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说明文 > [《做一枚闪闪发光的橙子》1700字] 闪闪发光的字

[《做一枚闪闪发光的橙子》1700字] 闪闪发光的字

时间:2019-09-27 11:53:3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做一枚闪闪发光的橙子》1700字

励志、成功,可算是江湖里上座率最高的两个名词,可人生的真正意义,果然在此吗?

一个偶然的原因,需远离喧嚣舞台一段时间。朋友圈子里,多的是扼腕叹息和意味深长的目光。而我,无疑也是有点灰心和绝望的,一想到这虎虎生风的江湖从今就是别人的,心中难免伤感。

回程的车上,椅座间骤见一本摄影集,随手翻了,整个人忽然中了蛊一样安静下来。那是一组食物、花卉的图片:洁白的盘子,锃亮的刀叉,两块烤焦了皮的提拉米苏,随意斜躺在格子布的餐台上。如此甜美,而又如此纯净,似乎澄澈得一颗心都要雀跃起来了。

继续向下翻,白瓷大碗里堆积着一枚枚金黄色的橙子,散发着淡黄色光芒,在一支斜斜的淡黄色花蕾的衬托下,明净如阳光。

看到这样的图片,我的心就好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块海绵,越来越重,终于重到潜入幽寂的海底,须臾间似乎听到了某一枚橙子的呼吸。

是谁,在这俗世间最庸常的充饥之物中,唤出了灵魂和大美?

循着图片,我看见了那个陌生的名字,AranGoyoaga,一个出生在西班牙的黑发女子。笑容明媚,眼神温暖,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是当地有名的美食家、造型师、摄影师。幼年的她在祖父母的糕饼店长大,在别的女孩儿热衷化妆和新裙子的年纪里,她就开始迷恋厨灶间的味道。稍微长大之后,按照家人的意愿,她主修商业和经济,成绩优异。

可大学毕业后,她做出了令众人愕然的选择。在众多同学纵身跃入名利场后,她轻巧转身,回归散发着老祖母味道的厨房。

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片,初始只是被她放到自己的烹饪博客上。她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这些散发浓郁芬芳的提拉米苏,或者一杯浓艳的咖啡,可以为自己带来全世界的拥趸。

可她,的确带给了这个世界震动。所有人都讶然,一个普通的主妇,竟可以在每一份食物中找到澄澈的灵魂。那些每天被我们饕餮大餐的食物,没有任何的包装和灯光,只在素白中,切近地和你我对视,然后,我们就听到了静默的歌声和安逸的咏叹。

蜂拥而至的盛赞中,AranGoyoaga波澜不惊,她本是不屑世俗名利的女子,所以会有那样的坦白――如果我想要的更多,当初又何必走入厨房。一辈子太短,我想要的,不过是在尚可体会食物精髓之美时,走近它们,感知它们。就像一枚闪闪发光的橙子,在阳光下,储存温度,等着哪个孩子突然跑来,吮吸那份暖洋洋的甘甜。

瞬间醍醐灌顶,那一刻,坐在颠簸车座上的我,只觉得头顶之上曾经喧嚣的万念轰然坠下。俯首继续看那一页,一杯浓郁的牛奶,杯沿上搁着撕成一角的松软面包,清晰的油色诱人眼光。已经饱腹的我,突然渴望虚空中能够探出一只上帝之手,将这片面包轻轻放到我的嘴巴里。唇齿间溢满香气的刹那,人生的大味也不过如此了。

只是短短的一程,可下车的时候,刚刚从宴席上满载而归的失落和沮丧早已风烟俱净。这些年,读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多的路,见了那么多的人,却在这个黑暗的夜晚,从一个西班牙女人的眼睛里,悟到了人生的真相。

就像一枚橙子,默然在阳光下,倾听灵魂一点点变暖变甜的声音,这才是最本质、无须任何附加条件来催化的安宁和快乐。

送你一杯茶

看过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明白我们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是多么逼仄,对成功的定义的认识是多么偏狭。本来以为,人生的意义和成功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也就可以用职位的高低或财富的多寡来判定人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励志”的催促之下,在这条人生路上义无反顾地奔波。可是,我们却发现,走得越远,“幸福”、“喜悦”、“恬静”等等美好的字眼距离我们越遥远,徒留下空虚和疲惫,直至最后,所谓的成功的人生演变成了一个僵化的目标,一种机械的生活。AranGoyoaga的成功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原来,真正的美食,并不在于奢侈的装饰和包装,而是褪掉浮华和喧嚣,以一个母爱的视角和沉静的心灵来审视、聆听每一种普通食物的精髓。这种浸润了温暖和爱的事物,即便朴素如一枚橙子,但却能贴近心灵,闪烁出迷人的光芒。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用世俗的成功来定义所有的人生。因为,安宁和快乐的人生往往与成功无关,但却妙不可言。

