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社会学 > 【《【舞台评论】关于沪剧《邓世昌》我们期待的是什么》1900字】 沪剧看龙船

【《【舞台评论】关于沪剧《邓世昌》我们期待的是什么》1900字】 沪剧看龙船

时间:2019-12-25 09:17:0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舞台评论】关于沪剧《邓世昌》我们期待的是什么?》1900字

作者:林湘瑜(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

甲午海战这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从未被淡忘过,多年来由这段历史改编的电影、文学作品,如《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都对历史上的邓世昌进行过诠释,因此能否在剧情和表演上推陈出新成为沪剧《邓世昌》最令人期待的一点。随着帷幕拉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特别的开场,在幽深冰冷的海底,低回的音乐响起,邓世昌和战士们一个个站了起来,他们的背后是与家国理想一同沉下的致远舰,长眠了两个甲子之后,将士们再次唱起心中的信念,“东方升起骄阳,听那大海欢唱,照耀无边海疆,举起豪情万丈。”这样的出场有力地还原了当年惨状,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感染了他们。

第一幕的场景设置在了邓世昌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的时刻,可以看出编剧用心于揭示邓世昌在民族英雄之外的身份。对于邓世昌,多数人的印象是他“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悲壮殉国,而沪剧《邓世昌》更重视对邓世昌性格发展的演绎。从船政学堂刚刚毕业,邓世昌作为天之骄子,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带船赴台湾,彼时娇妻在侧、前程似锦,哪里料得几年后水师内斗愈演愈烈,为给慈禧过寿挪用军费,海军在大清的余晖中一步步走向衰退。

第三幕里秦楼楚馆、红唇粉面,面对昔日同窗好友“温柔乡里愿长醉”,邓世昌怒其不争却也无力阻拦,而此时“致远舰上现谍影”又使情况恶化了,在与上司交涉失败和士兵们陆续请辞的压力下,邓世昌孤独的唱起了“乌云起,黑沉沉,心坠海底寒如冰”,他的挣扎与痛苦都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在乌云压顶的背景下,他将头顶的官帽慢慢放在地上,回忆起自己走向海军的历程。但现实的失望并没有淹没理想,“逆风独行寻光明”成为了他最终的信念,在此后的困难中,无论是面对日本的利诱还是妻儿与国家之间的选择,他都不再迷茫,一路为北洋水师献身,最终以“冲角”的方式壮烈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对于邓世昌的表现,挣扎与矛盾贯穿于全剧,正是这种艰难的抉择与痛苦的成长使邓世昌这个人物有血有肉,而不再是简单片面的英雄标志。这种对人物的多角度丰富诠释成为沪剧《邓世昌》的独特之处。

剧中对人物的多层面表现和还原历史的努力还体现在其他几位主要角色上,总兵刘步蟾在一些作品中被误解为贪生怕死之人,而本剧更为真实全面地从历史情境解读这个人物,他有爱国救亡之心,却无回天之术,曾一味沉沦颓废,却最终以身殉国,这样一个会失败会放弃的人物在清末的大环境下是无比真实的。李鸿章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也是如此,当他在印着巨龙的旗子下大谈为官之道时显得圆滑世故、左右逢源,但当他听到水师危在旦夕时,又展现了一个负责的态度。面对慈禧寿辰的压力和朝中的敌对势力,李鸿章有他的苦衷,沪剧《邓世昌》对历史的解读是更加宽容的,愿意设身处地去想象每个人的选择和他们背后的境遇。另外从历史视野的选择上,本剧没有局限在大清,日本间谍、东乡平八郎和丰岛战役这些元素丰富了舞台,推进矛盾激化和情节的进行。

在对沪剧的突破和继承上,《邓世昌》也是出色的,沪剧多是现代戏,以家长里短见长,改编甲午海战这样的历史大戏无疑是一种创新,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舞台所运用的现代技术,如灯光和音响做出的战争效果、双层纱幕布景给人的梦幻感,同时,布景的精致和服装的华丽也是成功的因素。本剧在突破的同时也做到了继承,它吸收了沪剧本身的特色,在何如真和邓世昌的夫妻戏份中,沪语的情深味浓、市井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何如真每日“夕阳西照金波”的倚门而盼让人动容,与邓世昌日常的嬉笑怒骂令观众忍俊不禁,二人分离前夜何如真的悲痛欲绝感人至深,《邓世昌》的夫妻生活在“一道圣旨两离分”的现实下是悲哀的,何如真凄哀婉转,娓娓动听的诉苦使人潸然泪下。

