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溺爱的危害》1400字 溺爱危害

《溺爱的危害》1400字 溺爱危害

时间:2019-10-31 09:32:2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溺爱的危害》1400字

溺爱的危害

广宗县冯寨校区北淤疃学校徐文平

爱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在当今社会,不同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爱的形式也不同。大致看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疼爱。这类父母大多受过苦,自己的童年不幸福,因此,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从前一样受苦,他们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尽量满足,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好看的服装等。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二是关爱。这类父母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寄予孩子很大的希望,总怕孩子给自己丢脸。在业余时间,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孩子学习。在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在寒暑假时,帮孩子找比较好的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在他人之后。孩子长期被父母这样呵护着,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自己无主见,一切要父母做主,这样的孩子就像关在笼中的小鸟,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冲出这个牢笼,而一旦冲出牢笼后,反而会六神无主,不知怎样去应对

新的环境,社交能力差。

三是至爱。这类父母大多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们对孩子严格要求,但并不限制孩子的自由,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愉快的。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是融洽的,有充分的民主,家长不会逼着孩子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总习惯自己赢。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一次,母亲与小罗斯福一起下棋,母亲故意不让他,一连赢了他几次,从未失败过的他生气了,非要赢了母亲不可,可几盘下来,他还是败在母亲手中,他的笑脸红了,是愤怒的神色,似乎在怪母亲。这时,母亲严厉地批评了他,并逼着他向自己道歉。经过教育,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一刻起,他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应对失败。还有一次,他向母亲提出了抗议,说对自己要求太严,应该给他一些自由。母亲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他,给他一天自由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小罗斯福开心极了,和小伙伴们玩了一整天,晚上回家时,浑身是尘土,可母亲并没有责备他。有几个家长能像这位伟大的母亲那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长大多溺爱孩子,含在嘴里

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这样,造成了孩子自私,任性,心中无他人,更别说孝敬父母了。溺爱孩子不是真爱,是害孩子。

有些家长总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太自私,不懂得体贴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作为家长,你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当孩子摔倒时,你是跑过去扶起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恐怕大部分家长会马上跑过去扶起孩子,还会安慰一番,很少有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有些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只让孩子读书,不让孩子干一点儿家务活,甚至有的家长跑到学校替孩子值日,这样的孩子将来怎能适应社会?

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女大学生刚入学几天就办了退学手续,原因是她从小到大,都是吃妈妈做的饭,从未出过远门,她吃不惯学校的饭菜。试想一下,这样的孩子将来怎样生活?连自己都养不活,怎能孝敬父母?又怎能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的孩子只能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醒一醒吧,溺爱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请不要再溺爱孩子,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知道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作文二:《溺爱的危害》600字

溺爱的危害

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外有个孩子从小偷同学的橡皮铅笔,回到家后拿给母亲,母亲非但不责罚反而一个劲儿的夸他能干,自此,他的偷盗行为越来越严重,终于有一天他因为盗窃罪被判绞刑。行刑前,他说想和母亲说一句话,但是他不想被其他人听见。当母亲把耳朵凑到他的嘴前,他竟狠狠地咬下了母亲的耳朵,并喊到“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今天这样”。

这个故事看似极端,却把骄纵溺爱之祸展露无遗。一味地溺爱轻则让孩子缺乏主见、不善与人沟通、没有能力应对危机,重则导致孩子放纵无度。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上了大学竟然还不会叠被子洗衣服。有些事情虽不大,却容易让孩子一有困难就问爸妈,甚至完全推给父母。养成孩子遇事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习惯。而一旦这些孩子脱离家庭走进社会后,他们就会觉得周围人对自己的照顾是理所应当,而一旦别人对自己不好他又接受不了,造成人际交往上存在严重的障碍。

另一方面,刚刚出生的人是没有自控能力和规则感的,就是在成长中收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一点点懂得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的规则意识。而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往往只顾满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规则。孩子一次次作出逾越规则的事情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醒甚至惩罚,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被允许的,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日后就极可能变本加厉更加横行霸道、肆无忌惮。       康菲特青少年教育专家提醒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明天,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受了伤的树结才能更加坚硬。

为家庭搭建一座通向爱的桥梁

给孩子一片干净的正能量空间

作文三:《溺爱的危害》600字

溺爱的危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他们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出现问题。

现代家庭中‘溺爱’非常的普遍,虽然大家都知道溺爱对孩子有害,但不知自己的家庭中是否存在,是疼爱、关爱还是至爱。那现在您就要看看孩子有没有下面这些现象,吃独食、不愿分享,也就是自私、不会关心别人。吃饭时,不管长辈是否到齐就先吃。生活学习没有规律,睡懒觉,白天游手好闲,看电视到深夜。不爱劳动。胆小怕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懂得怎样通过努力去争取,不知道珍惜物品,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果您的孩子也如此,那就是被爱淹没了,而这些都是父母种下的苦果。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呵护行为也可以理解,但是一个孩子身后一般都有四个老人,再加上父母,这种呵护慢慢的就变成了过分的宠爱。把孩子当作中心围着他们转,是对孩子太过重视、过分的关注,不让孩子劳动,也不让他们独立做事,剥夺他们的决定、选择和行动的权利,一有点小磕小碰,就紧张的不得了。这种娇惯会使他们胆小怕事,成为一个懦弱的人,孩子的生活也会变得懒散,不懂得劳动带来的快乐,不会体谅父母,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这些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温柔的陷阱。 家长是不能代替和包揽孩子的一生,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爱。

作文四:《溺爱的危害》4800字

溺爱的危害          蔡君梅2014.1.10

先聊一个话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家教行为是溺爱?

1、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形成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吃不得苦、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个个还变成了小胖墩。

2、过分的疼爱,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处处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家长也给与满足。孩子逐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

3、过分的保护;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不安全,将孩子关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孩子容易形成孤僻、胆小、不爱说话、不合群性格特点。

4、过分的“灌”;许多家长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当孩子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儿歌时,就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使养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

5, 过多的零花钱;使孩子不会节俭,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 这样错误的教养态度  就是溺爱。

以上是孩子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必然出现的。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毫无原则地溺爱,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结果通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对父母进行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曾经最受宠爱的孩子如今与父母成为生死仇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常被谴责为“狼心狗肺”。

然而,“狼心狗肺”中的恨意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仅仅是孩子长大受挫折后产生的吗?

