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变脸》读后感》3000字_读后感3000字左右

《《变脸》读后感》3000字_读后感3000字左右

时间:2019-12-14 09:15:3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变脸》读后感》3000字

你最终选择的职业不一定与你的专业有关,作为学习新闻专业的我,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记者。我也采访了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人, 报社的记者并非都是新闻专业出身。那么我们的记者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东西 ,那些专业的知识还能派上用场么 ?我还能成为一名记者吗 ?现实动摇了我的理想,这本书为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从这些中国优秀的记者那里我学到了好多。

一、 王军—学会思考

我缺少那种愈挫愈勇的精神,其实是信心不够吧,“我觉得我文章写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会思考问题。”我也有同样的困惑 ,对待事情总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作为记者,说的话是最多的,因为我们就是要与人沟通,与各个部门沟通,与各种事件沟通,说的话也是需要有分量的。说出的话不仅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是我们经过思考和分析带给大家的的结论。

“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自己的双手去实践,我们必须要走这么一条路。”这也是我的理想。

二、    周轶君—职业的技能 生存的能力

驻加沙的女记者,听起来就很了不起。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当记者就要会开车”我觉得这是很必要的,记得听执勤的一名记者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事,93年,丹东发大水,一名记者和丹东市某领导到了现场,突然一个大浪过来把他们都冲走了,因为那个记者会狗刨,所以才捡了一条命回来。身为记者要面对很多危险,所以不仅要会开车,也要会游泳,也要学会一些急救措施。

“你要知道,做战地记者,没有任何一个故事值得你用生命去换。”记着去战地,并不是为了去战斗,作为记者,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生命是可贵的。

三、 李杨—兴趣是坚持的动力

在采访中可能会问到让被采访尴尬的问题,或者也能为某种原因,对方根本就拒绝你的采访,那么我也许会放弃,避免这种尴尬。但是他的穷追不舍的情深令我钦佩。

“我说,那咱们吃个饭,见个面吧,认识一下。他真来了。他说,就一个条件,不谈这个事儿。 开头的时候,是不能打开录音机、拿出采访本儿的。我们聊很多其他的事情,就是等一个机会。当时我问,你们有没有成功地预测出其他的地震?他说有,5次。我问哪5次?这时,我拿出本来记,打开录音机。这个时候他基本没有敌意了。”

作为记者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困难,对记者的职业有兴趣有坚持有信仰才会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四、 马寅—与他们成为真心的朋友

她工作的时间有十年之久,从当年的“辽小虎”到后来的中国女排,从教练到队员,都成了她的好朋友,哪怕在交往的一开始他们中有些人并不接纳她,甚至对她无端抱有敌意,最终也都能被她化解。

小时候我就经常和爸爸去看辽宁、沈阳的足球比赛,所以书中提到的运动员都是我熟知的人,所以对这位记者也比较有亲切感。人都是因为有了可以相通的的共同感受,才会产生共鸣的。她是一个会付出真心与人沟通的记者,她把采访对象都当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索取信息的工具,她与朋友同甘苦共进退。曲乐恒的事故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我熟知的球员,一夜之间,一个人的一生都毁了。这反映了许多问题,酒驾引起的事故不是一起两起了,付出的都是惨痛的代价。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体育方面也应该是是个强国,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崛起,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中国女排的成就也备受世界关注,马寅所在的报社与中国女排产生过矛盾,在采访中也是受到很多阻碍。

㈠“ 新闻发布会后,看到陈导被几个朋友拉到体育馆外抽烟,我赶紧跟了出去。我开门

见山跟陈导约夺冠后的专访,结果他本人还没说不行,他身边的朋友得知我是《体坛周报》的记者,就先替他回绝了我。 那种丝毫不留情面的回绝,噎得我一时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我只能愣在那里,任凭眼泪不听话地往下流。我并不是期待眼泪还可以改变什么,只是那个时候,除了眼泪,我已经无力做出其他回答了。

没想到看到我掉泪,陈导马上心软了。

“你先别哭„„明天看看情况吧!如果有时间的话没有问题。”

㈡ 第二天,2003年11月15日,陈忠和率领中国女排在时隔17年后重登世界冠军宝座,他和姑娘们一夜之间成了英雄。

为了找到他合适的时间配合我完成独家专访,我注视着陈导的一举一动。欢庆结束后,他想去拿一瓶水,结果在走向场边冰柜的路上就被中国记者团团包围了。

他只好先满足记者的要求,在第一个记者发问时,我听见他自言自语了一句:“我口好渴啊„„”

或许是现场嘈杂,加上记者们大都赶着发稿,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陈导这句话,只顾着你一个问题我一个问题地提问了。聊着聊着,他的嗓音渐渐沙哑,但他还是没有打断记者,一直耐心回答大家的问题。

后来姑娘们换好领奖服出来了,大家纷纷跑去采访队员,我赶忙去给陈导拿了一瓶水。我回来时他一个人在场边坐着,我把矿泉水递给陈导时,他明显怔了一下,然后笑呵呵地接过去了。此后大约20分钟,陈导逐一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

