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10600字]苏绣传承

[《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10600字]苏绣传承

时间:2019-11-28 09:19:0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10600字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报告

作   者:   苏璐 学 号:  100102500   系   部:          文化创意学院           专   业: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题   目:       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    指导教师:            王平善              评阅教师:

2013年5月

前言

历史悠久绵长,却仿佛又在转瞬蹙眉间。一座始建于春秋、兴旺于唐宋、盛强于明清、略衰于民国、旋即复兴于当代的苏州城,像一章生发有因、疾缓有序、错落有致、抑扬顿挫的民乐旋律,暮然回首,已度过了两千五百多年的逝水年华。这座白发古城,虽饱经着沧海桑田,浸润着风花雪月,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但至今城址不变、本性不移、痴心不改。一座古城,用文脉串联起古往今来;一座古城,用城脉穿越过秦汉唐宋。面对岁月,她是那样的坚如磐石;目送苍穹,她又是那样的高傲不群。脉者,络也。对于一个人来说,它主精神,营血液,决生死,关健康。而这座古城也是这样,也有其文化脉络。刺绣就是这座古城的一根文脉,山河未改,文脉延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苏州刺绣,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她是历史的见证,是文艺的载体,对于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苏绣以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性而受到越来越高的追捧。

目录

摘要、关键词 „„„„„„„„„„„„„„„„„„„„„„„„„  1 1 苏绣的历史由来 „„„„„„„„„„„„„„„„„„„„„„   1

1.1 苏绣的起源 „„„„„„„„„„„„„„„„„„„„„„   1

1.2 历代苏绣的发展 „„„„„„„„„„„„„„„„„„„„   1 2 当前苏绣的高超水平及发展趋势 „„„„„„„„„„„„„„„   2

2.1 苏绣的艺术传承 „„„„„„„„„„„„„„„„„„„„   2

2.2 政府支持 „„„„„„„„„„„„„„„„„„„„„„„   2

2.3 产业化发展 „„„„„„„„„„„„„„„„„„„„„„   2 3 苏绣的艺术之美和特色 „„„„„„„„„„„„„„„„„„„   3

3.1 苏绣的表现题材 „„„„„„„„„„„„„„„„„„„„   3

3.2 苏绣的艺术特色 „„„„„„„„„„„„„„„„„„„„   3 4 苏绣中承载的吴文化精神 „„„„„„„„„„„„„„„„„„   3

4.1 爱国主义精神 „„„„„„„„„„„„„„„„„„„„„   4

4.2 爱好和平 „„„„„„„„„„„„„„„„„„„„„„„   4

4.3 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   3

4.4 吴文化的融合 „„„„„„„„„„„„„„„„„„„„„   5 5 苏绣对吴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   5

5.1 吴文化发展史的体现 „„„„„„„„„„„„„„„„„„   5

5.2 所呈现的吴文化精神 „„„„„„„„„„„„„„„„„„   6

5.3 吴文化的艺术发展史 „„„„„„„„„„„„„„„„„„   6

5.4 苏绣文化成为吴文化的重要构成„„„„„„„„„„„„„    7 6 结论 „„„„„„„„„„„„„„„„„„„„„„„„„„„   7 谢辞 „„„„„„„„„„„„„„„„„„„„„„„„„„„„   9 参考文献  „„„„„„„„„„„„„„„„„„„„„„„„„   10

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吴文化精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能表达吴文化精神的当属苏州刺绣,苏绣源于生活,深入解析苏绣,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吴文化的现实性作用。本文将从苏绣入手,重点分析苏绣对吴文化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苏绣艺术的历史由来、当前现状、发展趋势及苏绣的秀制工艺、表现题材、艺术特色阐述吴文化在今天的延续传承与发展作用。

【关键词】:苏州刺绣   吴文化    艺术特色     传承作用

【Abstract 】: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spirit of Wu culture has changed a lot. One of the most can express the spirit of Wu culture is Suzhou embroidery, Suzhou embroidery from life, in-depth analysis of Suzhou embroidery, reality is helpful to better study the Wu culture.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Suzhou embroider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Wu culture. This  through to the embroidery ar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embroidery show process, themes, artistic features of Wu Cultur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oday.

【Key Words】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Wu Wenhua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heritance effect

1 苏绣艺术的历史由来

1.1 苏绣的起源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处于苏州吴县一带,此地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最早的时候,西汉的刘向《说苑》就曾记载了苏绣,另外,苏绣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被用于服饰。在《清秘藏》曾对苏绣做出“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的评价,可见苏绣在北宋就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加之苏绣发源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小桥,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诗意江南,这些早已经融入到苏绣的灵魂里。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

1.2 历代苏绣的发展

到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 家家养蚕,户户刺绣" 的局面。清朝时期,朝廷专门在南京、苏州一带设立织造衙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亲戚辈就曾在江南一带担任织造之职,晚清时,吴县人深寿开创了仿真美木绣,另有吴县人许女人等绣女是金绣能力,并在当时苏州官局当过绣工。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

2 当前苏绣的高超水平及发展趋势

2.1苏绣的艺术传承

苏绣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以后,已形成独立的刺绣风格,因而苏州自古有“绣市”之称。

近几十年苏绣艺术品更以其旖旎之姿争芳于绣坛。1966年苏绣艺人创造出了绣品正背两面纹样、针法相同,色彩迥异的双面异色绣;1980年,苏绣艺人邱秀英、殷濂君首创成功了一种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刺绣,首幅作品《猫狗图》,突破了双面绣两面图案必须一致的禁区,其技艺达到了鬼斧神工的程度。

此后又有《金丝猴与哈巴狗》、《查尔斯与黛安娜》等双面三异绣作品产生。更难以置信的是,一名现年51岁的苏州须眉顾家翘,悉心研究苏绣技法,先后以德国弗里茨·曼斯尼采和美国尼尔·巴尔的两幅人体摄影作品为蓝本,创制了一幅高56厘米、宽40厘米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面三异绣,同时开创了首幅人体摄影绣品和独自绣制的两个之最。

2.2政府支持

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政府通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政府“搭台”提供帮助,很多民族文化都有可能丢失。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1978年8月26日,“苏绣”被搬上了“国家名片”,我国发行了一套《工艺美术》特种邮票。2006年5月20日, 苏州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刺绣大师李娥瑛和顾文霞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宣传方面,目前已出版叶继红所著对苏州镇湖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社会学考察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和卢群、徐卓人所著的《苏绣之乡》两本书籍,并拍摄有断片《寻找苏绣的故乡》。

硬件建设方面,政府还成立了刺绣协会,并以理事单位形式加入了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建设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和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其中“中国刺绣艺术馆”内设镇湖刺绣展区、全国四大名绣及其他绣种省级以上大师的作品陈列区和贵宾接待厅、教室和多功能厅。教室和多功能厅将定期举办培训、学术交流和专家讲座。

2.3产业化发展

作为高档的工艺品, 苏州刺绣一开始就是从实用出发的, 比如帝王衣服和服饰,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文化产业的苏州刺绣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苏绣产品都不仅仅是做为单一内涵的物品而强调它的文化色彩, 同时强调文化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所以苏绣产品一直就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实用类, 实用类多为日用绣品, 包括生活小用品类, 衣饰鞋帽类, 室内用品类, 以及特定用品。日用品的传统图案纹样结构中心突出, 造型艺术夸张, 富有装饰味。

二为艺术类, 主要用来修饰、摆设或者欣赏。有摆件、挂件、立件及册页等。欣赏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 为了生动表现出小猫蓬茸的毛丝和神态, 绣工们不仅需要千针万线, 还必须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其精美与文化的合璧使其成为了国家礼品和展览品, 据统计, 仅近几年, 就先后在92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有79次作为国礼馈赠国家元首, 并广受欢迎。

