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免费课件 > 父亲对我的影响100字 [《我眼里的父亲》500字]

父亲对我的影响100字 [《我眼里的父亲》500字]

时间:2019-11-04 09:38:5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作文:我眼里的父亲》500字

我眼里的父亲

人人都说,“母爱似海,父爱如山”,母亲似海一般的温柔和体贴我早已感受到,为什么我就感受不到如山一般深沉的父爱呢?

我生病时,着急的是母亲,送我去医院的是父亲;我伤心时,安慰我的是母亲,不理我的是父亲;我获奖时,高兴的是母亲,什么也不说的是父亲。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也许,是我不理解父亲;也许,父爱已在,只是我没有好好体会。然而,一件小事,却从此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

那年,我才9岁,童真的我却还懂得一些道理。正值夏季,天似娃娃脸,说变就变。那时,我家还没有小车,爸爸每天都用摩托车送我上学。一天早上,爸爸照常送我上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刚送我到学校,就下起了大雨,“噼噼啪啪”豆大的雨滴重重地拍打着地板。爸爸没有雨伞,而我却只有一把。我把伞撑开,然后递给了爸爸,说:“爸爸,我就到学校了,你还有一大段路,给你吧!”爸爸没说什么,把伞又递给了我,就飞快地走了。我望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眼睛湿润了。我感到一股暖流正流动全身,我知道,那是感动。爸爸虽什么也没说,却用他那细微的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不易被察觉而又深沉的父爱。

我眼里的父亲,再也不是冷淡无情的,他爱我只是不善于表达,他用他的心声告诉我,我是他的全部,我也要用我的心声告诉他,父亲,我爱你!

作文二:《我眼里的父亲》400字

我眼里的父亲

我的父亲最爱做一件事,那就是看书,我常常看见父亲捧着书的样子。他拿着书,专心致志的看着书里的内容,他那专注的眼神,使我非常敬佩父亲,因为他那么爱学习,连英语书,也常常不离手。我想: 父亲都39岁了,还那么爱学习,我一定要向父亲学习。

父亲非常善解人意,记得有一年,我电子琴比赛没得奖,我非常伤心,自己跑到一个地方默默地掉眼泪,父亲见了边上来对我说:“孩子没关系的,虽然你这次比赛没得奖,但你从中得到了教训,知道了自己欠缺什么,,你可以取长补短,明年再来比赛。”我听了父亲的话想:我一定要挺过去,人生还有坎坷,我可不能这样就放弃。我加倍的训练,想使自己的琴技升到最高端,就这样父亲的一句话,让我牢记在心头。

但不是人人都完美,善解人意的父亲有着优点,也有缺点,那就是没耐心。父亲没耐心,生活中显而易见,有一次,我让父亲教我游泳,父亲细心的教我,但是父亲教了几十遍我还是记不住,父亲大怒,扔下一句话,就自己去游泳了。我想:父亲可能是想让我知道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吧?

我眼里的父亲就是那样,善解人意、热爱学习、可蔼可亲,慈祥和蔼。

作文三:《我眼里的父亲》500字

我眼里的父亲

2014级3班   甘凌琳

父亲,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称呼了。小时候,父亲为了这个家,外出打工,没时间陪我,现在,我终于可以让爸爸陪陪我了。      我的父亲个子不高,长得有点胖,像个矮冬瓜,一头乌黑的头发下一双有神的眼睛,好像能把所有人的心思都看透,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掌力大无比,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关系吧。父亲十分关注我的学习。有一次,我写完作业,准备拿给妈妈检查,爸爸走过来对我说:“写完作业那给我检查。”“哦。”我拿着作业,走进爸爸的房间,满屋的烟气,令我想吐,我把作业交给爸爸时,我感到一阵寒意,凉飕飕的。爸爸可能有烦心事吧,我暗暗地想。       夜晚,我听到书包的拉链声,便起床看看。啊!是爸爸!我并没有出声,而是静静地看着父亲。他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我的作业,皱起眉头,嘴里好像在低估什么。看完我的作业,爸爸留下了一张纸条,便回房休息了。我拿过纸条,上面写着:记住3X7=21,不要记错了,以后字写大一点,太小了,看不清。我再看看时间,已经半夜1点过了。就着张纸条,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爱。

我的父亲也许在别人眼里只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但在我眼中却是一位伟大的爸爸。

作文四:《我眼里的父亲》500字

我眼里的父亲ﻩ ﻩ  人人都说,“母爱似海,父爱如山”,母亲似海一般的温柔和体贴我早已感受到,为什么我就感受不到如山一般深沉的父爱呢?ﻩ ﻩ  我生病时,着急的是母亲,送我去医院的是父亲;我伤心时,安慰我的是母亲,不理我的是父亲;我获奖时,高兴的是母亲,什么也不说的是父亲。ﻩ ﻩ  也许,是我不理解父亲;也许,父爱已在,只是我没有好好体会。然而,一件小事,却从此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ﻩ ﻩ  那年,我才9岁,童真的我却还懂得一些道理。正值夏季,天似娃娃脸,说变就变。那时,我家还没有小车,爸爸每天都用摩托车送我上学。一天早上,爸爸照常送我上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刚送我到学校,就下起了大雨,“噼噼啪啪”豆大的雨滴重重地拍打着地板。爸爸没有雨伞,而我却只有一把。我把伞撑开,然后递给了爸爸,说:“爸爸,我就到学校了,你还有一大段路,给你吧!”爸爸没说什么,把伞又递给了我,就飞快地走了。我望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眼睛湿润了。我感到一股暖流正流动全身,我知道,那是感动。爸爸虽什么也没说,却用他那细微的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不易被察觉而又深沉的父爱。ﻩ ﻩ  我眼里的父亲,再也不是冷淡无情的,他爱我只是不善于表达,他用他的心声告诉我,我是他的全部,我也要用我的心声告诉他,父亲,我爱你!

作文五:《[优秀作文]我在父亲的眼里》900字

父亲,在我的眼里是勤俭节约的,宽厚待人的,但是,在他眼里我又是怎样的呢?

