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幼儿课件 > 【《初二上学期语文》1700字】 语文初二

【《初二上学期语文》1700字】 语文初二

时间:2020-01-06 09:16:4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初二上学期语文》1700字

一:基础知识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聿()鄂()豫()绥靖() 阻遏()疟子()寒噤()蹿()仄歪() 溃退()业已()泄气()拂晓()瓦砾()地窖() 鞠躬()颤巍巍()匍匐()揣在怀里()衰老()肃穆() 箱箧()赃物()制裁() 珐琅()脂粉()惊骇()野蛮()絮说() 震悚()孤孀()疮疤()霹雳()诘问()惶急() 掳()憎恶()荒谬()健忘()蜿蜒()屹立() 憧憬()奔丧()箸()颓唐()妥帖() 尴尬()揩()黏()凹凼()

2、解释下列成语。

锐不可当:名副其实:

高屋建瓴:精疲力竭:

气势磅礴:荡然无存:

张皇失措满园狼藉:

情郁于中: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二、阅读理解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俨然()阡陌()髫()

2、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2)仿佛若有光。仿佛: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4)悉如外人。悉:

(5)具答之。具:

(6)问今是何世。世:

(7)便扶向路。扶:

(8)及郡下,诣太守。诣:

(9)处处志之。志:

(10)后遂无人问津。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天敌(苏辙)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释】①苏辙:北宋着名文学家。②网罟:捕鱼的网。③鹈鹕:一种关于捕鱼的鸟。④天:天敌。⑤抢竹:乱竹丛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

2、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3、 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

4、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

5、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

文学常识:《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由矛盾翻译。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琐屑(   )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人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写物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写法,如用的第几人称,遵循什么顺序,记叙的线索是什么,选材,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阅读新闻,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作文二:《初二上学期语文》17400字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  鄂(â) 豫(yù) 阻遏(â)

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 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健忘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荒谬(miù)

第二单元

谋(mïu)死 鼹(yǎn)鼠絮(xù)说

切切(qiâ)察察(chá)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勾留

疮(chuāng)疤(bā) 诘(jiã)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â)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

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î)

攥(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稀罕

唏(xī)嘘(xū) 噩(â)耗 呵斥

焦灼(zhuï)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文绉绉(zhōu)

吊(diào)唁(yàn)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 匀称(chân) 雄跨 惟妙惟肖(xiào) 雄姿佥(qiān) 残损 古朴 推崇 驻(zhù)足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美感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史诗 轩(xuān)榭(xiâ) 因地制宜 嶙(lín)峋(xún) 蔷薇 败笔 胸中有丘壑(hâ) 广漆(qī)  镂空(lōu)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得体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天井 伧(cāng)俗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造型 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农谚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榆叶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鄞(yín) 囊(náng) 克隆 繁衍 胚胎 鳞片 连翘 相安无事   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鸟臀(tún)目 恐龙 铱(yī) 潮汐 褶(zhě)皱(zhîu) 核磁共振  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 物种  归咎(jiù) 藩(fān)篱 失衡 啸 (xiào)聚山林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过滤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

嘈(cáo)杂 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第五单元

浔(xún) 落英 豁(huî)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î)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 白丁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ï)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 亵(xiâ)玩 噫(yī) 隐逸(yì) 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 黍(shǔ) 箬(ruî)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ã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大同

第六单元

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藻荇(xìng) 沃日 艨(mãng)艟(chō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韧 溯(sù)迎而上 腾(tãng)身百变 僦(jiù)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

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

《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6.《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17.《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8. 《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19.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2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三、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每课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 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②地点:南阳 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 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二、芦花荡 孙犁

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 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

三 蜡烛 西蒙诺夫

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的线索:炮火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3、伏尔泰:法国思想家,著有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

4、雨果的态度、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反语)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于虚无》等。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3、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4、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5、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6、荒缪: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7、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8、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9、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六 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描写阿长: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5、“我”的心理:对阿长的隔膜和轻视。

七 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老夫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八 台阶

1、选自小说集《台阶》。

2、旧台阶(1-6) 三级 青石板 地位低

新台阶(18-29) 九级 水 泥 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倔强,勤劳,坚强,俭朴,谦卑

