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助残日 > 【《托物寓意的作文》3900字】 托物寓意作文600字

【《托物寓意的作文》3900字】 托物寓意作文600字

时间:2020-01-02 09:16:4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托物寓意的作文》3900字

篇一:暗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

篇二: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篇三:我 的 “叶 子”

父母并没有将他们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遗传给我,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我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那段时间我便常常与那盆同样被遗忘在角落的光秃秃的盆景在一起。看着那些尖子生们满面春风地捧着奖状、证书迎接着老师的表扬,心中充满了失落,因为我并不出色,更不是老师们看重的“头号种子”。

一天放学,教室的地面与往常一样,乱七八糟,然而人都走光了。我便来到窗边与那盆景说话。我给它浇了水,它的枝条似乎伸展了一下,指着门外那堆乱蓬蓬的扫把。闲着也是闲着,我动手将教室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又将那些东倒西歪的拖把、扫把扶了起来,整齐地放在一起。看着脏乱的教室在自己的整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是这么过的,我所期待的表扬虽迟迟未到,但我仍觉得很快活——自己虽不能在考场、赛场上风风光光地出人头地,但也可以尽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使别人快乐的事。一向闷闷不乐的我便逐渐开朗了起来。

窗台边半死不活的盆景突然发芽长叶了,绿莹莹的月牙形叶子非常可爱。这下好了,它又成了班中“上流人物”的宠儿,写它的文章层出不穷。我很不满,并不是因为我被愈加冷落,而是厌恶他们到现在才注意到盆景的存在。可转而一想,以前的那盆没人理睬的盆景不正是现在的我吗?我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一样长出“叶子”?

于是就化不满为力量,我开始自己给自己“浇水”。从此,我比那些尖子生还要刻苦地学习。说来也怪,一想到自己优秀了,我也可以给老师、班级争光,我读书的劲头更大了。我也没忘记天天义务打扫教室,与此同时,还开始管起了闲事——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有能力做的。不经意间,我的人际关系在一天天变好,欣赏的目光也在一天天增多。

盆景很快被大片大片的叶子所覆盖,一抹浓浓的绿让全班同学都好开心。我的好运在此时也接踵而来,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也不断推荐我去参加一些绘画、作文之类的竞赛,学习生涯从此几乎变得一帆风顺。那天我突然发现,老师在一旁静静地对我笑了,新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滋长。感谢你,盆景!是你让我从消极走向了积极,我终于让你看到了我的“叶子”。

墙角的它,披着满身的翠绿,成不了栋梁,是为了博取大家欢欣的一笑才努力展现自己的美的吗?我呆呆凝视着美得动人的它,微笑着陷入沉思。

篇四:我和诸葛亮一起漫步

夜阑人静,万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旧,我坐在竹椅上,望着天空那弯暗月,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阵微风起,只见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细察看,原来是中华智星———诸葛孔明也。

只见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静,明月当空,如此美景,何不出来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动听的音乐传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和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着他的背影,曰:“卧龙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一心只为报答先帝三顾之恩,可曾后悔?”他回过身来,沉默许久,道:“如你所言,人称‘智绝’的我本应在陇中安度余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后先主真心请我,我感到莫大的欢欣。遂许先主以驰驱,毕平生之力,辅助先主,此情此义,乃我报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听完后,我默默赞许,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襟所折服,又为他忠心不二而钦佩。

尔后,我又向孔明讨教:“先生您自出道以来,火烧新野,使曹军落荒而逃。再而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气势非凡,借风借箭,智算华容,当真高管仲、乐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会心而笑,道:“你过奖了!这些都是我报先帝之职分也,不足挂齿。想我打拼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安居平大路,联吴抗曹,为收服人心,对抗孟获六纵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屡屡成功之时,皆因吾之疏忽,与之失之交臂,当真可悲。”说完后,他的脸色晦暗下去,几许忧伤,几许烦恼,几许叹息,似乎在责备自己。

我不忍观之,曰:“先生不必太过自责,皆因当时形势不合,后主刘禅又不思进取,听信谗言,亲佞远贤。先生纵有回天之术,也难堪挫折。吾闻过李清照忧愁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过自怨。”这时,他的脸色开始变得平静,逐渐转好,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着我,轻柔地抚摸我,我望见他眼里的那股热血在沸腾,泪水模糊了眼睛,对我说:“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与你交谈,我的心宽悦了许多,情绪冷静了少许。谨记吾的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于蓝胜于蓝,再会!”说完他便离开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五:眼镜

明亮的眸子呀,你的前面怎么架上了一副沉重的手铐?

