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想象作文 > 《关于红色记忆的文章》1600字|关于红色记忆的小文章

《关于红色记忆的文章》1600字|关于红色记忆的小文章

时间:2019-12-27 09:18:3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红色记忆的文章》1600字

福建永安,一个地处闽中偏西、曾是苏区边缘的的山城,因为今春以来“发现”大量红军遗留的抗日标语而引起关注。

据初步研究表明,这些标语是中央红军当年长征之前留下的红色印记。

这些被称为红色“活化石”的标语背后,隐含着一段不被人熟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和长征前北上的抗日先遣队有关、和红一军团、红九军团的军事行动有关。这些标语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红军长征,是一次高举着北上抗日旗帜的战略转移"。

当年,这块土地上,敌我激战后,淳朴的老百姓,用故乡的泥土掩埋了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如今,他们又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红军标语,让当年那些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闽中小山村惊现红军标语

丙戌年正月,位于永安西南部的石峰村首先了发现红军标语后,很快就激起了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对那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的挖掘。经过初步考证,这些独具特色的红军标语,正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途经地处中央苏区边缘地带的永安时留下的。

8月17日,在永安当地媒体的陪同下,记者目睹了这些留在农舍的红色印记。

“红军是抗日反帝的军队”,” 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白军士兵不打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

在距永安市56公里的小陶镇石峰村,记者看到了70多条这样的标语和一幅红军抗日漫画。他们分布在村里居民的五处老房子的墙壁上,这些标语的落款为“红军--产(宣)”或“红军--共(宣)”或“红军国”,部分标语末尾可以看到“1934年”的字样。

几处老房子由于其墙面大片脱落,一些落款为“红军”的大幅标语,有部分文字已经无法辨认。

在永安市洪田镇的马洪村,同样留存着多处红军标语群,标语内容与石峰村大同小异,但数量更多。

“红军是工农群众的武装”,“白军士兵你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来打工农红军”,“欢迎白军士兵到工农群众中来实行土地革命”,“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欢迎保卫团弟兄回家来参加土地革命”,“白军士兵要想抗日,只有拖枪到红军中来”、“活捉土皇帝卢兴邦,消灭蒋介石的主力”,“白军弟兄,打日本为国为民死也光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的飞机大炮正在打你们的家乡,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这些充满时代特征、抑扬顿挫的标语,写在当地居民老房子的墙壁上,饱经风雨沧桑,但乍一看,还是让记者顿觉激动。

记者注意到,这些红军原迹标语有的落款为“红军--反帝拥苏(宣)”、有的落款为“红共--宣”、“红共--支宣”或“红军--(农)”,还有的落款为“工农群众”。

在马洪村的上坪自然村,两面窗户大小的竹篾白灰小墙上留存着红军文告《士兵抗日六大纲领》,其内容为:“(一)、要求北上抗日,立刻停止进攻苏区,实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打红军,枪口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二)、要求士兵的抗日集会结社言论行动自由,组织士兵抗日联合会,决定抗日大事与士兵□□问题!(三)、改良士兵生活待遇,要求□清□□,反对打骂,反对法西斯帝压迫和屠杀!(四)、约定红军,双方互派代表,订立停战抗日同盟!(五)、杀死不准抗日的长官,哗变到真正抗日的红军中去!(六)、不烧杀苏区的工农,反对国民党压迫民众抗日运动,联合全国同胞一致抗日。”

据当地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在马洪村,共发现红军标语150多条,它们多数保留在已经废弃的农舍。

据介绍,在永安市的青水乡等地,也保存有一批红军留下的标语。

永安“发现”的红军标语,引起了当地许多人士的关注。有人这样评论:“永安小陶石峰村红军标语,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红色奇迹!在这个荒僻、贫困的山区小村落,几幢残破衰败的旧式民居的粉墙上,大量的红军标语扑面而来,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强烈感受到仿佛置身于那个火红的年代。一百多条红军标语和漫画清晰可见,就像一本沉甸甸的红色百科全书。”

据当地文史研究者初步判断,这些标语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红军北上抗日标语,对研究红军北上抗日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作文二:《红色记忆》900字

那是一段红色的岁月。曾经留下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红色记忆的诗篇,便从这里开始了。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恶狠狠地说要杀了他。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黑狗子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

