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建军节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1-04-08 09:42:42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实施,高校教育已经往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着重加强高校教育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是因为多方面原因,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教育与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较为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应该灵活自身的办学和教学方式,优化师生队伍的建设,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深入贯彻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校教育 经济欠发达 职业能力 提升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从之前的“精英教育”走向了现如今的“大众化教育”,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凸出,有较多未就业的大学生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升该部分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就业制度的一步步完善,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更加趋于主动、多元和理性,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与提升,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学生层面——大学生个体创业、就业能力不足
  1.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创业能力薄弱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通过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来完胜自身发展,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工作角色也在发生着转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国高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运作资金有限,能给学生提供的创业指导有限,而且有部分家境并不富裕的学生在资金和筹措和未来的发展上都比较严谨,不会冒很大的风险进行创业,很多学生会将寻求一个安稳的职业作为自己求学的目标,进而忽视了自身创业能力的发展。
  2.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大学校园依然像是一座象牙塔,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没有成熟。所以他们往往不会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所以也不会产生比较强大的驱动能力。就目前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构建,导致在毕业的时候都不能完全理解對职业生涯规划的巨大优越性,也不能够很好的分析自己的兴趣,把握自己的爱好,定位人生和职业理想,这就让其的职业能力变得较为低下。
  (二)学校层面——高校培养人才方式有失偏颇
  1.大学生缺乏系统化的就业指导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指导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无法对欠发达地区学生开展“精细化”的就业帮扶,相关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日常性内容。教育部所制定的就业指导流程,包含职业规划、就业辅导、制作简历、招聘咨询以及面试等五个部分。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是很难享受这样系统化的 “全程” 就业指导。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中,就业课程一般都是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而且有很多时候,课程都是随机安排出来的。如果在高等教育中,如果学生不能够将教育和职业进行有效连接,学生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就业观点。
  2.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不相符
  在当前的社会中,高校都通过转型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很多高校都逐步的从应用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在社会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尽量缩短高校学生从校园走向工作所产生的心理距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转型,并阻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就业方面的教材选择上,没有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选取教育部所规划的教材,而教育部中规划出的教材,主要适用的人群是“211”、“985”等起点较高学大学的学生,而经济欠发达学生在材料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方面有限,规划中教材在就业指导上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三)社会层面——市场的开放性所引起的就业公平性问题
  1.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缺乏就业锻炼机会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滞后性,人才在市场配置中还没有完全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欠发达地区的户籍本地的学生和外籍生源的高校毕业生相比,政府为了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在就业中制定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之间存在了就业的公平性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很多高校都远离“大学城”,如果从学校出来求职,较高的求知成本让学生不能够接受。此外,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域较为偏僻,导致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阻碍,长此以往,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2.政府对人才市场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本科和研究生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高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这就使得人才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企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身企业对外所展示的形象,提高了很多岗位的招聘门槛。而且国家对设置在经济开发区之内的企业,虽然有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同样有条件对其约束,即:要求企业招聘的员工要具备一定的学历,用人单位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招聘中提升了招聘人员的学历要求,压低了用人的标准。很多毕业生都将自己的毕业城市作为自己找寻工作的第一选择,即使在工资上有所降低,也会有所妥协。这就导致了很多本来本科学历的学生可以完成的工作由硕士生来完成,大城市就业矛盾严重,促使很多“985”、“211”院校的学生涌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就使得企业在用人方面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人才“高消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制造的困难可想而知。而在此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监管,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