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历史试题 >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四字成语 《修辞手法之比喻》600字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四字成语 《修辞手法之比喻》600字

时间:2019-11-12 10:08:5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修辞手法之比喻》600字

修辞手法 ---比喻

一、 仔细读一读。

春天的江南大地是绿色的。

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二、   用心学一学

⑴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⑵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春天的江南大地 仿佛 铺上了一块  绿地毯。

①     ③                ②

① 江南大地为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② 绿地毯为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③ 仿佛为比喻词:使本体和喻体发生比较关系的词。

三、    动手练一练

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是的话,请试着指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8、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0、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四、    我是小作家

开动小脑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造句,让身边的景色和事物变得更加生动吧! 2

作文二:《比喻修辞手法》2300字

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谈比喻修辞手法

具体有比喻:又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明喻

比喻明喻有比喻词。比喻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

例1: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例2:小女孩的脸蛋像个红苹果,红通通的。其中“小女孩的脸蛋”是本体,“红苹果”是喻体,“红通通”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喑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

例: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借喻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例1: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

例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风雨”代替\\\

博喻、复喻

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博喻:用一连串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博喻”。

例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老山界》)

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象老人,象巨象,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山水》)

例3: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绣水》)

例4:“砰”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观众们蜂涌到场子里,将一束束散发着馨香的鲜花,献给教练、领队和姑娘们。(鲁光《中国姑娘》)

例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倒喻、逆喻

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例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草原》)。

例2: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心愿》)

例3:一阵隆隆的雷声忽然从头上滚过……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金色的细雨》)

反喻

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例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落花生》)

例2: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蟋蟀的住宅》)

例3:小姑娘的天真心灵,不正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心愿》)

互喻、回喻

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场肯定,回环跌宕,使抒情淋漓尽致。)

较喻、强喻

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把本体与喻体放在一起比较,既承认它的相似点,又显出在程度上的差别。常用“比”、“不如”、“赛过”、“比不上”等词语。

例1:蜻蜓赛过飞机啦。(《放风筝》)

例2: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凡卡》)

例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情谊”与“山”、“海”放在一起,构成双重较喻。)

譬喻

譬喻:联想出与所要记叙者,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人、事、物,或所要抒发的情感与论说的道理,具有类似的说法,而加以比方说明、形容描写,这种“藉彼喻此”的修辞法,称为“譬喻”。

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饰喻

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

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天山景物记》)

引喻

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隐喻

隐喻没有比喻词。

例: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作文三:《修辞手法:比喻》3300字

八大常见修辞手法: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修辞手法一:比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内容:

1.引入比喻句

2.比喻句的定义、作用、组成 比喻句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表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组成: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 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比喻词”有:好像、像、如同、好似等

(认识比喻句,分析比喻句的组成,分辨比喻句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A.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B.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

3.了解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1)引导: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又如:“我长得像范冰冰。”作比较,不是比喻

又如:这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表示推测,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又如:我们班有很多小帅哥,像A,B         表列举,不是比喻

(2)小结: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感情要鲜明

例如:

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髙梁那样纯朴可爱。例写的是鬼子军官,例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B.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的好像林中的小鸟。妹妹和小鸟是不同类的,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C.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悉,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瞌睡人的眼”是熟悉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D.采用什么方法能想到具有相似点的喻体?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类似的另一个事物。

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那么从母爱为什么能想到明星呢?那这个联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这个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比喻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3)

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4. 比喻句的分类

比喻句的类型:明喻、暗喻、隐喻(借喻)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句: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当中。明喻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中给你指引方向。暗喻:本体和喻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本体是喻体,喻词常常由表判断的词是、成为、变为这些词来充当。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修辞手法二:拟人

教学目标:

一、了解拟人的特点及运用拟人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拟人构造句子

教学内容:

1.引入拟人修辞手法

2.拟人的定义、作用、运用形式、特点

定义:就是用写人的词来写物,这种手法也叫“人格化”。

作用: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使文章变得生动,使事物具有了人物的感情又容易理解。 运用形式:

① 把动物拟人化。如: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② 把植物拟人化。如:小草在风中跳舞。

③ 把一般事物拟人化。如:黄河在咆哮。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①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②不能出现比喻词;

③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断一断:判断以下句子是不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练一练:将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水稻成熟了。