这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也是印象最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马寅更像是站在我面前的真实的人,她的工作使她认识了许多人,那些“许多人”又成为了她的朋友。朋友身边发生的事可以作为新为素材,同时,她也为朋友提供了帮助。她认为新闻是人写的,人是有情感的,所以新闻也是有情感的。我觉得,这样的新闻才会打动人心。

五、 彭凯雷—勇气和细心都不能少

“我伸出手掌,五个手指就是春秋五霸”他的文字让我充满力量,他的诗令人激情澎湃。但是文笔好只是他的许多特点之一。

“石家庄连环爆炸案”记者都被“清理”了,而他,则成功的在石家庄“潜伏” 了下来。 “我怎么没被发现呢?这就是西北人的豪放起了作用。我多花了5元钱,要了包间。包间一般都是情侣,而记者通常都在包间外面。查身份的人来到网吧,把记者找出来登记,带他们去火车站的时候,我“安然无恙”的坐在帘子里玩游戏呢,同时也在当地论坛上了解新闻线索。”

我认识到,记者不仅要在需要的时候往人堆里扎,也要在需要的时候在人堆里消失。记者不是武将,而是文人,拼的不是力气,而是智慧与勇气。

记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要有善于收集信息的细腻的思维。

“去年国家环保局升格为部,正式入阁,我看到总理用的铅笔上写着“废旧报纸制品”。今年的记者会,台子上的鲜花取消了,铅笔也放少了,从5支减少到了2支。我一直在观察细节,这表明中国政府更节俭了。”

小铅笔反映大问题,一个大男人,居然异常细心的观察了几年来铅笔的变化,并且都认真的收集起来,新闻就这样产生了。以一种别人难以发现的角度阐释了中国政府的开销变化。 细心才能发现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脑海中突然出现的一句话,但是也是有点哲理的。记者是搜集信息的,更是过滤信息的,我们呈现给受众的,是经过整理和思考的文章,我们为您既要对文章的真实客观性负责,也要让文章有说服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写的东西自己不会发现什么破绽和疏漏,可是读者却是数不清,他们都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新闻,也会对新闻本身产生思考和评价。不见得没有细节的新闻就不是好新闻,可是我们要始终保持着对新闻的热情擦亮我们的眼睛。

我只写了书中的五个人,他们对我的影响最深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们性格各异,新闻报道的领域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作为一名职业新闻人的操守,有坚定的信仰和决心,成为记者也许不是最初的理想,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我用我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用学生的心态去看一名记者,用发现的眼睛看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得到了什么呢?是善于思考、学会生存本领、要有勇气要有智慧要细心或者多交朋友?其实都有,最终总结出两个字——坚持。或许这是太冠冕堂皇的词了,那么另一个词也可以,那就是——坚定。

作文二:《变脸读后感》2100字

这个社会,“变脸”给谁看

——《变脸》读后感

“变脸”这个听起来极富速度感和画面感的字眼,与新闻联系到一起,便构成了一条闪光的故事链,多彩而不失个性。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变脸》,然后又浏览了很多关于它的评论,我一方面讶异于两位作者的大智慧,他们不仅给了,这些年轻记者一个机会,也给了年轻的中国年新闻一个机会,这些不曾上报也不会上报的幕后故事,似乎与新闻理论新闻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我看来,它们的意义胜于一板一眼的课堂教育,另一方面我敬佩那些叫“奋斗”的年轻记者们,那些真实的好像在眼前发生的一件又一件的新闻故事,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感染着我,让我本不坚定的脚步走得更加平稳。

中国是个容易被误解的国度,而作为中国的媒体工作者,必然会以同样的方式遭到误解甚至排挤,这本书从侧面让西方主要是美国媒体和中国的问题专家,认识中国新闻界的年轻一代,中国有很多的记者也是在以很专业的方式从事着新闻工作。

恩格斯说过:新闻记者的最大荣幸就在于目睹历史怎样形成的。我们也都在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的权威的定义,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记者对于这个职业的定义都各不相同,周轶君说记者永远不是故事的主角,自从学了新闻就不断有人告诉我们女孩子做个记者会比男孩子更难,但是周轶君却凭借着自己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战地女记者,她从加沙发回的报道,充满着人性,充满着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她的报道“定居点内外”生动真实,我想这不仅只是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客观冷眼的旁观报道,更多的是人的本性,当她意识到一个巴勒斯坦孩子在她的镜头中死去的时候,她并没有回办公室发稿件,而是去参加了这个小男孩的葬礼。

我想她说的很对,记者永远都不是故事的主角,我们看着这个世界发生什么,然后记录下来,附加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这个世界,然后企图改变这个世界上那些反人类反道德的事情,正源于她,我也清晰的认识到什么是记者,可能面对一些事情,记者职能变得卑微渺小,我们只能眼看着情节向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备受争议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饥饿的女孩》,还是非