沪剧《邓世昌》在甲午战争过去120年后被改编出来,其意义不言而喻。尾声中“……甲午农历八月十八”再次回响在耳畔,“气节”二字在今天谈起仍然震撼人心。帷幕拉下,掌声雷动,关于沪剧《邓世昌》的期待早已化成了久久回荡在心中的感动。

沪剧《邓世昌》在北大演出时,与北大师生合影

原创大型沪剧《邓世昌》     演出单位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           演出时间 2017.01.05--2017.01.06    19:30

演出地点 国家大剧院  戏剧场

演出票价 480  380  280  180  100

如果您想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

感受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仅剩少量余票!

不妨抓紧这最后一次机会

抓紧抢购哦!

国家大剧院官网  .chncpa.org

扫描二维码进入“国家大剧院”网站购票

大麦网  .damai.

扫描二维码进入“大麦网”购票

西十区   .xishiqu.

扫描二维码进入“西十区”购票

作文二:《邓世昌的故事》400字

邓世昌的故事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 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 更令人崇拜, 在中国甲午海战 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 “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 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 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 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 它同沉大海! 1894 年 9 月 17 日, 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 一场海战打响了, 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 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 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 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 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 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 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 这大无畏的气概把

作文三:《真实的邓世昌》1700字

如果仔细查找当时的文献,宣传材料中的邓世昌其实并不全面。

首先,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邓世昌是那批赴英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管带(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而邓世昌则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地相处,他的历练使他在同辈中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

邓世昌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快碰船),其档次低于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重巡洋舰(炮塔舰),邓能够得到这样的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

邓世昌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在大东沟海战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一次煤带得不足,在海上漂流了许久,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这些记录因为他另有敢做敢为的精神而没有影响他的升迁,但是作为舰长,邓大人也确非完人。

通行的说法,对邓世昌最后牺牲的描述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第一,邓世昌的致远舰为什么会身负重伤,舰身倾斜?

那是因为邓世昌下令突出阵前,独自抵抗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几乎全部炮火。当时北洋水师摆成的队形类似一个八字,旗舰定远在最前面,因此顿成日军集火射击的目标,北洋舰队没有想到日军炮火如此准确和凶猛,顿时被打掉了指挥部,全军陷入混乱。

邓世昌的致远在定远左侧后方,他的职务是“中军副将”,现在说法,直属队的指挥官,他和其他舰长不同的责任就是救护和掩护旗舰,面对日军的狂攻,他毅然采用了一种富有个性的做法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冲出队前,升旗吸引敌人火力。他并不是疯狂,而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结果对致远舰是灾难性的,因为致远号属于英国制造的轻巡洋舰,装甲薄而机动灵活,拼防御力是它的弱点。但是,它的牺牲换得定远、镇远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丁汝昌这时已经负了重伤,此战胜负还很难料。

第二,邓世昌为什么去撞击吉野?

弹药垂尽应该是文人的杜撰。真正的原因是邓世昌冷静地在采取里萨海战的撞击战术,这是甲午海战前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那一战,意大利人就依靠撞击一举改变了战局――当然,邓世昌无从知道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主力舰撞击作战。这表现了邓世昌优秀的战术素养,他的致远舰速度是北洋舰队最快的,而且船首下暗藏冲角;他也了解对手,所以直扑日本巡洋舰吉野,吉野是火炮射速快,而装甲较薄的英国军舰,如果真的撞上吉野,邓世昌是有把握送它到海底的。

至于吉野号比致远号快,那不是问题,因为日军当时是首尾鱼贯阵,吉野是在队列之中,它不能随便改变位置和航速,否则就会有和前后的日舰相撞的危险。吉野已经相当于一个死靶子!确切地说,致远对吉野不是“追”,而是“截”,所以,吉野就算快,也无法发挥它的机动优势。

邓世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职业海军军官!

