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体育课件 > 暴风雨给我的启示【《17暴风雨的启示》2100字】

暴风雨给我的启示【《17暴风雨的启示》2100字】

时间:2019-11-04 09:34:3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17暴风雨的启示》2100字

17、暴风雨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子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三、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四、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板书设计:

17暴风雨的启示

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   有时,人们受到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

暴风雨来之时——猛烈        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无与伦比的美

暴风雨来之后——绮丽华美

教学建议:

18、《神奇的丝瓜》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丝瓜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3、学生读了课题可能就会产生疑问,应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丝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2、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理清脉络,理解“神奇”

1、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抓住主要事件,了解丝瓜的神奇。

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3、体会情感,体会丝瓜的神奇。

(1)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读后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三、体会丝瓜品格,领悟人生态度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2)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拓展练习

细致地观察你身边的某种植物或动物,发现它的“神奇”之处,然后写出来。在写出事物特点的同时,写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情感的变化,还可写一点你的感想。

作文二:《17暴风雨的启示》4000字

17、暴风雨的启示

第一课时

史小苏

西峡县五里桥镇中心小学

17暴风雨的启示

教材分析:

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的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在作者的笔下,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文末直抒胸臆,赞美春色,表达感悟。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文章有状物,有抒情,但状物抒情都不是目的,结尾两段如异峰突起,一下子使读者转到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先要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句,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体会“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文章大意。

3、阅读质疑,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

1、生字“寐”字形;

2、第八自然段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搜集有关暴风雨的图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出示三幅图片生欣赏。逐一问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2、引入课题:如果我们全面地看待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

之后的景象,就能从暴风雨身上得到很多启示。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意大利作家费拉里斯写的《暴风雨的启示》,看看他眼中的暴风雨是什么样子的,给他怎样的启示?板书课题:17、暴风雨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把握文章大意:(25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认为易读错的生字作上标记,力争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自探时间5分钟

(自读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巡视,及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标注生字。

3、学生展示(大家在自探时,我找同学来黑板上板书,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字板书在黑板上,讲给大家听。)

字音指导:窒  闷  咽的读音。

字形指导:窒  翩  拭   寐

说说你理解的词语及理解的方法。(生说后出示幻灯片)

4、你理解的对吗?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进一步理解。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惊悸: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的发声。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可以同等匹敌。

3、生字词学完了,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入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有感情,注意停顿。第一至四小组各推荐一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评价。(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你采用什么方法概括? (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景象   启示

三、阅读质疑(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重点探究哪些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简单的问题组内直接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小组长记录。

疑难问题下节处理。我们来看

四、运用拓展

1、抄写生字。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17、暴风雨的启示

第二课时

史小苏

西峡县五里桥镇中心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1、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理解暴风雨来之时的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暴风雨来之时的景象特点;

2、联系实际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搜集有关暴风雨的图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

1、直接导入: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17课《暴风雨的启示》请各小组长汇报组内疑难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归纳出示)

(1)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是怎样的景象?文中是如何描绘的?

(2)怎么理解暴风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板书:景象?如何描绘?、启示含义?、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

2、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把心放到课文中,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画出重点词句,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自探时间6分钟

(2)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20分)

过渡:“一人不过二人智”请在小组内探究自探没解决的问题。出示展示与评价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

展示要求(第5小组组长读)

1、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是怎样的景象,再说说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运用什么写法把这一景象表现出来。把描写其景象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内密切配合,使展示时语言流畅,声音响亮。

评价要求(第2小组组长读)

1、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响亮 。

2、找的词句是否准确恰当,读书是否有感情 ,体会是否正确。

3、先指出优点,再说不足并加以补充。

(一)、小组合探

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二)、全班合探

展示分工:第一至四小组展示,第五至八小组评价。

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A、暴风雨到来之前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采用什么写法?第一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生答第五组评价,其他小组适时补充。

B、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师范读第2至6自然段,你觉得这暴风雨怎样?(猛烈)你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第二组展示对应组评价。你能读给大家听吗?(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朗读)。

启发谈话:从这猛烈的暴风雨中作者聆听出了铿锵的乐曲,他觉得这猛烈的暴风雨奏出了激动人心的乐章,他从暴风雨中聆听到了猛烈之美。(板书:猛烈)不一会儿,这铿锵的乐曲变成了——生读“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身躯。”追问:从“催眠曲”、“抚慰”你体会到什么?(暴风雨的优柔之美。板书:优柔之美)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接着交流作者用什么写法把暴风雨狂暴优柔的美表现出来?

