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优秀作文]挥不去的乡愁》1100字_挥不去的乡愁

《[优秀作文]挥不去的乡愁》1100字_挥不去的乡愁

时间:2019-12-13 09:21:0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优秀作文]挥不去的乡愁》1100字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个上午,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就这么下着,一丝风都没有,落到地上无声无息。不禁想起去年回家时下雪状况,又是一年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心情总是起伏不定的,常常整夜地无法入眠,在回家与不回家这个问题上很是纠结,此种心情如果不是远离故土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然而思乡的情愫却每每萦绕在眼前,多次在问,为何有如此的乡愁呢?

这些年试着不去想这些事,却通常不能自己。想到旅途的艰辛,假期的短暂和分别的痛苦,都心存顾忌,可当久别故乡印象于脑海中时,又在某一个瞬间定下决心,千山万水都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这一幕一年一年的重复,哪天夜里却会是半夜起来,迅速定下行程机票,没有任何犹豫,可当再次躺下时,却是怎么也睡不着了。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很奇妙,想来许多人都在外工作生活,有的甚至漂洋过海,离故乡岂不是更远,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来处理这件事,多年未归难道真的是四海为家吗?但我想更多的人应该会与我一样吧!至少处理的不是很好。矢志不渝的纠结,年年岁岁的期盼,却又处于无可奈何之中。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切实也没太在意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烈, 甚至有些时候悔当初留在这里工作。但反过来一想,现如今,社会的发展早已超越了那个单纯的年代,有些人虽然离家很近,一年也难得回去一次,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就没有乡愁吗?还是把乡愁当做另一种活法。

不管怎么说乡愁的记忆是深入骨髓的,一个场景、一丝味道、一次偶遇都有可能为此产生联想,且为之情真意切。 闲来无事时都不自然地去了解故乡的近况,一张图片,一则消息是那样的亲近,其实故乡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心里从前模样依然未变。当然有时也会感叹,小河里干净清凉的水不再能游泳,田野里已闻不到泥土的芬芳,草丛里已没有秋虫长鸣,夜里更听不到蛙声一片,这些都已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了,可只要一想起,对于故乡的思念还是这样的顽固,这乡愁的味道会长长的留于心间。明知道有些事情只能成追忆,但却无法让此永恒,终其原因,大概是故土难离吧。

每年这个时候,母亲都会不远千里给我寄来故乡的腊肉,今年也不例外,只是作者由母亲换成了大姐,我好生奇怪,竟然接续上了。这哪里是腊味啊,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思念,吃到嘴里怎能不心生感触呢!我常常把自己比喻成一支风筝,任风吹到哪里,都被一跟丝线牢牢栓住,而这根丝线的那头就是故土亲情,是浓浓的乡愁。实际上关于乡愁的文字写了众多,可终究也写不完。

思念其实是一种病,乡愁大概也是一样吧!常常想,常常忘,又常常忧伤……

闲来无事那天看《我是歌手》第三季 ,众多大牌中有一个觉得特别熟悉,那充满轮廓的脸和大大的眼睛,尤其是那一头的卷发,如此相像,莫不是同一个化妆师作品。突然间想起那个离别已久的故人……原来乡愁还有这般滋味!

作文二:《[优秀作文]挥不去的留念》400字

挥不去的留念

还记得我们在阳关下的快乐回忆吗?

还记得我们在欢乐嬉戏中的承诺吗?

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一点一滴吗?

正当我沉浸在这些欢声笑语中,

却没有发现这些在转眼间将要变成留念;   正当我还停留在以往的一点一滴时,

却没有发现这些转眼间在慢慢地离开我;

当我们从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中变得一言不发的时候,   我才发现,我和朋友之间剩下的只有留念。   我默默地抹去自己那不经意留下的泪水,   看着那些以前一起玩耍的伙伴们,

现在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

当毕业典礼结束的时候,

我哭了。

我默默地转身,

尽量不让别人看见我留恋的泪水,

当最后一见面时,我和朋友们拥抱在一起,   一起放声大哭起来,

我们互相留下的

也许只有亲笔留下的电话号码和心里的祝福罢了,   我经常看着毕业照片上我们各自摆的POSS,   如今却只有留念,

或许留念才能表示我对朋友们的依恋,   我又哭了,

心里充满着永远挥不去的留念。 六年级:赵婧汐

作文三:《[优秀作文]走不完的途径,挥不去的快乐》1100字

昏昏的天气,窗口吹来凉凉的风。酷暑的缝隙里挤进几缕清凉。时近黄昏,我的心也慢慢地倦了。我勉强支着头,听着室外远远的车鸣似起似歇,想象着这时的大道该是车潮涌动,奔波了一天的人们都往来交错,或是去解家人的一日等候,或是去赴友人的一场约会,或是去赶离乡的一列火车,归结一处,便都是圆一个相聚的遇,或者是偿一个相别的失。

描绘得诗意些,惺忪的眼神也微微漾泛开来.月初上,柳未央,于河畔有一个氤氲着情愫的梦。这已是令人心旷的了。倦意一扫,便不禁吟出了六一居士的这首小令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梦自有破时,只是今年的形单影只无法还去年一遇相见欢的平衡罢了。

也似一柄折扇,不论扬手展扇的姿势有多么潇洒,终究还得一折一折地合上。一扇风景曾入梦,曾销魂,终于也会合拢在几根扇骨里。不同的是再次徐徐张开,变戏法似的,另一般风物显现眼前。

楚怀王有过“巫山云雨情”的眷恋,但相遇终不再。倒不是神女无心,君岂不见三峡之神女化峰的传说?那便是巫山神女的等待,望眼欲穿:也非怀王负心,多少的魂牵梦萦——只是机缘不再垂青罢了。莫不是,前世的回眸三百,仅够今生徒然一遇?