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鬼子让海娃赶着羊,在前面带路,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这时,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海娃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他的机智、勇敢,我们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海娃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作文三:《红色记忆》1100字

红色记忆

在这百花争艳季节,踏着时代节拍,我们又走进火红的新一年。三月的暖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们,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那手的粗糙,那双手是从严冬里伸出的,上面刻满了饱经风霜的记忆。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的红色记忆,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我想用我的思考,我最真实的声音,记录属于我的成长。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金的红色,燃情的红色,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的关键时刻,她像一个天枰,衡量着作为人的重量。红色的晨曦拨开重重迷雾,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镰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播撒,把理想的火炬点燃,万里河山因此而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庇护下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光辉的红色,绚丽的红色,民众聚集在鲜红色的旗帜下,铺就强国之路,在困难面前,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有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

强国之路上探索的脚步不断前进,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花;“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红色记忆汇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

火热的激情,豪迈的气势,鲜红的记忆,会永留我心。

红旗飘飘,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八十三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红色记忆为足迹,心中牢记党给予我们的恩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政务学院09行专

洪瑶

作文四:《红色记忆》1400字

庆祝五四青年节“红色记忆’”歌咏比赛流程

章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

开场白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踏着岁月的鼓点,我们走进蓬勃的五月;和着时代的节拍,我们歌唱火红的五月。

(女)92年前的五月四日,一场轰轰烈烈的青年爱国运动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中国青年高举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旗帜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男)从此以后,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高擎着五四的火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奋勇拼搏,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在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写下了中国青年运动的辉煌篇章。

(女)92年的岁月已然过去,伴随着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国家变得日益强大,我们的民族日益昌盛,我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男)今天迎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用嘹亮的歌声和美妙的诗文庆五四、颂改革、话发展。伴随着红歌的旋律去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女)红歌是一种呼唤,红歌在呼唤红色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早已根植我们的心间。今天在这个属于我们全体青年的节日,让我们敞开心扉,释放激情,唱响红色经典。今天,让我们纵情放歌,歌唱祖国,抒发时代的豪情。

(男)现在,我宣布:章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庆祝五四青

年节“红色记忆’”歌咏比赛

(合)  正式开始

进行大会 第一项唱国歌,全体起立。

今天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 张连和主任,张金玲主任,李秋华老师。

有请张连和主任介绍比赛规则和评选规则

比赛现在正式开始

“红色记忆”歌咏比赛节目单

1、男声独唱:《红旗飘飘》8.2

2、大合唱:《游击队歌》七年二班

3、二重唱:《延安我把你追寻》8.1

4、诗朗诵《中华少年》7.1

5、男生四重唱《《打靶归来》7.2

6、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七年一班

7、三句半《社会主义道路》8.1

8、独唱《黄种人》8.2

9、诗朗诵《青春的印记》7.2

10、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八年二班

11、独唱《我爱北京天安门》8.1

12、小合唱《超越梦想》8.2

13、诗朗诵《七律.长征》7.1

14、女生四重唱《国家.》7.2

15、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八年一班

16、《黄河颂》8.2

17、对唱《为了谁》7.1

18、独唱《北京的金山上》8.1

19、故事演讲《董春瑞》8.2

有请张金玲主任宣布本次比赛成绩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获得本次比赛获得奖项的班级和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全体参加今天比赛的选手说一声你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你们辛苦了,谢谢。

闭幕词:

(女)当一段段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回荡在我们的温馨校园时,让人不禁缅怀过去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

(男)当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红色歌曲在耳畔重新响起时,埋藏在我们心中的激情又被重新点燃。

(女)而今,五四的火炬已经熊熊燃烧了近一个世纪。“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拼搏、去奉献、去继往开来!

(男)让我们接过五四的火炬,大力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积极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书写我们更加宏伟的新篇章吧。

(女)愿五四的火炬永远不熄,愿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男)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女)下面我宣布  章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庆祝五四青年

节“红色记忆’”歌咏比赛

(合)到此结束!