师小结:狂暴优柔的暴风雨这么美。来,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这几小节„„

C、过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暴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丽的画面,文中暴风雨去之后景象怎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第三组展示,第六组评价,其他小组适时补充。 (再欣赏图片)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价

D、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师过渡: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花草、露珠,是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的闪电、雷声是惊心动魄的美,来之时的狂风、暴雨,则是狂暴优柔的美,(边说边板书:惊心动魄之美   绚丽多姿之美  )  因此作者不禁感叹道:

1、师出示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学生齐读)

2、请联系上下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毁灭”、“绚丽”分别表现在哪里?

生答师小结:在作者看来不管是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都是美的,充满了和谐之美。(板书:和谐之美)

3、指板书小结:昨晚到早晨,短短几个小时,大自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似乎即将被毁灭的大自然,竟然变得绮丽无比,难怪作者会发出:出示句子:“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的感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四组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准备评价。(适时板书:要全面的看问题)

4、师出示答案供学生参考。

这是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这里的“局限”指的是“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到暴风雨前和暴风雨时的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一种局限;如果只认识到暴风雨去之后一派绚丽多姿的美,也仍然是一种局限。只有把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的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课前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出示

浏览课文,看还有没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预设:假如让你写《暴风雨的启示》,你会怎样安排材料?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我当小老师

(1)给自己或你的学习伙伴出一两道题测一测。可以从字、词、句子理解、内容上、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先在小组内交流,并择优推荐在全班交流。

(2)组织学生出测试题,教师及时收集有价值的题,在班级交流。

2、学科班长总结: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景象,让我们懂得了(齐读):“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待问题都应该全面,切不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貌”的观点。

板书设计

11

作文三:《暴风雨的启示3》2200字

暴风雨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暴风雨的启示)1

1、听写词语:窒息   霹雳     依偎   擦拭

瓢 泼 大 雨     翩 翩 起 舞  2

2、课文回顾:课文描写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板书: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3

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

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1----10段,在你认为最能体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2、自学后交流:

过渡:读了这些段落,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呢?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①指名读这几个段。

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③这么美的图画,你能用上不同的写景成语,说句感叹的话吗? 如:暴风雨过后的早晨真美呀!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板书:绚丽多姿)

④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自由练读。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种赞美之情把它读下来!

(2)师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不是)那么暴风雨来之前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谁来告诉大家?  ①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板书:惊心动魄)

教师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一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板书:猛烈)

②“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你还感受到暴风雨的什么特点?

(感受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③“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话。

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板书:优柔)

过渡:暴风雨由强变弱,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刚开始的恐惧随着雨水的到来变得很激荡,最后又变得怎样呢?(愉悦)从哪一句体现出来了? ④齐读“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⑤师小结: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用饱蘸情感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猛烈优柔之美。

三、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1、教师过渡:

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花草、露珠,是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的闪电、雷声,来之时的狂风、暴雨,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此作者不禁感叹道:

教师出示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毁灭”、“绚丽”分别表现在哪里?

3、教师过渡:

昨晚到早晨,短短几个小时,可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似乎即将被毁灭的大自然,竟然变得绮丽无比,难怪作者会发出:

出示句子:“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的感叹。

4、齐读,引导联系实际,小组内先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整体和谐的美)

五、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景物特点,体会到了不同景物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都受到哪些启示?