遇的尽管来着,去的只怕不遇。于是又起了挥之不去的憾。本该信奉得失随缘,而并非枯井的心又何尝不起波澜?心中只是隐隐地疼,纷至沓来的记忆竟汇成一涌奔波的泉,源不远,流堪长。

高一军训时的合影成了唯一的圆满,细细数来,人人的情愫仅在一年的时光中竟也滥成了无限。一品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便暗暗地和李后主的“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较,窃以为后者更佳,当然源于有感而发的慨叹:少年同学,已都不见,明知毕业后是会作鸟兽散的,竞不料散得如此彻底;为文科班饯别宴上,谈笑风生起,无人泪沾巾。我倒不是凯觎几滴泪,确是痛痒竟不知了。听得数声“真的舍不得啊”,一同唏嘘不已。

犹爱《题都城南庄》中题在村屋木门上的那行清秀字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灼灼其华的桃花,春光中成了无限的风华,竟也挽不回那女子远行的心。桃花瓣上的一抹晚露,莫不是她善解而温柔的眸子洒下的不甘泪痕?莫要去辨明这诗所叙的虚实,崔护心中留驻的,又岂独是天天艳桃的馨香?

扼腕相叹:成也桃花,败也桃花。只是相遇与相失,早早地在宿命的三生石上隽为永恒。既已注定,也就无奈“桃花依旧笑春风”了。

有时我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玄机:世上的路分为同路和陌路,而我便在忽明忽暗的人生路上。同路的一些人,我遇不上——即使是急迫地赶,后来却发觉她落在了身后;而往往陌路的人,我们彼此提携着一盏心灯共燃着彼此的祝福。于是同行终成了失散,殊途成全了同归。我们说,那是缘。

作文四:《[优秀作文]走不完的途径,挥不去的快乐》1100字

走不完的途径,挥不去的快乐

昏昏的天气,窗口吹来凉凉的风。酷暑的缝隙里挤进几缕清凉。时迫黄昏,我的心也慢慢地倦了。我勉强支着头,听着室外远远的车鸣似起似歇,想象着这时的大道该是车潮涌动,奔波了一天的人们都往来交错,或是去解家人的一日等候,或是去赴友人的一场约会,或是去赶离乡的一列火车,归结一处,便都是圆一个相聚的遇,或者是偿一个相别的失。

描绘得诗意些,惺忪的眼神也微微漾泛开来.月初上,柳未央,于河畔有一个氤氲着情愫的梦。这已是令人心旷的了。倦意一扫,便不禁吟出了六一居士的这首小令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梦自有破时,只是今年的形单影只无法还去年一遇相见欢的平衡罢了。   也似一柄折扇,不论扬手展扇的姿势有多么潇洒,终究还得一折一折地合上。一扇风景曾入梦,曾销魂,终于也会合拢在几根扇骨里。不同的是再次徐徐张开,变戏法似的,另一般风物显现眼前。

楚怀王有过“巫山云雨情”的眷恋,但相遇终不再。倒不是神女无心,君岂不见三峡之神女化峰的传说?那便是巫山神女的等待,望眼欲穿:也非怀王负心,多少的魂牵梦萦——只是机缘不再垂青罢了。莫不是,前世的回眸三百,仅够今生徒然一遇?

遇的尽管来着,去的只怕不遇。于是又起了挥之不去的憾。本该信奉得失随缘,而并非枯井的心又何尝不起波澜?心中只是隐隐地疼,纷至沓来的记忆竟汇成一涌奔波的泉,源不远,流堪长。

高一军训时的合影成了唯一的圆满,细细数来,人人的情愫仅在一年的时光中竟也滥成了无限。一品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便暗暗地和李后主的“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较,窃以为后者更佳,当然源于有感而发的慨叹:少年同学,已都不见,明知毕业后是会作鸟兽散的,竞不料散得如此彻底;为文科班饯别宴上,谈笑风生起,无人泪沾巾。我倒不是凯觎几滴泪,确是痛痒竟不知了。听得数声“真的舍不得啊”,一同唏嘘不已。

犹爱《题都城南庄》中题在村屋木门上的那行清秀字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灼灼其华的桃花,春光中成了无限的风华,竟也挽不回那女子远行的心。桃花瓣上的一抹晚露,莫不是她善解而温柔的眸子洒下的不甘泪痕?莫要去辨明这诗所叙的虚实,崔护心中留驻的,又岂独是天天艳桃的馨香?

扼腕相叹:成也桃花,败也桃花。只是相遇与相失,早早地在宿命的三生石上隽为永恒。既已注定,也就无奈“桃花依旧笑春风”了。

有时我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玄机:世上的路分为同路和陌路,而我便在忽明忽暗的人生路上。同路的一些人,我遇不上——即使是急迫地赶,后来却发觉她落在了身后;而往往陌路的人,我们彼此提携着一盏心灯共燃着彼此的祝福。于是同行终成了失散,殊途成全了同归。我们说,那是缘。

五年级:天蓝回忆

作文五:《[优秀作文]故乡—挥不去的记忆》700字

红江是我的故乡,它的身影时常在我梦里浮现,低矮的丘陵是它的纹路,奔腾不息的涪江水是它的血液,离开那么久了,那里一定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红江是我生长的摇篮,它象母亲一样哺育着我,我幼年时曾在江边奔跑,我感受着风的速度,呼吸着青草的清香,踏着沙沙着响的沙土,我在奔跑,江水四季的色彩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在江边我看到了夕阳映红了天边,把山丘和树林衬得更加美丽,在那江边远去的是渺小的船工、渺小的船儿还有奔腾不息的大江……