庆祝五四青年节“红色记忆’”歌咏比赛流程

章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

2011年5月4日

作文五:《红色记忆20110901》3800字

红色记忆             2011年9月1日               策划:张瑞峰 A;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这里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藏龙之音广播台,欢迎各位在新的一学年里继续收听我们的红色记忆栏目,我是主播XXX,

B:我是×××,欢迎大家的收听。新学期,新气象,接下来的几期《红色记忆》栏目中,我们会为大家送上几种经典的作战方式。

【插入音乐】

A:提起电影《地道战》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B: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的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种被改进的地道很快发挥了它的威力。

A:1941年春天,蠡县辛桥据点有30多名日伪军出动“五一大扫荡”。已经挖好地道的游击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地等着敌人来较量一番。当敌人来到时,埋伏在村口的游击队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打倒了七、八个,敌人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时,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野外的地道钻出,在背后又是一阵猛打,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在内的这股敌人几乎全部被歼灭。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一时间,当地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昔日大摇大摆地出来扫荡的日伪军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不久,冀中根据地领导黄敬、吕正操把蠡县地道战这个新生事物向刘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少奇同志对地道战很感兴趣,指示他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扬光大。于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决定将这一经验向整个根据地推广。

B: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清苑县冉庄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打出了名的。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插入歌曲《地道战》】

A: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击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响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伤亡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

B: 4月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地道战是冀中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A: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地方部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地道战并不仅仅是蠡县和冉庄在用,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我国各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数十个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的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

到了1946年村里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

【插入音乐】

B:1940年,百团大战告捷后,惨败的日寇向我晋察冀边区军民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定襄境内的日寇也对西河头、炭窖沟、藏孤台等,3 个村庄进行了洗劫,先后制造了8起惨案,枪杀百姓400多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我抗日军民遵照毛主席“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思想,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隧道。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8年全县157个村子,其中有80多个村庄都挖有地道,地道总长是200多公里,西河头地道战开挖于1942年,从最初只能应急藏身到1947年经全村500余劳力,突击40个昼夜,挖成南、中、北三条主干线,纵横52条支线,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全长10华里,现在开通的是其中的一面干线,全长旅游路线为1000米左右,下入到地道,闻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走过一处处战斗工事,眼前的实物瞬间将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前后共经过大小战斗11次,毙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

其中最大一次战斗是发生在1947年同阎锡山的第39、40军及伪警大队共计5000余人作战,民兵及武工队仅50余人无一伤亡,毙伤敌100余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借此敲开了全面侵华的大门。华东全民抗战,为阻击敌人采取了地道战战术。

地道于1938年开始挖掘,1940年完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肥城人民积极利用地道优势配合野战军、武工队对日伪军开展游击战,作战100余次,歼敌千余名。 A:其实地道战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记载,但在抗日战争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国平原地区开始有个别村庄利用地窖的来躲避敌人的扫荡,直至后来发展到地窖相连甚至村村相连,最终用于歼敌。

不仅仅是中国在而二战使用了地道战,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也曾用地道来抵御过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如硫磺岛战役期间,对美军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共也曾用过以抵御外敌。可以看出在战争双方装备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的。

【插入音乐】

B: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又到了我们要说再见的时候了,想要了解更多波澜壮阔的历史请锁定下一期同一时间的《红色记忆》栏目,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大家的好朋友×××。 A:了解波澜壮阔的历史,寻找先辈们的足迹,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梦想。我是×××感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收听,感谢导播×××,×××。感谢策划×××。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B:再见!

作文六:《《红色记忆》》3300字

红色记忆

策划人:徐彦民 A: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每周四的红色记忆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播×××。 B:我是×××,徐彦民,现在,11级新生的军训已经开展了有一个多星期了,我们《红色记忆》是栏目不是该为校园朋友们介绍一下关于我们的军队故事呢?

A:是的,今天我们将会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名的军队及他们的将领,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们的感人事迹。

【插入音乐】

B:九一八事变后,在中日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号召停止内战,“团结全国民众之力量,一致对外”,“督促全国军队开赴前线”立即开始“正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之侵略”。于是,1933年5月,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于张家口建立的抗日武装。命名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A同盟军以冯玉祥的西北军旧部为基础,联合抗日救国军以及进入察省的东北、热河抗日义勇军等部组成,冯任总司令,邱山宁任总参谋长。所辖部队先后编有:第1、第2陆军,骑兵挺进军、抗日救国军、察哈尔自卫军,以及蒙古军第1、第2军、自卫军等,分别由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等人任军长或总指挥,总兵力8万多人。6月15~20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召开军民代表大会,通过政治、军事纲领等决议案;选举35人组成同盟军军事委员会,推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11人为常务委员,冯任主席。会后,冯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率部北上迎击日伪军。