通过刚才家长的发言和视频,我们认识了“溺爱”的行为,下面我们看看溺爱所带给孩子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

:影响孩子的心理、性格、行为和能

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一:溺爱剥夺了孩子的成长

先看一个事例:

一个蹒跚学步的2岁孩子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他的真实需要不仅是要拿到那个球,而是拿球过程的体验。这时父母不是替孩子拿到那个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在他出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的危险。因为,孩子重要的是需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触摸、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在运动,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高兴,他会地感受到是在自己的努力子下完成的,切身地体会到自己身体的力量。也许,在拿球过程中他会摔跤,会跌伤,甚至会流血;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努力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摔跤了,甚至很疼,但我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目标。

假若一个有着这样信念的孩子这样长大,等他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困难,他不会丧失勇气,因为他相信最终会靠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家长不要剥夺孩子这种成长的过程。

然而,如果大人急走几步,将这个10外的球拿给了孩子。虽然只是一次、两次,孩子可能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意识产生:大人什么事都可以帮我;出了问题,家长一样帮我解决。也就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他就养成了颐指气使、呼风唤雨。生活中没有了主见,也使孩子没有了自信,没有了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再有,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就有这样一道“风景”,年迈的爷爷、奶奶弯着腰,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步履蹒跚地走着,一边却是蹦蹦跳跳,神态自若的孙子。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背书包是自己的事,自然就没有了责任心,不会心疼、体谅父母。变得自私自利,不会为他人着想。人际关系更是障碍。当然有家长也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事实上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变老,但是一个人不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有责任心。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这真是是大错特错;自私只能谋一时之利。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无情。

还有当小孩子跌倒,父母赶紧把孩子扶起来,如果孩子哭闹不

止,家长们还会指着桌子、椅子进行训斥,来取悦孩子。这样下去,孩子不会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批评;而是一味指责、迁怒他人,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分不清好与坏、对与错,更不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从而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要尊重、满足一个幼小孩子成长过程的权利。

第二:溺爱使孩子由被爱到怨恨父母

小孩子会经常说“我来……我自己来……”,他渴望自己用筷子

或勺子吃饭,他渴望自己穿衣服,他渴望自己喝水,他还渴望帮妈妈做家务、打扫卫生……。习惯于溺爱的父母就完全成为了孩子的“手”和“脚”,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而是帮他们做好各种各样的事情。于是家里就有了“小皇帝”“小公主”。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真实的成长需要就容易视而不见。因此,即便孩子一次次地强调“我来……我自己来……”,父母仍然会拒绝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一味地替孩子做事。 殊不知,有着这样的教养经历告诉了孩子: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那么长大后,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甚至父母可以替他谈恋爱吗?于是一个习惯溺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时候他会逃回家中,因为在家里,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小孩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这时候已经无法替他完成这个任务了,帮一个2岁小孩拿10米外的球、背背书包等对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帮一个20岁孩子交朋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做不到的事情。这时候这个大孩子就会怨恨父母,其实这种怨恨,早在父母非要替他穿衣时,早在父母非要替他喂饭时,早在父母以安全为理由而限制他做游戏、限制他一切的活动时……这种怨恨就已经产生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自己来……”的时

候,要耐心地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再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

这就是负责任的爱,并且这的确比帮孩子解决问题要难很多。

父母要切记一点: 1个2岁大的孩子摔一跤哇哇大哭时的痛苦,远远轻于一个20岁的孩子找工作、交朋友和谈恋爱时遇到挫折所产生的痛苦。

第三:由溺爱酿成苦果。

一个20岁的女孩小红,小时候,家长很反感别人对他孩子的说服教育,并不断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长大后,孩子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退学。回到家后,她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时还动手打她的父母。每次这样做了以后,她会非常自责,会痛哭流涕地请求父母的原谅,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但她控制不住自己,过不了多久又会对父母发脾气并动手。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她潜意识深处知道,她现在经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的溺爱。她折磨父母,其实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你们为什么现在不能帮我解决困难了?于是就有了“这孩子怎么变成了狼心狗肺”之说。

以前,她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她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她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问题的难度不大,但她越大,她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她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不但不利学校教育,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四:溺爱使孩子成为了高消费者

当今流行这样的话:“再穷不能穷孩子”,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钱、不懂得节俭等。当然孩子不是天生就会高消费。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真是敢花钱!”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女士却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会消费,高消费的主因在于对孩子家族式溺爱。”主要原因是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宝一样伺候着,孩子要什么就尽量满足。再加上家长工作都忙,平时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于是他们便喜欢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自己的爱。特别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几个家庭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时,老年人更会对孩子的要求来者不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我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的错误思想,

看到同学买件新衣服时,我就要买件更好看的;看到同学拿部新手机,我就要买个更贵的。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甚至我还看到有些孩子的爸妈,自个儿穿着打扮是极尽俭朴,可是孩子却穿名牌、上名校,他们就是要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一方面我心疼这些爸爸妈妈的努力付出,一方面我也为他们的付出捏了一把冷汗。

下面我们再听一个事例:一位1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生意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我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开始,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父母反而说什么:“我没文化不照样挣钱”?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终于被关进了监狱。      还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一味的满足,当家长满足不了的时候,竟然会拿着刀对向父母。

年轻的父母开始反思,对孩子究竟应该给予什么样的生活?

怎样避免溺爱带来的危害:

一: 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不要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家长的威信高了,教育效果也就强了。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

二:不能滋长孩子“以我为中心”。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

习惯,

三:适当的家务可调节孩子生活

说到做家务,我这又有一个话题:孩子做家务需要用金钱或物

质鼓励吗?

我非常不赞成。家,是讲亲情的地方,不能讲金钱关系,把做

家务给钱这样的教养方式会冲淡亲情,尤其不能让孩子为了金钱来劳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亲情也会非常淡漠。有些人可能会说:美国很多家庭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但这不一定值得效仿。一些美国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冷淡,从这个角度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半数家长经常会代替孩子劳动;半数的家长明确认为孩子不做或几乎不做家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知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女士是孩子做家务的拥护者。通过对456个家庭孩子跟踪调查,20年后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差别很大,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收入相差20%, “从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责任感,也很难有孝心。”针对有些家长的错误看法认为:“做家务增加孩子负担”的观点,孙云晓女士认为“适当的做家务会成为调节孩子生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孝心,这可能比学习知识还要重要的多。” 四:要舍得让孩子吃一些苦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比如大泠天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买菜,周六、周日带孩子到田间地头去除草、施肥,秋季带孩子捡棉花、收果子。能让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孩子是非常必要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 五:家长对孩子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

诚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应该的,爱子女,不仅是体现在对孩子

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相反,对孩子娇、惯、纵容是有害的。俗话说:“严为爱、宠为害”,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作文五:《溺爱孩子的危害》1000字

溺爱孩子的危害

1、让孩子在家里享受特殊待遇 家长溺爱孩子捧在手上怕化了、顶在头上怕飞了,家里处处维护孩子有好吃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吃吃喝喝和买东西来表达对他们的爱,给孩子买阿迪达斯、耐克,直奔小康了:阿迪达斯、耐克、巴布豆 应有尽有,服饰高档,文具也不逊色,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出炉的文具他那儿都有,平时口袋里也总带着零花钱。

危害知多少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庭给予孩子太多的特殊待遇,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更不会知道自己对家庭还有义务,并且会对别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去关心。

2、家长包办、代替做孩子应做的事情

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好,对孩子亦趋于溺爱中,家里一丁点小事都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做,每天早上给孩子挤好牙膏,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时间包括升学问题,都是家长亲子为孩子决定的,从未让孩子去考虑自己的事情。

危害知多少

孩子没有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手上的动作技能得不到足够的发展。此外,自己动手做事的过程也是获得最初的成就感和自信的重要途径,凡事被家长包办代替,容易让孩子形成“只有你们会做,我不会做"的自卑感,等长大需要独自步入社会时,就容易不知所措,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容易被社会淘汰。

3、事事迁就孩子

有些家长特别心疼孩子,总担心孩子不开心、哭闹等,迁就孩子让孩子习惯享受特俗待遇,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以哭闹、不吃饭、不睡觉甚至自虐要要挟大人。万般无奈下,大人只能向孩子投降,依从、迁就孩子。       危害知多少

孩子通过要挟的方式控制大人,久而久之大人就会丧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达成母的,从而养成任性、缺乏自制力的性格。

4、轻易满足孩子

当家长的收入足以维持整个家庭在生活时,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会

满足他们,孩子要求买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认为任何东西都很轻易的得到,从而对生活缺少奋斗的体验。

危害知道少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愿望太容易得到满足,孩子就会不知道愿望满足背后他人的辛苦和付出,不懂得感恩和体贴他人,此外父母常常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的内心将无法建立规则时就会反抗,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很难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

附:东莞龙文教育暑假辅导班开始报名了,请咨询:龙老师18903038571固定电话 :400-001-0288  或0769-33369979官网网址:.longdg.