那副曾经是象征学识的东西,怎么现在却架在了可爱的学生的天真的脸上,在那副银光闪闪眼镜后面,我看到的却是一双双无奈的眼睛。你们戴上它后,就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活泼。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你们就不得不戴上了它,戴上了这束缚多多的手铐。素质教育的雷声在你们头顶上轰响,我却没有看见一颗滋润的雨珠落到你们干裂的土壤,只看见你们的思想被铐住了,你们的自由被铐住了,你们的童年也被铐住了呀!我什么时候才能将它从你们天真的脸上轻轻地解下呢?

我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有能力将它从你们的一生中解下呢?孩子们,视力模糊了,可以借助眼镜,观念模糊了,是否也应该戴上眼镜呢?

让眼镜挪位吧,给观念戴上一副清晰的眼镜吧。

作文二:《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1200字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

【内含】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或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修辞效果】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

【内含】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托物寓意

【内含】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作文三:《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1300字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

【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

【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托物寓意

【释义】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清代冯煦《剑州闻蝉》欧阳修的《画眉鸟》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

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作文四:《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Word》700字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

【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

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作文五:《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四种常见类型》2700字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四种常见类型

笔者经常见到学生习作中模写物的文章,那些倾其笔力对所写之物进行多角

度描绘的文章(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等)。即使其语言是妙笔生花也很难讨巧,很难进入审美的殿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时一定要有所避讳。写物的文章需要思想哲理的渗透。我们知道哲理是检验文章高下的试金石。如果一篇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文章的意蕴是简单的、肤浅的。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进入哲理的领域呢?有没有一些可资参照的路径呢?笔者认为还是有路径可以参照的。

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

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既是咏物对象,对要写

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一篇题目叫《暗香》的文章可以当成此类构思的典范之作。

第二种类型:人融入物中

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

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它是不理智的,孩子气的,但是读者会从他的理由叙述上认同他的心理。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解读而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物的“品质“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也可以是颂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己所咏之物。前一种构思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作者不在文章里直接联想到人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就是在写一类人。一篇题目为《金色花》的文章是其类型的代表。

第三种类型:物为心灵触发点

在这类文章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以独白式的表述呈现出的忧戚感,

作者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会直陈忧戚感的来源,它可以是残酷的现实在心灵中的投影,我们在作者的倾诉里分明感受到他(她)力量的孱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作者这种不良情绪的泛滥。但是我们知道文章的旨意绝对不能局限于此,它需要一次彻底的洗礼,在洗礼中得以蜕变,让生命的真谛拨开阴霾得以彰显。我们知道引发心灵震荡的力量无怪乎三种途径,其一是历史人物,其二是现实情境,其三就是自然的威力了。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第三种类型,自然界中的那一个在彼岸世界演绎的风仪抵临饱含风霜的心灵,一下成为心灵的触发点,作者借此来观照自我,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拯救。有一篇题目叫《骄傲的麦子》的文章。

第四种类型:物为线索写人生

作者在文中以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要,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援物而起援

物而发。自己在叙写的人生经历中物成为其中的一条线索,随文章的语意走向而显。以物来喻人是它的典型特点。这类型的文章大多在其所写的文章题目上呈现出要写的物。题目蕴含双关之意。我们熟悉的文章有《爸爸的花儿落了》等。

托物寓意类型的文章写作的思路不限于以上四种类型,还有别的,比如还可

以采用拟人对比手法写作,像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等。不过笔者以为这四种写作思路式比较常见的。需要强调的是这四种思路在运用的时候是没有高下

之分的,精彩全在于你应用之妙。不过对于大多数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前两种方式由于思路十分明晰,所以还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当然要想写好这类型的文章,还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不但有关注自然的意识,更应该有关注人类自身向善向真向美的意识。