B :6月22日到7月1日,同盟军将士长期被积压的抗日怒火蓬勃爆发,向日本侵略军展开积极进攻,相继收复康保、沽源、宝昌,又乘胜发起收复多伦的战斗。多伦为察东的重镇,既是冀、察、蒙之间的交通枢纽,又是塞外商业的中心和军事要地。7月7日23时,同盟军由吉鸿昌指挥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经五天激战,收复多伦。多伦之战,同盟军虽牺牲牺牲,但誓除日寇,猛烈进攻,终获胜利,使骄横的日寇遭受沉重打击。日寇虽力守多伦,但终于失败,侵占的中国国土得而复失,对日军来说是空前的,因此对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也是一次重创。多伦之役结束后,察东四县全部收复,成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抗日御侮的希望。

A但蒋介石和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为整垮同盟军,除诬蔑其“妨害”统一政令、破坏“国策”,并派人分化瓦解外,还先后调集16个师共15万余人向张家口进逼。冯玉祥被迫于8月5日通电宣布将察省军政大权交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随后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14日离开张家口,再上泰山。同盟军大部被宋哲元第二十九军收编,只有方振武、吉鸿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队不愿放弃抗战,继续进行斗争,但由于力量严重削弱,在日伪蒋军的包围和夹击下,最终失败。

【插入音乐】

B:提到察哈尔同盟军就不能不提到冯玉祥将军。;冯玉祥的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而奋斗。冯玉祥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2月冯玉祥以蒋介石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介石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遇难。

A:说不定冯将军的死是蒋介石下的黑手,当然这些只是我的猜测。谈到了冯将军,就不得不提到后来的29军。同盟军日后大都加入了29军。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血战日军铃木、服部旅团,一战成名。当时部队情况是“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面对日军以空、炮协同的猛烈火力攻击,中国官兵只能依托长城抗击,部队守在工事里被动挨打伤亡很大。赵登禹、何基沣二人商议后认为应以夜袭反击敌军,便组织起500人大刀队,于3月11日夜幕降临后直扑日军宿营地。

B:大刀勇士们翻过墙头后,分头入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大刀横砍直劈。骄狂的敌兵根本没想到中国军队敢来偷袭,都在呼呼大睡,不少人梦中便做了刀下鬼。随后支援日军包围而来,双方短兵相接,大刀队边战边撤,喊杀之声震撼大地。当时报道是“夜杀敌千余”肯定有所高估,不过日军的确伤亡不小,参加夜袭的500名大刀队员也大部分壮烈牺牲。 A:因为这次大捷,29军的军长宋哲元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要知道,青天白日勋章属于最高等的勋章,只有为国家作出特殊贡献才能被授予。可见当时的战果是多么辉煌。

【插入音乐】

B:我们今天为大家讲解了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名部队,还没有介绍空军部队呢。 A:就是啊,教官可都是从空军部队出来的,也应该让学弟学妹们了解一下。

B:别急啊,马上就要说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至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正义战争。其中中国空军所进行的空战是一个重要方面,八年中,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1543架,击伤330架。出动轰炸、驱逐、侦察、运输等飞机计18509架,完成了出击、制空、侦察、防空等任务,作战达4027次。中国空军自1936年7月18日广东地方空军80余架飞机由南京改编后,南京国民政府才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空军力量。卢沟桥事变后,广西地方空军的飞行队和航空学校以及云南、湖南、四川、山西等地方割据势力的飞行队,最后才并入国民政府的空军。抗战开始时,中国空军约有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500架,但战时能使用于轰炸、侦察、战斗兼轰炸的作战飞机不过300架。

A:那后来怎么样了呢?