作文六:《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20200字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父母就有意无意地娇惯、迁就、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宠成家里的‚小皇帝‛,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这种溺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过分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孤僻等缺点,产生反社会的不良行为,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幸。其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就不能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

根据湖南医学院对353名5~7岁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至少有下列危害:

(1)造成孩子严重的挑食和偏食。在调查中发现,有严重偏食的,独生子女占81%,而非独生子女仅占12%。由于孩子偏食,已导致孩子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缺乏,使身体日渐消瘦,抵抗力降低,体质虚弱,造成体格和智力发育减慢。

(2)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由于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些独生子女已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仍要父母喂饭。造成孩子胆小、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3)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由于父母怕自己的宝宝受人欺侮,所以,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为孩子一起玩。使孩子变得利己,不关心别人,缺乏集体观念和共同责任感,不懂得友爱,不想到别人,处处以我为中心,很容易成为没有社会道德的人。

(4)不知勤俭,却爱挑剔。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乱花零用钱的约占62%,而非独生子女仅占5%。这种花钱如流水的‚阔少爷‛作风,也是父母从小溺爱的恶果。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还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利。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0%的独生子女爱挑剔衣着,而在非独生子女中仅占14%。

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娇惯、溺爱有直接关系。为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奉劝父母千万不要溺爱孩子。

9种溺爱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1、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

3、轻易满足——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这种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

7、剥夺独立——这种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8、害怕哭闹——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爹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9、当面袒护——这样的孩子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公使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是溺爱

瞬间感觉2009

发表于 2009-09-29 09:07:05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

楼主

生活场景:

睡觉前,珊珊告诉妈妈,她要吃个小兔子形状的棒棒糖才肯睡,妈妈告诉她家里已经没有了,明天去买。这下珊珊不依不饶了,非要吃了才肯睡,妈妈一再强调家里真的没有了,并答应她天亮了商店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可是珊珊说什么也不答应,哭得肝肠寸断。爸爸、外公外婆不得不深夜穿好衣服,沿路一家一家‚搜查‛24小时营业的店铺,甚至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有没有这样的棒棒糖,可是都没有找到。最后,妈妈不得不敲开了并不是很熟悉的邻居家的门,因为这个棒棒糖就是下午在小区玩耍时邻居给珊珊的。

Q娃娃网

专家解析:

溺爱,给孩子的温柔陷阱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宝,一大家子的人宠着,一些妈妈是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指挥,想法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至于要求是否合理,全然不顾。这种无条件无原则的母爱,不会跟孩子讲道理,只是一味地宠惯,孩子说东就是东,要什么给什么。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说‚是‛。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1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从椅上站起来,惊愕地问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母亲接着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而这个陷阱恰是那些过分保护孩子的母亲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从小在妈妈的庇护下长大,逐渐丧失了自立能力。如此百依百顺的母爱,其实就是溺爱。

每一位母亲,天性里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为他付出,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在‚爱‛面前,太多母亲自愿做孩子的‚自我延伸‛,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却未曾想到,这种看似爱孩子的行为,因为有着‚无条件、无原则‛的前提,悄然地变成了吞噬孩子的温柔陷阱。

孩子作为家中唯一的‚中心‛,做母亲的,对着这个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然更是宠爱加倍,母爱泛滥。孩子本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只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渐渐有了不同的色彩。

母亲爱孩子,爱得没有原则,会给孩子一个错觉:妈妈如此爱我,我要什么,她都会答应,所以,无论如何,我的要求都是能够被满足的。日久天长,孩子就会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自己的愿望就一定要被满足,一旦不能达到,那么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发生。

这种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任性而自私的性格,正是由于母亲没有条件、没有原则的爱代替了理智教育之后产生

的恶果。将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当作聪明,盲目的母爱蒙蔽了母亲的双眼,也蒙蔽了孩子的心灵。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与真爱相对应的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溺爱。这看似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孩子的母亲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无原则无条件的溺爱——毁了孩子

被溺爱包围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背后,却隐藏着被却有着三个常见的恶果:

溺爱,不良行为的源头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在一起,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加之,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依赖配偶或子女。他们是配偶和子女的地狱,因为他们只知道提出要求,让别人关注自己,却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伤害别人。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了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任性。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被满足,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刻就要‛。成了他们的习惯。

溺爱,心理健康的破坏者

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一方面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骄傲、唯我独尊的乖张个性,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过度去保护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做,在他的意识里,妈妈会为自己做好一切,依赖心理就这么滋长起来了,孩子主动去做事情去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同时被扼杀了。

妈妈用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为孩子铺好要走的路,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己开路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垂头丧气甚至无法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通常骄傲势力的孩子也成长于溺爱的环境中,从小就认为人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志,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他人,这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母爱衍生出来的问题。

英国教育界有句名言——‚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英)利斯‛。

溺爱,孩子创造力的杀手

过度的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事实上,孩子们最原始的愿望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所以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便会用表情和声音传达出他的兴趣点。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产生成功欲望

的一种动力,而妈妈过多的干预,过分的保护,逐渐地扼杀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让他懒于去实践,去追求,因为一切只要跟妈妈撒撒娇就可以轻松实现。孩子迟早要面对社会,一个没有独立意识,个性霸道乖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如何能不碰壁,这个结果不是恰好和妈妈溺爱的初衷相悖了吗?!

本想给孩子最如意的生活,结果反倒为孩子的成长生涯徒增麻烦,所以,妈妈是不是应该考虑适当放手,让你的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呢?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个健全的男孩子,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期,会热烈地盼望前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挖掘埋藏已久的宝物。‛就让孩子自己去探宝吧,适当指引就好。

妈妈反思:

其实父母真的很爱珊珊,才会半夜不辞辛苦,不顾‚面子‛,四处忙碌,只为了寻找一块让宝宝不再哭闹的棒棒糖。没有原则和条件的爱,只会爱得越多,给孩子的伤害越大。如果爸爸妈妈再任由珊珊如此下去,最终也会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个‚伤透了心的母亲‛。

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做错事情的时候,要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严格要求,不要随意迁就。

家长过分对孩子溺爱或严厉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知错又犯错,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是不对的事仍要去做,这主要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如:爱哭不是好孩子,可达不到目的还是哭;明知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玩,可忍不住还要去抢别人手中的玩具……孩子往往只顾满足自己一时的愿望而忘记必须遵守的规则。

2、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由于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也去模仿。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进步。如:老师教育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这样教育孩子:‚谁敢惹你,你就打他。别怕,咱不能受人家的欺负!‛这样一来,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虽说打人不对,可有家长支持,孩子就无所顾忌了,于是会产生知错犯错的行为。

3、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故意把爷爷***报纸撕碎,故意把妈妈的毛衣针折断,故意把玩具损坏等等。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因此,明知故犯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惯用的手法。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知错又犯错的不良行为呢?

