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 > [《爱惜粮食的作文》5000字]珍惜粮食的作文800字

[《爱惜粮食的作文》5000字]珍惜粮食的作文800字

时间:2019-11-24 09:26:2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爱惜粮食的作文》5000字

篇一:爱惜粮食

一天早晨,刚吃过早餐,我和同学正在校园里散步。突然,一个软软的东西打在我的脚跟上,朝地下一看,咦,原来是一个馒头!这馒头刚咬了两三口,还冒着热气……“多么可惜啊!”我叹道,随后,我将馒头捡起来,丢入“食渣专用箱”内。同学见我这样做,笑道:“老弟,你怎么这么土啊,连这点东西都要!”我本想说他一顿,但我知道大家历来都乱丢惯了,说了也没用,只好作罢。

上面的事情看起来虽小,却清晰地反映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基本小康的社会里,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很少受过苦,很少挨过饿,因而不懂得爱惜粮食;加之学校、家庭教育不够,这种现象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记得爷爷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那就非常幸运了。当时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吃饱,能够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饭。爷爷的这种愿望和同学们的做法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在同学们眼里,吃剩的馒头充当“武器”去“打仗”,刺激而又不会伤人;但在爷爷眼里,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令人痛心的。

学校里如此,社会上更是如此。在一些宾馆,不论大事小事,人们习惯大操大办,摆排场,讲阔气,很多的时候,整肉、整鸡、整鱼未动一筷就扔了;宴席上,啤酒、白酒贱如水,胡乱地灌,拼命地呕;吃剩的饭渣随便地倒入垃圾桶,白花花的米饭成了垃圾……这些现象,无一不让人为之震撼,为之痛心!

“民以食为天”,为了粮食,人类曾一次又一次发动战争;为了粮食,农民冒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为了粮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诗句……

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饿殍遍野;没有了粮食,盖世英雄也手无缚鸡之力……总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撑的,人不能脱离粮食而生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全国的头等大事,在我们的国徽上,不就有两支颗粒饱满的麦穗吗?“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最大的安全,前人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据200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当年产量低于消费量,年产需缺口在250亿-350亿公斤,且缺口不断扩大!看到这里,我想每一位读者都会感到一份沉重,一份深思!

同学们,你们不要以为我们能够吃饱饭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饥挨饿了。其实,我国就尚有2000万贫困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这个地球上,每天还有8亿多人在挨饿,5亿儿童食品不足,智力体力得不到充分发育,每年饿死的人至少有2000万!看到这组数据,我们怎么能够浪费粮食,糟蹋粮食呢?我们对得起那些因饥饿而死去的人吗?假如我们把这些丢弃的粮食送给那些正在挨饿的人,他们会看作是无价之宝,而倍加珍惜的呢!古人说:“暴殄天物,不得寿天!”意思是说,上天给我们的宝物,我们随便地浪费,是不能够长寿的!忆及前段时间从老师处读到的《蔡世平散文·崇拜粮食》一文,真是振聋发聩,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藏族姑娘的“以舌洗碗”,司令员捡吃泔水桶里浸得鼓鼓的馒头,使每个读者为之动容,为之感慨!可惜现在知道珍惜粮食,崇拜粮食的人太少了;相反,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见怪不怪,已成为了一种遍及全社会的陋习。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散布轰动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预言到2030年中国将缺粮2。07亿~3。69亿吨!布朗的“中国粮食威胁论”还言犹在耳,袁隆平院士还正在为“超级杂交水稻”而日夜焦心,难道我们就失去了自古以来对粮食的“深厚感情”,把安全养命的“宝物”视为垃圾而随意丢弃吗?

国家前几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我想,爱惜粮食也应该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更是一个平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口大国的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提倡爱惜粮食,保护粮食;反对浪费,反对铺张。

篇二:爱惜粮食 爱惜一切

晴空万里,天空里没朋一丝云彩,太阳把地烤得滚烫滚烫;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树上的知了好像在叫:“热死了,热死了!”我坐在电视机前,扇着电风扇;妈妈在厨房烧饭。

一会儿,妈妈烧好了饭菜,把饭菜端在桌子上,说:“快来吃饭。”我急忙洗好手,来到桌子前,就皱起眉头来:“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爸爸说:“青菜、黄瓜都富有营养。”我满不情愿地拿起筷子。

刚吃了几口,我就不想吃了,刚想把剩下的饭倒掉,却被爸爸和妈妈阻拦了。妈妈心平气和地指着在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说:“你可要爱惜粮食呀!这么热的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秧累不累呀?”“累”我回答。“插完了秧是不是就可以收获啦。”“不是”“对,农民伯伯还得精心管道,直到收获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怎么就让你白白浪费了。”

这时,我想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他们只吃草和树根,一粒黄豆吃七天;又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回到桌子前,把剩下的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篇三:热爱生活,爱惜粮食

热爱生活,你会感到世界的其乐无穷;热爱生活,你会感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热爱生活,你会感到自己前途光明。热爱生活的人,将是一个成功者,生活不会是一颗甜而不腻的白糖,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船舶。我们要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灾难。

热爱生活,就要爱惜粮食。俗话说,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爱惜粮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理所应当的义务,并不是说你生活富裕,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粮食。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国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问题,有粮食应感觉自己幸福无比,怎能浪费粮食?减少浪费其实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举手之劳:吃饭时不掉米粒,尽量不扔剩饭菜,不挑食等。如能做到,粮食的浪费必可大大减少。

记得以前,我根本不爱惜粮食,吃一顿饭,桌上、碗里那是“遍地珍珠”。尽管爸爸不时提醒,妈妈皱着眉头,我还是“头昏眼花——老样子”。妈妈看我吃饭时唉声叹气,爸爸则吹胡子瞪眼,什么办法都没有。