暗   香

早晨刚进办公室,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老师身上香水味。正当迷惘时,一位老师说:“是桂花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吧!于是赶到办公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在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开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在场眼睛都湿润了,才明白是上个月看门的大叔吃力的栽下它,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这是桂树,现在才明白,他是怕老师整天忙于事务,没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才这样做。想到此时,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飘香,静静的立在枝头做。想到此时,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飘香,静静的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哪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在花的世界里,竞芳斗艳,赢得了称誉。而在爱的国度里,没有娇美的花枝,鲜艳的花朵,却又将清香化作爱意,暗驻人间,将善良的念头融于每一地,每一人,充满空间,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命运造福世界。

金 色 花

偶而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

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花、松土,但到底

很难坚持下来。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皲裂,他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捕捉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他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的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要是海棠、文竹、月季也是这样易于生长该有多好哇!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中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它的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那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

道,它还会怎样生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作文六:《浅谈托物寓意文章的写法》2200字

【摘要】近年来,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这种命题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能够充分展示出考生的写作才能。因为各种原因绝大部分同学在写作时还是选择了记叙文这种文体,笔者从立意、联想、描写、铺叙、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来浅谈如何写好托物寓意的文章。   【关键词】记叙文 立意 联想 描写      近年来,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这种命题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能够充分展示出考生的写作才能。初中生因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其思辩能力还不高,要想在考场上短时间之内写出一篇相当精彩的议论文非常困难,因而绝大部分同学在写作时还是选择了记叙文这种文体;而记叙文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又以其深刻的寓意、新奇的联想、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构思、感人的抒情更受同学们的喜爱。苏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郭沫若的《石榴》、丰子恺的《杨柳》就是这类文章中的精品。要写好这一类作文,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立意求深      托物寓意的文章,托物是手段,寄意是目的,这里的“意”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要想吸引人们,只凭华丽的词藻是不行的,就如花拳绣腿,表面漂亮而缺乏攻击能力,而立意深刻的文章却能如一记重锤,能够深深地震撼人心,给人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而要寄好意,必须以“物象”所具有的属性为基础。比如《白杨礼赞》中,作者抓住了白杨树枝干笔直、枝丫聚拢而绝不旁逸斜出、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的属性,挖掘出白杨树力争上游、团结向上的精神品质。如果没有对白杨树属性的表述,那么“寄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依托。再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由白杨树所具有的品质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并进而联想到了它“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样文章的立意就非常深刻了。又如有这样一篇学生作文《我可以保护你吗》,他写的是自己一次散步发现有一个抖空竹技艺非常纯熟的老人,与之交谈,老人回忆起自己这一辈人以前的游戏:滚铁环,抽陀螺……小作者又想到如今大部分人的娱乐方式:看电视、上网、打牌……从中挖掘出应该保护传统游戏、传统文化的内涵。他从一个小小的娱乐消遣方式入手,又不仅仅停留在不同时代的消遣方式上,而是由此联想到传统文化,这样文章的立意就得到了提升。      二、联想求新      写好托物寓意的文章立意深刻是首要目标,但立意新颖也非常重要。因此,文章要想出彩、有新意,在构思写作时,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如何才能做到联想和想象有新意呢?这就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反弹琵琶,“发他人之未发”,“言他人之未言”。丰子恺的散文《杨柳》就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前人写杨柳,主要写它枝条曼长披拂、柔嫩多姿的形象美;而丰子恺写杨柳却“独具慧眼”,另辟蹊径,他是从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的对比中产生出富有创意的主观联想,从柳枝的下垂中挖掘出杨柳“不一味追求,不忘根本”的美德。从中可以看出作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三、描写求真      托物寓意中所托的物要善于精雕细刻,描绘出所托之物的形态,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只有对所托之物进行了真实细腻的描写,才能从中挖掘出其中寄托的意。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在指出白杨树有“笔直”的特点外,即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它的外形:“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是比较生动、形象、具有可感性。“感人心者在乎真”,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特征的具体描绘,读者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白杨树内在的精神品质。      四、铺叙求曲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犹如“直头布袋”,不见弯曲,读来无味。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只有曲折跌宕,才能更生动更有效地突出主题思想。《白杨礼赞》一文在开头直接点出礼赞对象后,却不急于描形绘色,而是笔锋一转,具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而写高原景色,又是一波三折,先写雄壮伟大之感,再写倦怠单调之味,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出场。这些并不是远离主旨,而是为白杨的出场布置背景,渲染气氛。又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作者在开头设疑点出背影后,并不急于描写背影,而是宕开一笔,先描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借钱办丧事,这些文字并不是闲笔,而是为背影的出现设置惨淡的背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可谓是为背影的出现蓄足了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父爱就显得尤其崇高尤其伟大。当然,我们并不要求同学们在构思时都得像课文《白杨礼赞》或小说《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那样讲究波澜起伏、转盼有致,但写文章应该有点曲折才好。没有波折的文章如同没有起伏的山峦,人们是不喜欢看的。      五、语言求精      《白杨礼赞》一文写高原,写白杨树等,都能抓住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语言来描写,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这些词都用得精当贴切,生动凝练,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要写好托物寓意的文章,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上述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作文七:《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4200字