在我卧室的一面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那可不是什么武功秘籍,也不是什么藏宝图秘密,也不是什么座右铭集锦,而是写满记录我身高的数据——时间。

依稀记得,从我懂事起,父亲就在墙上记录我的身高并留下时间。每一次,我都会在父亲的指导下,仰起头挺起胸,紧贴着墙,等着刷新纪录。这时,我总是兴高采烈的,如同喝了蜜糖般,但父亲总会说些扫兴的话:“只高了几厘米,太少了,如果要有姚明那么高,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何日啊。”而我总会说:“嘿,那也算高了一点,老爸你又矮了。”

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玩的,挺搞笑的,但是,渐渐地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便厌倦了这无聊的记录,尤其是“新时代——信息时代”到临的那一年。有时还觉得父亲很傻,人过了一段时间肯定会高,难道量一下就会长得更快吗?

那一次,父亲兴致勃勃地拿着宽尺给我量身高,而我却喊道:“别妨碍我看电视,要玩你就自己玩,隔‘几天’就量一次,你不感到烦躁吗?烦躁,烦躁……”父亲听了,惊愕了半天,眼神顿时黯淡了下来,沮丧地收起了宽尺。

从那时起,父亲再也没有帮我量身高了。也许,对于他来说,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吧。而我却沉迷于电视、电脑、游乐中,从来没有发现缺少了些什么。

有一天,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本子,本子封面的颜色开始泛黄,显然这是一本“老古董”了。“奇怪,那究竟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一看,本子里面竟然记录着我的身高,一直到现在呢。天啊,我怎么会不知道?此时,泪开始不受控制,不知不觉地往下流。

就在此时,大地屏住了呼吸,闷得杨柳拼命地摇摆,发出沙沙的嘶鸣;天空屏住了呼吸,闷得乌云呻吟着在空中打滚;江河屏住了呼吸,闷得鱼儿跳出水面,争夺空气中稀薄的氧气;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我真笨。在父亲的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有一丝成长便是好的;在父亲的眼里,天天能记录女儿的身高是最好的。

父爱,如山,沉默无言,默默奉献,它是无私的,总是收藏在柜里,收藏在隐匿的地方,收藏在心里。

我的父亲,他不善于表达,只是默默地去做。我们对父亲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在父亲的眼里,我又是怎样的呢?

作文六:《我和我眼里的父亲》6700字

我和我眼里的父亲

——写在父亲节到来的凌晨

父亲,中国标准式的农民,朴实、勤劳、隐忍、谦卑,一辈子最关心不过是土地的事情

了,同时带有一点小农意识,看事情受自身条件和环境所致不是很长远。但行事作风果断、

坚毅、为人善良、诚信、豁达,这些都注定影响着我的一生!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具有关中男人的豪爽、大气,同时有点“不顾家”,只顾在外当家

作主,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直到如今做饭还只停留在熬稀饭的幼儿阶段。年轻时不怎么体

谅妻子的辛劳,信奉母亲的教条: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他对母亲

没有温柔细语过,有的只是催促干活的恫吓声、饭没做熟时摔盆子踢门的踢踏声,以及在奶

奶教唆后对母亲的打骂。

粗暴式的家长管理制,对子女“放羊式”的管理,不对就非打即骂,小时候很羡慕那些

整天跟在自己父亲身后的小伙伴,和自己的父亲是那么亲近,而我们的父亲总是死板着个脸,

整天风风火火地自己忙活着一大家子的事情,从没有慢条斯理的温柔对待我们,让我们唯恐

避之不及,能躲就躲!

以至于后来我在大学之前,始终把自己的家在脑海中定格为历史中的封建王朝。住校期

间,放假宁愿待在学校,也不愿回那个是是非非漫天飞的家,怕听到奶奶对父母的破口大骂、

爷爷的唉声叹气,怕看到母亲的隐忍暗泣。当时我确确实实的这样认为:父亲是封建王朝的

最高统治者,是皇上,是李家的当家人,说话办事说一不二,经常听信谗言误会母亲;爷爷

是宰相,提一些意见,把家中大事所有权都放手给父亲;奶奶是皇太后,经常扭曲事实地背

后教唆父亲和姑姑们一起欺负妈妈,偶尔,父亲了解事实站在公平的角度说她不对,她就立

马给父亲母亲扣上不孝顺的大帽子,满大村的去破口大骂;妈妈是个苦力大臣,干的最苦最

累,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最多;我们兄弟姐妹四个虽是他的孩子,但是都特别怕他,见到他都

很无语,很多时候可怜兮兮的紧贴墙边绕行而过,不愿与他正面直视!年轻时的他,一米八

的个头,又高又黑,偶尔心情特别好时,向村里的孩子主动示好,人家经常是“嗖”的一声

从他身边一闪而过。

对他的怕,是又敬又怕,深入骨髓的。

敬的是,他当家作主、说一不二,是家里的顶梁柱,种庄稼是一把好手,几个村子里都

有名,同时爱土地如生命,地晾着不种庄稼觉得就是犯罪、极大的浪费,看别人的庄稼种的

不好,还会“指手画脚”的指导一番;对于不投缘、庄稼又种的不好的人,还会流露出讥讽不

屑的神情,特别是那种庄稼种的行不成行、列不成列的,尤为看不顺眼,喜欢听大家评论他

的庄稼好、收成好、地里活干的麻利漂亮!

怕的是他火爆的脾气,我们出一丁点的差错换来的就是他的非打即骂,而且出手比较重,

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作为家里的大孩子,义不容辞地做着老大,对于弟妹所犯的错误

自己能顶就顶,绝不当面辩解,很“大哥范”的让他误会到底,内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试图让他有“良心发现的一天”而对我另眼相看。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在大人的世界

里,显得很幼稚。 “死鸭子嘴硬”式的不知悔改,给自己招来的总是更多次的打骂、罚跪和

鞭子抽打。

我对他的怕延续到高中毕业之前,每次回家拿学费、资料费和生活费,我都是偷偷给母

亲说,然后母亲说给他,他转给母亲,我再从母亲那里拿,也有他直接给到我手上的时候,

但是对话都是相当的简单,问:“你要多少?”,答:“100”,拿上就走,没有多余的话要说给

他。写到这里,自己脑海里就蹦出:封建王朝传递情报时那样层层呈报,又层层下达的那种

场景!