4、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混杂了敬仰,赞叹和同情。

九 老王

1、选自《杨绛散文》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译有《堂吉柯德》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 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 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 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7、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

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

9、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

十 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信客,乡村过去没有邮局,对外通信往来主要靠从事这种特殊职业的人。

2、余秋雨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   余秋雨的写作风格:典雅,质朴,畅达

3、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

4、信客生涯:①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繁忙 ③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 ④代写书信

5、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

6、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

7、老信客 略写 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 赞赏和同情

8、 年轻信客 详写 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 赞颂和褒扬

第三单元

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 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十一 中国石拱桥

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具体介绍两座桥

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

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 ④形式优美

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

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

十二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

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

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

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

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十四 故宫博物院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

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

十五 说“屏” 陈从周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

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

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做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第四单元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

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七 奇妙的克隆

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5、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6、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7、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

8、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9、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1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12、克隆技术的利: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挽救珍稀动物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4、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②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四、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爱莲说

阅读探究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三峡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记承天寺夜游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作文三:《初二语文上学期复习题》3600字

初二语文上学期复习题

一、给下列字注音:

池沼(   )镂空(    )蔷薇(    )陡坡(    )匀称(   )驯化(    ) 瘦瘠(   )捆缚(    )提防(    )丘墟(    )葱茏(   )游弋(    ) 淫雨(   )漂砾(    )铁砧(    )谕告(    )粼波(   )充沛(    )

二、根据拼音填汉字:

肆nuè(   )干hé(   )峰 luán(  )mí(  )漫 chéng(  )罚 轩xiè(   )

三、成语填空:

重峦叠(  )    自出(  )裁   嶙(   )    惟妙惟(   ) (   )不敌众  (  )不成军     得天独(  )  不(   )之地   (   )然   (   )态万千 安然无(   )    大( )失色    执迷不(  )  因地制(  )  (   )心如意

四、默写:

1、《水调歌头》中,作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慰问和祝愿的诗句是:;表达作者旷达胸襟,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2、《别云间》中表现作者宁死不屈、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诗中《春望》中的                    ,恨别鸟惊心。的心情是相似的。表达对家乡依恋的句子是                  ,                      。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表现作者刚正不啊,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无罪远谪的愤慨的句子是:                  ,                     。

4、《醉花阴》中的名句是,

5、。

五、古文:

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1、 解释加点的词:

奇巧人(     )  尝贻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 矫首昂视(    ) 不属(      )    左手倚一衡木(       )曾不盈寸(    )

2、 翻译句子:

罔不因„„情态:

其人视端容寂:

其两膝„„中:

盖简„„为之:

3、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六阅读: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

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他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机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在巢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扶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跃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1、 真阅读全文,用作诠释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连同标点符号不超过20字)

2、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2)

A、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C、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D、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到(2)

4、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第一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方法,试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

一诺千金

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开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个男生家很穷,她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怎样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然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理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成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

然松开,手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底。他反复说:“我是从汉桥奔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车。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分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男生的唯一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而深刻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

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站牌边等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的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在这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期盼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邪,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有大雨就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不怎么看中诺言的人,她会找到了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风雨中的少年。

6从作者写作意图来看,本文所写的两件事中,有一件是引发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请概括这件事的大意

7、“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段中,着重表现“我”怎样的复杂感情?

8、“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一句中,“据说”、“果然”连用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看法。

9、“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10、作者一再强调“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大雨使得“天地间白茫茫的”,但是最后一段却又说“区区风雨何足畏惧”,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11、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信守诺言的名言或谚语

(一) 一个譬喻

罗兰

从前,有一个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样,不再跌倒。而且,我可以推着它进行,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约一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 儿推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去。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慌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把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 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以帮我学了许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认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

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强独立,自求多福”这8个字吧!