笔者经常见到学生习作中模写物的文章,那些倾其笔力对所写之物进行多角度描绘的文章(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等),即使其语言是妙笔生花也很难讨巧,很难进入审美的殿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时一定要有所避讳。写物的文章需要思想哲理的渗透。我们知道哲理是检验文章高下的试金石。如果一篇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文章的意蕴是简单的、肤浅的。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进入哲理的领域呢?有没有一些可资参照的路径呢?笔者认为还是有路径可以参照的。      暗 香      第一种类型:   由咏物到咏人   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即是咏物对象,对要写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篇范文。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      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描写的是桂花浓烈的幽香和它那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嫩黄的,如天空的星星闪烁的花儿。它的幽香就是它对世界的奉献,它的花儿就是不肆张扬的奉献精神写照。作者笔下的桂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它已经隐含着一种品质、一种操守。这自然就关涉到了人的品质、人的操守。下文中所写的内容是在上文描写基础之上的水到渠成。咏物就是为了咏人,作者由桂花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联想到更多具有这种本质的人。这篇文章氤氲着善良、质朴、不肆张扬的人性之光。读来心中荡起的定是温暖的涟漪。      金色花      第二种类型:   人融入物中   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它是不理智的,孩子气的,但是读者会从他的理由叙述上认同他的心理。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解读而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物的“品质“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也可以是颂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己所咏之物。前一种构思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作者不在文章里直接联想到人,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就是在写一类人。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竞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属于前一种方式先抑后扬,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在最后一段,从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句话: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绰约在困境熬扎的不屈中,他们的风仪在临难的坦然中。      我的“叶子”      第三种类型:   物为线索写人生   作者在文中以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要,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援物而起、援物而发。叙写的物往往是作者成长历程中心灵大厦的撑持。自己在叙写人生的经历中物成为其中的一条线索,随文章的语意走向而显。以物来喻人是它的典型特点。这类型的文章大多在其所写的文章题目上呈现出要写的物。题目蕴含双关之意。例如:《我心中的小溪流》《北坡树》《爸爸的花儿落了》《葵花浅吟》等。下面我们还是先来阅读采用这种手法写的一篇文章。      父母并没有将他们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遗传给我,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我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那段时间我便常常与那盆同样被遗忘在角落的、光秃秃的盆景在一起。看着那些尖子生们满面春风地捧着奖状、证书迎接着老师的表扬,心中充满了失落,因为我并不出色,更不是老师们看重的“头号种子”。