过不了几天,我浪费的米粒足足有一碗那么多,妈妈看见我如此挥霍粮食,便带我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我高兴的脸上充满了喜悦。来到田野,只见田野广袤无垠,麦子在微风下枝头摆动,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十几个人在那里忙碌地收割。有一个年近古稀的老爷爷正在那里挥着镰刀,汗水也随之而下,流入麦田里。妈妈笑着问我:“你想不想帮他们收割小麦?”我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吓得哆哆嗦嗦,但还是装着不屑的样子说:“谁不敢,不就是收割吗,有什么难的?”“一言为定?”“恩,一言为定”我信誓旦旦的说道。

于是我拿着镰刀就下了田。可谁知根本不像我说得简单。我想放弃,但想起刚才我对妈妈的承诺,只好顶着头皮干,太阳炙热烤人,我挥汗如雨,干了一个时辰,我去河边洗脸凉快凉快,猛然见到河水里我狼狈的情景:头发一绺一绺的被汗水浸透,黏在脸上。汗水滴在脸上变成了黑水。好像刚打过仗的士兵,又像热爱雨林里的毛利人,哭笑不得之余,我深深的愧疚,愧疚我不珍惜粮食,愧疚我不珍惜农民辛辛苦苦的粮食。

热爱生活,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实。爱惜粮食就是爱惜自己,爱惜地球。让我们热爱生活,爱惜粮食,世界会因此而美丽!

篇四:爱惜粮食

一天中午,我在吃饭的时候,看见桌上没有喜欢的菜,又看看四周没有人,就想把饭倒进垃圾桶里,我正要把饭倒掉的时侯,忘忘没料到,妈妈竟然走过来了,看见我要倒饭,连忙上前阻止我,我看见妈妈那严肃的面容对我说:“玉婷,你为什么把饭倒掉。”我倔强地说:“今天的菜不和我胃口。”妈妈又严厉地说:“看看我们门口附近的叔叔阿姨辛辛苦苦种稻秧,你可知道稻秧长大后会长成怎么样?”我骄傲地说:“当然知道,长大会成米饭嘛。”我和妈妈争论了一会儿,爸爸走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你们在争论什么?”妈妈对爸爸说:“你当爸爸的,快跟女儿说说,让她懂得爱惜粮食。”爸爸和蔼地对我说:“玉婷,锄禾日当午……这首诗你教过了吗?”我点了点头说:“我有教过,意思我也知道。”“那你为什么要把饭倒掉。”妈妈说:“那好办,妈妈给你煮个荷包蛋。”我回到椅子上,看着妈妈煮着荷包蛋,我觉的有点惭愧。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不爱惜粮食,请记住。

篇五:爱粮食

节约粮食——一个听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词语。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蒸蒸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看到学校里的同学们淡漠的不屑的脸,丝毫不犹豫的动作,不禁有些心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节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德,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弯曲的背脊,是大家坚信的理念。但是现在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变质了,节约不再被认为是美德,却被当成小气、抠门的意思。

现在似乎说到节约,大家就会不由想到低碳这个词。而低碳日的成立也是势在必行了,低碳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天,我们将动员地球村普通居民,通过个体和群体行动,参与创建国家及全球层面解决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方案,并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低碳生活”活动的具体构想。全球变暖,对于人类既是挑战,也是创造新时代、新经济、新文化的良机,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价值创新的动力。

我们需要改正的机会,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我们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这短短的一周——所谓的每年的粮食周,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节约粮食日。节约粮食和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朗朗的读书声透着活力,希望我们可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篇六:珍惜每一粒米

提到粮食,你一定会想到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吧!粮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还能为我们的身体带来最基本的营养和能量!

从我懂事时,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勤俭节约,要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

在刚刚过去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失去了一座座美丽的城市、一条条宝贵的生命、还有那一块块田地!现在灾区的人们过着缺水缺粮的困难生活,可是我却在生活中发现有不少浪费粮食的现象发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换来的,爱粮节粮就是对农民伯伯劳动的尊重!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带动身边人爱惜、节约粮食。

在这三天的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节粮小窍门:

1、平时做饭买菜时要适量算好吃饭的人数计算好需要的量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尽量不剩饭菜。

3、在饭店吃饭时点菜要适量,不要浪费,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

4、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既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营养,同时也避免了浪费的隐患。

5、节粮爱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文二:《爱惜粮食的儿歌》1900字

爱惜粮食的儿歌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

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金黄的谷子碾出来?

金黄的谷子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

爱惜粮食理应该。

粮食宝中宝

粮食粮食宝中宝,

人民生活少不了。

你一粒、我一粒,

积少成多变国宝;

我国大,耕地少。

十一亿人口要吃饱,

节约粮食要记牢。

爱惜粮食 珍惜生命

在湛蓝蓝的天上,

有一轮金灿灿的太阳。

在金灿灿的太阳底下,

是那无边的金黄黄的麦浪。

在那金黄黄的麦浪中间,

有一群黑油油的脊梁。

尖尖的斗笠掩不住丰收的喜悦,

弯弯的镰刀收获着今春的梦想。

在刺骨的寒风中,

他们耙田翻地、破土开荒;

在和煦的春风里,

他们起早摸黑、播种插秧;

在炎炎的烈日下,

他们锄草灭虫、浇水抗旱;

在飒飒的秋风中,

他们收割打场、颗粒归仓。

没有辛勤地耕耘,

哪有那一望无际的稻谷飘香?

没有辛勤地劳作,

哪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是他们长茧的双手,

筑起了丰足的粮仓。

是他们滴滴的汗水,

换来这浓浓的饭香。

当家里摆上丰盛的晚餐,

当教室里飘出书声琅琅,

请别忘记农民大哥黑亮的脊背,

请别忘记农民伯伯沧桑的脸庞。

像广袤大地托起蓝天,

像衣食父母把我们生养。

把感恩的心化成永远的信念

——爱惜粮食像爱惜自己的生命!

