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百团大战100字【《百团大战的起源》1900字】

百团大战100字【《百团大战的起源》1900字】

时间:2019-10-17 09:32:3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百团大战的起源》1900字

百团大战的起源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此为“百团大战”。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就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开始遭受世界法西斯的残暴蹂躏。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揭示着全国抗战的开始,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表现了极高的爱国热情,也涌现出众多的爱国人士。当中国人民在进行艰苦抗战的同时,有些人看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战无不胜,臆想中国武器不如人,无法战胜强大的日本,投降派开始滋生。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与威胁下,抗日不坚定的中国人开始表现的消极抗战。1938年秋,日本相机占领武汉和广州,由于日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抗日根据地威胁后方。与此同时正面战场连续失败,人民抗日力量还需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抗日战争相继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为了扭转不利形势,开始改变进攻策略。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坚决的“大扫荡”,实施“囚笼政策”,企图清除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这种政治阴影下,国民政府也看到日本法西斯的强大无比,变得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日本军队在占领广州、武汉形成了一条北起山西、东至贵州的广阔战线,又面对其占领区内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处于战略要求日本放弃了以国民政府为主要目标的战略,准备太平洋地区的战场与美国决战。转而以抗日根据地为目标,进而巩固已有占领区。因此自1938年秋日本便开始大规模的政治诱降,希与国民政府议和。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而汪精卫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展开受到争议的叛国运动。

此时美、英两国也在面对法西斯力量令人窒息的压力,希望以国民政府的退让换取德日进攻苏联的承诺。1939年初,面对日本政治攻势的国民政府反共投降的倾向日见明显,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则确定了一系列违背抗日统一战线的举动,并展开对日秘密谈话,希望展开停战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悲观、失望和投降妥协的思想弥漫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灾难。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打破敌人的“囚笼”封锁,共产党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百团大战”。

背景之一:克服投降危机

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出于战略要求从1938年秋开始政治诱降,希望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汪精卫已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同时日本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路,并积极向正面进攻,企图用增大的压力分裂中国内部,压迫

中国投降。这样就是中国抗战局面亦处在新的环境中,空前的困难时期与空前的投降危机到来。由此可见,发动百团大战的重要原因是国内抗战中存在投降危机。要避免避免中国发生“东方慕尼黑”,一场能够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的胜利显得十分必要。

背景之二:增强全国人民的抗战自信

自抗战爆发以来,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指导越来越显得松弛,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得到解放,抗战政策的制定更加灵活主动。另外,共产党在华北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中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变得更加积极支持抗战,纷纷加入抗日力量。地主也保留了自己的地租,也积极支持抗日。“三三制原则”更加调动了各个阶层的抗战热情,共产党的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树立起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日作战,群众基础存在。所以共产国际作用的消逝及共产党在群众中威信的确立是的共产党能够依据本国的国情制定形势适应的政策措施。

背景之三:向日军要物资

必须继续扩大和巩固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游击队,这是保证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力量,扩大的方向是敌人占领区域。在人力物力已经发生困难的区域主要的方针是巩固,而在其他区域的主要方针是扩大,并在扩大中巩固之,敌后根据地迅速发展,势

力壮大。由于共产党军队在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军队总数不断增加,随之增加的军费也在不断上涨。恰巧面临着日军的“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的大肆推广,日军频繁的大扫荡使得共产党的物资极度匮乏。向国民政府索要军费无果而终,获得足够的物资以支持着庞大的并且一直在增长的军队变得棘手而紧迫,最终的战役确实缴获和破坏了其日军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

作文二:《百团大战的意义》1100字

为什么说百团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意义呢?

你知道百团大战因何而伟大么?

拿什么来见证我们的星火燎原?

拿什么来见证他的光辉?

小学到高中,百团大战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是光辉的一页,彭老总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百团大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

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

日开始,出动兵力从二十余团发展到一百零五个

团,在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

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取得重大胜利。百团大战

规模很大,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重大的战役么?让

我们来看看吧:〔1〕平型关战斗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繁峙县东北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战斗。这次伏击战,歼灭日军精锐的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需物资,是抗日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2〕粉碎九路围攻 一九三八年四月四日,日本侵略军纠集十余个联队三万余兵力,分九路向我山西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我军经半个多月的作战,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计划,消灭日寇四千余人,收复县城十八座,最后将敌人全部赶出晋东南。〔3

〕冀东大起义指冀东人民的抗日武装起

义。一九三八年七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下,发动和领导了冀东二十余县和唐山矿区广大工农群众的抗日武装起义。从七月到十月,在西起通县,东至山海关,北起兴隆,南至渤海湾的广阔地区内,武装的游击战土一度发展到十万余人,为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选自《彭德怀军事文选》)

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在中

国战场上一手加强军事进攻,加紧正面

战争的进攻,妄图结束中国战争,将侵

华主力调往太平洋战场;另一手实行绥

靖政策,扶植汪精卫等降日分子组成反

动政权,同时对蒋介石实行诱降招降。当时国内求和气氛甚是严重。为了增加抗日信心,中央决定发起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寇和伪军,大大振奋和坚定了我国军民抗战决心。正如彭德怀所说的“对于克服投降危机与加强抗战团結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的面临投降论调尘嚣日上的情况下,这次大战克服了投降危机,加强了抗战团結。狠狠的给了国民党和蒋介石一个耳光,粉碎了国民党一直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造势而不战”的论调。让全国人民和国际上看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力量,表明了随着抗战从防守进入相持阶段,抗日主力也从国民党军队转变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武装力量肩上。从战术上,实行了八路军、新四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

百团大战是我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政治军事意义远远超出了战役本身,

共产党正因为坚持从民族大义出发,顾全大

局,不怕牺牲,才以有力的事实粉碎了国民

党当局散布的八路军“不打日军”、“游而

不击”的谣言,赢得了人心。百团大战的历

史意义与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

敢于反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

着特殊的意义。

作文三:《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31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一)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去宝龙广场电影院观摩了最新上映的主旋律抗战大片——百团大战。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段旁白,大体的意思是说,国民党被日军干的hold不住,同时我党也被日军包围,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接下来是邓超(饰张自忠)的打酱油时间,约用时五分钟,目的是再次强调国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日军步步紧逼,八路军要是还只会在西北眯着不出来,中国就要完蛋了。以此来彰显我党和我军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西北的黄土地上,叉着腰,说电影名字怎么还没出来啊,于是电影的名字马上就出来了电影的主角是彭德怀,第二主角是左权,大体的过程是,先是彭德怀被日军包围了太久了,于是偷摸着给日军来了一炮,把日本那个军官(记不住名字了)当时就给搞蒙了,趁着日军没搞清情况的时候,进攻了日军一个重要据点,锤的日军军官蛋嗷嗷疼。日本痛定思痛,遂在我军内部打入一内奸,并且派出一支小队入侵了我军一重要军工厂,彭德怀亲自前往督战,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最终这股日军在我军强力进攻下被歼灭。