我在山上采摘蘑菇、还有酷似相思豆的小红果,山间杂着姹紫嫣红、竞相怒放的野花在晨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让人陶醉,我感受着大自然的芬芳气息,眺望着大江和深蓝的天空,空气如此清新,我深深呼吸,无拘无束,心情无比舒畅。我曾是满身泥土和满身伤痕,山上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心灵和大自然零距离。

我熟悉那里风景也熟悉那里的人,我在家属院长大,和大人们扎堆,我跟着他们到处玩耍,大人也爱捉弄我。我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幼儿园,没有玩具和漂亮衣服,没有书籍和电视,没有幻想也没有美食。我的记忆里浮现这样的镜头,天黑沉沉了,我仍未回家,母亲才有空闲想起她象云朵一样飘浮的女儿,山上山下母亲声声剌耳的呼唤,让这个夜晚多不平静,大杂院的人也在焦灼中等待,我经常被母亲责骂。母亲在电厂上班,周围的环境让人既熟悉又害怕,我经常在前池边看白浪花、在升压站散步,有时我也注意潮湿的石缝里也长着小花,我只远远地看着它……

如今我思念的故乡,因为那份曾经的纯真、曾经的无拘无束的感觉,离开那里好久了,真想回去。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融入故乡的美景中,船工的号子在我耳边回荡,让我内心激荡,走过太多的路,看过太多的风景,我的心仍为之牵绊,牵引我的是多少年前那长长的纤绳,那里,仍是我真爱。

作文六:《[优秀作文]7月,挥不去的阴霾》1100字

7月,挥不去的阴霾

Past。1。梦里

期待已久的7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

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给烦闷的7月添上了浓厚的一片闷气。

眼皮像是被粘上了胶水,重的眼睛睁都睁不开,每天都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一碰到床,便倒下去,沉沉的睡过去。曾试过,2天3夜,72个小时里,我一躺便躺了68小时,然后是哭着醒来。

学校操场的石阶上,是一片柔软的草地。我坐在最上层的石阶上,顺势躺在草地上,呆呆地望着天空。

云朵都躲起来了,找不到几片云朵,天空澄澈,像一块刚冲洗过的玻璃,空灵幽清。淡淡的青草香以及泥味扑鼻而来。

远远望见一个人影,视线模糊,看不清他的面容。他朝着我的方向慢慢走来,我坐起来,看了他几秒钟,是他!我立刻跑下石阶,然后也慢慢地朝着他走去。

快到了,就快到了!十步,九步„„三步,两步,一步!到了!我和他同时停下了脚步,面对面站着。我们谁也没说话,都沉默着。

沉默。

沉默。

还是沉默。

仿佛听见微风掠过的声音。

我望着他的眼睛,良久,我慢慢开口,嗫嚅到:“我,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他依然沉默着,眼里,依然是波澜不惊,嘴角,依然紧抿着。然后,我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仍然是沉默。

他踏出第一步,和我,擦肩而过。我也向前走,刚走一步,发涩的眼眶,一颗晶莹的泪滴下,滑过脸庞。每走一步,都像被人狠狠捅了一刀。痛得不能呼吸!

我缓缓转过身,他留给我的仍是一个背影。泪水早已模糊了视线,我冲着他的背影,猛然,大声喊道:“我喜欢你,你知道的!我喜欢你,很喜欢你!

不,我爱你!。。。。。”声音歇斯底里,很快便沙哑了,即便那个身影早已消失不见。眼泪还是无可抑制地涌出来,泪水滑过脸庞,滑进嘴角,冰凉、苦涩,心,很疼很疼。。。。。。

枕边一片湿润,是哭着醒来。这只是一个梦,我轻声安慰自己,这只是一个梦,但,为何梦里,却如此真实?梦里,很狼狈。

Past。2。结局。

那时,我不明白,怎么会梦到这样的情境?那个梦,像是挥之不去的阴霾,紧紧围绕着我,整个7月,这个梦,不停的在我脑海里重复上演,然后,每一天晚上,都是。只是,只在梦里哭得心疼,醒来时,只是眼眶发涩,现实,让我哭的没眼泪,却仍是疼得不可抑制。

N久之后,才明白,那场梦预示着结局——分离,命中注定的分离,心,还是不可抑制得疼。此时,他在北,我在东。

2012。7。30

墨白

Ps:梦里,我可以那么勇敢的对他说出,我喜欢你,我爱你;但,现实为什么那么残酷?即便是面对面站着,我仍不敢对他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知道自己是懦弱的,害怕,害怕,还是害怕。现在见面了,无话可说,但为什么每跟他说一句话,声音都是颤抖的,连心也是颤抖的?

我突然好想自己有勇气,有勇气大声地告诉他,我爱你,即便,最后的结局,是意料之中的。

有一句话想很久了因为害怕没告诉他——我爱你。

高一:墨白

作文七:《挥不去的怀念》1400字

“咯噔”的一下,我的心好像被撕裂了,痛得浑身一阵颤栗。母亲,刚刚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又走了,真是“子欲养,亲不待”啊!