【文题延伸】生命的真谛、真正的成功、一枚橙子的启示……(小引)

作文二:《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1000字

翻遍了整个书包,无奈地坐在地板上,看着地上凌乱的书,不由叹了口气。ﻩ ﻩ  突然想起笔袋似乎还没翻过,赶忙站起来翻,拉开侧袋的拉链,惊喜地大叫道:“我找到啦!”拿起优盘,飞快地转了个圈。突然瞟到侧袋里面好像躺着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好奇心驱使我凑近看了看,咦?是一枚一毛钱硬币!我拿起它,在灯光的照耀下它正在一闪一闪。我的心陡然平静了下来,默默地放在桌上,那清脆的响声使我浑身打了一个激灵,不知不觉,让我想起了一个女孩……ﻩ ﻩ  那个时候,班里正流行一个游戏,猜硬币,谁输了就要为对方做一件事。这让很多男生跃跃欲试,导致教室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赌场。ﻩ ﻩ  娟是一个内向的女孩,矮小,皮肤黑,是传统的外地农村人,远远不及班上许多漂亮的女生。家境不好,成绩差,浑身散发着一股酸臭味,使得好多同学见了她都躲得远远的,还有一些调皮的男生为此取笑她。ﻩ ﻩ  那时,没人和她玩,她就自己偷偷拿出一枚硬币,自己转,自己猜。一不小心,硬币滚落在前座的我的书包里。ﻩ ﻩ  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而我正在思考一道题,不情愿地转过身,看见的是一张充满歉意的笑脸,她用手指了指我的书包,用很轻的声音说道:“我的硬币掉到你书包里了,可不可以帮我找一下?”说罢,低下头。ﻩ ﻩ  我装模作样翻了翻,说:“没有。”ﻩ ﻩ  “再看一下嘛!”语气近似哀求。ﻩ ﻩ  “没有就是没有,怎么这么烦!”我头也没回,说道。ﻩ ﻩ  又觉得有些于心不忍,回头偷偷瞄了一眼,她的神色很哀伤,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继续玩了起来。我摇了摇头。ﻩ ﻩ  终于,人心惶惶的的期终考试结束,暑假接踵而至,一切都按正常的顺序进行着。回到家,整理书包,发现了一枚硬币,想起了那天对她的态度,有点愧疚,于是拿起它放进笔袋侧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开学的时候还给她。ﻩ ﻩ  很快,一个暑假消磨过去了,开学的时候,我的掌心紧紧攥着那枚硬币,想对她说一声“对不起”,可等到放学,我的后座空空如也。忽然听到一位男生大笑道:“哈哈,她终于转学了!再也不用闻那股臭味了!哈哈哈……”我的心一下子跌落谷底,她再也不回来了,她最终还是没有给我机会,心中暗暗想象了很多遍道歉的的场景,瞬间粉碎。咽了咽口水,发现嗓子很难受,就像冒烟一样,掌心张开,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伴随着我的手汗,静静躺在中间。ﻩ ﻩ  突然,这闪闪的光刺痛了我的双眼,本能地用手遮住眼睛,眼睛缓缓闭合起来,深吸一口气,发现身子微微颤抖。ﻩ ﻩ  轻轻吐了一口气,几个字在脑海中抖了出来——ﻩ ﻩ  这枚闪闪发光的硬币啊……