2.河水哗啦啦地流着。

3.一阵春风吹过草地。

修辞手法三:夸张

教学目标:

一、了解夸张的特点及运用夸张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夸张构造句子

教学内容:

1.引入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句一】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夸张句二】

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夸张句三】

他一点胃口都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夸张句四】

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疼。

【夸张句五】

重重如果摔一跤,几个举重队员都搬不起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夸张句六】

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夸张句七】

这橘子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2.夸张的定义、作用、分类

定义: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作用: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分类:

①扩大夸张:

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我们先看《景阳冈》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课文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这种在古诗中我

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踪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例如在《我能行》中,“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②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又如毛主席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夸张句的练习:

1、考场上静得很。

2、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3、天安门广场可大了。

4、小溪里的水清得很。

5、大海里的鱼非常多。

6、我们村口有一口古井占了村口很小一块地方。

7、花园里的花真香。

8、他十分愤怒。

修辞手法四:排比

修辞手法五:反问与设问

作文四:《修辞比喻手法》9800字

修辞第一站——比喻》教学设计  (2012-07-05 13:44:57)

转载▼

标签:

杂谈

修辞第一站——比喻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比喻表达的基本效果;

2、练写比喻句,提高用比喻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巧妙表达的愉悦。

教学重点:如何用生动的比喻来扮靓自己的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感官在比喻句中寻找相似点

教学预设:

第二课时

一、叮当显身手

师:比喻的三种类型把初次接触修辞的小叮当可给弄糊涂了。你们帮帮它吧。从上面选中一个序号并点击,告诉叮当出现的句子是什么类型的比喻句。

1、           明喻: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刺猬的身体好似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2、   暗喻: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

3、           借喻:他摇晃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蓬草 = 凌乱的头发 )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幼苗 = 儿童)

备注:只有喻体(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

二、叮当有问号

师:带有比喻词的就一定是比喻句吗?大家来判断一下吧。

①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解析:他们都是同类,这是拿他和哥哥的长相在进行比较

②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玲,王东等等。--表示例举

③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

④读完了《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表示想象

解析:这是在进行回忆。

因此,比喻句的判定标准: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要合情合理。

三、叮当爱唱歌

师:因为比喻能使句子显得更加鲜活生动,浅显易懂,所以在作文、诗歌、歌曲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看到比喻句的身影。小叮当特别喜欢唱一首歌,歌中就有比喻句。会唱的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歌曲《七里香》)

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歌?

生:周杰伦的《七里香》

师:你们喜欢他的歌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他的歌的哪一点呢?

生:旋律很美、歌词写得好、特别等

师:有同学说歌词写得好!老师选了《七里香》里的几句话,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大家一起朗读,带着你们喜欢的感觉把作曲者那种美好的情感、味道读出来。

投影出示: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

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

师:(读歌词)美不美呀?(美)美得就像是一眼甘泉,让我们尝到一种甜甜的味道。你最喜欢哪句跟我们分享一下?(根据学生说的简单分析内容)

生:……

师:这些句子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词者美好的情感,如果他很直白地说你真可爱,能不能达到这种美的效果呢?(不能)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出像这样的诗一般的语言?那写好比喻句的关键是什么呢?比喻其实就是相似的联想,好的比喻不仅能扩展读者的想象空间,更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只有抓住本体的特点,找出与喻体最贴切的相似点才能形成恰当的比喻句。

那我们又从哪些方面去寻找新颖、贴切的喻体来更好的传达我们的情感呢?我们知道我们体会一些事物要用我们的感官,感官有哪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四、叮当找相似(7分钟)

投影出示:

1、例: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点是?

这是把岩石比作铃子,铙钹、钟鼓,从岩石的碰撞声与乐器的演奏声,从声音方面找相似点确立喻体的。

2、你能从以下句子中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吗?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2)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4)心里就像喝了仙露一样,别提有多甜了。(味觉)

老师总结方法: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后知道怎样寻找喻体没有?(根据本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找到和它有共同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再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喻体进行延伸,语言将会在你的手中,喷洒出智慧的花瓣,你的感情也会表达的更加到位。)

五、叮当小练笔

师:讲了方法以后,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思想就像脱缰的小马,想去尝试一下奔跑的感觉。以下任选一题,根据开头写比喻句。写三句或三句以上,尽量找相似点,要生动、具体,类型,喻词自己决定。(可加入其他的修辞手法)。投影出示:

1、           水……

2、           火……

3、           风……

4、           雨……

5、           树……

6、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7、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

8、   花是最美丽动人的。你瞧,……

9、   自拟主题

六、叮当听你说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小学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2-02-12 19:28:04)

转载▼

标签:  分类: 个人感想

教育

对小学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案例一】

◆苏教版语文四下第23页,你能用拟人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春风吹,杏花开了。

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布谷鸟咕咕叫。

对于四下的学生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家都举手了。一个成绩偏后的孩子说:“春风吹,

杏花露出了笑脸。”我很高兴地赞扬道:“完全正确,可是你能告诉我这张脸的颜色吗?”这个学生马上补充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粉色的笑脸。”我更高兴地赞扬道:“对呀,多好看的粉色呀。”学生很满足地坐了下去。又一学生举手了,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粉嘟嘟的笑脸。”我开心地说:“更好了, ‘粉嘟嘟’这个词,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这张小脸。”又一女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说:“春风姐姐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杏花姑娘就害羞地张开了粉嘟嘟的笑脸。”我激动地说:“真好,春风姐姐在逗杏花姑娘玩呢,是不是呀?”成就感写在了小女孩的脸上,羡慕的目光齐刷刷地聚拢过来。

一条条地这样拼下去,一个个充满童心的句子诞生了。

-----春风吹,青蛙美滋滋地睁开双眼,走出洞来,做了一个深呼吸。

-----布谷鸟在春天的舞台上,奏响了一支祥和动听的乐曲。

-----蜜蜂为花儿舞蹈,花儿为蜜蜂献上了甜美的花蜜。

-----布谷鸟在花丛柳树间穿行,纵情地歌唱,自由地飞翔。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追赶着花的芳香。

-----迎着和煦的春风,青蛙像绅士一样走了出来。

-----在蓝湛湛的天空下,在绿油油的大树上,布谷鸟对着同伴炫耀自己美妙的歌喉。 -----在春天的舞台上,布谷鸟骄傲地唱着美妙的春之歌。

看着一张张兴奋的小脸,脸上洋溢着得意而天真的笑容,教学继续进行着。

◆观察下面这幅图写一段话。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

第一个学生:“太阳开始工作了,把千万缕光芒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使一切都有了生机。”我高兴地说:“我喜欢‘太阳开始工作了’这个说法,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一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工作。”一个爱表现的男生肯定又有了新的发现,你看手举得那么高。他说:“太阳上班了,绿色工厂开工了。”“呀,我太惊讶了。这么有意思的想法,真好!”我毫不吝啬自己的激动。是呀,第一课学得“一棵树就是一个绿色的工厂。”孩子的心里到底有多少奇怪的想法,我又一次好奇了。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一学生接着说:“台灯可以放心地休息了。”“多好的句子,太有创意了。”我再次激动地说。一个刚转来的男孩举起了手,说:“太阳开始工作了,窗户来了一个深呼吸。”“哦,老师简直有点佩服你了,真是一个奇妙的小脑袋,老师想得没有你好。”我夸张地然而确实是真情地说。连起来一说,一段美妙的文字诞生了:

太样开始工作了,绿色工厂开工了,小鸟正在认真地进行发声练习。闹钟报告起床的消息,窗户来了一个深呼吸,窗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台灯可以放心地休息了。

【分析】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正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拟人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一样都具有主客体不分、自我中心状态、泛灵论等心理发展特征,在思维具体性和绘画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拟人化是儿童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经常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把一切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星星、月亮,都认为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通语言的。所以让小朋友用拟人的方法去表现事物,他们非常乐意。同样采用拟人化手法的儿童文学都特别容易得到孩子的欢迎。在这里我们不满足于一两个拟人句的使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拟人的方式直接构

思整篇文章,使文章充满情趣。

【案例二】

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对比喻句也安排了专门的练习,比如:u

三下第93页处处留心就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

弯弯的月亮像(             )

大象的耳朵像(              )

蝴蝶花多么像(               )

这是是写几个比喻局那么简单吗?如果把这个练习教成写几个没有生命的干瘪的比喻句,这项练习设计就太没有价值了。我们可以在比喻句基础上,追问一下。比如:月亮像一条小船,那么什么是大海呢?(天空)这条小船要从哪里是向哪里呢?(晚上到黎明)这么一追问,问出了一首很好的儿童诗。

