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关于清廉的征文500字 《真正的清廉》500字

关于清廉的征文500字 《真正的清廉》500字

时间:2019-12-22 09:17:3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真正的清廉》500字

2015-01-07 07:03 來源﹕甘肅日報電子版

梅榮

2015-01-07 07:03:27來源﹕甘肅日報電子版作者﹕責任編輯﹕yfs001

西晉的胡質﹑胡威父子同在朝中為官﹐都十分清廉。一次﹐胡威到荊州探望過父親後﹐準備回京城。荊州刺史帳下一名都督聽說他要離開﹐連忙請假回家﹐拿了糧食和肉﹐追隨而至。都督謊稱也去京城辦事﹐二人結伴同行。

一路上﹐都督盡心盡力﹐送飯送肉﹐很是殷情。過了幾日﹐胡威察覺出問題﹐一問才知都督是想讓他給父親遞句話﹐好幫其晉陞。隨即﹐胡威將父親給他的一匹絹贈與都督﹐謝過後打發他回去了。

回到京城後﹐胡威寫信給父親﹐建議革除這個都督的職位﹐以警示官員要嚴守清廉。父親卻回信說﹐此人雖是行賄﹐但情節並不嚴重﹐革除的懲罰偏重﹐影響也過大﹐等於向外人宣傳自己的清廉。父親還說已對其進行了誡勉談話﹐這樣影響小﹐於人於己都是妥當的。胡威對父親的處事周到佩服不已。

後來﹐胡威入朝﹐晉世祖問他﹕“大家都說你們父子二人清廉﹐那到底誰更清廉呢﹖”胡威沉吟一下﹐說﹕“我遠不及我父親。”晉世祖一聽﹐笑笑說﹕“你這麼說有什麼理由嗎﹖”胡威答道﹕“我清廉﹐擔心別人不知道﹔而我父親清廉﹐卻生怕別人知道。這就是我遠遠不及我父親的地方。”

越是德行高尚的人﹐越是謙卑低調。對於他們來說﹐低調本身已成為一種德行。

(摘自《環球人物》2014年第24期)

作文二:《海瑞的清廉》400字

海瑞的清廉

“勤政”与“清廉”是封建时代“清官”的两个主要特点,明代海瑞即是一个典型。海瑞一生为官,其生活之俭约,传为美谈,令人敬佩。他巡抚应天十府,衙门设在富庶繁荣的苏州,到各地巡视时定了个规矩:到物价贵的地方,酒菜饭每顿花费不准超过三钱银子,到物价低的地方,则不准超过二钱,蜡烛、柴炭均包括在内。他手下的办事人员实在为难,但也只好照办。

海瑞任淳安知县时,吃糙米、穿布袍,为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美谈。但他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官至兵部尚书)却认为海瑞穷酸迂腐。海瑞知道农民贫穷,他到农村巡视,命皂隶们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他一生未置田产,只有祖上留下的40多亩田产。

海瑞以73岁高龄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在临终前3天,兵部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命下属算清退还。逝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前往探视,见这位二品高官只留下“葛帏敝籝(竹笼),有寒士所不堪者”,王用汲不由得泪流满面,凑了钱为海瑞举办丧事。南京城里市民罢市吊唁,“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见《明史》海瑞传)当时有人评海瑞一生“三不”:“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作文三:《张澜的清廉》1000字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澜穿着旧布长衫,头戴瓜皮帽,银髯飘拂,精神矍烁,站在毛泽东身旁,成为共和国开国领袖群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可别小瞧这身粗布行头,它不仅给人一种不阿世、不媚俗的深刻印象,而且体现了崇尚现代文明的基本理念,体现了“长袍先生”张澜的分外清廉。为了置装,周恩来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开国大典上。张澜婉言谢绝,理由是:“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于是乎,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粗布长衫。

张澜的清廉不仅体现在穿戴这等小事上,而且体现在掌管经费、家庭住房等方面。他的布衣长衫,从古老的成都穿到繁华的上海,一直穿到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开国大典后,毛泽东让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门为张澜送去呢料中山装和大衣。张澜舍不得穿,放在箱内长期保存,去世前嘱人还给了国家。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澜手中持有由他募集的民盟活动经费。恰逢冬天,他家缺吃少穿,却分毫未动经费,女儿张茂延为增加张澜的营养,只得到货摊上,挑便宜的硌锅臭鸡蛋买。张澜“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在居住过的成都、重庆等地都无房产,他的薪俸大都捐助公益事业或资助困难人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他分配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大四合院,可是张澜拒绝了,只住在马匹厂胡同一所很小的房子里。