因为

生命里有父母的涓涓汗水

生命里有父母的血脉流淌,

每一颗,每一粒

繁衍着13亿炎黄子孙

生生不息 渊源流传

节约粮食小故事

1、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毛泽东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仍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3、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4、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到21日将展开他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美国之行,这也是近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盖茨三道菜夜宴胡锦涛,前菜,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华盛顿州产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配大虾任选其一;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

作为世界头号富翁,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为了表示对胡锦涛主席的盛情,为了感谢中国对

他的支持,盖茨完全可以以最丰盛的夜宴来为胡锦涛主席接风洗尘,但是,盖茨却仅仅给胡锦涛主席上了三道再普通不过的饭菜,但是就是这三道菜,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盖茨的吃喝哲学和人格魅力,给中国富豪上了一堂生动的荣辱教育课。

5、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在20世纪初,意大利有一位十分热爱祖国的小男孩,当时他只有5岁,当时的意大利并称不上贫穷,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丰衣足食。这个小男孩身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本来他家那么有钱,吃东西不必去节约,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他并不是这样,他的父亲经常和他去酒店吃饭,他每次都要自己点菜,但他从来只会点一碟油菜、一条鱼、两只鸡蛋,这几样东西足够他们一家5口了,只要有一点剩下的菜,哪怕只有一条青菜,他都要求服务员为他打包,等下一顿饭再吃。这还不算什么,更有一次,他们家里做了一大盘饺子,因为饺子并不美味,所以没有一个人吃。他心想:如果把饺子全都倒掉,那实在是太浪费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请了一位烹饪大师,把饺子重新加工一遍,征求爸爸妈妈的同意,分人问他为什么那么节约粮食,他笑着回答说:“奢侈之费,胜于天灾,我们的国家并不十分富有,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我们决不能浪费任何一小粒的粮食。”这番话博得了周围人群热烈的掌声。

相比而然,我们却浪费了不少的食物。我们亲爱的炎黄子孙啊,现在全球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如果再不珍惜每一粒粮食,将来你就会后悔莫及。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的成长,现在就让我们去珍惜每一粒的粮食,不要让那爱食、节食的观念淡化。

作文三:《珍惜粮食的作文:爱惜粮食 爱惜一切_450字》400字

晴空万里,天空里没朋一丝云彩,太阳把地烤得滚烫滚烫;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树上的知了好像在叫:“热死了,热死了!”我坐在电视机前,扇着电风扇;妈妈在厨房烧饭。ﻩ  一会儿,妈妈烧好了饭菜,把饭菜端在桌子上,说:“快来吃饭。”我急忙洗好手,来到桌子前,就皱起眉头来:“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爸爸说:“青菜、黄瓜都富有营养。”我满不情愿地拿起筷子。ﻩ  刚吃了几口,我就不想吃了,刚想把剩下的饭倒掉,却被爸爸和妈妈阻拦了。妈妈心平气和地指着在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说:“你可要爱惜粮食呀!这么热的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秧累不累呀?”“累”我回答。“插完了秧是不是就可以收获啦。”“不是”“对,农民伯伯还得精心管道,直到收获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怎么就让你白白浪费了。”ﻩ  这时,我想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他们只吃草和树根,一粒黄豆吃七天;又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回到桌子前,把剩下的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作文四:《珍惜粮食的作文:爱惜粮食 爱惜一切》400字

晴空万里,天空里没朋一丝云彩,太阳把地烤得滚烫滚烫;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树上的知了好像在叫:“热死了,热死了!”我坐在电视机前,扇着电风扇;妈妈在厨房烧饭。

一会儿,妈妈烧好了饭菜,把饭菜端在桌子上,说:“快来吃饭。”我急忙洗好手,来到桌子前,就皱起眉头来:“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爸爸说:“青菜、黄瓜都富有营养。”我满不情愿地拿起筷子。

刚吃了几口,我就不想吃了,刚想把剩下的饭倒掉,却被爸爸和妈妈阻拦了。妈妈心平气和地指着在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说:“你可要爱惜粮食呀!这么热的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秧累不累呀?”“累”我回答。“插完了秧是不是就可以收获啦。”“不是”“对,农民伯伯还得精心管道,直到收获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怎么就让你白白浪费了。”

这时,我想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他们只吃草和树根,一粒黄豆吃七天;又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回到桌子前,把剩下的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作文五:《珍惜粮食的作文:爱惜粮食爱惜一切》400字

晴空万里,天空里没朋一丝云彩,太阳把地烤得滚烫滚烫;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树上的知了好像在叫:“热死了,热死了!”我坐在电视机前,扇着电风扇;妈妈在厨房烧饭。( 书村网 .mcqyy. )

一会儿,妈妈烧好了饭菜,把饭菜端在桌子上,说:“快来吃饭。”我急忙洗好手,来到桌子前,就皱起眉头来:“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爸爸说:“青菜、黄瓜都富有营养。”我满不情愿地拿起筷子。

刚吃了几口,我就不想吃了,刚想把剩下的饭倒掉,却被爸爸和妈妈阻拦了。妈妈心平气和地指着在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说:“你可要爱惜粮食呀!这么热的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秧累不累呀?”“累”我回答。“插完了秧是不是就可以收获啦。”“不是”“对,农民伯伯还得精心管道,直到收获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怎么就让你白白浪费了。”

这时,我想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他们只吃草和树根,一粒黄豆吃七天;又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回到桌子前,把剩下的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作文六:《珍惜粮食的作文:爱惜粮食爱惜一切》400字

珍惜粮食的作文:爱惜粮食 爱惜一切晴空万里,天空里没朋一丝云彩,太阳把地烤得滚烫滚烫;杂草抵不住太 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树上的知了好像在叫:热死了,热死了!我坐 在电视机前,扇着电风扇;妈妈在厨房烧饭。 一会儿,妈妈烧好了饭菜,把饭菜端在桌子上,说:快来吃饭。我急忙洗 好手,来到桌子前,就皱起眉头来: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爸爸说: 青菜、黄瓜都富有营养。我满不情愿地拿起筷子。 刚吃了几口,我就不想吃了,刚想把剩下的饭倒掉,却被爸爸和妈妈阻拦 了。妈妈心平气和地指着在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说:你可要爱惜粮食呀!这么 热的天,农民伯伯在田里插秧累不累呀?累我回答。插完了秧是不是就可以收 获啦。不是对,农民伯伯还得精心管道,直到收获才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怎么就让你白白浪费了。 这时,我想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他们只吃草和树根,一粒黄豆吃 七天;又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 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回到桌子前,把剩 下的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作文七:《节约粮食的小故事》600字

月饼的故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外婆家吃饭。

一进门,外婆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艾艾,快来尝尝外公刚买来的鲜肉月饼!”一听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声嘀咕道:“这种月饼我不要吃的,真是倒胃口!”一旁的爸爸尴尬地摇摇头:“你真是太幸福了,有的吃蛮好了!”外婆也无比感慨:“小时候,我还为吃不到月饼大哭过呢!”