作文三:《做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2900字

一种抵抗  一家饰品城空荡荡的三楼,大厅一角传来轻微响动。两个穿着民国服装的女孩往外探了探头,又闪进一堵墙后。绕过墙,几十个装满道具的塑料箱在地上排成一列,挂满戏服的架子摇摇欲坠。两个孩子站在一道红幕布后面的道具中,昂首挺胸地摆造型。  摄影机后面连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光头大汉坐在屏幕前比手势:“抬高点,再抬高点,帅死了!就这样!”接着轻点鼠标,快门喀嚓一声。  第一次见马良,很难判断这个人的善恶:光头上扣着个碗形的针织帽,卷曲的胡子从鬓角蔓延到下巴,再束成一条小辫;左耳垂驮一个粗如通心粉的马蹄形钢耳环,脖子缠几条粗项链,身上东一片西一片的刺青。有人说他是“罗汉与土匪的结合体”。  在摄影界,提起马良的名字,总会招来叫好和叫骂两种不同声音。喜欢他的人,觉得他的摄影作品充满梦幻般的美感,包涵着一个个故事,令人遐想;讨厌他的人,则觉得这个人对摄影技巧根本没有什么了解,摸了几年数码相机,靠着投机取巧做出一幅幅作品,居然还出名拿奖了。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颇有身价的摄影师,作品满世界展览,最贵的一幅拍出过18万元,还拿下过一个又一个国际摄影奖项。  其中一个“投机取巧”的项目是“移动照相馆”。2011年5月底,马良通过个人微博发布了一个想法,希望开车载着摄影器材和道具,踏遍中国50个城市,给几百个陌生人拍照。拍的照片当场洗出来,一张给拍摄对象,自己也留一张作纪念,只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微博报名。  他万万没有想到,微博在短短几天内被转发了上千次。各地网友纷纷支持,希望参与其中。“移动照相馆”项目就这么开始了。  出发之前,马良花了七八个月来做准备:设计详细方案,绘制背景板,整理服装,制作道具,买车,改装车,联系各地的拍摄场地,和预约的拍摄者沟通。  光是手绘背景板,就花了一两个月。他的拍摄背景都带着优美复古的调调,却又在某些细节上闪烁着幽默和好玩。“我喜欢老照相馆里那种天真的状态。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是不可能有汽车的,但可以画一辆。明明穷得要死,却坐在一辆吉普车里。”  拼凑了五六十万元,再加上自己攒的三十万元,2012年2月17日,马良上路了。带着五六个助手,他们开着一辆货车加一辆面包车,一路磕磕碰碰,从北到南走过了中国三十多个城市。  来拍照的各行各业都有:美术家、摄影师、工人、学生、老师、公务员、保安、舞蹈演员、商人、家庭妇女、暮年老人、很小的婴儿……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满脸写着“文青”、“艺术家”、“小资”字样。他们有不少都是长期关注马良的粉丝,早在活动一开始就报名了,有些还是专程坐了几小时的车过来拍照的。  “我特别喜欢他的《二手唐诗》和《西游记》,因为每一处都是故事。”Eric是专门跷了课过来拍照的,又主动留到最后帮忙收拾东西。他收藏有一张马良写的海报,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说这句话也许只是马良一时短路,Eric却觉得特别贴切。  除了希望获得“马良风格照”的粉丝外,更多人是为了留一个纪念,或是实现埋藏已久的梦想:有化装成飞行员的小职员,有化身舞蹈家的家庭妇女,也有为了纪念童年时光,穿上复古花衫黑裙来张“木讷照”的学生。  “我觉得,我的移动照相馆是一种抵抗,抵抗新的东西将过去的东西覆盖,包括城市、人的记忆、人的温情朴素的生活。至少我在恢复一种用传统方式很开心地拍照的仪式感,大家都穿得很好看,满心欢喜地来这里照相,期待为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  做温暖的作品  在成为摄影师前,马良是拍电视广告片的,属于上海广告圈的导演“一哥”,一年赚两三百万。再之前,他是个科班出身的画家,12岁便进了美院,一直学到大学毕业。  32岁时,已经在广告导演这个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的马良觉得不对劲了,“梦想”这个词似乎已经悄悄离他而去。“这一行永远是广告商说了算,跟你的创造力一点关系没有。我决定离开这个错误的选择,就算不能拍摄电影,也要做和艺术有关的工作。”  他不时想起小时候,“我妈妈所在的上海青年话剧团,可以说是中国演西洋古典戏剧里最好的,《无事生非》、《李尔王》这种剧目我看过很多遍。里面总是有最传统的红幕布,精致的手绘背景、戏服和道具。我总觉得我的内心和戏剧、电影靠得很近,少年时的我甚至相信自己掌握了某种秘密。”  许多个睡不着的夜晚,他的脑子里会涌现无数故事,拿笔记下来,画下来。再后来,他买了台“很烂的数码相机”,开始独立创作。  他的摄影方法很奇怪。在进行一次创作前,他在心里已经把想拍的画面勾画了无数次。接着,他会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用心地描绘布景,用各种工具亲手制作出精细的道具,将它们搭建出一个立体的舞台般的场景,最后让模特入位,喀嚓一声,一幅作品完成。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很多人批评我不是专业摄影师,其实我也根本没想叫自己摄影师。照相机只是我的一个绘画工具,我是用相机画画。”他坦言自己对摄影技术了解得很少,更不会玩胶片。起初他只是找了些朋友拍着玩,再放到网上。但当他的作品开始获得关注,领到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奖项,接受各大媒体采访后,许多“传统派”的摄影师开始坐不住了。  “许多人说我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但不论是叫好还是叫骂,都会激起我强烈的再创造的欲望。看不懂的讽刺了我,我就想做点更复杂、更强烈的,做着做着就把这个变成职业了。”在马良看来,他的“歪门邪道”并不是一种实验性的挑战,创作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别人看懂,要能感动人”。  马良的作品有种孤独感,比如《上海孤儿》、《乡愁》。他的作品中,有一幅叫《邮差》,拍的是一个系着降落伞的邮递员,准备送信,却迷了路,只好从屋顶跳下去。“我是在上海长大的,但对这个城市,我找不到归属感。”几年前,他曾为写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走遍大街小巷,想确认生活中还有哪些角落与自己有关。“结果,幼儿园被拆了,小学被拆了,中学被拆了,就连大学的老校舍也拆了。因为都是老房子。而初恋时走过的那条马路,早已面目全非。只有少儿图书馆还在。”  当得知小时候经常嬉戏的弄堂也要被拆时,他一紧张,在顶楼拍了《邮差》。“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里面那个家伙,一个生活里的小人物,做着自己认为浪漫的工作,为陌生的人送信传情,尽管没人会多看他一眼,但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温暖又重要的人。”  在工作室也遭遇拆迁,颠沛流离了几次后,他决定把照相馆带在身边,在中国周游一遍。  从2月到9月,他们走过了中国的三十多个城市。在广州站拍摄的最后一天,他为一个特殊的人拍了照,那是一位好友的遗孀。“他是位配乐家,我一直觉得他是我灵魂上的一个朋友。原本准备让他帮我的《移动照相馆》纪录片配乐,他突然去世了,这对我打击非常大。”  “我觉得这也是生命给我的礼物。所以我特别想做温暖的作品,做一些有善意的作品。世界已经很残酷,每天的新闻已经很残酷,我们就不要再用艺术去表现残酷了。所以我总是力求那些小照片儿一定要比现实稍微美好一些。这是一个美工师最浪漫的职责所在,为了比不完美的生活仅仅好那么一丁点儿,值得用最绚烂的形式,穷尽所有力气。”  马良  导演、观念摄影师。1972年出生于上海,1999年在上海和北京设立自己的工作室 YES video shop,从事广告影片和视频短片的导演。后转型为摄影师,作品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作文四:《一枚闪闪发光的政治图钉》500字