第三,致远舰是功败垂成,传统认为它是被日军鱼雷击沉,而实际资料显示日军并没有在海战中发射鱼雷。当时的鱼雷水准很低,更适合攻击锚泊固定目标。由于致远舰沉没太像典型的中雷沉没,现在的普遍看法是日军炮弹引爆了致远舰负载的鱼雷。

我个人认为,致远的沉没,邓世昌不够细致的性格和战斗作风或许也起了一定作用。因为北洋舰队接战之前,曾经明令各舰把鱼雷投弃水中,以免殉爆,而致远舰由于某种故障,恰恰无法投放自己舷侧发射管中的鱼雷(致远水兵证实)。而邓世昌对此的反应是:随它去吧。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带着这个“危险品”投入了战斗,恰恰是它造成了致远舰的覆没。

也许真实的邓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对他的评价,还是让光绪给他写的诗句来说吧:“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燕子摘自《中华网》)

作文四:《邓世昌的气节》1000字

邓世昌的气节

邓世昌除了气节还有什么?

乔良: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年,就上述问题而言,有些观点我是赞同的,有些观点我并不赞同。首先,我认为中国改革不如日本彻底,并且不彻底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我们实际上一直秉持自己是中央帝国的老大思想,总认为西学没用,中学为本;我们是道,人家是气;认为西学是等而下之的东西。但在日本并不这样认为,因而日本的改革是全面脱胎换骨,完全脱亚入欧是他追求的目标。我们却一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状态就使我们不可能虚心地向西方学习,因为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一直舍本逐末,把西方的东西都当作工具,只将其皮毛拿过来的同时不改变中国落后的本源,这样是不行的。但在这之前,你应该知道中国本源是什么。刚才孙先生讲到了春秋战国以前的东西才是中国的本。其实两千年来,我们已经离那个“本”非常远了。如果这两千年我们不是离本源很远,怎么可能在两千年时间里一直处在衰落状态。到晚清时期,应该说清王朝已经没有生命力了。这时变法图强就是要让自己彻底地,从脑袋到身体,都全面地发生变化。到今天,中国人对这点都没有完全意识到。实际上我们真正输给日本的地方在哪里?是观念。

从国本的角度讨论,一到具体的作战,譬如甲午海战,两支舰队,互有长短。就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来看,北洋水师的总吨位远远大于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的重炮口径也远远超过日本的重炮口径。按理说其任何一发炮弹只要击中日本军舰的要害部位,这艘军舰必沉无疑。可整个大东沟海战下来北洋水师根本没有击沉任何一艘日本军舰,可自己却几乎全军覆没。什么原因?正是因为清军对现代海战一无所知,邓世昌这些人除了有勇气、有气节,还有什么?邓世昌这些人懂得现代海战吗?

孙皓晖:邓世昌牵着狼狗上军舰,老电影《甲午海战》中有这样的情节。

乔良:他们除了勇敢、有气节,完全不是个现代海军军官,所以必然打败仗。哪有一支舰队一条直线地从人家炮口下走。无论是舰炮还是陆地上的炮,一般都需要校炮,需要计算角度和射程,才能打准目标。由于北洋水师他们依次排成直线走,日军在其出发时打一炮,到站再打一炮,基本都可以命中。

雪珥: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军队第一轮改革的一次实践检验。就跟秦帝国通过战争来统一中国一样,那也是一次检验。

乔良:秦帝国能够统一六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其国力到军队的编制,再到军队作战思想全是最先进的。所以说他攻打其他六国时势如破竹。我们的改革从关键的决策层到具体的北洋水师军官个体的作战思想,一概都没有。所以必败无疑

作文五:《邓世昌的待遇》600字

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按北洋水师相关资料记载,邓世昌的武官阶级是总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统和总兵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中将),故邓世昌的官衔是非常高的。他的月薪是官俸1584两,船俸2576两,合计3960两。按光绪年间推算,当时大米每斤价格15文,折银0.015两;食盐每斤35文,折银0.035两;猪肉每斤40文,折银0004两。以此估算: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在今天的购买力约合人民币100-150元。故邓的月薪折合人民币40-60万元,待遇是相当高的。

致远舰上待遇最低的是夫役,月俸6两,折合人民币600-900元。一等水手月俸10两,折合人民币1000―1500元。这说明北洋水师在当时不仅是晚清军队中的骄子,舰上官兵的待遇也是无可比拟的。

邓世昌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致远舰因舰体受伤,弹药断绝。而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使致远舰没入黄海,全舰500余名官兵仅余7人。举国上下一片悲愤。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折合人民币1000-1500万),以示抚恤。这说明,邓世昌死后,清政府给予其的褒奖和待遇也是非常高的。

选自《摇篮报》

作文六:《真实的邓世昌》1700字

真实的邓世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