1、 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2)

2、 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呢?(2)

3、 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呢?(2)

4、 文章结尾的“坚强独立,自求多福”这8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 。

5、 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

作文四:《初二上学期语文文言文》1200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装句)?”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倒装句)?’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彻”),影布(于(在))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

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作文五:《初二上学期语文试卷》4700字

初二上学期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26分)

(一)填空(10)

1、“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唐代文学家是

2、《昆虫记》的作者是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指的是标题、导语、

4、小说的“三要素”是

5、“如梦令”是词牌名,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

(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

1、踉跄(liang)  飒飒sa    庾子geng

2、石砌(qi)    匀称chen  愧怍 o

3、仄歪(ze)    膝盖qi    濒临bin

4、估量(liang)  蒿草hao   沮丧ju

(三)下列词语中音,形,义全对的一项是(  )(2)

1、歼灭jian   倾札ya

2、璀灿can   积攒zan

3、殷勤Yin   雪茄qie

4、害臊sao   蔓延man

(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1、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3、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4、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五)下列各句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

1、她用废品制作了两个孩子喜爱的玩具。

2、这次外出演出,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可以发挥得更好了。

3、大步走向繁荣富饶的家乡。

4、中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将获得多项成果。

(六)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2、小福子——《骆驼祥子》——老舍

3、保尔·柯察金——《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

4、《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莫泊桑

(七)给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简洁的标题(                          )(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这三名科学家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获奖。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八)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学时,我迷恋连环画、动画片;初中以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1、我时而浏览花果山,行走女儿国,看悟空斩妖除魔;2、时而上梁山,逛祝家庄,看众好汉锄强扶弱;3、时而漂弋海上,独闯荒岛,看鲁滨孙智救“星期五”;4、                             。这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爱不释手。

1、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任选一句写出作品名称和作者姓名。(2)

作品:

作者:

2、联系语境,依照画线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表现某一名著的内容。(2)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异:惊奇。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B. /

C. /香远益清(清香)

D. 明有厅巧人日王叔远(奇异、罕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特)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选贤与能

B. 矜、寡、孤、独、废疾者

C.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用法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B.   峨冠:名词作形容词,高高的帽子。

C.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椎形发髻。

D.    劳:形容词,劳累。

5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三更有梦书当枕   祝勇

1)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然的心绪以及宁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有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开心上的每一条折皱。

2)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先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3) 于幽美如诗情琴韵的意境之外读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起一位伟人青年时锤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常激赏赞叹,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看来,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是何等重要。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打乱了众生心灵的止水。爱于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可是家务劳动、友人来访、子女教育以及电视喇叭的聒噪使你无处躲藏。日常的喧嚣里,早已托不到须臾的宁静。

4) 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阒寂。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电视也早已哑然无声。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拧亮床畔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罗衾掩住个半身子就可以了。

5) 书是选好的,就安在枕下,不必从书架上查取。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这动作就该像手巧的售货员取货一样娴熟。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像少年时读书那样,不眨眼看到明天,是不可能的。因为明天一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移。不再去想那些,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已经令我感到自豪,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活得一份安然的心境,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6) 想起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回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天气很好,格雷夫人的父母正在远处的花园里游猎,笑闹之声由窗子潜入寂静的室内,而格雷夫人却独自静坐在窗子旁,阅读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的精彩篇章。作家十分好奇,格雷夫人回答作家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这是汉代学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论说的话,信然。

7) 我常常被书感动着,被友情感动着,被鼓励感动着,被忠诚感动着,被美好感动着,被优秀人物感动着,被思想家感动着,被科学家感动着,被文学家感动着。书于我就像是流水于干裂的土地,书于我就像天空于小鸟……

8) 窗外夜色渐深,疲倦渐浓。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万劫不复的灾难等着,在梦乡里,仍会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

【阅读训练】

1、试赏析第一段中加点字“熨”的妙处(2分)

2、为什么第四段中说“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 (4分)

3、请给第五段中加点的成语注音,并解释词意。(2分)

焚膏继晷(           ):

4、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试在本文散漫的字里行间找出它的“神”来。(4分)

我们可以像两个大人一样谈谈吗?