卢麒元

传奇背后,总会有一些平凡的故事。

李光耀,GCMG,CH(英语:LeeKuanYew,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是新加坡华裔政治家,为首任新加坡总理、首任内阁资政及首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也是新加坡建国之父之一,对新加坡政治有很大影响力。

请注意,新加坡刚刚好是在五十年前建国(1965年8月9日)。在那个火红的时代,赤色风暴正在席卷整个东南亚。在生死攸关的马六甲海峡,西方需要有一枚不锈钢打造的政治图钉。西方选择了李光耀,李光耀不辱使命,创造了一段光辉的个人传奇。

在整个历史大变迁中,李光耀和新加坡堪称中流砥柱。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对西方的意义不可言喻。新加坡的经济奇迹不过是政治需要的延伸而已。李光耀一定会感谢冷战,冷战缔造了新加坡奇迹。李光耀也一定会感谢祖上的荫蔽,华人的血统成为他传奇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无意于讨论李先生或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我只是说,不存在所谓的新加坡模式。因为,那是冷战的产物,那不是简单的个人奇迹。我还想说,别人可以在马六甲海峡钉下一枚闪闪发光的图钉,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们也需要一些新的个人传奇!

李先生是了不起的。无论如何,他富裕了他的人民。但是,李先生毕竟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学习李先生,为祖国服务。中国的年轻一代,要有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你们的风帆早晚要跨过马六甲海峡的。

作文五:《作文: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1000字

翻遍了整个书包,无奈地坐在地板上,看着地上凌乱的书,不由叹了口气。

突然想起笔袋似乎还没翻过,赶忙站起来翻,拉开侧袋的拉链,惊喜地大叫道:“我找到啦!”拿起优盘,飞快地转了个圈。突然瞟到侧袋里面好像躺着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好奇心驱使我凑近看了看,咦?是一枚一毛钱硬币!我拿起它,在灯光的照耀下它正在一闪一闪。我的心陡然平静了下来,默默地放在桌上,那清脆的响声使我浑身打了一个激灵,不知不觉,让我想起了一个女孩……

那个时候,班里正流行一个游戏,猜硬币,谁输了就要为对方做一件事。这让很多男生跃跃欲试,导致教室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赌场。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娟是一个内向的女孩,矮小,皮肤黑,是传统的外地农村人,远远不及班上许多漂亮的女生。家境不好,成绩差,浑身散发着一股酸臭味,使得好多同学见了她都躲得远远的,还有一些调皮的男生为此取笑她。

那时,没人和她玩,她就自己偷偷拿出一枚硬币,自己转,自己猜。一不小心,硬币滚落在前座的我的书包里。

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而我正在思考一道题,不情愿地转过身,看见的是一张充满歉意的笑脸,她用手指了指我的书包,用很轻的声音说道:“我的硬币掉到你书包里了,可不可以帮我找一下?”说罢,低下头。

我装模作样翻了翻,说:“没有。”

“再看一下嘛!”语气近似哀求。

“没有就是没有,怎么这么烦!”我头也没回,说道。

又觉得有些于心不忍,回头偷偷瞄了一眼,她的神色很哀伤,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继续玩了起来。我摇了摇头。

