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 > 基于高校内部控制下审计风险的探讨

基于高校内部控制下审计风险的探讨

时间:2021-05-29 09:34: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随着高校管理的方式的更新,其业务模式和办学也表现出很多新特点,所以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高校的发展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高校内部控制下的审计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风险防范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随着高校的体制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变的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审计责任和风险也日益突出。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校内部控制下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固有风险较小
  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获取相关的信息,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确定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相对企业、银行等竞争和风险高的企业,高校的固有风险较小,因为高校的经济收入较为稳定,其竞争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层面。
  (二)控制风险较大
  审计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发生重大错误和舞弊不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和纠正的可能性。被审计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防止错误和舞弊。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者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误和舞弊就会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由于高校领导和管理体制的特点,此外高校经费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这种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管理方式使得高校内部具有较大的控制风险。
  (三)检查风险较难掌控
  审计检查风险指高校内部审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高校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可能性。高校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任何审计方法或审计判断的失误都会使其不能发现这些错误和舞弊。高校内部的审计业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由于高校审计资源不足,某些高校审计停留在账目基础阶段,审计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审计手段的限制,审计调查取证困难,也导致高校审计风险较难掌控。
  二、高校内部控制下审计风险的产生因素
  (一)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是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因自身原因造成的风险包括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弱和审计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审计工作缺少外部监管,审计人员职能定位模糊等。
  (二)客体因素
  客体因素是指被审计的对象其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人员素质的不同,财务管理的优劣等,这些因素对审计风险有直接影响。
  (三)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因素
  审计程序,是指为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详细步骤的审计程序,亦指出在审计底稿中证据的位置。审计程序对审计人员而言,就好像地图对旅行者,没有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能查核方向错误或没有使用最快最好的查核方法,以致浪费时间和成本。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审计程序和方法造成的风险主要原因包括抽样误差大,操作规范性差,审计评价失常等。
  (四)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审计环境,它包括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综合。在审计实际工作中,辨别和认识审计工作与环境的融合度与摩擦,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二者相互作用达到有效率状态,是审计师必须面临的课题。这些外部环境因素间接地增加了审计的风险。高校的内部审计师应知晓“经济新常态”的经济环境、党和国家对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及法律和政策的更新。
  三、高校内部控制下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新的法律法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会对审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要想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防范各种内部及外部风险。审计人员不但要对财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应该在法律,计算机技术,风险防范及管理等全面了解。标准的审计人员应该具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养。其次,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此外,审计人员应该积极的进取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最后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具有较强的协调意识。同时在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时应努力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重点培养审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建立起严肃规范的工作制度,鼓励高素质高道德的审计人员。
  (二)严格把控审计程序
  严格的审计程序能够对审计风险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要规范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就在审计之前要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完成之前应该按照审计程序要求反复核对。其次要严格把控审计证据方面的风险,要从多方面分析审计证据,确保证据充分合理以及可靠。除此之外,要把控好审计报告方面的风险,在编制整理审计报告时要处理好报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各方责任。
  (三)完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技术
  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是高校内部审计的核心,完善的審计方法和高超的审计技术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此我们要对审计理念进行创新。审计理念创新要实现六大转变,转变传统审计观,准确把握全覆盖审计的新要求。要按照辩证思维的要求,洞察、总揽和驾驭全局,对审计工作的全面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进行战略谋划,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动态与静态、长远与当前、历时与即时、重点与非重点、目的与手段、规范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监督网络。转变静态审计观,把政策跟踪审计列入审计工作新常态。转变微观审计观,树立宏观审计监督观念。新常态下的审计理念,需要积极探索和引导审计人员走出偏重于微观审计的旧圈子,着眼于大局,服务于宏观,围绕中心,做出成效。转变查错纠弊审计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将“容错纠错”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式,切忌用一些不合时宜的法规制度去死搬硬套高校改革发展中的创新举措,更不能对改革创新中的一些偏差和失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转变重资金真实性、合法性审计观,强化绩效审计转变“单兵作战”审计观,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多年来,审计机关也习惯和侧重于单独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全覆盖新常态下,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审计需求增长与审计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思维观念,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力量,推进审计监督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结语
  高效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高效内部审计要严格把控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操守,完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只有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措施,制定出严格的审计程序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魏乾梅.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分析与对策——基于治理结构视角[J].财会通讯,2014.
  [2]樊昊东.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3]王强军.浅析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上一篇:劫持 下一篇:小米回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