孙道荣

儿子又发怒了,像以前无数次发生的情景一样,三步曲:先是吹鼻子瞪眼睛,接着大喊大叫,继之又哭又闹。妻子愤怒、伤心、无奈地看着儿子。

我把儿子拉到他的房间。我坐下,示意儿子也坐下,他却站着,脸倔强地扭向一边。

“我们可以谈谈吗?”我问。

沉默。儿子昂着头,半晌,抽抽搭搭地冒出一句,跟你们大人没、没什么好谈的。

儿子刚读初中,应该还没到青春期,怎么就这么桀骜不驯呢?不过,从五六年级开始,儿子似乎就不大愿意和我们谈心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而且,我知道,今天的事起因很小,就因为是先看电视,还是先做作业,儿子与他妈妈发生了争执。一点小事,演变成了一场火药味很浓的战争。必须解开这个疙瘩。     儿子不接我的茬,谈话无从下手。

从侧面看,儿子的嘴唇上,有了一层淡淡的绒毛,那是青春即将破茧而出的标志吧?他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是的,他正在成长。这也许是个突破口。     “那么,我们可以像两个大人一样谈谈吗?”我用商量的口气,问。     “像大人一样?”儿子扭回头,看着我,“怎么像大人一样谈谈?”

看样子,这是儿子感兴趣的话题。我笑笑,拍拍床沿,说,你先坐下,这样我们才像两个大人谈话的样子。

儿子犹豫了一下,坐在了我的对面。

我看着儿子,“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首先是平等的。”

“但是,你们对我一点也不平等。”我刚开个头,没想到儿子的话就像机关枪一样,扫了过来:“特别是妈妈,什么都喜欢管,一点不民主,非常霸道……”     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儿子愤怒地“控诉”,连幼儿园时的事情都翻出来了。说着说着,竟然又抽泣了起来。我拍拍儿子的肩膀。真没想到,儿子的心里,会对我们做父母的,淤积了这么多的不满和愤懑。

儿子说完了,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我递给他一张餐巾纸,说,既然我们是像大人一样交谈,就应该心平气和,

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再像孩子一样,动不动就哭鼻子耍脾气了,好吗?

儿子响亮地抽搭了一声,忽然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对儿子说,你刚才说的这些事情,我会和你妈妈认真反省一下,然后再和你平等地交流。可以吗?

儿子点点头。他的情绪,正在慢慢平息下来。

谈话继续。

我告诉儿子,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除了平等,心平气和,还应该是客观的。我拿今天的事情为例。我问他,作为一个学生,放学回家了,是不是应该先做好作业,再看电视?就像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就应该先烧饭做家务,一切都忙好了,才能做在电视机前。

儿子想了想,低下了头:我知道错了。我只是不喜欢妈妈动不动就指责我。     我摸摸儿子的头。妈妈脾气是急了点,但你应该知道,她有多么爱你。     妻子在喊我们吃晚饭了。

我和儿子站了起来,他都快有我高了。我拍拍儿子的肩膀,“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解决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儿子伸手在我的胸口打了一拳,“我知道了!”我毫无防备,被他打得一踉跄,这小东西,下手一点不知轻重。一想,我也哑然失笑,电影里常看到两个男人之间,就是这样解决纷端的。只是他们都是兄弟。

儿子跑进厨房,从后面搂住正在端菜的妈妈的脖子,“妈妈,对不起!”     欢声笑语,又回到了我们家。

是的,就是从那天开始,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虽然仍是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可是,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的话,那我们一定是像两个或者三个大人一样,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谈。

《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10期

【阅读训练】

1、(3分)随着情节的发展,儿子的情绪,态度也在不断变化:“我”把儿子拉到他的房间,提出跟他谈谈时,儿子       ;当“我”提出“像两个大人一样谈谈时” ,儿子       ;当“我”表示以后将会和他平等地交流时,儿子       ;

2、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2分)

3、加横线的情节应该最早发生,把它放在文章开头好不好?为什么?(3分)

4、加点的“破茧而出”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5、读了本文,你想和你的爸爸或妈妈说些什么?把你的心里话写在下面吧。(2分)

四、作文(共40分)

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言外之意是:融冰不易。是的,自然界的冰也许非待春暖花开日难以消融,那么,人心中的坚冰呢?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话语、一次倾心的交谈……随时可能像春日的暖阳般消融坚冰,还你一个美好的世界。

请以“融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六:《2015-2016上学期语文试卷初二》8900字

。。。中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张云莲 审题人:熊玲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3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蹒跚(pán)    愧怍(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

C、荒谬(miù)    仄歪(zâ)      阻遏(yâ)     毛骨悚然(sǒnɡ) ....