当然,这三段战役之间一直穿插各种煽情片段,或是伟人高瞻远瞩式感慨,或是战士们前仆后继式壮烈牺牲,或是八路军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然后,在另外一段旁白中,百团大战宣告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再次

站在黄土地上,叉着腰,对底下的八路军战士们进行画饼式洗脑。

原想着电影就应该在毛爷爷的慷慨致辞中结束,结果后面似乎彭德怀和左权又来了段富有基情的感慨,于是乎左权就在1942年的战争中牺牲了。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二)

我们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百团大战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

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在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三)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盛、伟大的祖国,都是无数的先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就这样暴发了。中国工民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称18集团军。

从此,可恶的日本鬼子把我们的祖国搅的天翻地乱,让祖国不得安宁,让人民不得安宁,于是八路军战士开始了漫长的浴血奋战。

百团大战是由几十个团组成的军队,号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以正太铁路为主要破袭目标。

终于,1940年10月,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我广大军民全力开展反扫荡作战。   是八路军战士的智慧、勇气和力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才赢回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打败了日本鬼子。

抗日战争这次大战,我们祖国先辈有二千多万人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惊人的数字,让我们不由得打冷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我们才有这强盛的、伟大的祖国!

让我们一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不要辜负了老一辈们对祖国的期望,对我们的期望。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四)

2015年暑期上映的电影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都有励志类的《滚蛋吧!肿瘤君》、《破风》,亲子类《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等,但在我记忆中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是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给人的影响深入骨髓。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那时担负正太铁西段破击任务的第一二九师,与20日20时发起攻击。左翼队在进攻陆家庄战斗中,用火烧掉了守仓库的日军,歼敌数百人,缴枪几百支。

21日的黎明,右翼队之第十三团,在进攻桑掌和铁炉战斗中,全歼守敌几百余人。总预备队之第十四团对狮垴山的争夺,战斗更为激烈。狮垴山位于正太铁路的 咽喉要地。战役发现后,为防止敌人抢占狮垴山,攻击我军侧背,第一二九师将总预备区,并以第十四团控制了狮垴山。从20日至26日,替人从两百增至六百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开始施放毒气,连续向狮垴山进行了猛攻。我军英勇抗击,坚守六昼夜,歼敌将近五百人,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而后,第十四团主动转移。经过日昼宣夜连续不断地和敌人战斗,第一二九师部队先后拿下了正太铁路线上各个地点。至此,寿阳、阳泉等几个少数城镇,正太铁路基本为我军控制。而后,我军在广大参战群众积极地协助下,对铁路和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使正太铁路西段陷入了瘫痪.

看完了电影后,我不禁热泪盈眶,我不禁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而感动,我也为人民下定决心保卫祖国而感动,为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先辈为保卫祖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因为忘记便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在历史上书写新一页的篇章。

作文四:《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31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一)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去宝龙广场电影院观摩了最新上映的主旋律抗战大片——百团大战。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段旁白,大体的意思是说,国民党被日军干的hold不住,同时我党也被日军包围,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接下来是邓超(饰张自忠)的打酱油时间,约用时五分钟,目的是再次强调国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日军步步紧逼,八路军要是还只会在西北眯着不出来,中国就要完蛋了。以此来彰显我党和我军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西北的黄土地上,叉着腰,说电影名字怎么还没出来啊,于是电影的名字马上就出来了电影的主角是彭德怀,第二主角是左权,大体的过程是,先是彭德怀被日军包围了太久了,于是偷摸着给日军来了一炮,把日本那个军官(记不住名字了)当时就给搞蒙了,趁着日军没搞清情况的时候,进攻了日军一个重要据点,锤的日军军官蛋嗷嗷疼。日本痛定思痛,遂在我军内部打入一内奸,并且派出一支小队入侵了我军一重要军工厂,彭德怀亲自前往督战,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最终这股日军在我军强力进攻下被歼灭。

当然,这三段战役之间一直穿插各种煽情片段,或是伟人高瞻远瞩式感慨,或是战士们前仆后继式壮烈牺牲,或是八路军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然后,在另外一段旁白中,百团大战宣告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再次站在黄土地上,叉着腰,对底下的八路军战士们进行画饼式洗脑。

原想着电影就应该在毛爷爷的慷慨致辞中结束,结果后面似乎彭德怀和左权又来了段富有基情的感慨,于是乎左权就在1942年的战争中牺牲了。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二)

我们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百团大战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

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在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三)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盛、伟大的祖国,都是无数的先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就这样暴发了。中国工民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称18集团军。

从此,可恶的日本鬼子把我们的祖国搅的天翻地乱,让祖国不得安宁,让人民不得安宁,于是八路军战士开始了漫长的浴血奋战。

百团大战是由几十个团组成的军队,号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以正太铁路为主要破袭目标。

终于,1940年10月,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我广大军民全力开展反扫荡作战。   是八路军战士的智慧、勇气和力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才赢回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打败了日本鬼子。

抗日战争这次大战,我们祖国先辈有二千多万人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惊人的数字,让我们不由得打冷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我们才有这强盛的、伟大的祖国!

让我们一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不要辜负了老一辈们对祖国的期望,对我们的期望。

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四)

2015年暑期上映的电影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都有励志类的《滚蛋吧!肿瘤君》、《破风》,亲子类《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等,但在我记忆中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是《百团大战》。这部电影给人的影响深入骨髓。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那时担负正太铁西段破击任务的第一二九师,与20日20时发起攻击。左翼队在进攻陆家庄战斗中,用火烧掉了守仓库的日军,歼敌数百人,缴枪几百支。

21日的黎明,右翼队之第十三团,在进攻桑掌和铁炉战斗中,全歼守敌几百余人。总预备队之第十四团对狮垴山的争夺,战斗更为激烈。狮垴山位于正太铁路的 '咽喉'要地。战役发现后,为防止敌人抢占狮垴山,攻击我军侧'背',第一二九师将总预备区,并以第十四团控制了狮垴山。从20日至26日,替人从两百增至六百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开始施放毒气,连续向狮垴山进行了猛攻。我军英勇抗击,坚守六昼夜,歼敌将近五百人,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而后,第十四团主动转移。经过日昼宣夜连续不断地和敌人战斗,第一二九师部队先后拿下了正太铁路线上各个地点。至此,寿阳、阳泉等几个少数城镇,正太铁路基本为我军控制。而后,我军在广大参战群众积极地协助下,对铁路和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使正太铁路西段陷入了'瘫痪'.