一天放学,教室的地面与往常一样,乱七八糟,然而人都走光了。我便来到窗边与那盆景说话。我给它浇了水,它的枝条似乎伸展了一下,指着门外那堆乱蓬蓬的扫把。闲着也是闲着,我动手将教室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又将那些东倒西歪的拖把、扫把扶了起来,整齐地放在一起。看着脏乱的教室在自己的整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是这么过的,我所期待的表扬虽迟迟未到,但我仍觉得很快活――自己虽不能在考场、赛场上风风光光地出人头地,但也可以尽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使别人快乐的事。一向闷闷不乐的我便逐渐开朗了起来。   窗台边半死不活的盆景突然发芽长叶了,绿莹莹的月牙形叶子非常可爱。这下好了,它又成了班中“上流人物”的宠儿,写它的文章层出不穷。我很不满,并不是因为我被愈加冷落,而是厌恶他们到现在才注意到盆景的存在。可转而一想,以前的那盆没人理睬的盆景不正是现在的我吗?我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一样长出“叶子”?于是就化不满为力量,我开始自己给自己“浇水”。从此,我比那些尖子生还要刻苦地学习。说来也怪,一想到自己优秀了,我也可以给老师、班级争光,我读书的劲头更大了。我也没忘记天天义务打扫教室,与此同时,还开始管起了闲事――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有能力做的。不经意间,我的人际关系在一天天变好,欣赏的目光也在一天天增多。   盆景很快被大片大片的叶子所覆盖,一抹浓浓的绿让全班同学都好开心。我的好运在此时也接踵而来,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也不断推荐我去参加一些绘画、作文之类的竞赛,学习生涯从此几乎变得一帆风顺。那天我突然发现,老师在一旁静静地对我笑了,新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滋长。感谢你,盆景!是你让我从消极走向了积极,我终于让你看到了我的“叶子”。   墙角的它,披着满身的翠绿,成不了栋梁,是为了博取大家欢欣的一笑才努力展现自己的美的吗?我呆呆凝视着美得动人的它,微笑着陷入沉思。      盆景里的植物原来是萎蔫的,不被人注意的,我浇了水后它伸展了叶片,它得到了人们目光的赏赐。盆景里那株植物的经历、不就是作者人生经历的鲜明写照吗?文中的我没有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所以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这与那盆因为没有叶片被遗忘在角落的盆景何其酷肖。盆景的叶为它的命运带来的转机和自己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的赞赏又是多么相似。文章的题目中所出现的叶子是语带双关的。表面指的是盆景的叶其实暗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功。   笔者以为这三种写作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全在于你应用之妙。不过对于大多数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第一种方式还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写这类型的文章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不但有关注自然的意识,更应该有关注人类自身向善、向真、向美的意识。

作文八:《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3800字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

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既是咏物对象,对要写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篇范文。

暗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

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描写的是桂花浓烈的幽香和它那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嫩黄的如天空的星星闪烁的嫩黄的花儿。它的幽香就是它对世界的奉献,它的花儿就是不肆张扬的奉献精神写照。作者笔下的桂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它已经隐含着一种品质一种操守这自然就关涉到了人的品质人的操守。下文中所写的内容是在上文描写基础之上的水到渠成。咏物就是为了咏人,作者由桂花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联想到更多具有这种本质的人。这篇文章氤氲着善良、质朴、不肆张扬的人性之光。读来心中荡起的定是温暖的涟漪。

第二种类型:人融入物中

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它是不理智的,孩子气的,但是读者会从他的理由叙述上认同他的心理。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解读而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物的“品质“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也可以是颂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己所咏之物。前一种构思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作者不在文章里直接联想到人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就是在写一类人。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属于前一种方式先抑后扬 ,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在最后一段,从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句话: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绰约在困境熬扎的不屈中,他们的风仪在临难的坦然中。

第三种类型:物为线索写人生

作者在文中以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要,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援物而起援物而发。叙写的物往往是作者成长历程中心灵大厦的撑持。自己在叙写的人生经历中物成为其中的一条线索,随文章的语意走向而显。以物来喻人是它的典型特点。这类型的文章大多在其所写的文章题目上呈现出要写的物。题目蕴含双关之意。例如:《我心中的小溪流》《北坡树》《爸爸的花儿落了》《葵花浅吟》等。下面我们还是先来采用这种手法写的一篇文章。

我 的 “叶 子”

父母并没有将他们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遗传给我,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我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那段时间我便常常与那盆同样被遗忘在角落的光秃秃的盆景在一起。看着那些尖子生们满面春风地捧着奖状、证书迎接着老师的表扬,心中充满了失落,因为我并不出色,更不是老师们看重的“头号种子”。