D、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ã)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3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现代--《骆驼祥子》

B.张岱--明末清初--《湖心亭看雪》

C.刘禹锡--宋朝-《陋室铭》

D.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7,默写下列古诗(15分)

(1)感时花溅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其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5)《使至塞上》描绘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8)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杜甫

(9)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1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

(12)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史》杜甫

(13)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陈与义

8、综合实践训练。(5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写出你的感悟:(3分)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办起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的变动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决定从头开始偿还那天文数字般的存款的时候,友人劝他不必这样做,这件事他没有责任。但他还是用一生的艰辛和汗水偿还了存款,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你的感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言语交际:

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2分)

(一)三峡 (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2分)

12、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

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二)谁与我同行(12分)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

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3、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4、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2分)

15、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10分)

阿长与《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分)

18、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分)

19、"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10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20.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4分)

21.写出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3分)

22."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四) ( 8 分)

(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 B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

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23.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2分)

24. 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3 分)

答:

25.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3 分)

答:

三、作文(60分)

蜡烛期待着燃烧,小鸟期待着飞翔;干旱的土地期待着甘霖,冰封的冬天期待着春风„„期待着,我们才有希望;期待着,我们才能去争取。期待是一种幸福,期待是一种希望,期待是一种无奈,期待也是„„

请以“期待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未摸拟考试试卷答案:

1、A   2、C   3、B   4、B  5、C 6、C 7、 略。

8(一)、做人应该对他人负责。

(二)、、意思对即可。运用比喻,语句精美,表达感恩、怀念或祝福即可。不用比喻者,扣1分。

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发;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祝福您!

②岁月在您脸上镌记得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9、(1)逆流而上   (2)有时   (3)通“缺”,中断   (4)急流的水

10、(1)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3、例: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

14、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 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15、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16、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二)

17、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18、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19、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三)20①.历史悠久 ②结构精巧 ③强度高坚固耐用 ④形式优美

21.列数字 下定义 摹状貌

22."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2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1分)。

23,老舍  骆驼祥子

24: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25 (1):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2):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如“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这些心理描写,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3):老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子写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又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一样强健有力。又如把拉车比为“骑着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答题卡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38分)

7,默写下列古诗(15分)

(1)感时花溅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其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5)《使至塞上》描绘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8)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杜甫

(9)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1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

(12)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史》杜甫

(13)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陈与义

8、综合实践训练。(5分)

(一)你的感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言语交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2分)

(一)阅读《三峡 》片段,完成9-12题(12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2分)

12、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二)阅读《谁与我同行》完成13-16题(12分)

13、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4、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2分)

15、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4分)

(三)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17-19题。(10分)

1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录原句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分)

——————————————————————————————————

——————————————————————————————————

——————————————————————————————————  19"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分)

——————————————————————————————————

—————————————————————————————————

(四)阅读短文,完成20-22题。(10分)

20.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4

分)

——————————————————————————————————

22."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23-25题 ( 8 分)

23.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2分)

24. 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3 分)

答:

25.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3 分)

答:

三、作文(60分)

蜡烛期待着燃烧,小鸟期待着飞翔;干旱的土地期待着甘霖,冰封的冬天期待着春风„„期待着,我们才有希望;期待着,我们才能去争取。期待是一种幸福,期待是一种希望,期待是一种无奈,期待也是„„

请以“期待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七:《初二上学期语文教案》1400字

成语故事三则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掌握多音字的不同的读音和常用的

搭配习惯;掌握词语的运用

2、能力目标:理解本则寓言的内容, 掌握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语以及运用;理解本则寓言的内容, 掌握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

道理.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时数:

五,教学过程

1、刻舟求剑

1、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朗读课文,多读几遍,理解大致内容。

3、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4、掉宝剑的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二、 合作探究(5分钟)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我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质疑(15分钟)  抽签决定各小组展示自学的成果。各小组派代表质疑学习中的疑问。文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或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说出来,大家商讨。

四、点拨归纳(5分钟)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  页  2

五、当堂检测(5分钟)

1、寓言所含的道理       2、运用这个成语造句

小结:

望梅止渴 一、导入新课: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有什么好办法记

2、将士们为什么会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2)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

8、所以

三、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

3、和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黔驴技穷

作文八:《初二上半学期语文诗句》1100字

1.《与朱元思书》中正面描写水优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侧面描写水优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与朱元思书》中,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概括感叹富春江景,总结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功名,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现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一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俩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句子: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略无慕艳意,乐以忘忧的原因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写“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的句子是: “五柳先生”的三的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五柳先生”的生活情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7.刘禹锡的《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翻似烂柯人: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映,哪怕距离再远,也会觉得尽尺