1、 应当重视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控力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自控,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晚上收看电视节目,一家人各有所好,不能让孩子独揽收视大权,懂得照顾别人;家长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指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在理解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学会约束自己,进而发展到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2、 家庭教育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

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对孩子故意的破坏性错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要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

3、 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或是主观武断冤枉了孩子。事后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道歉,并表示今后注意改正,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会在家长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对纠正孩子知错又犯错的毛病极为有利。

4、 强化训练。家长可利用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以克服和纠正不良习惯。如:带孩子去邻居家串门聊天,练习礼貌待人;饭前让孩子摆筷子、般椅子,练习关心和尊重长辈;让孩子收拾玩具,练习爱护玩具和做事有条理……。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臵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

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

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

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

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

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

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

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

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 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

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

真爱与溺爱 于2007-10-12 19:49发表宝贝趣事

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严格掌握教育原则,允许孩子在正常界限范围内自由地、舒畅地活动、成长,锻炼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在力量,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性情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教育后果是卓有成效的,这就是真爱。如果父母娇生惯养孩子,任凭他超越正常的界限范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或者限制

太严,干涉过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压制了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以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儒弱,胆小怕事的消极情绪,造成严惩的不良后果,这就是溺爱。真爱和溺爱都会影响终生,这一点应该引起每一位父母的注意和重视。

1.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真爱孩子的父母往往从两岁半开始,通过日常生活,耐心地教会孩子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事项;三岁时,孩子能够自己穿脱衣、裤、鞋、袜,并会解衣扣、鞋扣,会结衣扣、鞋扣。这样孩子往往喜欢动手动脑,做事积极主动,自理能力强,还能主动帮助其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分地娇宠孩子,怕孩子遇到困难,怕孩子受累,为孩子承担着一切,总是包办代替,孩子说:‚我自己来‛,父母却说:‚你不行‛,总是不让孩子动手,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阻碍了孩子手、脑和眼睛协同发展的机会。这样往往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显得笨手笨脚,容易产生自卑感,遇事爱依靠他人,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2.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合群友好

真爱孩子的父母设法为孩子寻找同伴,请他们来家作客,热情招待,共同玩玩具,或到别人家去和同伴一起玩,来往亲密,建立友谊。这样孩子能学会待人友好亲热,喜欢集体,见识宽广,健康活泼,也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阻止孩子寻找同伴,又拒绝别的孩子来家中玩,甚至不愿把自已孩子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把孩子关在家里,一人独玩。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家里非常淘气,出门却十分胆小,怕生,不讲话,不理人,孤僻不合群。

3.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勇敢精神

真爱孩子的父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敢大胆,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放手自由活动,如:带孩子到公园,任他自由地跑、跳、攀登、荡秋千、滑滑梯等。这样的孩子勇敢,朝气蓬勃,见识广,能力强,兴趣广泛,积极进取,健康活泼。

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时时在担心,处处怕危险,对孩子的干涉过多,这也不许去那也不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活动。这样的孩子表现怯弱,胆小怕事,不敢攀登,不敢下楼梯,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差,对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

4.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尊敬意识

真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既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尊重孩子的想法说法,只要是对的,就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民主气氛浓厚形成民主型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对成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意见,能按成人要求去做。

溺爱孩子的父母缺乏原则性,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孩子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倒地打滚,父母往往心软,迁就了之。这样,孩子掌握了父母的弱点,常以哭闹相要挟,对父母没礼貌,不尊重父母,不听父母的话。

5.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不挑吃穿

真爱孩子的父母根据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供给适量的肉、蛋、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培养定时定量地进餐,做到不挑不剩,不暴饮暴食。

这样孩子身长体重正常增长,身体健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从不挑食。

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怕孩子营养不够,鸡鱼蛋肉无限制地吃,既不定时,又不定量。这样使孩子严重偏食,营养失调,身长体重不达标,体弱多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对健康带来严惩的不良后果,也给父母带来许多烦恼。      溺爱的含义

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

溺爱的类型

(一) 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二) 温室培养型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臵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相关文章>>

 〃孩子肥胖,主要责任还是家长! 〃家长溺爱孩子的10个典型行为

溺爱的危害

溺爱属于教导方面的异常,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溺爱所造成的后果有多方面:

1 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

2 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和住房单元化,孩子很少出门,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少,在进入小学、中学或大学时,还要家长、同学帮他做事。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都有家长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 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4 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溺爱的矫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1 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

2 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 避免隔代溺爱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很多父母觉得爷爷奶奶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过多指责。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幼儿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是独立性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等。

溺爱孩子七大可怕后果

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孩子健康状况不良。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溺爱不是爱

lzcjyq521

发表于 2010-09-01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

楼主

儿童心理学家告诫说,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认为整个世界都应当为他们服务,孩子的精力都花在如何操纵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逃避应负的责任上,缺乏责任心与自理能力,其父母是不合格的。

现在许多家长热衷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质上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家长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不相信你处理事情的能力。明明的爸爸遇车祸去世了,妈妈就倍加疼爱他。

他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去幼儿园了,老师告诉他的妈妈,明明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系衣服扣子,也不会穿鞋等,应该让他自己去做这些其他4岁的孩子应该学会的事情。可他妈妈却说:‚我喜欢我惟一的儿子,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最大的牺牲。‛

这样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儿子的可怜。她自认为是一个好妈妈,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儿子.可这种超常式过分的爱引起的负效应是很多的。首先,儿子会在心中感到妈妈会理所当然帮他做所有的事情,为他服务;他可以不干什么事情,而有一天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他便会有沉重的失落感。这种类型的妈妈,这样的无私行为实际是自私的。因为她忽略了孩子本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倘若等孩子长大之后上了学,妈妈还是一如既往,还是不断地替他做事情,明明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那么就会更使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将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世界,毫无准备。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拒绝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其结果却是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溺爱不是爱

lzcjyq521

发表于 2010-09-01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

楼主

儿童心理学家告诫说,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认为整个世界都应当为他们服务,孩子的精力都花在如何操纵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逃避应负的责任上,缺乏责任心与自理能力,其父母是不合格的。

现在许多家长热衷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质上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家长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不相信你处理事情的能力。明明的爸爸遇车祸去世了,妈妈就倍加疼爱他。他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去幼儿园了,老师告诉他的妈妈,明明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系衣服扣子,也不会穿鞋等,应该让他自己去做这些其他4岁的孩子应该学会的事情。可他妈妈却说:‚我喜欢我惟一的儿子,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最大的牺牲。‛

这样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儿子的可怜。她自认为是一个好妈妈,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儿子.可这种超常式过分的爱引起的负效应是很多的。首先,儿子会在心中感到妈妈会理所当然帮他做所有的事情,为他服务;他可以不干什么事情,而有一天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他便会有沉重的失落感。这种类型的妈妈,这样的无私行为实际是自私的。因为她忽略了孩子本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倘若等孩子长大之后上了学,妈妈还是一如既往,还是不断地替他做事情,明明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那么就会更使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将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世界,毫无准备。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拒绝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其结果却是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溺爱孩子有哪些坏处

清淡如水

发表于 2010-12-26 00:19:13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903 篇)

楼主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四个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 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

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1、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情感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3、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溺爱是孩子人格‚杀手‛

溺爱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家长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和理解,而是当成自己的一个心爱的宠物。疼爱的时候百依百顺,刻意纵容,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为生活就是恣意妄为。溺爱的一种后果就是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  溺爱让孩子没有独立人格

你对孩子有溺爱倾向吗?