月亮/月亮是小船/天空是大海/从夜晚驶向黎明。还有:嘴/天上怎么有张嘴/难道天上还有张脸。还有:是哪只鸭子游过天空/留下了一片金灿灿的羽毛。还有:哎,树梢上怎么又跟香蕉/如果我能吃到/那肯定是根最甜的香蕉。

【分析】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喻解就是对比喻的理解。

因此比喻句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小学语文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反思】

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写景的有三种境第一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无景。有的同学按顺序写了景物的颜色、变化、声响、动态与静态,虽然很具体,但文章却是那样呆板、没有生气,就像一张拙劣的风景照,其间原因就是他没有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是把大家都能看到山

山水水平铺直叙地写出来了。这种作文属于最低境界。

第二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也有景。有的同学能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景色,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这样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心向往之。那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修辞呢?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满足于“具体”的标准,立足于“生动、传神”是写景作文第二境界的要求,如果我们将自己用心感受到的景物借助修辞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第三种境界——眼中无景,心中也无景。这是写景作文的最高境界。此时,所有的修辞技巧信手拈来,但不同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联想,或者将自己融入山光水色中,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片云、一缕峰、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让我著我之色彩,并能传神地表达出来。因此,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能激发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使文章更为生动有趣。教材中列出的比喻和拟人的练习我们语文

教师不能轻描淡写地过去,应该认真钻研,充分发掘教材的资源,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比喻是一种常用到的修辞手法,在作文生活中起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在的散文小说,都有比喻的身影。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借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掌握它的特点理解它,运用它并要多用,妙用。但学生在运用比喻时常出现错误,在运用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新颖的、动用恰当的比喻,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文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文章和修辞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达到双向收获的目的。

关键字:比喻; 特点;  区分;   运用

修辞是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手法,它是文章的润滑剂和清新剂。就像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修辞在作文中的作用就如小鸟必须凭借的空气,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如果一个人没有特有的精神风貌的话,那他再怎样的高大,也只能成为一个行尸走肉的躯体,没有生气,没有风骨,更没有灵魂。而作文没有好的语言来支撑,有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文章难以

升华。我们在阅读作品中,只要看到清新自然的语言,就能使心情为之舒畅,精神为之一振。怎样才能使作文富有文采,让读者为之陶醉呢 ?方法之一就要学会使用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掌握使语言活泼化的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使语言和文章富有变化和宕荡起伏的气势。而比喻犹如一滴甘露,如能将这些甘露恰当地洒在作文中,就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美不胜收。把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又运用广泛的形象修辞。早在先秦以前,就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春秋战国,比喻已成为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诗经》《楚辞》中的比兴手法,就是为了把话说得更有韵味,所以尽力保持一种含蓄的形态;而诸子散文中使用比喻则是为了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由于人们偏爱具体形象,运用比喻论事说理,正符合人们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依赖于事物的相似性,使论辩进退自如,给接受者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以后的诗词戏曲和小说及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比喻的例子。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佛印,有一天到东坡家做客,进门就先到池子边洗脸,看到苏小妹坐在阁楼纱窗内,风姿灼人,便吟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虽感到羞辱,但不

便发作,于是对下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佛印把苏小妹比作烟雾笼罩的芍药花,美丽至极,又有调戏的情趣。而苏小妹回应的下联既有报复之爽,又不失大家闺秀之礼,同时又展示了一代佳人的才气。而到了近代,是钱忠书先生把比喻运用到了极至。并在《读〈拉奥孔〉》中曾指出比喻的精髓:“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汉语言学家张斌在《现代汉语》中给比喻下了这样的定义:“比喻是用与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俗称打比方。”钱忠书先生和张斌先生对比喻的分析和定义中都涉及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有相同之处才可比,有不同之处才可分,否则就无法区分何为说明的事物,何为被说明的事物。钱钟书先生曾在《读》一文中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如果去除《围城》中所有精彩的比喻,那么这部小说将会少了许多幽默成分而黯然失色。可见比喻能使抽象化为形象,深奥化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平淡化为神奇,它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