3苏绣的艺术之美和特色

3.1苏绣的表现题材

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在与时俱进。如今苏绣家装设计化的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个性化的量身定做,也让苏绣不再局限于陈旧的模式,而是更多的融合进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千年古技艺,灼灼其华,让我们来看一下刺绣艺术之美,是如何以其奇丽精巧,让人惊叹其妙其绝的。苏州刺绣的表现题材常以鸟兽、花草、风景、人物、文字等为主, 也有一些装饰性图案, 多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在她的仿画绣中以尤为逼真的效果而名满全天下。如今,苏州刺绣在国画的基础上更加入了西方油画的精髓,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光影手段,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3.2苏绣的艺术特色

苏绣的绣工精细, 图案娟秀, 色彩雅致, 施针整齐, 劈丝匀细光亮, 绣风典雅清丽。苏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施针、乱针、等数十种, 不同的针法用来表现不同的对象, 使其达到“平、齐、细、密、匀、顺、和、光” 的艺术效果。一幅画稿的色彩往往需要变化万千, 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并创造出了“劈丝拼色”的技法, 使用这种技法不但色彩丰富, 还能表现出不同形象的质感和内在结构。

双面绣是苏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现在, 双面绣已发展为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的“三异绣”, 技法和难度非常高, 除了双面绣的一般技法外, 还要考虑到双面的针脚和丝缕, 达到绣面精致整齐, 针迹线头不露, 双面异色分明的艺术效果。苏绣艺术是历代刺绣艺人聪明才智的结晶, 它“缩千里于尺幅, 绣万趣于指下, 以少胜多, 以虚代实, 绣针虽小, 丝缕传情”。苏绣艺术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 只有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努力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苏绣中承载的精神内涵

4.1爱国主义精神

苏州城市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载体,就拿苏绣来说,她历经风雨,穿越岁月,怀有着包容的胸襟,她既守得住,延续千年的文脉,保持一种真我的本色和风采;又望的远,迎接百川归海,吸纳多远文化的精华和真谛,承载和体现着的是城市文明,承载着民族精神。苏州不但要形成更好的筋、骨、肉,还要形成更好的精、 3

气、神,使城市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备。现代化追求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小康或富足,它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推动着城市的现代化。一个没有精神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在全体市民中树立起共同的城市理想和精神支柱,使广大市民具有昂扬的精神状态,对城市理想、城市价值、城市态度有积极的追求,这样的城市才能够算得上健康文明的城市。 粗粗想来,这座城市上空飘扬着的旗帜上最初写着是“尚武”二字。后来随着国家统一、战事稍息,“尚武”渐渐演变成“崇文”,读书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台阶,苏州人又出风头了,而且一出就是上千年,中进士中状元的报捷声不绝于耳。直到上个世纪,老歌翻出新曲,苏州出的院士又特别多,令世人艳羡不已。在“崇文”二字上,我们还可以读出“尊师重教”、“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等在这座城市深入人心的字样,其中最响亮的声音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尚武还是崇文,都是为了国家而奋斗。

4.2爱好和平

苏州人为而不争,内敛而不张扬,自信,务实。即倡导和谐思想,包容开放,人际关系和睦。苏州人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不保守、不封闭。所以人们谈论吴文化发源地的名分被人家“抢注”了?等等这些“文化资源争夺”的话题,苏州人往往一笑了之,并不十分在意。前些年关于这模式那模式的讨论也颇热闹,苏州人似乎也不很上心。苏州信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3自强不息,敢于创新

苏绣源于生活,为了达到艺术欣赏的效果,绣女自然是煞费苦心,在一针一线的穿刺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一些新的针法和绣法。不仅如此,还吸收绘画艺术的特点而形成自己的特点。苏州人身上就拥有着这种精神,自强不息,海纳百川,敢于创新。苏州人既把2500年儒学思想、人文特色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又体现了一种动态追求,借鉴吸收一切先进文化所创造的有益成果,并在继承和吸纳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发扬光大。苏州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堪称奇迹。而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苏州人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敢于植根于现实,踏出一条条符合当地实际、大发展大变革的创新之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凭一股“四千四万”精神,叩开了工业时代的大门;经济国际化阶段,苏州摸索出了一条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在全面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苏州在生动实践“三创”精神的同时,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创新以新的内涵,使苏州发展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4.4吴文化的融合

苏州的精神是在苏州这一方水土上孕育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苏州是古老而常新的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灿若群星的文物古迹,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技艺精巧的工艺美术,享誉艺苑的吴门画派,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以及字正腔圆而荡人肺腑的吴侬软语等,都是吴文化的载体和结晶。“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园林之城”、“文物之邦”、“状元之乡”、“院士之乡”、“乡镇工业发源地”、“新苏南模式”、“最具有活力城市”、“最佳魅力城市”等美誉都凝结着苏州人的智慧和创造,洋溢着苏州传统城市精神的亮丽风采。在新的历史时期,苏州所拥有的“三大法宝”,即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都是苏州城市精神的体现。

5 苏绣对吴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

5.1 吴文化发展史的体现

苏绣历史悠久, 且从未中断,而苏绣的发展史就是吴文化的历史发展史。1956年至1958年, 在太湖边上的钱山漾东岸南头的百廿亩村出土了距今4700多年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 那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 这被专家认为是苏州刺绣的最早实物证据。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在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已经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也记载着三国时期吴人“妻妾衣服, 悉皆锦绣”, 可见1700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很是可观。之后, 苏州刺绣一路发展, 据明代张应文所著《清秘藏》一书记载:“宋人之绣, 针线细密, 用线仅一二丝, 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 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 楼阁得深邃之体, 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 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 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到宋代, 苏州刺绣已达到做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之境地, 艺术上已具很高水平。

元代经济社会发展停滞, 结果是“元人用线稍粗, 落针不密, 间用墨描眉目, 不复宋人精工矣! ”到明代, 以嘉靖年间“露香园顾绣”的出现为标志, 苏州刺绣在原料、针法、绣工等方面的水平再上台阶, 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 称誉全国。清代, 是苏州刺绣发展的新高峰。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大量家庭作坊, 从事刺绣制作与营销。随着规模不断壮大, 各种绣庄也应运而生, 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 如“滚绣坊”、“绣线巷”、“绣花弄”等。在制作技艺上, 标志着苏绣高度艺术技巧的双面绣开始出现。同时, 出现了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名家。而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 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画技法, 首创“仿真绣”, 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 社会动荡, 绣业萧条, 但在解放后, 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刺绣业的大发展。原吴县(今吴中区) 的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 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壮观景象。今天刺绣产业和刺绣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5.2所呈现的吴文化精神

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在长期与水打交道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区域文化。它底蕴深遂,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与其他区域文化不同。它诞在水乡吴地,具有水乡的个性———水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是吴文化中核心层面的文化。它对吴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都起着独特的推动作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吴文化中水的和谐精神,“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自古以来,江南这一带,到处是水,湖泊密布,河流纵横。水滋润了江南大地,哺育了广大吴地人民。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吴文化之源。水给了吴地人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给了吴地人民无限的迷人神韵。吴文化一开始就与水分不开。

水虽然有时有风浪滔天、能“载舟覆舟”的“刚性”和“武风”,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平顺、滑润、灵活、包容、柔性、温情的和谐精神。水的和谐精神,一直在陶冶着、影响着吴地人民,并演化成了吴地人民“柔中有刚”、“外柔内刚”的群体品格。这种精神和品格,在吴地人民的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包容开放,和谐谦让,吴文化早就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吴地人民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胸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心态,友善和谐、温良谦让的风度。这种群体精神和品格,有力地推动了吴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这两点在苏州刺绣上得到了体现。它在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吴文化初形成时诞生, 在社会经济进步时发展, 在民族危亡时刻受到限制, 发展迟滞、倒退, 比如元代和民国时期。当然,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 但总体上, 苏州刺绣几千年来长盛不衰, 其旺盛的生命力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深层次的东西, 那就是吴文化的滋养。由于苏州刺绣是在吴地的核心区域壮大成熟, 刺绣文化直接和吴地的艺术精神结合, 与苏州园林以及其他吴地工艺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巧夺天工的精致文化。