一个小男孩,七八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想吃香蕉,吵着让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拿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动手剥皮吃香蕉后故意将皮丢了一地,还感到很委屈……

这是一个典型的娇惯溺爱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自己剥皮,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为什么却要别人代劳呢?吃香蕉剥皮的责任是谁的呢?可见这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溺爱会有什么后果呢?

这是一个心理治疗例子。‚妈妈,让我安乐死吧!‛晚上,巴南区18岁的高中生小伟给母亲发去短信。小伟和蒙蒙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两人均成绩优异。小伟性格内向,与蒙蒙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师、双方家长极力反对。可两个孩子半年后竟开始同居,成绩一落千丈。因闹别扭,今年元旦蒙蒙向小伟提出分手。小伟深受打击,大年三十晚上,小伟在奶奶家吃完团圆饭,独自提前回家。他给同学打完最后一个电话,在卧室割腕自杀。感觉不对的同学及时赶到,将小伟送到医院。小伟在给母亲的遗书上说:‚半月来,我每到晚上就一个人躲着哭泣……没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两周后,小伟再次割腕自杀。为留住儿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门哀求蒙蒙和她母亲帮忙。王女士拿出一封蒙蒙

写给小伟的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记录的竟是两个孩子因为一个昵称而吵架的事。

这是溺爱的后果,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

其实,如果我们按照之前讲的,从小让孩子分担责任,就不会有溺爱存在。而事实上,在中国,隔代教育如此普遍,或者年轻的父母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加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溺爱之风无所不在。

溺爱的本质是把孩子当宠物

溺爱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父母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和理解,而是当成自己的一个心爱的宠物。疼爱的时候百依百顺,刻意纵容,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为生活就是恣意妄为。一般来说,溺爱的父母并不明白孩子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位臵,以为是神,是心肝,是自己能付出所有的那个人。父母化解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孩子感受不到压力,那么他自己就想制造一种‚假想的压力‛。比如说,有的孩子肚子饿了,故意不吃饭,父母就追着他,到处求他吃,他获得一种‚变态的快乐‛,这是他故意制造的生活压力。溺爱的孩子一般脾气比较怪,会用匪夷所思的做法来刁难别人,小霸王、小怪物、小人精,无所顾忌,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曾经有一个18岁的孩子因为跟妈妈发生口角,拿刀子把妈妈捅了,妈妈这才知道溺爱的后果。

很多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到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受溺爱的心态改正过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责任还给孩子,把压力交给孩子处理。比如说孩子看上一个玩具,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有钱就随手买下,你必须让他明白几件事:第一,买下这个玩具,相当于妈妈要上几天班的工资;第二,为什么要买给你?孩子必须拿出一定的理由,哪怕是一个口头的承诺。这样的话,他不但会珍惜这个东西,而且明白生活的责任和压力所在。溺爱的孩子很容易用撒泼来要挟,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勇气和耐心来纠正。一味的答应不是爱,而是扼杀他人格的凶手。爱是需要智慧的,需要谋略的,需要勇气的,甚至需要孩子承受一些委屈和磨难。

如果现在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在溺爱下长大的小霸王,你和他的斗智斗勇就开始了,目的是要他学会承担责任,这就是爱,可能会有一些痛。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出生,一定要记住,不要溺爱,溺爱不是爱。

溺爱的类别和危害

溺爱—overprotection

过于宠爱,由着你的性子,惯着你

通常是父母溺爱子女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

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

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

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

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

伟玲说。

她断言说:‚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

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

制地满足自己。‛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溺爱类别

(一)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

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 小提示

子女致父母的备忘录 不要宠我,我很清楚我不应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验你们……

(二)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 小提示

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三)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 小提示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四)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 小提示

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五)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 小提示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六) 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 小提示

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七)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 小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悉心培育、满怀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 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逆反

(八)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 小提示

孩子要‚摔打着养活‛,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九)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 小提示

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十)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 小提示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  以上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溺爱可能造成的后果

从家庭来讲,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从爱情和友情来讲,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的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溺爱的实例

我该怎么阻止母亲毁灭式的溺爱?

毁灭式,为什么我要称我母亲对我的爱为毁灭式呢?我母亲太爱我了,以至于这种爱已经根植到她的血液中,她愿意为我做任何事,这样做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包办,但是我深知这样的爱将不但摧毁我这个人,更将摧毁我的人生。我身边不乏溺爱所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一个变成了不会说话的哑巴,不愿交际,只愿意和母亲讲话,其他的他一个都不敢说话;一个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上大学都叫妈妈每天陪伴着,一起睡觉;一个变成了没有主见,完全听从于父母的‚乖孩子‛,穿的衣服,买的鞋子,头上的发型,全由父母一手*办,使得她的打扮完全和一个小学生一

样,与其年龄极其不符。我不想变成这个样子,我害怕,我愤恨。我每天每天跟她讲道理,说溺爱会毁了我,可是每次吃饭时她还是会不停地给我夹菜,吃掉一口,夹一次菜,吃掉一口,夹一次菜,我说你不要再给我夹菜了,我自己会夹菜,让我自己来,可是她还是会习惯性地夹菜给你,我恨呐~,我骂过她,我咆哮,可是第二天她还是会故伎重演,我父亲是不支持她对我的溺爱的,也多次提出不要再这样溺爱,可是她依旧溺爱着我,这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折磨,折磨我的灵魂和肉体,我现在已经不能离开这样的爱了,这种爱使我堕落,使我沉迷,使我依赖,可是我母亲一天不放弃对我的这种折磨,我一天不能从这种爱河中探出头来,只要我稍稍往上,她便会水涨上来又把我淹没,我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呐喊,可是我却怎么也逃不出这无边无际的毁灭式的爱河。我说你别做了,让我做吧,我已经这么大了,可是她每次都抢着把所有事都做了,她包办了一切事情,更助长了我的惰性,她不辞辛劳的做着,她默默无闻地做着,她任劳任怨地做着,不论我好说歹说,骂过哭过,她都不会让你做一点点的事情,我不要!我不要你这样地爱我,百般地折磨我,我不要,我不要。不论我有多么过火,她还是一如既往,妈妈你怎么这么傻啊!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我动手打了妈妈,妈妈伤心极了,说道,我这么爱你,你还这样对待你母亲,妈妈哭了,我也哭了...