人性的灾难报道,关于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英国新闻教科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show, don’t tell”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记录整个事实而结论由读者去做,这样无疑是记者明哲保身最好的办法,既把事实公诸于众又不至于遭受舆论的口水,但是就我自身来说,如果可以,专业与道德我都希望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两者冲突,我肯定是做到道德至上,就算是记者也不能把灾难缩小成一批冰冷的数字,把百姓的痛苦和挣扎当做是炒作的噱头,更不能踩在受害者的身上追求商业利益。

从我选择新闻专业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个记者该做的事情,然而大多时候,记者只是一个职业的代名词,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深信,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梦想,随着我们慢慢的成长,我越来越看到“在一个号称社会主义的地方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原始的资本主义角落里”这个社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只要我们敢写就能被改变的,“变脸”里的王军说当记者恐怕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像一个外星人,看这个地球上人的生存状态是什么;第二种,历史像一台戏,我们就是站在最前排的观众,看这个戏还是蛮过瘾的,可以看到很多细节;第三种状态,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儿。做一个记者这三种境界都要有,既不能只旁观,又不能只说话,虽然记者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是他们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一次努力能改变一种命运,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近20年是中国媒体人觉醒的时代,写报道不再是跟写判决书一样生硬,但同时媒体的市场化运作,让媒体出现了很多的不正之风,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媒体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得涌现,让像我一样对记者行业充满期待的学生有了更加坚定的目标,当今社会,记者不再是无冕之王,甚至还会遭到社会某些人的歧视,有人说:别人无中生有的把你说成魔鬼,然后你必然变成魔鬼。这句话说的很对,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追“变脸”的风潮向世人证明,我们不是魔鬼,我也想起了《变脸》里最打动我一个人——马寅。他伴随辽小虎一路的成长,他在记者行业里的不加修饰,他争取采访机会的真诚,他如何让女排看到“记者不是魔鬼”如何从走进女排的工作到走进他们的生活,,他的努力感动了我,我想这一路的回忆胜于那些世人给予你的名誉。

接触新闻的时间也不短了,从之前的迷茫到今天的笃定,我想是那些“变脸”的主角们感染着我,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它让我更期待未来,当今的社会有时黑暗,有时复杂,有时会让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完这本书,我也问自己,这个社会,变脸给谁看?今天当我回味那些印在我脑中的关于它的记忆,没有太多新闻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感染,我想只有知识而没有精神的记者只能被称作是历史的复读机吧,这个社会需要时刻的“变脸”不是为了迎合所谓的前进的脚步,而是给善良留下一些故事,一些让我们不会后悔的故事。

我想我更加确定了,等到我离开这个领域,我会理直气壮的说:“关于记者,该做的,我都做到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变脸》指引给我的未来。

作文三:《谈谈《变脸》读后感》2200字

《变脸》影评

剧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我国上世纪民国年间的四川川江沿岸一带。故事的发生很具离奇色彩,艺人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观音会上,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又从人贩子手中买下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后来,水上漂发现狗娃是个假小子,大失所望,又不忍心赶走,便将她改作小帮工,暂时留在身边。狗娃生性好奇,偷看“老板”变脸秘密,酿成大祸,不得已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热闹。人贩子从人群中“请”走高家孙少爷天赐,又抓回狗娃严加看守。狗娃却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不料却引来了杀身之祸。

。“变脸”在剧中有多层含义,既有传统绝技的承传,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含概和思想寓意。水上飘亮出绝活变脸和对待狗娃也几番变脸,表现出封建文化对人性,对艺术的毁灭,呼唤新文化,新概念。这是善良的“变脸”。警察局长代人贩头子也是“变脸”,吃了原告吃被告,反映了旧社会的腐败。这是卑鄙的“变脸”。师长虽属票友,却把艺人当玩物,见死不救,不仁不义。受到各种舆论压力,他才把脸变回来,平反冤案。各种形式,正常或不正常的“变脸”,别开生面,耐人回味,发人深思,历史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深刻。唱腔让人非常过瘾。帮腔感人。这是一出思想意义深刻,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剧目。

第一次看《变脸》使人觉得这部戏剧还是没能突破传统剧情的框框,中国向来就不缺乏这样悲悲切切的故事。但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这部戏剧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思想,着重表现了狗娃这个流浪女孩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狗娃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多舛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时代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就是主人公对事物的热忱,和做人的原则和独立,再有就是那股行走江湖的义气正直。最后收尾,变脸王和狗娃一身红黑相间的苗族短打扮,显得尤为精神,泛着一叶小舟,驶向美好。

我认为,“变脸”在剧中有两层含义,既有四川传统绝技的承传问题,又有深刻的分封建世俗文化的内涵。《变脸》在舞台上,突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模式,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深化情感沟通,使观众更加轻易自然地融入故事的环境中去,加强了悲剧的震撼性,可以说这是一出思想意义深刻,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戏剧。

《变脸》这部戏剧共分六个环节,其中的第二部分是整个故事前期发展的一个小高潮。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段坎坷波折。

