感谢手机阅读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我同样喜欢纸质图书阅读时的幽幽墨香。      坚信,每一个腹有诗书的人,抬头不仅可望星空浩渺,俯首也能依旧脚踏实地。他们能用素养来处理万事的纷扰,能用走名山大川的毅力与勇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也许以后,人们的阅读方式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但我相信,不变的是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阅读?悦读!

有书香陪伴的青春,才不算辜负。

名师点评:文章首先通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引出阅读是我青春最好的陪伴。紧接着作者通过阅读表明读书是一种人生享受。然后通过电子版书籍阅读与纸质版图书不同方式的阅读对比,表明两种方式都各具特色,对“我”的阅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最后点明不管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我”的青春因阅读而精彩。文章主题鲜明,开篇点题。通过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态度。文章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是一篇考场佳作。

作文十:《2014天津高考作文立意》1200字

今年天津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材料大意:如果我脑子里有一块智能芯片),这种看似很简单的作文想要将其做好着实不易。如果学生写成:如果我脑子里有一块智能芯片,我就会......(为社会做贡献之类的),那么这样的立意就普通了,如何要把一个看似简单,普通的作文题写的有思想有深度,主要还是看你对材料能否有你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想法(在不跑题的前提下)。

因为今天有很多学生问我这种“奇葩”的作文题怎么写,我一个一个实在讲不清楚,那么本人就以高考的作文时间(大概40分钟)和标准试写了一篇,旨在能给我的学生们一点启发足矣。当然,问题必然存在,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正文:

梦想照进现实

记得小时候看《哆啦a梦》的时候,总被小叮当口袋里无数的新奇玩意儿所吸引,每当上学快迟到时,就想有一个竹蜻蜓能带我飞翔;当为了考试焚膏继晷时,就希望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印在机器猫那片“记忆面包”上,然后一口吞下……

这些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梦想的记忆,我始终希望有一天能将他们变成现实,所以我经常会想,如果人的脑袋里能装有一个智能芯片,能前知五百年,后至五百载,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周易演卦无所不晓。如此将梦想照进现实,现实究竟会怎样?

假如你正闲步在秦淮河风情万种的石板路上,不经意的一瞥,看到“乌衣巷”三个字静静的待在那里,于是你脱口而出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还没等你来得及饱含深情的吟唱下一句时,旁边卖了几十年冰糕的老大娘就接茬道:飞入寻常百姓家。然后一个稚气未脱的外国小孩儿立刻说出了诗的名字以及出处,甚至第几页第几行……此时,我想也许你已经忘了你吟出这句诗时的心境,只剩下瞠目结舌的表情了。

或许某一个仲夏夜,你独自漫步在学校的操场上,耳畔响起草丛中蟋蟀此起彼伏的叫声,抬头望向夜空,繁星布满无边无际的苍穹,仿佛每颗星都在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东方的牛郎织女,西方的魔蝎水瓶。正当你忘我的浸入这无边的夜色中时,突然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声音:“明天不会下雨1然后脑子里的智能芯片马上开始检索:导致明天不会下雨的天气因素都有哪些?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还会检查下“系统”是否有出错。最后“智能芯片”得出答案,然后你心满意足的走了。此时,你的心,还能不顾一切的投入到满世界的宁静之中么?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幼时“天真”的梦想被一次次的照进现实。人们渴望留住时间,于是有了留声机、照相机的问世;人们期盼能节省时间,于是有了洗衣机、微波炉的发明;人们甚至希望能够跨越时间,于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各种穿越剧的诞生。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其实都是人类最初的梦想,梦想永不停息,新科技新思想就会与日俱增。

假如以后每个人的脑袋里都天生一个智能芯片,那无疑是科技的伟大进步,但同时亦是人类文明和情感在行走中的消逝。

没有人再去激叹“黄钟大吕”的磅礴,也没有人再去聆听“月下无言”的寂寞。人们得到了无尽的知识,却失去了感知的心灵。与其如此,不如放弃冰冷的“芯片”,重拾那有温度的“自己”。

当梦想全部照进现实,也许现实,也就不再是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