终于,人心惶惶的的期终考试结束,暑假接踵而至,一切都按正常的顺序进行着。回到家,整理书包,发现了一枚硬币,想起了那天对她的态度,有点愧疚,于是拿起它放进笔袋侧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开学的时候还给她。

很快,一个暑假消磨过去了,开学的时候,我的掌心紧紧攥着那枚硬币,想对她说一声“对不起”,可等到放学,我的后座空空如也。忽然听到一位男生大笑道:“哈哈,她终于转学了!再也不用闻那股臭味了!哈哈哈……”我的心一下子跌落谷底,她再也不回来了,她最终还是没有给我机会,心中暗暗想象了很多遍道歉的的场景,瞬间粉碎。咽了咽口水,发现嗓子很难受,就像冒烟一样,掌心张开,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伴随着我的手汗,静静躺在中间。

突然,这闪闪的光刺痛了我的双眼,本能地用手遮住眼睛,眼睛缓缓闭合起来,深吸一口气,发现身子微微颤抖。

轻轻吐了一口气,几个字在脑海中抖了出来——

这枚闪闪发光的硬币啊……

作文六:《为梦想做的琐事,才真的闪闪发光》1700字

看了一个节目,被里面的一个男孩气得不行。

男孩长得挺帅,身材也好,穿衣服也好看。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金光闪闪的梦想,他想当模特。

长得帅又有梦想的男孩,是不是酷到让人尖叫?

本来应该是的,可是这个男孩在台上站了几分钟,就让人忍不住摇头叹气。

他确实有梦想,也因为有梦想,他变得趾高气扬,眼高于顶。他不屑于跟人打交道,不屑于靠工作挣钱,每天就是不停地买衣服,不停地自拍。无论遇到多少麻烦,无论别人怎么指责自己,他只要扔下一句话,心里顿时就爽歪歪。

这句话是:等我以后红了,你们都得跪舔我!

好吧,有梦想的人与众不同一些也没关系,但是,他为梦想都做了些什么呢?很遗憾,除了穿衣打扮,我没有看到他做任何与模特有关的练习。他每天有大把的时间,他用这些时间打游戏、刷朋友圈、睡觉。

家人为他找了很多份工作,可他每一份都干不长。他觉得,自己将来是要当模特的,怎么可以做这些粗活?太掉面子了。他花着父母的钱,脸不红心不跳,还一脸洒脱,说自己以后成功了,会加倍补偿他们。

梦想就像中午的太阳,在他面前闪着刺眼的光,他沐浴在这强光里,觉得前途明亮得一塌糊涂,却没有注意到,阴影早已将自己覆盖。

他不学专业知识怎么能够入行?他不多学习提升内涵,怎么能更有气质?他不努力挣钱,拿什么包装自己?

以他这种每天不干正事只空想的方式,恐怕直到皮肤松弛,皱纹爬上脸颊,也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模特。

如果叫嚷几句,做一下梦就可以实现梦想,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努力的人了,更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梦想吃苦受累了。

但是,我们身边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人。

有人天天叫嚷着自己的梦想是开一家小店,却从来不去做市场调查,不去关注门面租金,不去看货、挑货。

有人梦想着瘦下来以后就穿漂亮的衣服,却每天照吃照睡,宁愿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也不肯下楼跑几圈。

有人梦想着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从来不去记单词,甚至看外国电影也只看中文配音的,一年又一年,还是什么都不会。

有位姑娘给我留言,她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位作家。

隔着电脑屏幕,我都能感觉到她的神采飞扬。是啊,有梦想是多么激荡人心的一件事情!

我鼓励她,当然可以,年轻人没有拖累,利用时间看书写字,并不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她也信誓旦旦地说,她一定会努力的。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她一点消息都没有。有一天,我问她文章写得怎么样了,她就开始连声叫苦:“不好意思啊姐姐,我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写。”

我问她的时间都是怎么安排的,她洋洋洒洒地说了很多,我却发现,除了一天八小时工作,其他时间,其实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比如少参加几个聚会,少玩一会儿手机,家务活用碎片时间去做。只要安排得好,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

这两个小时留给看书和写作,足够了。

姑娘说:“时间是能节省下来,可是,我老是想拖,老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觉得好难啊,根本不知道怎么动笔。”

我谆谆教导:“刚开始肯定难,咬牙坚持几天,养成习惯就好了,写得差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让自己在那个状态里,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每天都离梦想近了一点点吗?”