张澜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从1911年至1918年,张澜在四川前后当了8年地方官,从川北宣慰史、嘉陵道尹到四川省长,在百姓中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他为官清廉,对外应酬总是自掏腰包,以至负债累累,不得已将祖辈留下来的几亩薄田变卖,家中一贫如洗。张澜在四川主政期间,其夫人、老母一直在家乡过着养猪种地的农家生活。其四弟曾请求在他的政府机关中谋一低职,被断然拒绝:“我不能任用亲人,你在家中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张澜的孙女、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回忆说:“表老(张澜字表)从那时(抗美援朝)起就不吃肉了,所有攒下来的钱都捐飞机大炮。而且也不许我们吃肉了,我爸给我买了件新衣服,表老当面训斥我和我爸,让马上脱下来,给退了。”

张澜没有留下昂贵的有形遗产,却留下了可贵的高尚品德。在孙子张广华的眼中,爷爷张澜“出名一辈子,穷了一辈子”。张广华说,爷爷没有给晚辈们留下丝毫遗产,只留下他的高风亮节,始终不渝追求真理的精神。张澜曾写过“四勉一戒”的座右铭,内容是: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黎安)

作文四:《真正的清廉》400字

真正的清廉

作者 梅荣

西晋的胡质、胡威父子同在朝中为官,都十分清廉。一次,胡威到荆州探望过父亲后,准备回京城。荆州刺史帐下一名都督听说他要离开,连忙请假回家,拿了粮食和肉,追随而至。都督谎称也去京城办事,二人结伴同行。

一路上,都督尽心尽力,送饭送肉,很是殷勤。过了几日,胡威察觉出问题,一问才知都督是想让他给父亲递句话,好帮其晋升。随即,胡威将父亲给他的一匹绢赠与都督,谢过后打发他回去了。

回到京城后,胡威写信给父亲,建议革除这个都督的职位,以警示官员要严守清廉。父亲却回信说,此人虽是行贿,但情节并不严重,革除的惩罚偏重,影响也过大,等于向外人宣传自己的清廉。父亲还说已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样影响小,于人于己都是妥当的。胡威对父亲的处事周到佩服不已。

后来胡威入朝,晋武帝问他:“大家都说你们父子二人清廉,那到底谁更清廉呢?”胡威沉吟一下,说:“我远不及我的父亲。”晋武帝一听,笑笑说:“你这么说有什么理由吗?”胡威答道:“我清廉,担心别人不知道;而我父亲清廉,却生怕别人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及我父亲的地方。”

越是德行高尚的人,越是谦卑低调。对于他们来说,低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德行。

作文五:《清廉正直的人》600字

清廉正直的人

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就要为人正直、无私无畏,我的叔叔就是这样的人。

我的叔叔是一个医院的医生,在医院里,有许多职员都带着昂贵的礼品去给院长送礼,可叔叔却不这样,他与院里职工的做法恰恰相反,叔叔既不去给院长送礼,也不到处夸耀院长,有一次,叔叔还当众提出了院长的错误,院长气得暴跳如雷,那次叔叔差点丢了自己的饭碗,可叔叔却整天安然无恙的工作着,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每次我去叔叔家玩,叔叔都在埋头地工作着。我轻轻地走过去对叔叔说:“叔叔,你怎么不去给院长送礼呢?难道你不想让院长提升自己的官职吗?”

叔叔笑着说:“你还小,还不知道,我们要从小学会做一个清廉正直的人。”说着又继续工作,阿姨也埋怨叔叔,一连几天都没和叔叔说话了,我也很生气,叔叔也真是的,送礼都还要讲道理。

自从叔叔当上了院长后,到他家送礼的人络绎

不绝,叔叔有的门槛几乎都踏平了,可是叔叔却从没收过一个人的礼,来人都被叔叔拒之门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一次,我和叔叔去买东西。一个警察抓住了一个小偷,小偷掏出一百元钱,警察叔叔看了看周围没人发现就收下了钱,叔叔急忙过去,严厉的批评他说:“你身为一个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可耻的事来,难道你想让社会出现不正之风吗?警察叔叔也很惭愧,我对叔叔说:“你真是多管闲事。”叔叔笑着说:“凡是对党、国家、人民、事业有损害的事,在任何时候,都要挺身而出,该管的闲事就要管。”