溺爱的危害

溺爱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也是唯一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对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走上社会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一句老话,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的,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爱‛成为‚溺爱‛,切不可由父母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

最后套用黑格尔的话:‚假如你将所有困难都关在门外,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了‛。

作文七:《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20100字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父母就有意无意地娇惯、迁就、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宠成家里的“小皇帝”,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这种溺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过分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孤僻等缺点,产生反社会的不良行为,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幸。其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就不能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

根据湖南医学院对353名5~7岁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至少有下列危害:

(1)造成孩子严重的挑食和偏食。在调查中发现,有严重偏食的,独生子女占81%,而非独生子女仅占12%。由于孩子偏食,已导致孩子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缺乏,使身体日渐消瘦,抵抗力降低,体质虚弱,造成体格和智力发育减慢。

(2)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由于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些独生子女已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仍要父母喂饭。造成孩子胆小、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3)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由于父母怕自己的宝宝受人欺侮,所以,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为孩子一起玩。使孩子变得利己,不关心别人,缺乏集体观念和共同责任感,不懂得友爱,不想到别人,处处以我为中心,很容易成为没有社会道德的人。

(4)不知勤俭,却爱挑剔。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乱花零用钱的约占62%,而非独生子女仅占5%。这种花钱如流水的“阔少爷”作风,也是父母从小溺爱的恶果。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还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利。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0%的独生子女爱挑剔衣着,而在非独生子女中仅占14%。

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娇惯、溺爱有直接关系。为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奉劝父母千万不要溺爱孩子。

9种溺爱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1、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

3、轻易满足——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这种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

7、剥夺独立——这种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8、害怕哭闹——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爹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9、当面袒护——这样的孩子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公使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是溺爱

瞬间感觉2009

发表于 2009-09-29 09:07:05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

楼主

生活场景:

睡觉前,珊珊告诉妈妈,她要吃个小兔子形状的棒棒糖才肯睡,妈妈告诉她家里已经没有了,明天去买。这下珊珊不依不饶了,非要吃了才肯睡,妈妈一再强调家里真的没有了,并答应她天亮了商店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可是珊珊说什么也不答应,哭得肝肠寸断。爸爸、外公外婆不得不深夜穿好衣服,沿路一家一家“搜查”24小时营业的店铺,甚至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有没有这样的棒棒糖,可是都没有找到。最后,妈妈不得不敲开了并不是很熟悉的邻居家的门,因为这个棒棒糖就是下午在小区玩耍时邻居给珊珊的。

Q娃娃网

专家解析:

溺爱,给孩子的温柔陷阱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宝,一大家子的人宠着,一些妈妈是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指挥,想法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至于要求是否合理,全然不顾。这种无条件无原则的母爱,不会跟孩子讲道理,只是一味地宠惯,孩子说东就是东,要什么给什么。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说“是”。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1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从椅上站起来,惊愕地问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母亲接着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而这个陷阱恰是那些过分保护孩子的母亲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从小在妈妈的庇护下长大,逐渐丧失了自立能力。如此百依百顺的母爱,其实就是溺爱。

每一位母亲,天性里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为他付出,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在“爱”面前,太多母亲自愿做孩子的“自我延伸”,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却未曾想到,这种看似爱孩子的行为,因为有着“无条件、无原则”的前提,悄然地变成了吞噬孩子的温柔陷阱。

孩子作为家中唯一的“中心”,做母亲的,对着这个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然更是宠爱加倍,母爱泛滥。孩子本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只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渐渐有了不同的色彩。

母亲爱孩子,爱得没有原则,会给孩子一个错觉:妈妈如此爱我,我要什么,她都会答应,所以,无论如何,我的要求都是能够被满足的。日久天长,孩子就会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自己的愿望就一定要被满足,一旦不能达到,那么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发生。

这种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任性而自私的性格,正是由于母亲没有条件、没有原则的爱代替了理智教育之后产生的恶果。将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当作聪明,盲目的母爱蒙蔽了母亲的双眼,也蒙蔽了孩子的心灵。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与真爱相对应的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溺爱。这看似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孩子的母亲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无原则无条件的溺爱——毁了孩子

被溺爱包围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背后,却隐藏着被却有着三个常见的恶果:

溺爱,不良行为的源头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在一起,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加之,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依赖配偶或子女。他们是配偶和子女的地狱,因为他们只知道提出要求,让别人关注自己,却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伤害别人。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了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任性。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被满足,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刻就要”。成了他们的习惯。

溺爱,心理健康的破坏者

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一方面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骄傲、唯我独尊的乖张个性,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过度去保护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做,在他的意识里,妈妈会为自己做好一切,依赖心理就这么滋长起来了,孩子主动去做事情去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同时被扼杀了。

妈妈用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为孩子铺好要走的路,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己开路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垂头丧气甚至无法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通常骄傲势力的孩子也成长于溺爱的环境中,从小就认为人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志,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他人,这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母爱衍生出来的问题。

英国教育界有句名言——“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英)利斯”。

溺爱,孩子创造力的杀手

过度的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事实上,孩子们最原始的愿望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所以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便会用表情和声音传达出他的兴趣点。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产生成功欲望的一种动力,而妈妈过多的干预,过分的保护,逐渐地扼杀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让他懒于去实践,去追求,因为一切只要跟妈妈撒撒娇就可以轻松实现。孩子迟早要面对社会,一个没有独立意识,个性霸道乖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如何能不碰壁,这个结果不是恰好和妈妈溺爱的初衷相悖了吗?!

本想给孩子最如意的生活,结果反倒为孩子的成长生涯徒增麻烦,所以,妈妈是不是应该考虑适当放手,让你的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呢?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个健全的男孩子,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期,会热烈地盼望前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挖掘埋藏已久的宝物。”就让孩子自己去探宝吧,适当指引就好。

妈妈反思:

其实父母真的很爱珊珊,才会半夜不辞辛苦,不顾“面子”,四处忙碌,只为了寻找一块让宝宝不再哭闹的棒棒糖。没有原则和条件的爱,只会爱得越多,给孩子的伤害越大。如果爸爸妈妈再任由珊珊如此下去,最终也会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个“伤透了心的母亲”。

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做错事情的时候,要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严格要求,不要随意迁就。

家长过分对孩子溺爱或严厉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知错又犯错,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是不对的事仍要去做,这主要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如:爱哭不是好孩子,可达不到目的还是哭;明知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玩,可忍不住还要去抢别人手中的玩具……孩子往往只顾满足自己一时的愿望而忘记必须遵守的规则。

2、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由于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也去模仿。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进步。如:老师教育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这样教育孩子:“谁敢惹你,你就打他。别怕,咱不能受人家的欺负!”这样一来,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虽说打人不对,可有家长支持,孩子就无所顾忌了,于是会产生知错犯错的行为。

3、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故意把爷爷***报纸撕碎,故意把妈妈的毛衣针折断,故意把玩具损坏等等。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因此,明知故犯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惯用的手法。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知错又犯错的不良行为呢?