姑娘答应试试,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我俩再次聊天时,又是旧的一幕重演。

是的,我知道,想要实现梦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总要迈过很多障碍。这些障碍,有来自自己的,有来自家人的,还有来自不相干的陌生人的。但那又怎么样呢?只要你重视梦想,并真正努力放手去做,你会发现,所有的障碍都不算什么。

我也认识很多人,他们有的每天工作到凌晨,只为写一本小说;有的放弃工作,花光所有积蓄,只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严格规划自己的时间,只为挤出时间学英语、考证。

有梦想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每天都行走在前往梦想的路上,在为梦想做着看得见的努力,而不是一天到晚只有空想。

很多人信奉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那我告诉你,如果你每天都是空想,那么,你的梦想无论多么美好,都不会有万一实现的那一天。

有梦想是好事,但为梦想所做的那些琐事,才真的是闪闪发光。

作文七:《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2200字

一种抵抗

一家饰品城空荡荡的三楼,大厅一角传来轻微响动。两个穿着民国服装的女孩往外探了探头,又闪进一堵墙后。绕过墙,几十个装满道具的塑料箱在地上排成一列,挂满戏服的架子摇摇欲坠。两个孩子站在一道红幕布后面的道具中,昂首挺胸地摆造型。

摄影机后面连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光头大汉坐在屏幕前比手势:“抬高点,再抬高点,帅死了!就这样!”接着轻点鼠标,快门咔嚓一声。

第一次见马良,很难判断这个人的善恶:光头上扣着个碗形的针织帽,卷曲的胡子从鬓角蔓延到下巴,再束成一条小辫;左耳垂驮一个粗如通心粉的马蹄形钢耳环,脖子缠几条粗项链,身上东一片西一片的刺青。有人说他是“罗汉与土匪的结合体”。

在摄影界,提起马良的名字,总会招来叫好和叫骂两种不同声音。喜欢他的人,觉得他的摄影作品充满梦幻般的美感,包涵着一个个故事,令人遐想;讨厌他的人,则觉得这个人对摄影技巧根本没有什么了解,摸了几年数码相机,靠着投机取巧做出一幅幅作品,居然还出名拿奖了。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颇有身价的摄影师,作品满世界展览,最贵的一幅拍出过18万元,还拿下过一个又一个国际摄影奖项。

其中一个“投机取巧”的项目是“移动照相馆”。两年前,马良通过个人微博发布了一个想法,希望开车载着摄影器材和道具,踏遍中国50个城市,给几百个陌生人拍照。拍的照片当场洗出来,一张给拍摄对象,自己也留一张作纪念。只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微博报名。

他万万没有想到,微博在短短几天内被转发了上千次。各地网友纷纷支持,希望参与其中。“移动照相馆”项目就这么开始了。

出发之前,马良花了七八个月来做准备:设计详细方案,绘制背景板,整理服装,制作道具,买车,改装车,联系各地的拍摄场地,和预约的拍摄者沟通。

光是手绘背景板,就花了一两个月。他的拍摄背景都带着优美复古的调调,却又在某些细节上闪烁着幽默和好玩。“我喜欢老照相馆里那种天真的状态。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是不可能有汽车的,但可以画一辆。明明穷得要死,却坐在一辆吉普车里。”

拼凑了五六十万元,再加上自己攒的30万元,2012年2月17日,马良上路了。带着五六个助手,他们开着一辆货车加一辆面包车,一路磕磕碰碰,从北到南走过了中国三十多个城市。

来拍照的各行各业都有:美术家、摄影师、工人、学生、老师、公务员、保安、舞蹈演员、商人、家庭妇女、暮年老人、很小的婴儿……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满脸写着“文青”、“艺术家”、“小资”字样。

“我特别喜欢他的《二手唐诗》和《西游记》,因为每一处都是故事。”Eric是专门跷了课过来拍照的,又主动留到最后帮忙收拾东西。他收藏有一张马良写的海报,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说这句话也许只是马良一时短路,Eric却觉得特别贴切。

“我觉得,我的移动照相馆是一种抵抗,抵抗新的东西将过去的东西覆盖,包括城市、人的记忆、人的温情朴素的生活。至少我在恢复一种用传统方式很开心地拍照的仪式感,大家都穿得很好看,满心欢喜地来这里照相,期待为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

温暖的作品

在成为摄影师前,马良是拍电视广告片的,属于上海广告圈的导演“一哥”,一年赚两三百万。再之前,他是个科班出身的画家,12岁便进了美院,一直学到大学毕业。

32岁时,已经在广告导演这个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的马良觉得不对劲了,“梦想”这个词似乎已经悄悄离他而去。“这一行永远是广告商说了算,跟你的创造力一点关系没有。我决定离开这个错误的选择,就算不能拍摄电影,也要做和艺术有关的工作。”

他不时想起小时候:“我妈妈所在的上海青年话剧团,可以说是中国演西洋古典戏剧里最好的,《无事生非》、《李尔王》这种剧目我看过很多遍,里面总是有最传统的红幕布,精致的手绘背景、戏服和道具。我总觉得我的内心和戏剧、电影靠得很近,少年时的我甚至相信自己掌握了某种秘密。”