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操劳了一辈子,十八岁开始当家,五个姑姑一手由他操

办出嫁,后来姑姑们日子过得不好,也都是他为妹妹们撑起一片天,甚至由他出面去贷款给

姑姑们用。我初中时,弟妹们相继长大,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更加不好,家里各项支出

越发“庞大”,知道他为这个家愁肠百结、操碎了心。高中住校后,每次回家拿钱,一方面是

怕他的火爆脾气,那时家里的窘况让他心情格外的差,一点点小事有可能都成为他发脾气的

导火索。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不愿意看到他那副被生活所累唉声叹气、为难谦卑的样子。                 大学毕业后和他聊天,他说当年每当我住校满两周或者一个月要回家时,他都会提前两天出

去借钱,借那一百多、贰佰的钱,让生命为之卑微、折腰的钱!想起从前,不禁为生活的辛

酸而落泪,更为父亲为我的付出而感动落泪!

大学之前的我,受家庭环境影响,话很少,有对生活学习方面的想法,都只憋在自己的

心里,经常哀叹命运不公,我们四个都学习好、勤劳、懂事,在村子里讨人喜欢。可是家里

一年比一年困难,连着七八年收入不抵支出,收不回来水费和买种子、化肥的成本,家道中

落,正值我们几个升学的关键时期,我上高中大妹妹辍学出外打工,考大学小妹妹辍学出外

打工,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她们打工的辛酸,但是可以想象有多苦多累,这些都是我内心隐隐

的痛、暗暗的伤,曾经也恨过父亲,为什么那么心狠?硬生生看着妹妹们苦求也不改初衷,

硬生生把前来说情的老师拒之门外。曾经,觉得他的“无能”让我背负太多的东西,初二时

开始基本夜夜失眠,高中时头发使劲的掉,我的失眠不曾为学习,只为生活为什么这么苦?

让我的妹妹们小小年纪就去看人嘴脸、嗟食讨饭?同时经常深深自责,是自己阻挡了她们的

升学之路,也为自己作为老大,没有能力改变现实,只能一次次偷偷哭泣而深深自责。这种

负疚感一直伴我走过很多年,直到现在她们都基本安定,家人的生活有所改变才慢慢减缓。

上班以后,慢慢不再惧怕他,也许是有了因为自己挣了工资而有了底气,每次回家都挽

着他的胳膊,和他一同进出院落,好似要挽回他曾经对我的疏离,他现在也很乐于享受这份

亲昵依赖。有一次,挽着父亲的胳膊在门前的大路上散步,谈到过他让妹妹们辍学的话题,

才知道父亲内心里也一直有这个结,他也深深自责,但现实又让人回天乏力。作为家长他要

权衡,要有所抉择,当时的情况,到处都是一片穷,贷款也贷不到,没有现在国家的好政策!

难为父亲、误会父亲,在此对父亲,说一声道歉,是女儿错怪了你!

从小明白,穷人的孩子要靠自己!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遨游题海、自由畅想,那时候做题让

我血液沸腾、如痴如狂,当然阅读各类书籍也是我的最爱,在阅读的世界里不断充实自己、

明白人生许多道理!

父亲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自己做过一些惩罚孩子犯错的器械,印象最深的是,他“自

我研发”的效仿电视上老夫子打学生所使用的戒尺,他起名叫“沟板子”,就放在老家窑洞厨

房窗户外放的二十多厘米宽,一尺多长,一边是方形,一边是带个手把的三角形,好像也只

在我的屁股上试验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的老大,懂事、会体谅父母的难处是必需的,所以从小干

活也算是一把好手,用镰刀收麦子、用架子车给地里拉粪、锄地、点豆子、给猪牛打草、照

顾弟妹„„

好学、不服输,知道一切只能靠自己,指望不上父母,一方面是他们确实忙的没白天没

黑夜,另一方面他们知识不多,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好像是二三年级吧,当时大家都在老窑

洞南边的屋子拣烟,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问父亲他看也没看,就说“不会,忙着呢,去问

你妈”,问母亲稍微瞅了一眼也说不会,问几个姑姑更是大眼瞪小眼说不会。自此之后,我再

也没问过家里任何人学习上的问题,告诫自己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放

学回家白天干完家务活,晚上会把第二天所要上课的内容全部看完,然后把几门课所能做的

练习题全部做完,才肯去睡!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付出的同时,收获的当然是一

张张“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的奖状,还有父亲看到我拿回奖状时的骄傲表情,也让我觉得自己在他面前“威武”了一把!

回忆就像牛皮糖,一旦扯起来就扯不断了,呵呵„„

不服输还表现在学自行车这件事情上,当时好像是小学三四年级,我们学自行车都是在窑洞的顶上,晒麦子的大场上,自己没自行车高,又瘦又矮,但是非要学会,那就免不了摔跌挨打。那时都是加重自行车,最好的是“飞鸽牌的”,刚开始,上去了不会下来,就等自行车自己倒地,自己摔个屁股疼;拐弯不会转方向,就等它撞上墙,把车头撞歪,推回家后让父亲修理的同时免不了挨打,当时好像不知道疼,不吭一声的忍着,不敢犟嘴。偶尔生活中做错事,母亲打骂又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会跟她斗嘴,每当她说:“你皮松了,一天不听话„„”,我就边扯自己的皮肤边笑嘻嘻的说:“你看,还紧着呢,不松年轻”,气的母亲更使劲的挥舞巴掌!

农忙闲暇时,自己又做完功课的情况下,自己会表现出更多的叛逆、任性和调皮捣蛋,带领一群孩子在草垛里翻跟头;在苜蓿地里逮蝴蝶、挖药材;到了六七月份的晚上就去杨树林里抓知了,烧着吃、用盐水洗干净用油炸着吃;下雨天去杨树林用脚蹬树身,肯定摇下来一地知了,因为它翅膀沾了雨水飞不动;去梯田里爬坡、挖洞,还翻墙、爬树,穿着凉鞋踩水„„

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带,梯田错落有致,梯田一片一片上下之间都有小路,但是有路不走,要从崖边爬上去,下来时也不走路,几米高的距离就一跃而下,眼睛眨也不带眨的,相反感觉自己特别帅,就是个英雄。现在回忆自己当年扎着两个长长的麻花辫,乖巧的外表下却掩藏着一颗叛逆的心,干了那么多假小子似的事情,想想都会忍不住扑哧大笑!

