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分享》5200字]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分享》5200字]

时间:2019-10-08 09:38:4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分享》5200字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分享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1]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着。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

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

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二:《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讲义》3400字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写人、写事、写景来反映生活

记叙文写作的六个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在记叙文写作中把六要素交待清楚。

叙事的三种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

文章的材料选得再好,细节描写得再精彩

怎样叙事

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如事件通讯,事件特写、叙事散文,史传记载等等。叙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总体或局部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叙事记叙文虽然也离不开写人,但它写人主要是为了交待事件,而不是为了刻画人物。写好叙事记叙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要把事件的发生、发展、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交待清楚,使整个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完整、清晰。⑵,注意要把记叙的顺序交待清楚,可以用空间的转移作为顺序,也可以用时间的发展作为顺序。⑶,注意要有一条贯穿情节的具体线索。线索在叙事记叙文中是多种多样的: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有以具体事物为线索,有以象征事物为线索,有以典型人物为线索,有以典型环境为线索。一般来说,叙事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也有些叙事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但主要的线索只有一条,称做主线,其余的叫次线。除了主线、次线之外,还有明线暗线的区别。⑷,注意叙事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对叙事的素材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舍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⑸,注意具体叙述和概括叙述相结合,掌握叙事节奏的强弱快慢。此外,在叙事中,恰当地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第十五讲   作文训练

文章线索设置

[知识要点]

弄清楚什么是线索,在写作中设置合适的线索。

[学习指导]

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是只贯穿记叙文的全部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有机体的脉络。

在记叙文中,线索是一定不可少的。不然,文章的材料选得再好,细节描写得再精彩,它都只是一些散乱的,零碎的东西,而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所选的材料都是珍珠,如果没有一条线索把他们贯穿起来,这些珍珠也只能是零乱的,而不能形成一副珍贵的项链。

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线索呢?

1、 以时间为线索。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写了一九四九年新年里五天的事。文章以“一月八日”“过了三天”“第二天”为线索,贯穿了刘胡兰在恶劣的环境中桶敌人做艰苦斗争和壮烈牺牲的经过。

2、 以空间为线索。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以空间为线索。文章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先写外貌,后写内部结构;先写中间,然后写外围和两侧。

3、 以人物为线索。

《可爱的草塘》是以“我”这个人物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来描述草塘的美丽可爱。

4、 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为线索。

《白杨》全文以象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坚持不屈的建设者的白杨树为线索,串联全文。

5、 以与主题或主要情节有关的“物”为线索。

《小木船》,全文以小木来贯穿,写了“看到木船,想起陈明——摔坏木船,友谊破裂——赠送木船,重新和好——珍藏木船,友谊长存”等情节,展示了文章的主题。

6、 以情感为线索。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全文就以“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提各部分。 [阅读训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毛巾

也许这是暑期中最热的一天了,我坐在母校的教导处里等着我小学里最敬爱的王教师。此刻他正在开会。天是那么的热,我不停的用手擦去脸上的汗。但是周围的一切:雪白的墙壁,擦得亮晶晶的玻璃窗......都使人感到舒畅。对于这一切,我并不陌生,对面就是王老师的办公桌,那是她的椅子,那是她的......“毛巾”我不知道怎样会轻轻地,惊喜地叫出了声,这就是我两年中一直记忆着的毛巾,对的!它和以前的不同只是旧了一点,两旁的五彩花儿的颜色淡了一些罢了。毛巾啊, 毛巾,看着你,不知怎样会使我激动,看着你,不知怎样会使我追忆起往事......

记得第一次和这条毛巾“见面”是在三年前,那是我读五年级的时候。 一天,放学后我打牌办公室找王老师(那时她还不是教导主任),想问她作业中的一个问题。一跨进办公室,之间几个青年教师围在一起“欣赏“王老师手中捧着的一条新毛巾。

“真漂亮。看,这几朵最好!”一个老师指着毛巾上的几朵花发表她的见解。 “喂,真好!”

“王老师......”我轻轻地叫了一声。王老师听见了,就把毛巾小心地放在另一位老师那里,向我走来......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在林老师的地理课上,坐在我后面的麦继满同学呕吐了。吐得地上一大滩,在他胸前、腿上也沾了好些。坐在他附近的同学都用手帕捂住鼻子,有的把头扭到和他相反的方向,有的摇手......林老师教大家安静下来,吩咐我帮他去洗除衣服、裤子上沾到的污物。于是我和麦继满走出了教室。

我始终和他保持三四尺的距离,象怕传染到什么疾病似的用手拧紧鼻子。知道水龙头旁我不得不硬着头皮靠近他,看着他用手指浸了浸水,然后刮去衣服上的污物。不料这情景给在对面办公室里跑出来的王老师看见了,只见她马上跑进办公室,又出来,不过手上多了一条毛巾。

王老师走到我们身边关心地问麦继满:“怎么?吐了,哪里不舒服?”“没有什么,可能吃坏了......”麦继满回答。王老师吧毛巾往沾到污物的地方就擦。

“王老师......”麦继满感动到极点了。

“没有什么”王老师笑了笑说,“没有什么关系......”她继续擦着。 我睁大眼睛,看着这一切。我看着王老师,只见她不停的问着麦继满,就像医生询问病人,但是王老师却比医生问得更仔细、更认真。我从王老师的脸上看到了位学生的病情着急的心情。

王老师仔细的擦着,从他的胸口擦到腹部,一连换了几盆水。最后王老师弯下腰,不,索性蹲下来擦她腿上沾到的污物。眼看着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我想起了“敢为孺子牛”这几个字......