B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开始。当晚,国民政府命令空军驻浙江广德的空军第二大队和驻江苏扬州的空军第五大队,分别主动出击,轰炸侵沪日军和追击顺江东窜的敌舰,并命

令驻河南周家口的空军第四大队和驻信阳的空军第九大队转场移防杭州笕桥机场和曹娥机场,支援淞沪陆军作战。

A:8月14日拂晓,空军第二大队轻轰炸机队冒雨从广德机场起飞,飞临上海上空,突然袭击黄浦江中的日本军舰和正在杨树浦码头登陆的日军以及堆积在码头上的军火,给了日军当头一棒,使其受到惨重损失。大大鼓舞了前线军民的抗战热情。

B:不得不提到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飞行员,他就是高志航。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原是东北空军飞行员,曾在法国空军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脱离东北军参加国民党空军?雪于8月13日在南京得令,次日须紧急移防杭州笕桥机场特命。他发出“十万火急”的电报,限令全大队飞机于14日飞抵笕桥,并令将他本人的座机派专人随同飞往。高志航率队闪电般地冲上蓝天,一齐加大油门向敌机扑去。高志航紧紧咬着敌领队长机,先敌开火,一举将其击落,首开中国空军战史上击落敌机的纪录,成为第一位击落日机的中国飞行员。

A敌机群在长机被击毁后顿时乱了阵脚,我空军健儿乘机猛冲猛打,穿云破雾,穷追离队敌机,激战近半小时,一共击落敌机6架。若非油量所限,大批敌机是难于逃掉的。四大队的飞机凯旋着陆时,大都正好油尽停车,只有一架飞机因油尽无法返场而迫降在机场附近。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八一四空战”,以六比○取胜,首战告捷。

B:劣势的中国空军主动出击,英勇抗战,首战告捷,戳穿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表现了中国空军官兵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后来,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插入音乐】

A好了,今天的红色记忆栏目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独特的军队培养独特的军人发扬独特的精神,关注历史,关注红色故事。我是xxx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红色记忆》栏目。 B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对我们的《红色记忆》栏目有任何建议或建议,可交至广播台,您的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感谢导播xxx、感谢策划xxx、我是大家的好朋友xxx.让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A再见。

作文七:《-红色记忆-》1400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春光无限美

沙井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2)班  徐炜

90年的挺立鳌头,90年的中流砥柱,90年的风雨同舟,90年在冰与火的锤炼与血与泪的交融中汇聚成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永远是时代的弄潮儿,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坚实脊梁。

忆往昔,党的历史是一部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战斗史;是一部踏遍千山万水、足渉天涯海角的壮丽画卷;是一部抒写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灵魂的人民史;更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的奋斗史,90年历史的尘埃落定、90年历史的厚重积淀,留给我们的永远是那永不枯竭的智慧和永不停息地铿锵步伐。

曾记否,1921年一个刺破黑夜长空、破晓东方黎明的呐喊,使这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被唤醒,从此给笼罩于黑暗、迷茫于理想的千万仁人志士擎起了革命的灯塔,指明了革命的方向,顿时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神州大地上的革命火种以燎原之势迅速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革命思想像春天里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渴望光明、渴望变革的年轻人身上,中国共产党毅然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让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在闪与电、泪与火、黑暗与黎明中寻找希望。

从此,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新中国与国内外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以“敢叫日月

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在中国大地上竖起了一面属于人民的旗帜,托起了一轮属于人民的红日。于1949年10月1日骄傲的向世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个被世人瞩目的中国在神奇的东方升起来了!之后,又在一片狼藉和废墟中挺立在了世人的面前,让世界鉴证,与人民欢呼。此时此刻,大地开花了,世界沸腾了,人民欢呼了!

高山仰止,大海扬波,踏着新时代强劲的节拍,奏响新世纪前进的嘹亮之歌,中国共产党人傲然挺立在建设新中国的风口浪尖上,以宠辱不惊的淡定,用自己刚强的身躯、滚烫的热血,坚定的步伐欣然迎接未来的挑战,并时刻怀揣着与祖国同生、与人民同在的坚定理念,而从未因历史的变迁而销声匿迹,反之则是一路高歌、一路挺进,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捍卫旗帜、用自己坚实的步履开拓道路,90年来,一批批优秀的儿女,一个个英雄团队、一座座战斗堡垒,铸就了一段又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探索的历程,挺起了一个民族前赴后继、昂然前行的脊梁,凝成了一个大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中华大地上演绎了一段又一段不变的神话和历史,一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同春天的春风,使中国春暖花开,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刀阔步的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庄大道,虽然没有血与火的洗礼,没有枪与炮的轰鸣,没有兵刃相见的残酷,中华儿女却用自己的智慧,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了一幅幅气势磅