看完了电影后,我不禁热泪盈眶,我不禁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而感动,我也为人民下定决心保卫祖国而感动,为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先辈为保卫祖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因为忘记便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在历史上书写新一页的篇章。

作文五:《读“百团大战”的心得》700字

读“百团大战”的心得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高琦小学

六(3)班  舒文熙

指导老师:江澎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部分。上个世纪1940年八月开始,在彭德怀、朱德···等革命将领的统一指挥下,共有一百多个团人员参战,发动了从破袭正太铁路开始,使得日本侵略军交通补给路线瘫痪。它重点在于突破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这次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它的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必胜信心。据统计,这次战役共击毙日军20645人,日伪军5155人。

读了这段历史,我深刻认知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每当人们谈起百团大战时就会禁不住流露出快意。因为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很深很深,所以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压迫越深反抗越强烈,终于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个重大战役使我从两方面感到:首先,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用置疑的。

在人民水深火热时,中国共

产党领导了一批批军队来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Autumnal Eq

而侵略一个国家,不管强弱都会激起民众                的反抗。在我们国家柔弱时,连日本这样          的小国都敢侵略我们。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恶          魔一般猖狂着说要拿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们都不愿看到的。在巨大的仇恨    和强烈的爱国中,民、军奋起抗击,终于打跑了侵略者。      在没有战争的今天,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别国不敢侵犯我国,因为我们强大了。对于我们这一代,最要做的并不是去仇恨,而是从自己做起,认真学习知识,使国家更加强大,更加昌盛。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战争带来的痛苦从前辈口中也深深感知,让战争远离我们的生活!

作文六:《百团大战的真实意义》2800字

百团大战的真实意义

(2012-02-17 17:51:38)

转载

杂谈 ▼ 标签:   (2008-11-24 21:08:27)

百团大战,亦作晋南游击战,是指在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共产党率领八路军及当地民兵共约40万人发动以破袭战为主的对日战役,是共产党军队除了平型关战役外参与的唯一抗战战役,参与作战军队番号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战役所在地大约在山西省南部。

作战背景

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百团大战经过

八路军攻克娘子关百团大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

战役最早由8月20日晚8点开始的华北交通要道破袭战为序幕,当时正太铁路是日军获得山西煤炭资源的重要通道,也是对晋察冀边区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的据点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井陉煤矿也在这条铁路上。因而正太铁路成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作战初期兵力部署异常隐蔽,日军直至战斗打响才发觉中国军队的动向,日本方面将9个独立混编师投入战场。至9月下旬为止,正太铁路全线瘫痪,并破坏北宁铁路、平绥铁路、平汉铁路、津浦铁路,井陉煤矿亦遭破坏。并占领娘子关的部分地区。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0日—10月上旬)

在第二阶段时期,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战斗对象是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日军也投入使用了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与生物兵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2月5日)

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以“扫荡”为主要形式攻打抗日根据地,借以迫使八路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八路军则分兵展开运动战和游击战、麻雀战(骚扰游击战术)进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以八路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战役成果

据共产党战报,八路军(包括当地民兵在内)共进行战斗1800多次,日军死伤20000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虏日军280多人、伪军18000多人(日方记载日军与皇协军死伤各约1千多人);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也随之大幅度扩大为华北437个县中的10个县。

战后

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彭德怀最早并没有向中共延安总部通告,而是临时决定,违背了中央所主张最低限度的游击战打法。这场战役将中共领导的敌后解放区(即日统区)的无产阶级革命部队暴露在日军的视线内,日军原本只在华北平原只留下少数兵力,此战促使日本调回约二十万的部队进行“扫荡”(伪政府协同治安肃正作战);日军展开扫荡后共产党全面大退却,化整为零,让国民政府收拾残局。

百团大战期间虽然减少国民政府的压力,但解放区却遭到打击。日军为报复百团大战,于1941年至1943年实行所谓的“三光”政策,扫荡的结果共产党军队几乎全面撤出山西并调整回最低限度的游击战,回避交战,日军便将目标转向在太行山区(晋南)的国民党军队,并由此为基础发动一号作战(中国华北河南会战、华中湖南会战、华南广西会战作战距离2千公里,正规军团动员总数五十万),以消灭中国有生力量,一路由河南打到贵州,重庆国民政府险些瓦解。

日方记载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率共产党军队对日军华北一带交通及生产区发动奇袭,同时破坏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

池田龟市中尉排级分队(驻娘子关警备队)

第八混成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第三十四大队(驻井陉附近)

独立第四混成步兵旅团(旅团长片山省太郎中将)〔驻阳泉(第十五大队德江光中佐)、寿阳(第十四大队原田寅良中佐)、榆次(第十二大队)〕

独立第九混成步兵旅团(旅团长池上贤吉少将)〔驻太原(第四十大队)、忻县(第三十九大队)〕 独立第三混成旅团(察南南部)

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北部同蒲路)

战争期间日军发动反击

第一次反击战(1940年9月1日—9月18日第一期晋中作战)

独立第九混成旅自太谷、榆次地区与独立第四混成旅由平定、和顺地区相互策应前进,至松塔镇附近,摧毁敌人后方设施,并扫荡周围潜伏之敌军。

晋察冀边区肃清作战(1940年10月3-11月2日)

临时第101混成旅团(驻蒙军、第1军、第110师团、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

第二次反击战

1940年9月23日—10月11日察南南境

10月11日-12月4日第二期晋中作战

10月13日-11月26日晋察冀边区

根据日军战史上社镇撤退时战死44人、阳泉与盂县战死66人、榆社与辽宁战死80人、晋中地区战死71人负伤66名失踪2名、涞源地区战死133 人、插箭岭战死1人负伤1人、第二次反击战(察南南境失踪31名),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百团之战是游击的战略进攻,平汉铁路于8月25日恢复通车,同蒲路9月8日全线通车,石太路9月20日勉强可通车,井陉煤矿区机器修复仍可使用。

中共内部评价

有人认为百团大战是蒋介石决定发动皖南事变的决定性因素,打击日军并非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才是主要的任务,所以共产党抗日方针是以发展为优先。“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有红卫兵依照这条理由对彭德怀本人进行批斗。中共对于百团大

战的评价却因历史的进程出现一定的出入。中共虽然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在内部彭德怀却一度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批评。

1943年1月26日,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中本区军事力量过于突出暴露,不仅自己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且警惕了敌人对我们的严重注意,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945年5月10日,刘伯承在中共“七大”发言说中指出: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