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个无私无畏的叔叔。

作文六:《朱德的清廉作风》3400字

朱德的清廉作风

朱德的清廉作风

朱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已是63岁的老人了。然而,他没有丝毫倦怠,保持和发扬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革命精神和作风,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克勤克俭,一身清廉,为处在执政党地位的共产党人做出了表率。

位高不矜平等待人

朱德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什么特殊„„个人特殊了,就会脱离群众。”当人们给他一些特殊照顾时,他总是拒绝接受。他到各处视察时,从不让组织群众欢迎,不让多跟车。他视察克拉玛依油田时,矿务局组织群众列队迎接,他见了说:“你们组织大家欢迎我,这一方面耽误了工作,同时又违反了中央的规定”,希望今后不要这样做。

1963年,朱德到四川乐山地区视察,到了峨眉山下。当地群众听说他要上山,特意给他准备了一副“滑竿”。他坚决不坐,说坐“滑竿”上山,就失去爬山的意义了。别人劝他说:“您已是近80岁的老人了,又不常来,偶尔坐一次不算过分。”他说:偶尔坐一次也不好。他终于没有坐,硬是沿着陡峭崎岖的山间小路,一步一步攀登到万年寺。在山上稍微休息之后,又一步一步返回原地。

朱德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总是平等相待。给朱德做过保健医生的顾英奇回忆说:“在近十年的接触中,我深深体会到总司令既没有官气,也不摆老资格,甚至年龄上的老资格也不摆。”那时他是个20多岁的青年人,但70多岁的朱德一直称呼他“顾医生”、“顾大夫”。一年,顾大夫因本身血清转氨酶偏高住进医院,朱德和康克清就来到病床边探望他,安慰他好好养病。这使病房的医生、护士和病友们都十分惊讶、感动。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一天午饭时,卫士向朱德报告:“董老夫人何莲芝同志上午曾来看望康大姐,大姐不在。何大姐曾问到总司令,我说您在楼上办公,她就回去了。”朱德听了后,和蔼地说:“你这个同志呵,怎么能这样子待客呢?周公离现在几千年了,他是周成王的叔父,又是宰相,还很谦虚,周公有时在洗一次头发当中,不得不三次握着头发立即接见来访的人;有时在吃一顿饭当中,不得不三次吐掉口里的食物,立即接见来访的人,这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古人都讲谦虚,不搞官僚主义。你不让客人见我,就给打发走了,这样做,多不好呵!”

1976年5月,朱德病逝前的一个多月,成仿吾把他新译的《共产党宣言》送呈朱德,请老总提提意见。朱德用两天时间,一口气将新译本看了一遍,然后驱车几十里路前往中央党校去看望成老,热情地称赞成老的工作,说:这个新译本很好,没有倒装句,好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很重要,做好这个工作有重大意义。【朱德的清廉作风】朱德的清廉作风。

不接受下面的礼物。

有一年,江西的同志来京,顺便给朱德捎来几大筐冬笋。朱德知道了,就说:“下面的同志往中央送东西,这个风不好,不能提倡。咱们不能白吃下面同志送来的东西。这些冬笋都要送到机关供应站去,让大家按市价买,谁吃谁掏钱。我们要吃,也拿钱去买,把收的钱交给江西的同志。”这样,几大筐冬笋,就送到机关供应站了,朱德没有白吃白拿一支。

style='OVERFLOW: hidden; HEIGHT: 1em; LINE-HEIGHT: 1000px'网:///

朱德到各地视察时,也从不接受下面的礼物。有一年,朱德去山东视察工作,正是水果收获的季节。地方上的同志知道朱德对莱阳梨很赞赏,就装了两筐,想让朱老总带回北京吃,又恐怕当面给老总不会收,就在朱德离开时悄悄抬到火车上。火车开动后,两筐梨被朱德发现了。他马上把随行的工作人员叫来,说:“我们下来是工作的,不是来搜刮的,怎么能随便收下面的礼呢?今后订下一条,下来工作,不许接受礼物;谁接受了,就让谁原封送回去。”接着,他又吩咐:“这两筐梨一个都不能动,到下一站火车停住,就把梨抬下车,派人送回去。”工作人员就照他的意见办了。