生活给人的启示是不胜枚举的,一次小小的感动,一次小小的挫折,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让人受益匪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待问题都应该全面,切不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貌”。

六、课堂检测:

1、领悟课文重点句子,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伦比的和谐的美。

2、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人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

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七、作业

学习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件小事(一句名言、格言)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惊心动魄来之时:猛烈优柔整体和谐的美

去之后:绚丽多姿

作文四:《17暴风雨的启示》1800字

17、暴风雨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独立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只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重难点:

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来之后的景物特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本文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吗?你对暴风雨有什么印象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课题:是啊,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暴风雨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意大利作家费拉里斯的生活中,看看他眼中的暴风雨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

3、质疑: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扫除学习障碍。

1、学生两分钟巩固自学的生字,学习委员组织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组长组织批阅,纠错。

2、学生先交流自学会的词语及不会理解的词语,小组内相互取长补短,把确实弄不懂的词语勾画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用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 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本节小结。

从检查的情况看,同学们预习是非常认真的,而且效果是非常好的,我真为同学们的巨大进步感到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再接再厉。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

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重点是中差生)读。

2、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解释。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 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 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三、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 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 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 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四、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 读最后一段。

2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总结

1 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 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七、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2、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词语。

3、预习第十八课。

作文五:《暴风雨的启示》1300字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参考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线。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

作文六:《暴风雨的启示》8900字

17暴风雨的启示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

哲理。

二、学习方法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出生字词方面有疑

问的地方。

2、学生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疑。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3)用“——”画出暴风雨带给作者的启示。

四、达标训练

1拼一拼,写一写。

zhì       zhǎn                      piān  piān

(   )息   (     )转 不寐              (       ) 起舞                                      yī wēi            pī  lì         yè      rú

(       )         (      )   抽(   )  (   )动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锵__________________

霹雳 __________________

翩翩__________________

抚慰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本课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三个不

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________的景象,暴风雨______

__的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的________的景象。最后直接说明了                     这样一个哲理。

4、合作交流,展现集体智慧。

(1)暴风雨来之前的情景怎样?找出能表现其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暴风雨来之时天空的情景如何?找出能体现这时特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这时的

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暴风雨去之后天空又是怎样的?说一说此时天空展现的绮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什么?结合课文谈一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

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

着的哲理。

(2) 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

文中的哲理。

二、学习方法

1、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受。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 仔细品读一、二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的词句,再把自己

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 集体交流,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作者的情感。

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达标训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文章第2自然段用“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的很急,“瓢泼”说明雨

很大。(     )

2、文章开头“窒息”“辗转不寐”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暴风雨的厌恶之情。(     )

3、作者只喜欢暴风雨之后的美景,因为暴风雨后“江上似锦,风景如画”。(  )

(二)展示反馈,看我最棒!

1、谈谈自己对自己喜欢句子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股雨水从天窗(         )地爬进来,(          )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

(             )的足迹。

(2)有时,人们受到_______,只看到事物的_______,而忽略了____

___。这句话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喜欢在段落。

(三)拓展延伸。

1 、选择文中使用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举例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

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18神奇的丝瓜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二、学习方法 :

以自学、朗读、小组合作为主。

三、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杞人忧天   篱笆   难以置信   徘徊   神奇   孤零零    悬垂

开辟   疲倦   怡然   车水马龙   凹凸不平   百思不得其解

2、理解词语。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茁壮:强壮;健壮。

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断。

后来居上:后起的超过先前的。课文里指后长的两条丝瓜比先前的个儿要大。

杞人忧天:传说齐国有个人怕天会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的忧虑。

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百,多次。  解,理解。

难以置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不容易让人相信。

3、细读课文,感悟丝瓜的神奇。

(1)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丝瓜的神奇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以后找出描写丝瓜的语句。

(2)朗读课文,感受丝瓜的神奇。

(3)小组讨论:体现丝瓜的神奇的语句。

4、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

四、课堂达标

1、给下面的字注音。

(       )   (        )   (     )   (     )

徘徊        承担          疯狂          悬垂

2、读拼音写生字词。

tū chū    qǐ rén yōu tiān       lí bɑ      xuán chuí

(      )    (            )     (       )    (        )

3、解释下列词语。

百思不得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水马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悠然 怡然 泰然 坦然

(1)张扬以(   )的心情面对自己失败的考试成绩。

(2)淡淡的白云(   )地漂浮在蔚蓝的天空中。

(3)陶渊明在南山下(   )自得的过着自耕自给的生活。

(4)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      )自若。

5、课文回顾。

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领悟丝瓜成长过程中蕴含的内涵,从中获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培养不怕困难,微笑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二、学习方法 :

朗读、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三、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1、自由朗读,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丝瓜神奇的句子?