母亲的一生极为坎坷,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那时没有节育措施,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女,送的送人,病的病死,只留下了我们五兄妹。可以想象,作为母亲,她经过了多少磨难和伤痛,个个都是她骨肉啊!坚强的母亲和父亲一道,含辛茹苦,硬是将我们养育成人。五十岁以前,母亲的眼睛很好,能穿针引线。经常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儿女们纳鞋底,缝简单衣裤。可五十岁后没几年,视力就大大下降,以至我们一家人坐在一桌吃饭,她都难以分得清哪个是谁了。母亲的眼睛是因为泪水流得太多,过早地干涸、混浊了。

我是家里的满崽,爹妈疼满崽,在儿女众多的家庭里几乎是普遍现象。母亲经常抱着我,用手在我额头上梳啊梳。这时候母亲会问:“伢崽,你长大会挂牵妈妈吗?”

“会!”

“会挣钱给妈妈用吗?”

“会!”

“会给妈妈送终吗?”

“会!妈妈,什么是送终啊?”我好奇地问。

“就是妈妈死的时候,你要守在妈妈跟前。”

我立即用手捂住母亲的嘴。“不„„不„„妈妈永远不会死!”

母亲听后开心地笑了。“我的好崽!”

谁也没有想到,我当时的几个“不”字竟一语成谶。

我12岁之前,一直是跟母亲睡。躺在母亲的怀里真舒服、真温暖。偶尔晚上做恶梦,母亲总是第一时间醒来,用手蘸点口水,往我额头上刮三下,拍着迷迷糊糊的我说:“妈在咯里,妈在咯里,崽,别怕!”听到母亲的抚慰,我不安的心很快平复,只一会又安静地睡着了。    母亲由于生育太多,又缺少营养,随着年纪的增大,晚上睡觉时脚就发冷。特别是冬天更受不了。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对母亲说:“妈,我给您暖脚。”

“怎么暖啊?”母亲问。

没等母亲问完,我爬到被窝那一头,抱着母亲的双脚放在胸前。“妈,这样暖和不?”    “暖和,我的崽带哒有用!”显然母亲对我这一小小的善举欣慰极了。

每年过年的那些日子,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无论怎样艰苦,母亲总是要给我们添置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新套鞋,那种快乐和满足,是如今穿什么国际名牌都无法比拟的。而母亲将我们穿过的旧衣服拼一拼自己做一件,要不干脆就在旧衣服上打几个补丁。还用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来自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母亲从不打骂儿女。但有一次,我被母亲狠狠训了一顿。那一年我考上高中,由于离家远,在家是满崽的我很不习惯。想退学。平时很温和的母亲听了,气得浑身发抖,举起手就要打我。看到我吓哭了,母亲的手无力地放下了,心痛地对我说:“伢崽,你大哥那时考了全县第一,家里拿不出四块钱没去读,耽误了你哥一辈子,爸妈悔啊!你要争气,没有过不了的坎,咬咬牙就没事了,听话啊!”

正是因为母亲的坚持,我才上了高中,读了师范,后来再加餐读了大学,走出了那个美丽但有些闭塞的山村。

母亲走了19年了,这期间,我无数次想给母亲写点文字,然而,每当我坐在桌前要写的时候,竟不知从何下笔。也许母亲给我们的爱太多了,就像面对大海要我说出哪朵浪花最好,就像面对高山要我说出哪片树叶最美,显然,我所有的词语都是苍白的晦涩的。也许母亲太平凡了,就像天下大部分母亲一样,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给儿女们留下金山银

山,但她纯朴善良、不计得失的优秀品质,编进了我的遗传密码,她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高尚人格,沉淀为我的精神基因。是人世间最珍贵最博大的母爱,成为我战胜困难、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作文八:《挥不去的那一页》1000字

挥不去的情结

喜欢看海

每年夏天,确切地说是每年的暑假,如若无形中的约定,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我的电脑,去浏览2008年班级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

看着一张张还带着孩子稚气的脸;看着那一个个联系地址和电话,以及联系家长的名字;看着那一次次考试的成绩统计表,看着参加学校活动获奖的照片;看着主题班会的教案;看着班集体演讲的稿件与背景音乐„„每次都仿佛置身于昨天的点点滴滴。

骄傲、自豪、郁闷、无奈、自责、欣慰„„

这是我从教以来带过的一个最艰难的班级,一年之中,语文教师换了2个、英语教师换了3个,甚至连小科老师也换了2个,还有一个数学老师是年级领导,工作繁忙,一个好好的班级教学与管理体系变得支离破碎,可我仍然故作淡定,还要痛苦而违心地应付家长的质疑、学生心理的稳定,最为崩溃的是还要接受领导罔顾事实的评价„„

面对如此的不公,每当面对那一张张涉世未深的稚气的孩子们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痛楚地说:“对不起,你们真的受苦了!”然而,只能默默地。

一年是在煎熬中度过,一年后却从没消失杂味丛生。

我也以为是这些事让我难忘那一年,可当我今天再次打开班会课上那首背景音乐《父亲》,欣赏我们班级参加校朗诵的背景音乐《红旗颂》的时候,荣豪杰等同学深情的泪水,贾童和王权领诵的声音和表情,还有那武术操比赛中集体的严肃态度和有力的动作一下子全部浮现脑海,猛然间我才意识到,让我念念不忘的不是事,而是那一年朝夕相处的人——亲爱的同学们。

我想念他们!

转眼间,时光已转动八个春秋,他们应该正在读大学了,也或已经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了。我时常想冲动地按照联系方式拨打他们的电话,能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就满足了。然而,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或许就如缕缕清风,感知到的也就在那一刻,或许随着清风过后,也留不下一丁点痕迹了。

同学们!你们现在好吗?我想念你们了!