5.3 成为吴文化的艺术发展史

苏州刺绣向来注重创作中的艺术追求, 而苏绣艺术中的形成的“精细雅洁”也正好体现着吴地人文精神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地方。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苏州人王鏊主编的《姑苏志》:“精细雅洁, 称苏州绣。” 精细,谓精致细密。精致,是工美的情趣;细密,是思辨的精致。精微,足以穷幽则深;细密,乃以精致臻丽。雅洁,谓雅致纯净。雅致,是风雅的意趣;纯净,是脱俗的洁净。高雅、儒雅在此融汇;高尚、文明在此凝聚。这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吴文化的艺术在吴地百姓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其人的性情而言,苏州妇人的委婉、缠绵、精细、灵巧,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吴文化的特质,在其日操夜做的女红刺绣工程中,化作千针万线,无不精细雅洁。精细,是技艺的反映;雅洁,是艺术的追求。精细雅洁,既是一种物质的表面观感,又是一种精神的人文内涵。苏州人也处处以精细雅洁的要求生活和工作者。于是便有了吴门烟水、雨 6

打芭蕉的园林章回,小巷水巷、枕河而眠的深深庭院,说噱弹唱、表演细腻的苏州评弹,色香味形、诱人垂涎的苏氏菜肴。苏州环境清静,湖山秀丽,人具有性情而心细,安居而巧思。

在苏州刺绣发展过程中, 它本身不断累积表意内容并成为文化符号。比如, 一直以来, 使用刺绣都有着身份的区分。仅做为服装这一层, 皇帝可以用黄色, 可以绣龙凤图案, 而别人则不可。再如苏州人由于处于太湖流域的优美自然条件和唐宋以降高度发达的经济, 使他们养成了精美、雅致、宁静、淡泊等思想习惯, 直到现在, 还把城市精神写成“崇文、融和、创新、致远”, 这种文化追求, 影响了刺绣, 成为刺绣的一个重要文化内蕴, 并和整个吴文化一起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晚明的王士性就说:“姑苏人聪慧好古, 又善操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 则四方随而雅之; 俗者, 则随而俗之。”

5.4、苏绣文化成为传统文化重要构成

“传统”是什么呢? 早在1956年, 著名人类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研究指出:比较成熟复杂的文明中会存在着两个层次的文化传统, 一谓“大传统”, 一谓“小传统”。“大传统”就是指社会上层、社会精英或者主流文化传统; “小传统”则指存在于底层社会乡民中的常常民俗呈现的文化传统。“大传统”主要依赖于国家、民族之典籍记忆, 特别是文化经典所构造的记忆, 多因想象而存在、延续。小传统主要以民俗、民间文化活动等活的文化形态流传和延续。我们且以之观照苏州刺绣, 发现苏州刺绣既存在于社会精英、主流文化群体中, 依赖于文化典籍的“记忆”活于精神之中, 又广泛存在于民间, 不依靠文字图像而是以实体的制作活动、民俗传承等延续在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黑格尔说:“遇到一件艺术作品, 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 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 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 即一种意蕴, 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某种意蕴。” 对于苏州刺绣来说, 它的大量的作品早已超越其自身的实用价值, 具有了属于艺术的文化意蕴, 就是现在, 我们可以随时走进苏州刺绣博物馆或者苏州刺绣研究所里观看, 几乎每一幅苏州刺绣作品都会让观者感到艺术的震撼, 都会让观者从感叹物质技术层面的鬼斧神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欣赏与享受, 与小桥、流水、园林、昆曲、一起构建了古典诗意的江南。苏绣高手都是在国画上的高手,传承苏州刺绣艺术能够使如今的苏绣高手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比如姚建萍等当代大家不仅弘扬了苏绣文化,对于我国整体当代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 结论

苏州刺绣由于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特性,超群的魅力而吸引着世界的眼光,我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为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我们应该在吸取前人的优秀理念,放开思想,接受新的观念,为苏州刺绣传承的艺术性尽一份力量。

而苏绣中所承载的爱国、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更应该实践和弘扬,这必将使苏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示出自己而的美好景象,使苏州成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富有自主创新水平和强大竞争力的国际新兴科技城市,最重要的副中心城市,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城市,最适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健康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使苏州成为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苏州特点的全国文明城市群体。苏州将以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向世人充分展示绚丽多姿的“人间天堂”的美好形象。

致谢

本论文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王平善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文论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老师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向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还要感谢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谢谢他们传授给了我知识。

参考文献

[1]林锡旦. 苏州刺绣.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长根、蒋忠友. 苏州文化与文化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2005

[3]陈立. 刺绣艺术设计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其弟. 感知苏州. 广陵书社,2011

[5]汉龙. 最新精彩刺绣花样.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6]冯瑞渡 朱永新. 人的现代化与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7]张卫国. 对玩开放在苏州.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8]周向群、苏简亚. 苏州经济发展论纲.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9]王卫平、王建华. 苏州史论.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10]张芸. 苏州.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10

作文二:《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4500字

2010/3・文艺争鸣・地方

地方

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宋桂友

苏州刺绣是在春秋时期起源于苏州吴县,后流布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一种针绣工艺。因其独特的吴地风情和精美绝妙的绣工艺术而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首,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被文人赞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是缩千里于尺幅,绣万趣于指下,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绣针虽小,丝缕传情的艺术品。

苏州刺绣历史渊源久远、存在形态多样,影响广泛持久,至今生命力旺盛。2006年5月20日,苏州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刺绣大师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苏州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苏州刺绣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收藏、鉴赏,并且区别于其它制造业、手工业甚至服装业的最大不同,就是因为它的文化特质。苏州刺绣不仅是一个物件、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存在。

一、悠久的发展历程成就独特的刺绣文化

年,在太湖边上的钱山漾东岸南头的百廿亩村出土了距今4700多年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那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这被专家认为是苏州刺绣的最早实物证据。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已经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也记载着三国时期吴人“妻妾衣服,悉皆锦绣”,可见1700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很是可观。而当时吴王孙权曾命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军事地图《列国图》,则是说明刺绣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之后,苏州刺绣一路发展,据明代张应文所著《清秘藏》一书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到宋代,苏州刺绣已达到做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之境地,艺术上已具很高水平。元代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结果是“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到明代,以嘉靖年间“露香园顾绣”的出现为标志,苏州刺绣在原料、针法、绣工等方面的水平再上台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称誉全国。清代,是苏州刺绣发展的新高峰。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大量家庭作坊,从事刺绣制作与营销。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各种绣庄也应

苏州刺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发展史。它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1956年至1958

142

宋桂友・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运而生,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滚绣坊”、“绣线巷”、“绣花弄”等。在制作技艺上,标志着苏绣高度艺术技巧的双面绣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名家。而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画技法,首创“仿真绣”,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绣业萧条,但在解放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刺绣业的大发展。原吴县(今吴中区)的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壮观景象。今天刺绣产业和刺绣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苏州刺绣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精神文化史,它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吴地精神。它在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民族精神初形成时诞生,在社会经济进步时发展,在民族危亡时刻受到限制,发展迟滞、倒退,比如元代和民国时期。当然,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但总体上,苏州刺绣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其旺盛的生命力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民族精神的浸淫。第二,由于苏州刺绣是在吴地的核心区域壮大成熟,刺绣文化直接和吴地的艺术精神结合,与苏州园林以及其他吴地工艺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巧夺天工的精致文化。第三,发展过程体现产业化特点。作为高档工艺品,苏州刺绣一开始就是从实用出发的,比如帝王衣服和服饰,但由于受到制作工艺和其他条件制约,产业化规模较小,一般只在皇宫或社会上层。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的苏州刺绣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光苏州的镇湖镇就有八千多绣娘和三千多产业服务人员,总人数超过万人,极大地推动了刺绣业的发展。