彭德怀之后检讨:1940年的百团大战……在政治上也是错误的。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军队主力从正面战场吸引过来,有利于国民党……这很明显是民族义愤模糊了阶级立场。

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主动出击日军是帮了蒋介石。当时是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人三国鼎立,我们就是要让国民党和日本人斗个你死我活,而我们从中发展壮大。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就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百团过早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军对我们力量的注意;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

作文七:《百团大战的是是非非》2400字

百团大战虽未获中央军委正式批示但战绩却有正式肯定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组织了一场百团大战,此举不仅获得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好评. 战略上,侵华日军对国共区别对待

1940年,日本急于将侵华战争告一阶段,以集结更多的兵力南下,夺取英法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殖民地。为此,日军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蒋介石、汪精卫政权。一方面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加紧与蒋介石政权“和谈”;另一方面在桂南、粤北、河套、鄂北、鄂西发动新的攻势,对重庆进行持续半年多的大轰炸,还扬言要攻打昆明、西安。

在华北地区,日军则实施了“囚笼政策”,先后建立3000余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铁路、3万余公里公路。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八路军被日军封锁在各个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

对此,中共一方面极其担忧蒋、汪“统一投降、统一反共”,希望通过八路军的英勇战迹,激起全国抗战热情,减少蒋介石政权投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日军据点的相互呼应,要打破“囚笼政策”,以往那种小规模的游击战肯定不行。彭德怀认为,必须打一场大的战役。

战情综合时,意外发现百余团参加

从1940年7月22日发布预备命令到最后下达行动命令,八路军总部部署的都是20来个团参加的正太战役。直到8月22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首次对战情进行综合整理时,彭德怀、左权才意外地发现竟有105个团参加了这次战役。也就是说,其中有85个团“没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战斗了。

根据“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不但八路军总部只部署了20来个团参战,各集团同样也只具体部署了部分部队参战。因此,“百团大战”实际上不是由任何人和任何一级机构发动的,而是华北八路军全体将士积极主动参战的结果。

百团大战还有人数与八路军正规部队相当或更多的游击队和民兵参加,并有至少20万民众参加,这更是根据地军民积极参战的结果。山西阳泉的老民兵王德顺说:“我们实在是受够了汉奸和小日本的气了!听说正规部队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着部队跑。”

再次是大破袭带来大战机,促进更多的部队参战。8月20日,八路军在以正太路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时发起攻击,战区内那些小据点、铁路、公路、桥梁、电线杆,绝大多数成为八路军、游击队和群众进行破袭的对象,日军一片混乱,参战抗日部队因此越来越多。

一周左右的战期被延长近半年

最初,八路军总部对于百团大战并没有规定战期,只是在预备命令中要求从部队出动之日起准备一个月的粮食,这大体可理解为作战一周左右。而最终,百团大战却进行达半年之久。

战斗打响后的几天内,战区内日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八路军完全控制了战场上的局势。百团大战前期的胜利,使彭德怀产生了开展第二阶段战斗的想法。9月20日夜,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打响。

为扩大政治影响,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从延安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百团大战开始后,日军于1940年9月底部署了一场“毁灭战”,对八路军进行报复。编入战斗序列的部队多达5个师团、10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旅团,实际出动兵力约15万人。百团大战被迫转入反“扫荡”阶段。

于是,八路军各部一方面继续反“扫荡”,另一方面抓住机会继续打破袭战和伏击战。直至1941年1月24日,晋西北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反“扫荡”,百团大战才宣告结束。

虽没正面批示,战绩却有正式肯定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破袭正太铁路的《战役预备命令》下发给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但中央军委对此没有正面批示。

原因是毛泽东在1938年5月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干涉到下级的具体事项,例如战役战斗的具体部署等等,同样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具体事项,必须按照随时变化随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去做,而这些具体情况,是离得很远的上级机关无从知道的。这就是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

具体到百团大战,聂荣臻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

另外,百团大战在当时是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式肯定的。

中共中央书记处曾于1940年9月10日发布《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要求华北“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山东和华中地区“应仿照华北百团大战先例”,“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

1940年9月18日和9月20日,延安各界连续举行两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隆重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在集会上发表了《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的讲话。毛泽东出席了这次集会。

虽获高度评价,却又遭遇是是非非

抗战期间,百团大战不仅获得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高度评价,也获得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好评。但长期以来,这一伟大的壮举,却又遭遇是是非非。

像任何一场战役一样,百团大战也存在不少主观设想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错误和失误。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总部和各作战部队,已经就此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在实际战斗中,不断地调整了不恰当的计划与要求。

由于日军的疯狂报复,百团大战的确加剧了华北根据地和八路军的困难,其困难程度,今人很难想象。如1943年3月,彭德怀在左权县一个村庄召集一个地方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坐不稳,彭德怀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在此背景下,对百团大战表现一些情绪化的批评意见,也可理解。

最为根本的是,多年来游击战的思想影响了许多人,他们认为,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扑一下就跑”,而不是百团同时参战。再加上1959年以来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和“文革”期间对老帅、老将的错误批判,更加使百团大战是非不定。

作文八:《记忆中的百团大战》4600字

姓名:杜凯元

年龄:26岁

地址:阳泉市郊区李家庄乡冯家庄村                     邮编:04500

电话号码:13703534020

记忆中的百团大战

姓名:杜凯元           选送单位:冯家庄村村民委员会     从阳泉市火车站出发,向南6公里的狮脑山主峰上矗立着一座雄伟丰碑,那就是百团大战纪念碑。现如今它已经变成了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记得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爬上山顶,看着威严的纪念碑,还不识字的我追着爸爸问碑上的题词是什么意思;也记得上初中时和同学一起在山顶宣誓加入共青团;当然还有上大学时带着外地来的同学参观,自豪的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光荣历史。而现在看着英雄墙上写下的烈士名字,我对那段峥嵘岁月充满幻想,我急切的想要知道关于百团大战的点点滴滴。在父亲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阳泉市郊区冯家庄村的村民王二明,今年五十八岁的王大爷每当提起父亲的故事总是无限感慨,在他家院子里的大槐树下,就像当年他父亲讲给他一样给我讲述起了那场宏伟的战争。

王拴柱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冯家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晋东地区地处太行山脉,虽不像河北平原般土地肥沃,但也是四季分明,农民的生活一向安稳。王拴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朴实农民,一直过着耕种

生活的他,像大多数老百姓一样梦想着娶媳妇生娃,过自己的幸福日子,可是这一切都随着一件事发生了改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投入大量兵力,已飞快的速度进犯我中原各地,华北地区也笼罩在日军侵略的阴影之下。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毛泽东在延安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提出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方针、政策。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阐明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8月22日,经国共双方商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这个后来在抗战历史上下书写无数丰功伟业的“八路军”开赴第二战区,为了人民和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1938年,22岁的王拴柱,在村里联络员的引荐下,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这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正式的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放下手中的锄头,拿起了步枪,亲手保卫自己