礴、波澜壮阔的壮丽诗篇。无人航天飞船成功试航,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成功举行世博会,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隆重在13朝古都西安举行,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的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人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经受住了考验,给百姓了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给世界展示了一个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大国形象。

九十年的风雨兼程,九十年的辉煌伟业,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将铭记那在战火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展未来任重道远,在取得的喜人成绩的同时,也恰逢“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国人民也将精神抖擞、豪情万丈,高唱豪迈之歌,并将一如既往地承载历史寄予我们的厚望,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时刻冲锋陷阵在党的事业的最前沿,与人民同伍,共同奏响经济发展的最强音,描绘出祖国的恢宏诗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作文八:《红色记忆》1800字

红色记忆

九年级五班   张瑞彤

在每一个学校的升旗台上都会有着一面鲜红如血的旗帜,旗帜上还有着五颗黄灿灿的五角星。

每当这面旗帜在旗杆上冉冉升起时,我都不禁会想到在这面旗帜背后,有着那些一个个顽强不屈的历史故事,我会不禁深思为什么这面旗帜会这么红?

于是,我去了武汉革命博物馆,我想或许在那里可以探索到答案。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这里的环境让我不禁想到了百年以前的中国,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复兴在此相聚,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百年后,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一同拾起那些蒙尘的记忆,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那些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现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带领着中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之路、民主之光的勇士们。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当祖国有危难,被敌人侵略时,那些爱国的伟人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去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拍学习的,虽然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并没有很多需要让我们青少年去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事情,但是,我们在其他的各个方面都应该维护祖国。

爱国,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质。

所以,我要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国旗是如血一样的颜色,因为那是无数伟大的烈士用鲜血给我们渲染的,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赞扬、讴歌这些为了国土牺牲的人。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又参观了武昌农民运动解说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武大会只等纪念区。参观完后我不禁心生敬畏,在中国那么混乱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放弃一线生机与敌人顽强抗衡,开会、规划、布阵、练兵······又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又要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来应对,所以,领导人是伟大的,但那些中国红军更是伟大的。没有领导人冷静智慧的头脑,这些军人们就会乱了方寸。但是没有这些军人们勇敢无畏的精神,他们誓死服从党的命令的信念,国家就更会衰败。所以这些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想要成功,仅仅有思想,有精神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把精神、思想化为行动,去执行这才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所以,一个民族想要复兴也是这样,要有好的领导指挥、带领,还需要有忠诚的队伍去执行,配合的默契,团结一致才能打出好仗,把敌人击退。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的气势雄伟,让人难

以忘怀,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毛主席那远大的报负,振兴中华的理想,还有他那广阔的胸怀。体现出了毛主席那领袖的气魄。当时的毛主席要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服抗日前线。为了勘察地形的毛主席,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见这壮丽奇观,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写下这一首豪放之词。

在国家从君主专制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百年来的规划、改变,从专制到民主,都是革命先烈他们抛颅头洒热血换来的,为了国家的复兴,我们应该像毛主席《沁园春·雪》中所表达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已经过去了,现在以及将来的建设应该靠我们,靠这些有追求、有志向、有理想的的青年,带领国家走向真正的富强!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人民、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历史,已成为过去的东西,但我们仍不能忘记,

要以此来激励我们   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完善自己,以后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但我要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本本分分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给自己定好目标,朝着目标去努力,有着顽强不懈、敢吃苦,敢拼搏的革命精神,再难再险的目标都不是问题的。

在奥运会上,我们也应该抱有这样的精神,去拼搏,感受在领奖台上升着国旗、奏着国歌的荣耀。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我们国家鲜艳的红旗上,浸染了无数先烈的爱国热血,每一个爱国并且为国牺牲的人都有着至高无上的灵魂,这种灵魂的境界,不仅仅是爱国家了,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因为土地给予了他们每个人生命,所以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无条件的还给自己所热爱的土地,这,就是中国魂!也是中国国旗的

意义。

作文九:《红色记忆》1700字

红色记忆

长征是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为茅台衍生了红色的力量。这段烽火征程的记忆,闪耀着中国革命的光辉,蕴藏着无数先辈的革命青春。茅台也汲取了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信仰。回望记忆里的岁月,茅台不仅仅见证了一段历史,融入了红色的血脉,成为红色精神的象征。