二、苏绣作品追求文化内蕴

注重创作中的艺术追求,而苏绣艺术中的形成的“精细雅洁”也正好体现着吴地人文精神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地方。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苏州人王鏊主编的《姑苏志》:“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苏绣作品色调调和,色彩文雅,明洁亮目。它针法细密,一根丝线往往要劈成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以至六十四分之一;它的线色达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又有十多种,一幅作品所用颜色往往多达一二百种。常常一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娘工作3个多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多,大幅的要绣两三年以上,且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苏绣的八字技艺特色,正是在这样的“精细雅洁”中形成的。即“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丝理圆转自如)、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这和蜀绣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影响形成的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风格,和粤绣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宜于渲染热烈欢庆气氛的风格,以及湘绣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的豪放不细腻以及图案纹饰的装饰性等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二,追求刺绣内容的文化内涵。在苏州刺绣发展过程中,它本身不断累积表意内容并成为文化符号。比如,一直以来,使用刺绣都有着身份的区分。仅做为服装这一层,皇帝可以用黄色,可以绣龙凤图案,而别人则不可。再如苏州人由于处于太湖流域的优美自然条件和唐宋以降高度发达的经济,使他们养成了精美、雅致、宁静、淡泊等思想习惯,直到现在,还把城市精神写成“崇文、融和、创新、致远”,这种文化追求,影响了刺绣,成为刺绣的一个重要文化内蕴,并和整个吴文化一起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晚明的王士性就说:“姑苏人聪慧好古,又善操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广志绎》)

第三,追求提高艺术水平与走进大众生活的融合。千百年来,苏绣产品都不仅仅是做为单一内涵的物品而强调它的文化色彩,同时强调文化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所以苏绣产品一直就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实用类,实用类多为日用绣品,包括生活小用品类(如团扇面、折扇袋、荷包、香袋、镜套、眼镜袋、名片袋、腰上顺袋、小挂件等),衣饰鞋帽类(如披

几千年来,苏州刺绣文化内蕴已然形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细雅洁”与八字技艺。苏州刺绣向来

143

2010/3・文艺争鸣・地方

肩、旗袍、裙子、马甲、小儿围涎、虎头鞋帽等),室内用品类(如被面、枕套、桌围、椅帔、椅垫、门帘、台布、沙发靠垫、当今各类电器防尘套等),以及特定用品(如官服补子、车轿装饰、戏衣、寿衣等等)。日用品的传统图案纹样结构中心突出,造型艺术夸张,富有装饰味。二为艺术类,主要用来修饰、摆设或者欣赏。有摆件、挂件(画片、立轴、镜片、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其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静物、书法、装饰图案等均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欣赏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为了生动表现出小猫蓬茸的毛丝和神态,绣工们不仅需要千针万线,还必须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仅以一只小小的猫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种色线来表达,这样才能将猫眼绣“活”。198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上,苏州刺绣厂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长毛猫》荣获了金质奖。再如绣金鱼,为表达出金鱼尾巴的透明质感,绣工们往往要将一根头发般粗细的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来绣制,绣出的金鱼出神入化,宛若在水中游动,其栩栩如生之状给人以极致美的享受。1984年,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金鱼》获得了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即使在当下,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其精美与文化的合璧使其成为了国家礼品和展览品,据统计,仅近几年,就先后在92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79次作为国礼馈赠国家元首,并广受欢迎。

三、刺绣文化成为传统文化重要构成

化经典所构造的记忆,多因想象而存在、延续。小传统主要以民俗、民间文化活动等活的文化形态流

(1)

传和延续。我们且以之观照苏州刺绣,发现苏州

刺绣既存在于社会精英、主流文化群体中,依赖于文化典籍的“记忆”活于精神之中,又广泛存在于民间,不依靠文字图像而是以实体的制作活动、民俗传承等延续在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大量事实证明那些夜以继日飞针走线的绣娘都是任劳任怨或者不得不任劳任怨的底层女子,但是,三国时,东吴丞相赵达的妹妹应该不能算做底层女子,她奉命绣出了我国第一张描绘山川地势军阵的绣图,被当时的人称为“针绝”。这就是苏绣“大传统”与“小传统”并存的魅力所在。每当有属于“大传统”刺绣文化具备发展条件时,主流社会一定会因为其地位身份形成的影响力,带动整个苏州刺绣“小传统”产业乃至苏绣艺术的大发展。

黑格尔说:“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形状

(2)的用处就在指引某种意蕴。”对于苏州刺绣来说,

它的大量的作品早已超越其自身的实用价值,具有了属于艺术的文化意蕴,就是现在,我们可以随时走进苏州刺绣博物馆或者苏州刺绣研究所里观看,几乎每一幅苏州刺绣作品都会让观者感到艺术的震撼,都会让观者从感叹物质技术层面的鬼斧神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欣赏与享受,与小桥、流水、园林、昆曲、一起构建了古典诗意的江南。

注释:

(1)参见[美]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Redfield):《乡民社会与文化》,PeasantsocietyandCulture,1956,Chicag-oUniv.press)

[德]黑格尔:(2)《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第24页。1979年版,

江苏省文化*此文为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科研项目《吴文化产品的产业化研究》(立项编号07YB13)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是什么呢?早在1956年,著名人类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研究指出:比较成熟复杂的文明中会存在着两个层次的(GreatTradition),文化传统,一谓“大传统”一谓“小(LittleTradition)。传统”“大传统”就是指社会上层、社会精英或者主流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存在于底层社会乡民中的常常民俗呈现的文化传统。“大传统”主要依赖于国家、民族之典籍记忆,特别是文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大学文学院)

144

作文三:《写刺绣的作文500字》500字

写刺绣的作文500字      “绣”出来的收获    “啦啦啦„„”从县实践学校内传来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歌声,原来是实小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们,正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刺绣练习呢!    刺绣,对我们男生来说可是个新鲜事。这不,我们男生早早地来到

教室,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有时还好奇地东摸摸,西碰碰,觉得哪里都挺好玩儿的。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刺绣。”说着,便教我们怎样个绣法。我们一共学会了两种针法,分别是倒退针和柳针,虽然只有这两种,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很难的。接着,组长便把刺绣的工具给我们发了下来,我便尝试着绣了起来。    我领到的是一只小狗的图案,它的嘴里还叼着一根骨头,可爱极了。我首先把它画到我的布面上,然后就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我先用倒退针把小狗的外圈用蓝色的线绣好,这一部分绣得还算可以,下面就该绣小狗的脑袋了。我选用红色的线绣,可就是穿不上线,急得我满头大汗。我又把线弄湿了再穿,可怎么穿也穿不上,气得我把针和线都扔了。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经常鼓励我的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又平静下心情,捡起针线重新穿起来,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把线穿好了,我又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    在这次刺绣中,我学会了两种针法,还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恒心,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收获可不小哩。

作文四:《作文:绣十字绣》1600字

学绣十字绣

在我的房间里,墙上挂着一幅妈妈绣的十字绣,上面绣着十个可爱的小动物,有米老鼠、唐老鸭、hello kitty……。它们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可好看了。

妈妈绣十字绣时,那五颜六色的丝线在她熟练的手中穿梭飞舞,那绣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绣了好多精美的作品,有粉色玫瑰、梅兰竹菊、百寿图等等。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我便下定决心要向妈妈学绣十字绣。绣十字绣既能让我的手脚变得灵活,又能磨练我的细心、耐心和恒心,教师节时我可以把亲手绣的十字绣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表达我对老师的一份敬意。于是我就央求妈妈教我绣十字绣。

妈妈拗不过我,带我到一家十字绣的专卖店。一进门,我就被店里琳琅满目的十字绣吸引住了,有风景的、人物的、动物的、卡通的、文字的,色彩艳丽,手工精细,真是美极了!由于我是一个新手,妈妈便帮我挑了两幅图案最简单,颜色最少的十字绣。