许多个睡不着的夜晚,他的脑子里会涌现无数故事,拿笔记下来,画下来。再后来,他买了台“很烂的数码相机”,开始独立创作。

他的摄影方法很奇怪。在进行一次创作前,他在心里已经把想拍的画面勾画了无数次。接着,他会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用心地描绘布景,用各种工具亲手制作出精细的道具,用它们搭建出一个立体的舞台般的场景,最后让模特入位,咔嚓一声,一幅作品完成。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他的作品中,有一幅叫《邮差》,拍的是一个系着降落伞的邮递员,准备送信,却迷了路,只好从屋顶跳下去。“我是在上海长大的,但对这个城市,我找不到归属感。”几年前,他曾为写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走遍大街小巷,想确认生活中还有哪些角落与自己有关。“结果,幼儿园被拆了,小学被拆了,中学被拆了,就连大学的老校舍也拆了,因为都是老房子。而初恋时走过的那条马路,早已面目全非。”

当得知小时候经常嬉戏的弄堂也要被拆时,他一紧张,在顶楼拍了《邮差》。“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里面那个家伙,一个生活里的小人物,做着自己认为浪漫的工作,为陌生的人送信传情,尽管没人会多看他一眼,但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温暖又重要的人。”

“我觉得这也是生命给我的礼物,所以我特别想做温暖的作品,做一些有善意的作品。世界已经很残酷,每天的新闻已经很残酷,我们就不要再用艺术去表现残酷了。所以我总是力求那些小照片儿一定要比现实稍微美好一些。这是一个美工师最浪漫的职责所在,为了比不完美的生活仅仅好那么一丁点儿,值得用最绚烂的形式,穷尽所有力气。”

(程广瑞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作文八:《做一个闪闪发光的“小透明”》1200字

主编让我写正能量日志的时候,我原本绞尽脑汁想了一篇激情昂扬、正直向上的文章,结果主编说太正儿八经了,不像我平时的风格。

我只好深度剖析,想想自己是如何从入职时乖巧文静的少女变成现在的“闷骚”担当的。

2013年11月11日是我正式入职的日子,虽然这个特殊的日子好像和公司流传的 “编辑部的姑娘很难嫁出去”的传说不相吻合,但对我并没什么影响,毕竟我是一个生活在“二次元”的“不愁嫁”少女。

然而在这个“剁手节”入职的我,并没有与之相称的手速,所以接下来的实习期,我看中的好稿子大多数都是被别的编辑抢先一步抢走,弄得我连做梦都在抱着“大神”的大腿叫嚷“等等我,不要走”!

与此同时,我还总被带我的老编辑说“找稿风格偏离”,因为作为一个有着热血的中二少女,我喜欢的故事,应该是少年或者少女披荆斩棘打倒怪兽,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奇幻故事,所以我也弄不清是哪一瞬间的少女心让自己选择一头冲进了“花火”这个言情阵营。

值得庆幸地是,我最终还算顺利地转正成了一位图书责编,也终于从“中二”的故事中跳脱出来,懂得享受“青春言情”。

后来,我又签约了《良辰多喜欢》这个项目,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新世界的大门,“悬梁刺股”地帮作者定稿,“头破血流”地想标题,“痛不欲生”地构思封面文字,“咬牙切齿”地规划宣传方案;甚至每一次某个流程被拖延,某批标题被否定,某个方案要修改,这些都让我的编辑之路愈发坚实起来,也让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长处。

大概是没心没肺,也大概真的是长期神游“外太空”的缘故,我对很多东西表现得不太在乎。以至于每次主编跟我说个什么好消息时,我总显得特别淡定,主编都忍不住要吐槽“到底什么事情才能让你激动起来”。

当然,相处得久了,我的“闷骚”本性就出来了,所以多次在群里爆出惊人言论后,大家终于给了我一句经典评语――“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悠悠”!

然后主编就“顺水推舟”地把花火的一些互动版块交给了我,因为我的吐槽功力深得她心。上天做证,虽然我闷骚、爱吐槽,时常语出惊人,但我依然还是一个“静如处子”的好姑娘。

细细想来,其实从2013年入职到现在,真的收获了很多。现在的我,也算得上是我们组的一个“骄傲”了。然而由于我不善交际的低调性格,再加上一张大饼路人脸,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作者、读者心目中我大概都还是“小透明”的形象。甚至年会上,主编问我要不要作为优秀员工代表讲话时,我都默默地表示“能不讲就不讲吧”。而当大家来向我请教一些经验时,我总“诚惶诚恐”的,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很普通,觉得自己还仍然只是那个喜欢二次元的中二“小透明”,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有些人,希望并能够成为光芒万丈的大神,让无数人景仰。而有些人,或许一直都只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我比较怂,不奢望成为什么叱咤风云的大神,闪瞎无数人的眼;我也比较不走寻常路,不想变成碌碌无为的“小透明”。所以我选择去做一个,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即使微弱,但也能散发出光芒的“小透明”。