小时候,家里的果树特别多,杏子、桃子、梨子、枣子、葡萄、柿子、苹果、桑葚,基本上市面上有卖的,我家都有的,自己不用偷别人家的,就带领小伙伴偷自己家的。记得最深就是爬门前的杏树和那次“掩耳盗铃”式的摘酸枣。先说爬杏树那次,那速度叫一个快呀,抱着树干不到一分钟就到了树中央,站在树杈处,一手紧抓树枝,一手摘杏子,把夏天的短袖往裤子里一塞,摘到手就顺着脖子塞进去衣服里,最后变成大肚子再慢慢溜下来,或者抱着树枝使劲的摇,小伙伴在树底下捡,塞满书包就去上学,如果在偷摘的过程中,看到家人出来就赶紧溜下树藏在树身后边或者崖边下,趴着一动不动,直到危机过去。

偷酸枣那次是大概三四年级,酸枣树长在崖边上,只有树根连接在悬崖里,树身整个悬空,离地面有七八米高,加上树高差不多十米多,树下茅草长的有近一米高。要上树,必须先双手抓住树杈处,双脚倒着勾住树身,那时身子已在半空中晃悠着,现在想想是有点危险可怕。由于是自己承诺下午给同学带酸枣吃的,所以中午回家趁饭没做好的空当,就先溜出去准备摘枣子,刚上树有四五分钟,就听见爷爷叫我吃饭, 由于我老家窑洞的大门口地势比较低,我所在的位置基本能看到家门口的动静,开始装着没听见,继续抓紧时间摘,后来看到爷爷朝树的方向而来,就赶紧溜下树,周围没有大的遮挡物,只能顺便紧贴地面匍匐在草丛里,趴着不敢动不敢看,以为没事了,谁知道一抬头,爷爷的脚就在面前,紧接着就是被爷爷拎回来,招来父亲不准给我饭吃的命令和落在屁股上的巴掌。后来慢慢理解父亲粗暴的打骂也是一种别样的爱护,毕竟很多事情特别危险!

年纪再大一次挨打的记忆,就是六年级了吧,那时我们已经盖了新房,刚住进居民点不久,我家在村口位置,那次父亲让我们四个站成一列,用鞭子抽打我们的屁股和腿,招来不少人围观,有点以儆效尤的意思!我作为老大被打的最多,貌似还不是我的错。现在经常觉得当年自己怎么那么笨、傻,两句好话哄哄他们,不知道少挨多少打?同时也真的是好多次被他们打的冤枉之极。现在在他们面前说起那些次的挨打,母亲总会呵呵的笑着为我平冤昭雪“其实那次你还真不是你的错”的同时,还会强调“你生在头里,长在头里,不打你多点打谁呀?”的客观存在,让我再英雄也为之气短!

叛逆也表现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故意与父亲作对,想去外省,父亲嫌远不让,我就偏不选择离家比较近的西安,看着陕西地图,决定了就去离家较远的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如果当时榆林学院是榆林大学,我肯定选择了更远的榆林。当时就想逃离他的掌控,似乎也是在向他示威,自己已经长大!

我的成长之路从关中到陕北再到陕南。工作之后,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回去,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在他们的身边尽孝,父母辛劳了一辈子,年纪大了,伤病慢慢浮现、伤痛缠身,很想在他们有病痛的时候,可以请上半天假就能带他们到医院,可以在床前轻声细语的安慰,可是生活不能如人所愿,只能随遇而安。离家比较远,幸好有电话可以慰藉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恋爱婚嫁问题上,父亲只是希望我过的好就行,彩礼不彩礼的都无所谓。从老公提出和我结婚,到真正结婚二十一天,彩礼象征性的给了父亲一万,等我休完婚假上班,就开始筹划买现在住的房子,当时时间匆忙紧凑,手上没存款,给父亲的那份彩礼又被我给要了回来,至今未还。由于买房,婚后几年,日子比较紧张,父亲不时用自己的血汗钱来补贴我,心里特别酸涩,我伟大的父亲让我感动一生!

去年父亲住院,我合衣而眠照料二十多天,带他在医院院子里溜达时,问他:“爸,你原来打我心疼不?什么感觉?”他笑着说:“我都记不起来了,不过没感觉,也不心疼”,我就作势呲牙咧嘴的把牙齿咬的咯咯响说:“哼哼,现在你住院了,一切都得听我的,看我怎么虐待你!”我也确实“虐待”了他不少次,他爱吃桔子,他躺着打针时,我就剥桔子给他吃,把桔子在他嘴巴上方晃来晃去,吊他胃口;把桔子皮放在他鼻子上让他变得像小丑,还表扬他好看的不得了。每次给他吃水果或者买饭回来给他吃饭前都要他表扬,说我是他所有孩子里最好的,最懂事的,才给他吃,呵呵„„逗得病房里的人都哈哈大笑„„

父亲现在年纪大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我们开一些玩笑,对母亲也变得温和,有时会纠正我们对母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方式方法,也许是人到中年以后心头的一些儿担子慢慢卸下的缘故,现在的他比较幽默、任性、小孩子脾性,时常依赖我们去哄哄、逗一逗。   和父亲的斗嘴,在我的理解里,是别样的关爱和思念。他现在身体不再硬朗、说话也不似从前那么铿锵有力,脾气也稍微收敛、不似从前火爆,脸上经常是呵呵的笑模样。

每周最少一次的“电话斗嘴”是我和他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每次都在半小时左右,从斗嘴开始到最后下命令似的叮咛还是在斗嘴中结束。每次大概都是这样,我拨通以后说:“爸,咋了,又想我了?想了就来看先,又不是老的走不动,来时别忘记带点礼!最好是咱家的菜油,上次来吝啬鬼一样的根本就不想给我拿,还说装好了赶车忘拿了?”逗得他在那边哈哈笑个不停同时说“你就惦记我那点油,就知道那油值点钱!”,我就说“当然了,这是遗传,谁让你聪明呢,你聪明我当然灵醒了?你现在就老瓜了,就知道个笑?现在跟个碎娃一样,整天要人哄,两天不给你电话就打过来查岗了,放心!”,紧接着他会说“这死女子喔门大的人了,还说她爸瓜了,跟个娃一样要人哄,还叫我一天好好的听话,这传出去叫人笑话死哩!瓜娃哟先”我就在这边呵呵的笑。同事们每次看我和父亲斗嘴都说很有意思,像朋友,不像父女关系!这样的日子让我很享受!