王天时 王  鑫  吴  坚    夏  威  徐  成  张  浩 张宏剑  张  鹏  张  帅  张  炎  张  逸  张周浩楠 张子扬 章强强  赵东锐 赵靓婧 仲梦月  仲  涛  周飞宇  方  睿  周明月  周苏洋   周  显  高昊奇  梁  强 蔡  耀 程  旺  崔志道  戴  洁  邓海亮  董天颖  傅贤行   顾  迪  顾若兰  黄  石 贾  童 姜安国  蒋  威  刘  志  李文章  刘静宇   刘舒月  刘笑笑  吕晨曦  马舒月 马  特 潘  驰  秦  怡   任怡菲  荣豪杰  史瑞民  史睿智  司明状  孙万万  孙威武 王  权

作文九:《挥不去的清愁》300字

挥不去的清愁

题记:一念起,百念收,往事不会再回头。敛起笔尖,抛尽清愁,把飘泊的心拉回原点,挥一挥手,一个人走!

鹤舞楼头,孤影清瘦

怦然心动的感觉还跳在胸口

遥望着暮色中深深雨巷

油纸伞下的一幕幕

早已被寒冷浸透

微凉的风

几多苦囚?

眷眷情怀

载着我挥不去的清愁!

荷塘的月色,还是那样温柔

西楼的清辉里,素月挽起了寂寞

成了不协调的闲愁!

难舍的梦驰骋在无垠的天际

握着秋天的一缕衣角

苦苦寻求!

想已跨越千山万水

思念却紧随其后

轻轻浅浅的记忆,斑驳了泛黄的秋 伤痕累累的心事,遗落在萧瑟中

独听更漏

把飘泊的心拉回原点

让逐渐冷却的情,尘封在红楼 在飘雪的日子,化一朵圣洁的精灵 潇洒的走,不带走任何一片衣袖

花开了,又谢了,芬芳依旧

曾经的对与错

不再追究

一段留不住的缘,轻轻松手

整理好凌乱的思绪

去告别那回不去的清愁!

作文十:《挥不去的幽灵》7900字

什么是现代步兵最可怕的敌人?既不是能够播散“钢雨”的大口径炮弹,也不是头顶呼啸而过的武装直升机,而是像幽灵一样,专门隐藏在身边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小型反步兵地雷。这些潜伏在脚下的暗杀者足以使最强悍的军人为之变色,因此这种武器一诞生,便一直是各场大小战争和地区冲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次大战是常规武器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反步兵地雷取得长足进步的黄金阶段。德国S型跳雷、美国M2和前苏联POMZ雷等一系列性能先进的反步兵地雷纷纷出现,但它们都有着同样的缺陷――那就是为强调杀伤威力,都采用了全金属雷体,重量和体积较大,布设和伪装困难,在探雷器面前容易暴露。而当时地雷主要靠人工布设,由于雷体过大过重,士兵只能随身携带1~2枚,导致布设面积小、死角多,雷场易被敌人破坏。这就迫使设计者们转而研究那些更小更轻,容易携带和布设,更加难以被发现的地雷。同时,通过对战场统计数据的缜密研究,专家们发现:在作战中杀伤敌人的作战效果比单纯消灭敌人要大得多。杀伤一个敌人后,由于必须要将伤员后送抢救,因此增加了敌方后勤和医疗保障的压力,敌人将面临的不仅仅是失去一个战斗人员的问题,而且伤口的惨状和后方出现的大量伤残者,给其他战斗人员和民众造成深远的心理影响。对于其他常规武器,如枪弹、炮弹等,若想既有杀伤效果但又不致夺命是很难实现的,但对地雷来说,却可以方便地通过控制装药量和破片类型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且随着合成材料和装药技术的进步,地雷已具备了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可能。因此,从二战后期开始,以杀伤有生力量下肢为主要目标的小(微)型化反步兵地雷开始成为战场新宠。由于其体积大为缩小,更加难以被发现和排除,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和持续性威胁的可怕武器,掀开了地雷发展史上新的一章。

小鬼当家子弹雷

二战初期的英国虽然已没有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气势,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但它毕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军工研制生产能力仍然不可小觑。当英国人洞悉了反步兵地雷小型化的优点后,就着手开发出一种新型地雷――Switch No.8 Pressure Mk.I(下文简称Mk.I),俗称“子弹雷”。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制式小型反步兵地雷,在二战中曾经大量使用,直到196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军与游击队的内战中仍能找到该雷的踪影。

Mk.I是一种结构异常简单的地雷,分解后仅有7个零件,而且形状均不复杂,有利于战时加工生产。该雷外表酷似一支大号钢笔,雷壳用无缝钢管冲压而成,一端呈锥形,方便插入地面。另一端呈喇叭口状,上面固定有一个垫片,它的作用是当地雷布设于松软的地面时,增大接触面积,防止出现雷体过度下陷导致瞎火的现象。雷壳内部装有击发组件,由击针/击针座、管状击铁、击发簧和击发簧导杆组成。击发簧导杆中间有一定位螺帽,它的作用是限制击发簧和管状击铁,使其不至于脱离击发簧导杆,方便组装。击发簧导杆上端有一个三角形的弹簧销,一端固定于击发簧导杆顶端,另外一端穿过击发簧导杆上的小孔,为导杆定位。该雷的杀伤单元是由一发截短弹壳并车掉了底缘的.303英寸步枪弹改装而成的,锥形弹头由圆钢车成,也有采用木制弹头的。因为Mk.I以击伤敌方人员足部和破坏敌车辆轮胎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极近距离内,即使是木制弹头,其威力也足以击穿敌人穿着军靴的脚掌。而且木弹头会破碎致使大量木纤维分散于伤口内,形成二次杀伤,增大了感染机率和医治难度,很多伤者甚至不得不进行截肢处理。