1、 应当重视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控力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

自控,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晚上收看电视节目,一家人各有所好,不能让孩子独揽收视大权,懂得照顾别人;家长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指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在理解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学会约束自己,进而发展到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2、 家庭教育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对孩子故意的破坏性错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要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

3、 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或是主观武断冤枉了孩子。事后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道歉,并表示今后注意改正,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会在家长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对纠正孩子知错又犯错的毛病极为有利。

4、 强化训练。家长可利用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以克服和纠正不良习惯。如:带孩子去邻居家串门聊天,练习礼貌待人;饭前让孩子摆筷子、般椅子,练习关心和尊重长辈;让孩子收拾玩具,练习爱护玩具和做事有条理……。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

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

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

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

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

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

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

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

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 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

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

真爱与溺爱 于2007-10-12 19:49发表宝贝趣事

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严格掌握教育原则,允许孩子在正常界限范围内自由地、舒畅地活动、成长,锻炼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在力量,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性情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教育后果是卓有成效的,这就是真爱。如果父母娇生惯养孩子,任凭他超越正常的界限范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或者限制太严,干涉过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压制了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以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儒弱,胆小怕事的消极情绪,造成严惩的不良后果,这就是溺爱。真爱和溺爱都会影响终生,这一点应该引起每一位父母的注意和重视。

1.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真爱孩子的父母往往从两岁半开始,通过日常生活,耐心地教会孩子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事项;三岁时,孩子能够自己穿脱衣、裤、鞋、袜,并会解衣扣、鞋扣,会结衣扣、鞋扣。这样孩子往往喜欢动手动脑,做事积极主动,自理能力强,还能主动帮助其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分地娇宠孩子,怕孩子遇到困难,怕孩子受累,为孩子承担着一切,总是包办代替,孩子说:“我自己来”,父母却说:“你不行”,总是不让孩子动手,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阻碍了孩子手、脑和眼睛协同发展的机会。这样往往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显得笨手笨脚,容易产生自卑感,遇事爱依靠他人,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2.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合群友好

真爱孩子的父母设法为孩子寻找同伴,请他们来家作客,热情招待,共同玩玩具,或到别人家去和同伴一起玩,来往亲密,建立友谊。这样孩子能学会待人友好亲热,喜欢集体,见识宽广,健康活泼,也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阻止孩子寻找同伴,又拒绝别的孩子来家中玩,甚至不愿把自已孩子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把孩子关在家里,一人独玩。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家里非常淘气,出门却十分胆小,怕生,不讲话,不理人,孤僻不合群。

3.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勇敢精神

真爱孩子的父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敢大胆,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放手自由活动,如:带孩子到公园,任他自由地跑、跳、攀登、荡秋千、滑滑梯等。这样的孩子勇敢,朝气蓬勃,见识广,能力强,兴趣广泛,积极进取,健康活泼。

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时时在担心,处处怕危险,对孩子的干涉过多,这也不许去那也不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活动。这样的孩子表现怯弱,胆小怕事,不敢攀登,不敢下楼梯,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差,对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

4.  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尊敬意识

真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既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尊重孩子的想法说法,只要是对的,就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民主气氛浓厚形成民主型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对成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意见,能按成人要求去做。

溺爱孩子的父母缺乏原则性,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孩子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倒地打滚,父母往往心软,迁就了之。这样,孩子掌握了父母的弱点,常以哭闹相要挟,对父母没礼貌,不尊重父母,不听父母的话。

5.真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不挑吃穿

真爱孩子的父母根据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供给适量的肉、蛋、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培养定时定量地进餐,做到不挑不剩,不暴饮暴食。

这样孩子身长体重正常增长,身体健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从不挑食。

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怕孩子营养不够,鸡鱼蛋肉无限制地吃,既不定时,又不定量。这样使孩子严重偏食,营养失调,身长体重不达标,体弱多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对健康带来严惩的不良后果,也给父母带来许多烦恼。      溺爱的含义

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

溺爱的类型

(一) 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二) 温室培养型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相关文章>>

 ·孩子肥胖,主要责任还是家长! ·家长溺爱孩子的10个典型行为

溺爱的危害

溺爱属于教导方面的异常,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溺爱所造成的后果有多方面:

1 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

2 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和住房单元化,孩子很少出门,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少,在进入小学、中学或大学时,还要家长、同学帮他做事。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都有家长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 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4 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溺爱的矫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1 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

2 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 避免隔代溺爱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很多父母觉得爷爷奶奶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过多指责。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幼儿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是独立性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等。

溺爱孩子七大可怕后果

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孩子健康状况不良。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溺爱不是爱

lzcjyq521

发表于 2010-09-01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

楼主

儿童心理学家告诫说,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认为整个世界都应当为他们服务,孩子的精力都花在如何操纵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逃避应负的责任上,缺乏责任心与自理能力,其父母是不合格的。

现在许多家长热衷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质上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家长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不相信你处理事情的能力。明明的爸爸遇车祸去世了,妈妈就倍加疼爱他。他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去幼儿园了,老师告诉他的妈妈,明明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系衣服扣子,也不会穿鞋等,应该让他自己去做这些其他4岁的孩子应该学会的事情。可他妈妈却说:“我喜欢我惟一的儿子,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最大的牺牲。”     这样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儿子的可怜。她自认为是一个好妈妈,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儿子.可这种超常式过分的爱引起的负效应是很多的。首先,儿子会在心中感到妈妈会理所当然帮他做所有的事情,为他服务;他可以不干什么事情,而有一天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他便会有沉重的失落感。这种类型的妈妈,这样的无私行为实际是自私的。因为她忽略了孩子本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倘若等孩子长大之后上了学,妈妈还是一如既往,还是不断地替他做事情,明明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那么就会更使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将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世界,毫无准备。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拒绝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其结果却是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溺爱不是爱

lzcjyq521

发表于 2010-09-01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

楼主

儿童心理学家告诫说,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认为整个世界都应当为他们服务,孩子的精力都花在如何操纵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逃避应负的责任上,缺乏责任心与自理能力,其父母是不合格的。

现在许多家长热衷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质上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家长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不相信你处理事情的能力。明明的爸爸遇车祸去世了,妈妈就倍加疼爱他。他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去幼儿园了,老师告诉他的妈妈,明明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系衣服扣子,也不会穿鞋等,应该让他自己去做这些其他4岁的孩子应该学会的事情。可他妈妈却说:“我喜欢我惟一的儿子,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最大的牺牲。”     这样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儿子的可怜。她自认为是一个好妈妈,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儿子.可这种超常式过分的爱引起的负效应是很多的。首先,儿子会在心中感到妈妈会理所当然帮他做所有的事情,为他服务;他可以不干什么事情,而有一天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他便会有沉重的失落感。这种类型的妈妈,这样的无私行为实际是自私的。因为她忽略了孩子本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倘若等孩子长大之后上了学,妈妈还是一如既往,还是不断地替他做事情,明明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那么就会更使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将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世界,毫无准备。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拒绝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其结果却是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溺爱孩子有哪些坏处

清淡如水

发表于 2010-12-26 00:19:13

| 只看该作者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精华帖(903 篇)

楼主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四个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1、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情感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3、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溺爱是孩子人格“杀手”

溺爱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家长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和理解,而是当成自己的一个心爱的宠物。疼爱的时候百依百顺,刻意纵容,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为生活就是恣意妄为。溺爱的一种后果就是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  溺爱让孩子没有独立人格

你对孩子有溺爱倾向吗?

一个小男孩,七八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想吃香蕉,吵着让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拿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动手剥皮吃香蕉后故意将皮

丢了一地,还感到很委屈……

这是一个典型的娇惯溺爱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自己剥皮,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为什么却要别人代劳呢?吃香蕉剥皮的责任是谁的呢?可见这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溺爱会有什么后果呢?