2、齐读表现神奇的句子,再次感受丝瓜的神奇和朴厚却不乏味的语言。

3、快速浏览全文,划出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

4、同桌合作,画一条曲线来展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并说出理由。

5、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自己的担心呢?

6、作者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面壁参禅,他想了什么?

7、作者陷入了思考的迷茫,丝瓜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8、此时,作者在丝瓜身上读到了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怎么理解这一人生态度?

四、课堂达标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       )

(2)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极多,往来不断。  (        )

(3)形容喜悦的样子。  (       )

(4)难以让人相信,出乎意料之外。  (       )

2、按要求写句子。

(1)丝瓜有思想,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受得了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了一个小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内容回顾。

(1)“然泰然悠然坦然”指什么?“笑面对秋阳”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能和丝瓜对话,“我”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练习

(1)你还了解哪些有神奇之处的动植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_______________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_______________ ;滴水可以穿石,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___ ;轻松不惧风雪,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人要_______________ 。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19访兰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方法 :

朗读体会、小组合作。

三、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1、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栽培   园圃   愠怒   弥漫   清爽   格调   惋惜   灵性   一趟

山崖   虚幻   趣姿   玩赏   轰轰隆隆   七彩迷丽   空谷僻野

2、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3、质疑探究,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pǔ        yùn nù       piān pì        wǎn xī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躺(       )  僻(       )  婉(       )  愠(       )

趟(       )  避(       )  惋(       )  温(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愠怒——(       )  浓烈——(       )

惋惜——(       )  的确——(       )  纯朴——(       )

4、对号入座。

清爽      清妙

(1)我从未见过这么(       )的兰草,连声叫好。

(2)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       )。

玩赏      欣赏      观赏

(3)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       ),父亲并不因此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

(4)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地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栽培,便成了(       )的盆景。

(5)它不为被人(       )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5、温故知新。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野兰: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兰: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二、学习方法 :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小组合作。

三、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1、同桌合作读,看从“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探究交流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既指兰花的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作者从自己和父亲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认识了野兰,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请自读最后一段。

5、再读课题,知道课题为什么不是“赏兰”,而是“访兰”了吗?

四、课堂达标

1、词语巧搭配。

(       )的响声 (       )的原气 (       )的品类 (       )的盆景   (       )的幽物 (       )的兰花 (       )的趣姿 (       )的虚幻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2)、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父亲”有几分愠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句中的“两个味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内阅读。

(一)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1)这一段描写了什么景物?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

(3)你喜欢什么花?它有什么特点?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中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1)文段中最能概括兰花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最后一句的“!”能改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花的不俗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我”是怎样在“无形中就毁了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20 天窗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会解释“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方法 :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小组合作。

三、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一)我会读。

慰藉    刷地一瞥   卜落卜落    扇扇开直    扇风

玻璃    蝙蝠    偏僻   夜莺    猫头鹰      闪烁

(二)熟读课文,展示交流。

1、什么是天窗?

2、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3、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4、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5、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请找一找句子读一读。

四、课堂达标

1、注音。

(     )  (      ) (      ) (      ) (      )   (      )

慰藉       “扫荡”      露天       锐利       河滩         恶霸

2、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慰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暖和的(         )    会唱歌的(         )   灰色的(         )

猛烈地(         )    恶霸似的(         )   唯一的(         )

4、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       )    ___(       )       ___(       )

恶                   和                     落

___(       )    ___(       )       ___(       )

5、梳理思路

(1)、(        )自然段是写天窗的来历。

(2)、(        )自然段是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        )自然段是写从天窗的神奇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6、摘录课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并读一读。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比喻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因为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是唯一的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背诵4——6自然段。

二、学习方法 :

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三、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天窗又是怎么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呢?