Mk.I不是全备雷,布设前需先进行组装。它的出厂包装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螺纹盖的包装筒,另一种为带盖的包装盒,两种包装均为马口铁制成,表面涂有绿漆,筒状包装上有一纸质标签,而盒装的则直接在盒盖上用黄色油漆喷上标识。布设前需检查其击发组件是否处于待发状态,如已解脱,则用螺丝刀抵住管状击铁上端,将其压下,直至被击发簧导杆上端的三角型弹簧销锁定。然后将地雷压入地面,再将击针座下端的筒状开口对准击发簧导杆套入,最后装上杀伤单元,并适当加以伪装。如此安设完毕后,Mk.I地雷随即进入战斗状态。当敌方人员或车辆碾压地雷时,上端的杀伤单元受压下沉,将击针座下推,此时击针座下端筒状开口挤压击发簧导杆套上端的三角形弹簧销,迫使其向内收缩,从而解脱击铁。当击铁被解脱后,在击发簧的推力作用下猛然上抬,打击击针座底部,使击针击发杀伤单元的底火,完成击发过程。

Mk.I地雷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不易被探雷器发现等优点,很快便受到各国军方瞩目。德国和前苏联均以其为蓝本,设计出本国的子弹雷。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为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斗争需要,第356兵工厂仅凭2枚供参考的样品,在13天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五机械工业部下达的在半个月内生产出5000枚子弹雷的要求。而在通常情况下,这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该雷的特点是直接使用来源广泛的56式7.62毫米普通弹,结构更加简单实用,因而深受越南军民好评。

现代小型地雷的起缘 M14反步兵雷

美国人在二战结束后也开始了小型化反步兵地雷的研制工作,并于1940年代末取得成果,1950年正式装备部队。这种武器被命名为M14,它是一种小型爆破型反步兵地雷,采用塑料雷壳和整体式引信(整体式即引信体就是雷体的引信室)。一般机械式地雷引信均采用圆柱形螺旋弹簧来提供击发动力,为保证击发能量,击发簧的长度不能太小,这给地雷和引信的小型化带来了困难。但M14地雷却别出心裁地采用了蝶状击针簧片来解决这个难题。这一设计使击发簧的纵向尺寸大大减小,引信和整个地雷体积因此都可以做得很小。碟状簧片这一设计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来的多种地雷所借鉴,如美制反坦克地雷上常用的M603机械引信也采用类似设计,使得整个引信的高度仅有30毫米。

M14反步兵地雷雷体高40毫米,直径56毫米,重量仅有100克,内装29克特屈儿高能炸药,其威力足以炸断人的脚掌或者击穿车辆轮胎。全雷由压盖、压力柱、击针座、击针簧片、击针、起爆管和马蹄形保险片等组成,主要部件均由塑料注塑而成。雷体正中装有塑料制成的碟状击针簧片,中间有一金属击针,这也是整个地雷中唯一的金属制品,重量仅为8克,刚刚达到探雷器能够勉强捕捉到的范围。一个由雷管座和M46雷管组成的螺旋型起爆管从地雷底部装入,然后通过装药中一个贯穿孔与引信相连。M14地雷布设时可埋入地下或者直接放置于地面,由于其防水效果较好,在水中放置72小时仍能可靠起爆。

为保证安全,M14地雷的起爆管和雷体是分别保存的。布设前,首先须将地雷底部的起爆管护盖拧下,这一护盖的设计比较人性化,除可用扳手、螺丝

刀外,也可使用硬币和枪弹底缘作为旋转工具。护盖拧下后,将起爆管装入雷体中,再将护盖装回。需要注意的是,雷体上部有一箭头标志,边缘则有“A”和“s”字样。当箭头指向“s”时,地雷处于保险状态。此时地雷压盖上的三个突起抵住雷体内部对应的三个突起,加之马蹄形保险片的作用,压盖无法下沉,即使雷体不慎跌落或者受到挤压也无法起爆。拧动压盖,使上面的箭头指向“A”时,此时压盖与雷体内部对应的三对突起相互错开,此时再将保险片抽出,地雷随即进入战斗状态。当压盖上受到9~16公斤的压力时,压盖下沉,并将压力传递至压力柱,压力柱又将击针座下压,直至击针簧片翻转并带动击针猛力打击起爆管,引爆整个地雷。

M14地雷的低可探测性虽然在战时是个优点,但在战后清理战场时却是件很头疼的事。加上国际禁雷组织的呼吁和国内舆论压力,美军不得不在后期生产的M14地雷上加装了一个可拆卸的钢制底座,以提高探雷器对其的探测能力。1974年以后,美军停止使用M14地雷,但为了对付朝鲜半岛可能出现的战争局面,仍在韩国储存了150万枚该型地雷。为方便日常训练和使用,美国还专门为M14地雷开发出一种专用的教练雷,型号为NMM17,该雷外形与M14基本一样,只是雷体外壳涂成蓝色,其内部结构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如将雷管换成了火帽和导火索,并用发烟剂代替炸药,触发时会喷出烟雾。前苏联为应付这种西方国家常见的地雷,也生产了相应型号的塑料教练雷,表面甚至带有英文字母,只是工艺比较粗糙。