原来,外婆小时候买东西不仅要花钱,还要凭票,买米用粮票,买肉用肉票……逢年过节,更要起个大早,天不亮就要赶到镇上去排队,起码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定量的菜。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啊!

外婆说她总是难忘那个中秋节。那一年,天黑蒙蒙的,作为家中老大的外婆照例拿着篮子去买菜。那时,买菜的人队伍排得像长龙,外婆被挤得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天渐渐亮了,外婆想从口袋里掏出美味——一小块月饼填填肚子。她一摸口袋,马上傻眼了:月饼都成泥粘在了衣服的口袋上。外婆难过极了:家里四个孩子分吃一个月饼,我没有舍得吃,想不到现在竟被挤得没法吃了。买完了菜,她垂头丧气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见外婆妈妈,她就泪如泉涌,伤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听着听着,我的眼眶不禁润湿了。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时吃饭还总是挑三拣四。现在想想,外婆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毛豆、芋艿、月饼,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

在特别的日子里忆苦思甜,虽然那个时代的灰暗早已远去,但我们的光明生活确是要需要我们的“成长”才能一直到永远!

浏览本文的用户也浏览了如下文章

作文八:《小狐狸画粮食的故事》800字

深秋的一天,小狐狸、小猴、小兔和小熊在一起准备过冬的粮食。

小猴高兴地说:“我得收一些香蕉,香蕉可好吃了,你们也收一些吧!”

小兔嘟着嘴巴说:“你以为你的香蕉好吃呀,我收的胡萝卜才最好吃呢!”

小熊气喘吁吁地说:“哎呦呦,你们快来帮帮我呀,这个蜂蜜罐实在太沉了!”

小猴和小兔兴灾乐祸地说:“嘻嘻,谁叫你喜欢吃蜂蜜呢!”

小熊没办法,只好自己一步一步地移动那沉重的蜂蜜罐。

这时候,小猴、小兔和小熊发现小狐狸竟然一点东西都没收!反而在他身旁多了一张纸、一支笔和一盒蜡笔!

他们很奇怪,于是一起问:‘小狐狸,你在收啥呀?“

小狐狸狡猾地说:“我呀,不用收东西!我是在画你们收来的粮食呢!”

小熊傻乎乎地说:“那你画的这个蜂蜜罐沉不沉?”

小狐狸神秘地说:“你猜猜?”

小熊皱着眉头说:“我猜不到,你告我一下吧,好吗?”

小狐狸笑着说:“一点也不沉。你那个蜂蜜罐有我的一千倍重呢!”

这时候,小兔好奇地问:“你就画这么点东西,冬天吃什么呀?”

小狐狸轻快地说:“没关系,我多画几张就得了!”

小猴叹了一口气,在心里想:“唉,小狐狸画的再多,也没吃得呀!”

他们各自收完了粮食就回家了。

过了几天,真正的冬天来临了。

小狐狸在屋子里呆了几天,把能吃的都吃了。

然后他感觉又饥又冷,非常需要填肚子的粮食,可翻遍了整个屋子,也没找到一粒豆子,只有一叠画在纸上的“粮食”!

于是,他抖索着身子,想出门去找吃的。

打开屋门,满眼望去,大地一片雪白。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鹅毛般的雪片往小狐狸的脸上扑来,还顺着脖子一个劲地往里钻!

小狐狸抬起他那冰冷的双脚,想移出半步都觉得很困难。他只好打消了出门的念头,又回到屋子里。

正当他饿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忽然门铃响了。

他恍惚中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小狐狸,你在家吗?”

他摇摇晃晃地来到门口。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他的好朋友小猴、小兔和小熊来了。

小狐狸有气无力地说:“你们来了!”然后他就倒下了!

小猴、小兔和小熊赶紧把小狐狸抬到床上。

小猴看他那皮包骨头的样子,心酸地说:准是饿晕了!

然后大伙儿又是倒水,又是拿食物,一点一点地给小狐狸喂下去。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终于睁开了双眼。他看着这些好朋友,流下了又激动又后悔的眼泪!

作文九:《节约粮食的小故事》600字

节约粮食的小故事

节约粮食为人的根本”,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有错,粮食养育了我们人类,我们不能浪费它,应该珍惜粮食。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有着丰富的食物资源,所以人们都不懂去珍惜每一棵菜、每一粒米饭、每一块食物。下面由我为大家讲述一个有关节约粮食的故事吧。

在20世纪初,意大利有一位十分热爱祖国的小男孩,当时他只有5岁,当时的意大利并称不上贫穷,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丰衣足食。这个小男孩身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本来他家那么有钱,吃东西不必去节约,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他并不是这样,他的父亲经常和他去酒店吃饭,他每次都要自己点菜,但他从来只会点一碟油菜、一条鱼、两只鸡蛋,这几样东西足够他们一家5口了,只要有一点剩下的菜,哪怕只有一条青菜,他都要求服务员为他打包,等下一顿饭再吃。这还不算什么,更有一次,他们家里做了一大盘饺子,因为饺子并不美味,所以没有一个人吃。他心想:如果把饺子全都倒掉,那实在是太浪费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请了一位烹饪大师,把饺子重新加工一遍,征求爸爸妈妈的同意,分人问他为什么那么节约粮食,他笑着回答说:“奢侈之费,胜于天灾,我们的国家并不十分富有,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我们决不能浪费任何一小粒的粮食。”这番话博得了周围人群热烈的掌声。