2、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

3、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1)朗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天窗“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5、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

四、课堂达标

1、组词

慰(       )  藉(        )   荡(        )  锐(        )

霸(       )  僻(        )   卜(        )  落(        )

滩(       )  恶(        )   烁(        )  鹰(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那小小玻璃,你会看见____________,你会看见____________;你想像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____________,你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像锐利起来!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_______、________,想像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________想像到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3)乡下人发明天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这小小的天窗是_____________的,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发明天窗的人们。

(5)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_____________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_____________的各种事件!

(6)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___________,观看___________ ,并由此产生了___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把生活中透过的各种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1)选择一个下雨的天气,透过自己家的玻璃窗看看外面的世界,你看到______

______,又想到____________。

(2)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____________,又想到____________。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在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错,但在__________方面仍有不足,下节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作文七:《(39)17暴风雨的启示》4000字

17暴风雨的启示

总第83--84课时

共享备课(杨文娜)     审验签字(同意使用)

教材分析:

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的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在作者的笔下,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文末直抒胸臆,赞美春色,表达感悟。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文章有状物,有抒情,但状物抒情都不是目的,结尾两段如异峰突起,一下子使读者转到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先要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句,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体会“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搜集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吗?你对暴风雨有什么印象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课题:是啊,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暴风雨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意大利作家费拉里斯的生活中,看看他眼中的暴风雨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

3、绕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归纳梳理。

预设:

(1)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

(2)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3)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

二、初读课文:(25分钟)

同学们,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2、 检查自学情况

字音指导:窒  寐  咽的读音。

字形指导:窒  翩  拭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5、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

1、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读了《暴风雨的启示》这篇课文,你最想弄明白哪些问题呢?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口述,教师归纳出示)

(1)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

(2)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2、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描写作者观察到的景象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2)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20分)

(一)小组交流。

(二)集体交流

1. 暴风雨“来之前”是怎样的一种情境?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品读,感悟。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2、 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交流: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得急。

(2)“瓢泼大雨”说明雨下得大。

(3)“撕开”、“倾注”说明雨下得猛。

(4)“宛如天神”的比喻还透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读书感悟朗读。

交流: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

“咆哮”、“猛地”、“摔”、“敲打”、“冲击”等词写出了暴风雨的猛烈狂暴。

交流:大雨猛烈的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激动人心的乐章”这一比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激荡心情。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中感受暴雨的美,体会作者恰当的比喻,写出了暴雨形色兼美的特点。

交流: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的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弯弯曲曲的足迹”一方面生动地描写了雨水流过天窗的情景;另一方面,这些动词和重叠词的运用,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的心境。

交流: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身躯。    “催眠曲”、“抚慰”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雨由强变弱时的情景,更表现出作者心里的一种愉悦感受。

师小结:从大家的描述中,老师也深深爱上了这个有趣的美妙的地方了,来,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这几小节„„

3、过渡:暴雨的色形是那么美,暴雨过后作者又是怎样描绘的呢?它又美在那些字里行间呢?

A 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B 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4、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伦比的和谐的美。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总结:

1. 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 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 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回顾课文,引导再疑:想一想,课前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预设:

a、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变得柔和? b、“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技巧上总结)

A、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B、观察角度不断变化,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结合巧妙。

C、用词简洁形象。

2、自主测试

(1)学习了本课,不仅了解了暴风雨的特点,而且还了解了作者的习作方法,大家的收获很真不少。那么课文学到这里,自己学得怎么样?请大家当小老师,给自己或你的学习伙伴出一两道题测一测,比一比,看谁出的题在全班交流的价值。

(2)组织学生出测试题,教师及时收集有价值的题,在班级评价、交流、测试。

3、教师补充题(预设):背诵喜欢的段落。

师总结: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迅速理清文章的条理,通过自探与合探学生掌握了暴风雨前、中、后的景物特点;

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有一定的体会,但理解仅局限于文本,不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对这一哲理的认识。