一天放学,教室的地面与往常一样,乱七八糟,然而人都走光了。我便来到窗边与那盆景说话。我给它浇了水,它的枝条似乎伸展了一下,指着门外那堆乱蓬蓬的扫把。闲着也是闲着,我动手将教室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又将那些东倒西歪的拖把、扫把扶了起来,整齐地放在一起。看着脏乱的教室在自己的整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是这么过的,我所期待的表扬虽迟迟未到,但我仍觉得很快活——自己虽不能在考场、赛场上风风光光地出人头地,但也可以尽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使别人快乐的事。一向闷闷不乐的我便逐渐开朗了起来。

窗台边半死不活的盆景突然发芽长叶了,绿莹莹的月牙形叶子非常可爱。这下好了,它又成了班中“上流人物”的宠儿,写它的文章层出不穷。我很不满,并不是因为我被愈加冷落,而是厌恶他们到现在才注意到盆景的存在。可转而一想,以前的那盆没人理睬的盆景不正是现在的我吗?我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一样长出“叶子”?

于是就化不满为力量,我开始自己给自己“浇水”。从此,我比那些尖子生还要刻苦地学习。说来也怪,一想到自己优秀了,我也可以给老师、班级争光,我读书的劲头更大了。我也没忘记天天义务打扫教室,与此同时,还开始管起了闲事——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有能力做的。不经意间,我的人际关系在一天天变好,欣赏的目光也在一天天增多。

盆景很快被大片大片的叶子所覆盖,一抹浓浓的绿让全班同学都好开心。我的好运在此时也接踵而来,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也不断推荐我去参加一些绘画、作文之类的竞赛,学习生涯从此几乎变得一帆风顺。那天我突然发现,老师在一旁静静地对我笑了,新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滋长。感谢你,盆景!是你让我从消极走向了积极,我终于让你看到了我的“叶子”。

墙角的它,披着满身的翠绿,成不了栋梁,是为了博取大家欢欣的一笑才努力展现自己的美的吗?我呆呆凝视着美得动人的它,微笑着陷入沉思。

注:本文在06年宁波市现场作文大赛中,获B组(初三组)一等奖。

盆景里的植物原来是萎蔫的,不被人注意的,我浇了水后它伸展了叶片,它得到了人们目光的赏赐。盆景里那株植物的经历不就是作者人生经历的鲜明写照吗?文中的我没有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所以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这与那盆因为没有叶片被遗忘在角落的盆景何其酷肖。盆景的叶为它的命运带来的转机和自己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的赞赏又是多么相似。文章的题目中所出现的叶子是语带双关的。表面指的是盆景的叶其实暗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功。

笔者以为这三种写作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全在于你应用之妙。不过对于大多数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第一种方式还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写这类型的文章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不但有关注自然的意识,更应该有关注人类自身向善向真向美的意识。

作文九:《阅读托物寓意》3100字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题(24分)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

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

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

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

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

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

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

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

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

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

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

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

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

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

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

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

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

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

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

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

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

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

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

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

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

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

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

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

什么。(4分)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2分)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

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8分) ....

①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 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

一个春天的花潮。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0-15题(26分)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

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

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

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

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

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

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

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

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

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

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

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0.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

分)

qiáo cùi  (        )

cōng 1óng  (        )

1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

话,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5分)

答:

1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

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5分)

答:

1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

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1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

分)

答:

1.写“赞美哈尔滨人”,得1分;如写“赞美哈

尔滨人的精神”,得2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得3分。

2.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每空1分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

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写出1句得2分,写出2句得3分)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得1分;说出

其表达效果,得2分。

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得1分;说出其表

达效果,得2分。

10.2分   憔悴  葱茏(每字0.5分)

11.3分   表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12.3分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

13.4分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14.3分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 生不息的。

15.3分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十:《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1500字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

【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

【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2、象征是一种修辞,而托物言志是一种表达方式,我想这一点不能混淆。遇到一道具体的题目要看如何要求,如果问用了哪一种修辞,自然不能说托物言志,如果问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自己不能说是象征。

3、从使用范围上看,象征分为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前者肯定不能理解为托物言志,后者还要分具体情况。

4、从结构上分析,象征包括鲜明象征和含蓄象征,前者不是托物言志,后者要分具体情况。

如果一个象征,同时属于整体象征和含蓄象征,同时又是象征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胸怀,就可以理解为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

【释义】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清代冯煦《剑州闻蝉》欧阳修的《画眉鸟》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