的家园。当不算高大的他被团长问到为什么要参军的时候,他略带悲愤的说,“要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惹的。”团长看着他坚定的眼神,认定他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由于熟悉当地的情况,王拴柱被安排在了侦查排,平时除了做好敌情侦查,部队周边的防御工作外,还要联络各村的抗战积极分子,壮大队伍,解决部队的平日所需。在战争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王栓柱的战斗素质和政治觉悟都进步很快,他由衷的佩服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游击作战和深入群众发展革命队伍的战略方针,他知道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是一支抗日的队伍,是一支保卫人民的队伍,是人民自己的队伍。

王拴柱所在的部队是八路军129师386旅的772团,这支由当年红四方面军改编的队伍早在红军时期就经历过各种大小战役不下百场,是一支经受了无数考验的出色的部队。后来根据中央的指示,不断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吸收新鲜血液,扩大革命队伍,王拴柱也随着原77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来到了新编第八旅,跟着老首长一起来到新部队,自己也肩负起了更加重要的使命,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出任了新编第八旅23团3连的侦查排排长。他深知自己的任务艰巨,除了完成平时的任务,还要帮助手下的新兵成长进步,就像当年的老同志对他一样,这就是八路军这支队伍的优良传统。

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想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面对敌人前所未有的扫荡,革命的队伍也经受着考验,中央决定把队伍分散开来,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时机。王栓柱所在的23团一直在平定县南部和昔阳县东北部一带敌后展开工作,不时的打击日军及伪军的据点,交通枢纽。这也加剧了敌人的疯狂报复,我们的队伍遇到了空前困难,王拴柱也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要随时侦查敌情,快速撤离,避开敌人的扫荡,保证队伍安全。而且长期的战斗也使敌人更加谨慎,队伍很难找到日军的破绽,补给也越来越难获得。在物资匮乏的状态下,队伍也不能放下政治学习,发动群众。虽然很是艰苦,但他坚信毛主席、朱总司令所说的反击时间总有一天会到来。

1940年下半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及左权副参谋长向中央申请对日军反击,打击日军的交通要道正太铁路线及周边公路等交通枢纽。这和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也认为反击的时间已经到啦。原因有三,其一,日军对我的“囚笼政策”实施已有一年,敌人分布广,兵力松散,利于

切割开来逐个击破。其二,我军一年来的韬光养晦发展队伍,敌人对我军的兵力、位置全然不知,正是敌在明,我在暗。其三,国民党面对日本人的劝降,意志上已经有所松动,急需一仗来重拾抗战信心,所以这一仗非打不可。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王拴柱听到这一消息也是欣喜万分,小鬼子把他们逼得太惨啦,现在是时候反击啦,可是满心欢喜的王栓柱没有等来他想要的好消息,上级领导安排的参战部队没有新八旅的名字,战士们相当沮丧,本以为可以大干一场,结果却等来了这样的消息,王拴柱当然也感觉遗憾,但他马上就想到,首长对战局的安排必然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相信组织,他马上安慰战士,要相信上级的安排,做好平时的工作。根据他多年的抗战经验,他觉得自己的部队虽然没有作战任务,但也要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听侯调遣,这一次他真的和首长想到了一起,新八旅旅长张维汉,副旅长王近山下达了战斗准备的命令,决定在侧翼配合主力部队展开战斗。

8月20日,以破坏正太铁路为主的“正太战役”全面打响,八路军战士在副司令彭德怀的指挥下开始了对日军、伪军的全面打击,破坏交通枢纽,炸毁桥梁、涵洞、铁路,袭击日军仓库、碉堡、据点。晋东地区全面开花,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日军万万没想到八路军会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正太铁路是日军在华北地区的“生命线”,怎能轻易拱手相让,在受到袭击后,日军迅速组织驰援部队,向各个战事紧急地点进发,彭副司令早就心中有数,各部队在围攻主要据点的同时,其余部队参与“打援”。“围点打援”本就是八路军的拿手好戏,这一次没有参与主攻的部队纷纷摩拳擦掌,为兄弟部队的主攻争取时间。战士们这一年被小鬼子逼得够呛,早就想出来和小鬼子一较高下,战斗热情十分高涨,在昔阳县北面梁庄一带的新八旅23团接到了上级命令,让他们攻击梁庄西面五十余里的沾尚镇,沾尚镇是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这里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60余人和伪军180人左右。据点周边有碉堡、暗火等交织火力,因为易守难攻,再加上部队装备较差,平时是不会选择攻打这样的地方,但是王拴柱早已摸清了里面的情况,由于寿阳、榆次的正太铁路受到了129师主力部队的猛烈进攻,日军快速集结队伍驰援,虽有河北地界和吕梁地区的大量兵力前来,但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下令就近部队集结救援,现在据点内早以空虚,多数是伪军充数,王拴柱将这一情报

报告给了团长张大江,张大江下令,2连3连全力拿下据点,速战速决,1连在北面的树林中埋伏,收拾残敌,八月天气相当燥热,下午2点左右,据点里的敌人大多昏昏欲睡,只听一声枪响,炮楼顶上的鬼子应声倒地,八路军战士如神兵天降,半小时不到,火速攻占了炮楼,干掉了留守的全部12名日军和20余名伪军,其余70多人的伪军全部投降,还缴获了一挺轻机枪,数十条三八大盖。战斗获得了胜利,部队不敢久留,要继续向西前行,23团接到新任务,赶赴上湖和新八旅的其他两个团汇合,以便应对日军的援军,保护主攻部队的侧翼。此时整个华北战场枪声四起,参战部队从最初的二十二个团达到了一百余个团,许多部队都是主动参战,彭副司令在八路军总部作战会议室听取作战报告,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23团向西一路前行,一方面要加快步伐,一方面还要避开日军部队,所以3连的三个侦查排分别在部队的左中右三个方位,和主力部队保持3公里左右的距离,以便相互呼应。王拴柱带着自己的侦查排在队伍的左侧前行,在距离羊头崖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大量日军正在向自己靠拢,日军有现代化汽车、摩托,行进速度很快,王栓柱知道,要是按现在的