在以后的生活中,要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

作文八:《《暴风雨的启示》》1200字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

陶山小学裴选波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涵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 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 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 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 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 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 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 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 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 读最后一段。

2.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 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作文九:《暴风雨的启示3》2200字

暴风雨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暴风雨的启示)1

1、听写词语:窒息霹雳依偎擦拭

瓢泼大雨翩翩起舞  2

2、课文回顾:课文描写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板书: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3

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

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1----10段,在你认为最能体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4

2、自学后交流:

过渡:读了这些段落,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呢?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①指名读这几个段。

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请同学们欣赏图片,5、6、7。这么美的图画,你能用上不同的写景成语,说句感叹的话吗? 如:暴风雨过后的早晨真美呀!8

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板书:绚丽多姿)

③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才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读出赞美之情)自由练读。同学们,谁能怀着一种赞美之情把它读下来?指名读,再齐读。

(2)师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不是)那么暴风雨来之前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谁来告诉大家?

①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9

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欣赏图片体验暴风雨来之前给人以惊醒动魄的美。10(板书:惊心动魄)

教师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谁来读第二部分?一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其他学生思考: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②“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11欣赏图片,感受暴风雨的猛烈。12

(板书:猛烈)你还感受到暴风雨的什么特点?(感受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③“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13 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平静)指导朗读这句话。(板书:优柔)

过渡:暴风雨由强变弱,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刚开始的恐惧随着雨水的到来变得很激荡,最后又变得怎样呢?(愉悦)从哪一句体现出来了?

④齐读14“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请大家用愉悦的心情的、朗读此句。

三、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1、教师过渡:

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花草、露珠,是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的闪电、雷声,来之时的狂风、暴雨,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此作者不禁感叹道:

教师出示句子:15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毁灭”、“绚丽”分别表现在哪里?

3、教师过渡:

昨晚到早晨,短短几个小时,可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似乎即将被毁灭的大自然,竟然变得绮丽无比,难怪作者会发出:

出示句子:16“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的感叹。

4、齐读,引导联系实际,小组内先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整体和谐的美)

五、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景物特点,体会到了不同景物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7你从生活中都受到哪些启示?想一想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生举例子如:一次弯腰、一个微笑、一件小事......) 生活给人的启示是不胜枚举的,一次小小的感动,一次小小的挫折,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让人受益匪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待问题都应该全面,切不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貌”。

六、课堂检测:18

1、领悟课文重点句子,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伦比的和谐的美。

2、塞翁失马19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人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和课文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七、作业

学习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件小事(一句名言、格言)给你的启示。20 板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惊心动魄

来之时:猛烈优柔整体和谐的美

作文十:《暴风雨的启示_600字》600字

街上的柳树伤了似的,叶子挂着灰土在树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滴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反着白光。道路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色连接起来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使人喘不过气。一小片凉荫下,狗坐在那里吐着红舌头。  傍晚,黑压压的乌云在东天翻滚,南北两边都耸起了高高的雷云。窗外,一声清脆的霹雳,划过漆黑的天空,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着,发出低声的呜呜,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漫长的夜终于快熬过去了,但雨依旧下个不停,我揉揉眼,向窗外看去。一朵小小的、脆弱的、娇嫩的、不知名的小白花,在雨幕中静静地承受着天空的泪水,我本以为,它经过一夜的冲刷,早已经受不住。但没想到,花瓣上的积水闪烁着彩虹般的光辉,茎叶依然直挺,雨水沿着叶脉从叶稍滴落下去。它昂着头,像打了胜仗的将军。它虽然没有缤纷的色彩和名花的尊贵,但它却有着高尚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它用它幼小的身躯抵挡了猛烈的暴风雨,它藐视困难,战胜困难,它坚强、勇敢,永远使自己的茎挺立着。  我把目光收了回来,沉思着、沉思着……  窗外射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雨终于停了,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熙的微风中翩翩起舞,把蔚蓝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鸟儿唱着欢快的歌;那朵小白花仍旧昂着脸迎接朝阳。  肆虐的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但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初二:吴聪瑶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