【主持人出镜:红色的土壤、红色的高粱、红色的飘带、红色的商标,冥冥中便注定了茅台酒与红色革命军队的情缘。一朝相伴,一世情缘,在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茅台酒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红色的革命中。走过历史的长河,这支红色队伍与茅台酒结成永世的情谊。】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你红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中央纵队、九军团分三路到达茅台镇。

中共十三大代表、被誉为华夏女杰的红军女战士李坚真曾回忆那段时光:【女生配音:1935年3月,我们长征到贵州仁怀县茅台镇,由于长途劳累和暂时甩掉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放松一下。当听说当地酒好,芳香味美。大家都很兴奋。买来酒后,有的用酒揉揉手脚,擦擦脸,擦过之后,真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浑身感到痛快。同志们喝了酒后,长途行军的疲乏全消失了,因风寒而引起的泻肚子的同志喝了酒也好了。这时,周恩来到达我们的驻地,一看这情况,就问我们知不知道这时什么酒,我们都说不知道,他告诉我们:这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的茅台酒啊。随后他又给我们讲

茅台局的名贵和有关酒的一些知识,使我们涨了不少见识。我们才知道那种喇叭形的土罐盛装的竟是世界闻名的茅台酒。】

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的《朱德与康克清》一书中记载了朱德与茅台酒的这样一段故事。进城之后,后勤供给部门的同志已经和店主、厂家办好手续,抬来了酒。人们纷纷拿出小搪瓷碗、漱口缸,舀出甘醇清香的茅台酒,咕咚咕咚地喝起来,连下酒的菜也不要。有些人还聚拢在一起划起拳来。朱德尽管军务繁忙,仍然抽空到战士中间去热闹一番。他举起碗向干部战士祝贺、问候,指战员们也由衷地向自己的总司令敬酒。不过康克清看到,朱德并不贪杯,总是不喝,为了不弗部下的好意,也只是略微抿一点。他肩上的担子重啊!

在后来的战役中,毛主席为朱总司令上前线举行欢送仪式,毛泽东举起搪瓷缸子,说:“茅台酒是闻名世界的酒,用这闻名世界的酒为朱总司令送行,祝总司令打世界闻名的仗!”

十里长亭载离别,一杯浊酒壮军威。尘世沧桑,西风路冷,将士临赴沙场的豪情与悲壮都倾注在一碗琼浆之中。只因这份情缘,茅台酒成为当之无愧的壮行酒。

《聂荣臻回忆录》亦刊载了红军在茅台镇的情景。我军三月十日放弃遵义,军委机关与野战军会和以后,于十六日攻占茅台。在茅台休息的时候,为了欣赏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我和罗瑞卿两个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酒刚买回来,敌机就来轰炸,于是我们就又赶紧转移。

长征时任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的萧劲光在他的回忆录中,回忆了驻扎茅台镇的短暂时光。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芬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着在路上擦脚解乏。

时任红三军团第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的曾克林在《戎马生涯的回忆》一书中讲到:品尝了久负盛名、沁人心脾的茅台酒。临走,后勤部门又筹款买了一批茅台酒,每人发了两三瓶,从此我们把它珍藏在身边,不得已时不拿出来喝,一直到过草地才喝完。

耿飚将军在回忆当年长征过茅台的时候说:“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组织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长征时任红八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的莫文烨在他的《莫文烨诗词选》中收录了记忆茅台的词阙。

忆茅台

桥上健儿猛进,军后强敌急追。神速灵巧绕一回,歼我心机白费。 天空铁鸟下蛋,地面尘土纷飞。接触警报敬一杯,品尝茅台香味。 三日护桥惊险,晴天只盼夕晖。和衣含笑三分醉,来日行军早睡。      红色是茅台酒的血脉与灵魂,这份红色的记忆也成为沉淀茅台酒文化的底蕴。沿着历史长河,那份红色使命与责任,令人肃然起敬,

静思冥想中茅台人将革命时代的精神镌刻心底,用热血与忠诚,铸就了民族品牌的辉煌。

作文十:《红色记忆》1600字

红色大峪

走进大峪,我们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愫—红色的情怀。青山绿水间的无数小村庄默默地向世人讲述着艰苦抗战岁月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更昭示了富裕起来的老区人民不忘革命前辈艰苦创业,发愤图强的一段感天动地的心历路程。