第一步,不说大家也知道要穿针。这“万事开头难”说得一点也没错。瞧,这针和线似乎在跟我作对,无论如何都不肯穿过针孔。我心想:哎,若是连第一步穿针都做不了,还谈什么绣啊!于是我两只眼睛紧盯着芝麻粒大小的针孔,直发呆。这时坐在旁边的妈妈突然笑了起来,她说我的眼睛变成了斗鸡眼了。妈妈拿过我手中的针和线,只见她先把线头放在嘴里抿一抿,接着用手指把线头捻尖,然后对准针眼一下就穿了过去。咦,我就不信了,穿针到妈妈手中就那么容易,一到我手里就变得这么难。于是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尽量控制手的抖动,那线头总算听我指挥了,乖乖地钻进了针眼。第二步,学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十字绣的布头上有一个个一平方毫米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四个角上有四个小洞,针从右下角小洞穿上来,再从与它斜对着的左上角的洞内穿下去,然后再从第三个小洞穿上来,最后在剩下的那小洞穿下去,这样两股线在格子中心交叉成 “十”字形状,接二连三的延续下去,并按照图纸上的颜色就能绣出美丽的图案来。

学会了十字绣的基本针法,我这个新手将正式上阵了,可看着图纸我却无从下手,只能让妈妈先帮我起好了头。我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针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会儿东跑跑,一会儿西蹿蹿,不是跑格,就是漏格、 错格,或是掉线,搞得我手忙脚乱。我的针从下往上穿时,它总是不听话,我要穿这个洞,它便往那个洞里跑。无奈之下,我只好用最笨的方法:先正面看准了洞,反过来再看好了穿上去。好不容易绣对了几针,线又打结了,怎么解都解不开,最后不得不请妈妈“出手相救”……不一会儿,弄得我头昏脑涨眼发花,脖子也酸了。说真的,绣十字绣真是一件既考验人耐心又考验人细心的活。我先前的信心和勇气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心想:要把整幅图给绣完,得绣到猴年马月呀?妈妈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一下就猜中了我的心思,“怎么啦?想打退堂鼓啊?当初可是你要学,并且说要锻炼自己的耐心的,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呀!” “是呀,这十字绣不是自己要学的吗?怎么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退缩了呢”?我重新振作起精神一针一针绣下去。妈妈在一旁耐心地指点我:线不要拉得太紧,也不能拉得太松,拉得太紧了整幅图出来就不平整,看上去皱巴巴的,拉得太松绣出来的图案就比较毛躁。第二天我终于绣好了一片叶子,正为我的成果得意是时,妈妈拿过去一看“哎!绣错了,十字叉两针的上下顺序要一致的。”“你瞧你,这个叉是右针在上,而下面的叉是左针在上”。我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样不行吗”?“ 十字绣要求绣的时候整幅作品都要遵行一致的方向,否则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效果”。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软在沙发上,这可是我的心血呀!没办法,咬咬牙,拆!就这样绣了拆,拆了又绣。熟能生巧,慢慢地,我的技术提高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眼看着绣好的图案一点点加大,我更是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心里涌起一种成就感。

学绣十字绣,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收获成功和喜悦

作文五:《五年级作文绣花,有关绣花的作文》900字

本文关键字:

人生中要经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骑车,第一次上学„„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说也说不完,而最令我难忘的第一次就是绣花,这可不是人人都能绣的呦!幸运的是,在前不久,我接触了这门古老的艺术。    那次,姥姥刚从杭州回来,就来到了我们家,更令人兴奋的是,她给我带了一个意外惊喜,猜猜是什么?呵呵,就是绣花用的绷子。这时,我一时来了兴致,忙恳求姥姥说:“好姥姥,您先别走,教我绣花吧!”姥姥听了,可高兴了,连忙点头:“好好好,那你就赶紧找块布来吧!”哎呦,听了这话,我就边哼着小曲,边找了块白布。    我把白布拿到姥姥面前,姥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它,推了推眼镜,说:“行,就它吧!”说完,就拿了根笔给我,清了清嗓子,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要在布上画画呀!我接过笔,在布上画了一副“百花图”。这时,姥姥也穿好了线。    接下来就要开始绣了,我很紧张,手不由得发起抖来,姥姥握住了我的手,嘴里说:“镇静,要镇静„„”我镇静下来,姥姥就手把手地教我绣起来。“嘿,绣花原来这么简单呀!为什么我以前不会呢?”这么一想,我有些骄傲了,突然,姥姥手一松,这不,我就不知道该怎么绣了。更倒霉的是,我手一使劲,把前头绣好的线全抖了出来,姥姥看了,耐心地说:“没事,不就几根线吗,咱重新绣!”说完,姥姥就指挥起我来:“斜着绣,不对,要有些弯度,要从窄的地方往宽的地方绣!嗯,很好„„”这些话语不断在我耳边响起,我也就越绣越好,越绣越熟练。    可渐渐地,我有些不耐烦了,绣出的线条也不像刚才那么流畅、好看了。姥姥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慢条斯理地说:“好孙女呀,你要绣花,可不能半途而废,要耐心,而且要做就做到底!”我听了这话,又来精神了,甩了甩胳膊,又绣了起来。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反复练习,我终于绣好了!我伸了个懒腰,忙拿去给爸爸看。爸爸看了,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向我伸出了大拇指,还说:“嗯,真棒!想不到你还有这本事,咋不早点拿出来?”我听了,骄傲地说:“那你还不快拜我为师!”爸爸顽皮地吐了吐舌头:“哼,才不呢!”    晚上,夜深人静时,我做了个梦,梦见“百花图”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仙女,仔细一看,那不是我吗!

作文六:《苏绣的简易教程》4900字

绪儿苏绣阁*苏绣的简易教程

初学者

拿到一个苏绣套件的时候,许多第一次学苏绣的MM 会有这几个疑问:套件里怎么没有针法说明?套件里怎么没有图纸?

有这些疑问的绣十字绣的姐妹,习惯了一种十字绣的方式, 任何苏绣套件是没有针法说明,也没有图纸什么的,只有刺绣用的材料(底料,针,线),我们的苏绣就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水平自由创作出不同精美的成品.

苏绣的针法很灵活,同样一个画面可以用N 钟针法来绣,所以没有固定的针法说明,彩色的打印底料就本身已经是一幅图纸了,苏绣是讲究针法灵活,创作自如的,绣花针就画笔,线就是颜料。一个女孩有多少才气,涵养,天赋,悟性,都可以在绣完一幅苏绣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和表达

***************绣前准备*******************

工具的准备: 绣花针    蚕丝线   打印好的丝绸绣布一片   绣绷    剪刀

绣娘的准备:绣前先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因为是直接接触绣布)

绣花环境的选择:必需选择明亮的地方,面朝光线,绣架上刺绣时一定要坐立端正。

基本的穿针方法。(短的线从针尖那里绕一下,打一个小结, 单线绣)

绣花标准工具实例: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丝线的撇丝(见下图的实际)

绣线的准备

绣线的2端剪掉分成平均的3股辩成小辩(2端)不要辩住哦,这样线线就不会乱!丝线很容易抽出!!如下图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撇丝对于初学者只要一根线的1/2就好。仔细看下丝线有明显的分股,实际一根线可以分为1/16的。

***************绣制过程*******************

第一个必要做的事情就是上绷,这个事情是至关重要的,再高绣艺的绣娘,如果上不好一个绷,那绣到最后的成品也是将近报(当然绣艺越好的绣娘上绷的水平都是一流的,别看一个圈圈(手绷)一根棒棒(卷绷),要上好绷,需要和学刺绣一样认真刺绣,多次练习!