人生最怕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的生活基本不缺什么,他有伤病自己不能时常床前叮咛安慰,能做的只是在电话里让他尽量的开心一些,让他知道有个女儿在远方一直这么惦记着他,思念着他!让他珍重身体,他是我们家里的大树,是我们四个可以依靠的港湾,同时经常“教育”他改掉火爆脾气,对我母亲好点,要不我就不要他了,把母亲接我这里来,让他饿在家里、慢慢反思!呵呵„„每次都会“乖乖”的应着,不过后来做没做,监督还是很不到位。他现在病多而杂,肝、肾、脑血管都有毛病,老了却孩子似的顽皮,有时觉得中药苦不好好喝要给颗糖吃才肯喝,医生不让他打牌,他会趁母亲忙碌时偷着去村里打牌。被发现就抵赖说没去或没参与或只是观战。他最怕的是我再打去电话询问母亲关于他有没有偷着去打麻将,有没有按时吃药,怕母亲告状!每次犯错了,母亲让他接我电话,他都磨蹭半

天不接,接了也是笑嘻嘻的糊弄着我,有时真的很头疼,逼的我实在没办法,就给弟妹他们打电话,联合起来轮番电话轰炸“对付”他。

上上个周,麦收完毕,他们两个在家自己筹划着又点玉米呢,我听说后气死了。玉米点种,后面要锄草、灌溉、最后才是收,他们自己现在干不动了,收的时候还要麻烦亲戚,最后还要旋耕地,一连串的麻烦事,他自己本身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我担心太忙碌引发他脑梗住院,进而危及他的生命!这两年在我们姊妹几个的坚持下,家里只留下五亩地左右,其他的都分给乡亲们耕种!给他讲道理他不听,反正不想让地荒着,后来我实在没办法,给一个姑夫打电话,让他去劝阻!

我最羡慕的就是哪个同事的父母又来看她们,看他们在单位院落里那一小会的耳语,让我眼馋!还有就是,哪个同事能床前照料自己的父亲母亲,让我心里感动羡慕的同时,酸涩不已!

午夜梦回,经常回到我熟悉的那片土地、那片树林、那片苜蓿地、那些个麦草垛、那些个冬暖夏凉的窑洞,那个青涩的童年以及伴我成长的青葱岁月!

曾几何时,那个曾经严厉暴躁父亲已然被梦里稍显驼背的顽皮老人所取代!对于父亲,我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清晰完善,多少语言也诉不完我们父女之间深深浅浅的爱!