我的眼光落在毛巾上,只见它摇头摆尾,摇动它那可爱的尾絮,好像在说:“我并没有因为接触到‘污物’而感到委屈;为了使别人身上干净,见识‘脏乱’了也是我的光荣!”毛巾——这作为人们擦洗脸孔、手和身体的用具,最后它却

破了,有了洞,但这时它还是为什么效力:充当擦桌子、椅子、玻璃镜子的先锋。在它身上表现了多高贵的品质。而我?我越来越感到羞愧,偏偏毛巾在想我刮脸皮,我的脸发烧 ,我低下头。王老师站起来了,她上下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下,就像理发师最后检查有没有长头发没剪齐一样。她对麦继满说:“到卫生室去量量体温吧!”

王老师和麦继满走了。我凝望着她们,王老师的身体仿佛越来越高大。 “孔太和,”王老师的语气里带着惊讶,“怎么?去上课呀!”

她不知道,此刻我的喉咙被一团什么东西哽住了,眼睛湿润润的,眼前的一切就象观看立体电影时拿下眼镜(特制的)一样的模糊了,但是那条毛巾却从此留在我的记忆里......

随着日子的增多,我对这条毛巾越来越熟悉。一看到它就会有一种亲热的感觉。看到其他毛巾就会使我想到这一条可爱的毛巾,就会使我自然地激动地联想到那次“呕吐事件”,想到王老师用它来为鼻孔流血的同学止血,想到王老师用同学们擦干净身上、衣服、裤子上沾着的泥水......看到这条毛巾,那和蔼可亲、爱护学生的年轻的王老师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所以,我常以这条毛巾作为王老师的象征。

两年,和王老师也和这条毛巾整整分别了两年。今天我见到了这条时常记起的毛巾,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激动的感情。

熟悉的王老师的脚步声从楼梯响到门口,打断了我的沉思。

“孔太和!”„„

“王老师!”„„

王老师好像刚要开口,忽然伸手抓起椅子背上的毛巾。

“有人呕了?”我脑子里闪过这个信心头。

“看你脸上的汗,”王老师笑着说:“替你去绞一把......”„„

毛巾放在我的手上,虽然它在冷水时浸过,但是我觉得它还是暖烘烘的,从收暖到胳膊,暖遍整个胸脯,一直暖到心里。„„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说说前后层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分段,概括各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作文:《路》要求: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以记叙为主,恰当进行议论

作文三:《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分享》5400字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ﻩ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ﻩ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ﻩ  [1]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ﻩ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ﻩ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ﻩ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ﻩ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ﻩ  一、运用顺叙。ﻩ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ﻩ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ﻩ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ﻩ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ﻩ  二、运用倒叙。ﻩ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ﻩ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ﻩ  三、运用插叙。ﻩ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ﻩ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ﻩ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着。ﻩ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ﻩ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ﻩ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ﻩ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ﻩ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ﻩ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ﻩ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ﻩ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ﻩ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ﻩ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ﻩ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ﻩ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ﻩ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ﻩ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ﻩ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ﻩ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ﻩ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ﻩ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ﻩ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ﻩ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ﻩ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ﻩ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ﻩ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ﻩ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ﻩ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ﻩ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ﻩ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ﻩ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ﻩ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ﻩ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ﻩ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ﻩ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ﻩ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ﻩ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ﻩ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ﻩ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ﻩ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ﻩ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ﻩ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ﻩ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如下:ﻩ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ﻩ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ﻩ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ﻩ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ﻩ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ﻩ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ﻩ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ﻩ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ﻩ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ﻩ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ﻩ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ﻩ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ﻩ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ﻩ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四:《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五技》2000字

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其注重以事件凸显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眼神)、神态等,开头结尾前后呼应,开篇引人入胜,等等。那么如何写好记叙文呢?