1974年,朱德到秦皇岛贝壳雕刻厂视察,他走遍各车间,向职工们问好,关切地询问生产情况。贝雕厂职工很受鼓舞,决定将他们精心制作的一幅《山峡夜航》的贝雕画送给朱老总,就把画悄悄放在警卫员的车座下带走了。他们不曾想到,第二天,朱德派康克清专程把这幅画送回厂来。工人们恳切地说:“这幅画是我们亲手创制的,是向委员长作汇报的,还是请您劝委员长收下吧!”康克清亲切地说:“老总一再说了,这是人民的财产,应该拿去换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大家的心意,老总已经收下了,谢谢大家。可是这幅画坚决不能收,我看还是按老总的意见办吧。”

衣食住行自奉俭朴

50年代初的一天,朱德看到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搞环境卫生,很高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每个人都要锻炼吃苦,要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

先说吃的方面。给朱德做过厨师的邓林说:“一般人以为朱老总是中央领导,吃饭是特灶,标准一定很高。可实际上,从解放进北京到1971年我生病离开中南海,老总、康大姐和我三个人加起来的伙食费平均每月都不过四五十元,就是按当时的标准,也只是一般中层干部的水平。”平时,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在家里吃特灶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顿都是一小碗米饭、三小盘菜、一个汤。三小盘菜中,一盘素菜、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则是一碗普通的菜汤或鸡蛋汤。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来了客人,朱德嘱咐添一两个简单的菜,不够就上一点泡菜,从不铺张。

50年代中期,有一天,机关供应站来了一批对虾,邓师傅知道朱老总爱吃鲜鱼虾,就买了几个,精心烹好,端到饭桌上。朱德一见,就问是从哪里来的,多少钱一斤,然后说:“老邓啊,对虾是好吃,可你知道吗,一吨对虾到国外就能换回好多钢材哟!我们国家穷,缺钢材,对虾少吃一口有啥关系,进口钢材更要紧。以后记住,再有对虾你就不要给我买了,买了我也不吃。”邓师傅说:“您是国家领导人,就是顿顿吃对虾能吃多少?”朱德说:“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反正以后不要吃就是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朱德也紧缩了自己的饮食标准。他减少了粮食定量,也很少吃肉,有一段时间干脆不吃肉,常吃一种把米和菜煮在一起的“菜糊糊”。他家里由于来往的客人多,有段时间粮食亏空了20多公斤,工作人员想报请机关行政部门把短缺的粮食补上,朱德坚决不同意。一天,他亲自指导厨师做了一顿“菜糊糊”,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他对大家说:“今天请你们吃这顿饭,是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苦,我们要想到全国人民,和人民一起渡难关,能节约一点是一点。”这样,他坚持和家里人一起吃“菜糊糊”,硬是用“瓜菜代”的办法,把短缺的粮食补了回来。

朱德到各地视察时,从不允许大吃大喝,当地什么方便就吃什么,从不挑剔或提特殊要求。1960年他回四川老家,一到就说明要吃家乡饭,其他通通不要。在南充,他吃了清明菜和米粉做成的馍馍。在成都,他吃烤红薯,服务人员见他不剥皮就吃,关心地说:“连皮吃不好消化。”他说:“不要紧,我消化得了。”

1962年,他回到阔别30多年的井冈山。井冈山人民出于对总司令的爱戴,准备了一些菜肴来款待,可是他一一谢绝了。【朱德的清廉作风】征文zheng.html。他提出要吃红米饭和南瓜汤,说:“井冈山的红米、南瓜,我已30多年没吃到了,很想吃。”有一顿,南瓜没有吃完,他叮嘱说:“请不要倒掉,留着,下顿饭热一热我再吃,倒掉就可惜了!”< 在穿的方面,朱德的衣着也非常俭朴。他经常穿一身布衣服。有的衣服穿了多年,领口、袖口、肘部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还继续穿。有两身较好的服装,也只是接见外宾、参加大的国事活动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就又换上了旧衣服。 朱德卧室的家具十分简单,且都是用了多年的。床,是一张旧棕绷床,床单、被子、褥子也是用了二三十年,打了补丁的。他坐的一个沙发很旧、也很矮,年纪大了,坐下去冉站起米很吃力。工作人员早就提出要换个新的,他坚持不让换。为了起坐方便,他让人用四根木头把沙发腿接高了一截,照样使用,还风趣地称这个沙发是“土洋结合”。