作文七:《我眼里的父亲梁启超》3700字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创作虽然成就并不很高,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谈到过   父亲曾经影响他们    父亲从小在家乡就被誉为“神童”,他很小就中了秀才,然后又中了举。之后他到了万木草堂,碰到了康南海(康有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在万木草堂,他跟康南海一番谈话之后,眼界大为开阔,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事,觉得不能再读那些古书了。从此以后,近代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里面,都闪现着“康梁”的身影。    “公车上书”算是父亲一生中很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是近代学生运动的开端。到父亲二十五岁的时候,“戊戌变法”又开始了,在“戊戌变法”中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光绪皇帝接见我父亲,却没有办法听懂父亲的广东话,而父亲又不会说“京话”,所以光绪只给他封了一个六品的小官。但是父亲在背后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舆论上,他在《清议报》、《时务报》上撰文鼓吹变法,由于他“笔端常带感情”,文章很能感染人,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之后,父亲逃亡日本,在那里待了十几年。在开头那几年,他学习日文,看了许多当时日本翻译的欧洲的那些文章,思考了许多问题。后来他又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和《新民报》,他把国外的一些事情和观念写成文章,在开启民智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些对于当时和后世的人们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经谈到过父亲曾经影响他们。尤其是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对我说起过在南开听父亲演讲的情况。   父亲把对其他子女的爱   全部倾在了我的身上    我跟父亲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他非常爱我,我也非常爱他……    不算夭折的,父亲的子女一共有九个。我是他最小的儿子,在他喜欢的孩子里面,首先是我的大姐梁思顺,其次就是我了。这里面除了老年得子的原因,还因为我出生不久,我的第一个妈妈(李夫人)就得乳腺癌去世了,同时呢,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出国学习了,这里面包括他喜欢的“大宝贝”梁思顺和“小宝贝”梁思庄。那一段时间,父亲很悲伤,也很空虚。我出生之后,他把对其他子女的爱全部倾在了我的身上。从我出生到他去世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给了我太多的爱。    他给国外的孩子们写信,经常会提到我。这些都可以在他的年谱长编里面看到。所以我跟父亲的关系是:他非常爱我,我也非常爱他。我对他的书房“饮冰室”印象非常深,后来天津有关方面修复“饮冰室”的时候,多次找到我,然后根据我的记忆进行修复。    父亲晚年基本已经脱离了政治,在我出生前后,他已经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一两岁吧,是跟父亲和我的母亲(王夫人)一起住在清华园。那时我们有时在北京,有时在天津(那里是父亲常住的地方)。我现在还记得在北京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吃西餐,回来的时候坐车回到清华园,还带着一个大大的蛋糕。   我常去父亲的“饮冰室”    在天津,我们有两处房子,一处是我们家里人住的,另外一处就是父亲的书房“饮冰室”。当时我们家有很多孩子,亲戚朋友的孩子也经常到我们家玩,那种大家庭的氛围,是很让人怀念的。“饮冰室”是父亲写作的地方,为了不打扰他的写作,那个地方一般是不准孩子们去的。让哪个孩子到那里去,简直是很大的奖励。当然我是经常受奖励的。有时候他写作累了,给海外的子女写信,常常把我抱到椅子上面,把着我的手以我的名义给大姐写信。他管我叫“老白鼻”,我则管大姐叫“亲家”。这里的亲家不是指“儿女亲家”,是“干亲家”,因为我大姐的许多孩子年龄都比我大,但是他们都是我的干儿子和干女儿,这是父亲给我们规定的,借此来增加整个家庭的幽默氛围。包括我的名字“老白鼻”,其实是“baby”的音译前面再加上个“老”字。    当时给我很深印象的,还有他书房里面的大书柜,上面摆满了线装书,他收集的许多珍本奇本,都汇集在那里。那时我只有三四岁,兴趣当然不在这些线装书上。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出国的时候买的一盒一盒的明信片,放在柜子下面。我去了他的书房之后,总是拿着那些明信片翻来翻去,就像看小人书一样,他有时也在一旁给我讲解。这样,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欧洲的文艺复兴,知道了达・芬奇,知道了米开朗琪罗。总的来说,童年的家庭气氛对我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   我觉得父亲的“一生多变”   是与时俱进    现在的人们评价父亲,大都会说到他“一生多变”。怎么评价父亲这个“一生多变”,我觉得,要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与时俱进”。时代变了,所以他才“不惜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你看,最初他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参与“百日维新”,一起保皇,后来又分道扬镳,还有对袁世凯的态度,经历了“仇袁”、“和袁”、“倒袁”三个阶段,而这样的事情在他的一生中太多了。我觉得父亲的一生应该算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探索民族富强的道理,虽然走过弯路,但是目标始终不变。他一生著书立说也好,参与政治也好,始终没有离开这个目标。    父亲有一段时间曾经寄希望于袁世凯,但是那一段时间他是很矛盾的。他曾经想过成立国会,实行三权分立、议会制等,并通过袁世凯来实现这些想法。但他毕竟是一介书生,想法虽然好,但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办法实现。尤其是后来袁世凯称帝,他又只能站出来冒着很大危险坚决反对袁世凯。后来他在天津策划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活动,他的好学生蔡锷在那次活动之后去世了。父亲对蔡锷非常喜欢,也非常敬重。在我的记忆中,在“饮冰室”里面挂有一张大照片,就是蔡锷的。修复后的“饮冰室”也是如此,只挂有蔡锷的一张照片。蔡锷去世的时候,父亲是北平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为了纪念他的学生,父亲在北平图书馆的旁边建立了松坡(蔡锷字)图书馆,就在北海里面。父亲去世之后,他的一些书桌、文房四宝以及很多收藏的书籍,都根据他的遗愿捐给了松坡图书馆和北平图书馆。    后来父亲终于绝意于政治,决心退出政治,专心搞他的学问。    但是他这个人永远没有办法离开政治。五四运动前,中国作为战胜国,山东的主权按理应该归还,但是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又把山东的主权划分给日本。父亲当时正好身在国外,听到这些消息之后,感到十分气愤。于是他写信回来给林长民,意思说中国要亡国灭种了。林长民又写了一篇揭露巴黎和会的文章,这个消息传到北大校长蔡元培那里,北大的学生随即起来抗议巴黎和会,这就是历史上的五四运动。    从国外回来之后,父亲的影响可以说是超出了他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反过来说,在政治上,他依然是一个失败者,依然只是一介书生而已。   我觉得父亲的光环并没有影响我    父亲一生爱国,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子女,我们兄弟姐妹九人可以说都是爱国的。我们中间有七个人在国外学习,然后通通回来参加国家的建设。我非常遗憾的是父亲去世太早。1918年之后,父亲绝意政治,曾经许过一个愿:六十岁之后他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子女上面。结果他五十七岁就去世了,所以我没能得到他的直接教育,否则的话,我的古文、国学方面的底蕴要比现在好很多。父亲很希望在他的子女当中能够有一个搞自然科学的,我现在搞工程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个遗愿,虽然这条路是自然而然走过来的,也没有去刻意选择。    有这样一个父亲,我觉得很光荣。也许有很多人觉得有一个伟人的父亲,身处他的光环之下对自己会有影响。在这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影响,名人的后代只是名人的后代,事实上,梁启超是梁启超,梁思礼是梁思礼,我们是各走各的路。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伟大的思想家,很有前瞻性。虽然他很多的思想都没有能够得以实践。   因为父亲我被批成了   “保皇党的孝子贤孙”    父亲身后,人们一直对他褒贬不一,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段极“左”思潮的时期。在那一段时间里,父亲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依然被认为是“保皇党”。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给我贴大字报,说我是“保皇党的孝子贤孙”。当时,这样的一个父亲,其影响无疑是会波及子女身上,但是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我当时是在搞“两弹一星”,是属于尖端的技术,受到了周总理的保护,否则的话我的命运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受到更严重的批判,被狠狠地打倒,这在那个时代里都是有可能的。即便这样,我也是属于“靠边站”的一类人,但在技术上还要用我。我的几个大哥哥大姐姐,都没有能够逃脱被批判的命运,而且他们的遭遇比我要更差一些。    在我们研究所里,造反派是占绝大多数的。当时这些所谓的造反派经常互相批斗,激烈的时候还会动手。后来我就躲开这些造反派,专心搞我的工作。但是家里还是受到了影响,造反派到我母亲(王夫人)的家里,把东西都抄走了。而我,由于在行动上受到限制,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没能在她的身边,也没能把她的骨灰保存下来。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后来我在父亲坟墓的旁边种了一棵树,并且把它命名为母亲树,以此来纪念我的母亲。■   (责任编辑/陈 思)

作文八:《我眼里的父亲母亲》3800字

我眼里的父亲母亲

徐然

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人生的点点滴滴,只有当你回首的时候,才会发现其中的轨迹;你无法预测未来,但每当你回首人生,那条轨迹却清晰可见,串联起了你的一生。”对于这段话,我感同身受。今天,当我郑重地坐在电脑前敲下《我眼里的父亲母亲》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一个个生动画面就次第跳到了眼前。

心中的那盏灯

父亲的第一本诗集叫《独自燃烧》,封皮是一片漆黑的夜,一盏明灯独自亮着。那是一本制作在现在看来不怎么考究的诗集。没有醒目的封面,没有高额的定价,朴实无华,但却在我童年留下深深的印记。从我很小时起,父亲在深夜点着烟写诗的样子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还记得我半夜从床上爬起来,看到父亲坐在书桌前,桌上的台灯映出了他宽大的背影。早上起来时,他的烟灰缸总是满满的。那时的我,并不能体会父亲的心情,只是觉得他在做着一件异常庄重的事。直到多年后在异国他乡,当我深夜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写着我的学术论文时,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父亲的心。那是一种热爱,是一种执著,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父亲之后出过些许精品诗集,但这本仍然是我的最爱。我喜欢这个书名,喜欢封面的设计,封面上的那盏灯,照亮了父亲的世界,也照亮了我的人生。