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比喻的类型及特点

常见的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这是按比喻各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各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一般说来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句子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在表达时,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是:“像”、“好像”、“像……似的”、“仿佛”、“如同”等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以上几个句子都是明喻,符合明喻句子中甲像乙的特点。其间出现在本体:荷叶,翠鸟。喻体:舞女的裙,离弦的箭。比喻词:像,像……一样。明喻我们很好理解和辨别,也是最常用到的,在小学二三年级我们就开始接触了。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和明喻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它和明喻有很多相同之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句式也基本相同,只是比喻词发生变化。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五一节这天的人民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这两个句子个就是暗喻,它有本体“乌云”和“广场上的人们”,喻体“水墨画”和“欢腾的海洋”,而比喻词则是“成了”。

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借喻和暗喻很容易混淆,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比喻句中本体是否出现。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像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三、学生运用比喻中常出现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谈作文而色变,每次谈到写作文和作文课,很多学生就神情紧张,摇头叹息。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大作小作,教师精改详评,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少,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大的起色。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多少年以来学生和老师共同的苦恼。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多出现一个模式,堆砌华丽词藻,摘录佳句名言,或是在“优秀作文”中摘抄其中一段,或是死记硬背一件事,以这件事作为“轴心”,围着这件事进行语言的旋转。比喻在学生作文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因为一个好的比喻,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鲜明的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遗憾的是,在作文中常常出现比喻不当的毛病,这不仅影响了正确思想的表达,而且还损害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比较常见的是比得不贴切,比喻的本阼和喻体一定要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但又要有一点或几点相似,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关系。这是比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一般来说,运用同类的两个事物打比方,这样的病例不太多,关键出在相似点上。有的两个事物根本没有相似之处和可比之处,硬是把它们拉到一起来作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这天黑

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有的事物比较抽象,无法对它进行描述和说明,学生则围绕在它的旁边转圈子,无法进行实质性的表达,例如“诚信”、“思念”等。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就能把比较抽象的概念表述清楚。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这一比喻,使诚信这一词变得鲜明可感,生动形象。同时又使语言变得清新自然,达到双重收获的目的。

四、使用比喻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要正确理解比喻句。各种手法有各自的特点,在反映的对象、句法结构、表达效果上都各不相同,我们学习时必须注意,对它们的理解不要仅仅满足于记住定义,重要的是能理解并恰当地运用到作品中。在我们阅读课文中,常遇到一些生动优美的比喻句。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很好地理解这些句子,掌握这些句子,使它们成为我们理解课文的手段和工具。我们理解比喻句,主要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例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比喻

句,只要把比喻词“仿佛”和喻体中的“无暇”、“翡翠”的意思弄明白,就知道该句子是以无瑶的翡翠来作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漓江水非常翠绿透明。

其次,正确区别比喻句和非比喻句。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要注意不能将是否有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

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第三,要注意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能积累经验,把经验转化成为自己

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一个司机要撑握车的性能,一个建筑师要知道建筑材料的特点一样。对于比喻的运用,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可以照搬照套,在运用时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哪里要运用哪里不需要用,而是要跟据自己的情感发展,顺其自然,就如桶装水一样,满了自然而然的会溢出来。我相信在钱忠书先生的《围城》中的那七百多个比喻不是他特意的思考了后加进去的,而是为了制造一种幽默,经过自己的情感酝酿,顺理成章而得到的。当然,“文章本生成,妙手偶得之。”在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怎样酝酿情感也不会达到钱忠书先生的高度,但是重要的还是平时的积累和思考,摹仿和创造。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可比之处,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造句,不仅能用某一种修辞,还要逐渐做到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积累得多了,在写作的过程中,只要某一问题不好用直接的描述表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用一个比喻来替代。一个新颖而恰当的比喻又会反过来增加文章的色采,这样使文章和比喻都达到双重收获的目的,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比喻句的,所运用的比喻句达到何种效果。如果这里运用其它方法好不好,试着换一下,看表达效果发生怎样的改变。同时注意收集和分析好的比喻句,

看作者抓住了它们之间怎样的特点和哪些可比之处。在运用比喻这一手法时最应注重的是比喻要贴切而新颖,要做到就近取喻而不落入窠臼,设喻翻新而又不流于猎奇生硬,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出新的关键在于对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有过人的深入而细致的理解,从而发现、选择新鲜又恰当的喻体。才能使比喻既合情合理,又生动形象。