把布平铺放在里圈绷子上(布一定要平整均匀)然后在把外圈绷子重合在里圈绷子上

第二步,压上去外圈后,布还是会有的地方不平或者松,所以需要把布的褶抽平,抽平不能有一点褶,并注意布的经线与纬线都成垂直和水平状态,布纹不能斜(不能有半点斜皱,不然绣得再好的成品也是会皱巴巴,成为报废品)

第三步, 检查花绷子上得是否够紧。检查办法是把一根带线的针从布面上穿过,拔线时布面发出嘭嘭的响声,这样才算合适。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还是推荐绣绣的姐妹们用卷绷刺绣!如果有决心绣好一幅刺绣,备个卷绷实在不是奢侈的事情

卷绷:上面部分叫“绣绷”,起固定绣布的作用,长的两根是绷轴,短的两根为插栓。

上绣绷的操作过程:首先要贮备好绑线(店铺即将上架)及连绑线(家里钉纽扣的那种普通棉线就可以),选择比较粗的棉麻线来做绑线,而连绑线用普通缝衣服的线即可。

步骤:第一步:在上绣绷之前,我们先要用羊毛针(就是比较大的缝衣服的针)分别将两块棉布缝制在底稿的上下两边(图稿正面的上下)

第二步:缝好以后,就找个能放平卷绷的地方(家里很少姐妹有绷凳的,那只能找个桌子或者凳子能放平卷绷的)把绷架放在上面,接着,将底稿搭在绷架上。

将下面一侧棉布的边缘留出大约2厘米的边,并将其盖到支架的缝隙上,再用胶皮线(可以用其他材料,譬如废旧的电线,或者是细绳子,什么都没有,纸条也可以)把缝隙塞上(主要是压住底料,所以什么都可以,胶带纸贴住也可以哦),以便于固定底稿,

第三步:塞紧以后开始转动支柱,将棉布缠绕在支柱上,在转动的同时要抚平棉布(左右手从中间往两边抚平卷在绷架上的布,边卷边抚平),当缠绕到另一端时,一样的方法,将底稿完全露出即可。这时,我们要用力将两边拽紧,直到底稿被完全撑开时,

第五步:再将两根插栓分别插到支架的两头,然后用力拽紧支架,在插栓靠近支柱最近的一个孔内插入钉子将其固定。**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第六步:我们用羊毛针(比较大的缝衣服或者钉被子的针)和连绑线(就是家里用的普通棉线)分别在底稿的左右两侧用长度约2厘米左右的针脚来回跑两遍(缝到头再回过来缝一遍,回过来缝的时候针插在一个针眼里也可以的,形成三角形的连绑线,方便穿拉紧的绑线, 看图片比较简单呵呵),需要注意的是,针脚返回到起针的那端时要将线头打结固定在支架上\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补充一点:在撑紧布的时候可以用脚踩绷架(图片这次我忘记准备了,改天我准备好加在空间里,不明白的姐妹到时候去看看)

最后:针脚跑好以后,我们还要用绑线将底稿连接到插栓上,首先,将绑线的一头固定,可以打好结(活结)挂在固定插栓的钉子上,然后,穿过底稿上打好的针脚线,将绑线穿入插栓的孔中,注意,一定要将绑线拽紧,以便将底稿拉平整,绑线穿到另一端,即穿线结束时,要将其缠绕在支架上,以起到固定的效果,两边都上好后,上绷架的工作就算完成了。卷绷上好的底料都是平整服帖的,再皱的底料也不用熨烫,上卷绷就会自然非常平整,绣的时候可以上下手交替(非常省力,也是刺绣的标准动作)-----整个上绷过程一定要注意底料对齐卷绷对齐,尽量让底料平整不变形的在卷绷上^_^

因为现在苏绣中许多图都是以这个针法在刺绣的,我之前查了一些对套针的文字资料,也和资深的绣娘探讨这个套针,说实话,我们绣娘对文字总结的针法许多时候都是表现的稀里糊涂,那我也不照着资料来讲,就按照我自己对刺绣的理解和感觉来说说,再配合一些图片说明

套针在资料上记载有6重套法,有一种大家可以加强研究实践,那就是散套针,这个针法确实是使用最广泛,绣出来的东东也“活气”,,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绣出像样的花花草草就OK.

当你拿到手里的不管是兰花,还是牡丹花,如果画面有片状,块状的都可以用散套针来绣!例如:花叶,花瓣,树杆,人的衣服等等,只要图面是块状的都可以用这个针法来刺绣,我们的丝线颜色多么丰富,选好颜色用好这个针法慢慢绣,一皮(一层一层)一皮的套,按照颜色的变幻,选好颜色,针法是一样的

^_^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皮边整齐, 内缘长短针

看一下这个图,这个图是已经把绣好的花花放大了,为了给姐妹们看的更清楚,

先看一个花瓣:大约都是有四种颜色左右,也就是换了四次颜色的丝线,套了四皮

花瓣的颜色是两到三个颜色,也套了两三次不等----会针法熟练了就可以很轻松的自己把握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不需要套的地方可以平针绣(比套针更简单,对齐就可以)

刺绣的时候别限制自己手里的针,面积大的地方可以散套针来一层一层绣,那绣到不需要套的地方就可以平针哦,看一下这个图就是

这里面积大,需要套,还得往下这样一直绣下去,

但是这个部位你不需要了,填满就好(你的针就是画笔)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套针的时候会涉及到偏毛套,活毛套,晕,我看这些文字我自己都快不会绣了,其实绣起来没有那么复杂的,就是针走一下别的放心哦

^_^

看一下人物的头发部分都是套针绣的,发迹有一点点散发或者鬓角的,针线也照着图刺乱一下下,就变成了另外的针法^_^ 是指散落的头发吗

起针也可以自由灵活一些 ,刚才的牡丹花花瓣和花叶都是一块一块的,但是有的物体不是这样的,譬如人的头型,或者以后绣到衣物的飘逸,针照着物体走就可以

是,散落的头发针也这样跟着走就可以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这是一个起针图例,

散套针最活泼,逃不掉另外一个针法---滚针

滚针: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起针&

万事开头难哦!!将针穿好后,绣布也上好了绣绷就可以开始绣了。 下面已兰花为例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1)起头从从叶子的尖尖开始,穿好针后,在需要起头的叶子尖尖附件(需绣花处)起针先把线头锁住,具体锁住方法:

线从上面往下绣,线头留在上面,下一针在上面的时候压住线头,绣一个很短的针。这样线头就锁住了,剪掉多于的线头就OK 了

(2)起针的时候第一针是绣叶子的最尖尖部分,兰花主要用长短针绣,长针是1.5CM ,短针一般是1cm ,主要根据已经打印好的绣布轮廓,一般叶子的尖尖部分的边缘的线是按照轮廓对齐的。如下图的红色圈圈 部分,边缘轮廓都是对齐的。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下面详细说长短针绣制兰花:

下图的参考图样显示兰花的长短针非常的明显,(下图是用4丝绣滴,相对细腻些),从尖部起针后,根据轮廓决定在哪里下针,轮廓叶子边缘是一路对齐滴。,中间部分长短针,一层绣好后,下一层的长短针要均匀的绣上去,不要绣的很整齐,可以覆盖前一层的绣好部分。

针法实例 兰花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兰花针法实际

收针和换线:

收针和换线和起针差不多,只要在空白需要绣花的地方来回绣一个到2个短针,然后在把线头贴上去剪掉就可以。建议使用苏绣专用剪刀,这样线头很容易剪

独有弯头翘趋,可以贴上绣布来剪哦!!

兰花花朵和叶子绣法同。

******常用名词解释******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常用针法*******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苏州名绣坊的兰花套件,幽香 及蝶舞都通用这个教程。

******绣图实例

******

**绪儿苏绣阁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

部分为专业书籍内容的实际。供参考。

要掌握更多的学绣知识请在苏州名绣坊选用‘跟我学刺绣’电子书及学绣光盘。更多学绣针法及实例解析。                                                   * 版权归属绪儿苏绣阁 *

*  编写人:绪儿  *

淘宝店铺:苏州名绣坊:://shop36199442.taobao.