在人物塑造上,这场戏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狗娃给老人斟酒添菜,给老人唱儿歌,为老人捶背挠痒,独自对月抒情吟唱,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饮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孙子唱儿歌,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怕孩子累坏了让他歇息,斥责狗娃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果断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

剧中的戏曲语言,是魏明伦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并充分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特色成分,特别是完完全全,原汁原味的川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简洁明了而富有情味,洋溢着浓郁的巴蜀生活气息,在舞台上更加体现出川剧语言的特色与魅力。魏明伦针对每个人物的性格来安排体现鲜明特色的人物对白,使每个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使人感觉这其中没有雕琢的痕迹,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

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和对戏曲艺术的熟稔。

这部戏剧还十分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花了很大的手笔来描写二人,时间之长,心理描写之细腻都是以前的戏剧所无法比拟的。通过这些心理的描写,狗娃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让人我们看到旧社会中并非一味都是残酷的尔虞我诈和世态炎凉,还有亲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琳曾经在谈起这部戏剧是说:“有两类戏,一类教人一看就懂,一类是给人审美愉悦,思之久久难忘。川剧《变脸》属于后一类。”的确,剧中水上漂亮出绝活变脸和对待狗娃也几番变脸。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文化对人性,对传统艺术的毁灭,呼唤新文化、新概念。这就是善良的“变脸”。警察局长对待人贩头子也是“变脸”,对平民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是卑鄙的“变脸”。师长虽属票友,却把艺人当玩物,见死不救,不仁不义。受到各种舆论压力,他才把脸变回来,平反冤案。各种形式,正常或不正常的“变脸”,别开生面,耐人回味,发人深思,历史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深刻。剧中的演员唱腔个个铿锵有力,显示出艺术家们的扎实功底。

在舞台设计上,这部戏剧根本更加注重观众在剧中的特殊作用,类似T型的舞台,更有助于观众与演员的深层次接触,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观众的身边;此外舞台灯光在整个戏剧中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整场戏剧的音效几乎达到了完美,极大地渲染了或喜或悲,或乐或伤的氛围,使整部戏剧从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都达到了统一。

总之,在魏明伦先生的别出心裁之下,一部现代艺术手法和传统戏曲文化成功结合,充分体现巴蜀人文风情和传统特色的川剧《变脸》,生动地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无论对中国戏剧的发展,还是对四川风俗民情的传扬,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作文四:《《分数大变脸》读后感》1400字

《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分数大变脸》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具体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不唯分数,并且从操作层面解说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读完此书,我认为该校在学生评价分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心中还是存有一些疑问。

一、何谓“无分数评价”? 该书认为,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而是把具体分数变成A、B、C、D、E等级评价和各类标志。用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全面地阶段性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风向标,是领航的旗舰。那么,以往的考试评价制度失误在哪里呢?是不是分数制约了学生素质是全面发展?取消分数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了吗?那么无分数评价和有分数评价又有多大区别呢?这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吗?考A等的和考D等的比,考D等级的同学依然会感觉不如别人,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考A等的学生想要保住A等的成绩还必须努力地去学习。重点中学的招生依然会按等级的高低择优录取。这又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些地方的实践证明,等级制比分数制更加残酷。

有分数评价有它的合理性。一位同学考试考了40分,老师就鼓励他,好好学,不要放弃,下次争取考50分。同样是不及格等次,但两个分数看出了学生的进步。给老师、家长以明确的学习成绩信息。如果学生这次考40分你给一个不及格等次,然后要求他下次要考到及格等次,这样的要求似乎太高了一点。所以说分数评价比无分数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无分数评价”的主要内容

该校的整个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考试、考核、考评。“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一般指主要学科的书面测试,比如语、数、外的课堂检测、作业练习、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四项内容。

这里的考核与考评都属主观性评价,容易引发评价的不公平。因为无分数评价必然伴随着形成性评价,教师主观因素的评价将会占一定的的比例。在中国这个讲人情,重关系的国家,教师子女、干部子女、关系户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评价的客观性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很难以操作。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分数评价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最客观、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分数本身不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是对分数的态度。

三、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有两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较为自由的学分制,只要考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认定你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特长才有可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可以避免考了80分还想90分的弊端。

二是较为统一的标准式。即按我们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开设的学科分为基础科、选修科、特长科。基础科只要求达标,选修科、特长科可以尽情地发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且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有可能。

崔瑞杰

2012年9月

作文五:《李志凌《分数大变脸》读后感》1500字

《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李志凌

读了著名教育家姚文俊主编的《分数大变脸》后,我收获较多,感想也较多。

书中提到殷都区委书记李南沉,人称“课改书记”,他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身体力行,首先向教育者和政府有关人推荐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窗边的小豆豆》等一些教育前沿的书。他的育人标准是:允许每个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长城参天大树是有用人才,长成低矮的苹果树、梨树也是我们需要的。他反复告诫:把学习知识的效率作为高效课堂的最高追求是一种伪高效,只追求只是接受只追求成绩高低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的确,教育是一项良心活,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教育是关乎祖国和孩子的未来,不能只关注当下,只关注世俗对教育充满无知和错误的评价。据权威人士的调研,“32年产生千余位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成为顶尖人才”,而新中国很多大家,像华罗庚等都是被破格录取的。健全的人格比优秀学业更重要,优秀品质,健康身体,创新思维比单纯的分数更重要;尊重教育规律,善待学生的童心,呵护学生的爱心,“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比涸泽而渔式的提升分