比喻是我们在作品和作文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修辞手法,它对表情达意和增加文章的文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成功地运用它,首先得理解它的特点,抓住它的性质,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在作文中多用,巧用,妙用,能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作文五:《修辞手法之比喻》1700字

【知识讲解】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比喻修辞是《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一、概念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二、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例如:晚上,一弯新月像镰刀似的挂在天空。   分析:句中的“新月”是本体,“镰刀”是喻体,“像……似的”是比喻词。此比喻句取它们外形上的形似。   三、构成比喻的条件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构不成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长得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看他着急的样子,好像是丢了东西。   ③表示想象。例如: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④表示举例。例如: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形式。   1.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2.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3.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五、比喻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例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鬼是什么呢?神是什么呢?他们都是外界强力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影子。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中考链接】   中考关于比喻修辞常见的考题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判断是否是比喻修辞。   [例题]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B.这孩子好像比以前懂事了。   C.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D.他长得像他妈妈。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构成比喻的条件和比喻的种类,考生不但要明确构成比喻修辞的必要条件、容易混淆的几类句子,还要明确比喻修辞的类型,尤其是不带比喻词的借喻。同时还要明白拟人与比喻修辞的区别。本题答案是C,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是比喻修辞中的借喻。而A项是拟人修辞;B、D两项是表示猜测和同类比较的句子,构不成比喻。   二、备受青睐的比喻类仿写题。   [例题]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的例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修辞角度看,比喻词为“是”,比喻类型为暗喻;从句式特点看,前一分句的宾语又充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明白此,答案就不难给出了。答案示例: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三、佳句欣赏,分析比喻句的作用。   [例题]赏析下面诗句,说出其好在何处。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解析]此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考查,考生可套用常用格式:将什么比做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同时再结合具体语境填加相关内容就可以了。答案示例:作者将“离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比作自然物“春草”,化抽象为形象,把不可捉摸的主观情感“物化”了,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文六:《修辞手法比喻》1700字

比喻句和打比方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叫“比喻句”。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变色龙的头是椭圆型的。”这是一句陈述句。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好像一个银盘。这是明喻。

妈妈你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这是比喻句,把妈妈比喻成大树,把我比喻成小毛虫。这是暗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是借喻。

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打比方指的就是比喻。它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打比方,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打比方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打比方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打比方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怎样区别拟人与比喻?

明确:比喻,在于“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拟,在于”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通点。所谓相通点,以拟人来说,就是让物也具有人的特性,或者让此物具有彼物的特性。

特别要注意,有比喻词出现的,就不是拟人,而是比喻。换而言之,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小鸟像个歌唱家在放声高歌。

这只是个比喻句,它只是把“小鸟”比喻为“歌唱家”罢了。如果要造拟人句,就应改成“小乌在放声高歌”。

造比喻句、拟人句时要注意。造拟人句不能忽略被拟对象的特点。例如:“我高兴极了,连课桌也对我微笑。”“课桌”一笑就会“破裂”,造比喻句要考虑环境。

作文七:《修辞手法——比喻》1900字

修辞手法——比喻

定义:就是打比方,即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甲)来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乙)其中甲乙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但同时有相似点。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本体+喻词+喻体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乙)

喻词:比喻的标志。如:像、好像、仿佛、似的等。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甲)。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一、 明喻

本体、喻词、喻体同时出现的。

例:荷叶(本体)像(喻词)一把小伞(喻体)。

二、 暗喻

暗喻又称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喻词为:是、就是、成了、变成等。

例:霎时间,长安街(本体)成了(喻词)喧腾的大海(喻体)

三、 借喻

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词不出现。

他顶着一头蓬草(喻体),冲出门外去上学了。(头发比喻成蓬草,但本体与喻词不出现)。

注意:要区分借喻和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如: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区分: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性的是借喻;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关性的是借代。

比喻修辞的作用:使读者容易理解,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练习: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1、天空中银盘高挂。            (  )

本体              喻体

2我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  )

本体              喻体

3露似珍珠,月似弓。      (  )

本体               喻体

4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本体              喻体

5我思想的潮水在放纵奔流。       (  )

本体               喻体

6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屏障。

本体               喻体

7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本体            喻体    ) (  )   )  (     (

注意:

【1】、有的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等以为就是比喻句。这是错误的,关键一、看“像”是不是在打比方。二、本体和喻体要是不同的事物。