情况发展下去,23团可能就要撞上这伙敌人,在没有工事和准备的情况下,遭遇战对我军不利。为了主力部队能顺利完成任务,王栓柱当机立断,安排一名战士前去报告团长,而自己想办法拖住敌人。日军来势汹汹,足有一个中队,加上伪军人数,数倍与自己的侦查排,到底如何拖住敌人还是个问题。来不及多想,他选择了一个小高地,对着日军队伍的中部就是一阵手榴弹招呼,又安排战士们从两个方向同时开枪,日军紧急停止行军,就地防御。日军一向谨慎,再加上现在整个华北地区形势复杂,这下还以为遇上了八路军主力,哪还敢继续前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等日军反映过来,23团的主力早已及时赶到了上湖,可王拴柱的部队却难以脱身。经过了一番激战,侦察排打光了所有子弹,排长王拴柱下令上刺刀肉搏,仅存的十几人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全体冲锋,王拴柱不幸中枪,昏倒在了冲锋路上。 当他再次醒来时,自己已近被附近的民兵救起。自己的左肩被子弹打穿,失血很多,民兵战士带他回了村里,给他做了治疗,刚能下床,他就嚷着要去找主力部队报到。在民兵的陪同下,王拴柱和另外几名战士找到了大部队,此时的129师已经拿下了榆次、寿阳等地的交通要道。找到23团时,团长张大江正准备上报战斗中牺牲的同志们,此时看到王拴柱真是又惊又喜,抱着自己的侦查排长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你们侦查排都是好样的。”

百团大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军民的抗战热情,一举改变了华北地区的抗战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书写下了抗日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拴柱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但正是这样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才谱写下了抗日战争中的这一华美乐章,华夏神州养育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再展名族雄风。

作文九:《说不尽的百团大战》5900字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争取华北战局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面,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的危险,自1940年8月起指挥华北各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除外)对华北敌后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主要目标是正太铁路)展开了一次全面的大破袭,从而上演了一幕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60多年过去了,对这次战役功过是非的评说现在已基本定论,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和争议却远未结束,有关百团大战的话题仍然是党史、军史界的热点之一。      百团大战的酝酿及战役发起前的称谓      众所周知,百团大战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那么,八路军当时为何要发动这样一次战役呢?八路军总部在酝酿此次战役时是如何考虑的?在百团大战正式打响之前又是如何称呼此次交通破袭战的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回顾一下当年的那段历史。    1940年春,中国的全国抗战已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四五月间,世界形势风云突变。纳粹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席卷了半个欧洲,气焰甚是嚣张。欧洲战局的急剧变化,大大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为迫使蒋介石屈服,尽早结束中国战事,日本帝国主义一边加紧对蒋介石进行政治诱降,一边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和军事压力。日本趁法、英两国无暇东顾之机,迫使其关闭滇越、滇缅公路,切断了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五六月间,日军还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枣(阳)宜(昌)战役。同时,日军的航空部队对重庆、成都等中国内地进行狂轰滥炸,还扬言要在8月份南进昆明,北攻西安。另一方面,日军为达到彻底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的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北交通线的控制,同时整治运河,增设据点、碉堡、封锁沟、封锁墙,开始推行其“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在日军的“囚笼政策”蚕食下,华北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许多根据地变为游击区。根据地的人民深受其害,迫切要求痛击日本侵略者,以摆脱抗战困境。    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的全面施压,使国内―部分人发生了恐慌,对抗战前途更加悲观。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妥协投降的空气日益严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暗流不断涌动。在这期间,蒋介石的代表与日方代表在香港、澳门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和会谈。有的国民党军队甚至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投靠日军。此外,日伪还在华北地区到处散布八路军“是搞乱的军队”,八路军“专打友军、不打日军”,八路军“游而不击、只吃饭不打仗”等众多谣言来迷惑群众。   一直身处华北敌后的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对全国抗战局势、尤其是华北抗战局势的发展深感不安。他们决心在华北敌后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打断日军的“柱子”,捣碎日军的“链子”,毁掉日军的“锁子”,从而打破其“囚笼政策”。1940年4月下旬朱德离开八路军总部后,彭德怀与左权继续就开展交通破袭战问题进行研究,并先后同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李达,第385旅旅长陈锡联、第386旅旅长陈赓,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人进行过多次讨论。最后众人一致同意在华北敌后进行一次交通破袭战,并把作战的主要目标放在正太路上,同时对平汉、同蒲、白晋、平绥等华北各主要铁路及其他主要的公路线也展开破袭,以配合正太线的作战行动;除第115师和山东纵队不参战外,第120师、第129师及归其指挥的决死队,另外还有晋察冀军区部队都将参加此次战役。随后,八路军总部即开始起草战役的预备命令。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破击正太铁路的《战役预备命令》由八路军总部正式下发到晋察冀军区、第120师及第129师,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该命令首先简要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抗战形势及对华北敌情的判断,阐述了破击正太铁路的理由,继而明确指出,此次战役“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据点,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该路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该命令还要求对其他各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线,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以配合“正太铁道战役之成功”。从该项命令可以看出,八路军总部当时称此次战役为“正太铁道战役”。   7月23日,八路军总部又下发了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关于进行正太战役中侦察重点与注意事项的指示,电文中将此次战役称为“正太战役”。8月8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发出《战役行动命令》,命令“限8月20日开始战斗”。在同日发出的关于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及8月18日发出的为达成正太战役应连续破路的指示中,八路军总部都称此次战役为“正太战役”。“百团大战”这一名词在当时还没有出现。      “百团大战”命名的由来及参战的兵力      1940年8月20日晚20时,百团大战正式打响。那么,战前“正太战役”的称谓是何时被改称为“百团大战”的呢?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八路军总部当初设想的战役规模有多大?八路军后来究竟有多少个团参加了此次作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文献资料。八路军总部在1940年7月22日下发的《战役预备命令》中,要求直接参加正太线作战的总兵力不应少于22个团,其中晋察冀军区为10个团,第129师为8个团,第120师为4至6个团,另外还有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大部及工兵一部;在8月8日下发的《战役行动命令》中,除没有对第120师规定出具体参战兵力(团)外,仍要求晋察冀军区以主力约10个团、第129师以主力约8个团及总部炮兵团参战。综合这两份文献可以看出,八路军总部当初设想的战役规模不会超过25个团。但当战役打响并且取得了一些胜利后,各根据地有不少武装力量乘日伪仓惶撤退之际,自动参加了战斗,自发地奋起追歼日伪军,这就使得战役规模迅速扩大。这也是彭德怀和左权未曾想到的。   百团大战打响的次日,刘伯承、聂荣臻、贺龙、吕正操等人便陆续致电八路军总部,报告战绩。彭德怀、左权看到一份份奏捷的电报后,脸上不时地露出笑容。为了尽快向中共中央军委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报告此次战役的进展情况,彭、左二人要求八路军总部司令部在8月22日中午前务必查清正太全线和其他各路所有参战部队的兵力和战斗情况。关于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兵力,目前有103、104、105和115个团等多种说法。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是105个团。   8月22日午饭过后,彭德怀、左权信步走进作战室,听取战况汇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王政柱根据统计的结果向彭、左汇报参战兵力:“正太线30个团,平汉线卢沟桥至邯郸段15个团,同蒲线大同至洪洞段12个团,津浦线天津至德州段4个团……共计105个团。”这是王政柱在其编著的《百团大战始末》一书中的一段话。但八路军全部参战兵力他并没有在该书中完整地写出来,而是将后面的部分略去了。那么,八路军105个团中其他那些团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他的这一说法是否准确?我们再看一下当时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8月27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蒋介石转呈了百团大战的兵力部署及战绩情况,在这一电文中有八路军参战兵力的一个详细的统计,其中,除了王政柱上面提到的61个团外,另外的44个团分别为:汾(离)军(渡)公路线6个团,白晋线6个团,北宁线2个团,平绥线2个团,沧石线4个团,德石线4个团,邯(郸)济(南)公路线3个团,代(县)蔚(县)公路段4个团,(北)平大(同)公路线6个团,辽(县)平(顺)公路线3个团,宁(武)岢(岚)静(乐)公路线4个团。电文中还两次强调,八路军参战兵力共计105个团。另外,八路军总部司令部和野战政治部在9月14日公布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战绩时也提到了参战兵力问题:“正规军、地方军共百○五团参战。”如果说王政柱在其后来所写的《百团大战始末》一书中提到的105个团的说法还不足以作为确定八路军参战兵力确切根据的话,后面两份文献资料都是在战役刚刚开始且尚在进行中所留下的,应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说百团大战的参战兵力应是105个团。