10.《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名族气节的两句话:汗青。

1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来的,通过谢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到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们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

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4.《登幽州台歌》中,书法是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悠,独怆而涕下

15.《过零丁洋》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用双关的手法概括出自己的抗元经历,表达忧愤之情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文九:《苏教初二上学期语文和下学期古文》5600字

四字词语及词义

1.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2.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4.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5.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峦,小而尖的山。嶂,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6.珠光宝气: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多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这里指各种鲜花色彩的华美。

珍,珍珠。宝,宝石.

7.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诸,众,许多。

8.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

精巧的心思。

9.无所事事:什么事也不干。事事,做事。前一个“事”,动词。

10.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舍,古时行军三十里叫一舍。

11.司空见惯:看惯了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

12.鲁殿灵光:后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3 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       冷,形容非常吃惊

14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15 娴熟深谙:非常熟练熟悉。娴,熟练。谙,熟悉。

16 脍炙人口:本指美食人人都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

17 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的不多了,随时都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18 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19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落败的)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里

20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21 循循善诱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人、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循循,有步骤的样子。诱,

诱导、教导。

22 辗转反侧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23 万籁俱寂:感到对不起别人,内心痛苦不安。

24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4单元字词期末复习

一、字音

风靡 mǐ   迂曲 yū qū   谛听 dì    整肃 sù    红桧 guì    贿赂 huì lù   妩媚 wǔ

祈求 qí     保佑 yòu    眺望 tiào   瑰宝 guī    嬉戏 xī    召唤 zhào

二、字形

融会       堪称       浓稠        山岚      迂曲       谛听       决计        恰似       整肃       骄阳       巨创       雄踞       蘑菇       报废        狼狈       贿赂       妩媚         酷爱       祈求       保佑       嬉戏       眺望        瑰宝        绝境         就义        羞愧       心驰神往  轻描淡写       可见一斑     人迹罕至 hǎn    恍如隔世huǎng    可见一斑 bān      鳞次栉比 zhì

碌碌无为lù

五单元

鉴赏     轩榭     蔓延      玲珑     硕大     钟爱     漫步      霸道     荒诞     懦弱     胆怯      漠然     萧索     涉及     猬集      领略     俯冲     徒劳

着眼zhuó    镂空lòu    琢磨zhuó    喧嚣xiāo    摇曳yè    愚氓méng    孵育fū      翘望qiáo     悖论bèi    龟裂jūn     觅食mì     虬干qiú    轩榭 xuān   池沼zhǎo    丘壑hè      嬉戏xī   玲珑líng     浩劫hào      诛伐zhū      驻足zhù     稚嫩zhì    驯美xùn     温馨xīn    斟酌zhēnzhuó    嶙峋lín xún   蜿蜒wān yán     潋滟liàn yàn

惆怅chóu chàng   荆棘jīng jí  蹒跚pán shān   咆páo哮xiào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居高临下   无所事事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史无前例   自知之明   闲情逸致  不速之客  毛骨悚然sǒng  自给自足jǐ  肆无忌惮dàn

退避三舍shè

六单元

编撰Zhuàn    铠甲kǎi     脊椎jǐ   匍匐pú fú    繁衍yǎn     胚胎pēi   两栖qī       花卉huì     华裔yì    贮运zhù     深谙ān    亵渎xiè dú    隔阂 hé     瓶颈jǐng      受益匪浅fěi  如火如荼tú  令人作呕ǒu   责无旁贷dài   梦寐以求mèi  脍炙人口kuài zhì

耗费   灌篮    就绪    伦理   代谢    凋零    启迪    借鉴     枯燥     娴熟     深谙   夭亡   良师益友    图文并茂   高歌猛进   无暇顾及    相安无事   悲喜交集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主人公:保尔

2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

3保尔是怎样的人?

他有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

保尔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

4、为什么这本书对几代青年人起激励精神?