“像”除了打比方意思外,还有表猜测、表比较、表相同、表举例的意思。当“像”不是表打比方时都不是比喻句。如:

他好像看出我的心思。  “像”表示猜测

他长得像他爸爸。      “像”表示比较    本体和喻体是同一事物 他像以前一样爱打乒乓球。    “像”表示相同

像你这么小的个子肯定跑不过我。   “像”表示举例

【2】、本体和喻体没有相似点的也不是比喻句

例:她的眼睛大的像阳光。

【3】有的是拟人句,也不是比喻句。

例:天上星星仿佛在眨着眼睛。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

2、

3、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数治病。--------( ) 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

4、

5、 鹅毛般的大雪降落下来。--------------( ) 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个威武的战士。--------( )

6、

7、

发挥你的想象力,写几句比喻句

母爱如同

秋天的树叶

参考答案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1、天空中银盘高挂。            (C  )

本体              喻体  银盘

2我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B  )

本体    正义       喻体   银行 大漠沙如烟,燕山月似钩。------------( ) 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

3露似珍珠,月似弓。      (A  )

本体  露、月       喻体  珍珠、弓

4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 C ) 本体              喻体   幼苗

5我思想的潮水在放纵奔流。       ( B )

本体   思想         喻体  潮水

6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屏障。     (C  ) 本体               喻体  屏障

7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 B ) 本体     她       喻体 夜明珠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8、

9、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数治病。--------( √)

10、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

11、鹅毛般的大雪降落下来。--------------(√ )

12、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个威武的战士。--------(× )

13、大漠沙如烟,燕山月似钩。------------(√ )

14、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

作文八:《修辞手法之比喻》1200字

【试题展示】

仿照下面所给句子,将句子补写完整,使之构成一个排比句。要求话题一致,修辞相同。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 , ; , 。

【技法指导】

解答关于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准确地辨别是否用了比喻

1.要正确区分借喻与借代。首先,借喻表现的是两个事物的相似性,借代表现的是两个事物的相关性。比如“祖国的花朵在欢庆六一儿童节”,这是借喻;而“红领巾在欢庆六一儿童节”则是借代。其次,从语言形式上看,借喻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如上例我们可以说“少先队员像祖国的花朵”,但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2.要正确区分比喻与拟人。比喻侧重于特点上的相似,拟人侧重于情态上的移植。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如“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是比喻,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则是拟人。

二、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

任何比喻句,其作用无非是:(1)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说明道理时,化深奥为浅显。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作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三、熟悉题型

有些题很明确地点明“比喻修辞手法”这一关键词,但也有很多题问得并没那么直白,需要我们自己分析答题角度。如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题中,比喻修辞的考查属于“鉴赏”的范畴,一般问“某句用了什么手法”或“鉴赏某句的妙处”;在语言运用中,一般会要求“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例句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话,写出来的句子也必须是比喻句。

【同步训练】

1.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字)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洋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于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们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答:(1)

(2)

2.依照下面的句子,以“书籍”开头,另写两个句子。

时间如同公平的老人,它给予我们每一个的馈赠不多也不少。时间如同东流的水,它告诉我们流逝的光阴永不再回头。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试简要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者运用比喻的异同。

答:

作文九:《修辞手法一:(比喻、拟人)》1700字

一、比喻: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5)表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鲜明。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褒义)

把比作。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把比作。

(“瞌睡人的眼”是大家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

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     )

2、我们是做过的花朵。(     )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6、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

7、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     )

8、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

修辞手法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拟人有两种类型: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例如: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钢琴。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如: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衣襟。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拟人句的句子在括号里√。

(1)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3)月亮害羞地躲进云里去了。

比喻和你人的区别: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思想、动作、神态等。你认得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完全融合为一体,具有相容的关系,“人”并不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

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是相似的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总而言之,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比喻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如:琢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比喻)

啄木鸟成了医生。(比喻)

练习: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

4、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多美啊!绿茸茸的草坪,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

这句话把_________的草坪比作_________。

(2)多好啊,亮晶晶的草坪,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镜。

这句话把_________的草坪比作_________。

作文十:《1.语文修辞手法之——比喻:》600字

2010-07-23 15:06:54|  分类:语文知识 |字号 订阅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对细节描述中,这种修辞手法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

(比喻和比拟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比拟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

2,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暗喻在形式上是相合关系。

3,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常见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