作文九:《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700字

这一刻,医生生死搏斗般掐住我的手腕,表情沉痛地对我说:我摸不见你的脉。

之前的一段时间,我拖着不健康的身体上了一趟高原。由于严重高反,我几乎每一刻都嘴唇青紫呼吸艰难。晚间头痛到无法躺卧,唯有眼睁睁坐到天明,白天继续嘴唇青紫呼吸艰难,继续眼睁睁看着同车旅伴们高举相机欢腾雀跃地逢景必拍,我唯一能做的是很特立独行地逢厕必上。

好在有些事情可以事后补救。

补救步骤如下:

第一步,我对同伴说:照片嘛,你的就是我的。

同伴默默地看着我,没有异议。

第二步,过程就不细说了。简言之,就是通过特效制作,最终让原本并没有参加逢景必拍活动的我,昂首挺胸地混入了那一群欢腾雀跃的人里。

同伴还是默默地看着我,但是这一次说了一句:地球永远欢迎你。

第三步,这是锦上添花也是画蛇添足的一步,我回报给同伴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叫马良的人(咦,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搞了个移动照相馆,开着车到处走,给人拍照片。他的车里装着很多奇奇怪怪的道具,仿真鹿啊,浴缸和扫帚啊,敲鼓的方头机器人啊什么的,在那里你可以扮演一只兔子、一朵玫瑰花,也可以和你外婆一起背着小书包跳舞。

我比较喜欢这个搞怪的人,因为他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啊,这是多么波澜壮阔的理想。

完成上述三步的那天下午,我和同伴坐在河边的茶馆里喝茶,一边忙着用手机互拍龇牙咧嘴的搞怪照。后来我发现同伴手里的英文书拿倒了,当然这不要紧,重点是假装读书时嘟嘴含笑的表情。那个时分,白鹭在河上飞,河水闪闪发光,我忽然有点文艺地想起了“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扬波……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的诗句,以及一些曾经在记忆里出现又消逝的,同样闪闪发光的情景。

或许在将来的某年某日,我也会用这个拍照的下午,来照亮我平庸无奇的回忆。

作文十:《December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生活者》900字

看《1942》出来,第一次两人未就彼此的感受交流。人的尊严,善的本性,有时抵不过一个白馍;而对于承诺的相守,对于家园的望恋,却可以舍弃生命。电影在两个多小时的流离逃亡中,冯小刚做了一个真实的叙述者,他以沉默的不注解的方式,坦白了一段历史。让人在憋屈万分中体味无数细微如尘的情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迷瘴重重的世界不可能出现什么桃花源,那些对于温饱的相信只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美好罢了,终究是一个个无法抵达的目的地。创作者对于这段历史不再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他做了一个真实的坦白者,就像毛姆曾经写到的一样“今天的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和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的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1942》让我们看到每一个阶层在那个时代深陷的泥泞,苦难,彷徨和无奈,用以反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晚上送婆婆去电影院,因为七点半的场次票源紧张。我在太平洋停运的电梯上快步前进。爬到电梯顶端回头,迷离的灯光下 她花白头发,发福的身体在半坡跟得有些气喘。心里忽然有点说不出的难受,彼此性格决定我无法矫情的返回搀扶她上来。这个独立、善良,温和的老太太,却是真的不愿意看着她活着活着就老了。

在书房画铅笔画,窗外大雾弥漫,没有开空调也没有开烤火炉,裸露在外的手冷冽生痛。旁边是马良的一幅素描《草原上的手风琴手》,他说“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我们都只有一次机会而已”。是的,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死亡的存在,在本质上说是被束缚和定义的。那些不为人知的青春爱欲,成长的脆弱,酸楚和甜蜜,其实永远都只属于自己。如同草叶生长,然后静静枯萎。一切事物都可以坦然地归于最开始的地方,安静从容,乐此不疲于一场时光旅行的游戏。

花瓶的“勿忘我”,茎叶都已经干了,却依然保留一种简单朴素的美。书上的字,跳跃进眼睛“我们站在舞台上,世界的手把帷幕慢慢拉开,一开始有点刺眼,渐渐就可以看清楚了,幕布之外那未曾见过的一切,让人喜不自禁,可惜那只手不曾停下来。之后它会慢慢的合上大幕,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当你正面完全打开的世界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享受,拼命的记得。因为之后阴影将追着你,无处可逃”。

所以,做一个记录者

所以 ,December,不浮躁,不忘形,有戒持之心,行平常之事

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生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