QQ:52549870 (苏绣)

旺旺ID :苏州名绣

旺旺学习群:42104440

以下是一个新手买家尝试苏绣后的感言,很真实很贴切:

我家有只河东狮(2008-10-20 07:52:47) :

这个星期两天在家绣了牡丹呢,终于有点像样了,觉得苏绣和十字绣的区别就像是做中餐和西餐一样,西餐可以严格到加热几分几秒,而中餐却是八成熟七分热,长针该多长短针该多短,哪个地方该颜色渐变全凭自己的感觉,大的方向对了就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拘束了,绣得很放松,不像十字绣,还要数格子,头晕!我已经绣完了中间的叶子,就是大花和花包之间的那几片,这种绣法真的很合我意,一开始时我还在纠结到底长针该多长短针该多短,锈出来的针有点僵硬,后面放开了反到自然了,呵呵,也不知道我这种想法对不对,本来还

想再发表一下感叹呢,可惜要上班了,这个星期估计没时间绣了,我还得复习自学考试。另外想问下,那个花茎的绣法,针法的走向应该如何?是竖绣还是斜绣是横绣?我觉得应该是竖或斜比较符合花茎实际的情况,不知道对不对,请教呢

一个刺绣爱好初学者的感言!!很透测,很实际!!!

关于刺绣

刺绣是女性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是倾注感情的对象,千针万线,针针有情,线线有意,是女性美丽心灵的物化形式,它以绣针代笔,以彩线填色,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智慧和创作才能,用自己的思维和双手进行艺术创造,并从中体验承认自我,完善和美化自我的乐趣,情真才能意切、意切才能心巧,心巧才能艺美。女红刺绣---多情,细腻、含蓄、精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柔美的乐章。

神奇的刺绣    斑斓的色彩

装点着您绚丽多姿的五彩生活

精湛的工艺    无际的变幻

显示您与众不同的个性品位

吉祥的祝福    精致的手工

伴随着您吉祥如意的幸福人生

典雅的色彩     古老的传说

衬托着您温文尔雅的高贵品质

收到货物后请您及时确认收货和评价!!合作愉快哦!!一起学绣绣,一起来修身养性。。。。。。

祝福您的爱绣绣美好生活。

绪儿苏绣阁祝您天天开心哦!!!

作文七:《特种绣花_蜀绣和苏绣的精彩发展》2300字

特种绣花_蜀绣和苏绣的精彩发展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工艺品之一,早在西汉时已有记载,它亦叫"川绣",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技艺严谨精密,讲究施针,针法所达百余种,常见的有滚针、掺针、铺针、晕针、盖针、戳针、沙针等等,针脚整齐、掺色轻柔、虚实合度、变化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绣制一般为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

蜀绣盛唐时期已有记载。清初艺人们又吸取了顾绣的长处(清朝末年成者尚有几家打着顾绣铺名的作坊),以及长针刺绣而后扎针的民间绣法。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出品多衣裙、被面、枕套、帐幔、鞋帽等实用服饰品。花纹取材,由艺人们根据民间吉庆词句或流行式样,自行描绘绣制。也有部分作品兼用苏绣构图布局及运针设色方法。模仿绘画章法构图的纯欣赏品绣画较少,民间质朴喜庆气息浓厚。当时成都是生产蜀绣的中心。

设计知识资源网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中国刺绣以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为主,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善于绣猫。粤绣构图丰满,形象逼真,活波欢快,施针简洁,以绣“百鸟朝凤”、“龙”、“凤”著称。湘绣形象生动,施色鲜明,针法多变,层次分明,擅长修狮虎。蜀绣针法严谨,针法平齐,色彩明快,尤善绣鱼,“芙蓉鲤鱼”为代表作。名锦主要有:云锦(南京)、蜀锦、壮锦(广西)、傣锦(傣族)、杭州织锦。云尽图案古雅,色彩明朗;蜀锦质韧色丽;壮锦鲜艳夺目,图案别致;傣锦以绣动、植物为主,线条宽容错落,形体夸张简练,图案规范化;杭州织锦色彩瑰丽,织工精细。

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苏绣,被人们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

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乌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设计知识资源网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刺绣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艺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沈寿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刺绣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苏绣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刺绣研究机构或工厂,使刺绣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

作文八:《苏绣、蜀绣和湘绣》4900字

(一)苏绣

苏州地处江南,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历史悠久。1956年苏州虎丘塔发掘的4块宋代刺绣经帙,运用平抢、铺针、接针、施毛针等多种针法刺绣的花草图案,色彩鲜明,古朴大方。可见苏州刺绣品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初期,不但针法丰富多采,而且已经广泛应用。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绘画与刺绣互相影响,促使刺绣技艺竞相媲美。据记载,当时苏州有一条绣线巷,集中了不少志门为刺绣制作花线的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种色泽的花线,加上每色区分各种深浅层次,合计达700种之多,真是万紫千红各色俱全了。明清之际,在上海顾绣的推动下,使苏绣的风格与技法日臻完美,具有用色和谐文静,不露生硬跳动痕迹,行针平匀熨贴,毫无参差之处。乾隆时所修《上海县志》载: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小民亦习糊口,略与纺织等。其法劈丝为之,针细如毫发。那时苏州、上海等地凡经销刺绣品的商店都叫顾绣庄,苏州有绣市之称,并涌现了一批名家,如:蔡群秀、沈英、朱心柏、沈寿等,其中万以沈寿最著名。沈寿,江苏吴县人,她7岁弄针,8岁学绣,座年48岁。曾任清末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的总教习。沈寿继承传统并吸收日本绣法和西洋画、照片的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和立体感,自称仿真绣,人们称它为美术绣。她的伤口如《意大利皇后丽娜肖像》、《英国女皇肖像》、《基督受难图》等,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她在《雪宦绣谱》中自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形,形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沈寿的学生著名艺人金静芬,在继承前辈运针绣艺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发展与创造。代表作品有金陵十二钗等。   清初,江苏苏绣一直沿袭顾绣之名,实际上已不全是顾家所制。咸丰、同治(公元1851~1892年)以后,随着宫廷和贵族官僚刺绣服饰的需要,市场大量收购定制顾绣,市面仿作日益增多,到光绪前后,坊间不论何地所产绣品,一律以顾绣相称。此时,江浙各地涌现了一些知名刺绣艺人,如金星月(浙江鄞县人),王嫒(江苏高邮人),卢元素(满人,居江南),赵慧群(江苏昆山人)等。

苏绣当时针法有齐针、抢针等18种之多。故宫博物院现藏成千上万件团花靠垫、座垫、椅披、幛幔之类,其中不少苏绣制品。1959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织绣图案》一书,可以看出一些苏绣面貌。

解放后,苏绣艺人发扬传统不断创新,名艺人顾文霞、李娥英(均系金静芬学生)等继承了苏绣优良传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技艺更是娴熟,绣品具有新意,并为培养新中国刺绣新作出了可喜的贡献。1956年顾文霞的绣作《猫》在英国伦敦的展出,以及她本人在伦敦所作的技术表演,轰动了当时的英伦三岛。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目前常用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如乱针绣白求恩大夫)、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四五十种。齐针是各种针法的基础,线条排列均匀、齐整,是基本针法之一;乱针看似乱,其实乱中有律,它是利用长短参差的直针、横斜线条组织成交驻形,因而在掺合后仍能保留多种色线的固有色,色彩掺合的次数不拘,直至光、色、形都符合要求为止;滚针要求两线紧捻,连成条纹,线条转折比较灵活,无论绣直线或曲线都比较恰当;打子主要是绣花蕊、花心和花篮等静物。苏绣讲究花线的粗细,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才能表现浑厚感。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过于均匀。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苏绣艺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而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

苏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楼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名话。可以说苏绣技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整个说来,产品仍以室内装饰用品为主,除一部分满足国内人民需要外,还远销日本、意大利、摩洛哥、新西兰、美国等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湘绣

湘绣的发源地是长沙。长沙自古为文化名城,也是中南重镇。它地处湘江尾闾,多姿而秀丽的湘江纵贯其间,西倚岳麓山,东北则是济阳河冲击平原,境内江湖密织, 山岳连绵,山川形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历来为蕴秀滋华之地,正是人到潇湘不想走,永留青春在。