相比而然,我们却浪费了不少的食物。我们亲爱的炎黄子孙啊,现在全球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如果再不珍惜每一粒粮食,将来你就会后悔莫及。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的成长,现在就让我们去珍惜每一粒的粮食,不要让那爱食、节食的观念淡化。

作文十:《粮食的故事》10000字

粮食的故事

王愿坚

小时候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因而关于粮食的故事就特别多。 那时候,每个月最重要的日子就是分口粮的日子。生产队长在村头的山梁上发一声喊,每家的人就都挑着谷箩,聚集到老祠堂里,等着挑回属于自己的粮食。口粮是按照每家的工分计算的,家里如果壮劳力比较多,工分自然就多,就可以挑完一担后再挑另外一担,让别人家眼红不已。我伯父家有四个男丁,几个女儿也基本上出全勤,所以总是分粮大户。当然也有惨的,像我隔山的四叔家就很可怜,一到分口粮的日子,四婶总是抱着希望去到老祠堂里,却又每每空手而归,因为四叔在外乡鬼混,孩子又都小,工分根本就不够基本线,所以口粮就没她的份。天黑的时候,四婶就搬一架木梯,登上自家墙头,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呼唤自己丈夫的名字,哭得每家的炊烟都飘不起来,村子里的妇人少不了要到梯子下一通苦劝。不知是什么人出的主意,说是只要做堂客的每天这样哭着呼唤一阵,男人在外面就会心慌意乱,非回乡不可。这样一来,四婶的嗓子固然很是遭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颇为凄惶了一阵,我更是每到天黑就躲到离四婶家远远的地方去。后来四婶哭累了,四叔也不见回来,口粮也没多出一颗,四婶就收了声,改在家里打孩子出气。再到后来,四叔很荣耀地回来了,带回来一身硬气功,开砖劈石无所不能,据说还是打通了大小周天的,他的几个孩子马上就忘了饥饿这么一回事,变得神气起来。

最早听说皮蛋和蛋糕这两个词,就是从四叔家的孩子嘴里。因为四

叔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他毫无疑问见多识广,那么他家的孩子吃过蛋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尽管我和小伙伴们有时有点不屑。我还记得他家孩子说到皮蛋时,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在他家低矮的房脊下面,那时太阳带点玫瑰红的颜色,没什么温度但感觉很暖。我们踢着小石头,怀着饥饿开始炫耀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时,四叔的大儿子提到了皮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让我们的灵魂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那时,我的心里有一个严重的困惑:皮做的蛋应该很硬,怎么能好吃呢?但是,当时我没好意思问,我怕四叔家见多识广的儿子笑话。不过,那个早晨我倒是记住了,我不能忘掉的还有冬天早晨的玫瑰色的阳光。

我父亲那时在中学当老师,家里的三个主要劳动力都是女人,所以工分也总是很低,听我母亲说,我家的基本粮总要被抽掉几十斤,所以,饿肚子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家里粮食短缺得太厉害,我父亲到边街买回一担有点变烂的红薯,皮都没刮,就煮给我们吃。据说,我们家几个孩子吃得都很香。

比较糟糕的粮食里,我还吃过沤黄的米煮的米饭。南方雨水足,收割季节也经常下雨,有时,一大片稻子被热火朝天的青壮劳力们割倒了,老天爷就哗哗下起雨来,稻米就那样在泥水里失去了透明的光泽,有时甚至发了芽。沤米煮的饭难吃极了,到底有多难吃,我倒是说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大人们总是声讨沤米饭,把它当作万恶之源。有一年,大概是队长决策失误,种了太多的糯谷,而这些糯谷又不幸被雨水泡成了沤糯,这下子村里的大小们可算遭了殃。那年,我的肠胃似乎从不曾清爽过,我认为整个世界就是那么黏糊而又寡淡的。

当然,贫下中农也有自己的美食。因为大米永远紧缺,所以母亲总

要在米饭里加上红薯之类的东西。把红薯去皮,切成一块块的,和大米放在一起,米饭蒸熟的时候,红薯也变得金灿灿。我很喜欢吃红薯的,一点没有因为它是粗粮就看不起它。红薯生吃也很不错,很脆,那种红色肉质的红薯特别甜,被我们称做南瓜苕,我们这些偷惯了红薯的小贼们一眼就能从秧子的形状上认出南瓜苕来。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因为偷扒了人家的南瓜苕,被家里的大人追得满河滩乱窜。红薯还有一样好,就是能熬糖。把红薯切碎,与大米一起煮熟,和以麦芽,然后用豆包布滤出满满一大锅汁水,不断地熬啊熬啊,汁水烧干的时候,粘粘的糖稀就出来了。熬糖的时候多半都在年跟前,我们这些孩子围着熬糖的大锅团团转,就为了能够舔一舔甜得要命的锅铲。

红薯糖可是一样好东西。熬好之后,盛在陶土钵子里,放在碗柜的上格,有时我馋了,会偷偷用筷子挑起一些来,放到嘴里细细品尝。到了临近除夕的时候,母亲会把盛红薯糖的钵子浸在温水里,让糖稀变得更加稀软,再炒上很多的泡米,用糖稀把泡米粘住,用刀背把它拍成方块,仔细地切成一片一片的,那就是上好的米花糖了。倘若把它揉成一团呢?那就是糖粑了,可以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在山间水畔疯玩疯闹的。做泡米也有讲究,好象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把米煮得半熟,放到偌大的竹篾簸箕上暴晒,直到晒成米干。别看米干非常硬,但炒过之后却是很松脆的。

还有一种想起来就要流口水的东西是南瓜煮汤圆。大概就是九月初吧,绿豆熟了,南瓜在屋里存了一些日子,细长的糯米在罐子里等得不耐烦,这个季节就该进补了。用糯米粉捏好了汤圆,与切好的南瓜块、绿豆和油面头一起煮,能看见金黄的南瓜块、莹白的汤圆在沸水里起舞,