据王政柱回忆,左权在听完他的汇报后脱口而出:“好!这是百团大战,作战科再仔细把数字查对一下。”“百团大战”!这个响亮的名词立即吸引了坐在一旁的彭德怀,他接口说道:“不管是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经彭德怀这么一说,左权觉得用“百团大战”四个字作这次战役的名称,更符合实际,也更有气势。他非常赞同彭德怀的这个提议。在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陈克寒听了彭德怀的提议后也说:“叫百团大战好,反映了这次作战气魄,我的报道工作也好写了。”于是,彭德怀和左权一起拟电,将此次战役正式定名为“百团大战”。该电在致八路军各参战兵团的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电文如下:    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军委:   正太战役我使用兵力约百个团,于20日晚开始战斗。序战胜利已经取得。这次战役定名为“百团大战”。这是华北抗战以来积极主动大规模向敌进攻之空前战役,应加紧扩大宣传。此间,除有专电发重庆转蒋(介石)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发西安转办公厅,并发延安外,每日还有战况及论文广播,希注意接收,以便统一扩大宣传。   彭左   彭德怀和左权拟好电稿后,令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份电报发出去。给蒋介石的电报,是以第18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的名义先发到当时驻重庆的叶剑英处,再由叶转送的。叶剑英收电后于8月27日将这份电报转呈蒋介石,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份载有八路军参战兵力详细统计的电报。   为扩大对外宣传,彭德怀和左权等人商量后,于8月22日午后又下发了宣传工作指示。指示指出:“正太战役是抗战以来华北军队积极向敌进攻之空前大战,总合兵力共约百个团,故名‘百团大战’。”指示要求各部队注意收集作战中的英勇事迹及军政文件与胜利品,多拍些有意义的照片。   为表彰广大参战指战员的出色行动,8月23日,八路军前方总部以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主任陆定一的名义,给晋察冀军区、第120师、第129师发去嘉奖电。电报指出:“根据你们几次简要战报,百团大战由于我参战全体指战员忠贞于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英勇果敢进击在各交通线上,特别在正太线上已取得序战之伟大胜利,无比欣慰,特传令嘉奖,仰即转令周知。查此次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在华北战场上空前未有的自主积极的向敌寇进攻的大会战,对于全国抗战形势与华北整个战局均有伟大意义。百团大战亦将成为中外战史上最光辉的名词。”电报要求全体指战员再接再厉,在现有序战胜利之基础上,猛烈扩大战果,完成战役任务。   同日,八路军总部根据彭德怀、左权的指示开始编辑《百团大战要报》,汇集各部队在各条交通线上大破击的战况和战果。此后每天都要编辑,每日编3、5号不等,除分电延安中共中央军委和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还电告第一、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阎锡山。到12月上旬,共编发《百团大战要报》近400号,有10余万字。当时,《新华日报》(华北版)的记者陈克寒就驻在八路军总部,专门负责百团大战的新闻报道。该报于8月23日以专版首次刊登了八路军总部参谋处提供的“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8月30日,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八路军展开百团精兵大战》的消息,公布了第一批《百团大战要报》,并以《八路军在华北反扫荡的百团大战》为题配发了社论。紧接着,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重庆和大后方国民党统治区域,各种报纸、刊物和广播电台,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就这样,“百团大战”一词很快便由八路军总部传遍了中华大地。       百团大战并非背着中共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的       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于彭德怀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发动百团大战也成了其一条“罪状”,其中理由之一就是百团大战是彭德怀背着中共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的,事前没有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对这一指责,彭德怀曾作过专门的申述。他说:“总部决定后,7月22日发出电报给各区,也报军委。估计到破袭战开始时,日伪军会有相当部分,必从我根据地内向外撤退,故部署我各军区和军分区应预有准备,乘敌退出碉堡工事时,尽量消灭敌人,平毁碉堡及封锁沟、墙。各区接到此部署后,积极行动,提早准备和进入预定地域。……为防止敌人发觉,保障各地同时突然袭击,以便给敌伪更大震动,大概比预定时间提早了10天,即在7月下旬开始的。故未等到军委批准(这是不对的),就提早发起了战斗。”实际上,百团大战发起日期是8月20日,比原定日期8月10日左右(《战役预备命令》中规定的)推迟了10天,而并非是提前了10天,这当是彭德怀记忆之误。此点说明百团大战不是彭德怀背着中共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的。   事实也的确如彭德怀所说的那样。八路军总部在1940年7月22日发出《战役预备命令》的同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延安方面收到该电文后,当日即抄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王稼祥及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了,延安收文原件在案。另外,彭德怀和左权于1940年8月22日午后发出的那份为百团大战定名的电报也上报了中共中央军委。延安方面在收到这份文电后,即送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任弼时等人收阅。当年的收文送阅单仍完好无缺。这再次说明彭德怀背着中共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百团大战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对此,聂荣臻也曾指出:“百团大战,并非偶然。它不是出于个别人的主观愿望,而是我党我军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发动的。”   至于此次战役没有等到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的问题,彭德怀认为“这是不对的”。但聂荣臻后来对此问题作过这样的说明。他说:“有种传说,说这个战役事先没有向中央军委报告。经过查对,在进行这次战役之前,八路军总部向中央报告过一个作战计划,那个报告上讲,要两面破袭正太路。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