湘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光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起来揩拭,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亦称羊毛细绣,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

众所周知,近半个世纪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湖南、湖北等地发现了不少麻布、锦、绢等丝织品、纺织品,其中不少是绣品,为我们了解楚文化、楚国丝绣,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领域地底的光彩压目的古绣品的出土,对世人进一步认识湘绣源流沿革及其绣艺传统,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对楚绣、汉绣技艺和神奇浪漫的艺术特色的考证,《湘绣史话》(李湘树编著)一书已作详尽的系统研究,这里恕不赘言。我们需要廓清的是湘绣与楚汉刺绣的渊源关系。关于这一点《中国染织史》(田自秉著)中说:湘江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创始于清朝末年,最为晚出。但自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绢地长寿绣‘、‘绢地乘去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汉代刺绣后,对于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湘江绣是在清代后期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李湘树认为田自秉教授的论述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与实际的。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在工艺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从刺绣工艺的文化深层内涵剖析,上述论点是很正确的。它对探讨湘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广有影响的绣种的承前启后,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湘绣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还吸取了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优点,发展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

(三)蜀绣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工艺品之一,早在西汉时已有记载,它亦叫川绣,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技艺严谨精密,讲究施针,针法所达百余种,常见的有滚针、掺针、铺针、晕针、盖针、戳针、沙针等等,针脚整齐、掺色轻柔、虚实合度、变化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绣制一般为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

蜀绣盛唐时期已有记载。清初艺人们又吸取了顾绣的长处(清朝末年成者尚有几家打着顾绣铺名的作坊),以及长针刺绣而后扎针的民间绣法。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出品多衣裙、被面、枕套、帐幔、鞋帽等实用服饰品。花纹取材,由艺人们根据民间吉庆词句或流行式样,自行描绘绣制。也有部分作品兼用苏绣构图布局及运针设色方法。模仿绘画章法构图的纯欣赏品绣画较少,民间质朴喜庆气息浓厚。当时成都是生产蜀绣的中心。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 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四)粤绣

又称广绣,包括潮州绣。它历史悠久,国内以故宫藏品为最多,具有代表性,它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光彩夺目,针步均匀多变,纹理分明,多使用浓郁的七彩原色及光影变化,具有西方绘画韵味。它大件为尺高屏风,小如荷包套,多作写生花鸟,按照民间风俗习惯而富于装饰味,长以凤凰、松鹤、牡丹、猿、鹿、鸡、鹅、孔雀等为题材,混合组成画面,颇具特色 。

粤绣相传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明清以后更加盛行。粤绣亦称广绣,泛指广东近二三世纪的绣品。《存绣堂丝绣录》及《篡组英华》等书介绍明末清初的粤绣说: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其法用马尾于轮廓处施以缀绣,且每一图上必绣有所谓间道风的飞白花纹,所以成品花纹自然工整。根据现存粤绣作品分析,它的针步短,色彩浓艳,花纹生动写实。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行销欧洲和中近东各国,当时有专作外销品的作坊。故宫博物院陈列有乾隆嘉庆时期粤绣挂屏、团扇、背心之类多件。其中持屏一幅,左角绣红日灰去右方绣藤萝老树,中间掺杂锦鸡、八哥、鹦鹉等,或立或飞神态各异,树下白羊3只,取材布局颇有西洋油画风味。粤绣用色浓艳过于苏绣,且多注重光影变化。

18世纪中叶,广东还流行皮金绣,即纳丝绣的一种,底层多用羊皮金作衬,金光闪烁,格外精美。广州刺绣艺人还创造性地用孔雀毛编成线绣花,绣品金翠非凡;有的还用马尾鬃缠绒作勒线,可谓匠心独运。

粤绣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赛会和1923年的伦敦赛会上,就曾获得很高的评价。现今粤绣,大件绣品如被面、屏风,小件如荷包、扇套、绣花鞋等,多作写生花鸟,照民间习惯而富于装饰味,并常用凤凰、牡丹、松、鹤、猿、鹿、鸡、鹅等为题材,混合组成画面。妇女衣袖、裙面,则多作满地折技花,铺绒极薄,平贴绸面,有的只有翠蓝一色,风格独特。总之,具有浓厚地方色的粤绣,在国际上以及在港、澳侨胞中,备受欢迎,历久不衰。

(五)顾绣

指代表顾名世一家的刺绣技法和风格的刺绣工艺品。顾名世,明代嘉靖年间人士,住在上海露香园,又称露香园绣,他的孙媳妇叫韩希孟,她善画工绣,摹绣古今名画尤为神妙,又被人称为韩媛绣,她绣工精细,用针巧妙,顾氏后代,继承此种绣法,并收徒传艺,专门刺绣各种花鸟走兽画幅、画页、手卷等陈设品。

发绣-用人发绣成的工艺品,又叫墨绣,黑白发之间,不仅有偏黄、褐和灰、白的色彩差别,还有深浅浓淡的不同层次变化,发绣用人发,求长补短,三尺以上属上品,偶遇奇异色发,五六寸亦如获至宝,人发需经碱水去污,清水漂洗等技术处理,使之成光泽及软化要求,除嘴唇涂红和印章染色外,一般都用天然发色。中国的发绣,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已有发绣这一工艺,它吸收国画技法及丝绣经验,在滚、缠、接多中手法运用中,充分把握多层次的晕色技巧,显示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墨画韵味之美。

作文九:《作文:绣球花》300字

最近,我家的后院里有几盆相同品种的花都开放了。远远看上去,我倒觉得那花有点像一个个粉红的绣球。于是,我好奇地去问妈妈这花叫什么名字。妈妈告诉我它们叫绣球花。我听了不禁愕然,认为它们真是名副其实。

其实,每一个“绣球”都是由许多三瓣或是四瓣的小花构成的。每朵小花的中心有一个白色圆球状的东西。这白色的小圆球似乎把花瓣给固定了起来,不致散落。如果没弄错,那么我猜这就是花蕊吧。好花还需绿叶帮衬。绣球花的周围满是肥嫩的绿叶。绿叶呈心形。绿叶的边缘则是锯齿状。正是因为花红叶茂,我们便很难看清那被遮住的纤细扭曲的茎。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茎,它们把红花绿叶给托了起来。据我所知,绣球花喜水不耐旱。在夏天,妈妈每天都要给它们浇水,否则,它们的叶子就会发蔫。

绣球花虽没有牡丹那般雍容华贵,但是却有一种独特的朴素美。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我日渐对绣球花产生了好感,并喜欢上了绣球花。

作文十:《作文:绣球花》500字

每当炎炎夏季来临的时候,你如果进入我家的后院,那么可能会被我家栽种的那几盆绣球花所吸引。

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叫绣球花呢?这是因为它开出的花像美丽的绣球。你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那么你会觉得它还真是名符其实。绣球花的植株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它的主茎杆不高。它的主茎杆几乎只有一个手指头那么长。但是它的主茎杆会长出许多虬龙般的旁细枝来,而它那粗糙结实的老枝也会长出嫩绿的新枝来。这么一来,它们连同绿叶就会形成一个大的类似半球形的树冠。绣球花的叶子看起来像心形。叶子的边缘呈锯齿状。老叶呈深绿色,嫩叶则呈浅绿色。当夏季来临时,它们的枝条的末梢便会开出成人的巴掌大的绣球状的粉红色的花来。你如果走近仔细观察,那么会发现这绣球状的花其实是由许多小花构成的。每朵小花都有四片薄薄的粉红色的花瓣。四片花瓣托起一颗雪白如珍珠状的花心。绣球花很不耐旱。一旦缺水,绣球花的叶子就会干瘪下垂。当它们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后,它们的叶子又会变得力挺光鲜起来。为了防止它们缺水,我们就得经常给它们浇水。其实,它们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时,也理应得到人类对它们的呵护。

绣球花既能美化环境,又不太占地方。你不妨在家里种几盆绣球花,以使家里多增添一些温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