M14反步兵地雷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反步兵地雷,除北约盟国大量引进和仿制外,包括印度、缅甸等第三世界国家也相继进行了仿制。在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军民发现地雷在游击战中的效果非常明显,便利用缴获的M14地雷来对付美军。但其数量太少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于是向中国政府求助,希望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援。中国专家们在仔细研究了美制M14地雷的特点后,为越南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资料和生产线。这种越南生产的仿制型号称之为MD-82.B反步兵地雷,其结构与美制原品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地雷的高度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越南工业基础较为落后,无法生产适用的高爆炸药。针对越南的实际情况,中国专家采用了一种极简单的解决办法,即增加地雷的整体高度,加大药室容积,使之能够装入更多的炸药,在装填常规梯恩梯炸药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威力不会下降。

美国人在小型反步兵地雷上取得的另一成果是一种聚能装药反步兵地雷――M25。与传统的地雷不同,M25上采用了本用于对付装甲目标的聚能射流技术,达到同样的杀伤效果所需的装药量更少,体积和重量也更小,更加隐蔽。该雷由压盖、保险夹、探测环、上下雷体、装药室、雷管、击针座、解脱钢珠、击针、击针簧等零件构成,其中大部分零件均为塑料制成,连压盖在内高度仅为90毫米,顶部直径为51毫米,底部直径29毫米,装药为9.4克特屈儿炸药,战斗全重约为80克。其聚能装药组件装在雷壳上部的装药腔内,当压盖受到58.8~10718牛的压力时,装药室下沉,击针座也随之下降而压缩击针簧。待击针座下降至解脱钢珠时,钢珠解除对击针座的限制,使针刺发火引信向上打击雷管,从而引爆地雷。平时装药室与雷体分离,单独保存,使用前将装药室装入雷体即可。M25的包装有两种,一种是木箱,每箱装192个,一种是单兵携行的便携袋,每袋装12个。该雷的布设方式与子弹雷相同,先将雷体下端的锥状部分插入地面,然后装上装药室,盖妥压盖,拔出保险夹,地雷即进入战斗状态。探测环这一部件也是由于受到国际舆论压力影响,不得已在雷体上加装的,以提高M25被探雷器发现的概率,也便于己方战后打扫战场。M25反步兵地雷是一种设计颇为巧妙的武器,也是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英国、加拿大等国都曾仿造过,日本也以M25为原型,仿制了67式聚能装药反步兵地雷。

历时50年的东方经典PMN地雷

在卫国战争中,苏军采用有效和灵活的战术,以大量地雷杀伤德国侵略者,因此在战后也一直很重视对新型地雷的研制工作。PMN地雷就是在战后涌现的一种优秀产品,也是东方阵营中生产数量最大、影响最广的反步兵地雷。PMN战斗全重约为600克,体积和重量均是美制M14的数倍。虽然与精巧的美式地雷相比,PMN显得有些傻大黑粗,零件加工上也比较粗糙,但却秉承了苏式武器一贯的简单实用原则。PMN体型较大的原因是该雷属于利用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流而非破片来杀伤敌有生力量的爆破型地雷。同时出于成本的考虑,主装药采用了便宜但威力一般的梯恩梯,因此将装药量增加到约200克,是同类地雷中装药量最大的一种,以确保其杀伤威力。当然,装药量巨大也有苏联人对国土防御作战的考虑,苏联地处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全国有58%的国土位于寒带,常年积雪,如果装药量过少,那么地雷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将有很大一部分被厚厚的积雪或冻土吸收掉,无法有效发挥其威力。

PMN反步兵地雷外观为圆柱型,雷壳分成上下两部分,均以俗称“电木”的酚醛塑料注塑而成,原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雷盖与雷体用一个橡胶制成的防潮盖包裹起来,中间有一个金属带状卡箍箍紧,一来可防止雷盖脱离,二来也起到防潮作用。雷盖下面是一个压力柱,贯穿整个地雷的中心部分,底部有弹簧,使压力柱一直保持抵住雷盖的状态。压力柱中间有个圆孔,孔内带有一个突起,这个突起的作用是挡住击针座,使其不能释放,当压力柱受到70~300牛大小的压力而下沉时,击针头部才能通过压力柱上的圆孔打击起爆管。雷体两侧也有两个对开的圆孔,贯穿整个雷体,一个用于安装击发组件,另外一个用于安装起爆管。击发组件出厂时已用螺塞旋入雷体中,击针簧呈压缩状态,而起爆管则是在布设时才装入的。

PMN反步兵地雷引信零件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冲压件,成本不高。该引信中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除了保险销这一刚性保险机构外,还增加了一个软金属保险片。其击针尾部有一开口槽,横贯有一根细钢丝,将软金属保险片卡入该槽内,并用保险销穿过击针套管固定住击针,此时软金属保险片不受力。当地雷布设好后,抽出保险销,在击针簧力的作用下,细钢丝慢慢切割软金属片,直至将其切断。当软金属保险片切断后,击针座进入压力柱上的圆孔内,被突起挡住,此时地雷方进入待发状态,而在软金属被切断前,地雷一直处于保险状态,保证了布雷人员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该型地雷在布设前需要旋下击发组件,检查软金属保险片是否已损坏,如已损坏必须更换才能继续使用。

PMN-2是在PMN地雷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型号,属于压发式爆破型反步兵地雷,区别是引信和装药类型不一样。PMN-2重量比PMN减轻了180克,主装药采用100克TG-40

