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中秋节 > 【《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壮族三月三作文200字

【《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壮族三月三作文200字

时间:2019-09-26 09:14:1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

农历三月三,听说是要用地菜子煮鸡蛋吃,三月三的节日由来是来源于壮族,是壮族传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壮族三月三作文

壮族三月三作文一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壮族三月三作文二

今天是阴历三月三,一大早,奶奶就煮好了一大锅的鸡蛋。这可不是平常一般的鸡蛋,这是三月三的鸡蛋!

妈妈告诉我,三月三传统就是吃地菜花煮鸡蛋,这是规矩。奶奶到菜场买来地菜花和鸡蛋一煮,煮出来的鸡蛋清香扑鼻,晶莹的蛋白上映着一丝丝翠绿,看着让人喜欢,吃的也更香,

我一下子就吃了两个。妈妈还说。

作文二:《壮族的三月三》2300字

壮族的三月三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纯的友情便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壮族三月三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壮族三月三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作文三:《壮族的三月三》1200字

壮族的“三月三”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由来有好几个历史故事:

其中一个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剑为歌,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家就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再一个是相传,很久以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土皇帝因一次韦达桂给壮乡人民禀告要免皇粮而憎恨韦达桂,于是千方百计要陷害韦达桂。一计是叫韦达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阁楼,但达桂完成了要求。一计不行,又生二计,叫达桂在清明节时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达桂也完成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达桂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因“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这话,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 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作文四:《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的方案》900字

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的方案

一、 活动背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发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2016〕31号)精神,为做好我校“壮族三月三”节日前后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及民族团结,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该活动方案。

二、 活动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

三、 活动时间:2016年3月1日---4月30日

四、 活动内容

我校将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族文化教育过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展民族文化视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五、 活动形式以及安排

(一) 宣传、筹备阶段(3月1日至4月4日前)

1.方案制定、发放负责人:胡生北

2016年3月份开展以“壮族三月三”主题进行旗下教育活动。负责:团委落实:黄丽娜

2.全校各个班级在“三月三”放假前开展主题班会课,在本班宣传“壮族三月三”基础知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民族团结团结进步创建,积极营造班级

校园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负责: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落实:黄富

3.在“三月三”放假之前,举办以“壮族”为主题的体现壮族特色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引导各个班级挖掘壮族人民的文化特色(语言、音乐、戏曲、绘画、雕塑、舞蹈、建筑、服饰、习俗、节日等)

负责: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落实:胡生北

(二)

举办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

1.举办我校第一届民歌合唱节,民歌合唱节选唱曲目以中国民族传统民歌为主,通过咏唱中国传统民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民歌中感受中国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我校师生民族文化修养。民歌合唱节比赛所唱曲目由各班选定,交由年级汇总报音乐组审核。各年级预赛在清明节前结束,并将参加学校决赛名单上报德育处。名额分配:高一加“2+4部”初一、初二共9个班级、高二加“2+4部”初三共8个班级晋级学校决赛。决赛时间定于2016年4月份(“三月三”放假前)

(三)举办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摄影艺术展。

作文五:《关于我校2014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放假的通知》300字

中共贺州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我校2014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

放假的通知

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3〕28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桂政办发 〔2014〕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14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放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4月2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6天。3月30日(星期日)正常上班上课,4月4日(星期五)的课程调至3月30月(星期日)。

二、今年是全区首次“壮族三月三”放假,各部门、二级学院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节庆重大意义的宣传报道,并积极组织引导开展相关节庆活动。

三、放假期间,各部门、二级学院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员工度过一个平安的节日假期。 特此通知。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2014年3月18日

作文六:《壮族三月三》1200字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的来历

农历三月三,这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一年一度的祭龙节,当然祭龙粑(绿粑粑)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做可口的绿粑粑。那绿粑粑是如何制作的。

(一) 配料:野生绵篙、糯米面、白糖、汉菜棵烧的灰

(二) 制法:

1、提前一天将新鲜的绵篙洗干净,并用水煮,在煮绵篙的时候把汉菜棵烧的灰用沙布包好同绵篙一起煮,煮沸就可以了,煮好以后把绵篙捞出来凉着,等到第二天早上用水洗干净,并拧干水备用;

(新鲜的绵篙)

2、提前一天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好的糯米碾成面;

3、将糯米面和煮好的绵篙用碾面机(现在都用机器了,以前是用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时候放一点白糖,这样可以增加粑粑的甜味;

(和好的濡米面)

4、煎,抓一个比拳头大的面团在锅里煎,然后再慢慢用锅铲压得变大变薄,一个绿粑粑就做好了。

(做好的绿粑粑)

绿粑粑的传说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看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绵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绵蒿,磨面做粑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绿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绵蒿做粑粑。

作文七:《壮族三月三》300字

“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在校园开花

西林民中    李俊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和谐进步水平,加深全体师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民族自信心。2016年4月7日上午,西林民中开展“三月三”壮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中,黄建萱校长给师生讲解了“三月三”壮族传统节日的来历、山歌的表达方式等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我校是多民族并存的县级民族学校,要求师生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营造一个其乐融融文明和谐校园。

各班主任讲解“三月三”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各班主任讲解“三月三”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和部分教师观摩“三月三”图片和聆听山歌

同学们走出校园听山歌

同学们走出校园听山歌

音乐老师教学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同学们在做找朋友游戏

民族团结手拉手,同学情谊百年长

同学们展示民族服装

作文八:《壮族三月三》1700字

目录

一、“壮族三月三”山歌节背景概述

二、“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三、针对困境的解决方法

四、关于“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思考与总结

一.“壮族三月三”山歌节背景概述

“三月三对歌”是我国少数民族包括壮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其中最为盛行之地当属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说到“壮族三月三”就不得不追溯至骆越古国,这个北起广西红水河,以武鸣为中心的古国把农历三月三设为国庆日,而“三月三”歌圩正是传统骆越文化中国庆日举国欢庆的延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壮民狩猎时的呐喊,但真正意义上的壮歌是从古代壮族祭祀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壮民善以山歌来表

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歌圩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的峒场坡地,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二.“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从粗放型渐渐向集约型的转型发展,广大青年男女纷纷前往大城市打工赚钱,农村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造成传统文化节日的举行受阻,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活力。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不同文化的涌入造成本土文化的感情的淡化乃至缺失。不止是“壮族三月三”山歌节,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都面临着断流的危机。

近30年来,广西800多个传统歌圩基本消失。电话、手机、短信代替了以歌传情的传统手法。另一方面是由于价值观的转变,民间自发的山歌活动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报酬性山歌演唱。

三、针对困境的解决方法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名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主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还有新文化。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增强本地人民对“三月三”的重视,维持人民对传统文化节日的情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及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全区公假日。按照传统节日习俗给予放假,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要让民众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后是加快文化体制

改革。

四、关于“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思考与总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

举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现了优秀的壮族文化,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丰富了全区的文化生活。还在充实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刺激消费欲望,促进经济发展。如武鸣县的经贸投资每年都在增长,这使得武鸣县有充足的资金来发展本地经济、工业,也使得的武鸣县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作文九:《壮族“三月三”》400字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作文十:《壮族三月三的由来》1900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