作文十:《打响百团大战的第一枪》2400字

八路军发动于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妄想。期间,许多中华抗日志士壮烈殉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谢家庆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打响了百团大战的第一枪。

谢家庆,1912年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1931年参加鄂豫皖红四军,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底,为了深入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一二九师派肯光义、孙继先、谢家庆等人,带领一二九师教导团30多名干部秘密进入冀南平汉路以东地区,开展敌后工作。1940年5月,他调任三八六旅十六团团长……期间,谢家庆带领这支八路军队伍一直活跃在冀南这片热土上,他们破铁路,炸水塔,摸敌营,搅得日军胆战心惊,日夜不得安宁。

1940年8月上旬,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关于以破击正太铁路为中心的《战役行动命令》,规定全线进攻的时间统一为8月20日20时。一二九师的八个团及总部炮兵团一个营,受命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十六团的任务是攻击芦家庄车站。

谢家庆从旅部受领任务回来,召集干部传达上级指示,分析敌情,研究打法。谢家庆对大家说:“上级决心是:坚决摧毁寿阳、榆次间铁路,因此,我们非打下芦家庄车站不可!”据侦察员报告:车站内除了油库、兵站外,在东北高地上有七个堡垒,四道铁丝网缠绕于堡垒和车站之间,西头是芦家庄铁桥,南面是条小河。守敌是原田大队吉冈中队100余人,有曲射炮、重机枪、掷弹筒各一个分队。经过研究,攻击部署是:三营的一个连牵制冀家垴之敌,一个连牵制榆次、长凝之敌,两个连配合自卫队、工兵破路,集中一、二营的主力,用两个连攻击堡垒群,一个排打一个堡垒,另外两个连直入芦家庄车站,采取夜间偷袭。

8月20日这天晚上19时,谢家庆带领十六团兵分几路,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去包围驻守芦家庄火车站的敌人。

二营的战士拔掉第一道铁丝网的木桩,悄悄地通过了铁丝网,敌人没有发觉;接着拉倒第二道铁丝网的木桩,敌人也未发觉;当拉倒第四道铁丝网时,敌哨兵被惊醒了,枪声打破了夜间的沉寂……

至此,百团大战首先在谢家庆指挥的芦家庄车站战斗中打响!在芦家庄打响战斗不到半小时,七个堡垒全部被十六团攻占。

惊魂未定的敌人开始向西逃窜,三营向东打过去,敌人向北逃窜,二营向南给敌人迎头痛击。最后敌人被迫猖集在东站的房屋内,被十六团团团围住。

战士们端着刺刀杀声震天,敌人连冲了五六次,都被十六团杀了回去。

谢家庆立即命令用缴获的烧夷弹、曲射炮对敌攻击。烧夷弹向敌人飞去,敌人惨叫着倒在火光下。汽油库、火药库,都被十六团的曲射炮弹击中,各种爆炸声汇成巨大的声响,火光映红了芦家庄的天空。

战斗结束了,十六团在百团大战中首开纪录,歼灭日军80余人,缴获枪50余支。这一仗,控制了芦家庄车站后,有效地阻止了阳泉、榆次、太谷之敌东援,为全线部队打好“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战役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940年9月2日6时许,十六团在转移途中,于窑儿里的羊儿岭1547高地附近,与日军一个大队500余人遭遇。

敌人密集的炮弹落在十六团的阵地上。阵地被炮火的烟雾笼罩,日军头戴钢盔,手端刺刀,嗷嗷地乱叫着冲来。

十六团在两个多小时里,与日军反复争夺13次,终于夺回了窑儿里和1547高地两个山头主阵地。这次战斗从9月2日6时30分打响,直到21时30分结束,激战持续15小时,毙敌3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合击八路军的企图,争取了时间,掩护了指挥机关、刘邓首长及右翼部队的安全转移。

从1940年9月22日开始,八路军开展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一二九师于9月23日发起以收复榆社、辽县(现名左权县)为目的的榆辽战役。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指挥七七二团、十六团主攻榆社县城。当日晚上发起进攻。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经一夜激战未将榆社城攻下。

24日,谢家庆召开十六团作战会议,研究出新的打法。下午4时,他组织全团从钢炮、机枪到步枪,层层压住敌人火力,指挥部队强攻,仍未奏效。他立即组织士兵挖地道,进行坑道爆破。

9月25日下午17时,爆破敌堡成功。谢家庆率第二营冲入敌人核心工事。日军为挽救其失败,无耻地使用毒气。攻击部队的干部战士不少人中毒,谢家庆没有倒下,高喊:"利用炸开的坑洞作掩护,消灭敌人!"十六团在他指挥下,经过40多分钟激战,终于将榆社城攻下。守敌除20余人逃窜外,其余被十六团和七七二团全歼,缴各种炮12门,轻重机枪17挺,步枪200余支。

1940年10月30日,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在运动途中,被八路军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新十旅主力,以及决死队第一纵队两个团包围于武乡以东关家垴、柳树垴一带。敌在关家垴抢修工事,企图固守,以待援兵。

为了在敌援兵到来之前,歼灭该敌,十六团奉命在当天下午6时前,夺占关家垴东侧无名高地,断敌退路。

下午4时,全线攻击开始。八路军炮兵以准确的火力,摧毁了敌前沿防御工事。趁敌混乱之际,谢家庆立即命令:"突击队向无名高地冲击,吹冲锋号!"突击队的勇士们如猛虎般扑向无名高地。敌人利用残存的工事,负隅顽抗,双方伤亡很大。

下午5时40分,谢家庆率突击队再次发动攻击。迫击炮弹在敌人阵地上不断开花,手榴弹连续在敌人工事里爆炸。敌人的火器被八路军全部压制。

谢家庆肩挎轻机枪,一边射击,一边领头向无名高地冲击!

战士们看到团长率先打头,勇气倍增,端着刺刀,跃出战壕,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

谢家庆端着机枪,对着被炮火炸开的阵地缺口一阵猛扫,随即率先突破敌前沿阵地。10月31日下午4时左右,日军1500多人从黄烟洞方向赶来。

谢家庆立即命令:“通知各营坚守阵地,一定要顶住敌人的冲击!”然后他带着通讯、侦察人员跑出指挥所,靠在一块大石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

突然,一发流弹飞来,正中谢家庆前额……

就这样,谢家庆在围歼日军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了。

(东东荐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