升腾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好味道。这时,母亲总会给每个人盛满满一大碗,丝毫不像平时吃饭一样有限制。滚烫的南瓜汤圆又甜又咸,又糯又爽口,又温补又去火,实在是难以忘却的童年大餐。

新麦熟了的时节,家家还要蒸一次馒头。南方人不会做面食,偶尔蒸一次馒头就像过大节似的。应该就是端午前后,新面的气味在村子里飘散,也会让我们兴奋好一阵。有一年端午节,我记得我和姐姐们到河里捞鱼,还颇有收获,于是那天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一样可口的菜。那时,公社每年要搞一两次“交流”,实际上就是组织一次大集,其中一次就在新麦出世的日子,在“交流”时,农民们能买到一些平时不容易买到的日常用品。有一年交流时,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个会炸油条的师傅,他炸的油条能让老人吃了起死回生——有点夸张是吧?但是我仍然记得人们买油条时的疯狂劲儿,说是人踩着人一点都不过分。大家疯了一般扑向飘着油条气味的铁栅栏,那景象让我无法形容。

吃东西最奢侈大概要算过年的时候吧,但过年时实在没有什么胃口,所以不提也罢。就在过年前的不久,家里的大肥猪卖到了供销社,父母照例把猪下水和大油什么的留给了自家的孩子和老人。满满的一大锅猪肠、肺头、猪肝什么的,冒着腾腾热气,我想那就是所谓美好生活的象征了。无论别人会怎么想,我在回想到这一景象时,觉得人生全部的幻觉都能在这个意象里得到充分的阐释。无论挨过多少饿,流过多少眼泪,因为偷吃东西遭过多少打,只要这个意象还在,只要还有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就不应该对生活失望。

也许是因为粮食紧张,偷窃就不时发生。我自己就跟小伙伴一切偷过红薯和花生。还没有长大的红薯捏在手里,在破裤子上蹭蹭泥,就嘎

吱嘎吱吃起来,比吃什么都香甜。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火煨熟了吃。经常是一帮小孩到山上拣柴火,另一帮小孩到河滩地上偷河对面大队的花生,然后生了火,把花生煨得热气腾腾地,就可以剥开来吃了。有的花生还很嫩,经火煨过之后,只是一包甜水,倘若剥的时候没小心,那很烫的水被挤了出来,是会烫得脸上生疼的。

如果说小孩偷点零嘴还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大人偷东西可是会惹来大祸的。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抓住了一个偷山药的贼,他们把那贼捆住双手吊在房梁上,还在脚下坠了几块砖头。人整人总是弄得花样百出。队长抽打那贼时,他发出可怕的叫声。听大人说,那段时间,山药地里经常发现死山药藤,查看之后,原来是有人把山药偷走了,却把秧子还埋起来,这样头几天看不出异样,但天气放晴时,那回埋的山药藤就会打蔫,直至最后死掉。于是村里的人夜夜在田里设伏,终于抓住了偷山药的,却是不远处一个村子里的人,据说和我们村的什么人还是远亲。我和小伙伴们到吊贼的地方玩过,我看那贼一点也不可恶,还非常可怜,但是大人们都说他坏,我也就半信半疑地接受了。但我仍然不喜欢打人,就像从来也不喜欢看到婶婶们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一样,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我讨厌把一个过去的地主、我同学的父亲吊在大樟树上批斗,我讨厌邻居用柔韧而锋利的竹枝抽打我的玩伴,我讨厌老师打我成绩差的同学耳光。那个偷山药的贼被吊了多长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怎么了局的,我也不清楚,我不敢再去那间屋子里。

有时候,村子里的人也互相偷。谁家的南瓜不见了,谁家的豇豆被人摘了,是经常发生的事。妇人们对自家的东西特别清楚,架子上有几

根豆子,长了有多长,南瓜藤上有几朵花,哪朵是公花,哪朵是母花,有几只南瓜,长个什么模样,都记得分分明明。如果快要成熟的南瓜被人偷摘了,那种痛苦犹如撕心裂肺。痛苦的女人会在黄昏放工时分,在西边的山梁上对着村子哭骂一个时辰,内容主要是咒那偷南瓜的人如何不得好死,吃了那南瓜如何拉不出屎,生了孩子如何没屁眼之类,极尽恶毒之能事。每当遇到这种时候,我看着黄昏稀薄的光线,在鸟儿归巢的鸣叫声里忍受着冰雹般的唾骂,我总是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离开这个狭窄而恐怖的地方。

为了能让家里的口粮多一些,所有的小孩都是要干活的,尤其是在暑期双抢季节。小时候,我主要是捡稻子,就是把干活的大人遗漏的稻穗捡起来,交到小队上,按斤两记工分。米勒好象画过一幅画,名字似乎叫《拾穗者》,说的就是这回事,但画上的人是一些胖得很生活或者说很物质的女人,而不是孩子。我干的最多的是看稻场。村子背后的山梁上有一块水泥平地,也是那时唯一的一块水泥地,是用来晒公家粮食的。村里的老保管每个晴天都要把祠堂里的粮食挑出来,平摊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麻雀、鸡、猪都喜欢偷吃公粮,甚至连人都不时捞点油水,这就需要有个孩子看着。我因为比较负责任,而且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所以就经常被委以看稻场的重任。

我管那个老保管叫老水爷。太阳刚出来时,他就把谷子挑到稻场上,我用趟耙把一堆一堆的谷子摊平了,用趟耙的木把在谷子面上划出道道波浪,好让谷子有更多的受阳面。然后,一整天我都得呆在稻场边一间小屋子的屋檐下,瞪着大眼睛看着阳光在稻谷上炫耀着金黄。有时我会打瞌睡,汗水从黑黑的皮肤上滑过,梦见一只山麂在泥田里无法自拔。