一、拟题是关键。

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②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③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④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富有情趣。⑤含义深刻。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二、立意妥善至关重要。

拟题、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画竹子之前要胸中有样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陈出来。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但编写提纲有一些常见的格式,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

四、写作过程是重点。

1.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都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切忌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切忌开篇松散,占去大量的篇幅,虎头豹尾是亮点。

2.行文内容讲究“猪肚”。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所以,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而是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变化。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4)记叙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得当。

①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②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5)过渡自然紧密衔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另外,行文中还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五、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修改。

修改文章,原则上应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但考试作文在写完后不可能有时间做大的调整、改动,所以,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对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修改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是“默读”,即逐字逐句读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

作文五:《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1800字

摘 要: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说明了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开头的方法,并对记叙文片段写作指导做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强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课的难度,以及老师们对作文课发怵的原因,难道作文课就此停步不前,如何给学生上好作文课?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态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业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得利用多彩的生活来写作。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中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具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要想学生们写好作文的开头,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加强练习,多方揣摩,细心地体会,这并不说明没有方法供学生们去参考与学习。因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我总结了较好范文的开头,并总结了很多好的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并对学生的写作加以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记叙文开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首先要交代清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其次在文章的开头要对所要记叙对象的主要事实进行概述,使其总贯全篇,起到揭示中心的效果;再次就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这样可以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让文章能够引人入胜,比如在第九册中周晔所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开头就是运用了此方法;还有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的方法;最后是用“倒叙”法开头。

二、记叙文片段写作指导

加强作文教学中的片段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

加强片段写作练习,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重担,也会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写作水平。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片段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掌握多种写作的技巧,因此学生的作文习惯与写作能力也会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及提高。

比如,我的学生有一篇习作是这样的,“我家屋后有棵枣树,它很高,连一片树叶也没有。”“天黑了,我自己在家,我感到十分害怕。”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写作乐趣,我让学生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对以上一段做了对比修改:“我家屋后,有一棵笔直的枣树,树很高很高,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贮立在秋天的午后;当秋风吹来时,老枣树抖落了身上的树叶,树上也就没有一片叶子了,只有一些光秃秃的树干,只剩下几条像长矛似的枣树枝直冲云霄。”“天黑以后,在浓浓的夜色中,它像一只庞大的怪兽龇牙咧嘴地注视着我。爸爸妈妈外出时,家里只剩我一人,我十分恐惧,我心里好比揣上了一只小兔似的拼命乱跳。”

2.课外延伸,师生共尝成功之乐

活动课,我设计了“我为同学画肖像”“点评精彩的表演”“他在想什么”等不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片段练习学到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等。在“我给同学画肖像”中,我做了如下设计,先由五六位学生上讲台,再请别的学生描写其中一位同学的肖像,文中不能出现被写者的姓名。由学生自己读所写的片段,其他同学来判断。在这种方式的练习中,学生准确刻画人物特点的本领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指导

1.做好审题的指导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审”:一是审请对象,也就是搞明白作文的要求,是写人、写物、写景还是状物;二是审明范围,也就是对自己所选材料的时间、空间、数量及人称、范围上的标准要做到明确;三是对重点要审清,也就是抓住“题眼”。做好“三审”工作,题意也就能够把握了。

2.加强构思

选择的材料要围绕中心展开,还要依据对中心意思的表达分析哪些材料是主要的,要详写;什么材料是次要的,需要略写。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详略得宜,只有如此,中心意思才会表达得更好。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说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只有实话实说,情真意切,方可感动人。

3.合理地安排结构

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框架。所讲的事,所说的人,要做到有顺序可循。其实,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较容易理解,合理安排结构并非难事。文章的结构的安排主要以材料组合的“次序”为主,材料次序安排合理,条理才更清楚。对于材料次序的安排,还要依据时间、空间顺序。

常言道,“文无定法”,一点不错。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他们基本的写作知识,做到有步骤地写作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中心小学)

作文六:《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1700字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作文七:《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3300字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他们想了解学校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 )、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 2

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3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小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小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作文八:《小学生写景的记叙文写作技巧》900字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作文九:《如何进行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2400字

对于小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但在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笔者想把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与做法,和同仁们进行交流。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言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老师要重视评语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切忌泛泛而谈,并要求学生拿到评语后认真修改,限时上交,老师作二次批改。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千万不能把文章看成自己的,要舍得删舍得换。修改过程中,尽可能压缩每一句话,删掉不必要的修饰语。选择最准确传神的字句表达思想情感,用凝练的对话来表现故事中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要特别注意前后重复的词句,要删去一处或改用不同的说法。尽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要注意是否得体,是否能够增强表达效果。将思想、情感隐藏在语句中,运用象征、比喻、借物寄情等艺术手法,凭借人物形象,含蓄地表达文章寓意,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感悟。某些部分(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可多想出几种写法,比较比较,择优使用。对关键的词,也可另找几个,试试能否换掉,力求找到最合适的。锤炼题目,删削不必要的字词,使题目新、准、美、雅。  小学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加以足够的重视。当然,上述一点经验之谈还很不成熟,只作抛砖引玉,以便与广大同行交流。

作文十:《小学生写景的记叙文写作技巧》900字

小学生写景的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