炸药,即梯恩梯/黑索金混合炸药。此外,该雷还采用了耐爆压发引信,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不易发火,而在目标作用下能正常动作,可显著提高该雷对爆破法扫雷的抗扫性。PMN-2除可人工布设,也可采用机械布雷车布设。与PMN一样,PMN-2反步兵地雷也有一个延期解除的保险。不同的是,该雷使用的是电化学时间引信,布设后2~10分钟才会进入战斗状态,没有自毁能力,其缺点是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气温较高时,进入战斗状态的时间较快,反之则较慢。

“学贯东西” 72式反步兵地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兵工克服重重困难,采取仿制与白行研制齐头并进的方式,研制新型地雷装备部队。1958年,我国以前苏联PMN地雷为原型仿制的58式反步兵地雷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同时自行研制小型地雷的计划也在同步进行。但随后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并波及到兵工系统,致使后一计划一直拖到1970年代方才实现。197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小型反步兵地雷正式定型,并被命名为72式反步兵地雷。该雷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除我军装备外,阿富汗、安哥7213式反步兵地雷内部结构拉、柬埔寨、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莫桑比克、秘鲁、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和泰国等均有使用。

72式反步兵地雷从立项之初起就瞄准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美制M14地雷,力争达到或超过其水平。该雷采用整体式引信,在使用上比58式要简单,无需在使用前检查击发组件。该雷也是一种爆破型地雷,以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杀伤敌方有生力量。该雷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58式,直径79毫米,高度仅为35毫米,战斗全重125克,内装梯恩梯炸药48克以及特屈儿/泰安扩爆药4克。全雷由上下壳体、橡皮盖、压盖、保险圈、挡圈、弹簧、保险销、击针、击针簧片、限制杆、装药、火帽、雷管和扩爆药柱等组成。该雷虽然与美制M14地雷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但细节上却有诸多不同。比如在安全状态下,地雷压盖上的三个突起与保险圈上的三个突起相互对正,压盖无法下沉,当抽出保险销后,在弹簧的带动下保险圈随即发生转动,使三对突起错开,保险圈失去对压盖的控制,地雷便进入待发状态。当受到68~147牛大小的压力时,压盖下沉,向下挤压击针簧片,使其猛力下翻,带动击针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地雷。72式地雷的绝大部分零件均为塑料制成,和战场上的弹片混在一起,用探雷器很难探测到,而且该雷体积较小,使用探雷针也很容易漏探。在西南边境冲突期间,这种地雷是使作战双方都深感威胁的一种武器。即便在1990年代开展的中、越边境排雷行动中,负伤者中据统计约有80%也是因为触发了这种地雷。

后来在72式反步兵地雷的基础上,又衍生出72A、72B、72C等多个发展型号。其中72A和72B采用电子引信,具有反拆除和定时失效功能。72A装药类型为21克泰安炸药,进入待发状态后,只要地雷倾斜5°~45°,或者在排除时上壳、下壳旋动少于一圈就会爆炸。而72B则使用38克梯恩梯炸药,待发状态下倾斜角度大于15°引信便会动作,引爆地雷。两型地雷均具有定时失效功能,通常为20天左右,当电池耗尽时地雷即失效。72C型又回归到传统的机械引信,没有定时失效功能,但却有反拆除功能,待发状态时只要地雷离开地面3毫米即可引爆。几种型号外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72A保险销拉环为圆形,而72B的为三角形。但72式所有型号保险销是通用的,所以仅靠保险销拉环形状无法确定具体型号,何况在待发状态下保险销早已被拔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力不断壮大,国内军工装备研制水平日进千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自行研制的新型单兵火箭抛撒定时自毁反步兵地雷正式亮相,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种单兵火箭抛撒器结构简单,可一次抛出多枚地雷。配套使用的地雷为全保险型压发反步兵地雷,用于单兵近距离快速机动布设雷场、雷群,可迅速封锁和迟滞敌人的行动。该雷直径81毫米,高35.5毫米,全重206克,动作压力为20~120牛,-40℃~+50℃均能可靠动作。该型地雷可用抛撤器抛撒,也可人工抛撒,设置保险时间为150秒,进入战斗状态时间为180秒,地雷抛撒落地后,进入战斗状态的雷数不少于被抛撒雷数的80%,同时具有定时自毁和反拆除功能。单兵火箭抛撤定时自毁反步兵地雷的出现,是我国在反步兵地雷研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反步兵地雷方面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结语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持久和平的到来,人们日益重视战争遗留爆炸物尤其是地雷对平民日常生活的严重威胁。1980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旨在停止使用具有过度不人道或滥杀伤作用的某些类型武器的《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其中《第二议定书》即《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诱杀和其他装置的议定书》,限制对平民滥用地雷等武器。1996年修订后,进一步限制地雷的使用和转让,规定所有杀伤人员地雷须具有可探测性,遥布杀伤人员地雷必须具有自毁和自失效功能。我国于1981年9月签署该公约,1998年11月批准了经修订的《第二议定书》。到2004年11月为止,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几个原反步兵地雷设计和生产大国都签署了这一公约,正式跻身限雷、禁雷、消除地雷遗害行列。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主张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地雷问题,近年来为雷害严重的亚、非和中东国家提供了大量技术和资金支持。进入2000年以后,我军先后派出扫雷专家组赴厄立特里亚、泰国开展排雷教学培训工作,2006年开始又先后组织5批工兵远赴黎巴嫩执行维和扫雷任务。

虽然反步兵地雷曾在战争史上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公约和议定书的执行,这种设计精巧的杀人武器在发展和使用上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直至彻底清除出人类武库。不过,尽管有些专家和武器爱好者会感到遗憾,但如果这些“幽灵”彻底消失的这一天真的到来的话,无疑将是整个人类的福音。

(编辑 天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