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 > 边贫地区金融产业扶贫的思考

边贫地区金融产业扶贫的思考

时间:2021-05-08 10:20:04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龙山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15年启动金融产业扶贫以来,不断创新扶贫信贷模式,构建金融产业扶贫新体系;强化工作保障措施,搭建贫困农户脱贫新平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金融产业扶贫新思路,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的资金问题。三年的实践显示,在边贫地区实施金融产业扶贫面临着社会普遍认识不足、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农户贷款意愿不强,政府监管制度欠缺等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完善监管考核机制等,从而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
  关键词:边贫地区;金融产业;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脱贫
  位于湖南省西北的龙山县,是典型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15年启动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以来,龙山县不断创新扶贫信贷模式,构建金融产业扶贫新体系;强化工作保障措施,搭建贫困农户脱贫新平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金融产业扶贫新思路,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推动了扶贫产业发展,加快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龙山县金融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扶贫信贷模式,构建金融产业扶贫新体系。 龙山县紧紧瞄准扶贫对象,围绕“有需求、贷得出、收得回”三个环节,构建了以“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为核心的扶贫小额信贷新体系。
  一是突破贷款发放瓶颈。为有效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龙山县大胆突破瓶颈,解除小额信贷担保约束,贫困农户贷款不再需要抵押和担保,只要通过评级授信就可获得1至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截至2017年10月底,已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736笔、7858.5万元。
  二是评级授信基本覆盖。改变了原有的评级授信指标体系,以“四有两好一项目”(指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信用观念好、遵纪守法好,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或自主选择了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的标准作为贫困农户专用评级授信依据。截至2017年8月31日,已对全县21个乡镇(街道)的建档立卡户全部进行了信用评级,贫困农户参评率为100%,有效授信率为98.63%,累计授信总金额为48352万元。
  三是对贷款期限、利率和贴息实行优惠。贷款期限优惠,是对贷款周期不做硬性限制,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灵活确定;利率优惠,是贷款利率一律实行同档贷款基准利率,比原来利率降低50%左右;贴息优惠,是扶贫部门凭银行还息凭证,对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最高3年全额贴息奖励。近三年来,全县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3241笔、416万元。
  四是实行风险防控。为进一步化解风险,解除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龙山县设立了风险补偿金专户,以实际贷款余额为依据,按照1∶10的比例存入风险补偿金。对扶贫小额信贷的三类损失贷款先由产业保险进行理赔,不足部分再由风险补偿金给予一定补偿。
  (二)强化工作保障措施,搭建贫困农户脱贫新平台。推进金融产业扶贫,政府引导是前提,组织保障是关键,脱贫致富是目的。
  一是建立金融服务网络。成立了县、乡两级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产业扶贫金融服务中心和227个村级金融服务站三级工作网络,协助农村商业银行做好小额信贷的组织协调、贷前调查、清收等工作,促进贫困农户与银行的顺利对接。截至2017年6月,全县已完成167个金融服务站的建设任务,贫困农户贷款余额达到6900余万元,获得贷款的贫困村民数量达1500人次。
  二是强化贷款监督管理。建立贷款发放“四级审批”制度,即村金融服务站推荐、乡金融扶贫站复审、县金融扶贫办审核、农商行支行审批。同时,出台相关制度,加强对贷款发放、使用情况及风险补偿金进行有效监管。
  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纳入对乡镇和驻村工作队及县农商行的工作考核奖惩范围,制定考核细则,分解扶贫小额信贷任务,并按扶贫贷款投放量的2%安排奖励资金。
  (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金融产业扶贫新思路。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充分发挥扶贫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幅射带动作用,以全县227个贫困村为重点,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尊重农户的自主选择权为前提,引进扶贫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建立起贫困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3种金融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一是“自主发展模式”。贫困农户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自主进行产业开发,扶贫部门给予贷款贴息奖励。如里耶镇双坪村贫困户王和福,家庭人口7人,有劳力缺资金,经济比较困难。2015年获得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后,利用家庭自有劳力种植了20亩柑橘,预期2017年可收获5万斤柑橘,家庭增收8万元。
  二是“委托帮扶模式”。引进扶贫经济组织,扶贫部门根据帮扶贫困人口的多少,增收的幅度,对扶贫经济组织给予增加授信额度和实行贴息奖励。2015年,龙山县对通过认定和验收的28家扶贫经济组织共贷款675万元,贴息奖励17.62万元,带动了1429户贫困农户发展产业,人均增收约1000元。如石牌镇锐意百合专业合作社,通过贷款20万元扩大了本社的种植规模和加工能力,带动了27户贫困户、116人增收。
  三是“分贷统还模式”。贫困农户将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到扶贫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进行产业开发,由经营主体统一管理,入股农户享受分红,既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缓解入股公司的资金压力,又推动了旅游产业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实现“政府、银行、乡村、企业、贫困农户”的五赢。2016年,龙山县对里耶秦城旅游公司和惹巴拉旅游公司实行分贷统还项目,现已投放贷款1004笔、5060万元,预期将投放贷款12000万元,3年将给项目辐射的3700家贫困农户增收4100万元以上,人均每年增收1350元以上。
  二、龙山县金融产业扶贫面临的困境
  (一)基层干部宣传不到位,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基层政府扶贫干部对金融产业扶贫政策精神的理解不深刻,缺乏主动与承贷金融机构的对接,也没有积极参与到评级授信和制定贫困户生产经营的帮扶项目中,导致工作目的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宣传力度不到位,不能主动地利用金融产业扶贫政策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由于宣传不到位,贫困户不了解小额信贷相关优惠政策,加之贫困地区信息闭锁,貧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小额信贷产生畏惧心理,制约了金融产业扶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