突然,一声断喝把我惊醒,老水爷的眼睛里好象要跑出狼来一样——在瞌睡的工夫,鸡和猪已经光顾过好几回了。

如果老天爷突降大雨,村里的壮劳力就是从田里跑来帮我们收粮。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能作到颗粒归仓。天气好时,一到傍晚,我就得把平摊着的粮食拢成稻子堆,收进谷箩里,由老水爷把它挑进祠堂。木制的谷铲、谷子还有水泥地摩擦在一起时,发出一种极难听的锐叫,但给我安慰的是,夏天的夕阳有一种响亮的柠檬黄,它缓缓落下时,把我的影子映在稻场下面一堵白色的墙壁上,就像是电影一般。我的影子那么清晰,那么柔和,那么久远,仿佛我已经那样表演过好几辈子。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林部长走下公共汽车,解下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擦了擦,便急急忙忙的扛起行李往工地上走。

走在后面的刘处长紧走了几步赶上来,把手里的零碎东西往将军面前一递,喘吁吁的说:“部长,把背包换给我。”

“算了吧,你也不是小伙子。”将军看了刘处长一眼,笑了笑说,“咱两彼此彼此。”

他们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

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深深的激动了。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的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的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找到了要去的单位的劳动地点。人们正在紧张的劳动着。在一道一米多深的土洼下面,平躺着一列斗车,战士们把砂土挑到崖边,在由另一部分人把它倒进车里去。他俩悄悄的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他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一绺头发从软胎的帽舌底下露出来,被汗水牢牢的贴在前额上,显出一股调皮劲。他正挑了担砂土颤悠颤悠的走过将军的身边,调皮的笑了笑,露出一对白白的小虎牙。将军笑了笑回答:“我是个新兵嘛!”

“那...你等等。”青年战士连忙把筐里的土倒下,然后拔腿跑到滤

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往将军身边一搁,说道:“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

“好。”将军高兴的回答,说着就连忙蹲下帮他整理抬筐的绳子。 “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整理筐子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辣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暴皮了,可痛啦。”说着就去给他拿衣服。等将军顺从的把上衣穿好,他又认真介绍起经验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下班时候要把鞋子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会打泡的;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因为条件很好,每人可以分得两勺子热水......

将军感激的望着他那孩子气的脸,一一答应着.他觉得这个青年人实在可爱,便和他攀谈起来.他很快就知道,这个战士叫李守明,是通讯班的,才21岁,是1955年参军的.并且从他这张爆豆锅似的嘴巴里,很快知道了工地和这个单位的一些情况.这样边干边谈,等把抬筐收拾好,他俩已经成了很熟识的朋友了。将军亲切的管这个青年人叫“小李子”小李也不拘束的管这个穿灰衣服的老同志叫起“老林”来了.

他俩抬筐,走下了装料的沙坑,装上满满的一筐。将军还不满足,又在上面加了一个“馒头”。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俩发生了第一次争执。原来趁将军弯腰上肩的时候,小李偷偷把绳子往后移了半尺多。这个“舞弊”的做法被将军发觉了,他扭回身抓住绳子往前移来,不满的说:“这,这不行。”

“我身体好,这边稍重些没关系。”小李把绳子又移回去了。

“你是欺负我看不见。”将军双手抓住绳子又往前移了过来,“咱俩加起来够70岁,我就占三分之二还多,应该靠我这边。”

.......

一场争执刚结束,抬了两趟,又起争执,这回是小李先开口:“不行,不行,你的腿脚不方便,从这些筐头子空里穿,不安全,栽倒了怎么办?”

“没关系嘛!”

“啥没关系?”小李眼珠子一转又出了个点子,“你走的慢,当车头不行,咱俩竟挨压!”

将军没话讲了,因为腰上、腿上都负过伤,他在头里的确走不快。 “来,你掌陀,我带头。”小李胜利了

争执归争执,他们合作的却很好:小李头里走,将军在后面喊着“一、

二、一,”两人走着一样的步子;两人分吃一块咸菜,用一个水壶喝水。随着每一趟来回,两人都觉得出,他们这“忘年交”的友谊在迅速的增进。

抬空筐的时候,小李怀着深深的敬意,望着将军那帽檐边上的汗水和那一圈花白的头发,那里仿佛汗水随淌随凝结了,结成一层盐粒子,均匀的撒在头发梢上。心想:别看老同志年纪不轻,干劲可真不小,明摆着铲土比抬土轻些,他却偏偏要拣重的干。

将军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年轻人。抬着土走的时候,将军望着小李的背影,那件黄色的背心中央有一个大大的“5”字;而这个青年抬土也像在球场上一样,没有一丝安闲。比方,装料台上净是一排排装满土的筐头子,只要挨着边放就行了,他却总是走到最前面,为的是装车方便些。而返回的时候,他又总爱放开嗓子叫一阵,舞弄着胳膊指挥一翻,要不就嘟哝着,把放的不合适的筐子整理一翻;临走还得带上几个空筐子。他的意见也特别多,一会嫌装料的人少了,窝工;一会叫:“别乱仍

空筐子,砸着人!”而这些意见又常常和将军的感觉是一致的。将军觉得:他每走一趟,就对这个青年多一层了解。这些年来,将军常下部队,就在前天,他还在“试验田”连队里。他也不只一次和战士谈过话。但似乎都没有在和这个青年战士共同劳动的几个钟头中,对一个战士的思想感情了解的这么真切。他从小李所表露的那种主人翁态度,那种主动精神,集体主义感情...联想到实验连队,想到他那一部分工作...想得很多很多,以至于有几次差点被脚下的筐子拌倒了。

他这样边思索边劳动,一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六点半钟,两个炊事员抬着一大筐馒头和一桶咸菜来了。斗车开出后,没有再回来,看来卸料的同志也在吃饭了。于是人们便哄的一声围住了馒头筐子。将军也挤过去,从人缝里伸手抓了两个馒头和两条咸萝卜,便找了个细沙堆躺下来。

直到这时,他觉得出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以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那地方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的滚烫,烫的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他咬了口馒头,扬起拳头轻轻的敲了敲腰眼,暗暗想到:没有关系,只要今天能坚持的了,过了明天就没有问题了。

他嚼着馒头,倚着砂堆,向大坝看去。一大片乌黑的雷雨云从蟒山背后涌起,急速的升上来。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

大军舰,更加雄伟了。大坝的两头,像两个炮群在集中发射,不时腾起一簇簇花朵似的烟云,爆发出一连串的隆隆响声。似乎借着这响声作节拍,扩音器里正在播送着雄壮的歌曲: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革命战争考验了我

......