数,扭曲学生心灵,为分数心灵变态,麻木、冷漠更有良心;呵护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品质,保护哪怕荒诞的想法,让他们更有自信心,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思维模式和,提升所谓质量(分数),泯灭兴趣,失去童真更良心;回归教育本质,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不鼓励学生与比自己分数高的学生只比分数,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鼓励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比让所有学生都瞄准分数,追求单一的卷面能力更良心;善待各方面都不怎样的学生,让他也健康的成为一棵健康的“小草”,比冷嘲热讽更良心;让学生学会自学,掌握学习能力,静静的等待花开比强行灌输,强加给学生更良心;还孩子一份快乐比让孩子的童年随风而逝更良心;注重过程比只注重分数更良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指出,学生如果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掌握知识,教师根本没有必要给予任何评分,因为打上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只能使学生感到苦闷和压抑,而这种情绪一旦积累起来,就会导致学生的大脑变得麻木起来,我们应该让他再是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规律,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的实

施这些好的教学方法,不盲目追求高分,,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让他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不歧视不嘲笑成绩不如自己的学生,因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去帮助差生和自己共同进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首先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他们,重点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和集体的关爱,在这种关爱中找到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本书中提到“堂堂清”,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到“堂堂清”呢?

一、 根据课堂达标检测的情况,教师主动找那些没做

到堂堂清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确保

每个学生当天的问题当天都能解决,不能把问题

拖到明天。

二、 教师在组长或者同桌改作业后,要及时收上来查

阅,尤其是对学困生,如发现有错误,应及时找

有关学生订正。

三、 建立对子帮扶小组,兵教兵,兵练兵,起到兵强

兵的作用。

四、 教师上课要认真巡视,牢记需吃小灶的学生,及

时开小灶,而且,贵在坚持。

五、 做好堂堂清的相关记录,不定期抽查。并了解相

关学生对当天知识的掌握情况,切实落实堂堂清。

作文六:《9变脸教案》2100字

北京达文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变  脸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变脸工作原理的探究,帮助儿童了解戏剧的知识    2、锻炼学生利用简单的电子元件完成实验的能力    3、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变脸运动的工作原理、中国戏剧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机械运动

◆ 教学设计:

通过播放戏剧片激发学生对戏剧的热爱→观察变脸运动特点→分析变脸的内部结构→观察脸谱的改变→通过制作变脸的模型逐渐产生对戏剧的兴趣→学生实验→学生秀→师生互评→教师总结

教学方法:

演示、判断、验证式、讨论式教学。

◆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1、复习前课:

详见上次课重点知识。 2、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戏曲吗?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在戏曲中有个魔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出许多不同的脸,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北京达文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总结】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达文西少年实验班的课题:变脸。  3、知识介绍与实验:

【教师引导】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文化。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 。 后世则演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 9 变 ;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 。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脸。前两种属涂面化妆,如抹暴眼是演员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员吹起色粉,以改变脸色;后一种则加用面具,一层一层套在脸上,松紧死活有度,变时一个个扯下来。此外,还有撕脸与贴脸,现已不多用。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

【教师提问】那么现在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变脸的魔术,注意观察是怎么变脸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想不想知道变脸是怎么做呢?让我们解开的它的神秘面纱吧,看一看有哪些秘密武器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马达和电池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那么是不是马达和电池连在一起变脸就转动了呢?   【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一

将马达塞进杯子内部,使它的转轴与杯子边缘齐平,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马达与杯子边缘的关系。  (1)、实验材料:套件

(2)、实验目的:圆周运动的条件  (3)、实验记录:

北京达文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演示实验二

将马达与电池盒同时贴在杯壁同侧,观察起旋转效果。 (1)、实验材料:套件

(2)、实验目的:转动与内部位置的关系。 (3)、实验记录:

【学生实验】通过以上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独立完成本节课实验(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

【教师总结】变脸身体内部需要安装完整的电路,当马达的轴高于杯子的边缘时,其对面就是身体的支点,当马达转动时,纸杯便以该支点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对,非常好。电池是电源,给马达提供动力,马达把动力转化成动能做转圈运动,改变了变脸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状态到围绕马达轴的中心做转圈运动,我们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引起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学生秀】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

【师生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学生表现做出肯定和表扬,可让学生相互点评并对相关知识点做补充,师做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4、重点知识回顾:

(1)、戏剧方面的知识:角色与变脸。    (2)、机械运动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5、课后作业及知识拓展

(1)、课后作业:回家搜集戏剧片段进行欣赏,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感受    (2)、知识拓展:

北京达文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变脸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

说起变脸,有必要先到川剧那里去溯一溯源头。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

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里认可的。   附:板书设计模版                                        变  脸          (1)、戏剧知识:变脸          (2)、机械运动:

◆教师后记:

作文七:《法官变脸?》800字

策划人语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获得与会代表赞成2172票,反对519票,弃权192票;反对票与弃权票的总数比去年均有所增加。跟踪观察近年的“两会”,不难发现,反腐败的成效、力度与代表们对高法报告的评价密切相关。

但究其实,高法乃至高检系统其实为中国全局性的反腐工作承载了不能承受之责。众所周知,反腐败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官员群体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薄弱环节,法官既然同属公务员、同样要讲政治,其自身的队伍建设出现与整个群体的基因类似的局部病发,并不令人吃惊。只是,“黄松有案”为代表以及舆情提供了正当而合适的表达窗口。

所以,对司法腐败的根源、形势与批评,应该有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如果社会舆情盲目发泄,不做分辨,对广大司法工作者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客观上就会激发并鼓励被批评方急于寻找其他管道,分散压力,疏导民意。如果司法改革很难避免在实施中被扭曲、被打折的宿命,那么终有一天,这种被扭曲、被打折的改革所造成的恶果,将反之成为拒绝改革的理由。在眼下这场争论正酣的对过往10年司法改革的反思中,人们已经窥出了一些迹象。

无论是披袍拿槌,端坐高堂;还是深入田间“两腿泥”,就地办案;在法官面孔的10年变换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改革并未触及。“变脸”之余,更要“变心”,或许这就是重提“司法为民”的初衷所在、价值所在。

回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上任伊始,就提出要“解决法院自身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差距”,“建立更加合理、及时、透明、有效、科学的司法公开制度和社会评价制度”,可以说,果断地抓住了改善工作的关键。一些地方高院已在推行的审判和判决公开的尝试、积极化解群众矛盾的努力,值得总结。而在建立社会评价制度方面,由于司法工作的专业性强、民众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因此台湾地区让律师与法律学者参与类似工作的经验,或可聊备参考。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赵义 宁二

作文八:《14变脸教案1》3400字

14 变脸(节选)

陈贵

教材分析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注重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变脸》的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鉴赏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戏曲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2.演读法

3.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积累词语,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美点寻踪;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川剧变脸艺术大家听说过吗?(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变脸》剧情简介等。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情的转折点或高潮是什么?

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从根本上说,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狗娃被识破是女孩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水上漂面临的是取舍的选择,狗娃则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3.在这场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而狗娃的处境,则展示了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态度?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了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

二人的冲突,固然有性格的因素,而更多的是两个人命运的冲突。

4. 如何看待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学生讨论,明确: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并声明“传儿不传女”,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三、再读课文师生共同鉴赏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明确:

1.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2.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四、教师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

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重男轻女这种观念今天看来很可恶,提问: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明确: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世俗观念存在吗?

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如何看待帮腔人在剧中的作用?

帮腔人有着叙事人的身分,它可以是作者、观众或者剧中人的代言者。它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六、布置作业

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2.学写戏剧评论。针对《变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3.预习《枣儿》。

板书设计

《变脸》教学反思

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川剧剧本《变脸》,它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教学本文,主要想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通过课堂实践,实现了大部分教学目标,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了川剧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变脸艺术、戏曲种类等知识,起到了戏剧审美的教育作用。

第二、通过反复阅读,结合多媒体 ,学生了解《变脸》的基本剧情。

第三、最重要的是理解了人物的形象美、剧情美,在此基础上赏析了剧本的语言美,最终达到了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当然,利用几段关键唱词组织学生讨论情节,讨论人物性格,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是本次教学的亮点。

同时,也深感不足,一些课件的设计过于复杂,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对戏剧常识讲解太多,冲淡了课文学习重点。另外,剧中的帮腔人的作用学生了解不甚清楚。

作文九:《梁村变“脸”》3300字

为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达到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2007年,陕西省启动了“三化一片林”绿化家园建设工程。年初,西安市率先开展了试点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完成计划的15个试点,其中梁村是试点之一。

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

2007年6月中旬的一天,下了两天的中雨还在继续。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东北的梁村。梁村属高陵县泾渭镇辖地,地处渭河北岸,位于县城西南约15.4公里处泾河工业园南区,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梁村的8个村民小组被分割成片,散落分布。

雨中的村庄清新亮丽。走在硬化道路上,两旁是整齐划一的房屋,每隔一段就有新安装的路灯。刚栽上的小树苗顺着道路一字排开,在雨中显得生机盎然。

因为下雨,村道上行人很少。偶有几家门前抱小孩的老人或下棋的村民,悠闲自在。针对“三化一片林”的绿化建设情况,记者就地采访了几位村民。

一位叫何涛的年轻人告诉记者:“门前的这些树苗都是县林业局免费为我们种上的。(村庄)绿化是过完年后开始的,前些天才刚刚完成。那段时间经常可以看见县林业局的人和林业工人在村里忙碌,而且也有一些村民参加了。现在每家门前都种了树,据说大多都是女贞和红叶李等风景树,再过几年我们这里就会像城里的公园一样好看了。”