这是一个心理治疗例子。“妈妈,让我安乐死吧!”晚上,巴南区18岁的高中生小伟给母亲发去短信。小伟和蒙蒙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两人均成绩优异。小伟性格内向,与蒙蒙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师、双方家长极力反对。可两个孩子半年后竟开始同居,成绩一落千丈。因闹别扭,今年元旦蒙蒙向小伟提出分手。小伟深受打击,大年三十晚上,小伟在奶奶家吃完团圆饭,独自提前回家。他给同学打完最后一个电话,在卧室割腕自杀。感觉不对的同学及时赶到,将小伟送到医院。小伟在给母亲的遗书上说:“半月来,我每到晚上就一个人躲着哭泣……没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两周后,小伟再次割腕自杀。为留住儿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门哀求蒙蒙和她母亲帮忙。王女士拿出一封蒙蒙写给小伟的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记录的竟是两个孩子因为一个昵称而吵架的事。

这是溺爱的后果,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

其实,如果我们按照之前讲的,从小让孩子分担责任,就不会有溺爱存在。而事实上,在中国,隔代教育如此普遍,或者年轻的父母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加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溺爱之风无所不在。

溺爱的本质是把孩子当宠物

溺爱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父母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和理解,而是当成自己的一个心爱的宠物。疼爱的时候百依百顺,刻意纵容,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为生活就是恣意妄为。一般来说,溺爱的父母并不明白孩子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位置,以为是神,是心肝,是自己能付出所有的那个人。父母化解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孩子感受不到压力,那么他自己就想制造一种“假想的压力”。比如说,有的孩子肚子饿了,故意不吃饭,父母就追着他,到处求他吃,他获得一种“变态的快乐”,这是他故意制造的生活压力。溺爱的孩子一般脾气比较怪,会用匪夷所思的做法来刁难别人,小霸王、小怪物、小人精,无所顾忌,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曾经有一个18岁的孩子因为跟妈妈发生口角,拿刀子把妈妈捅了,妈妈这才知道溺爱的后果。

很多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到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受溺爱的心态改正过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责任还给孩子,把压力交给孩子处理。比如说孩子看上一个玩具,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有钱就随手买下,你必须让他明白几件事:第一,买下这个玩具,相当于妈妈要上几天班的工资;第二,为什么要买给你?孩子必须拿出一定的理由,哪怕是一个口头的承诺。这样的话,他不但会珍惜这个东西,而且明白生活的责任和压力所在。溺爱的孩子很容易用撒泼来要挟,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勇气和耐心来纠正。一味的答应不是爱,而是扼杀他人格的凶手。爱是需要智慧的,需要谋略的,需要勇气的,甚至需要孩子承受一些委屈和磨难。

如果现在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在溺爱下长大的小霸王,你和他的斗智斗勇就开始了,目的是要他学会承担责任,这就是爱,可能会有一些痛。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出生,一定要记住,不要溺爱,溺爱不是爱。

溺爱的类别和危害

溺爱—overprotection

过于宠爱,由着你的性子,惯着你

通常是父母溺爱子女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

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

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

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

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

她断言说:“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

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溺爱类别

(一)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

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

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 小提示

子女致父母的备忘录 不要宠我,我很清楚我不应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验你们„„

(二)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 小提示

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三)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 小提示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四)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 小提示

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五)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 小提示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六) 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 小提示

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七)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 小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悉心培育、满怀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 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逆反

(八)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 小提示

孩子要“摔打着养活”,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九)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 小提示

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十)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 小提示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

以上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溺爱可能造成的后果

从家庭来讲,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从爱情和友情来讲,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的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溺爱的实例

我该怎么阻止母亲毁灭式的溺爱?

毁灭式,为什么我要称我母亲对我的爱为毁灭式呢?我母亲太爱我了,以至于这种爱已经根植到她的血液中,她愿意为我做任何事,这样做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包办,但是我深知这样的爱将不但摧毁我这个人,更将摧毁我的人生。我身边不乏溺爱所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一个变成了不会说话的哑巴,不愿交际,只愿意和母亲讲话,其他的他一个都不敢说话;一个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上大学都叫妈妈每天陪伴着,一起睡觉;一个变成了没有主见,完全听从于父母的“乖孩子”,穿的衣服,买的鞋子,头上的发型,全由父母一手*办,使得她的打扮完全和一个小学生一样,与其年龄极其不符。我不想变成这个样子,我害怕,我愤恨。我每天每天跟她讲道理,说溺爱会毁了我,可是每次吃饭时她还是会不停地给我夹菜,吃掉一口,夹一次菜,吃掉一口,夹一次菜,我说你不要再给我夹菜了,我自己会夹菜,让我自己来,可是她还是会习惯性地夹菜给你,我恨呐~,我骂过她,我咆哮,可是第二天她还是会故伎重演,我父亲是不支持她对我的溺爱的,也多次提出不要再这样溺爱,可是她依旧溺爱着我,这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折磨,折磨我的灵魂和肉体,我现在已经不能离开这样的爱了,这种爱使我堕落,使我沉迷,使我依赖,可是我母亲一天不放弃对我的这种折磨,我一天不能从这种爱河中探出头来,只要我稍稍往上,她便会水涨上来又把我淹没,我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呐喊,可是我却怎么也逃不出这无边无际的毁灭式的爱河。我说你别做了,让我做吧,我已经这么大了,可是她每次都抢着把所有事都做了,她包办了一切事情,更助长了我的惰性,她不辞辛劳的做着,她默默无闻地做着,她任劳任怨地做着,不论我好说歹说,骂过哭过,她都不会让你做一点点的事情,我不要!我不要你这样地爱我,百般地折磨我,我不要,我不要。不论我有多么过火,她还是一如既往,妈妈你怎么这么傻啊!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我动手打了妈妈,妈妈伤心极了,说道,我这么爱你,你还这样对待你母亲,妈妈哭了,我也哭了...

溺爱的危害

溺爱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也是唯一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对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走上社会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一句老话,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的,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爱”成为“溺爱”,切不可由父母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

最后套用黑格尔的话:“假如你将所有困难都关在门外,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了”。

作文八:《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1200字

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溺”顾名思义是“淹没”的意思,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分泛滥也是会“淹没”孩子的,很多父母大都知道溺爱会害了孩子,但却把握不了溺爱的度,分不清哪些是溺爱孩子的行为。以下就列举是个常见的溺爱行为及造成的危害。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甚至有的孩子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

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

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或者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护着。各种“保护伞”和“避难所”会让孩子失去是非观念,不仅孩子性格扭曲,甚至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十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文九:《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1200字

至德国学揭秘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溺”顾名思义是“淹没”的意思,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分泛滥也是会“淹没”孩子的,很多父母大都知道溺爱会害了孩子,但却把握不了溺爱的度,分不清哪些是溺爱孩子的行为。以下就列举是个常见的溺爱行为及造成的危害。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

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甚至有的孩子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或者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护着。各种“保护伞”和“避难所”会让孩子失去是非观念,不仅孩子性格扭曲,甚至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十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文十:《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700字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陈蓉  66993311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二、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三、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四、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