划破的嘴唇

初中学校距离我家有一段距离,我每天都要骑车上下学。还记得初一刚开学不久,面对陌生的一切,我感觉有些无所适从。一天中午放学,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却忘了带雨伞。走到校门口,我巴望着父亲会赶过来给我送雨伞。但过了许久,羡慕地看着身边的同学跟着前来送伞的家长一起回家。没了指望的我,不得已顶着大雨自己骑车往家走„„一进门,我便开始质问父亲,为什么不去给我送伞。当时我只记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大大咧咧地跟我说:“我以为这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当时的我一下子没了怨气,默默坐下来吃父亲已经准备好的饭菜。这件事情过去没几天,看着镜子里胡茬过长的自己,我跟父亲申请说要用他的刮胡刀剃下胡子。父亲走过来,告诉我要先把香皂涂在嘴周围,这样剃起来会顺滑很多。我笨拙地操弄着父亲的刮胡刀,却不小心划破了嘴唇,父亲看到后对着镜子中的我笑笑说:“男人么„„”我也冲父亲笑了笑,快乐地刮干净了剩下的胡茬,完成了我的“成人礼”。之后没过多久,我便收到了父亲送给我的刮胡刀。父亲用如此简单的方式让我懂得了,我已然不是一个孩子了。成为一个男人也并不困难,你需要的只是多一点的风雨跟伤痛。

旅行和读书

母亲是个热爱旅行的人,她带着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每次有外出的机会,她总会想办法带上我。我们一起领略过黄山的雄奇,坝上草原的辽阔,西北戈壁的苍凉,中国的名山大川都曾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是母亲,让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了要打开眼睛看世界。还记得我快要升高三的那个暑假,母亲帮我争取到

了一个去韩国跟当地青少年交流的机会。当时我因为高考的压力有些抗拒,但母亲觉得机会难得,最终还是说服了我。也正因为这次交流,为我后来出国留学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初到韩国,我被当地科技的发达程度震撼到了,跟我们交流的青少年几乎每人脖子上都挂着一部手机,这让我羡慕不已。还记得在交流一周后的尾声,接待方在巴士上递给我们纸笔,请我们写下对这次旅行的感受。我当时激动地写下,我看到了韩国的发达,更看到了中国的差距,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迎头赶上。多年后,我也把这段经历和这段话放在了留学申请的个人陈述里面。在今天看来,那次韩国的旅行经历或许正是我出国留学想法的源起吧?母亲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到一地,有机会就要带我去逛逛当地的书店。渐渐地,逛书店成了我的习惯与爱好。还记得初中二年级暑假,我跟随母亲学校的旅游团去江南游玩。在无锡的新华书店,母亲帮我挑了一本《卡耐基妙语》。结账的时候她还特意让营业员盖上了那家书店的印章作为留念。或许母亲没有想到,这本书成了我早年思想启蒙的读物。这本书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明白了人生的很多道理,也启发我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信条。里面的很多至理名言,至今我都倒背如流。这本书陪伴着我成长,让我受益终生。旅行和读书,至今仍是我的最爱,它们是母亲送给我今生最珍贵的礼物。

母亲的成功

我曾经对母亲说过,觉得她是个奇女子,我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位成功的母亲而感到自豪。直到现在,我似乎都找不到一个母亲开始变得成功的起点。母亲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作家、校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母亲十分热爱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她似乎对于这个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敏感嗅觉。还记得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晚饭,看着新闻联播,母亲时常会纠正播音员的错误发音,甚至会翻开《辞海》证明给我跟父亲看。或许正是因为母亲的敏感嗅觉和执著,她早早评上了语文特级教师。还记得早年她在《深圳青年》的一次征文比赛中获了奖,奖品是一辆山地自行车。母亲把它送给了我,作为上下学的代步工具。我们一家三口都是《读者》的忠实粉丝,上小学时我只是看看里面的幽默与漫画。直到有一天,我惊喜地在上面看到了母亲的名字。之后每拿到一期新《读者》,在目录中寻找母亲的名字便成了我的习惯。母亲笔耕不辍,与其说她勤奋,不如说她乐在其中。我一直觉得,母亲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一颗睿智而敏感的心。她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生动的文字呈现出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浇灌着我的心灵,陪伴着我成长。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为了当上一校之长而苦心钻营过,我倒是觉得,是她对自己职业异乎寻常的挚爱,为她赢得了机会。她当上校长后的很多年里,每每有人问起母亲的职业,我总还是习惯说她是个语文老师。母亲成为一校之长后,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与使命。虽然也常会听到她的牢骚,但我还是分明感受得到她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也正因为此,即使在工作中遇到了再大的波折,她总会一一化解并且热情不减。母亲的成功经历让我懂得,只要你对于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和兴趣,你就会赢得机会,走向成功。

良好人生

母亲不曾严格地管教过我,但是在人生重要的关头,她总会为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高三的时候,面对几所保送学校,母亲多方咨询,最后建议我选择北京邮电大学。四年后面临毕业,母亲说,你应该出去走走,于是我放弃了走考研这条路,一心准备去英国读硕士。而在出国后,母亲又建议我考虑在英国读博士的可能性,说即便需要家里出资,也希望我寻找机会留在英国继续深造(当然,我后来得到了全额奖学金)。我不得不承认,母亲在我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看到了我人生的种种可能性,给我提供建议,为我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却从未感受到过来自于她的压力。从我很小的时候起,“良好人生”的概念便被母亲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里。她曾嘱咐过我多次,说人生无需刻意追求“优秀”,只要每一项做到“良好”,相加便是最大的优秀。秉持着这样的人生信条,我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与挑战。是母亲让我懂得了,拥有一个“良好人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曾经感慨并感激过无数次,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拥有这样的父母,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一件事,而这种幸运和幸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从我很小的时候起,父母便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上幼儿园时,我曾在家门后的墙上偷偷刻下会写的所有汉字,父母发现后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对此津津乐道。那一个个没有关联的汉字,他们顺着念下来,像是一首无邪的儿歌。上小学时,他们总会鼓励我到楼下跟小朋友玩耍,而不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他们对待我的小朋友像对待自己的朋友,没有一丝作为家长的架子或威严。我渐渐地长大了,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开始尊重我的隐私,并跟我平等地交流。在家里,如果我觉得父母想的或做的有我不赞同的地方,我甚至从来没有犹豫过要不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我的朋友,给我表达自己的权利和平等交流的机会。他们也从未吝惜过对我的赞美。