另一位年纪约50岁的村民刘春利告诉记者,因为这里临近工业园区,早在十几年前他们的耕地就承包出去了,没有了地,庭院也规划了,想种点蔬菜瓜果都没有地方。而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小片自留地,被种上了蔬菜或者其他经济作物。

在梁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村主任雷光辉,他向记者介绍:“梁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675户,总人口28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2005年下半年开始道路硬化,现在普及率达到90%以上。搞村庄绿化的时候,由高陵县林业科技中心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具体实施,我们村主要是协助。这次共栽植女贞、红叶李等树木2.7万余株,栽植片林4处,合计80余亩,绿化道路5.8公里,基本覆盖到全村各条道路,保证了‘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

“梁村位于泾渭之间,得天独厚,但是全村生活在四级土塬阶梯上,管理和整治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实,早在1988年这里就开始开发,近年随着泾河工业园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梁村周边。但是这些企业的到来,并没有改变梁村的落后和封闭。非但很少能解决这些被征去土地的农民就业,反而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堆放在村口的空地上,村庄塬畔成为附近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致使杂草丛生,垃圾成山,严重损坏了村容村貌。”

雷光辉觉得梁村占尽地理优势,反而得不到实惠,作为村主任,出去脸面无光。于是,2005年下半年,雷光辉跟村书记任忠义和几个村民代表商量后,下定决心整治环境,风风火火地搞起了新农村建设。首先是提前完成了将道路整治硬化,紧接着绿化,雷光辉认为一定要改变以前自然生长树木分布零散、树种杂乱的状况,根据县林业局的规划,在村民们的支持下,统一在道路两旁种植风景树。

绿树常青是关键

树栽好了,怎样去管理就成为梁村下一步考虑的问题了。

林业站站长李海洋告诉记者,梁村曾向县林业局承诺栽在村里的树成活率要达到95%。所以村庄绿化管护工作就凸现出来了。尽管梁村村委会为巩固村庄绿化成果落实了管护人员2名,而且由街道的清洁员兼职护林。但是由于存在村大、带长、树木分散的实际,所以要搞好常年的管护,无论从人力与财力上来说都远远不够。下一步要扩充护林员队伍,设置兼职护林员4名,护林员的工资发放与管护成效相结合,使护林员切实负起管护责任。

其次要制定乡规民约和管护制度,加大对村民的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并对破坏林木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三是加强对牛羊的管理,舍饲圈养,防止牛羊危害林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绿化建设成效。

另外,一些群众对建设生态家园、对生态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淡漠。因此,下一步要广泛宣传,充分宣传林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工作中来。

现在的管理模式是由村委会牵头,由各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和检查,并逐渐分配到家庭,各自管好各家门前的树木。建立街院净化责任制,把维护环境卫生的责任落实到一家一户,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

关于管护的费用,在采访过程中,也有村民担心:“现在树是种上了,我们就是担心以后这些树的管护费用要从我们的土地补偿金里扣。”

村书记任忠义说,刚建成的5年里,由西安市林业局每年每亩林子补助300元,随着树木的生长,所需要的基本维护费用会逐渐降低,这钱是够用的。况且在天旱时期,村委会也会从财政里拿钱补助,而不会动百姓的钱。另外我们每年都会有村财务公开的细目发给群众,受群众监督。而且5年以后树的财产权交给村委会,并由村委会管护,到时候受益的还是群众。

农民致富是重点

“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的重点就是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生态经济型树种,建设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把“三化一片林”建成一项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带动农民群众致富的产业。

梁村地处泾河工业园区,村民们失去了土地,大多数青年劳力都外出务工。作为靠天吃饭的农民,雷光辉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在门前种树的时候,“种什么树”的问题就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展开了争论。

村委会认为,这次栽植树苗,主要是由市上规划的,目的就是美化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而且树苗都是由市上统一提供,没有改变和拒绝的理由。但是村民还是认为种植一些经济林木会更实惠一些。据介绍,梁村二组的雷高云和一组李亚文,一个要种柿子树,另一个要种枣树。雷光辉就给他们做工作,一方面尽量考虑他们的建议,另一方面尽量照顾他们的收入,在附近工厂招工时可以由村上推荐,对那些积极参与绿化、家庭经济负担重的家庭优先考虑,

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村委会还通过调查,发现村民在庭院、村中路的绿化中,倾向选择具有经济效益、观赏价值的经济林、花卉苗木。为此,西安市林业局在苗木协调供应中,以枣树、葡萄、柿子及木本花卉为主,实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但是雷光辉坦言,现在村庄绿化的生态性和农民增收致富还是没有找到恰当的结合点。高陵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全县人均可耕地面积平均1亩左右,生态建设与农业用地矛盾比较突出。村庄绿化工作如何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开展,直接关系着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在搞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充分与农民的增收致富相结合、与农村的发展相结合,并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也将成为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将在品种布局上、乔灌结合上、花果结合上做好调整,以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季花果、四季常绿。