看着这场景,将军觉得十分快意.这时他才发现沙堆背后有人正在讲故事,一个粗重的话音传来:“......嘿,那才叫紧张呢,整天是沙土、木料、木料、沙土,哪里还分几个钟头、多少班次?干就是了......”

“修好了吧?”一个人焦急的问

“当然。师首长都亲自拿着铁楸干哪,修不好还成!我还跟师长一块抬过一根大梁哪。林师长一边抬着木头一边喊:‘同志们,干哪!咱们快把工事修好了,叫敌人连一滴水也淌不进来。’看,说的多好...”讲话的停了一下,咯吱咯吱嚼了阵咸菜,又补了一句:“你们说,要用那劲修水库,嗯?!......”底下的话被一阵哄笑淹没了。

将军微微笑了笑。他听的出这人讲的是那次阻击战。当时他是不是讲过这些话,他是记不起来了,但这段话却把他引到那些满是硝烟的日子里去了。他情不自禁的又向那高大的水坝瞥了一眼。心想:“他这鼓动工作挺不错,那件事和眼前的情景还有些相象呢。”

他刚想欠身去看看讲话的是谁,忽然身边扬起了一阵灰尘,小李一蹦一蹦的过来了。

“你什么时候跑到这里来了,叫我一阵好找。”小李把一草帽兜馒头

递过来,又摸起腰间的水壶,一扬脖子喝了两口,然后伸手递给将军。

将军一面喝水,一面问:“你找了好久了?”

“没,找不到你,我去听分队长讲故事去了。”

“咳”将军爱抚的看着他那满是汗水的脸,把毛巾递给他,略带责备的摇摇头,“看你热的。干这样的重劳动还不够你受的,还到处瞎炮。”

“咱这算什么,小事一桩。”小李一面擦汗,一面反驳。看来刚才听故事所激起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去,他激动的说:“干这么一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馒头吃着,还能说累?那人家老红军长征时候爬雪山、过草地那么苦,怎么过来的?”说着,他就咬了口馒头,问将军:“老林,你听说过老红军长征的故事么?”

将军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

“没有吧?我可听说过。”谈到这事,小鬼流露出显然的激动,馒头也忘吃了,“指导员给讲过,红军长征可苦啦。过草地的工夫,没得吃,吃草根,吃野菜,听说有个同志饿的没法,把条皮带煮煮吃了一天。”

说到吃皮带,这个同志显然是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听来得故事夸张了。将军知道,皮带并不像吃鲜黄瓜那样清脆可口,一天可以吃上一根,那时,他那只牛皮鞋底是吃了三天才吃完的。但他也很受小李讲到这事时的激情感染,没有给他纠正,只是说:“那样的环境嘛,不吃那吃啥?”这话倒也是实在话,在将军看来,当时那样做是自然的,丝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什么?”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冷漠的反应激怒了,急得脸通红,结结巴巴的说,“咳,你,你这人真是....你根本不知道人家那些老革命多么的艰苦!”说着,他真动了气,像不屑和这个不同情理的人说话似

的,一翻身躺下去,枕着手,望着天。停了好一会,他自言自语的说:“那些老革命,牺牲了那么多,受了那么多的苦,这会把打下来得江山双手捧到我们手里,说:‘你们好好把它建设好吧!’你说,我们要不好好的干,日后见了他们,叫我们怎么说?......”

将军侧身望着他那激动的脸,顿时涌上一中温暖、甜蜜的感觉。这青年人对自己的责任的理解虽然还不怎么完整,但是将军从他身上分明的觉察到:老一代战士们那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已经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新的一代接受下来了。这种传统的革命精神滋养了新的一代,成了鼓励他们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并且在新的条件下爆发出新的火花。

想着,将军也不禁感慨的说:“想想那时候,这会该拿出更大的劲来工作才行啊!”

“对,这才象话。”小李的气平了些,他又咬了口馒头,随即把嘴俯到将军的耳边。正要再说什么,忽然一大滴水点滴到腮帮上,接着,一阵疾风夹带着沙土扑过,大白点子雨急骤的洒落下来,打在沙土上,激起一股股细烟。

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震击的人们手忙脚乱,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忙着找避雨的地方。小李看了看车道,见斗车还没有来,便一把把将军拉起来,三脚两步赶到一个木工棚底下蹲下来。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被拖拉机牵引着,开进了装料台。

“那边的卸料同志在等着,得马上装料才行,但是这么大的雨...”将军思沉着,四下里望了望,只见有几个同志走出了避雨的地点,向装

料台走了几步,但看看别人没动,又犹豫的退了回来。身旁的小李早已沉不住气了,大声嚷着:“分队长!分队长!...”

“分队长开会去了!”不知谁在回答。

将军看着这情形,心里一动。他知道,部队里常常有这样的时候: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该这么干,恨不得马上就动手,但是就因为没有人出面,就不能动手;这时候,只要一个人说句话,就会立即行动起来的。于是他拉了小李一把:“小李子,咱们去干吧!”

“好,就是分队长没来....”

“咱们先干嘛!”将军一按小李的肩膀站起来。随手一拉小李,提高了声音喊到:

“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的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浑身已被水浇透了,石屑和雨点吹打在脸上,麻沙沙的疼,但是他们顾不得这许多,两人抓起铁楸,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的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跟在后面的是刘处长。他随手拨开分队长的手说:“嘿,什么首长,再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分队长同志我有个意见: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风雨里看不清,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的松开手,一面辩解着,“段上叫开会,我刚回来...”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腕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的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的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的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的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陀,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的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的流下来。他深深的吸了口气,趁势悄悄的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的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芜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