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长篇小说,它生动地叙写了钢铁战士保尔的成长过程,具有深刻的

教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从内容上或情节上,保尔的精神品质,思想价值对后人的

影响来说)

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

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5、以钢铁命名?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

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

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6、主要情节

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

克服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

《记承天寺夜游》

词语解释:

1、户:门    2、交横:交叉错杂    3、盖:原来是   4、但:只,不过    5、耳:罢了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念:想到     8、相与:共同,一起     9、步:散步

10、空明:清澈透明

第二段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第三段翻译: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中与“闲”有关的句子,并体会请感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贬谪的悲凉

结合内容,分析全文情感变化

欣然起行(欣喜)

念无与乐者(遗憾)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急切)

怀民亦未寝(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悠闲)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抑郁)

小石潭记

一、名词作状语

1、西:向西

2、下:向下

3、空:在空中

二、意动用法

1、乐:以……为乐

三、重点词

1、清洌:清澈

2、可:大约

3、许:约数

4、佁然:愣住的样子

9、环:环抱

10、悄:寂静

11、怆:悲伤

12、幽:幽深

13、邃:深

14、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五、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凄:使……凄         寒:使……寒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文意理解:

1、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因看见清澈的潭水和游鱼,而感到“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寂静环境的触发,凄凉、哀怨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2)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分析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答:“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由乐转哀、作者乐的原因是在于听见小潭的声音,看到潭水清澈和水中游鱼。作者心情愉快,但一经小潭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想起自己被贬的身世,心情变得凄凉哀怨。 总结

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解释。

1、为宫室         为:做,这里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罔:无,没有;   因:依据;   象:模拟。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4、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刻的是

5、八分有奇       有:意思同“又”;  奇:零数。

6、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7、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8、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9、其船背稍夷     夷:平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原来是;  简:挑选;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轩敞者为舱

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三、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通

2、左手倚一衡木 通,译为:

《马说》重点词语梳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受辱没

2、不以千里称也       以:把(拿)

3、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吃;        或:有时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7、策之不以其道       策:驱使;      道:方法 。   以:按照。

8、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9、执策而临之         执:握;   临:到(它)跟前。

10、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邪:通“耶”, 表疑问。

11、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表推测语气。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驾驭千里马而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

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治水必躬亲

一、重点词

1、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2、泥:拘泥3、妄意:随意  4、势:河流的形势

5、相度(duó):观察和测量

6、情:真实情况

7、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8、穷其致:追究到底

9、致:事理             10、是以:因此、所以

11、躬:亲自              12、横索:横行勒索

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亲信人言

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3、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 ,不怕吃苦。

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撰有《世说新语》,《人琴俱亡》入选为课文。

• 2、杜甫,   唐 诗人,其诗被称为“ 诗史”,宋以后其人被尊为“诗圣 ”。《春望》

《望岳》入选

• 3、杜牧,唐文学家。《泊秦淮》入选为课文。

• 4、柳宗元, 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说》《三戒》《永

州八记》等。 《小石潭记》入选为课文。

• 5、韩愈,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马说》入选课文。

• 6、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记承天寺夜游》入选为课文。

• 7、陆游,南宋大臣,文学家,代表作《正气歌》《过零丁洋》。

• 8、文天祥,南宋,《过零丁洋》

• 9、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背影》入选为课文。

• 10、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苏州园林》入选为课文。 • 11、都德,法国(国籍)小说家。《最后一课》入选为课文。

• 12、川端康成,日本(国籍)小说家。《父母的心》入选为课文。

• 13、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学者。《枣核》入选课文。

• 14、《晏子使楚》选自《  晏子春秋  》。

• 15、季羡林,当代学者、作家。《幽径悲剧》

作文十:《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点》300字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点

一、积累与运用

1. 第1、2单元两单元字音

2. 第1、2单元字形

3. 修改病句

4. 第五单元及课后前五首诗文默写

5. 小语段阅读:标点,选词,关联词

6.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二、综合性学习

7.课外活动

三、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

8、说明手法

9、10筛选信息并概括

11、发表并论证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联系实际创新)

12、选择题(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二)记叙散文

13.整体感知文本并理清思路

14.理解并筛选信息

15.语言赏析

16.题目作用

17.联系文章发表意见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18.实词解释

19.虚词辨析

20.文言翻译

21.文章内容理解

(四)古诗词赏析

22.理解内容

23.画面描绘

四、作文

24.半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