他的房子并不宽绰,住了20多年,管理部门提出要修一修,他一直不答应,总是说:“这房子很好嘛,有钱应当多给老百姓盖点新房子”。他用的卫生间窄小,洗澡盆很高,特别是他到了晚年,手脚不灵便,又有病,进出洗澡盆很费劲,容易出危险。看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商量要把澡盆改装一下,放低些,上面再加个喷头。可是说了几次,朱德都没有同意。直到1976年他病重最后一次住进医院,趁他不在家,大家才悄悄地把澡盆改装了一下,准备在他出院后挨他批评。结果,这番心思白费了,他老人家还没有使用一次就与世长辞了。

作文七:《”清廉大佛“的启迪》1200字

世间有不受香火的佛吗?有。这就是四川乐山三江合口处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它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的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堪称世界第一伟佛。地球上那些根本无法同它相比的大大小小的佛像,都能歆享到人类绵延不绝的香火,而唯独在它面前,看不到一炷香火,一人跪拜。1000多年来,它砥柱中流,克尽职守,却又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原因者何?请看,它立在临河的悬崖上,根本没有地方设立祭祀它的殿堂;它周围尽是香火插不进的坚实岩体;连它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便会摔倒,所以连下跪膜拜也没有地方。在它那里,根本就没有滋生香火的土壤——纵使有人想对它祭祀,也只能徒呼奈何。它被人们称为“清廉大佛”,实在是当之无愧。  联想到我们当前的廉政建设,“清廉大佛”无疑是很能给我们一些启迪的。对于一些为官者来说,不正应该像“清廉大佛”那样正直清廉、清风两袖吗?!“夫清者莅职之本”。官清则政兴,百姓就尊敬拥戴;官浊则政败,百姓就跺脚骂娘。古今皆然。当今之中国,有一部分官员借商品经济新秩序尚未完善之机,贪污受贿,弄权勒索,贪赃枉法,这不仅危及到四化建设,也成了目前老百姓最为痛恨的现象。基于此,廉政建设被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万民为之庆幸。  为了搞好廉政建设,各级党政机关纷纷制订堵塞漏洞、加强管理的措施,诸如建立群众举报和评审制度,建立廉政建设的自我约束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然而,我以为,仅仅有这些还很不够。因为任何办法、措施、规章、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包罗万象,天衣无缝。对于那些拜倒在金钱、利益面前的人来说,他们挖空心思总会从中找到可漏之隙、可钻之空、可乘之机、可“变”之“通”。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为了刹住动用公款、大吃大喝之风,中央有了“四菜一汤”的规定,他们便在盘子的大小和容量上大做手脚,使“四菜一汤”徒有虚名。为了抑止社会集团的高消费,中央对专控商品的购买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电视、冰箱成为“办公用品”,沙发、空调变成“加工材料”的现象居然屡见不鲜。于是我想,各种规章制度都是一种客观的强制性措施,每个官员主观的自省和觉悟也是很必要的,即以清廉为荣,以腐败、堕落为耻。  “清廉大佛”何以清廉?很简单:它彻底根除了周围足以滋生腐败的土壤,使得“香火插不进,祭祀无所依”。如果我们的每个官员都能够树立起以清廉为荣的思想,彻底铲除心中的贪欲之念,“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无论来自明的或暗的不义之财都不会使他动心移志,则什么样的“香火”,任何形式的“祭祀”,在他面前都将退避三舍。古之于谦,处于官场污浊、贪欲横流之时,卸任时尚能做到“清风两袖朝天去”;今之“财神”李锡奎(国家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赴安康扶贫,在请吃送礼的歪风盛行之时,能一毫不取一尘不染——这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清廉”二字有着等同生命的价值。  当然,要使每个官员都树立起以清廉为荣的思想,除了以教育为主之外,党和国家还必须对其优者擢之奖之,对其劣者惩之撤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贯彻如一,毫不含糊懈怠。果如此,则清廉之风必将行于国内。

作文八:《关于清廉的格言》300字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治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家诫要言)

10、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13、丈失一生,廉耻为重。(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作文九:《关于清廉的誓言》1300字

