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研究 > 教学汇报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好帮手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好帮手

时间:2022-10-30 20:45:01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习作文教学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也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呈现出信息教学特有的魅力。信息技术同样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使作文教学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健词:信息化;教学方式;创新

21世纪已经是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引进信息技术运用于习作教学,给小学习作教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新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写作教学的建议中增加了这样的要求:“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的确,新技术带来了教学环境的变化,也给写作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传统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写作前指导,学生自主写草稿,作中或作后评改”这样的模式进行,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作文的过程,更多的是练习或者是训练的过程。而新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中的交互得到了增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因此作文教学在模式上可以更加符合学生个性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许多技术被有效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生活场景通过技术(摄影、摄像)可以直接搬到课堂中来,而技术还可以让这些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无限次地、有针对性地展开观察和思考,从而强化并丰富了素材,提高了習作的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习作文教学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飞速发展,也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呈现出信息教学特有的魅力。信息技术同样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使作文教学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受,拓宽了写作视野,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驰骋,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感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从四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或再现动人情境,提高习作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许多学生对习作文兴趣不大,热情不高。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利用多媒体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形象、声音和情感的刺激下,愉快地观察想象,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恰如茫茫沙漠中的一处绿洲,它具有图、文、声、色并茂并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有兴趣,给沉闷的习作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我的课余生活》的习作教学中,我先拍了一段孩子们在下课时捡桂花的欢快场景视频,习作时,将视频放在屏幕上播放,孩子们看到视频中的自己都十分兴奋,仿佛一下子又走到了大榕树下,纷纷举手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捡榕树叶子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捡着榕树叶子,孙华的两条小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刘依一点一点地往篮子里塞着树叶,像一只觅食的小鸭子;王刚像一只身手敏捷的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从孩子们笔下流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确如此,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当学生热爱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去,作文才会有内容,才会生动。但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到无事可写,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则可以为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供物质基础。比如去年10月学校刚举办完田径运动会,我布置了一篇以运动会为主题的作文。运动会开始前告知学生,要认真观看一项比赛,要选自己最喜欢、觉得能写得好的赛事。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通过手机进行录像,把参赛者、观赛者、班主任等最精彩的表现拍摄下来。上课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再放映当时拍摄下来的精彩的特写镜头。由于多媒体录像定格了场面,跨越了时空,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赛场进行搜寻和提炼,再次让学生“亲临”比赛现场,获得了活生生的作文素材。这样的教学,学生便很有话可写。一篇篇情真意切、细节饱满的习作就应运而生了:“看,跑在第一个的是我们班的陈文欣同学,只见她双臂前后有力地摆动,脚上像生了风,在同学们眼前一闪而过。如脱缰的野马,似离弦的箭,那叫一个飞快。”“那长绳随着运动员们跳过的节奏,也越甩越飞速。绳子中间的橡皮圈风驰电掣般掠过空中,又擦过地面,疯狂的甩动,形成了一个球形,我只能听见风的呼呼声和打地的啪啪声”等。这些文字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可以让生活中一闪而过的事成为永恒。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让他们完全进入角色,自然就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便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

二、丰富视听感受,激发写作热情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新课标》要求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生活的感知认识不深,对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能通过深入思考在头脑中留下较深印象的生活内容并不多,叙写起来难以做到具体、生动。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许多技术被有效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捷全面,不但可以将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素材。

在写《小小新闻发布会》这一习作时,孩子们在进行发布会上时并没有留心观察旁边同学写和听时的神态、动作。所以在描述这些场景时,只能简单地回忆自己当时的表现,而对其他同学的反应无从下手。这样场面描写就写得比较单调。当我把他们进行时的照片放在大屏幕上时,学生们马上看到了其余同学的夸张表情和动作,习作的内容也就变得丰富了,“李安桥听了,一副苦笑不得的表情”,“这是谁说的新闻,那是谁的表情”,“李于智笑得前仰后合,周心怡已经笑趴在桌子上”,最夸张的就是罗华了,捂着肚子只叫唤:“老师,你别了,我都不好意思了!”。孩子们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了读和听新闻时的众生相。又比如还有去粤剧馆,我把参观的场面拍摄录下来,让孩子们有个回忆逆转的空间,使得写起文来有话可说,滔滔不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很是新鲜,他们充满了好奇,也极其愿意嘗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视听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这样真正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愿望和学习的潜力。

三、扩大阅读空间,拓宽写作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知识和资源,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知尽天下大小事,鼠标轻点就可阅尽世间美景。在介绍家乡美景的习作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学做小导游来向游客介绍旅游景点,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了介绍白云山风景区、黄飞鸿故居、客家围屋、永定土楼、兰花屋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布置同学们去更多的了解家乡的景色。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习作资源,在习作中就会有很多内容可写。可以表现这里的人文景观,可以描写这里的山光水色,可以介绍本地的古色建筑,甚至可以写下对家乡发展的计策……通过学生通过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不难想象,学生的习作视野宽了,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多彩。可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打开思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拓宽写作视野,降低作文的难度,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拓了一条新路。

四、运用信息技术,互改习作,提高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习作中的错误和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课后,批改费时费力不说,学生还不一定把它当一回事。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对一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少了,也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一篇习作草稿完成后,最难的就是修改。学生的自身经验、能力有限,修改自己的习作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修改别人的习作却有话可说。同时,很多学生都迫切希望学习其他学生的习作。信息技术就为学生的互动评改提供了最佳平台,最方便的支持。我在讲评习作时,便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练笔的时候,及时将学生的习作片段,用手机拍摄下来,同步传到班级的白板上,然后及时评改。首次运用该技术进行评讲的时候,学生们很是兴奋,为科学技术惊叹,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如上《少年闰土》一课时,抓住鲁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指导学生发现,鲁迅并未对闰土的外貌——五官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他身上最显著的特征——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项带银圈来进行刻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班上某个同学身上最显著的特征进行描写,写得时候不出现人名。评改的时候选择其中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拍摄下来,同步展示,先猜猜他写的是谁,你的依据是什么,再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评改学生的习作。再这基础上,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笔下的人物形象很是鲜明有趣。

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评改及时有效,形式活泼有趣,学生既能习得习作方法,又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自己的习作能力。引进信息技术运用于习作教学,可以打破过去作文教学的公式化,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消除他们长期以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障碍,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言之有物。而利用多媒体进行习作评改,可以当场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评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从批改到讲评的整个过程,不但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作文评改课上,将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师生共同讨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修改。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看,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例如让学生明白“批、改、增、删、调、换”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们的规范符号。修改完后,将修改前后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促使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做到合理利用、有效创新,这样才能给我们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插翅添翼。

当然,除了信息技术的作用,作文还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而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优化了作文课堂教学环境,使作文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再现实况指导作文,改变了教学模式;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丰富了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多维的习作环境,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