相关链接

1.“三化一片林”是指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和一个村子造一片林子。“庭院绿化”,是在农户院落的空地栽种树木,既绿化环境又增加收入,计划每户平均拥有5至15株树木。“村庄绿化”则是对街道、巷道、学校等村庄公共用地进行绿化,将闲散地建成村庄小花园。“路渠绿化”要对乡村道路、水渠两旁及河流两岸适合栽树的地方全部绿化,实现“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的目标。“一村一片林”则是在村庄周围,营造环村林带或成片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或风景林,有条件的地方每村营建不少于50亩的一片林。

2.2007年陕西省“三化一片林”工程先期计划建设102个示范村,工程以群众自建为主,省上以奖代补。预计一年后,这102个村庄将成为我省首批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村庄。陕西省林业厅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以关中平原村为重点,选择9000个行政村开展建设,将优先选择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主干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村庄及移民新村。到2015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将基本实现“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人均占有树木20株。

作文十:《明基变脸Benq》1500字

12月5日,明基集团正式告别Acer标识,将在全世界打造一个新“Benq”品牌。

2001年12月5日下午3点半,苏州吴宫喜来登酒店龙蟠厅内,当一名身着紫色蝶衣的年轻女子起舞翩翩5分钟完毕后,宏集团董事长施振荣与明基电通总裁李耀阔步走上舞台,舞台后一张大板缓缓拉开,“Benq”标识浮现,至此,明基电通的全球新英文品牌终于亮相世人眼前;至此,明基告别一直使用的Acer品牌,与宏品牌正式分道扬镳。

而施振荣与李耀在舞台上相拥而笑。一个是宏王国的创始人,一个是明基集团的掌门人,对这两个IT界的风云人物而言,“Benq”品牌的推出,各有其不同的意义。

明基自1984年成立,其成立最初目的是分担宏完成不了的大量OEM电脑定单,1991年,时任宏副总经理的李耀被调到明基担任总裁。李耀对明基的产品线、技术力量进行重新整合,确立了“以电脑周边外设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新思路。虽然汉字上,两家品牌不同,但在英文标识上,明基一直与宏共用Acer品牌。事实上,1993年,明基曾经提出自创“Vuego”品牌的动议,但是施振荣认为在当时阶段Acer品牌并不十分强大,两家公司还是应该集中资源共推Acer的品牌,而明基方面,也因为其产品、营销方面并不成熟,最后放弃了这一打算。

不过,施振荣对于此番2001年销售收入已达32亿美元,前景看好的明基告别Acer另立门户,并未流露“儿大分家”的伤怀,而且还着意淡化两家集团的渊源关系,“明年,宏对于明基的持股权还要下降,从28%降到19.8%。”施振荣说。此外,宏还承诺在“Benq”品牌的导入期,宏不介入与明基产品线类似的产品。施振荣如此割舍,为的是华人世界除Acer之外,再创一个世界性的IT品牌。“让世界上的人想到高科技,就能想到华人,光有一个Acer品牌是不够的。”施振荣说。作为华人世界“IT教父”式的人物,施振荣胸怀可嘉。

而刚刚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李耀,则将带领明基集团再度创业。李耀坦言:“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当然,这次挑战势在必为。因为,明基电通和宏业务重心已经逐渐远离,不同种类产品的个性差异化日益加深,共用一个品牌已然对明基电通的新战略构成妨碍。2000年7月,明基电通集团提出了“WWW*COM”的21世纪发展新战略:Web(网络)、Wireless(无线)、Wideband(宽带)、ComputerPeripherals(电脑外设)、Optronics(光电产品)和Multimedia(多媒体),新战略缩写为WWW*COM,“*”(Star)则表示网络通信与数字多媒体两个领域结合,明基电通的产品线已经覆盖到了通讯、多媒体、光存储、电脑外设等多个领域,其主导理念为“享受快乐科技”,而宏集团则在施振荣提出“巨架构、微服务”的新理念之后,日益向电子商务服务商方向转型。两家集团彼此渐行渐远。所以,李耀经过与施振荣的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为了让Acer品牌不给用户带来困惑,为了给予明基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明基到了创立新品牌的时候了。

李耀颇有信心地表示,明基电通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标记“Benq”,将有利于明基开拓更宽广的业务空间。但是,“Benq”品牌必将经受艰难考验,因为,购买明基产品的消费者、渠道伙伴与OEM伙伴,他们才是“Benq”的最终审判员。要想在时下IT产业品牌林立、纷争激烈的态势下,让新品牌尽快赢得他们的信任与信心,以较短时间说服市场接受新品牌,实在并非易事。面对这种困难,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这位业内知名的营销高手却乐观地表示,“明基推出新品牌,肯定会创造一个品牌营销的经典案例。”

也许,“Benq”推出,好戏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