关于清廉的誓言

江苏  夏旺清

1、祖国为我播下清廉的种子

金戈铁戟撞击争鸣

道不尽峥嵘岁月与日月同辉

长江黄河滔滔不绝

说不完千般叮咛和星汉璀璨

祖国啊,你用数千年灿烂的历史 为我播下一颗颗文明的种子

你用和煦的春风化雨

让一枚枚清廉的果实萌发

我殷红的血液里

游动着公仪休拒收的那尾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这条鱼生龙活虎

鲜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

我是罢郡轻舟回江南的蔡信芳

舟行碧波之上,不带走关中一点棉絮 百姓拦道挽留,我心生愧疚

我是西湖三杰之一的于谦

一身浩然正气,

生前清风两袖,死后家无余物

让刀剑也忍不住落泪的清廉

和着《石灰吟》的铮铮呐喊

浩浩荡荡,流芳千古

天之泪眼——皎皎明月,闭上又睁开 窥见我和岳飞一起策马挥剑

我是开仓赈济灾民的郑板桥,

一官归去来,被罢官时,三条毛驴, 一条驮书籍阮琴,一条驮仆人

还有一条哦,载不动胸中诚挚的情感 枝枝叶叶关乎对百姓的牵挂

风风雨雨都是念黎民的疾苦

古风灵秀的板桥体,非古非今

照样两袖清风

2、我为祖国绽放清廉的花朵 俱往矣,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多少伟人襟怀坦荡地走进历史的册页 浓浓的油墨香味沁人心脾

回荡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饱经政治沧桑的脸上笑容如花

如泉如乐,恒久不息地流淌、歌唱 九霄之外,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群星永久灿烂,无论我们

看见还是看不见,或者视而不见

在叮咚的泉水声中啊

我是那晶莹剔透的一颗水珠

一切都是命运的无限眷顾

我来自广袤的田野,耳畔

父辈的叮咛轻盈直上如乳白的炊烟 我来自高大的城市,身后

恩师的目光意味深长如矗立的楼盘 一滴水的澄澈足以光宗耀祖

在无边的星河之中啊

我是那不知名的一颗恒星

难道是一粒宇宙尘埃积下无限功德 前世我奔波劳碌,不辞辛苦

今生我以夺目的光华光耀天宇

就算历经无数次涅槃

终究不会最大最亮,

但不会改变我付出光明和温暖的誓言

好好地啊,好好地凝聚一生的精华 让生命如亭亭玉立的青莲

无比虔诚地开一次花

叶儿莹绿如玉,花儿灼灼或粉或白 美了人间,点亮路人的双眼

走过春的诱惑,夏的火热

四季更迭中,我如花的信念坚实如磐 绝不昙花一现

3、用尽一生铸就清廉的丰碑 一百年的时光宛如一瞬

我的前辈先贤啊,手捧赤子之心 漫步在水深火热的故土上

点燃了振兴华夏教育的梦想

无数的英才展开了翅膀

从此乾坤扭转,神州大地

处处舒展开穷苦孩子的笑脸

今日,先贤早已归去

但红心如朝阳

依旧在晴朗的早晨从东方升起

亲爱的孩子,如果感激

请静心聆听我炽热的心跳

这里是否还回响教育前辈的谆谆话语 请睁大你晶亮晶亮的眼眸

审视我的心脏是否还娇艳如红花 炙热如炭火。我一直害怕

麻木让它改变了颜色

对物欲的渴望浇灭它如火的热情

亲爱的孩子,如果感激

请敞开你的心扉,让阳光照进去 无论季节里有风还是雨

你都要让理想的种子发芽、开花 结出累累的果实

为此,你要用火热的爱心去浇灌 要用曼妙的青春甚至生命去施肥 你必须无怨无悔

亲爱的孩子啊,我永远是你身后的一棵树 我铭记你在我枝头的蹁跹靓舞

我哼唱着你曾唱过的歌谣

这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目送你展翅高飞,我狂舞渐渐干枯的枝叶 如一面面飒飒作响的旗帜

我愿燃烧尽血与骨

为你照亮漫漫征途

生命如此短暂,我不奢望带走

一根草,一片叶,一抔土

孩子,请允许我用清廉之躯

为你铸就一座不朽的丰碑

指引你成长为新的不朽的传奇

作文十:《为官清廉的贤人》300字

于谦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他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海瑞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汉族,广东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

孔子

张衡

陈毅

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