曾经参加革命的老人大多已不在人世,我们只能通过他们儿女们的记忆和翻阅文献来了解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旅程。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大峪革命老区那生生不息的精神薪火代代相传的奋斗气息。

在风景如画的大红寨北麓,巍然挺立着一座新建的纪念馆—豫西抗日指挥中心纪念馆。该馆收藏抗战期间的枪、军刀、炮弹等实物930件,相关资料、图片3000余份,这些无声的语言仿佛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在纪念馆外记者遇到了“大峪通”樊忠义,他同我们聊起当年往事,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1945年元月,日伪军五千作人发动了对箕山根据地的疯狂“扫荡”。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进攻,皮定均把主力部队六百多人撤到班庄村的乱石爬一带进行休整。日伪军在箕山一带设了五道封锁圈,八路军主力部队身陷重围,皮定均面临着抗日战争时期最严峻的考验。皮定均找到箕山情报处长张清杰,让他想办法引开日伪军,张清杰让中队长王天一带几十个区干队员在小红寨上燃起几十堆熊熊烈火,把日伪军引到山顶,使皮徐主力部队得以顺利突出重围。

张清杰带着民兵队伍终日在山中与日伪军周旋,历尽艰辛。登封伪县

长杨香亭部保安团在孙长海的指挥下向大峪店一带反扑。张清杰想到主力部队撤离前埋下五门迫击炮,忙让民兵拾上来,群众抬来了九发炮弹。一随着几声巨响,成片的伪军被炮弹炸倒。伪军们见民兵们有炮,还以为是八路军主力杀回来了,忙往回撤。当他们撤到关湾寨时,正碰上皮定均率领主力部队杀了回来,八路军把孙长海的伪军包围起来,全部歼灭。不久,根据地军民胜利打退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圆满,完成此次反扫荡任务。

1945年3月,王树声、戴季英等率河南区党委、军区机关进驻大峪店,住在班庄、龙王等村,自从半年多的时间内,大峪店成为豫西抗战的指挥中心。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河南军区指挥6个支队英勇作战,正规军由6000多人发展到3万多人,民兵发展到5万余人,创建了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河南抗日根据地。

多少年来,大峪人民一直想建设一所纪念馆,让后人牢记这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但由于经济、外调等方面的原因而搁浅。2007年,大峪乡建馆计划递交到汝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办公桌上,红色大峪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时任汝州市市长李全胜马上作了批示,拨款15万元,并协调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一本本历史书籍、一幅副历史图片飞向大峪。大峪党委政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出6万元资金投入建馆资金,并立即组织人员对有关历史文物、图片进行分类整理。

班庄村民在孟坤元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建馆工作。庄稼苗毁了,树砍了,乡亲们毫无怨言,轮流到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几百名乡亲背着干粮来到工地上,挥锹铲土,轮锤砸石,他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让笔直的公路向山坡上延伸。建筑材料运不上去,孟坤元默默扛起一袋水泥出发了,乡亲们纷纷拿来箩筐,硬是靠宽厚的肩膀把一袋

袋水泥,一堆堆沙石,一块块红砖运到工地。有人肩膀磨肿了,有人手挂烂了,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目睹此情此景,前往调研的党委班子成员眼眶潮湿了,都挽起袖子,拿起铲子,投入劳动大军。2009年9月22日,豫西抗日纪念馆隆重开馆,平顶山老促会会长段松会段老、汝州市市委书记李全胜、及各界干群1000多人参加了开馆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政委王诚汉上将、原箕山情报处长张清杰、原皮旅部队都发来贺电表示祝贺。人们欢聚在一起,尽情歌舞,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新华社以专电的形式报道了这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纪念馆开馆不到两个月,游人累计达万人以上。

大峪精神的不竭动力源泉是大峪抗战精神,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大峪革命老区人民不断丰富其内涵,2003年,大峪人民发扬了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举全乡之力,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魏马公路,赢得了全市人民的赞誉,在干部群众中间涌现出王天祥、刘学会、高车、董桂英等一批感人肺腑的先进人物,丰富了大峪精神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