很有意思的是,一贯细心的他们都曾丢失过我。在我四岁那年,有一天我跟随父亲去市场买菜。揪着他风衣的我因为被柜台里的玩具吸引跟父亲走散了。在众多高大的人影中我无法找到父亲的身影,便一边抹着泪,一边壮着胆子一个人走了一公里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得知这一切后,急忙带着我找到了心急如焚的父亲。而父亲看到被母亲抱在怀中的我,又气又喜。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发现我走丢后,发了疯地到处寻找,整个菜市场都是寻找我的广播。十几年后,我跟随母亲去南京游玩,我因为在夫子庙的地摊上流连太久而跟母亲走散了。当时夜色已晚,我环视四周却都是陌生的面孔。我漫无目的地四下寻找母亲和同行者,直到隐约听到有人呼喊我的名字,那是焦急的母亲!找到我时,她早已大汗淋漓。母亲没有过多的责备,但看着她打绺的头发和额头的汗珠,我却心疼不已。今天看来,虽然我还是很难体会他们当时的那种焦灼与担忧,甚至恐惧,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对我深深的爱。我曾这样从他们身边走丢过,但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因为有他们的陪伴和指引,我从来都没有迷失过。

这便是我的父亲母亲。因为他们,我独一无二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我的亲人,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的朋友。我感激他们所给予我的一切,并深知除了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除了更加努力地去生活,我将无以为报。我父亲有句话常常挂在嘴边,他说:徐然是一个有福之人,他生命中遇到了很多贵人。自然我心中也有这样一个名单,写满了那些曾经影响我、激励我、感动我的人们。然而有两个人,他们在这个名单的顶端,他们是我拥有这个名单的原因,他们便是我的父亲、母亲。

作文九:《我在父亲眼里》1100字

父亲,在我的眼里是勤俭节约的,宽厚待人的,但是,在他眼里我又是怎样的呢?   在我卧室的一面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那可不是什么武功秘籍,也不是什么藏宝图秘密,也不是什么座右铭集锦,而是写满记录我身高的数据――时间。   依稀记得,从我懂事起,父亲就在墙上记录我的身高并留下时间。每一次,我都会在父亲的指导下,仰起头挺起胸,紧贴着墙,等着刷新纪录。这时,我总是兴高采烈的,如同喝了蜜糖般,但父亲总会说些扫兴的话:“只高了几厘米,太少了,如果要有姚明那么高,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何日啊。”而我总会说:“嘿,那也算高了一点,老爸你又矮了。”   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玩的,挺搞笑的,但是,渐渐地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便厌倦了这无聊的记录,尤其是“新时代――信息时代”到临的那一年。有时还觉得父亲很傻,人过了一段时间肯定会高,难道量一下就会长得更快吗?   那一次,父亲兴致勃勃地拿着宽尺给我量身高,而我却喊道:“别妨碍我看电视,要玩你就自己玩,隔‘几天’就量一次,你不感到烦躁吗?烦躁,烦躁……”父亲听了,惊愕了半天,眼神顿时黯淡了下来,沮丧地收起了宽尺。   从那时起,父亲再也没有帮我量身高了。也许,对于他来说,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吧。而我却沉迷于电视、电脑、游乐中,从来没有发现缺少了些什么。   有一天,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本子,本子封面的颜色开始泛黄,显然这是一本“老古董”了。“奇怪,那究竟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一看,本子里面竟然记录着我的身高,一直到现在呢。天啊,我怎么会不知道?此时,泪开始不受控制,不知不觉地往下流。   就在此时,大地屏住了呼吸,闷得杨柳拼命地摇摆,发出沙沙的嘶鸣;天空屏住了呼吸,闷得乌云呻吟着在空中打滚;江河屏住了呼吸,闷得鱼儿跳出水面,争夺空气中稀薄的氧气;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我真笨。在父亲的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有一丝成长便是好的;在父亲的眼里,天天能记录女儿的身高是最好的。   父爱,如山,沉默无言,默默奉献,它是无私的,总是收藏在柜里,收藏在隐匿的地方,收藏在心里。   我的父亲,他不善于表达,只是默默地去做。我们对父亲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在父亲的眼里,我又是怎样的呢?   ――至高,无上。   (指导老师:邬林立)   简 评   写“父爱”的文章之多,多如牛毛,而此文能做到换位思考,的确具有新意,此为其一。其次,作者从一件平日生活的小事出发,写出了父亲对女儿极为细微的关心,再从女儿从不解到领悟父爱的情感态度的转变,完成了情感的抒发,真挚而不造作。此外,父亲为“我”量身高的这一具体的量化的“高”,与我在父亲心中“至高无上”的抽象的“高”,相互呼应,不得不说是作者的一份巧妙心思。   (童 可 荐评)

作文十:《我在父亲眼里》700字

我在父亲眼里    325000浙江温州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王维    每天清晨,当金灿灿的阳光照进小院的时候,我背着书包走在前面,父亲总是跟在我后面。穿过小院,迈过门槛,出了门,父亲就不再跟着我了。他很自然地坐在“大元宝”(门口一块形似元宝的大石头)上,悠闲地抽起了烟。我经常故意回头,每一次,他那深邃的目光,总是还跟着我走。但我从来不知道父亲的视线什么时候从我身上移开,或者说我的身影究竟什么时候从父亲的眼中消失,因为我要走过一片长长的麦地,我的影子一定在父亲的眼里慢慢地变小了。    黄昏快要到来,村里炊烟袅袅,家里的饭桌上飘来一阵阵香气。我喜欢像父亲坐在“大元宝”上一样坐在他的旁边,看着他把白酒一点一点喝完,听听他饭后打出的重重的很有特色的饱嗝声和他那永远也讲不完的过去。有时父亲正享受着日常美味时,母亲会再端出一盘小菜来,快乐就这样在辛劳了一天的父亲身上不断地延续。有一次,母亲端来了一盘胡萝卜丝,正在兴头上的父亲刚夹了一筷子,我就大声叫了起来,父亲用不解的眼神看着我。    “老师今天刚说过,喝了白酒,再吃胡萝卜会伤身子的。”我一本正经地说。父亲带着吃惊的神情

愣了愣,然后竟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有点不好意思地把将要入口的胡萝卜丝放回盘中。    往后的日子,我俨然像个专家一样,不断地提醒着父亲:早上起来一定要吃早餐,能保护自己的胃;晚上九点泡泡脚,对肾有好处。父亲指着电视说,左下角那个是什么字,我说那叫“觞”,酒杯的意思„„父亲倾听时眼神里透出的那种开心与满足常常会促使我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时光荏苒,在外求学的三年里,我不能经常看到父亲的眼神,直到放假,我才能从学校回家。当我提着行李走到家门前时,父亲正坐在“大元宝”上,像磐石一样,抽着烟。他看到我后,朝着我笑,那笑容竟有点儿羞涩。    这时,父亲照常会提着我的行李走在前面,而我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